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x常识 >

小三阳和乙肝携带者有什么区别

  • x常识
  • 2021-11-11

讲到携带者,大家应该都了解,有朋友问乙肝病毒携带者小三阳传染吗,还有朋友想问乙肝大三阳和乙肝病毒携带者有什么区别,这到底是咋回事?实际上乙肝病毒携带者和小三阳有区别吗,下面小编整理了小三阳和乙肝携带者有什么区别,一起细细了解。

小三阳和乙肝携带者有什么区别

小三阳是指乙肝五项检查(乙肝两对半)中,乙肝表面抗原阳性,乙肝表面抗体阴性,乙肝e抗原阴性,乙肝e抗体阳性,乙肝核心抗体阳性(一四五阳);大三阳是一三五阳。乙肝病毒携带者是指乙肝表面抗原阳性,但肝功能正常的人,此类人不属于乙肝患者,在许多年前曾被认为是健康人群。

二者的关系:肝功能正常的小三阳就是乙肝病毒携带者,如果不正常就是乙肝患者,乙肝病毒携带者可能是小三阳,也有可能是大三阳或者其他情况。

什么是「大小三阳」?

所谓“大小三阳”是指进行“乙型肝炎抗原二对半检查”(简称为乙肝二对半)的二种不同结果。“二对半”中的第一对是指表面抗原(HBsAg)和表面抗体(抗-HBs),第二对是E抗原(HBeAg)和E抗体(抗-HBe),另外第三对是核心抗体(抗-HBc) 和核心抗原(HBcAg)。由于在肝细胞中,核心抗原已被全部装配成乙肝病毒,血清中没有游离的核心抗原,故在周围血液中只能检测到第三对中的半对,即核心抗体,故称二对半。

“大三阳”是指表面抗原、E抗原和核心抗体检测均是阳性。一般认为,“大三阳”传染性相对较强,同时演变成慢性乙型肝炎的可能性也比较大。

“小三阳”是指表面抗原、E抗体和核心抗体检测均是阳性。“大三阳”和它的区别是前者E抗原阳性。它通常是由“大三阳”转变而来,是人体针对E抗原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免疫力。一般认为“小三阳”的传染性较小。但对于一些E抗原和E抗体均为阴性的人,它所感染的乙肝病毒可能是已经产生突变的病毒株感染,它不能表达E抗原和E抗体,但是如果检查乙型肝炎病毒去氧核糖核酸(HBV-DMA)依然阳性,表示病毒血症存在,仍然具有传染性。

无论“大三阳”抑或是“小三阳”,只是反映人体内携带病毒的状况,均不能反映肝脏功能的正常与否,因而不能用来判断病情的轻重。要想了解肝功能的情况,最好是定期(3个月至6个月)到医院作一次肝功能和乙肝两对半检查。

“两对半”,“大三阳”与“小三阳”

什么是“大三阳”,“小三阳”,以及“两对半”,原来“大三阳”是指在乙肝检查中 HbsAg阳性, HBeAg阳性,抗HBc阳性。“小三阳” 是指在乙肝检查中HbsAg阳性,抗HBe阳性,抗HBc阳性。“两对半” 是指在乙肝检查中HbsAg、HbeAg, 抗HBs、抗Hbe,抗HBc。

从乙肝病毒感染者的血清中检测“两对半”,已为众所周知。近年又出现“大三阳“和“小三阳”的称法,并在谁重谁轻问题上存在误区。其实它们的主要区别在于,在“表抗“和c抗体均为阳性的基础上,如果e抗原也是阳性,即被称为“大三阳”,表示病毒复制活跃,常同时伴有乙肝病毒DNA(脱氧核糖核酸)阳性,说明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如果仅有e抗体阳性,即被称为“小三阳”,表示病毒已基本停止复制,若乙肝病毒DNA阴性,则基本不再具有传染性。也许这就是人们常认为“大三阳“病情重,“小三阳”病情轻,希望从“大三阳“尽快转为“小三阳”的主要原因之一。

