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s文章 >

化学选修四知识点总结

  • s文章
  • 2021-10-25

谈论到知识点,大家都了解,有朋友问人教版化学选修四的教学重点,难点,另外,还有人问高中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平衡知识点,这到底是咋回事?实际上怎样快速学好高中化学呢,今天小编整理了化学选修四知识点总结,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化学选修四知识点总结

你好,我这里有一份高中化学选修四知识点的总结。已上传到百度知道(提问者下载不收费的~)

如果你是手机登陆,无法查看到附件的话可以留个邮箱给我,我单独给你发送~

截下来一段给你看看质量

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与原理

章节知识点梳理

第一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一、焓变 反应热

1.反应热:一定条件下,一定物质的量的反应物之间完全反应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

2.焓变(ΔH)的意义:在恒压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1).符号: △H(2).单位:kJ/mol

3.产生原因:化学键断裂——吸热 化学键形成——放热

放出热量的化学反应。(放热>吸热) △H 为“-”或△H <0

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吸热>放热)△H 为“+”或△H >0

☆常见的放热反应:①所有的燃烧反应②酸碱中和反应③大多数的化合反应④金属与酸的反应⑤ 生石灰和水反应⑥ 浓硫酸稀释、氢氧化钠固体溶解等

☆常见的吸热反应:①晶体Ba(OH)2·8H2O与NH4Cl②大多数的分解反应③以H2、CO、C为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④ 铵盐溶解等

二、热化学方程式

书写化学方程式注意要点:

①热化学方程式必须标出能量变化。

②热化学方程式中必须标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g,l,s分别表示固态,液态,气态,水溶液中溶质用aq表示)

③热化学反应方程式要指明反应时的温度和压强。

④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

⑤各物质系数加倍,△H加倍;反应逆向进行,△H改变符号,数值不变

三、燃烧热

1.概念:25 ℃,101 kPa时,1 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化合物时所放出的热量。燃烧热的单位用kJ/mol表示。

※注意以下几点:

①研究条件:101 kPa

②反应程度:完全燃烧,产物是稳定的氧化物。

③燃烧物的物质的量:1 mol

④研究内容:放出的热量。(ΔH<0,单位kJ/mol)

四、中和热

1.概念:在稀溶液中,酸跟碱发生中和反应而生成1mol H2O,这时的反应热叫中和热。

2.强酸与强碱的中和反应其实质是H+和OH-反应,其热化学方程式为:

H+(aq) +OH-(aq) =H2O(l) ΔH=-57.3kJ/mol

3.弱酸或弱碱电离要吸收热量,所以它们参加中和反应时的中和热小于57.3kJ/mol。

4.中和热的测定实验

五、盖斯定律

1.内容: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只与反应的始态(各反应物)和终态(各生成物)有关,而与具体反应进行的途径无关,如果一个反应可以分几步进行,则各分步反应的反应热之和与该反应一步完成的反应热是相同的。

第二章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一、化学反应速率

1. 化学反应速率(v)

⑴定义:用来衡量化学反应的快慢,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物质的量的变化

⑵表示方法:单位时间内反应浓度的减少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来表示

⑶计算公式:v=Δc/Δt(υ:平均速率,Δc:浓度变化,Δt:时间)单位:mol/(L·s)

⑷影响因素:

①决定因素(内因):反应物的性质(决定因素)

②条件因素(外因):反应所处的条件

2.

※注意:(1)、参加反应的物质为固体和液体,由于压强的变化对浓度几乎无影响,可以认为反应速率不变。

(2)、惰性气体对于速率的影响

①恒温恒容时:充入惰性气体→总压增大,但是各分压不变,各物质浓度不变→反应速率不变

②恒温恒体时:充入惰性气体→体积增大→各反应物浓度减小→反应速率减慢

二、化学平衡

(一)1.定义:

化学平衡状态:一定条件下,当一个可逆反应进行到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时,更组成成分浓度不再改变,达到表面上静止的一种“平衡”,这就是这个反应所能达到的限度即化学平衡状态。

2、化学平衡的特征

逆(研究前提是可逆反应)

等(同一物质的正逆反应速率相等)

动(动态平衡)

定(各物质的浓度与质量分数恒定)

变(条件改变,平衡发生变化)

3、判断平衡的依据

判断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方法和依据

例举反应

mA(g)+nB(g) pC(g)+qD(g)

混合物体系中

各成分的含量

①各物质的物质的量或各物质的物质的量的分数一定

平衡

②各物质的质量或各物质质量分数一定

平衡

③各气体的体积或体积分数一定

平衡

④总体积、总压力、总物质的量一定

不一定平衡

正、逆反应

速率的关系

①在单位时间内消耗了m molA同时生成m molA,即V(正)=V(逆)

平衡

②在单位时间内消耗了n molB同时消耗了p molC,则V(正)=V(逆)

平衡

③V(A):V(B):V(C):V(D)=m:n:p:q,V(正)不一定等于V(逆)

不一定平衡

④在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B,同时消耗了q molD,因均指V(逆)

不一定平衡

压强

①m+n≠p+q时,总压力一定(其他条件一定)

平衡

②m+n=p+q时,总压力一定(其他条件一定)

不一定平衡

混合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Mr

①Mr一定时,只有当m+n≠p+q时

平衡

②Mr一定时,但m+n=p+q时

不一定平衡

温度

任何反应都伴随着能量变化,当体系温度一定时(其他不变)

平衡

体系的密度

密度一定

不一定平衡

其他

如体系颜色不再变化等

平衡

(二)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

1、浓度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

(1)影响规律: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大反应物的浓度或减少生成物的浓度,都可以使平衡向正方向移动;增大生成物的浓度或减小反应物的浓度,都可以使平衡向逆方向移动

(2)增加固体或纯液体的量,由于浓度不变,所以平衡_不移动_

(3)在溶液中进行的反应,如果稀释溶液,反应物浓度__减小__,生成物浓度也_减小_, V正_减小__,V逆也_减小__,但是减小的程度不同,总的结果是化学平衡向反应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之和_大_的方向移动。

2、温度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

影响规律: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温度升高会使化学平衡向着___吸热反应______方向移动,温度降低会使化学平衡向着_放热反应__方向移动。

3、压强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

影响规律: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压强,会使平衡向着__体积缩小___方向移动;减小压强,会使平衡向着___体积增大__方向移动。

