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s常见 >

2019哪些手机可以无线充电

  • s常见
  • 2021-11-06

谈到手机,大家应该都熟悉,有人问2019款小蚂蚁时间怎么调,当然了,还有朋友想问本田飞行员什么时候上市,最新消息,这到底是咋回事?事实上2019款瑞虎8豪华版怎么样呢,今天给大家说说2019哪些手机可以无线充电,让我们来看看吧。

2019哪些手机可以无线充电

看你是否支持国产还是包括苹果在内。国产的话华为做的比较好吧~_~然后根据男生女生不同取向喜欢的...

没错,这也是让我十分惊喜的一项功能,新增了同级独有的手机无线充电功能,对支持iQ协议无线充电功能的手机,可以做到随放随充。可以说2019款小蚂蚁功能之多,还有其带来的方便性映射的是满满的诚意,让汽车除了单纯的行驶至外,享受到智能科技带来的改变

三星手机W2019+支持无线充电吗

1.使用三星w2017原厂充电器连接无线充电底座。(若您使用非原厂充电器连接无线充电底座,电池可能无法正常充电。)

2.将三星w2017置于无线充电底座中央。设备的方向不会影响充电,但请一定将设备置于无线充电底座的正中央,充电完毕后,将设备从无线充电底座上取下。

三星W2017完美组装机,高通MSM8996八核处理器,运行内存4G,机身内存64G,4.2英寸双视网膜一体贴合高清屏,分辨率1920*1080,前摄像头500W+后摄像头1600W像素,三网通4G网络,支持电信移动联通卡。内置行货系统以及W2017独有的高级时钟,支持鲁大师、安兔兔等软件检测,鲁大师检测6万+跑分,真正做到土豪级别!支持无线充电功能、真指纹解锁功能,S健康同步国行w2016,完美无瑕,物美价廉,土豪级别。

拓展资料:

无线充电技术(英文:Wireless charging technology;Wireless charge technology )源于无线电能传输技术,可分为小功率无线充电和大功率无线充电两种方式。

小功率无线充电常采用电磁感应式,如对手机充电的Qi方式,但中兴的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方式采用的感应式。大功率无线充电常采用谐振式(大部分电动汽车充电采用此方式)由供电设备(充电器)将能量传送至用电的装置,该装置使用接收到的能量对电池充电,并同时供其本身运作之用。

由于充电器与用电装置之间以磁场传送能量,两者之间不用电线连接,因此充电器及用电的装置都可以做到无导电接点外露

2019凯迪拉克XT5如何无线充电?

车辆在扶手下的储物盒内可能配备有无线充电系统。该系统工作频率145kHz,可为一个Qi标准的移动设备进行无线充电。

要检查手机或其他设备的兼容性,请向特约售后服务中心进行咨询。

车辆的点火开关必须处于点火/运行或附件位置,或在保持型附件电源(RAP)模式。车辆处于保持型附件电源模式时,无线充电功能可能无法正确指示充电情况。

充电系统的工作温度为-20?°C至60?°C,手机的工作温度为0?°C至35?°C。

特别要注意的是:

无线充电会影响植入式心脏起搏器或其他医疗设备的运行。如果您佩戴有此类设备,建议在使用无线充电系统之前咨询医生。

在为移动设备充电前,请移走充电板上的所有金属物品。手机和充电板之间的金属物品(如硬币、钥匙、戒指或者回形针)将会变得非常热。万一充电系统未能检测到夹在手机和充电器之间的金属物品,请先取下手机,待金属物品冷却后,再将其从充电板上移开,以防止烧坏。

要给移动设备充电:

1.移走充电板上的所有物品。如果充电板上有任何物品,则系统可能无法进行充电。

2.将移动设备正面朝上,放在充电板上面的充电符上方,并与充电仓的左壁对齐。

3.充电符号(闪电标志)将在信息娱乐系统屏幕b上显示。此符号表示移动设备放置正确且正在充电。如果手机已放在充电板上但未显示充电符号,将手机从充电板上移开,旋转180度,等待三秒,然后重新将手机放在充电板上并对齐。

请问本田飞行员2019款,有自带手机无线充电板功能吗?

OPPO目前只有一款,那就是OPPO Finder(X907),它支持使用无线充电套件实现无线充电功能。 Finder的无线充电机制:手机侧边三个触点为无线充电连接点,实现无线充电时需要手机配戴充电保护套,充电保护套内有接收电路,与手机三个触点连接。 充电底座通...

