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年秋到,我们很多人都了解,有人问1921年中国情况,另外,还有人问1920年秋到1921年春,这到底是咋回事?事实上1920年秋到1921年春呢,下面小编整理了1920年秋到1921年春,下面就和大家分享一下吧
1920年秋到1921年春
中国共产党创立过程:
1920年初,李大钊和陈独秀等人开始酝酿建党的问题。在法国留学的蔡和森则明确提出应该建立“中国共产党”。在共产国际代表的帮助下,上海、北京、武汉、广州、长沙、济南等地的先进知识分子,建立了党的早期组织。在法国和日本留学的青年学生,也成立了党的早期组织。
1921年7月23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举行。
经过讨论,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和决议。纲领规定:党的名称是“中国共产党”;党的性质是无产阶级政党;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废除资本所有制,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党的一大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
中国共产党的最早组织是在上海首先建立的。1920年8月,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正式成立。参加者有陈独秀、李汉俊、李达、陈望道、俞秀松等,陈独秀任书记。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成立后,实际上成为各地建党活动的联络中心,起着中国共产党发起组的重要作用。
这些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名称不一,有的叫“共产党”,有的叫“共产党支部”或“共产党小组”,它们的性质相同,都是组成统一的中国共产党的地方组织,后来被通称为“共产主义小组”。
1920年10月,由李大钊、张申府、张国焘3人发起成立北京共产党早期组织,李大钊为负责人。罗章龙、刘仁静、邓中夏、高君宇、何孟雄、缪伯英、范鸿劼、张太雷等先后加入,成员大多为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的骨干。
1920年秋,董必武、陈潭秋、包惠僧等在武昌秘密召开会议,正式成立武汉共产党早期组织,推选包惠僧为书记。
1920年秋,施存统、周佛海等在日本东京建立旅日共产党早期组织,施存统为负责人。
1920年秋冬之际,毛泽东、何叔衡等在长沙,以新民学会骨干为核心秘密组建共产党早期组织。
1920年底至1921年初,王尽美、邓恩铭等在济南建立共产党早期组织。
1921年春,在与无政府主义者组织的“共产党”分道扬镳后,陈独秀等重新组建广州共产党早期组织,成员有谭平山、陈公博、谭植棠等,陈独秀、谭平山先后任书记。
1921年,张申府、周恩来、赵世炎、刘清扬等在法国巴黎也建立了由留学生中先进分子组成的共产党早期组织,张申府为负责人。
中国共产党创建时期,最早建立党组织的是什么地方的组织?
中国共产党的最早组织是在上海首先建立的。1920年8月,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正式成立。参加者有陈独秀、李汉俊、李达、陈望道、俞秀松等,陈独秀任书记。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成立后,实际上成为各地建党活动的联络中心,起着中国共产党发起组的重要作用。
1920年10月,由李大钊、张申府、张国焘3人发起成立北京共产党早期组织,李大钊为负责人。罗章龙、刘仁静、邓中夏、高君宇、何孟雄、缪伯英、范鸿劼、张太雷等先后加入,成员大多为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的骨干。
1920年秋,董必武、陈潭秋、包惠僧等在武昌秘密召开会议,正式成立武汉共产党早期组织,推选包惠僧为书记。
1920年秋,施存统、周佛海等在日本东京建立旅日共产党早期组织,施存统为负责人。
1920年秋冬之际,毛泽东、何叔衡等在长沙,以新民学会骨干为核心秘密组建共产党早期组织。
1920年底至1921年初,王尽美、邓恩铭等在济南建立共产党早期组织。
1921年春,在与无政府主义者组织的“共产党”分道扬镳后,陈独秀等重新组建广州共产党早期组织,成员有谭平山、陈公博、谭植棠等,陈独秀、谭平山先后任书记。
1921年,张申府、周恩来、赵世炎、刘清扬等在法国巴黎也建立了由留学生中先进分子组成的共产党早期组织,张申府为负责人。
这些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名称不一,有的叫“共产党”,有的叫“共产党支部”或“共产党小组”,它们的性质相同,都是组成统一的中国共产党的地方组织,后来被通称为“共产主义小组”。
各地共产主义小组成立后,有组织、有计划地扩大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和宣传,批判各种反马克思主义思潮,发起建立社会主义青年团,创办工人刊物,开办工人学校,领导工人成立工会,开展工人运动,进一步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工人运动的结合。这样,正式成立中国共产党的条件就基本具备了。
名称由来
1920年8月,陈独秀在上海发起成立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早期组织。1920年9月1日,陈独秀在《新青年》发表的《对于时局之我见》一文中,曾称“吾党”为“社会党”,后来才改称为“共产党”。
最早提出“中国共产党”这一名称的是蔡和森。1920年8月13日和9月16日,正在留法勤工俭学的他,在给毛泽东写的两封信中,详细地研讨了共产党问题,提出:“先要组织党——共产党,因为它是革命运动的发动者、宣传者、先锋队、作战部。
他在对西欧各国共产党特别是俄国共产党考察的基础上,提出了具体的建党步骤,其中包括“明目张胆正式成立一个中国共产党”。
在此前后,陈独秀在上海,李大钊、张申府在北京也通过信函讨论了党的名称问题,决定采用“共产党”作为中国无产阶级政党的名称。
1920年中国历史发生了什么大事件?
