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并发症,大多数人都知道,有朋友问消化性溃疡的四大并发症,另外,还有朋友想问消化性溃疡的治疗与护理,这到底是咋回事?实际上简述胃溃疡的临床表现及并发症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消化性溃疡最常见的并发症是,快来了解一下吧
消化性溃疡最常见的并发症是
(1)出血:
是消化性溃疡最常见的并发症,十二指肠溃疡比胃溃疡易发生。可表现为呕血与黑便。
(2)穿孔:
常发生于十二指肠溃疡,主要表现腹部剧痛和具有急性腹膜炎的体征。
(3)幽门梗阻:
主要表现为餐后上腹部饱胀,频繁呕吐宿食,严重时可引起水和电解质紊乱,并有营养不良和体重下降症状。
(4)癌变:
少数胃溃疡可发生癌变(癌变后的主要表现为疼痛的节律性消失,粪便隐血试验阳性)。
一、大出血
1、一般治疗绝对卧床休息,必要时给予小量镇静剂如安定等。加强护理,密切观察患者症状、呕血及黑粪的数量、血压与脉搏、尿量等。定期复查血红蛋白、血球压积、尿素氮等。除大量呕血外,一般不必禁食,可给全流食,以中和胃酸,减轻胃饥饿性收缩以利止血。
2、止血措施一般性止血剂如止血芳酸或止血敏可以应用,但效果不肯定。白药(0.5每日3次)口服,去甲肾上腺素8mg加入冷盐水100~200ml口服或胃管内灌注,有一定效果。H2受体拮抗剂甲氰咪哌(每日0.8~1.2g)肌肉注射或静脉滴注或呋喃硝胺都有较好的疗效。内镜下直接喷洒止血剂如1~5%孟氏(Monsell)溶液以及内镜下高频电凝及激光止血等有较好的疗效。
3、补充血容量立即配血,静脉输液,先补生理盐水,5%葡萄糖盐水,右旋糖酐或其它血浆代用品,如出血量较多,应及早输血。
4、外科手术如内科治疗无效,应急症手术。
二、幽门梗阻
治疗包括:
1、纠正失水、电解质紊乱及代谢性碱中毒,根据情况每日静脉输复方氯化钠及10%葡萄糖(1∶2)液2000~3000ml,有低血钠,低血钾、低血氯者应注意补充。明显代谢性碱中毒者可缓慢地以2%氯化铵溶液200~400ml加入500~1000ml5%葡萄糖生理盐水静滴(肝肾功能差者忌用)。注意补充热量并适量给水解蛋白、复方氨基酸等。
2、胃管减压:插入胃管抽尽胃内潴留物,每晚睡前用生理盐水洗胃一次,并测定胃内溜留量,以了解胃排空情况。经过3~5天抽吸洗胃,若病情显著好转,则提示幽门梗阻为功能性。此后可给流质食物,少量多餐,逐渐增加流食量,并给抗酸药物等治疗,但禁用抗胆碱能药物。
3、手术治疗经1~2周上述治疗未见好转者,提示梗阻为器质性,应外科手术治疗。
三、穿孔
急性穿孔是消化性溃疡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溃疡深达浆膜层时,可突然穿透而发生急性穿孔,以胃窦小弯及十二指肠球部前壁溃疡多见。部分患者有饱餐、粗糙食物、腹压增加等诱因。溃疡急性穿孔后,胃、十二指肠内容物流入腹腔,导致急性弥漫性腹膜炎。临床表现为突然出现严重腹痛,始于上腹逐渐延至脐周,有时胃肠内容物沿肠系膜根部流向右下腹,致右下腹痛酷似急性阑尾炎穿孔。数小时后出现腹膜刺激症,多数患者有气腹征,部分患者伴有休克症状。需与其它急腹症鉴别,确诊后常需紧急手术治疗。
亚急性穿孔往往破损不大,其过程介于急慢性穿孔之间者,临床症状不如急性穿孔剧烈,一般只引起局限性腹膜炎,经中西医结合非手术疗法,可以痊愈。
慢性穿孔指的是十二指肠球部后壁及部分胃窦后壁或小弯溃疡浸及浆膜层,常与周围脏器或组织粘连然发生穿透,多穿入邻近脏器如胰腺等处,其发展呈慢性过程,称慢性穿透性溃疡,与急性穿孔不同,一般无急腹症表现,患者溃疡疼痛节律性消失,但较剧烈且顽固,常放散致背部,内科治疗难以奏效,需考虑手术治疗。
四、癌变
如胃镜病理活检确诊胃粘膜癌变,需限期手术治疗。
消化性溃疡的并发症有哪些?