但是,真正决定患者病情轻重的是乙肝病毒DNA、肝功能和临床症状。大致有下面三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有一小部分“小三阳”患者,其乙肝病毒DNA仍然阳性,提示病毒复制仍然活跃,且有可能是乙肝病毒发生变异的结果,患者的病情可能较重和发展更快,应加以注意。第二种情况‘无论患者是“大三阳”还是“小三阳”,如果肝功能正常,又没有明显的症状,都称为乙肝病毒携带者,而不能诊断为乙肝患者。乙肝病毒携带者中,大多数人是在婴幼儿时期感染乙肝病毒,由于当时机体免疫系统发育尚未完全成熟,无力清除病毒,容忍乙肝病毒与其长期和平共处,而成为携带者的。第三种情况,无论是“大三阳”还是“小三阳”,如果肝功能反复出现异常,或伴有临床症状,或有肝脾肿大等,则应该判定为乙肝患者,需要积极治疗,以尽快控制活动性肝病。因为我国绝大多数肝硬化、肝癌患者,都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反复肝病活跃的过程。换句话说,只要没有活动性肝病或能避免慢性肝病的反复活跃,就能有效地阻止肝硬化、肝癌等严重后果的发生。医学研究还证明,经过一定的时间之后,每年有5%-10%的“大三阳”者自然转为“小三阳”。自然转阴对每个“大三阳”的人来说,都是一种机会,但具体何时发生,目前还没有办法确定。因此,建议“大三阳”者不必过分担心。即使试图用抗病毒药将“大三阳”转为“小三阳”,也必须选择肝功能异常者,治疗才有反应。

乙肝病毒携带者不适于药物治疗,等待自然转阴才是明智之举。他们可以正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但不宜从事餐饮服务和保育工作。

小三阳和携带者区别

1.乙肝携带者的定义是表面抗原阳性超过6个月,肝功和B超 其他检查正常,没有相关的乙肝的症状和体征,也就是说只要上述情况是正常的不管是大三阳还是小三阳,只要表面抗原是阳性的就是乙肝携带者。

2.小三阳如果一切检查都是正常的就是乙肝携带者,否则就是慢性乙型肝炎。慢性乙型肝炎经过治疗肝功和其他检查正常以后也可转成携带者。二者是可以互换的。

乙肝病毒携带者和小三阳有什么区别

1、光透力疗法具有直接干扰病毒、提高免疫活性、促进细胞器再生、减少病毒变异几率等优势。特定频率的红蓝激光对乙肝病毒具有更好的生物电穿透性能和微波热效应,利用光线的生物传到功能,把用特殊工艺提炼的草药挥发油输送到组织间隙,更好地渗透入细胞内,软肝散结、重建肝组织细胞,成功逆转肝硬化。具有安全、高效、绿色的良好反应。

2、光透力生物疗法目前针对肝硬化、肝腹水等重症肝病具有非常好的临床治疗效果。你目前的情况属于肝硬化中晚期,需要住院3-5天,首先阻断肝硬化慢性肝衰竭的进程,进一步加强免疫调节药物的使用,促进肝组织再生、实现肝功能的代偿,后期结合生物针剂的治疗,成功逆转肝硬化。具体多少费用要结合你的病情及发展进度,个体差异不同、费用不同。

3、乙肝不规范治疗方法:a.核苷类药物b.偏方、秘方c.干扰素

传统抗病毒药物治疗后需终身服药,有副作用,甚至是病毒变异等问题的发生;

偏方、秘方:不能针对性的从根源治疗,只能起到一时的控制作用,从而错失最佳治疗时机;

干扰素并不直接杀伤或抑制病毒,而主要是通过细胞表面受体作用使细胞产生抗病毒蛋白,从而抑制乙肝病毒的复制,它没有办法从根本上清除病毒;

801治肝技术不仅填充了干扰素治疗乙肝的空缺,实现源头解决病毒反弹,也替代传统抗病毒治疗,患者不需要长期服药,在治疗病毒性肝炎方面取得了很好的疗效。

4、其实乙肝并不像人们说的那样可怕,虽然会传染,但是只要我们避开它的传播途径就没事。你说的疫苗疗法我看过新闻报道。这个疫苗疗法主要针对病毒性肝炎,比如乙肝、丙肝这些和病人的情况还是很吻合,目前只有在个别一线城市的专科医院有这项技术,你可以详细问问。