注意:(1)改变压强不能使无气态物质存在的化学平衡发生移动

(2)气体减压或增压与溶液稀释或浓缩的化学平衡移动规律相似

4.催化剂对化学平衡的影响:由于使用催化剂对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影响的程度是等同的,所以平衡__不移动___。但是使用催化剂可以影响可逆反应达到平衡所需的_时间_。

5.勒夏特列原理(平衡移动原理):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条件之一(如温度,压强,浓度),平衡向着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

三、化学平衡常数

(一)定义:在一定温度下,当一个反应达到化学平衡时,___生成物浓度幂之积与反应物浓度幂之积的比值是一个常数____比值。 符号:__K__

(二)使用化学平衡常数K应注意的问题:

1、表达式中各物质的浓度是__变化的浓度___,不是起始浓度也不是物质的量。

第四章 电化学基础

第一节 原电池

1、概念: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叫做原电池_______

2、组成条件:①两个活泼性不同的电极② 电解质溶液③ 电极用导线相连并插入电解液构成闭合回路

3、电子流向:外电路: 负 极——导线—— 正 极

内电路:盐桥中 阴 离子移向负极的电解质溶液,盐桥中 阳 离子移向正极的电解质溶液。

4、电极反应:以锌铜原电池为例:

负极: 氧化 反应: Zn-2e=Zn2+ (较活泼金属)

正极: 还原 反应: 2H++2e=H2↑ (较不活泼金属)

总反应式: Zn+2H+=Zn2++H2↑

5、正、负极的判断:

(1)从电极材料:一般较活泼金属为负极;或金属为负极,非金属为正极。

(2)从电子的流动方向 负极流入正极

(3)从电流方向 正极流入负极

(4)根据电解质溶液内离子的移动方向 阳离子流向正极,阴离子流向负极

(5)根据实验现象①__溶解的一极为负极__② 增重或有气泡一极为正极

第二节 化学电池

1、电池的分类:化学电池、太阳能电池、原子能电池

2、化学电池:借助于化学能直接转变为电能的装置

3、化学电池的分类: 一次电池 、 二次电池 、 燃料电池

一、一次电池: 常见一次电池:碱性锌锰电池、锌银电池、锂电池等

二、二次电池

1、二次电池:放电后可以再充电使活性物质获得再生,可以多次重复使用,又叫充电电池或蓄电池。

2、电极反应:铅蓄电池

放电: 负极(铅):Pb+ -2e?? =PbSO4↓

正极(氧化铅):PbO2+4H++ +2e?? =PbSO4↓+2H2O

充电: 阴极:PbSO4+2H2O-2e?? =PbO2+4H++

阳极:PbSO4+2e?? =Pb+

两式可以写成一个可逆反应:PbO2+Pb+2H2SO4 2PbSO4↓+2H2O

3、目前已开发出新型蓄电池:银锌电池、镉镍电池、氢镍电池、锂离子电池、聚合物锂离子电池

三、燃料电池

1、燃料电池: 是使燃料与氧化剂反应直接产生电流的一种原电池

2、电极反应:一般燃料电池发生的电化学反应的最终产物与燃烧产物相同,可根据燃烧反应写出总的电池反应,但不注明反应的条件。,负极发生氧化反应,正极发生还原反应,不过要注意一般电解质溶液要参与电极反应。以氢氧燃料电池为例,铂为正、负极,介质分为酸性、碱性和中性。

当电解质溶液呈酸性时: 负极:2H2-4e?? =4H+ 正极:O2+4 e?? 4H+ =2H2O

当电解质溶液呈碱性时: 负极:2H2+4OH??-4e??=4H2O 负极:O2+2H2O+4 e??=4OH??

另一种燃料电池是用金属铂片插入KOH溶液作电极,又在两极上分别通甲烷??燃料??和氧气??氧化剂??。

电极反应式为:负极:CH4+10OH--8??e?? = 7H2O;

正极:4H2O+2O2+8e??=8 OH-。

电池总反应式为:CH4+2O2+2KOH=K2CO3+3H2O

3、燃料电池的优点:能量转换率高、废弃物少、运行噪音低

四、废弃电池的处理:回收利用

第三节 电解池

一、电解原理

1、电解池: 把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装置 也叫电解槽

2、电解:电流(外加直流电)通过电解质溶液而在阴阳两极引起氧化还原反应(被动的不是自发的)的过程

3、放电:当离子到达电极时,失去或获得电子,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过程

4、电子流向:(电源)负极—(电解池)阴极—(离子定向运动)电解质溶液—(电解池)阳极—(电源)正极

5、电极名称及反应:

阳极:与直流电源的 正极 相连的电极,发生 氧化 反应

阴极:与直流电源的 负极 相连的电极,发生 还原 反应

6、电解CuCl2溶液的电极反应: 阳极:2Cl- -2e??=Cl2 (氧化) 阴极:Cu2++2e??=Cu(还原)

总反应式:CuCl2 =Cu+Cl2 ↑

7、电解本质: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过程,就是电解质溶液的电解过程

☆规律总结:电解反应离子方程式书写:

阳离子放电顺序:Ag+>Hg2+>Fe3+>Cu2+>H+(指酸电离的)>Pb2+>Sn2+>Fe2+>Zn2+>Al3+>Mg2+>Na+>Ca2+>K+

阴离子放电顺序:是惰性电极时:S2->I->Br->Cl->OH->NO3->SO42-(等含氧酸根离子)>F-(SO32-/MnO4->OH-)

是活性电极时:电极本身溶解放电

注意先要看电极材料,是惰性电极还是活性电极,若阳极材料为活性电极(Fe、Cu)等金属,则阳极反应为电极材料失去电子,变成离子进入溶液;若为惰性材料,则根据阴阳离子的放电顺序,依据阳氧阴还的规律来书写电极反应式。

电解质水溶液点解产物的规律

类型 电极反应特点 实例 电解对象 电解质浓度 pH 电解质溶液复原

分解电解质型 电解质电离出的阴阳离子分别在两极放电 HCl 电解质 减小 增大 HCl

CuCl2 --- CuCl2

放H2生成碱型 阴极:水放H2生碱

阳极:电解质阴离子放电 NaCl 电解质和水 生成新电解质 增大 HCl

放氧生酸型 阴极:电解质阳离子放电

阳极:水放O2生酸 CuSO4 电解质和水 生成新电解质 减小 氧化铜

电解水型 阴极:4H+ + 4e- == 2H2 ↑

阳极:4OH- - 4e-= O2↑+ 2H2O NaOH 水 增大 增大 水

H2SO4 减小

Na2SO4 不变

上述四种类型电解质分类:

(1)电解水型:含氧酸,强碱,活泼金属含氧酸盐

(2)电解电解质型:无氧酸,不活泼金属的无氧酸盐(氟化物除外)

(3)放氢生碱型:活泼金属的无氧酸盐

(4)放氧生酸型:不活泼金属的含氧酸盐

二、电解原理的应用

1、电解饱和食盐水以制造烧碱、氯气和氢气

(1)电镀应用电解原理在某些金属表面镀上一薄层其他金属或合金的方法

(2)电极、电解质溶液的选择:

阳极:镀层金属,失去电子,成为离子进入溶液 ; M— ne — == M n+

阴极:待镀金属(镀件):溶液中的金属离子得到电子,成为金属原子,附着在金属表面

M n+ + ne — == M

电解质溶液:含有镀层金属离子的溶液做电镀液

镀铜反应原理: 阳极(纯铜):Cu-2e-=Cu2+,阴极(镀件):Cu2++2e-=Cu,

电解液:可溶性铜盐溶液,如CuSO4溶液

(3)电镀应用之一:铜的精炼: 阳极:粗铜;阴极: 纯铜电解质溶液: 硫酸铜

2、电冶金

(1)电冶金:使矿石中的 金属阳离子 获得电子,从它们的化合物中还原出来用于冶炼活泼金属,如钠、镁、钙、铝

(2)电解氯化钠:通电前,氯化钠高温下熔融:NaCl == Na + + Cl—

通直流电后:阳极:2Na+ + 2e— == 2Na 阴极:2Cl— — 2e— == Cl2↑

☆规律总结:原电池、电解池、电镀池的判断规律

(1)若无外接电源,又具备组成原电池的三个条件。①有活泼性不同的两个电极;②两极用导线互相连接成直接插入连通的电解质溶液里;③较活泼金属与电解质溶液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有时是与水电离产生的H+作用),只要同时具备这三个条件即为原电池。

(2)若有外接电源,两极插入电解质溶液中,则可能是电解池或电镀池;当阴极为金属,阳极亦为金属且与电解质溶液中的金属离子属同种元素时,则为电镀池。

(3)若多个单池相互串联,又有外接电源时,则与电源相连接的装置为电解池成电镀池。若无外接电源时,先选较活泼金属电极为原电池的负极(电子输出极),有关装置为原电池,其余为电镀池或电解池。

☆ 原电池,电解池,电镀池的比较

性质 类别

原电池 电解池 电镀池

定义

(装置特点) 将化学能转变成电能的装置 将电能转变成化学能的装置 应用电解原理在某些金属表面镀上一侧层其他金属

反应特征 自发反应 非自发反应 非自发反应

装置特征 无电源,两级材料不同 有电源,两级材料可同可不同 有电源

形成条件 活动性不同的两极

电解质溶液

形成闭合回路 两电极连接直流电源

两电极插入电解质溶液

形成闭合回路 1镀层金属接电源正极,待镀金属接负极;2电镀液必须含有镀层金属的离子

电极名称 负极:较活泼金属

正极:较不活泼金属(能导电非金属) 阳极:与电源正极相连

阴极:与电源负极相连 名称同电解,但有限制条件

阳极:必须是镀层金属

阴极:镀件

电极反应 负极:氧化反应,金属失去电子

正极:还原反应,溶液中的阳离子的电子或者氧气得电子(吸氧腐蚀) 阳极:氧化反应,溶液中的阴离子失去电子,或电极金属失电子

阴极:还原反应,溶液中的阳离子得到电子

阳极:金属电极失去电子

阴极:电镀液中阳离子得到电子

电子流向 负极→正极 电源负极→阴极

电源正极→阳极 同电解池

溶液中带电粒子的移动 阳离子向正极移动

阴离子向负极移动 阳离子向阴极移动

阴离子向阳极移动 同电解池

联系 在两极上都发生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

☆☆原电池与电解池的极的得失电子联系图:

阳极(失) e- 正极(得) e- 负极(失) e- 阴极(得)

第四节 金属的电化学腐蚀和防护

一、金属的电化学腐蚀

(1)金属腐蚀内容: (2)金属腐蚀的本质:都是金属原子 失去 电子而被氧化的过程

(3)金属腐蚀的分类:

化学腐蚀— 金属和接触到的物质直接发生化学反应而引起的腐蚀

电化学腐蚀—不纯的金属跟电解质溶液接触时,会发生原电池反应。比较活泼的金属失去电子而被氧化,这种腐蚀叫做电化学腐蚀。

化学腐蚀与电化腐蚀的比较

电化腐蚀 化学腐蚀

条件 不纯金属或合金与电解质溶液接触 金属与非电解质直接接触

现象 有微弱的电流产生 无电流产生

本质 较活泼的金属被氧化的过程 金属被氧化的过程

关系 化学腐蚀与电化腐蚀往往同时发生,但电化腐蚀更加普遍,危害更严重

(4)电化学腐蚀的分类:

析氢腐蚀——腐蚀过程中不断有氢气放出

①条件:潮湿空气中形成的水膜,酸性较强(水膜中溶解有CO2、SO2、H2S等气体)

②电极反应:负极: Fe – 2e- = Fe2+

正极: 2H+ + 2e- = H2 ↑

总式:Fe + 2H+ = Fe2+ + H2 ↑

吸氧腐蚀——反应过程吸收氧气

①条件:中性或弱酸性溶液

②电极反应:负极: 2Fe – 4e- = 2Fe2+

正极: O2+4e- +2H2O = 4OH-

总式:2Fe + O2 +2H2O =2 Fe(OH)2

离子方程式:Fe2+ + 2OH- = Fe(OH)2

生成的 Fe(OH)2被空气中的O2氧化,生成 Fe(OH)3 , Fe(OH)2 + O2 + 2H2O == 4Fe(OH)3

Fe(OH)3脱去一部分水就生成Fe2O3??x H2O(铁锈主要成分)