(一)出血:出血是消化性溃疡最常见的并发症。症状包括呕血(呕鲜血或"咖啡样"物),解血样或柏油样黑便(分别称便血或黑便),和因失血所致的虚弱,直立性低血压,晕厥,口渴和出汗。(二)穿孔:穿孔常表现为急腹症。穿透至腹膜腔的溃疡常位于十二指肠前壁,较少位于胃部。患者突然感到剧烈持久的上腹部疼痛,迅速扩展至整个腹部,常逐渐以右下腹部最为显著,有时可放射至单肩或双肩。患者常静卧不动,因为即使深呼吸也会使疼痛加剧。腹部有剧痛,反跳痛明显,腹肌强直(木板样),肠鸣音减弱或消失。老年患者,垂死者,使用皮质激素治疗者或免疫抑制者症状可不明显。(三)幽门梗阻胃出口梗阻这可能是由于溃疡伴有的瘢痕,痉挛或炎症所引起。症状包括反复大量呕吐,多发生于傍晚,在最后一次进食后6小时仍可发生。进食后持续性腹胀或饱满感和食欲下降常提示胃出口梗阻。长时间呕吐可导致体重下降,脱水和碱中毒。若患者的病史提示梗阻,则体格检查,胃内容物抽吸或X线检查可提供食物潴留的客观依据。若进食后6小时仍继续存在振水音或禁食一夜后抽吸的液体或食物残渣>200ml,提示胃潴留。若胃抽吸显示有明显的胃潴留,则应使胃排空,进行内镜或X线检查以确定梗阻的部位,原因和程度。若梗阻系因活动性幽门管溃疡的水肿或痉挛所致,应采用胃减压和抑酸(如静脉注射H2 拮抗剂)治疗。应检测和纠正因长期呕吐和持续鼻胃吸引所致的脱水和电解质紊乱,不主张应用促动力药物,通常梗阻在2~5天内缓解。长期的梗阻可能是由于消化性瘢痕引起,内镜下幽门管气囊扩张治疗也许有效。在某些患者中,需要手术治疗以缓解梗阻。(四)胃癌:幽门螺杆菌与胃体和胃窦部的肠型腺癌有关,而与胃贲门部的癌肿无关,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发生胃癌的可能性为非感染者的3~6倍。胃淋巴瘤
消化性溃疡最危险的并发症是什么
(一)出血:出血是消化性溃疡最常见的并发症。症状包括呕血(呕鲜血或"咖啡样"物),解血样或柏油样黑便(分别称便血或黑便),和因失血所致的虚弱,直立性低血压,晕厥,口渴和出汗。若由溃疡引起的出血持续存在或再发,有几种方法可供选择。可行内镜检查,并通过电凝,热电极,激光或注射酒精,硬化剂或肾上腺素进行凝固止血。在凝固治疗后,仍可再发出血。对出血部位的血管分支进行血管造影栓塞也可控制出血。在内镜检查溃疡确诊,且出血被控制后,患者应禁食并静脉给予H2 拮抗剂以抑酸。当患者病情稳定,无再出血的征象时,可进食并口服抗分泌药(H2 拮 抗剂或质子泵抑制剂),如有必要,可开始抗幽门螺杆菌治疗。当有以下适应证时,可作急诊手术:尽管已进行适当的治疗和输血,患者的脉搏,血压和红细胞压积仍提示病情恶化;为了维持脉搏和血压稳定,24小时内需输血6次以上;出血已停止,但复发后又需多次输血。穿透(局限性穿孔)消化性溃疡可穿透胃和十二指肠壁,抵达相邻的局限间隙(网膜囊)或器官(如胰腺,肝脏),粘连可阻止漏出物进入游离的腹膜腔内。疼痛可很剧烈,持久,且放射到腹腔以外的其他部位(常为背部,系十二指肠后壁溃疡穿孔至胰腺所致),随患者体位而改变。对比放射性检查或CT可明确诊断。若内科治疗不能治愈,则应采取手术治疗。(二)穿孔:穿孔常表现为急腹症。穿透至腹膜腔的溃疡常位于十二指肠前壁,较少位于胃部。患者突然感到剧烈持久的上腹部疼痛,迅速扩展至整个腹部,常逐渐以右下腹部最为显著,有时可放射至单肩或双肩。患者常静卧不动,因为即使深呼吸也会使疼痛加剧。腹部有剧痛,反跳痛明显,腹肌强直(木板样),肠鸣音减弱或消失。老年患者,垂死者,使用皮质激素治疗者或免疫抑制者症状可不明显。