5、你好,疫苗疗法是一项专门针对乙肝、丙肝患者治疗的全新技术,替代传统抗病毒治疗,患者不需要长期服药,目前在治疗病毒性肝炎方面取得了很好的疗效。经鉴定疫苗疗法是一种新型的绿色治肝技术,无毒副作用,妊娠期及哺乳期妇女可遵医嘱接受治疗。

6、“801生物疫苗疗法”是一套治肝体系,前期进行病毒分离,清除,之后注射治疗性疫苗产生抗体,防止病毒反弹。所以注射性疫苗是801治肝体系中的一个治疗环节,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很多肝炎患者已经实现了临床康复。像你爸爸的这种情况建议先进行肝功能,病毒定量和肝脏彩超的检查,先了解病毒的活跃程度,病毒复制情况,肝脏代谢功能是否正常,肝脏形态结构是否发生改变,是否发展形成肝纤维化,肝囊肿,血管瘤以及肝硬化,是否伴有肝腹水,门静脉增宽、脾大等并发症,然后结合检查结果选择治疗方案。可以提醒患者戒烟,酒,不要过度劳累,熬夜,肝脏是人体内唯一没有痛感神经的器官,所以我们要重视它。

7、你好,首先乙肝不是绝症,是有机会治好的。可视疫苗技术是一项专门针对乙肝、丙肝患者治疗的全新技术(801治肝体系),替代传统抗病毒治疗,患者不需要长期服药,目前在治疗病毒性肝炎方面取得了很好的疗效。

8、801治肝技术主要针对乙肝、丙肝等病毒性肝炎,从降低病毒毒性入手,稳定病毒,清除病毒,一般40-60天一个疗程,如果以往没有接受过抗病毒治疗那么疗程会更短,一旦病毒变异处理起来周期会相对较长。具体的还要临床结合你自身的情况,遵医嘱很关键。

9、光透力疗法是专门针对肝硬化、肝腹水、肝癌等重症肝病研发的一项新技术。具有直接干扰病毒、提高免疫活性、促进细胞器再生、减少病毒变异几率等优势。特定频率的红蓝激光对乙肝病毒具有更好的生物电穿透性能和微波热效应,利用光线的生物传到功能,把用特殊工艺提炼的草药挥发油输送到组织间隙,更好地渗透入细胞内。传统保肝药物本身的免疫活性和抗病毒效力得以最大化地发挥作用。这是最新科技成果互相配合发挥最大效应的成功范例。

北 京京 军 肝 病研 究 院提醒肝病患者:除了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平时应注意:1、提供适当的热量。2、足量的蛋白质供给可以维持氮平衡,改善肝脏功能,有利于肝细胞损伤的修复与再生。3、供给适量的碳水化物:碳水化物应提供总热量的50-70%,适量的碳水化合物不仅能保证慢性肝炎病人总热量的供给,而且能减少身体组织蛋白质的分解、促进肝脏对氨基酸的利用、增加肝糖原储备、增强肝细胞的解毒能力。

乙肝大三阳和乙肝病毒携带者有什么区别吗?

你好,大三阳是一种传染性疾病 ,其危害性是比较大的。请问你是否是感染了乙肝病毒呢?近期有做相关检查吗?检查结果是怎样的?肝功能正常吗?建议你提供下详细病情,我好为你分析,然后给予你更好的指导建议。

乙肝小三阳与乙肝病毒携带者区别

乙肝病毒携带者是指肝功能正常的乙肝感染者,包括肝功能正常的大三阳和肝功能正常的小三阳感染者。

而乙肝小三阳中有肝功能正常的,也有肝功能不正常的。所以说乙肝小三阳感染者并不都是乙肝病毒携带者。

我想问一下:乙肝病毒携带者,跟乙肝小三阳有什么区别?会不会即是乙肝病毒携带者又是小三阳?

