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聊到诗作,大家都了解,有人问面壁十年图破壁一语出自谁的诗作,另外,还有人问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这到底怎么回事呢?实际上面壁十年图破壁一语出自谁的诗作呢,下面就由小编为大家介绍一下面壁十年图破壁一语出自谁的诗作,供大家参考!
面壁十年图破壁一语出自谁的诗作
《无题》
年代: 当代 作者: 周恩来
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
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
这句诗出自周恩来总理的《无题》,全文如下:
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
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
这首诗的意思是:唱完了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就掉头东去日本留学,精深严密的多种科学能够救世上的穷困。
用了十年苦功,学成以后要回国干一番事业,挽救中国。假如这个志愿难以达到,即使像陈天华用投海而死来唤醒国人,也称得上是英雄。
诗词赏析
“大江歌罢掉头东”起句气势雄伟,表达了周恩来负笈东渡寻求真理的决心。“大江歌罢”指刚唱罢令人豪情四起的苏轼词《念奴娇·赤壁怀古》,其词开篇即有“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句子。
周恩来此处用此典,一是表明其志向的豪迈,二也是为了照应东渡日本横跨大洋江海的经历。“掉头东”,掉指船桨,则表明义无反顾的抉择。梁启超在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后流亡日本时,曾有诗句曰:“前路蓬山一万重,掉头不顾吾其东!”梁启超表达的是离开中国而到日本寻求真理的决心,周恩来此诗句反映的也正是他1917年东渡时立志救国的抱负。
“邃密群科济世穷”,说的是他到日本求学的目标,即细密地研究多门科学以拯救濒临绝境的中国。周恩来自中学始就具有“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远大理想,他所处的时代也正是国内掀起“实业救国”、“科学救国”的呼声高涨时期。故他在国内革命需要时可以放弃在日本的留学,又可以为了革命的需要于1920年到欧洲勤工俭学。
“面壁十年图破壁”,借达摩面壁修禅的故事反映出诗人刻苦钻研欲达到的境界和追求。
“难酬蹈海亦英雄”,则表明他此次为了革命需要放弃留学的豪气。“难酬蹈海”即难酬蹈海之志的意思。
"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出自和意思(精炼点儿)
出自周恩来的《无题》。
原文如下:
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
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
释义:
面对大江高歌之后就下定决心,精研各种科学想要挽救国家的危亡。
面对墙壁坐着学习十年,学成以后,象破壁而飞的巨龙一样,为祖国和人民做一番大事业。 即使理想无法实现,投海殉国也是英雄。
《无题》作于1917年,作者赴日留学前夕,时年19岁。一九一七年九月,周恩来为了投身到祖国的反帝反封建的洪流中去,毅然放弃在日本学习的机会,决定回国。周恩来日本回国前夕,他的同学好友张鸿诰等人为他饯行,请书赠留念。
周恩来挥毫书赠了这首诗,并在诗后写有“右诗乃吾时所作”,“返国图他兴,整装待发,行别诸友”等字句。 这首诗的手迹现存于中国历史博物馆。
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技势穷面壁十年突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诗名叫什么?谁写的?
无题
作者:周恩来 (当代)
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
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
此诗作于1917年,作者赴日留学前夕,时年19岁。一九一九年九月,周恩来为了投身到祖国的反帝反封建的洪流中去,毅然放弃在日本学习的机会,决定回国。周恩来日本回国前夕,他的同学好友张鸿浩等人为他饯行,请书赠留念。周恩来挥毫书赠了这首诗,并在诗后写有"右诗乃吾时所作","返国图他兴,整装待发,行别诸友"等字句。 这首诗的手迹现存于中国历史博物馆。
周恩来诗中“面壁十年图破壁”是什么意思?
