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到是指,大家应该都熟悉,有朋友问双重预防机制是指什么和什么,另外,还有朋友想问双重预防机制是指什么和什么,这到底是咋回事?实际上构建双重预防机制目的是什么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双重预防机制是指什么和什么,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双重预防机制是指什么和什么
指各地区、各有关部门为抓住辨识管控重大风险、排查治理重大隐患两个关键,不断完善的工作机制。深化安全专项整治,推动各项标准、制度和措施落实到位。
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要协调有关部门制定完善安全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的通用标准,按照通用标准规范,分行业制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的制度规范。
同时,加强对企业构建双重预防机制的督促检查,把建立双重预防机制工作情况纳入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安全生产目标考核内容。
尽快建立健全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的工作制度和规范,完善技术工程支撑、智能化管控、第三方专业化服务的保障措施,实现企业安全风险自辨自控、隐患自查自治,形成政府领导有力、部门监管有效、企业责任落实、社会参与有序的工作格局,提升安全生产整体预控能力,夯实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坚强基础。
企业要对辨识出的安全风险进行分类梳理,参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综合考虑起因物、引起事故的诱导性原因、致害物、伤害方式等,确定安全风险类别。对不同类别的安全风险,采用相应的风险评估方法确定安全风险等级。
双重预防机制是构筑防范生产安全事故的两道防火墙。第一道是管风险,通过定性定量的方法把风险用数值表现出来,并按等级从高到低依次划分为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让企业结合风险大小合理调配资源,分层分级管控不同等级的风险;第二道是治隐患,排查风险管控过程中出现的缺失、漏洞和风险控制失效环节,整治这些失效环节,动态的管控风险。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共同构建起预防事故发生的双重机制,构成两道保护屏障,有效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发生。? ? ? ? 要实现双重预防机制的目标,我们需要成立双重预防机制建设机构、明确建设工作目标、确定双重预防机制建设覆盖范围、制定双重预防机制建设总体计划、将双重预防机制建设目标与企业的绩效考核挂钩,按照PDCA循环明确策划(P)、执行(D)、检查(C)、改进(A)四个阶段的工作内容。? ? ? ? ?双重预防机制建设的策划阶段,需要成立强有力的双重预防机制建设推贯组织机构,企业负责人、各部门负责人都加入到领导小组,按照双重预防机制建设目标倒排工作计划。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方式结合形式多样的培训手段,发动全体员工积极参与双重预防机制建设。企业各部门密切合作及全体员工共同参与,结合现有的部门职能分工合理的分配双重预防机制具体任务的执行部门。? ? ? ? 企业负责人和各部门负责人牵头,按照双重预防机制建设要求完善基础工作,如开展双重预防机制知识培训、实施风险分析与评估、组织专人编制适合企业实际情况的双重预防机制执行文件,编制管理工作标准指导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编制作业指导书指导生产作业活动。企业指导员工将双重预防机制文件要求切实地和日常工作联系在一起,及时填写各种安全记录表、检查表等。企业制定奖罚分明的考核细则,营造全员参与双重预防机制建设的热烈氛围。? ? ? ? 宣传教育见实效,通过企业各显眼处的宣传栏,资讯发达的内部网络平台,让员工、供应商及相关公众能够方便地获取企业双重预防机制建设的最新信息。