4月28日 16:52 关于你提出的几个问题,现答复如下:

第一:首先,在此将医学教课书中关于乙肝的“大三阳”和“小三阳”及其防治等的相关知识给你介绍一下,仅供你参考。

乙肝五项及其意义:

表面抗原(HBsAg) 体内是否存在乙肝病毒

表面抗体(抗-HBs) 是否有保护性

е抗原(HBeAg) 病毒是否复制及具有传染性

е抗体(抗-HBe) 病毒复制是否受到抑制

核心抗体(抗-HBc) 是否感染过乙肝病毒

大三阳

表面抗原(HBsAg) +

е抗原(HBeAg) +

核心抗体(抗-HBc) +

这种情况通常反映病毒复制是比较活跃的。

小三阳

表面抗原(HBsAg) +

е抗体(抗-HBe) +

核心抗体(抗-HBc) +

对于小三阳病人应该进行DNA检测,如果是阳性那么就反映病毒的复制是活跃的,如果检测为阴性那么就反映病毒受到抑制,病毒复制是不活跃的。

乙肝的传播途径

1.血源性传播:接受被乙肝病毒污染的血液或血制品。 2.母婴传播:乙肝病毒能通过胎盘传播(宫内传播),或在孕妇分娩时从产道传播(围产期传播)。 3.医源性传播: 如医疗器械被乙肝病毒污染而未经消毒或处理不当可造成传播。 4.性接触传播: 性乱交、同性恋性接触及夫妻之间性生活未采取防护措施。 5.密切接触传播:乙肝患者或携带者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乳汁都可能含有乙肝病毒,可污染器具、物品而具有传染性。

乙肝二对半检查

乙型肝炎病毒免疫学标记一共3对,即表面抗原(HBsAg)和表面抗体(抗HBs或HBsAb)、e抗原(HBeAg)和e抗体(抗HBe或HBeAb)、核心抗原(HBcAg)和核心抗体(抗HBc或HBcAb)。由于核心抗原在血中不易测到,目前试剂盒也不过关,所以还剩二对半抗原抗体,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乙肝'二对半'检查,或称'乙肝五项'检查。乙肝五项临床意义如下: 1.乙肝表面抗原:是乙肝病毒的外壳蛋白,本身不具有传染性,但它的出现常伴随乙肝病毒的存在,所以它是已感染乙肝病毒的标志。在感染乙肝病毒2个月~6个月、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前2周~8周时,可在血清中测到阳性结果。它的出现表明是急性乙肝、慢性乙肝患者或病原携带者,急性乙肝患者大部分可在病程早期转阴,慢性乙肝患者或病毒携带者表面抗原可持续阳性。 2.乙肝表面抗体:是对乙肝病毒免疫和保护性抗体。它的阳性表明既往感染过乙肝病毒,但已经排除病毒,或者接种过乙肝疫苗,产生了保护性抗体。血清中乙肝表面抗体滴度越高,保护力越强。但也有少数人乙肝表面抗体阳性而又发生了乙型肝炎,可能为不同亚型感染或是乙肝病毒发生了变异。 3.e抗原:急性或慢性乙肝患者体内可查出e抗原,它的阳性说明乙肝病毒在体内复制活跃,传染性强。 4.e抗体:它的阳性表明患者的传染性降低,病毒复制降低或缓解。也有个别人e抗体阳性,病情迁延不愈,多为感染了变异的乙肝病毒所致。 5.核心抗体:它的滴度高,表明乙肝病毒正在复制,有传染性,可持续存在数年至数十年。低滴度的核心抗体表明既往感染过乙肝病毒。

何谓'大三阳',何谓'小三阳'