W2019无线充电怎么连接啊

1.使用三星w2017原厂充电器连接无线充电底座。(若您使用非原厂充电器连接无线充电底座,电池可能无法正常充电。)

2.将三星w2017置于无线充电底座中央。设备的方向不会影响充电,但请一定将设备置于无线充电底座的正中央,充电完毕后,将设备从无线充电底座上取下。

三星W2017完美组装机,高通MSM8996八核处理器,运行内存4G,机身内存64G,4.2英寸双视网膜一体贴合高清屏,分辨率1920*1080,前摄像头500W+后摄像头1600W像素,三网通4G网络,支持电信移动联通卡。内置行货系统以及W2017独有的高级时钟,支持鲁大师、安兔兔等软件检测,鲁大师检测6万+跑分,真正做到土豪级别!支持无线充电功能、真指纹解锁功能,S健康同步国行w2016,完美无瑕,物美价廉,土豪级别

华为手机哪款带NFC和无线充电功能

支持NFC和无线充电的机型有:华为P30 Pro、华为Mate 20 Pro、华为 Mate RS 保时捷设计。

您可以登录华为商城官网了解更多信息。

2019款瑞虎8豪华版1.6手机无线充电功能有吗?

无线充电器都是自己后安装的

苹果手机无线充电器对电池好吗

无线充电这几年成了很多旗舰智能手机的标榜特色。苹果在去年发布的最新一代iPhone 8和iPhone X中也加入了该功能,但是现在发现它可能不是一个好主意。

网站ZDNet的科技记者Adrian Kingsley-Hughes所做的一些试验发现,无线充电正在加速iPhone电池的磨损,无线充电导致iPhone在电池充电周期中的燃烧速度远超预期。

无线充电如何“杀死”电池?

iPhone电池被设计成在500次充电循环后依然保留80%的容量(苹果定义的充电循环是每次使用完100%的电池容量)。例如,如果你在周一使用电池的75%,然后在晚上重新充电至100%,到第二天使用25%才算一个充电循环。

在使用无线充电时,通过macOS的CoconutBattery应用程序,记者Kingsley-Hughes发现他的iPhone耗费充电循环的速度比预期快得多。在短短六个月的使用中,他的iPhone已经经历了135次充电周期。

作为参考,使用有线充电的iPhone SE在使用大约一年之后,只使用了103次电池循环。相比之下,Kingsley-Hughes估计,如果他维持无线充电的习惯,他将在不到18个月的使用完500次充电周期。

那么为什么会这样呢?

这可能与智能手机的充电机制有关。有线充电将设备切换为交流电源,从而使电池得到休息。在手机进行充电时,现在绝大多数手机都是由充电器供电的,所以这时电池可以停止输出。

而相比之下,无线充电不会让电池停止工作。无线充电给电池充满一部分,而随着手机数据流的进出,屏幕警报,或播放音乐,电池又被损耗一部分。这样电池永远不能得到休息。

当然可能还有其他未研究清楚的物理化学机制。但对于无线充电用户,无论是iOS还是Android手机,任何无线充电都会经历持续的电池压力,最终结果将会缩短其使用寿命。所以在这项充电技术成熟之前,建议还是要偶尔使用有线充电,让你的电池休息一下。

更多好玩的科技资讯,欢迎关注@WTT资讯!

盘点2019年十大汽车科技 未来应用已显雏形

随着北京连续的两场大雪,2019年马上就要过去了。电影《银翼杀手》中所描绘的那些属于2019年的场景,我们始终没有见到。果然,丢掉了现实的羁绊之后,电影总能比我们走的更远。

然而,我们现在的世界中虽然没有「天空飞车」和「仿生人」这种产物,却也让2019年在科技发展的道路上留下了一个厚重的脚印——尤其是对于汽车行业而言。

这一年,汽车科技迎来了井喷式增长,自动驾驶越来越智能、发动机热效率越来越高、5G进入了我们的生活。尽管这些科技目前尚未成熟,但电影、游戏中所畅想的未来世界,似乎距离我们已经不远了。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盘点下2019年汽车科技行业,那些有可能成为核心的技术吧!