规律总结:金属腐蚀快慢的规律:在同一电解质溶液中,金属腐蚀的快慢规律如下:

电解原理引起的腐蚀>原电池原理引起的腐蚀>化学腐蚀>有防腐措施的腐蚀

防腐措施由好到坏的顺序如下:

外接电源的阴极保护法>牺牲负极的正极保护法>有一般防腐条件的腐蚀>无防腐条件的腐蚀

二、金属的电化学防护

1、利用原电池原理进行金属的电化学防护

(1)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

原理:原电池反应中,负极被腐蚀,正极不变化

应用:在被保护的钢铁设备上装上若干锌块,腐蚀锌块保护钢铁设备

负极:锌块被腐蚀;正极:钢铁设备被保护

(2)外加电流的阴极保护法

原理:通电,使钢铁设备上积累大量电子,使金属原电池反应产生的电流不能输送,从而防止金属被腐蚀

应用:把被保护的钢铁设备作为阴极,惰性电极作为辅助阳极,均存在于电解质溶液中,接上外加直流电源。通电后电子大量在钢铁设备上积累,抑制了钢铁失去电子的反应。

2、改变金属结构:把金属制成防腐的合金

3、把金属与腐蚀性试剂隔开:电镀、油漆、涂油脂、表面钝化等

高二化学选修4知识点

[特别提醒]

  在比较化学反应速率的大小时,不能简单直接地进行数据比较,要做到反应速率的单位一致,对应物质的化学计量数相同,或换算成同一物质的反应速率后再进行比较

!!!!!!!!!!!!@@@饱和溶液中溶质的溶解过程完全停止了吗? #@@@

没有!以蔗糖溶解于水为例,蔗糖分子离开蔗糖表面扩散到水中的速率与溶解在水中的蔗糖分子在蔗糖表面聚集成为晶体的速率相等。!!!!!!!!!!!!!!即:溶解速率 = 结晶速率

达到了溶解的平衡状态,一种动态平衡!!!!标志: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

浓度保持不变的状态

!!!!!

四、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

(1)逆:可逆反应

(2)动:动态平衡(正逆反应仍在进行)

(3)等:正反应速率=逆反应速率

(4)定: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保持    

不变,各组分的含量一定。

(5)变:条件改变,原平衡被破坏,在新    

的条件下建立新的平衡。

@@@@@①“逆”研究对象为可逆反应。  

②“等”:可逆反应达到平衡时,υ正=υ逆。

第一层含义:用同种物质表示反应速率时,该物质的生成速率=消耗速率

第二层含义:用不同物质表示反应速率时,某反应物的消耗(生成)速率:某生成物的消耗(生成)速率=化学计量数之比@@@@

③“定”:平衡混合物中各组分含量(百分含量、物质的量、质量、浓度等)不随时间变化。

④“动”:正逆反应同时进行,处于动态平衡。

⑤“变”:一旦条件改变,正逆反应速率不再相等,平衡将发生移动,直至建立新的平衡。

⑥“同”:化学平衡的建立与反应途径无关。对同一可逆反应,只要条件相同(温度、浓度、压强),不论从正反应、逆反应或正逆反应同时进行,均能达到同一平衡状态。

五,判断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

(1)任何情况下均可作为标志的:

①υ正=υ逆(同一种物质)

② 各组分含量(百分含量、物质的量、质量、物质的量浓度)不随时间变化

③ 某反应物的消耗(生成)速率:某生成物的消耗(生成)速率=化学计量数之比

④ 反应物转化率不变

(2)在一定条件下可作为标志的是

① 对于有色物质参加或生成的可逆反应体系,颜色不再变化。

② 对于有气态物质参加或生成的可逆反应体系,若反应前后气体的物质的量变化不为0,则混合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M和反应总压P不变(恒温恒容)。

③ 对于恒容绝热体系,体系的温度不再变化。

(3)不能作为判断标志的是

① 各物质的物质的量或浓度变化或反应速率之比=化学计量数之比。(任何情况下均适用)

② 有气态物质参加或生成的反应,若反应前后气体的物质的量变化为0,则混合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M和反应总压P不变(恒温恒容)。

。。。。化学平衡的移动,......

①对平衡体系中的固态和纯液态物质,其浓度可看作一个常数,增加或减小固态或液态纯净物的量并不影响V正、V逆的大小,所以化学平衡不移动。

②只要是增大浓度,不论增大的是反应物浓度,还是 生成物浓度,新平衡状态下的反应速率一定大于原平衡状态;减小浓度,新平衡状态下的速率一定小于原平衡状态。

③反应物有两种或两种以上, 增加一种物质的浓度, 该物质的平衡转化率降低, 而其他物质的转化率提高。

@@@@增大压强,正逆反应速率均增大,但增大倍数一样, V’正= V’逆,平衡不移动。@@@@

2NO2 N2O4  ?H =- 57 KJ

温度影响:

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

降低温度,平衡向放热反方向移动

原因:应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升高温度,不管是吸热反应还是放热反应,反应速率都增大,但吸热反应增大的倍数大于放热反应增大的倍数,故平衡向吸热反应的方向移动.

催化剂影响:

同等程度改变化学反应速率,V正= V逆,只改变反应到达平衡所需要的时间,而不影响化学平衡的移动

。。。。。。。。。等效平衡,,。。。。。

一、等效平衡的概念

在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只要起始浓度相当,无论经过何种途径,但达到化学平衡时,只要同种物质的体积分数相同,这样的平衡称为等效平衡。(体积分数相同:即平衡混合物各组分的百分含量对应相同,但各组分的物质的量、浓度可能不同。)

((((单个体积除以总的体积))))

归纳总结:

二、等效平衡的建成条件、判断方法及产生结果:

1、恒温、恒容下对于气态物质反应前后分子数变化的可逆反应等效平衡的

判断方法是:

使用极限转化的方法将各种情况变换成同一反应物或生成物,然后观察有关物质的物质的量是否对应相等。

产生结果:各组分百分量、c相同,n同比例变化

1恒温恒容(△n(g)≠0)投料换算成相同物质表示时量相同,两次平衡时各组分百分量、n、c均相同

2恒温恒容(△n(g)=0) 投料换算成相同物质表示时等比例,两次平衡时各组分百分量相同,n、c同比例变化

3恒温恒压 投料换算成相同物质表示时等比例,两次平衡时各组分百分量、c相同,n同比例变化。

复习回忆

平衡移动原理(勒沙特列原理)?