“面壁十年图破壁”意思是用了十年时间,潜心研究各种科学知识,学成以后要回国干一番事业,挽救中国。
出自近现代周恩来《大江歌罢掉头东》。
原文:
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
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
译文:
唱完了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就掉头东去日本留学,精深严密的多种科学能够救世上的穷困。用了十年时间,潜心研究各种科学知识,学成以后要回国干一番事业,挽救中国。即使理想无法实现,投海殉国也是英雄。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1917年,作者赴日留学前夕,时年19岁。1917年9月,周恩来为了投身到祖国的反帝反封建的洪流中去,毅然放弃在日本学习的机会,决定回国。
周恩来日本回国前夕,他的同学好友张鸿诰等人为他饯行,请书赠留念。周恩来挥毫书赠了这首诗,并在诗后写有“右诗乃吾时所作”,“返国图他兴,整装待发,行别诸友”等字句。 这首诗的手迹现存于中国历史博物馆。
诗词赏析
“面壁十年图破壁”这一句运用的两个典故。
“面壁”,原是佛教用语,相传南朝名僧达摩大师刻苦修行,终日面壁而坐,默诵经文,后来成为佛教禅宗的始祖。
“破壁”,用的是“画龙点睛”的典故。据《历代名画极》记载,南朝张僧繇精于绘画,曾于金陵安乐寺画四条龙,都不画眼睛。他说:画了眼睛龙就会飞去。人家以为不可信,硬要他试试。当他刚点上两条龙的眼睛,忽然雷电破壁,两条龙乘云飞去。
周恩来同志巧妙地把两个典故揉合起来,并赋予新意,表达他那种为探索革命真理尝胆励志、刻苦攻读的战斗精神。
“面壁”,作为一种治学精神,是十分可贵的。读书,做学问,贵在坚持,贵在数年,乃至数十年如一日地刻苦钻研,锲而不舍,终不稍怠。要是没有这种艰苦卓绝一步一个脚印的“面壁”精神,尽管有“破壁”之壮志,也只能是一句空话。
那种学了一点就浅尝辄止,自满自足起来,或是在科学的“坚壁”面前,遇到点困难就畏缩不前的人,是不会突然出现什么“破壁”的奇迹的。
为图“破壁”,必须要有脚踏实地的“面壁”精神,而“面壁”又正是为了“破壁”。倘若只会低头沿着前人的足迹亦步亦趋,而没有敢于突破前人藩篱的雄心壮志,没有筚路褴褛的创业精神,也不可能取得惊人的成果,攀上顶峰的。
古往今来,大凡有所成就的大学问家,大科学家,无不凭借着长期的“面壁”精神,以遂一旦“破壁”之志。
"面壁十年图破壁"出自何处?
出自周恩来《大江歌》:
大江歌罢掉头东,
邃密群科济世穷,
面壁十年图破壁,
难酬蹈海亦英雄。
这是周恩来同志给送别的同学的赠言,有共同勉励之意。
“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的意思
意思是在书屋里读书十年,是为了走出这书屋。愿望难以实现,就飘洋过海去寻求真理,这也是英雄所为呀。
出自周恩来《大江歌罢掉头东》
大江歌罢掉头东,
邃密群科济世穷。
面壁十年图破壁,
难酬蹈海亦英雄。
译文
大江高歌,流向东海,学习深邃的科学知识,是为了救国。在书屋里读书十年,是为了走出这书屋。愿望难以实现,就飘洋过海去寻求真理,这也是英雄所为呀。
作品赏析
“大江歌罢掉头东”
起句气势雄伟,表达了周恩来负笈东渡寻求真理的决心。
“邃密群科济世穷”
说的是他到日本求学的目标,即细密地研究多门科学以拯救濒临绝境的中国。
“面壁十年图破壁”
借达摩面壁修禅的故事反映出诗人刻苦钻研欲达到的境界和追求。
“难酬蹈海亦英雄”
则表明他此次为了革命需要放弃留学的豪气。“难酬蹈海”即难酬蹈海之志的意思。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大江歌罢掉头东
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是谁写的?
是周恩来写的一首诗,诗名叫《无题》。诗文:“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
白话译文:“唱完了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就掉头东去日本留学,精深严密的多种科学能够救世上的穷困。用了十年苦功,学成以后要回国干一番事业,挽救中国。假如这个志愿难以达到,即使像陈天华用投海而死来唤醒国人,也称得上是英雄。”。
作品赏析
“大江歌罢掉头东”起句气势雄伟,表达了周恩来负笈东渡寻求真理的决心。“掉头东”,掉指船桨,则表明义无反顾的抉择。“邃密群科济世穷”,说的是周恩来到日本求学的目标,周恩来自中学始就具有“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远大理想,他在国内革命需要时放弃在日本的留学,又为了革命的需要于1920年到欧洲勤工俭学。
“面壁十年图破壁”,借达摩面壁修禅的故事反映出诗人刻苦钻研欲达到的境界和追求。西来的达摩禅师在山洞里面壁十年默默修禅,终于将印度佛教成功传入中国,成为禅宗初祖。周恩来表示东渡留学也要有达摩面壁的精神,而且学成之后要达到如巨龙破壁腾飞的境地。
“难酬蹈海亦英雄”,则表明他此次为了革命需要放弃留学的豪气。“难酬蹈海”即难酬蹈海之志的意思。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1917年,作者赴日留学前夕,时年19岁。1917年9月,周恩来为了投身到祖国的反帝反封建的洪流中去,毅然放弃在日本学习的机会,决定回国。周恩来日本回国前夕,他的同学好友张鸿诰等人为他饯行,请书赠留念。
