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到人教版,大家应该都熟悉,有朋友问语文八年级上册人教版,当然了,还有朋友想问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这到底怎么回事呢?实际上八年级上册语文人教版电子书呢,下面小编就为大家介绍语文八年级上册人教版,一起来看看吧。
语文八年级上册人教版
野望
唐代: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黄鹤楼(作者: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使至塞上(作者: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吴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渡荆门送别(作者: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钱塘湖春行(作者: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 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 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9787107319310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书的封面是什么样
《语文八年级上册》是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年修订出版的教科书,由教育部组织编写,温儒敏总主编。本书另配课文朗读磁带三盒(或CD三片)
内容包括课文、写作、活动探究、综合性学习、古诗词诵读、名著导读等,供初二上学期使用。
出版社名称: 人民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年06月
编者: 柳斌
开本: 32开
扩展资料
第一单元
任务一 新闻阅读
1 消息二则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2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
3 “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
4 一着惊海天——目击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
任务二 新闻采访
任务三 新闻写作
口语交际 讲述
第二单元
5 藤野先生
6 回忆我的母亲
7* 列夫·托尔斯泰
8* 美丽的颜色
写作 学写传记
综合性学习 人无信不立
第三单元
9 三峡
10 短文二篇
答谢中书书
记承天寺夜游
11* 与朱元思书
12 唐诗五首
野望
黄鹤楼
使至塞上
渡荆门送别
钱塘湖春行
写作 学习描写景物
名著导读 《红星照耀中国》:纪实作品的阅读
课外古诗词诵读
庭中有奇树
龟虽寿
赠从弟(其二)
梁甫行
第四单元
13 背影
14 白杨礼赞
15* 散文二篇
永久的生命
我为什么而活着
16* 昆明的雨
写作 语言要连贯
综合性学习 我们的互联网时代
第五单元
17 中国石拱桥
18 苏州园林
19* 蝉
20* 梦回繁华
写作 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
口语交际 复述与转述
名著导读 《昆虫记》:科普作品的阅读
第六单元
21 《孟子》二章
富贵不能淫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2 愚公移山
23* 周亚夫军细柳
24 诗词五首
饮酒(其五)
春 望
雁门太守行
赤 壁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
写作 表达要得体
综合性学习 身边的文化遗产
课外古诗词诵读
求2019版八年级上册人教版语文的所有生字的拼音。(注意是2019版的。)
答:2019版八年级上册,最新
第 1 课:溃退 kuì 泄气 xiè 督战 dū 要塞 sài 芜湖 wú 荻港 dí 歼灭 jiān 殷切 y īn 摧枯拉朽 cuī 锐不可当 ruì dāng
第 2 课:颁发 bān 遗嘱 zhǔ 建树 jiàn 仲裁 zhòng cái 巨额é 挪威 nuó 渗透 shè n 拨款 bō 安慰 wèi 卓有成就 zhuó
第 3 课:凌空 líng 翘首 qiáo 酷似 kù 潇洒 xiāo sǎ 轻盈 yíng 悄然 qiǎo 由衷 zh ōng 新秀 xiù 惊讶 yà 刹那 chà 慷慨 kāng kǎi 绷直 bēng 从容 cóng 震耳欲聋 lóng 屏息敛声 bǐ ng liǎn 眼花缭乱 liáo 如梦初醒 xǐng
第 4 课:桅杆 wéi 浩瀚 hàn 着航 zhuó 默契 qì 揪紧 jiū 凛冽 lǐn liè 湛蓝 zhàn 澎 湃 péng pài 海域 yù 绽放 zhàn 娴熟 xián 咆哮 páo xiào 紧绷 bēng 镌刻 juān 一丝不苟 gǒu 殚精竭虑 dānjié
第 5 课:烂熳 màn 发髻 jì 解剖 pōu 叮嘱 zhǔ 瞥见 piē 要挟 xié 樱花 yīng 绯红 f ēi 宛如 wǎn 畸形 jī 不逊 xùn 匿名 nì 诘责 jié 呜呼 wū 凄然 qī 教诲 huì 油光可鉴 jiàn 杳无 消息 yǎo 抑扬顿挫 cuò 深恶痛疾 wù 正人君子
第 6 课:溺水 nì 佃农 diàn 劳碌 lù 私塾 shú 周济 jì 仁慈 cí 和睦 mù 横蛮 hèng 慰勉 wèi 不辍 chuò 东挪西移 nuó 任劳任怨 为富不仁