诊断可依靠直立位或侧卧位腹部X线检查确定,可见膈下或腹腔内有游离气体,但即使未见气体也不能排除诊断。腹痛和腹肌强直在穿孔发生几小时后可部分减轻,患者情况似有改善。然而可能发生腹膜炎并伴有体温升高,患者病情严重恶化,若患者出现脉搏加快,血压下降和尿量减少,可能会发生休克。胃出口梗阻这可能是由于溃疡伴有的瘢痕,痉挛或炎症所引起。症状包括反复大量呕吐,多发生于傍晚,在最后一次进食后6小时仍可发生。进食后持续性腹胀或饱满感和食欲下降常提示胃出口梗阻。长时间呕吐可导致体重下降,脱水和碱中毒。若患者的病史提示梗阻,则体格检查,胃内容物抽吸或X线检查可提供食物潴留的客观依据。若进食后6小时仍继续存在振水音或禁食一夜后抽吸的液体或食物残渣>200ml,提示胃潴留。若胃抽吸显示有明显的胃潴留,则应使胃排空,进行内镜或X线检查以确定梗阻的部位,原因和程度。若梗阻系因活动性幽门管溃疡的水肿或痉挛所致,应采用胃减压和抑酸(如静脉注射H2 拮抗剂)治疗。应检测和纠正因长期呕吐和持续鼻胃吸引所致的脱水和电解质紊乱,不主张应用促动力药物,通常梗阻在2~5天内缓解。长期的梗阻可能是由于消化性瘢痕引起,内镜下幽门管气囊扩张治疗也许有效。在某些患者中,需要手术治疗以缓解梗阻。(三)胃癌:幽门螺杆菌与胃体和胃窦部的肠型腺癌有关,而与胃贲门部的癌肿无关,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发生胃癌的可能性为非感染者的3~6倍。胃淋巴瘤,胃粘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也与该感染有关。MALT淋巴瘤是由幽门螺杆菌感染引起的B淋巴细胞单克隆增生引起的恶性肿瘤。该病常伴有浅表性胃溃疡,可由溃疡边缘和周围粘膜的活检而偶被发现。根除幽门螺杆菌可治愈某些患者,因此,对局限性MALT淋巴瘤进行抗幽门螺杆菌治疗,记录细菌的治愈情况和在化疗或放疗前紧密监测肿瘤的进展情况是合适的。尚无资料表明根除细菌可预防胃炎发展为胃癌或胃淋巴瘤,因此认为诊断和治疗幽门螺杆菌可预防恶性并发症是没有科学根据的,特别是由于胃癌在美国相对少见。复发经传统抗溃疡治疗停止后,胃和十二指肠溃疡的一年复发率>60%,长期应用H2 拮抗剂或质子泵抑制剂可减少溃疡病复发的危险性,这与所用抑酸剂的剂量相关。经抗幽门螺杆菌治疗后,溃疡病的复发率明显减低(<10%)。消化性溃疡复发最常见的原因是未根除幽门螺杆菌。对复发的患者,应查明可能存在的持续感染。若感染存在,应再一次行抗幽门螺杆菌治疗。其他影响复发的因素包括应用非甾体类消炎药和吸烟。对非甾体类消炎药所致消化性溃疡患者,推荐长期应用米索前列醇或抗分泌药(如H2 拮抗剂,质子泵抑制剂)。
消化性溃疡有哪些并发症
近二十年来,有效抗溃疡药物的不断问世和根除H.pylori治疗的广泛开展提高了溃疡的愈合率、降低了复发率,因而溃疡并发症发生率也显著下降。 (一) 上消化道出血 是消化性溃疡最常见的并发症,DU并发出血的发生率比GU高,十二指肠球部后壁溃疡和球后溃疡更易发生出血。大约10%~20%的消化性溃疡患者以出血为首发症状,在NSAIDs相关溃疡者中这一比率更高。在上消化道出血的各种病因中,消化性溃疡出血约占30%~50%。 出血量的多少与被溃疡侵蚀的血管的大小有关。侵袭稍大动脉时,出血急而量多;而溃疡基底肉芽组织的渗血或溃疡周围粘膜糜烂出血的量一般不大。溃疡出血的临床表现取决于出血的速度和量的多少。