邀请专业的辅导机构对企业员工进行不同层次的双重预防机制教育培训,并对培训效果进行考核,使员工从思想上认识到双重预防机制的重要性,把双重预防机制建设融入到自己的日常工作中。? ? ? ? 双重预防机制执行文件易操作,组织企业的专业骨干基于风险评估、合理分配有限资源、优化人机组合,通过系统工程的方法把原来分散的、零乱的、临时的优秀做法集合起来,总结提高使这些做法系统化、规范化、标准化,使得上下工序更有机的结合起来,制定适合企业的双重预防机制执行文件,不因机构变动、人员更换影响整个企业双重预防机制的运作。? ? ? ? 双重预防机制建设的执行阶段,按照“写我所做,做我所写,记我所做”的原则,执行企业根据双重预防机制要求建立起来的相关标准、制度、规定和支持性记录、表格等文件,通过风险评估、工作标准、作业指导书等手段把双重预防机制要求融入到普通员工的日常工作中。随着现代社会分工的不断发展,外部协作人员在企业双重预防机制运作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双重预防机制很多执行任务需要外部协作人员配合完成。双重预防机制是围绕安全生产目标运作的,所以在企业范围内要实行统一的安全生产管理要求,通过多种渠道提高外部协作人员的安全意识,保持管理标准的一致性。? ? ? ? 双重预防机制建设的检查阶段,依据年度工作计划,通过自查或邀请外部单位检查的方式,采取专业检查或综合检查的手段,对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具体任务的依从性进行评估。总结具体任务执行依从性高的工作经验,提高工作效率。分析具体任务执行依从性低的原因,提出改进措施,明确整改负责人和整改时间,推动双重预防机制建设的整体提高。? ? ? ? 双重预防机制建设的改进阶段,通过定期的内部审核或外部审核,组织安全生产管理专家对企业双重预防机制建设的整体效能进行评估,发现双重预防机制建设的亮点和改进机会,推动双重预防机制建设水平不断提高。双重预防机制是一个闭环管理、持续改进的系统,每个具体任务和每项工作既相互独立明确分工,又互相联系整体效能,都是通过一个完整的PDCA循环,来达到整体效能最大化的共同目标。? ? ? ? 推行双重预防机制让员工明白自己岗位的风险管控流程和隐患排查治理方法,明白自己在双重预防机制运作流程中的位置和作用,明确知道上道工序的验收标准和下道工序的准备要求。推行双重预防机制建设,把每个员工的工作都纳入到了整体效能中,提高员工的责任心和自豪感,让员工切实感受到推行双重预防机制能有效防范工作风险、提高工作效率、改善生活品质。
安全双重预防机制建设与两个体系建设是一回事吗
安全双重预防机制建设与两个体系建设是一回事,都是指“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体系建设”。
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体系是山东省应急管理厅为提供企业安全管理水平,保障企业的安全生产,在全省危险化学品、非煤矿山、工商贸行业推行的一项企业日常安全管理制度。
建立实施双重预防体系,核心是树立安全风险意识,关键是全员参与、全过程控制,目的是通过精准、有效管控风险,切断隐患产生和转化成事故的源头,从根本上防范事故,实现关口前移、预防为主,落实政府、部门、企业、岗位全链条安全生产责任制。
2018年山东省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体系建设重点工作任务
1、进一步完善法规标准体系;
2、全面深入开展培训教育;
3、扎实推进企业双重预防体系建设评估;
4、组织开展企业双重预防体系建设点评;
5、加快信息平台建设和应用步伐;
6、强化双重预防体系执法检查。
双重预防机制有哪几重,为什么叫双重预防机制?
通俗说,双重预防机制就是构筑防范生产安全事故的两重防火墙。
第一重是管风险,以安全风险辨识和管控为基础,从源头上系统辨识风险、分级管控风险,努力把各类风险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杜绝和减少事故隐患;
第二重是治隐患,以隐患排查和治理为手段,认真排查风险管控过程中出现的缺失、漏洞和风险控制失效环节,坚决把隐患消灭在事故发生之前。
可以说,安全风险管控到位就不会形成事故隐患,隐患一经发现及时治理就不可能酿成事故,要通过双重预防的工作机制,切实把每一类风险都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把每一个隐患都治理在形成之初,把每一起事故都消灭在萌芽状态。
双重预防机制建设的重点有哪些,建标准化后还需要再建双重预防机制吗?
