当前位置:首页 > 金句 >

北斗卫星导航地图

  • 金句
  • 2021-10-08

聊到北斗,大多数人都知道,有朋友问北斗导航好用还是北斗地图好用,另外,还有人想问北斗卫星导航地图,这到底怎么回事呢?其实北斗卫星车载导航系统呢,今天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北斗卫星导航地图,欢迎大家阅读!

北斗卫星导航地图

现在多数品牌手机的导航定位,都是GPS、GLONASS、BDS同时综合使用。GPS信号弱,指的是导航卫星信号弱,其中也包括BDS的信号也弱。原因并不是卫星信号有什么变化,而是手机定位系统接收卫星信号的条件不好,比如在车子里手机放在看不到较大天空的位置,比如在城市街区行驶两边是高楼上面是车顶盖手机看不到天,等等。解决法就是将手机放置在能看到尽可能大的天空的位置上。另外,鉴于手机GPS冷启动首次定位往往比较困难,因此要先在静止状态下定位、再用于导航。

据某公司报道,北斗地图是一款基于北斗导航为基础的工具,为广大移动用户提供定位以及导航的全方位服务,甚至比美国的GPS还要高端,GPS精准度是10米左右,而且也看不到具体车道。所以说,这一次北斗地图的出现,简直给大家带来极大的福音。

但是,我们所说的北斗地图真的就是北斗导航吗?这两者之间到底有关系吗?对此我国北斗系统科学家陈颖表示,其实呢北斗地图APP和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这两者之间并没有什么关系!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李东航也表态称,北斗地图其实就是拿北斗系统做标签,借此来提高知名度,产生一定的广告效应而已。

北斗卫星系统,这是由我国自主研发,独立运行的卫星导航系统,和俄罗斯的格洛纳斯、欧盟的伽利略以及美国的GPS四足鼎立,共同构成全球四大卫星导航系统。然而我们所说的北斗APP,其实就相当于百度地图、高德地图以及谷歌地图等等,就是一个软件。北斗APP是把具体的位置显示出来,代替人们规划路线,缓解交通堵塞而已。最重要的核心就是,北斗APP提供地图,然而北斗卫星系统提供具体的位置。

这里我们用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一下,比如说你在前面走着呢,北斗系统能顾告诉你前有障碍物,而且具体在哪里,但是究竟是电线杆,水坑还是其他东西,不知道。但是北斗地图能够告诉你前面是什么。

另外,还有一个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不只是北斗地图能够使用北斗卫星系统,就算是百度、高度以及谷歌地图都能用,这个跟你具体使用哪个地图软件毫无关系。目前我国的国产王牌手机华为个别款就支持北斗系统,当然了,未来肯定会有更多版本的手机能够支持北斗系统,这毕竟对于国家信息安全度来说,是绝好的。

最后,也是提醒大家一句,有的时候千万不要被表现名字给迷惑了,拥有北斗两个字都不一定都是北斗卫星系统!

请问百度地图,用的是北斗卫星导航吗?

手机地图都是网络定位不是卫星定位,通过几座基站的信号对手机进行无线电测距得出手机的位置,手机信号发射站是固定不变的可以在地图上标注位置。

高德导航和北斗导航哪个好

问这个问题证明你什么都不懂,你可以自己选择用哪颗卫星吗?现在都是北斗和GPS共用哪有什么选择啊。自己用手机安装高德地图车机版看一下,里面就有GPS和北斗一起用,自己已经在用北斗了,还在问哪个好,地图是地图,卫星是卫星,这两个是没有关系的

装了北斗地图,就能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定位吗

北斗地图与北斗导航定位是两回事,北斗地图只是一个软件,而北斗导航需要硬件的支持,如果你使用的设备上没有北斗导航的模块,那么还是不能使用北斗导航的。如果设备有北斗导航模块,即使不安装北斗地图依然可以使用北斗导航

北斗导航地图怎么下载到手机上

北斗导航地图不需下载安装,常用地图APP如高德地图,百度地图等已支持北斗导航系统。一旦启动这些地图APP,就会使用北斗导航。

北斗地图APP和北斗导航区别:

北斗系统是一个导航系统,可以为地图中的某些标定点提供非常精准的位置信息,能告诉你前面是马路还是悬崖的地图。而北斗地图APP指利用北斗系统的定位结果进行位置输出。例如:百度地图、高德地图等地图类导航软件。

卫星导航系统是重要的空间信息基础设施。中国高度重视卫星导航系统的建设,一直在努力探索和发展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卫星导航系统。2000年,首先建成北斗导航试验系统,使我国成为继美、俄之后的世界上第三个拥有自主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该系统已成功应用于测绘、电信、水利、渔业、交通运输、森林防火、减灾救灾和公共安全等诸多领域,产生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由空间段、地面段和用户段三部分组成,可在全球范围内全天候、全天时为各类用户提供高精度、高可靠定位、导航、授时服务,并具短报文通信能力,已经初步具备区域导航、定位和授时能力,定位精度10米,测速精度0.2米/秒,授时精度10纳秒。

高德地图导航和定位,用的是GPS还是北斗

高德地图导航和定位,用的是GPS。

手机定位,大部分是同时采用了美国GPS还有中国北斗卫星的信号,甚至于连俄罗斯格洛纳斯系统的信号也有,这些信号一起作用来实现手机的定位。

如果想知道自己的定位是用的GPS还是北斗系统,可以去应用商店下载一个“GPS Test”之类的APP,打开来之后就可以看到自己手机接收到的卫星信号的来源、数量以及质量了。

在市区,或者普通郊外,用高德就非常好了。北斗导航的优势在于没有的移动信号的地方,比如藏区,进西藏特别是那曲、阿里一定得装一个北斗/GPS。

能不能接收到北斗卫星的信号主要是跟你的手机芯片有关,手机芯片支持北斗卫星的信号,那么不管用什么导航软件,都是会用到北斗的定位信号的。

但是也没有办法选择是接受GPS卫星的信号还是北斗卫星的信号。

北斗卫星车载导航系统地图和GPS是同一个地图吗?

两种定位系统都是一个原理,但北斗对国人与GPS对国人的精度开放程度是不一样的,所以,你懂得。

不过GPS很成熟了,没什么大问题(按我们日常能接受的)北斗的民用产品我倒是没用过,但已经成型了。

怎么没有北斗地图导航

有可能是你手机不支持北斗地图导航或者是你的GPS坏了再或者是你没有下载北斗地图。

北斗卫星导航什么时候投入民用?

北斗卫星2012年开始实现小规模使用,2020年覆盖全球使用

但是民用之旅陷入泥沼

自 “北斗一号”卫星升空之后,国家有关部门就全面开始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民用化工作。中国GPS应用协会资源与环境委员会主任委员、清华大学GPS应用研究室主任过静王君教授告诉记者:“到目前为止,只有‘中国卫通’、‘北斗星通’、‘神州天鸿’3家公司被批准取得了‘北斗一号’特许民用运营权。”

据介绍,北斗星通卫星导航技术有限公司是中国卫星通信市场的主导企业,2000年转制为民营企业。2003年12月15日,北斗运营服务中心正式投入运行。

“如果按照每位用户平均每年约50美元的消费标准计算,北斗系统潜在的市场规模可达1.5亿美元。但事实上,‘北斗星通’正式投入运营1年多以来,其注册用户仅有几千名。”长期关注于卫星定位行业的市场专家张彤萱称。

“北斗星通”业绩如此,那么,“中国卫通”和“神州天鸿”的情况又如何呢?为“中国星通”提供终端设备的下游厂商长春巨龙公司总裁王少军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称:“为‘中国卫通’生产终端设备的下游厂商有两家,因另一家的技术没能获得‘中国卫通’通过,因此只有我们一家为‘中国卫通’供货,目前只为其提供了几十台终端接收机。”