1、1920年7月14日,中国爆发直皖战争。吴佩孚奔擒段祺瑞未果。皖系段祺瑞战败。
直皖战争,发生于1920年7月14日,是以段祺瑞为首的皖系军阀和以吴佩孚、曹锟为首的直系军阀,为争夺北京政府统治权在京津地区进行的战争。
当时曹锟为地方军区负责人,段祺瑞为民国政府“边防督办”,从法律上来说,直皖战争是一场地方军人抗拒中央政府的军事政变。战争结果直系和奉系军阀合作击败皖系军阀,共同取得北京政权,段祺瑞下台。
2、1920年10月4日,北京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成立,李大钊为负责人。
中国共产党诞生前各地共产主义组织的统称。1920年8月陈独秀在上海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共产党早期组织。随后北京、武汉、广州、长沙、济南以及日本东京、法国巴黎相继成立了党的早期组织。这些组织当时名称不一,有共产党、共产党小组、共产党支部等,后统称共产主义小组。
共产主义小组建立后,深入工人群众,宣传马列主义,领导罢工斗争,使马列主义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共产主义小组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作了思想上和干部上的准备。1921年7月23—31日,各地共产主义小组选派代表在上海举行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告中国共产党成立。
3、1920年11月,陈独秀主持起草《中国共产党宣言》。
《中国共产党宣言》是在1920年11月在陈独秀主持下由上海共产主义小组起草。宣言的正文分三个部分包含:共产主义者的理想、共产主义者的目的和阶级斗争的最近状态。是当时接纳临时党员的标准,也是全国建党的纲领性文件。
4、1920年11月20日,上海机器工会成立。
上海共产主义小组领导的第一个工会组织。1920年11月20日由上海共产主义小组领导组织在上海成立。成立时会员370人,主要来自造船厂、电灯厂、厚生铁厂和恒丰纱厂等工厂的工人。11月21日召开成立大会,李中任主席。孙中山、陈独秀、欧阳桂生、倪文富等出席会议并发表演说。
该会的宗旨是:团结全体工人、争取改善工人地位、提高人工生活;反对同乡、帮口观念,培养工人的阶级意识,提倡丁人的团结互助;排除资本家和政客的影响。陈独秀、杨明斋被邀请为名誉会员,陈独秀还被选为经募处主任。
出版通俗刊物——《机器工人》。该会对推动上海工人运动的健康发展起了重要作用、1925年5月成为上海总工会下属成员。
5、1920年夏秋之际,济南共产主义小组成立。
1920年夏秋之际,王尽美、邓恩铭在济南齐鲁书社的读书活动中,结识了一批向往共产主义的青年学生,秘密成立了“康米尼斯特学会”(即共产主义学会),专门收集和研究共产主义的书籍和理论。
共产主义小组的主要活动有:一是通过励新学会宣传马克思主义,组织进步青年。二是接触工人,帮助建立工会组织。三是出版《济南劳动周刊》等。
有人说,“对于苏俄农民而言,1920年的秋天阴云密布,1921年的春天阳光灿烂。”这里“阳光灿烂”是因为
D |
为什么中国共产党的建国方案最终成为中国人民的共同选择
(1)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前,中国存在着三种主要的政治力量:
一是地主阶级和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后官僚资产阶级)
二是民族资产阶级。他们是中间势力,民主革命的力量之一
三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
(2)三种政治力量分别提出了三种不同的建国方案
第一是地主阶级和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的方案。
第二是民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的建国方案。
第三是工人阶级和其他进步势力的方案。
(3)中国共产党的建国方案最终成为中国人民的共同选择
第一,资产阶级的共和国,外国有过的,中国不能有,因为中国是受帝国主义压迫的国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是他们不能容忍的。
第二,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过于软弱。他没有勇气和能力去领导人民进行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从而为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扫清障碍。
只有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关于建立人民共和国的方案,逐步的获得了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乃至民族资产阶级一起政治代表的拥护,由此成了中国最广大群众的共同选择。
中国共产党的成功,不仅对中国人民、中华民族具有重大意义,而且具有深远的世界意义。
中共的成功宣告了“历史终结论”的破产,终结了西方文明模式“元叙事”的论调,同时向世界提供了应对发展困局、破解治理难题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尤其在政党治理、国家治理、全球治理等方面,中国共产党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模式和方案。
中国共产党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持续保持强大自主性,不受任何利益集团羁绊、左右。对部分正面临政党治理难题的国家而言,如何与时俱进地发展并完善适合本国国情的政党体制,是政党治理成功的关键,在这方面,中国的政党治理经验提供了一种有益参考。
在西方选举政治落入“民粹主义”泥潭、政党政治陷入“否决政治”怪圈、西式民主面临“治理无力”的困境时,中国实现了有效治理和良政善治,形成“风景这边独好”的政治局面。