1、首先回答双重预防机制的建设重点
一、要完善企业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建立自查、自改、自报事故隐患的信息管理系统。
二、要建立健全事故隐患闭环工作机制,实现隐患排查、登记、评估、治理、报告、销账等持续改进的闭环管理。
三、要从排查发现隐患、制定整改方案、落实整改措施、验证整改效果等环节实现有效闭合管理。
四、要建立完善事故隐患登记报告制、事故隐患整改公示制、重大事故隐患督办制等工作制度,使隐患从发现到整改完毕都处在监督管理下,使排查治理工作成为一个“闭合线路”。对查出的隐患做到责任、措施、资金、时限和预案“五落实”,对重大事故隐患严格
落实“分级负责、领导督办、跟踪问效、治理销号”制度。
2、其次讨论是否要建双体系
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是针对企业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提出来的方法,并结合采用PDCA循环和基于风险的思维,为从源头控制危险源,提供一个全面的、系统的安全管理思路。但未明确具体的针对各行业的操作方法。
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体系作为安全系统管理的两个核心环节,在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中均有明确要求,并作为其基础关键环节存在。其核心理念也是运用PDCA模式与过程方法,系统的进行风险点识别、风险评估与管控措施的确定,并对各个过程制定规则、原则,进行过程控制并做到持续改进。
构建双重预防体系并不是给企业目前安全管理增加麻烦,更不是“两张皮”。对于扎实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的企业,通过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将会使目前安全管理体系更加系统和深化,从根本上实现事故的纵深防御和关口前移
建筑双重预防机制的一图两清单是什么意思
构建双重预防机制就是要将安全风险逐一建档入账,采取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性工作机制。通俗说,双重预防机制就是构筑防范生产安全事故的两重防火墙。
第一重防火墙是管风险,以安全风险辨识和管控为基础,从源头上系统辨识风险、分级管控风险,努力把各类风险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杜绝和减少事故隐患;企业要对辨识出的安全风险进行分类梳理,对不同类别的安全风险,采用相应的风险评估方法确定安全风险等级,安全风险评估过程要突出遏制重特大事故,高度关注暴露人群,聚焦重大危险源、劳动密集型场所、高危作业工序和受影响的人群规模,重大安全风险应填写清单、汇总造册,并从组织、制度、技术、应急等方面对安全风险进行有效管控,要在醒目位置和重点区域分别设置安全风险公告栏,制作安全风险告知卡。全面排查风险点、风险因素和危险源,加强对风险的管控,提高企业本质安全。
第二重防火墙是治隐患,以隐患排查和治理为手段,认真排查风险管控过程中出现的缺失、漏洞和风险控制失效环节,坚决把隐患消灭在事故发生之前。企业不消除隐患,隐患就会消灭企业,甚至造成人亡企灭的严重后果。与其坐以待毙,不如奋力拼搏。
可以说,安全风险管控到位就不会形成事故隐患,隐患一经发现及时治理就不可能酿成事故,要通过双重预防的工作机制,切实把每一类风险都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把每一个隐患都治理在形成之初,把每一起事故都消灭在萌芽状态。安全生产工作与其他工作一样,只有遵行规律方能驾驭它,必须坚定事故可防可控的理念,将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牢牢挺在前面。
双重预防机制和传统安全生产监管模式有什么区别?
双重预防机制就是构筑防范生产安全事故的两重防火墙。
第一重——管风险,以安全风险辨识和管控为基础,从源头上系统辨识风险、分级管控风险,努力把各类风险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杜绝和减少事故隐患
第二重——治隐患,以隐患排查和治理为手段,认真排查风险管控过程中出现的缺失、漏洞和风险控制失效环节,坚决把隐患消灭在事故发生之前。
在构建双重预防机制中什么是核心?