而据“巨龙北斗”总经理王建忠介绍,到目前为止,他们只交付给了“中国卫通”10套终端设备,近期正在生产200套,按计划今年将交付1000多套。

相较于“北斗星通”和“中国卫通”,“神州天鸿”的日子也并不好过。“神州天鸿”市场部总经理刘艳武告诉记者:“我们现在所拥有的客户仅为1000个左右,其中正式商业用户只有800个,另有200个还是处于试用产品阶段的试用用户。”他给记者算了这样一笔成本和收益账:为搭建民用平台而建立的运营中心耗资2500万元,设备维护、消耗每年达300万元,以1000个用户每个收取30000元费用计算,收入为3000万元。如果再加上人力和管理成本,“神州天鸿”已经无利可图。“如果长期亏损,我们也有可能放弃。”刘总经理这样告诉记者。

被批准取得“北斗一号”特许民用运营权的3家企业业绩都不佳,“北斗一号”叫好不叫座,为什么?难道专家们兴奋的前瞻真的只是一个美丽的梦?

“北斗一号”照亮卫星导航产业

2003年5月25日,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将第三颗“北斗一号”导航定位卫星送上太空,标志着我国拥有了自己的第一代完善的卫星导航定位系统。被批准取得“北斗一号”特许运营权的“神州天鸿”公司总经理刘艳武接受记者采访时称:“该系统是我国第一代全天候、全天时提供卫星导航信息并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区域导航系统,它由两颗工作星和一颗备份星组成。前两个‘北斗一号’卫星分别于2000年10月31日和12月21日发射升空。”

“北斗一号”的升空曾引得我国从事卫星导航业务的企业一片欢呼,认为我国卫星导航定位应用已进入高速发展时期。有关专家测算,到“十五”末期,我国卫星导航定位应用市场的产值将超过100亿元,而由它带动的相关产业产值将是这一数字的5倍至10倍。

这一产业真的有那么大潜力?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将靠什么来吸引消费者?

“卫星导航定位是指利用卫星导航定位系统提供的位置、速度、时间等信息来完成对地球各种目标的定位、导航、监测和管理。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都要用到卫星导航定位,通信行业用卫星导航定位技术做时间同步;电力、有线电视、城市地下管道采用卫星定位技术布设线路;公安、银行、医疗、消防等用它营建紧急救援或报警系统;汽车、船舶用卫星定位技术导航;在电子商务领域,卫星定位技术被用于客户管理和物流配送。”北斗星通卫星导航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周儒欣说,“现在有的手机上已经安装了全球卫星定位系统芯片,卫星导航定位与普通百姓的关系越来越密切。电脑制造商、通讯设备商正在推动通信、电脑、卫星导航定位接收器一体化的各类移动信息终端,卫星导航定位进入消费领域将是一个非常大的市场。”比如,车载导航系统已经有一部分民用的市场开拓。车辆安装了卫星定位系统后,一是不会迷路,二是当遇到匪徒时可用它来报警。

专家们兴奋的前瞻描绘了这样一个让我们同样感到兴奋的梦想:将来每个人都可以配一个卫星定位终端,我们每个人以后都可以与“星”同行!但让人困惑的是,第三颗“北斗一号”上天至今已近两年,为何在其民用化道路上却碰了个灰头土脸呢?

技术先进、市场滞后

“除了从媒体上零星得知外,我们从来没有看到过有关方面对‘北斗’的宣传,也没有业务员上门和我们联系过,成本是多少、有无优惠政策、什么机构在具体运作这些问题都不知道。”经营美国GPS卫星定位系统而拒绝使用国产“北斗一号”卫星定位系统的金22世纪(北京)网络技术服务有限公司一位李姓业务经理这样告诉记者。“美国GPS卫星定位系统中有24颗卫星,不管目标在什么地方,都有4颗卫星在围绕目标同步运行,而‘北斗一号’总共才只有3颗卫星。”“不是说‘北斗一号’比美国GPS更先进吗?”记者问。李经理称并不了解,近期也不打算引进“北斗一号”项目,因为重新更换系统的成本非常大,除非上游厂商能够提供政策、技术和资金支持,否则他们不会考虑使用。