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条件(如浓度、压强、或温度)等,平衡就向能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

化学平衡常数

一定温度下,对于已达平衡的反应体

系中,生成物以它的化学计量数为乘幂的浓度之积除以反应物以它的化学计量数为乘幂的浓度之积是个常数这个常数叫做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

三、书写平衡常数关系式的规则

1、如果反应中有固体和纯液体参加,它们的浓度不应写在平衡关系式中,因为它们的浓度是固定不变的,化学平衡关系式中只包括气态物质和溶液中各溶质的浓度。如:

CaCO3(s)?CaO(s)+CO2(g)

K=[CO2]

CO2(g)+H2(g)?CO(g)+H2O(l)

K=[CO]/([CO2][H2])

⒈平衡常数的数值大小可以判断反应进行的程度,估计反应的可能性。因为平衡状态是反应进行的最大限度。如:

N2(g)+O2(g)?2NO(g)

Kc=1×10-30(298K)

  这意味着298K时,N2和O2基本上没有进行反应,反之NO分解的逆反应在该温度下将几乎完全进行,平衡时NO实际上全部分解为N2和O2

2、平衡常数数值的大小,只能大致告诉我们一个可逆反应的正向反应所进行的最大程度,并不能预示反应达到平衡所需要的时间。如:

2SO2(g)+O2===2SO3(g)

  298K时K很大,但由于速度太慢,常温时,几乎不发生反应。

3、平衡常数数值极小的反应,说明正反应在该条件下不可能进行,如:

N2+O2?2NO

  Kc=10-30(298K)所以常温下用此反应固定氮气是不可能的。因此没有必要在该条件下进行实验,以免浪费人力物力。或者改变条件使反应在新的条件下进行比较好一些。

五.平衡转化率

平衡转化率是指平衡时已转化了的某反应物的量与转化前该反应物的量之比。

自发过程:在一定条件下,不借助外部力量就能自动进行的过程

能量趋于最低(高山流水)

二、反应焓变与反应方向

△日常生活中长期积累的经验而总结得到一条经验规律→能量判据∶

体系趋向于从高能状态转变为低能状态(这时体系会对外做功或者释放热量~△H ﹤0)。

多数能自发进行的化学反应是放热反应,

如常温、常压下,氢氧化亚铁被氧化为氢氧化铁的反应是自发的,但是,有不少吸热反应也能自发进行,

三、反应熵变与反应方向

为了解释这样一类与能量状态的高低无关的过程的自发性,提出了在自然界还存在着另一种能够推动体系变化的因素→

1、在密闭条件下,体系由有序自发地转变为无序的倾向~称为熵。

由大量粒子组成的体系中,用熵来描述体系的混乱度,

2、符号用S表示。

3、熵值越大,体系混乱度越大。同一物质,S(g)﹥S(l)﹥S(s)。许多熵增反应在常温常压下能自发进行,有些在室温条件下不能自发进行,但在较高温度下则能自发进行。

在一定条件下,一个化学反应能否自发进行,既可能与反应焓变(△H)有关,又可能与反应熵变(△S)有关。在温度、压强一定的条件下,我们要判别化学反应的方向要考虑△H、 △S共同影响的结果。

焓判据和熵判据的应用

1、由焓判据知∶放热过程(△H﹤0)常常是容易自发进行;

2、由熵判据知∶若干熵增加(△S﹥0)的过程是自发的;

3、很多情况下,简单地只用其中一个判据去判断同一个反应,可能会出现相反的判断结果,所以我们应两个判据兼顾。由能量判据(以焓变为基础)和熵判据组合成的复合判据-自由能将更适合于所有的反应过程。

◎盐类水解的规律:

※谁弱谁水解,※谁强显谁性,※都强不水解。

盐类水解一般是比较微弱的,通常用可逆符号表示,同时无沉淀和气体产生。

多元弱酸的酸根离子水解是分步进行的,第一步水解程度比第二水解程度大,故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Na2CO3和NaHCO3溶液,Na2CO3溶液碱性比NaHCO3强。

对于发生双水解的盐类,因水解彻底,故用“===”,同时有沉淀和气体产生。

高中化学方程式选修四总结

非金属单质(F2 ,Cl2 , O2 , S, N2 , P , C , Si)

  1, 氧化性:

  F2 + H2 === 2HF

  F2 +Xe(过量)===XeF2

  2F2(过量)+Xe===XeF4

  nF2 +2M===2MFn (表示大部分金属)

  2F2 +2H2O===4HF+O2

  2F2 +2NaOH===2NaF+OF2 +H2O

  F2 +2NaCl===2NaF+Cl2

  F2 +2NaBr===2NaF+Br2

  F2+2NaI ===2NaF+I2

  F2 +Cl2 (等体积)===2ClF

  3F2 (过量)+Cl2===2ClF3

  7F2(过量)+I2 ===2IF7

  Cl2 +H2 ===2HCl

  3Cl2 +2P===2PCl3

  Cl2 +PCl3 ===PCl5

  Cl2 +2Na===2NaCl

  3Cl2 +2Fe===2FeCl3

  Cl2 +2FeCl2 ===2FeCl3

  Cl2+Cu===CuCl2

  2Cl2+2NaBr===2NaCl+Br2

  Cl2 +2NaI ===2NaCl+I2

  5Cl2+I2+6H2O===2HIO3+10HCl

  Cl2 +Na2S===2NaCl+S

  Cl2 +H2S===2HCl+S

  Cl2+SO2 +2H2O===H2SO4 +2HCl

  Cl2 +H2O2 ===2HCl+O2

  2O2 +3Fe===Fe3O4

  O2+K===KO2

  S+H2===H2S

  2S+C===CS2

  S+Fe===FeS

  S+2Cu===Cu2S

  3S+2Al===Al2S3

  S+Zn===ZnS

  N2+3H2===2NH3

  N2+3Mg===Mg3N2

  N2+3Ca===Ca3N2

  N2+3Ba===Ba3N2

  N2+6Na===2Na3N

  N2+6K===2K3N

  N2+6Rb===2Rb3N

  P2+6H2===4PH3

  P+3Na===Na3P

  2P+3Zn===Zn3P2

  2.还原性

  S+O2===SO2

  S+O2===SO2

  S+6HNO3(浓)===H2SO4+6NO2+2H2O

  3S+4 HNO3(稀)===3SO2+4NO+2H2O

  N2+O2===2NO

  4P+5O2===P4O10(常写成P2O5)