轻者只表现为黑便,重者出现呕血以及失血过多所致循环衰竭的临床表现,严重者可发生休克。消化性溃疡患者在发生出血前常有上腹疼痛加重的现象,但一旦出血后,上腹疼痛多随之缓解。部分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并发出血前可无症状。 根据消化性溃疡的病史和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表现,诊断一般不难确立。但须与急性糜烂性胃炎、食管或胃底静脉曲张破裂、食管贲门粘膜撕裂症和胃癌等所致的出血鉴别。对既往元溃疡病史,临床表现不典型而诊断困难者,应争取在出血24h—48h内进行急诊内镜检查。内镜检查的确诊率高,不仅能观察到出血的部位,而且能见到出血的状态。此外还可在内镜下采用激光、微波、热电极、注射或喷洒止血药物、止血夹钳夹等方法止血。 (二) 穿孔 溃疡病灶向深部发展穿透浆膜层则并发穿孔。溃疡穿孔在临床上可分为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三种类型。急性穿孔的溃疡常位于十二指肠前壁或胃前壁,发生穿孔后胃肠内容物渗入腹膜腔而引起急性腹膜炎。十二指肠后壁或胃后壁的溃疡深达浆膜层时已与邻近组织或器官发生粘连,穿孔时胃肠内容物不致流人腹腔,称之为慢性穿孔或穿透性溃疡。邻近后壁的穿孔或穿孔较小而只引起局限性腹膜炎时,称亚急性穿孔。 溃疡急性穿孔主要出现急性腹膜炎的表现。临床上突然出现剧烈腹痛,腹痛常起始于中上腹或右上腹,呈持续性,可蔓延到全腹。GU穿孔,尤其是餐后穿孔,漏入腹腔的内容物量往往比DU穿孔多,所以腹膜炎常较重。患者有腹肌强直,腹部压痛和反跳痛。漏出量多时,满腹肌强直、压痛和反跳痛;如漏出量少,则腹肌强直、压痛和反跳痛可局限于中上腹部。肠鸣音减弱或消失。肝浊音界缩小或消失,表示有气腹存在。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增多,腹部X线透视时可见膈下游离气体。亚急性或慢性穿孔的临床表现不如急性穿孔严重,可只表现为局限性腹膜炎。后壁溃疡穿透时,原来的疼痛节律往往发生改变,疼痛放射至背部,止酸治疗效果差。 消化性溃疡穿孔须与急性阑尾炎、急性胰腺炎、子宫外孕破裂、缺血性肠病等急腹症相鉴别。 (三) 幽门梗阻 消化性溃疡所致的幽门梗阻中,80%以上由DU引起,其余为幽门管溃疡或幽门前区溃疡。 幽门梗阻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两类。一类是由于溃疡活动期时溃疡周围组织炎性充血、水肿或炎症引起的幽门反射性痉挛所致。此类幽门梗阻属暂时性,内科治疗有效,可随溃疡好转而消失。另一类是由于溃疡多次复发,瘢痕形成和瘢痕组织收缩所致,内科治疗无效,多需外科手术或内镜下扩张治疗。 幽门梗阻引起胃滞留,临床上主要表现为上腹部饱胀不适和呕吐。上腹饱胀以餐后为甚,呕吐后可减轻,呕吐物量多,内含发酵宿食。呕吐次数一般不多,视幽门通道受阻的程度而定。患者因不能进食和反复呕吐而逐渐出现体弱、脱水和低氯低钾性碱中毒等临床表现。清晨空腹时插胃管抽液量>200ml,即提示有胃滞留。上腹部空腹振水音和胃蠕动波是幽门梗阻的典型体征。 (四)癌变 约1%~2%的GU可发生癌变,DU则否。GU癌变发生于溃疡边缘。对长期慢性GU病史、年龄在45岁以上、溃疡顽固不愈者应提高警惕。在内镜下取多点活检作病理检查,并在积极治疗后复查内镜,直到溃疡完全愈合,必要时定期随访复查。
胃溃疡的并发症是什么?