一、5G和C-V2X

5G的出现不仅仅影响了汽车行业,甚至影响了整个科技行业。可以说,2019年就是5G技术的元年。对于未来的汽车而言,5G很有可能是将一切技术连接在一起的基础。简单点说,就像是「手办玩具」中的胶水一样,是连接每个零件的融合剂。

如果说5G是胶水,那V2X就可以看作是「手办玩具」的每个小零件了。

V2X的全称是vehicle to everything,意思就是「车辆连接到一切」,和车联网这个概念有异曲同工之处,目前正在发展的场景有:车与人、车与路、车与车等等。如果想要实现V2X,会需要5G的数据传输速度。因此,5G和V2X既是相互协作的关系,也因为「互相成就」才显得更有意义。

不过V2X实在是一个太大的概念,这其中不仅牵扯法律法规、行车逻辑、人车交互,甚至连自动驾驶也会在V2X的基础之上有所改变。想要彻底打开V2X的大门,我们还有太远太远太远的路要走,2019年我们仅仅是把这扇大门推开了一个小缝儿而已。

二、汽车无线充电

由于「电」的特殊性质,任何用电作为能量来源的产品理论上来讲都可以实现无线充电。手机如此,汽车自然也不例外。

对于手机来说,无线充电仅仅是个锦上添花的功能。但电动车不同,无线充电省去了太多繁琐的步骤和粗壮的线缆,而且还避免了各种慢充、快充、超级快充的接口不同,导致效率太低的问题。只要无线充电的速度够快,它甚至能做到比燃油车加油更方便。

诚然,现在汽车的无线充电技术有难点。比如电磁兼容问题、能量传输的控制问题、充电设备的设计问题、安全问题等等。想要将汽车无线充电彻底商业化,还有很多工作要做。但如果一旦成功,带来的改变将会是革命性的。

三、人工智能助手

其实人工智能的概念并不是2019年才流行的,早在很多年前人们就已经开始研发语音控制的人机交互系统了,比如苹果的Siri,微软的Cortana等等。然而之所以将人工智能助手再次列入十大科技的名单,是因为美国的一家公司居然真的可以实现「语音助手」和人类打电话了。

这个电话打给了美国的一家很普通的理发店,让他们帮忙预留一个理发师。事先这家公司没有通知任何人,就是在发布会现场随机打出去的,理发店的工作人员也丝毫没有察觉有什么异样,甚至和它交谈的很愉快。

这家公司叫「谷歌」,这个软件叫「Google Assistant」。

由此可见,2019年人工智能的发展已经进入一个全新纪元了。许多新势力造车厂所装配的「斑马」「NOMI」等人工智能,或许真正的迎来了属于它们的高光时刻。

四、可变压缩比发动机

我在知乎上曾经看到过一句非常有深意的话:如果要想让一辆车的发动机效率不断提高,那就一定要把所有的零件都做成可变式的。当时我觉得这话说的有点太绝对了,但是随着可变气门正时、可变进气歧管、可变转向比之后,可变压缩比也来了。此时,我才越来越觉得他说的有道理了。

实现这个技术的是日产,首发车型是英菲尼迪的QX50。这辆车使用了一台可变压缩比的2.0T涡轮增压发动机(VC-Turbo),这也是当时该车最大的亮点之一。

对发动机来说,低油耗和强动力是一对矛盾体,在他们之间找到平衡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但可变压缩比的出现,算是给了这道难题一个还不错的答案。

虽然无法达到「混动车型」那么“恐怖”的低油耗,但可变压缩比发动机能够在保证油耗不过高的同时,兼顾很好的动力性。日产这台发动机可以让压缩比在8:1和14:1之间任意变化,这一切都是「可变」所带来的好处。

五、中置安全气囊

汽车安全气囊的出现,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截止到现在,「安全气囊越多越安全」这个理念仍然被许多国内消费者所认同。而在经过这么多年发展之后,一个新位置的安全气囊终于诞生了:中置。

中置安全气囊的位置在中央扶手附近,如果发生碰撞,气囊会像「隔板」一样打开。中置安全气囊最大的优势有两点:

1.如果车内只有驾驶员一个人,碰撞时可以阻挡副驾驶侧的玻璃碎渣划伤驾驶员。

2.如果车内有两个人,碰撞时驾驶员和副驾驶乘客之间必定会有冲击,而中置安全气囊则可以作为两个人之间的能量缓冲,避免二次伤害。

当然,中置安全气囊也有一些缺点。比如制造成本高、维修成本更高,只要气囊弹出,就必须要连同ECU一起更换。其次,中置安全气囊阻断了两个人的冲击,但也阻碍了两个人之间互救和消防人员的施救。

不过总体来看,中置安全气囊仍然是一个很好的想法。如果加以改进,这一定会成为2019年最令人感到惊喜的安全配置。

六、L3级别自动驾驶

自动驾驶和人工智能一样,都不属于今年兴起的科技了。不过自动驾驶的进度显然是要比人工智能更快,抛开法律法规不讲,现在已经完全有量产车实现L3级别的自动驾驶了。

国外的厂商有特斯拉、奥迪,国内有长安、小鹏,这几个厂商均有达到L3级别的产品。可能是因为自动驾驶分为5级,有的朋友对3级就感觉「很弱」、不智能。其实并不是这样,L3级别基本已经可以做到低速下的完全无人驾驶了。