中国共产党成立是哪些人时间地点
共产主义小组的建立:
中国共产党的最早组织是在上海首先建立的。1920年8月,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正式成立。参加者有陈独秀、李汉俊、李达、陈望道、俞秀松等,陈独秀任书记。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成立后,实际上成为各地建党活动的联络中心,起着中国共产党发起组的重要作用。
1920年10月,由李大钊、张申府、张国焘3人发起成立北京共产党早期组织,李大钊为负责人。罗章龙、刘仁静、邓中夏、高君宇、何孟雄、缪伯英、范鸿劼、张太雷等先后加入,成员大多为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的骨干。
1920年秋,董必武、陈潭秋、包惠僧等在武昌秘密召开会议,正式成立武汉共产党早期组织,推选包惠僧为书记。
1920年秋,施存统、周佛海等在日本东京建立旅日共产党早期组织,施存统为负责人。
1920年秋冬之际,毛泽东、何叔衡等在长沙,以新民学会骨干为核心秘密组建共产党早期组织。
1920年底至1921年初,王尽美、邓恩铭等在济南建立共产党早期组织。
有人说:“对于苏俄农民而言,1920年的秋天阴云密布,1922年的春天则是阳光灿烂。”这里所说的“阳光灿烂
B
参加中共一大的正式代表有多少人? 参加中共一大的正式代表有13人。 中共一大一般指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21年7月23日至31日在上海法租界贝勒路树德里3号(后称望志路106号,现改兴业路76号)和浙江嘉兴南湖召开。出席大会的各地代表共13人。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鉴于当时党员人数少、地方组织尚不健全,决定暂不成立中央委员会,先建立三人组成的中央局,并选举陈独秀任书记,张国焘为组织主任,李达为宣传主任。党的第一个中央机关由此产生。 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各地代表共13人,他们是:上海小组的李达、李汉俊,武汉小组的董必武、陈潭秋,长沙小组的毛泽东、何叔衡,济南小组的王尽美、邓恩铭,北京小组的张国焘、刘仁静,广州小组的陈公博,旅日小组 的周佛海。 参加会议的还有武汉小组的包惠僧(他是在广州与陈独秀商谈工作期间,受陈个人委派参加会议的)。他们代表着全国50多名党员。当时,对党的创立作出了重要贡献的李大钊、陈独秀因各在北京和广州,工作脱不开身,而没有出席大会。共产国际派马林(荷兰人)和赤色职工国际代表尼克尔斯基(俄国人)出席了会议。 中共一大的意义 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正式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从此,在中国出现了一个完全崭新的,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其行动指南的,统一的无产阶级政党。中国的无产阶级因此有了战斗的司令部,中国的劳苦大众从此有了翻身解放的希望,中国的革命从此焕然一新。 由于党的“一大”召开于7月,而在战争年代档案资料难寻,具体开幕日期无法查证,因此,1941年在党成立20周年之际,中共中央发文正式规定,7月1日为党的诞生纪念日(党的生日)。 中共最早创始人是谁 中国共产党最早的创始人是陈独秀。 1920年8月,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正式成立。参加者有陈独秀、李汉俊、李达、陈望道、俞秀松等,陈独秀任书记。 1920年10月,由李大钊、张申府、张国焘3人发起成立北京共产党早期组织,李大钊为负责人。 1920年秋,董必武、陈潭秋、包惠僧等在武昌成立武汉共产党早期组织,推选包惠僧为书记。 920年秋,施存统、周佛海等在日本东京建立旅日共产党早期组织,施存统为负责人。 1920年秋冬之际,毛泽东、何叔衡等在长沙组建共产党早期组织。 1920年底至1921年初,王尽美、邓恩铭等在济南建立共产党早期组织。 1921年,张申府、周恩来、赵世炎、刘清扬等在法国巴黎建立了由留学生中先进分子组成的共产党早期组织,张申府为负责人。 1921年7月23日晚,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正式开幕,出席者有上海的李汉俊、李达;北京的张国焘、刘仁静;长沙的毛泽东、何叔衡;武汉的董必武、陈潭秋;济南的王尽美、邓恩铭;广州的陈公博;留日学生周佛海以及陈独秀委派的包惠僧。 大会选举产生党的领导机构——中央局,陈独秀为书记,张国焘负责组织,李达负责宣传。
1918年,陈独秀和李大钊创办《每周评论》,宣传马克思主义,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1920年初前往上海成立共产党早期组织,并发起成立中国共产党。从中共一大到五大,先后任中央局书记、中央局执行委员会委员长、中央总书记等职务,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主要领导人。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后期,陈独秀犯了严重的右倾投降主义路线错误,使革命遭到失败。 1929年11月,因为陈独秀在中东路问题上发表对中共中央的公开信,而被开除党籍。932年10月,在上海被国民党政府逮捕,判刑后囚禁于南京。抗战爆发后,陈独秀于1937年8月出狱,他拥护国共合作和国民党领导抗日,与托派中央决裂,1938年,被王明、康生诬陷为日本间谍 。1942年5月27日逝世。 陈独秀是新文化运动的发起者,是20世纪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的倡导者,是五四运动思想指导者,是马克思主义的积极传播者,是中国共产党最主要的创始人,是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最主要的领导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