第 7 课:面颊 jiá 黝黑 yǒu 粗糙 cāo 崎岖 qí qū 平庸 yōng 滞留 zhì 愚钝 dùn 器 宇 qì 蒙昧 mèi 酒肆 sì 缰绳 jiāng 轩昂 xuān áng 胆怯 qiè 尴尬 gān gà 侏儒 zhū rú 锃亮 zèng 甲 胄 zhòu 犀利 xī lì 广袤 mào 粲然 càn 禁锢 gù 胡髭 zī 穹顶 qióng 黯然àn 直戳要害 chuō 颔首低眉 hàn 藏污纳垢 gòu 正襟危坐 jīn 诚惶诚恐 huáng 鹤立鸡群 入木三分
第 8 课:微妙 wēi miào 燥热 zào 沥青 lì 骤雨 zhòu 窒息 zhì 吹嘘 xū 荧光 yíng 铀 矿 yóu 猝至 cù 搅动 jiǎo 咽喉 yān hóu 吹嘘 xū 踱步 duó 残渣 zhā 轮廓 kuò 草垫 diàn 酸渍 zì 筋 疲力尽jin
第 9 课:叠嶂 zhàng 曦月 xī 沿溯 sù 绝山献 yǎn 湍急 tuān 襄陵 xiāng 长啸 xià o 山涧 jiàn 飞漱 shù 属引 zhǔ
第 10 课:将歇 xiē 欲颓 tuí 沉鳞 lín 与其奇 yù 未寝 qǐn 藻荇 zǎo xìng
第 11 课:缥碧 piǎo 轩邈 xuān miǎo 泠泠 líng 嘤嘤 yīng 千转 zhuàn 鸢飞 yuān 戾 天 lì 经纶 lún 窥谷 kuī 横柯 kē
第 12 课: 薄暮 bó mù 徙倚 xǐ yǐ 唯落晖 huī 驱犊 dú 采薇 wēi 萋萋 qī 沙堤 dī 仍怜 lián 啄春泥 zhuó 鹦鹉洲 征蓬 归雁 萧关 结海楼 早莺 马蹄 绿杨阴 课外古诗:华滋 zī 遗所思 wèi 馨香 xīn 腾蛇 téng 老骥 jì 伏枥 lì 罹凝寒 lí 攀 条
第 13 课:迂腐 yū 擦拭 shì 搀杂 chān 奔丧 sāng 交卸 xiè 狼藉 jí 簌簌 sù 赋闲 fù 惨淡 cǎn 游逛 guàng 栅栏 zhà 妥帖 tuǒ 踌躇 chóu chú 马褂 guà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目录
1 新闻两则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中原我军解放南阳
2 芦花荡
3 蜡烛
4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
5 亲爱的爸爸妈妈
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 世界何时铸剑为犁
第二单元
6 阿长与《山海经》
7 背影
8 台阶
9 老王
10 信客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 让世界充满爱
第三单元
11 中国石拱桥
12 桥之美
13 苏州园林
14 故宫博物院
15 说“屏”
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 说不尽的桥
第四单元
16 大自然的语言
17 奇妙的克隆
18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恐龙无处不在
19 生物入侵者
20 你一定会听见的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 走上辩论台
第五单元
21 桃花源记
22 短文两篇 陋室铭
爱莲说
23 核舟记
24 大道之行也
25 杜甫诗三首 望岳
春望
石壕吏
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 莲文化的魅力
第六单元
26 三峡
27 短文两篇 答谢中书书
记承天寺夜游
28 观潮
29 湖心亭看雪
30 诗四首 归园田居(其三)
使至塞上渡荆门送别
游山西村
八年级上册语文人教版课本第一单元的作文是什么?
作文的主题是:写一则消息。
消息指报道事情的概貌而不讲述详细的经过和细节,以简明的文字迅速及时地报道最新事实的短篇新闻宣传文书,也是最常见、最经常采用的新闻体裁。
消息的种类可以从不同角度区分:
1、从报道内容上分,可分为:政治新闻、经济新闻、文教新闻、军事新闻、体育新闻、法制新闻、社会新闻等等。
2、从新闻和事件的关系上分,可分为:事件新闻、非事件新闻。
3、从反映的对象上分,可分为:人物新闻、事件新闻。
4、从篇幅长短上分,可分为:长消息、短消息、简讯、一句话新闻、标题新闻等等。
我国新闻界较为通行的分法是按写作特点分成四种:动态消息、综合消息、经验消息、评述消息
消息的特点:
一是新,及时报道最新的事实;
二是短,文字简明扼要,篇幅短小;
三是快,报道及时快速;
四是活,表现方法灵活,活泼生动。
消息一般由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组成,常按照“次重要—重要—最重要”的顺序安排材料。
消息只需报道事实,没有必要把事件的根源及相关问题挖得很深很透。消息的写作要求真实、及时、简明。
八年级上人教版语文的课后十首古诗
1:长歌行——作者:汉乐府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释义:园中的葵菜郁郁葱葱,早上露水在阳光下飞升。春天把希望洒满了大地,万物都呈现出一派繁荣。常常害怕秋天来到,树叶儿黄落百草也凋零。很多河流奔腾到大海,何时才能返回来?年轻如果不努力,老了只能是悔恨一生。
2:野望——作者: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释义:傍晚站在东皋纵目远望,徘徊不定不知该归依何方,层层树林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披覆着落日的余光。牧人驱赶着那牛群返还家园,猎人带着诸多猎物回归家园。大家相对无言彼此互不相识,我长啸高歌真想隐居在山冈!