(1)大量出血:出血是本病最常见的并发症,其发生率约占本病患者的 20%~ 25%,也是上消化道出血的最常见原因。并发于十二指肠溃疡者多见于胃溃疡,而并发于球后溃疡者更为多见。并发出血者,其消化性溃疡病史大多在一年以内,但一次出血后,就易发生第二次或更多次出血。尚有 10%~ 15%的患者可以大量出血为消化性溃疡的首见症状。消化性溃疡出血的临床表现取决于出血的部位、速度和出血量。如十二指肠后壁溃疡,常可溃穿其毗邻的胰十二指肠动脉而致异常迅猛的大量出血;而其前壁因无粗大的动脉与之毗邻,故较少发生大量出血。溃疡基底部肉芽组织的渗血或溃疡周围黏膜糜烂性出血,一般只致小量而暂时出血。消化性溃疡出血速度快而量多者,则表现为呕血及黑便;如出血量少,出血速度慢而持久,则可表现为逐渐出现的低色素性小红细胞性贫血和粪便潜血阳性。十二指肠溃疡出血,黑便比呕血多见,而胃溃疡出血,两者发生机会相仿。短时间内的大量出血,可因血容量的锐减而致头昏、眼花、无力、口渴、心悸、心动过速、血压下降、昏厥,甚至休克。消化性溃疡并发出血前,常因溃疡局部的充血突然加剧而致上腹疼痛加重。出血后则可因充血减轻,以及碱性血对胃酸的中和与稀释作用,腹痛随之缓解。根据消化性溃疡病史和出血的临床表现,诊断一般不难确立。对临床表现不典型而诊断困难者,应争取在出血后 24~ 48小时内进行急诊内镜检查,其确诊率可达 90%以上,从而使患者得到及时诊断和治疗。
(2)穿孔:溃疡穿透浆膜层而达游离腹腔即可致急性穿孔;如溃疡穿透与邻近器官、组织粘连,则称为穿透性溃疡或溃疡慢性穿孔。后壁穿孔或穿孔较小而只引起局限性腹膜炎时,称亚急性穿孔。急性穿孔时,由于十二指肠或胃内容物流入腹腔,导致急性弥漫性腹膜炎,临床上突然出现剧烈腹痛。腹痛常起始于右上腹或中上腹,持续而较快蔓延至脐周,以至全腹。因胃肠漏出物刺激膈肌,故疼痛可放射至一侧肩部(大多为右侧)。如漏出内容物沿肠系膜根部流入右下盆腔时,可致右下腹疼痛而酷似急性阑尾炎穿孔。腹痛可因翻身、咳嗽等动作而加剧,故患者常卧床,两腿卷曲而不愿移动。腹痛时常伴恶心和呕吐。患者多烦躁不安、面色苍白、四肢湿冷、心动过速。如穿孔发生于饱餐后,胃内容物漏出较多,则致腹肌高度强直,并有满腹压痛和反跳痛;如漏出量较少,则腹肌强直、压痛及反跳痛可局限于中上腹附近。肠鸣音减低或消失。肝浊音界缩小或消失,表示有气腹存在。如胃肠内容物流达盆腔,直肠指诊可探到右侧直肠陷凹触痛。周围血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增多。腹部 X射线透视多可发现膈下有游离气体,从而可证实胃肠穿孔的存在;但无隔下游离气体并不能排除穿孔存在。严重的穿孔病例或溃疡穿透累及胰腺时,血清淀粉酶亦可增高,但一般不超过正常值的5倍。亚急性或慢性穿孔所致的症状不如急性穿孔剧烈,可只引起局限性腹膜炎、肠粘连或肠梗阻征象,并于短期内即可见好转。
(3)幽门梗阻:幽门梗阻大多由十二指肠溃疡引起,但也可发生于幽门前及幽门管溃疡。其发生原因通常是由于溃疡活动期,溃疡周围组织的炎性充血、水肿或反射性地引起幽门痉挛。此类幽门梗阻属暂时性,可随溃疡好转而消失;内科治疗有效,故称之功能性或内科性幽门梗阻。反之,由溃疡愈合,瘢痕形成和瘢痕组织收缩或与周围组织粘连而阻塞幽门通道所致者,则属持久性,非经外科手术而不能自动缓解,称之器质性和外科性幽门梗阻。由于胃潴留,患者可感上腹饱胀不适,并常伴食欲减退、嗳气、反酸等消化道症状,尤以饭后为甚。呕吐是幽门梗阻的主要症状,多于餐后 30~ 60分钟后发生。呕吐次数不多,约每隔 1~ 2天一次。一次呕吐量可超过 1L,内含发酵宿食。患者可因长期、多次呕吐和进食减少而致体重明显减轻。但不一定有腹痛,如有腹痛则较多发生于清晨,且无节律性。因多次反复大量呕吐,H+和K+大量丢失,可致代谢性碱中毒,并出现呼吸短促、四肢无力、烦躁不安,甚至发生手足搐搦症。空腹时上腹部饱胀和逆蠕动的胃型以及上腹部震水音,是幽门梗阻的特征性体征。
(4)癌变:胃溃疡癌变至今仍是个争论的问题。一般估计,胃溃疡癌变的发生率不过 2%~3%,但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并不引起癌变。
胃溃疡可引起哪些并发症?