相互合作,相互协助是核心重点
双重预防机制建设与企业安全生产的关系
两者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
企业需要成立双重预防机制建设机构,明确建设工作目标,确定双重预防机制建设覆盖范围,制定双重预防机制建设总体计划,将双重预防机制建设目标与企业安全管理的绩效考核挂钩,按照PDCA闭环管理思路明确策划、执行、检查、改进四个阶段的工作内容。
1、企业要成立强有力的双重预防机制建设推贯组织机构,企业负责人、各部门负责人都加入到领导小组,按照建设目标倒排工作计划。
2、将具体任务合理分配到各个部门,并开展双重预防机制知识培训、组织专人编制适合企业实际情况的双重预防机制执行文件,编制管理工作标准指导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编制作业指导书指导生产作业活动。
3、开展风险点识别,辨识危险源。排查伴随风险的部位、场所、设备、设施或区域,编制风险点排查清单。按照人、物、环、管理四个层面开展危险源辨识,建立危险源辨识清单。
4、对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估,确定风险等级,编制风险分级与管控信息表。风险等级分红橙黄蓝四级,红色为最高风险。
5、按照技术、管理、防护和应急处置逻辑顺序制定实施完善的风险控制措施,编制本单位风险库。
6、根据分级管控原则,对厂级、车间级、班组级、岗位级四类风险,分别实施日常管控和隐患排查及治理工作,建立分级管控机制。
7、企业的厂级、车间、班组、岗位四个层级根据日常隐患排查及治理工作,不断将新产生、新发现的风险点危险源列入风险评估、分级、制定管控措施、开展治理,不断消除安全隐患,形成良性循环,从而建立起企业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的双重预防机制。
中小企业要构建双重预防机制的简便方法呢:
1、企业要强化全员培训,让全体员工都接受并自觉践行风险优先的理念,学习风险管理的基本知识,掌握风险辨识和隐患排查的基本方法。
2、可以聘请专家开展首次风险辨识,并制定符合企业实际的、简单实用的风险辨识和隐患排查制度,通过岗位风险告知卡、隐患排查清单等简便措施,确保每一个员工能理解、会上手、有任务。
3、要学会抓住主要矛盾,对本企业存在的高风险制定管控措施、落实管控责任。
4、中小企业提倡用简单的制度、明确的职责管控本企业的高风险,排查并治理本企业的大隐患,有效防范伤亡事故发生。
基本原则
1.“以人为本”的原则
要求在生产过程中,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在生产与安全的关系中,一切以安全为重,安全必须排在第一位。必须预先分析危险源,预测和评价危险、有害因素,掌握危险出现的规律和变化,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将危险和安全隐患消灭的萌芽状态,
2. “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
安全生产的重要性要求主管者也必须是责任人,要全面履行安全生产责任。
3. “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
指工程项目各级领导和全体员工在生产过程中必须坚持在抓生产的同时抓好安全工作。他实现了安全与生产的统一,生产和安全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两者不能分割更不能对立起来应将安全寓于生产之中。
4.“安全具有否决权”的原则
指安全生产工作是衡量工程项目管理的一项基本内容,它要求对各项指标考核,评优创先时首先必须考虑安全指标的完成情况。安全指标没有实现,即使其他指标顺利完成,仍无法实现项目的最优化,安全具有一票否决的作用。
5.“三同时”原则
基本建设项目中的职业安全、卫生技术和环境保护等措施和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的法律制度的简称。
6.“四不放过”原则
事故原因未查清不放过,当事人和群众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事故责任人未受到处理不放过,没有制订切实可行的预防措施不放过。“四不放过”原则的支持依据是《国务院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国务院令第302号)
7.“三个同步”原则
安全生产与经济建设、深化改革、技术改造同步规划、同步发展、同步实施。
8.“五同时”原则
企业的生产组织及领导者在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生产工作的同时,同时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安全工作。
如何构建双重预防机制
围绕“六个一”工作内容,进行安全管理。
“六个一”工作内容即:一套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一套特种设备安全风险辨析评价细则、一套特种设备安全风险预警分布图、一套安全隐患自查自纠自改流程、一套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一套特种设备安全应急演练程序,着力针对“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完善制度建设。
建立一套特种设备安全隐患自查自纠流程,通过对制度的优化,使检查流程规范化、科学化、系统化,将日常性检查、专业性检查和综合性检查有机结合起来;
同时要求做到隐患排查“五落实”,即“落目标、落措施、落时限、落责任、落资金”,提升特种设备安全隐患排查的有效性,避免安全检查“走过场”。
随着企业化工设备设施运营使用逐渐老化、故障高发,虽然使用单位加强维护保养和检修,但各种隐患和突发状况日益显现。为避免出现特种设备“带病运行”、停机检修无据可依,要建立了“一机一档”规范管理模式,并对其进行全生命周期管理提供了可行性。
“从包括出厂技术资料、合格证、特种设备使用登记证到定期检验记录、设备检维修记录、运行故障、事故记录等各类信息,按照特种设备编号进行独立规整,能有效提高特种设备的管理效率,掌控每台特种设备的安全风险。”
督促企业根据“一机一档”对特种设备实施滚动淘汰更新,预防因设备设施陈旧、带病运行而引发的安全生产事故,实现每台特种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