3:早寒江上有怀 ——作者:孟浩然
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释义:树叶飘落大雁飞向南方,北风吹过江上十分寒冷。我家在蜿蜒的襄水边,远隔楚天云海迷迷茫茫。思乡的眼泪在旅途流尽,看归来的帆在天边徜徉。风烟迷离渡口可在何处,茫茫江水在夕阳下荡漾。
4: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作者: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 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 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 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 徒有羡鱼情。
释义:八月洞庭湖水暴涨几乎与岸平,水天一色交相辉映难以分辨。云梦大泽水气蒸腾白白茫茫,波涛汹涌似乎把岳阳城撼动。想要渡湖却苦于找不到船只,圣明时代闲居又觉愧对明君。坐看垂钓之人多么悠闲自在,可惜只能空怀一片羡鱼之情。
5:黄鹤楼——作者: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 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释义:昔日的仙人已乘着黄鹤飞去,这地方只留下空荡的黄鹤楼。黄鹤一去再也没有回来,千万年来只有白云悠悠飘荡。汉阳晴川阁的绿树历历可辨,更能看清芳草繁茂的鹦鹉洲。时至黄昏不知何处是我家乡?看江面烟波渺渺更使人烦愁!
6:送友人——作者: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释义:青山横亘城北,白水流过城东。我们就要在此分别,此去万里登上孤独的行程。那飘流不定的浮云正是游子的意境,而依依不肯落下的夕阳却是老朋友的眷恋之情。此刻挥手离去,我耳边只听到离群之马的哀鸣。
7:秋词——作者: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释义:自古以来每逢秋天都会感到悲凉寂寥,我却认为秋天要胜过春天。万里晴空,一只鹤凌云飞起,就引发我的诗兴到了蓝天上了。
8:鲁山山行——作者:梅尧臣
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
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
释义:山野风光的情趣正是我想要的,千万条山路崎岖时高时低。 一路攀登的山峰,随着观看角度的变化而变化,幽深的小路,我一个人迷路了。 傍晚,霜叶落下,熊爬上树,树林清静下来,鹿悠闲地在溪边饮水。 人家都在哪里?云外传来一声鸡叫。
9:浣溪沙——作者:苏轼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释义:游玩蕲水的清泉寺,寺庙在兰溪的旁边,溪水向西流淌。山脚下刚生长出来的幼芽浸泡在溪水中,松林间的沙路被雨水冲洗的一尘不染,傍晚下起了小雨,布谷鸟的叫声从松林中传出。谁说人生就不能再回到少年时期? 门前的溪水还能向西边流淌!不要在老年感叹时光的飞逝啊!
10: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作者: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释义:我僵硬躺在孤寂荒凉的乡村里,没有为自己的处境而感到悲哀,心中还想着替国家守卫边疆。深夜里,我躺在床上听到那风雨的声音,迷迷糊糊地梦见,自己骑着披着铁甲的战马跨过冰封的河流出征北方疆场。
八年级上册语文人教版背影课文
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我从北京到徐州,打算跟着父亲奔丧回家。到徐州见着父亲,看见满院狼藉的东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父亲说,“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
回家变卖典质,父亲还了亏空;又借钱办了丧事。这些日子,家中光景很是惨淡,一半为了丧事,一半为了父亲赋闲。丧事完毕,父亲要到南京谋事,我也要回到北京念书,我们便同行。
到南京时,有朋友约去游逛,勾留了一日;第二日上午便须渡江到浦口,下午上车北去。父亲因为事忙,本已说定不送我,叫旅馆里一个熟识的茶房陪我同去。他再三嘱咐茶房,甚是仔细。但他终于不放心,怕茶房不妥贴;颇踌躇了一会。其实我那年已二十岁,北京已来往过两三次,是没有甚么要紧的了。他踌躇了一会,终于决定还是自己送我去。我两三回劝他不必去;他只说,“不要紧,他们去不好!”