而引进“北斗一号”项目的“长春巨龙”总裁王少军也有一肚子苦水。他告诉记者:“作为‘北斗一号’下游终端生产厂商的投资很大,这就要求我们去融资。但‘北斗一号’由于星道比较狭窄、发展比较晚、商化程度低等原因,投资方往往持怀疑态度,担心‘中国卫通’不能付款,导致我们融资出现极大困难。资金链出现问题,就必然会影响到客户的开发,从而影响到‘北斗一号’的民用化进程。另一方面,被批准取得‘北斗一号’特许民用运营权的企业实力不是很强以及市场推广、品牌宣传力度不够等也制约了‘北斗一代’的民用化。”

“在用户群方面,不能把‘北斗一代’和美国GPS相比较。‘北斗一代’作为军用和民用的卫星定位系统,提供给民用的大约在100万户左右,客户群应该锁定在灾害监测等特殊客户群体方面。” 中国GPS应用协会资源与环境委员会主任委员、清华大学GPS应用研究室主任过静王君教授说。不过,专门从事卫星定位系统研究的她也承认,“北斗一代”在民用开发利用上“慢了半拍”,“美国GPS是同步进行,而‘北斗一代’是在卫星上天后才开始终端设备研发等民用化工作的,这应该是一个教训。”

“此外,我国卫星导航应用在产业化过程中还存在其他一些问题,首先是车载导航地图成为制约的瓶颈。在车载导航产业链中,最为上游的是导航卫星系统,其后是电子地图生产商,之后才是西门子这样的硬、软件厂商,汽车生产商则处于这个产业链的最下游。目前,中国多数GPS导航系统都是进口的,价格高达1万元到1.5万元。价格偏高,很大程度上抑制了消费,加快国产化进程势在必行。但是,目前中国仅有两种车型提供车载导航系统,该产业仍处于萌芽阶段——而且由于政府对地图数据的控制,中国已实现地图数字化的地区极少。迄今为止,两种具有车载导航系统的车型仅覆盖了20座城市,而且只有3家公司获准制作和销售数字地图。” 西南证券研究员张彤萱分析说,“对于参与定位系统的公司来说,除了在电子地图业务上目前没有任何回报而需要持续投入外,拿到原始地图也是问题之一。一般来说,要先从各地测绘机构购买相关地图资源及卫星地图,再进行数字化。但是,作为国家事业单位的测绘机构在出售地图产品时,必然会涉及到地图产品的知识产权如何定义和对待的问题。地图测绘的产权归属问题导致购买者购买的价格难以达成共识,电子地图制作公司还遇到测绘机构不愿意出售自己测绘资料的情况,于是部分地图制作单位只能自己投入人力、物力去测绘,这一操作模式的投入成本极大。”

据了解,在民用化工程中,“中国卫通”也将触角伸进了移动通信市场。目前,“中国卫通”推出的卫星移动手机除了通话功能外,由于通信制式不一致,发短信、上网等相关增值服务还未开通。这款依托“全球星”的双模手机,其资费为每分钟2.60元;而面向个人用户的亚星资费稍低,为每分钟2元。较之以前每分钟9元至20元的“中国卫星”通话的高资费,这一价格水平已经大幅下降。由于目前销售量还不大,“中国卫星”电话机的价格仍较高,全球星SAT550手机高达8500元,远比市场上一般的GSM手机高出许多。

此外,“在中国目前的GPS行业中,短期行为比比皆是。比如,产品未经过有效验证、不了解国家有关政策便仓促上马、未调研就盲目布设销售网点、产品质量低劣、做冒险的‘一锤子买卖’等等,影响了行业的名声。”深圳赛格导航公司万新宇总监直言不讳地说。

毫无疑问,卫星导航产业已经成为21世纪最热门的投资领域之一。在发达国家得到广泛应用的导航系统已经产生了巨大经济效益,而我国自主开发的“北斗一号”卫星定位系统,在民用化之路上正面临着“技术先进、市场滞后”的困局——如何打破这一困局已是相关各方不得不面对和思考的问题。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