解释: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什么意思
“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这两句诗的意思是:用了十年苦功,学成以后要回国干一番事业,挽救中国。假如这个志愿难以达到,即使像陈天华用投海而死来唤醒国人,也称得上是英雄。出自近现代周恩来《无题》。
原诗:
《无题》近现代:周恩来
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
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
注释:
1、大江:宋代文学家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开篇有“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释义:大江之水滚滚不断向东流去,淘尽了那些千古风流的人物、千古英雄人物)之句。“大江”在这里泛指气势豪迈的歌曲。
2、邃密:深入、细致,这里是精研的意思。
3、群科:辛亥革命前后曾称社会科学为群学。群科,即社会科学。一说是各种科学。
4、济世穷:挽救国家的危亡。济,拯救,变革;世,社会,国家;穷,濒临绝境,危亡。
5、面壁:面对墙壁坐着。据《五灯会元》记载,达摩大师住在嵩山少林寺,“面壁而坐,终日默然”(释义:一天到晚默然不语,面对石壁跏趺而坐,俗名打坐),人们不知道他在干什么,都说是在看墙壁。这里用来形容刻苦钻研。
6、破壁:据《名画记》记载,南北朝著名画家张僧繇在金陵(今南京)安乐寺,画了四条没有眼睛的龙。他说:如果点了眼睛,龙就要飞走。别人认为这话说得荒唐,他于是点了龙的眼睛,不一会儿雷电大作,轰毁了墙壁,巨龙乘云飞去,而没有点眼睛的龙还在。
这个具有神话色彩的故事,是形容张僧繇画技的高超。“画龙点睛”和“破壁”两个词语都是来源于此。这里表示学成之后,像破壁而飞的巨龙一样,为祖国和人民做一番大事业。
7、难酬,难以实现,目的达不到。
8、蹈海,投海。这里借用了陈天华留学日本时,为了抗议反动当局无理驱逐中国留学生和唤起民众的觉醒,身投日本大森海湾殉国。
释义:
唱完了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就掉头东去日本留学,精深严密的多种科学能够救世上的穷困。用了十年苦功,学成以后要回国干一番事业,挽救中国。假如这个志愿难以达到,即使像陈天华用投海而死来唤醒国人,也称得上是英雄。
在《无题》这首诗中,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到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对自己选择的人生道路具有多么重要的导向作用。正是这种为国为民奋斗不息的价值观,决定了周恩来革命的人生道路。
为寻救国救民的革命真理,1917年9月,周恩来从沈阳动身,经安东(今丹东)跨过鸭绿江,取道朝鲜,在釜山乘货船,东渡日本求学。出国前夕,周恩来品味着唐诗、宋词中浓郁的离别情绪,写下《大江歌罢掉头东》这首七言绝句。周恩来时年十九岁。
1919年3月,周恩来毅然放弃在日本学习的机会,决定回国。临行前,周恩来提笔挥毫写下这首七绝,并在诗后注明:
右诗乃吾十九岁东渡时所作。浪荡年余,忽又以落第返国图他兴。整装待发,行别诸友。轮扉兄以旧游邀来共酌,并伴以子鱼、幕天。醉罢书此,留作再别纪念。兼志吾意志不坚之过,以自督耳。民国八年三月。
这首诗是一首气势雄强的壮美诗篇,表现了青年周恩来的凌云壮志和救国济世的巨大决心,通篇洋溢着一种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豪迈之情,给人以强烈的震撼人心的感染力量。
首句“大江歌罢掉头东”,写出作者出国时的激动与豪迈。“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释义:大江之水滚滚不断向东流去,淘尽了那些千古风流的人物、千古英雄人物)。是啊,滚滚东去的大江大河,自古以来奔流不息。千百年中淘尽了天下多少的英雄志士啊!
而今,年轻的周恩来神采奕奕,意气风发。他满怀救国救民的理想,高声吟唱雄浑、悲壮的诗词,告别灾难深重的祖国,即将东渡扶桑。王国维《人间词话》里讲“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其中的“有我之境”,我们认为,就是讲究诗中有“我”,情溢于诗。诗中有“我”,诗才有主宰;诗中有情,才不致味同嚼蜡。
周恩来此诗就善用此法,诗歌开篇,即为我们塑造了一个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并巧设一疑:远离家邦,掉头不顾,究竟是为了什么?“邃密群科济世穷”,哦,原来是要努力学习各种科学知识,探寻拯救祖国于危亡之境、解人民于倒悬的真理啊。
穷,绝境。看来,周恩来东渡求学,不是为一己之私,而是为了实现自己少年时代立下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远大理想与抱负。
面壁十年图破壁写了哪两个成语故事
面壁思过
凿壁偷光
或者可以理解为面壁指的是思考,破壁指的是行动
抛砖引玉,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