  2P+3X2===2PX3 (X表示F2,Cl2,Br2)

  PX3+X2===PX5

  P4+20HNO3(浓)===4H3PO4+20NO2+4H2O

  C+2F2===CF4

  C+2Cl2===CCl4

  2C+O2(少量)===2CO

  C+O2(足量)===CO2

  C+CO2===2CO

  C+H2O===CO+H2(生成水煤气)

  2C+SiO2===Si+2CO(制得粗硅)

  Si(粗)+2Cl===SiCl4

  (SiCl4+2H2===Si(纯)+4HCl)

  Si(粉)+O2===SiO2

  Si+C===SiC(金刚砂)

  Si+2NaOH+H2O===Na2SiO3+2H2

  3,(碱中)歧化

  Cl2+H2O===HCl+HClO

  (加酸抑制歧化,加碱或光照促进歧化)

  Cl2+2NaOH===NaCl+NaClO+H2O

  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

  3Cl2+6KOH(热,浓)===5KCl+KClO3+3H2O

  3S+6NaOH===2Na2S+Na2SO3+3H2O

  4P+3KOH(浓)+3H2O===PH3+3KH2PO2

  11P+15CuSO4+24H2O===5Cu3P+6H3PO4+15H2SO4

  3C+CaO===CaC2+CO

  3C+SiO2===SiC+2CO

  二,金属单质(Na,Mg,Al,Fe)的还原性

  2Na+H2===2NaH

  4Na+O2===2Na2O

  2Na2O+O2===2Na2O2

  2Na+O2===Na2O2

  2Na+S===Na2S(爆炸)

  2Na+2H2O===2NaOH+H2

  2Na+2NH3===2NaNH2+H2

  4Na+TiCl4(熔融)===4NaCl+Ti

  Mg+Cl2===MgCl2

  Mg+Br2===MgBr2

  2Mg+O2===2MgO

  Mg+S===MgS

  Mg+2H2O===Mg(OH)2+H2

  2Mg+TiCl4(熔融)===Ti+2MgCl2

  Mg+2RbCl===MgCl2+2Rb

  2Mg+CO2===2MgO+C

  2Mg+SiO2===2MgO+Si

  Mg+H2S===MgS+H2

  Mg+H2SO4===MgSO4+H2

  2Al+3Cl2===2AlCl3

  4Al+3O2===2Al2O3(钝化)

  4Al(Hg)+3O2+2xH2O===2(Al2O3.xH2O)+4Hg

  4Al+3MnO2===2Al2O3+3Mn

  2Al+Cr2O3===Al2O3+2Cr

  2Al+Fe2O3===Al2O3+2Fe

  2Al+3FeO===Al2O3+3Fe

  2Al+6HCl===2AlCl3+3H2

  2Al+3H2SO4===Al2(SO4)3+3H2

  2Al+6H2SO4(浓)===Al2(SO4)3+3SO2+6H2O

  (Al,Fe在冷,浓的H2SO4,HNO3中钝化)

  Al+4HNO(稀)===Al(NO3)3+NO+2H2O

 3Fe+4H2O(g)===Fe3O4+4H2

  Fe+2HCl===FeCl2+H2

  Fe+CuCl2===FeCl2+Cu

  Fe+SnCl4===FeCl2+SnCl2

  (铁在酸性环境下,不能把四氯化锡完全

  还原为单质锡 Fe+SnCl2==FeCl2+Sn)

  三, 非金属氢化物(HF,HCl,H2O,H2S,NH3)

  1,还原性:

  4HCl(浓)+MnO2===MnCl2+Cl2+2H2O

  4HCl(g)+O2===2Cl2+2H2O

  16HCl+2KMnO4===2KCl+2MnCl2+5Cl2+8H2O

  14HCl+K2Cr2O7===2KCl+2CrCl3+3Cl2+7H2O

  2H2O+2F2===4HF+O2

  2H2S+3O2(足量)===2SO2+2H2O

  2H2S+O2(少量)===2S+2H2O

  2H2S+SO2===3S+2H2O

  H2S+H2SO4(浓)===S+SO2+2H2O

  3H2S+2HNO(稀)===3S+2NO+4H2O

  5H2S+2KMnO4+3H2SO4===2MnSO4+K2SO4+5S+8H2O

  3H2S+K2Cr2O7+4H2SO4===Cr2(SO4)3+K2SO4+3S+7H2O

  2 高中化学方程式小结(仅供参考)

  H2S+4Na2O2+2H2O===Na2SO4+6NaOH

  2NH3+3CuO===3Cu+N2+3H2O

  2NH3+3Cl2===N2+6HCl

  8NH3+3Cl2===N2+6NH4Cl

  4NH3+3O2(纯氧)===2N2+6H2O

  4NH3+5O2===4NO+6H2O

  4NH3+6NO===5N2+6HO(用氨清除NO)

  NaH+H2O===NaOH+H2

  4NaH+TiCl4===Ti+4NaCl+2H2

  CaH2+2H2O===Ca(OH)2+2H2

  2,酸性:

  4HF+SiO2===SiF4+2H2O

  (此反应广泛应用于测定矿样或钢样中SiO2的含量)

  2HF+CaCl2===CaF2+2HCl

  H2S+Fe===FeS+H2

  H2S+CuCl2===CuS+2HCl

  H2S+2AgNO3===Ag2S+2HNO3

  H2S+HgCl2===HgS+2HCl

  H2S+Pb(NO3)2===PbS+2HNO3

  H2S+FeCl2=== FeS+2HCl↑

  2NH3+2Na==2NaNH2+H2

  (NaNH2+H2O===NaOH+NH3)

  3,碱性:

  NH3+HCl===NH4Cl

  NH3+HNO3===NH4NO3

  2NH3+H2SO4===(NH4)2SO4

  NH3+NaCl+H2O+CO2===NaHCO3↓+NH4Cl

  (此反应用于工业制备小苏打,苏打)

  4,不稳定性:

  2HF===H2+F2

  2HCl===H2+Cl2

  2H2O===2H2+O2

  2H2O2===2H2O+O2

  H2S===H2+S

  2NH3===N2+3H2

  四,非金属氧化物

  1,低价态的还原性:

  2SO2+O2===2SO3

  2SO2+O2+2H2O===2H2SO4

  (这是SO2在大气中缓慢发生的环境化学反应)

  SO2+Cl2+2H2O===H2SO4+2HCl

  SO2+Br2+2H2O===H2SO4+2HBr

  SO2+I2+2H2O===H2SO4+2HI

  SO2+NO2===SO3+NO

  2NO+O2===2NO2

  NO+NO2+2NaOH===2NaNO2

  (用于制硝酸工业中吸收尾气中的NO和NO2)

  2CO+O2===2CO2

  CO+CuO===Cu+CO2

  3CO+Fe2O3===2Fe+3CO2

  CO+H2O===CO2+H2

  2,氧化性:

  SO2+2H2S===3S+2H2O

  SO3+2KI===K2SO3+I2

  NO2+2KI+H2O===NO+I2+2KOH

  (不能用淀粉KI溶液鉴别溴蒸气和NO2)

  4NO2+H2S===4NO+SO3+H2O

  2NO2+Cu===4CuO+N2

  CO2+2Mg===2MgO+C

  (CO2不能用于扑灭由Mg,Ca,Ba,Na,K等燃烧的火灾)

  SiO2+2H2===Si+2H2O

  SiO2+2Mg===2MgO+Si

  3,与水的作用:

  SO2+H2O===H2SO3

  SO3+H2O===H2SO4

  3NO2+H2O===2HNO3+NO ↑

  N2O5+H2O===2HNO3

  P2O5+H2O===2HPO3

  P2O5+3H2O===2H3PO4

  (P2O5极易吸水,可作气体干燥剂

  P2O5+3H2SO4(浓)===2H3PO4+3SO3)

  CO2+H2O===H2CO3

高中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人教版)的重要知识点总结

一学习目标: 1学习化学原理的目的

2:化学反应原理所研究的范围

3:有效碰撞、活化分子、活化能、催化剂

二学习过程

1:学习化学反应原理的目的

1)化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是:化学反应

2)化学中最具有创造性的工作是:设计和创造新的分子

3)如何实现这个过程?

通常是利用已发现的原理来进行设计并实现这个过程,所以我们必须对什么要清楚才能做到,对化学反应的原理的理解要清楚,我们才能知道化学反应是怎样发生的,为什么有的反应快、有的反应慢,它遵循怎样的规律,如何控制化学反应才能为人所用!这就是学习化学反应原理的目的。

2:化学反应原理所研究的范围是

1)化学反应与能量的问题

2)化学反应的速率、方向及限度的问题

3)水溶液中的离子反应的问题

4)电化学的基础知识

3:基本概念

1)什么是有效碰撞?

引起分子间的化学反应的碰撞是有效碰撞,分子间的碰撞是发生化学反应的必要条件,有效碰撞是发生化学反应的充分条件,某一化学反应的速率大小与,单位时间内有效碰撞的次数有关

2)什么是活化分子?

具有较高能量,能够发生有效碰撞的分子是活化分子,发生有效碰撞的分子一定是活化分子,但活化分子的碰撞不一定是有效碰撞。有效碰撞次数的多少与单位体积内反应物中活化分子的多少有关。

3)什么是活化能?

活化分子高出反应物分子平均能量的部分是活化能,如图

活化分子的多少与该反应的活化能的大小有关,

活化能的大小是由反应物分子的性质决定,(内因)活化能越小则一般分子成为活化分子越容易,则活化分子越多,则单位时间内有效碰撞越多,则反应速率越快。

4)什么是催化剂?催化剂是能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但反应前后本身性质和质量都不改变的物质,催化剂作用:可以降低化学反应所需的活化能,也就等于提高了活化分子的百分数,从而提高了有效碰撞的频率.反应速率大幅提高.

高中化学选修四第三章基础知识总结

什么省?什么版本的书?全国用的不同的。什么知识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2.了解电离平衡常数的概念。

3.了解影响电离平衡的因素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

2.培养学生分析推理能力。

情感目标:

由电解质在水分子作用下,能电离出阴阳离子,体会大千世界阴阳共存,相互对立统一,彼此依赖的和谐美。

教学过程

今天学习的内容是:“电离平衡”知识。

1.弱电解质电离过程(用图像分析建立)

2.当

则弱电解质电离处于平衡状态,叫“电离平衡”,此时溶液中的电解质分子数、离子数保持恒定,各自浓度保持恒定。

3.与化学平衡比较

(1)电离平衡是动态平衡:即弱电解质分子电离成离子过程和离子结合成弱电解质分子过程仍在进行,只是其速率相等。

(2)此平衡也是有条件的平衡:当条件改变,平衡被破坏,在新的条件下建立新的平衡,即平衡发生移动。

(3)影响电离平衡的因素

A.内因的主导因素。

B.外因有:

①温度:电离过程是一个吸热过程,所以,升高温度,平衡向电离方向移动。

②浓度:

问题讨论:在 的平衡体系中:

①加入 :

②加入 :

③加入 :各离子分子浓度如何变化: 、 、 、 溶液 如何变化?(“变高”,“变低”,“不变”)

(4)电离平衡常数

(ⅱ)一元弱酸:

(3)一元弱碱

①电离平衡常数化是温度函数,温度不变K不变。

② 值越大,该弱电解质较易电离,其对应的弱酸弱碱较强; 值越小,该弱电解质越难电离,其对应的弱酸弱碱越弱;即 值大小可判断弱电解质相对强弱。

③多元弱酸是分步电离的,一级电离程度较大,产生 ,对二级、三级电离产生抑制作用。如:

随堂练习

1.足量镁和一定量的盐酸反应,为减慢反应速率,但又不影响 的总量,可向盐酸中加入下列物质中的( )

A. B. C. D.

2. 是比碳酸还要弱的酸,为了提高氯水中 的浓度,可加入( )

A. B. C. D.

3.浓度和体积都相同的盐酸和醋酸,在相同条件下分别与足量 固体(颗粒大小均相同)反应,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盐酸的反应速率大于醋酸的反应速率

B.盐酸的反应速率等于醋酸的反应速率

C.盐酸产生的二氧化碳比醋酸更多

D.盐酸和醋酸产生的二氧化碳一样多

4.下列叙述中可说明酸甲比酸乙的酸性强的是( )