我们过了江,进了车站。我买票,他忙着照看行李。行李太多了,得向脚夫行些小费,才可过去。他便又忙着和他们讲价钱。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总觉他说话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但他终于讲定了价钱;就送我上车。他给我拣定了靠车门的一张椅子;我将他给我做的紫毛大衣铺好坐位。他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要警醒些,不要受凉。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我心里暗笑他的迂;他们只认得钱,托他们直是白托!而且我这样大年纪的人,难道还不能料理自己么?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
我说道,“爸爸,你走吧。”他往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桔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桔子往回走。过铁道时,他先将桔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桔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桔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过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近几年来,父亲和我都是东奔西走,家中光景是一日不如一日。他少年出外谋生,独立支持,做了许多大事。那知老境却如此颓唐!他触目伤怀,自然情不能自已。情郁于中,自然要发之于外;家庭琐屑便往往触他之怒。他待我渐渐不同往日。但最近两年的不见,他终于忘却我的不好,只是惦记着我,惦记着我的儿子。我北来后,他写了一信给我,信中说道,“我身体平安,惟膀子疼痛利害,举箸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于他相见!
1925年10月在北京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课
《蜡烛》教案
教学目标: 分析品味重点语句,把握文章思想感情 1、分析人物动作描写,体味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 2、体味文章思想感情,感受人物丰富的情感世界。 重点难点: 通过分析人物外貌、动作描写,品味感受人物丰富的情感世界。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准备: 1. 预习课文, 2. 查找有关二战时期解放南斯拉夫的情况 教学步骤: 一、导入:
蜡烛,曾是人们常用的照明工具,在黑暗中,一点昏黄的光往往勾起人们内心深处的情感,勾出无限遐想。于是,无论中外,都有许多诗文以蜡烛为题。例如,李商隐的“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现在,蜡烛已失去它本身的实用价值,但我们仍常用它来寄托某种情感:喜庆,或是忧伤……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西蒙诺夫的《蜡烛》更是抒写了一种人类最美好的情感,纯洁而又令人震撼。 二、检查预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拂晓fu xiao
瓦砾 wa li
地窖 di jiao
鞠躬 ju gong
颤巍巍 chan weiwei 2、介绍二战解放南斯拉夫情况。(建议小组讨论候选代表发言)
3、作者简介 三、整体把握,感知课文: 1.自由朗读:读懂大意。 2.目的寻读:为了突出某种形象、某种感情,作者往往会对有些内容反复交代和描写。文章对哪些内容进行了不厌其烦的反复描写? 理解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对德军炮火的11次描写 对蜡烛的6次描写 对黑围巾的4次交代
对老妇人动作的反复描写(3次“爬”、3次“跪”)
提示:
对炮火的多次描写,为人物活动设置了一个典型环境,写出了德军的残忍疯狂,突现了老妇人的不顾生死、临危不惧。
在一个特殊的环境、特殊的氛围中,反复描写蜡烛有着特殊的意义。烛光,象征着红军烈士的生命之光,寄托着南斯拉夫人民对红军烈士的哀思,是两国人民用血肉凝结的深厚情谊的象征。
“黑色的大围巾”表沉痛哀悼的庄重情感,写出了老妇人对牺牲的苏联红军战士的跨越国界的深沉而强烈的母亲般的爱。 3次“爬”写出了老妇人年劳力衰;3次“跪”写出了行动不便的老妇人对牺牲的苏联红军战士的深痛哀悼。 四、探究写法,揣摩感悟: 1 、再读全文, 其中是否有些片断令你感动?请你为大家朗读一下,并说说令你感动的原因。(学生任意选择片断朗读,原因的说明言之成理即可。可选择重点语句作详细的讨论和分析)。
题材感人,重点描写老妇人掩埋苏联烈士的过程,突出蜡烛、烛光。 感人的原因:环境危险,炮火连天;老妇人年老体弱,掩埋烈士非常吃力;老妇人像掩埋亲人一样掩埋烈士;点在坟上的蜡烛有特殊的意义。 2.课文倒数第二小节这样描写,有什么作用?
勾画了战后的环境、烛光的背景,控诉着法西斯强盗对人类文明的肆意践踏,再次点出烛光非同寻常的意义,足以表现南斯拉夫人民对红军烈士至高无上的感情。这种感情,不分国界,情胜母子,它建立在正义的反侵略战争的基础上,是人类最美好的感情。
第一段1-7
第二段8-31
第三段32-44
八年级上册语文人教版名著导读是什么
鲁迅的《朝花夕拾》,老舍的《骆驼祥子》,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