只不过驾驶员需要随时把控车辆的状态,以便接管。除了不可以在车上睡觉,L3级别的自动驾驶几乎可以彻底解放驾驶员的双手。

但由于道路上的情况太过复杂(尤其是中国),所以国内最高允许自动驾驶的等级就是L2级。也许等到国内驾驶员的素质再上一个台阶的时候,L3级别的自动驾驶功能就可以慢慢在国内推广了吧。

七、电子外后视镜

电子元器件取代光学元器件似乎是件顺理成章的事儿,比如单反到单电、光学显微镜到电子显微镜。更令人惊讶的是,想不到汽车的后视镜也要从「镜子」变成「摄像头」了。

目前已经有国外厂商展示过电子后视镜的技术,比如奥迪e-tron、雷克萨斯ES等等。电子后视镜的优势在于,可以真正的避免后视镜盲区。广角摄像头的宽度要远远超过人眼,所以除了要适应一段时间,电子后视镜比光学后视镜几乎有碾压的优势。

但还是同样的问题,法律法规不允许。其实日本国内已经可以允许使用电子后视镜的雷克萨斯ES上路了,但国内由于「地广车多」,交通环境要复杂不少,所以肯定还需要时间消化。

电子后视镜的问题在于,如果摄像头有一些问题,那车辆就没办法行驶了。而摄像头出问题的概率显然比「一块镜子」大得多,所以如何保证可靠性,也是用电子后视镜的车要着重解决的问题。

八、车辆生物识别解锁技术

生物识别技术如今已经广泛的应用在其它领域了,汽车的应用相对是最慢的。这很正常,毕竟汽车并不是真正的「一人一车」。一辆车可能会有无数人开,所以在这种环境下,生物识别确实没有钥匙解锁方便。

但“吃螃蟹”的厂商还是有,现代就在全新一代胜达上使用了指纹识别解锁和点火。坦白说,这两个配置并不是非常适合指纹识别。更多的还是厂商希望有个宣传点,真正落到实际上不求别的,只希望它别总是坏就行。

无独有偶,国内新势力造车的「小鹏汽车」也在OTA升级之后,推送了一项名为人脸识别的功能。相比现代,小鹏的人脸识别就聪明的多。因为它并不是用于解锁或点火,而是相当于「登录账户」的功能,从而实现调整座椅、后视镜、导航、音乐等个性化功能。

从技术上而言,生物识别早就可以放在汽车上了。只不过场景到底是什么,还是未来所有汽车厂商都需要思考的一件事。

九、马自达SPCCI技术

全新一代马自达3昂克赛拉除了极高的颜值外,最吸引人的莫过于发布会上说的全新SKYACTIV-X发动机了。简单来讲,我们把这台发动机理解为创驰蓝天X发动机。

这台发动机的最大特点是使用了SPCCI(Spark Controlled Compression Ignition)——“火花控制压燃点火”技术。也就是说,这居然是一台能够把汽油「压燃」的发动机。

其实这是一项非常非常难的技术,我甚至可以单独展开一篇文章讲解其原理。不过限于篇幅,我们就只讲它的特点:它可以将整个发动机的热效率提高到令人难以想象的50%,除了省油的同时,更做到了真正的环保,而不是通过改变三元催化器。

目前压燃版的马自达3昂克赛拉已经在部分欧洲国家上市了,反响很不错。国内的上市时间未定,因为这种发动机对油品要求较高,不确定能否适应国内的大环境。

十、奥迪全新MMI系统

其实单独拿出奥迪的MMI系统说这是十大科技之一,可能主观色彩更浓一些。但我觉得,奥迪在人机交互上的造诣很高。

就拿取消旋钮和按键这件事儿来讲,奥迪用极其出色的反馈和震动,弥补了没有按键可能带来的误触和不安全感。这件事其实早就被人发现,但一直以来也没有厂商愿意直面这个问题。大家都在用更大的屏幕去吸引消费者的眼球,没有人真正关心驾驶员在操作时的感受。

但奥迪关注到了,就凭这份善于观察的细心也足以给它榜上留个名。况且,奥迪这几块大屏幕本身的操作逻辑和分辨率都无可挑剔,虚拟座舱更是重新定义了「科技感」这三个字的含义。

写在最后

其实2019年的这些新技术里,有横空出世的,也有循序渐进的。但不变的,是开发者对于新技术的不断追求。这种追求让我们不仅仅期待2020年,还有2021年、2022年、还有很多很多很多年。到时候,我们的世界会像《银翼杀手》中描绘的那样,满天的汽车在飞吗?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