A.溶液导电性酸甲大于酸乙

B.钠盐溶液的碱性在相同物质的量浓度时,酸甲的钠盐比酸乙的钠盐弱

C.酸甲中非金属元素比酸乙中非金属元素化合价高

D.酸甲能与酸乙的铵盐反应有酸乙生成

5.有两种一元弱酸的钠盐溶液,其物质的量浓度相等,现将这两种盐的溶液中分别通入适量的 ,发生如下反应:

和 的酸性强弱比较,正确的是( )

A. 较弱 B. 较弱 C.两者相同 D.无法比较

总结、扩展

1.化学平衡知识与电离平衡知识对照比较。

2.一元弱酸弱碱中 与 的求法:

弱电酸中 浓度: (酸为弱酸物质的量浓度)

弱碱中 浓度: (碱为弱碱物质的量浓度)

3.讨论 中存在哪些微粒?(包括溶剂)

4.扩展

难溶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存在着电离平衡。在常温下,溶液中各离子浓度以它们的系数为方次的乘积是一个常数,该常数叫溶度各( )。例如

溶液中各离子浓度(加上其方次)的乘积大于、等于溶度积时出现沉淀,反之沉淀溶解。

(1)某 溶液中 ,如需生成 沉淀,应调整溶液的 使之大于 。

(2)要使0.2mol/L 溶液中的 沉淀较为完全(使 浓度降低至原来的千分之一),则应向溶液里加入 溶液,使溶液 为 。

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P60一、填空题:2.3.4.

P61四、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一、电解质,非电解质

1.定义: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叫电解质。

〔思考〕① , 在水溶液中,不导电,它属于非电解质吗?为什么?

② 溶于水能导电,则氨气是电解质吗?为什么?

③共价化合物在液态时,能否导电?为什么?

2.电解质导电实质,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强弱的原因是什么?

二、强电解质,弱电解质

1.区分电解质强弱的依据:

电解质在溶液中“电离能力”的大小。

2.电离方程式:

电离方程式书写也不同

(1)强电解质:

(2)弱电解质:

3.强弱电解质与结构关系。

(1)强电解质结构:强碱,盐等离子化合物(低价金属氧化物);

强酸,极性共价化合物;

(2)弱电解质结构:弱酸,弱碱具有极性共价位的共价化合物。

三、弱电解质电离平衡

1.电离平衡定义

在一定条件下(如温度,浓度),当电解质分子电离成离子的速率和离子重新结合成分子的速度相等时,电离过程就达到了平衡状态,这叫做电离平衡。

2.电离平衡与化学平衡比较

“等”:电离速率与离子结合成分子的速率相等。

“定”:离子、分子的浓度保持一定。

“动”:电离过程与离子结合成分子过程始终在进行。

“变”:温度、浓度等条件变化,平衡就被破坏,在新的条件下,建立新的平衡。

3.影响电离平衡的外界因素

(1)温度:温度升高,电离平衡向右移动,电离程度增大。

温度降低,电离平衡向左移动,电离程度减小。

(2)浓度:电解质溶液浓度越大,平衡向右移动,电离程度减小;

电解质溶液浓度越小,平衡向左移动,电离程度增大;

4.电离平衡常数

(1)一元弱酸电离平衡常数:

(2)一元弱碱电离平衡常数:

(3)多元弱酸是分步电离,每步各有电离常数。如:

(4)电离平衡常数只随温度变化而变化,而与浓度无关。

(5)K的意义:

K值越大,弱电解质较易电离,其对应弱酸、弱碱较强。

K值越小,弱电解质较难电离,其对应弱酸、弱碱较弱。

电离平衡--电离平衡一文由chinesejy教育网www.chinesejy.com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高中化学选修4如何学好?

  高中化学选修4学好方法:

  对化学选修4知识需要不断的反复看书,记忆,理解,还要不停的依靠做题去锻炼题感.但是这里的知识是很抽象的,所以最最稳妥的办法就是把每一个知识点都给弄明白了,只靠记忆那些结论是起不到实质性的作用的。

  一、认真听课,做好笔记。用自己的语言记下老师讲的重点、难点知识,以及思路和疑难点,便于今后复习。

  二、及时复习。 复习并不仅仅是对知识的简单回顾,而是在自己的大脑中考虑新旧知识的相互联系,并进行重整,形成新的知识体系。

  三、学会巧记 由于要记的化学知识点比较多,如果靠死记硬背是难以记牢的,所以应学会巧记。

  四、勤练 练习是理解消化巩固课堂知识的重要途径。但练习要有针对性,不能搞题海战术,应以掌握基本方法和解题规律为目标。在解题过程中,要注意一题多解和归纳总结,这样才能达到做一题会一类的效果。

  五、备好“错题本” 做题的目的是培养能力、寻找自己的弱点和不足的有效途径。所以,对平时出现的错题,应做好修正并记录下来。同时,要经常翻阅复习,这样就可以避免以后出现类似的错误。

  六、重视化学实验,化学实验不但能培养学生观察、思维、动手等能力,还能加深对相关知识的认识和理解,所以必须重视化学实验。平时做实验,要多问几个为什么,思考如何做,为什么要这样做,还可以怎样做,从而达到“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的目的。 此外,要把化学学好,还要多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和生活问题,善于把书本知识与实际结合起来。

怎样快速学好高中化学选修4?

选修四这一部分想要学好需要理解应用,还要不停的依靠做题去锻炼题感。但是这里的知识是很抽象的,所以最最稳妥的办法就是把每一个知识点都给弄明白了,系统性地总结归纳。选修四是整个高中化学学习的重点和难点,概念又多且杂,也是高考的压轴大题经常光临的地方。这块知识书上内容基本上可以说是什么都没有。

高中化学选修四

PH相同,是说明同体积的弱酸与强酸溶液中电离出来氢离子一样。由于弱酸为不完全电离,而强酸是完全电离,说明弱酸的浓度必须比强酸溶液的浓度大,才有可能使弱酸和强酸电离出来的氢离子一样。而消耗的NaOH溶液体积与溶液浓度有关,所以达到终点时弱酸比强酸消耗的同浓度的NaOH溶液体积大。

高中化学必修一和必修二和选修四的知识点总结(不要太多)要抄的

我有笔记要吗?两个月从倒一考上了第一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