胃溃疡会引发哪些并发症?更新时间:2014-04-26
核心提示:
其实对于人身体的很多疾病来说都不是单一发生的,都有可能是几种疾病一起发生,所以今天我们就给大家介绍一下胃溃疡的并发症,让大家了解一下,这样大家在平常生活中遇到了也就不会慌乱了。
1.上消化道出血
上消化道出血是消化性溃疡最常见的并发症,有20%~30%的溃疡患者曾有出血病史,十二指肠溃疡出血较胃溃疡更多见。据统计,在上消化道出血的各种病因中,溃疡约占50%,居首位。消化性溃疡并出血多数可以自行停止。胃溃疡出血多于十二指肠溃疡。出血易发生于消化性溃疡出现后的1~2年内。
2.溃疡穿孔
消化性溃疡穿孔临床上可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三种。十二指肠溃疡发生率高于胃溃疡。以30~50岁多见,十二指肠溃疡穿孔多见于40岁以下的青壮年,而胃溃疡穿孔以50岁以上的中老年居多。
3.幽门梗阻
消化性溃疡患者约10%可能并发幽门梗阻,大多发生于十二指肠溃疡,其次为幽门管或幽门前溃疡。消化性溃疡并发幽门梗阻老年人多见,以男性为主。近年来由于各种有效抗溃疡药物的广泛应用,此种并发症明显减少。幽门梗阻有器质性和功能性两种。前者是因慢性溃疡引起黏膜下纤维化,导致瘢痕性狭窄,内科治疗无效,常需外科手术治疗;后者由于溃疡周围组织炎症引起充血水肿和幽门反射性痉挛所致,内科治疗有效。
4.癌变
慢性胃溃疡是否会癌变,目前尚有争议。多数学者认为胃溃疡癌变是存在的,其癌变率估计在1%~7%,胃溃疡癌变常发生于溃疡边缘,十二指肠溃疡一般不发生癌变。
最坏的有可能就是威胁生命了,所以大家一定要重视胃溃疡,在它是发病初期时,就要及时的去治疗,而且那个时候也比较好治,可以及时遏制住疾病。
胃溃疡的并发症
1.上消化道出血
上消化道出血是消化性溃疡最常见的并发症,有20%~30%的溃疡患者曾有出血病史,十二指肠溃疡出血较胃溃疡更多见。据统计,在上消化道出血的各种病因中,溃疡约占50%,居首位。消化性溃疡并出血多数可以自行停止。胃溃疡出血多于十二指肠溃疡。出血易发生于消化性溃疡出现后的1~2年内。
2.溃疡穿孔
消化性溃疡穿孔临床上可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三种。十二指肠溃疡发生率高于胃溃疡。以30~50岁多见,十二指肠溃疡穿孔多见于40岁以下的青壮年,而胃溃疡穿孔以50岁以上的中老年居多。
3.幽门梗阻
消化性溃疡患者约10%可能并发幽门梗阻,大多发生于十二指肠溃疡,其次为幽门管或幽门前溃疡。消化性溃疡并发幽门梗阻老年人多见,以男性为主。近年来由于各种有效抗溃疡药物的广泛应用,此种并发症明显减少。幽门梗阻有器质性和功能性两种。前者是因慢性溃疡引起黏膜下纤维化,导致瘢痕性狭窄,内科治疗无效,常需外科手术治疗;后者由于溃疡周围组织炎症引起充血水肿和幽门反射性痉挛所致,内科治疗有效。
4.癌变
慢性胃溃疡是否会癌变,目前尚有争议。多数学者认为胃溃疡癌变是存在的,其癌变率估计在1%~7%,胃溃疡癌变常发生于溃疡边缘,十二指肠溃疡一般不发生癌变。
简述消化性溃疡的肉眼病变特点及其并发症
下列选项中,最能提示消化性溃疡发生了并发症的是:() A.恶心、腹胀 B.常发生夜间痛 C.上腹
您好,可能是并发消化道穿孔,会出现持续性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