肝功化验1、3、5阳性,属于'大三阳',即表面抗原(HBsAg)、e抗原(HBeAg)和核心抗体(HBcAb)同时出现阳性。这些患者由于HBeAg(+),因此提示乙型肝炎病毒在体内复制(繁殖)活跃,且传染性较强。这些患者还分为两种情况: 一种是肝功正常的患者,说明这些患者虽然病毒在体内较活跃,但并没有引起严重的肝损害。这些患者可以正常工作和学习。又因其病毒复制活跃,还应经常检查肝功能,一旦发现异常及时治疗,同时可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免疫治疗和抗病毒治疗。另一种是肝功异常的患者,这些患者不但传染性强,而且已有了较明显的肝脏损害。对这样的患者首先要积极治疗肝功能异常,可在保肝功物的基础上加用免疫调节治疗,而且要注意休息。如果没有很好的治疗,患者则容易发展为肝硬化。其次,在肝功能稳定的情况下,由医生决定是否应用抗病毒药物。还有,由于其传染性强,密切接触的亲属、配偶、子女也应注射乙肝疫苗。 肝功化验1、4、5阳性,属于'小三阳',即表面抗原(HBsAg)、e抗体(HBeAb)和核心抗体(HBcAb)同时出现阳性。相对于大三阳患者来说,小三阳患者体内的病毒复制已经由活跃转为静止,血中的带病毒量也明显减少,传染性相对降低,病情开始好转。对于'小三阳'患者还应区分两种情况,一种是肝功能长期正常(每3个月复查肝功一次,持续2~3年),称之为'稳定的小三阳',这是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或急性乙肝患者较好的转归,可看成是一个健康者,一般不会发展为慢性乙肝病人,也不具有传染性。第二种情况是肝功检查经常异常,时好时坏,称之为'不稳定的小三阳';这主要是由于乙肝病毒发生变异所致,当肝功能异常时要按肝炎进行治疗,也具有较强的传染性。

乙型肝炎的发病机理

乙型肝炎的发病机理是一个复杂的问题,迄今尚未完全阐明。国内外学者对此进行了大量研究,结果表明, 乙型肝炎病人的肝脏受损,并不是乙型肝炎病毒在肝细胞内繁殖的直接结果, 而是机体的免疫反应造成的。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人体后,可激发机体产生对乙型肝炎病毒的各种细胞免疫反应和体液免疫反应,并激发自身免疫反应引起免疫调节功能紊乱。机体的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通过血液与体液传播,具有慢性携带状态的传染病,临床表现多样化,包括急性、慢性、淤胆型和重症型肝炎,容易发展为慢性肝炎和肝硬化,少数病例可转变为原发性肝细胞癌。

化验为“小三阳”的病人,虽然表示已经感染了乙肝病毒,但是,“e抗体”的出现,标志着病毒的复制已经由活跃转为静止,血中的带病毒量明显减少,传染性也相对降低。所以,“小三阳”表示病人的病情开始好转。还有一种说法为病毒变异所形成小三阳

“大三阳”和“小三阳”是指在进行“乙肝肝炎抗原二对半”体检时的二种不同结果。所谓“乙型肝炎抗原两对半”,是给5项检测指标排了队,它们依次是乙肝表面抗原,乙肝表面抗体、乙肝e抗原、乙肝e抗体、乙肝核心抗体。通常又把1、3、5项呈阳性(或+)称为大三阳,1、4、5项呈阳性(或+)称为小三阳。

大小三阳都是反映体内乙肝病毒数量和活跃程度的一个数据,只是反映人体内携带病毒的状况,都不能反映肝脏功能的正常与否,因而不能用来判断病情的轻重。

小三阳表示病毒已基本停止复制,传染性比“大三阳”小,若乙肝病毒DNA阴性,则基本不再具有传染性。

有部分人的“大三阳”经过数年后,可自然转为“小三阳”。

从理论上讲,所有"小三阳"患者都该得到治疗。但从目前的实际情况看,却应区别对待,有的需要及时治疗,有的却不需治疗。乙肝"小三阳"的存在无论是怎样一种形式,对人体健康都是一种潜在的威胁,及时彻底地清除它们不容置疑。多年以来,医务工作者一直致力于这项工作,但是收效不大。有些"小三阳"肝功长期稳定,并无明显不适,却急于转阴治疗,花了不少冤枉钱也没有转过来,有的反而越治越坏;有些"小三阳"患者肝功长期波动,却得不到正确的治疗,致使病情逐渐发展,最终演变为肝硬化。

遇到如下情况时,"小三阳"患者需要及时治疗。

1.有明显的症状,如疲倦、食欲不振、腹胀、肝区不适等。

2.肝功能反复波动,转氨酶、血清胆红素升高,白蛋白降低等。

3.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检查呈阳性者。

治疗原则是:恢复肝功、抗病毒、阻止肝纤维化三结合。

治疗方法是:

1.口服拉米呋啶(抗病毒),每日一片(100毫克),6至12个月为一疗程;

2.口服复方鳖甲软肝片(阻止肝纤维化),每日两次,每次4至5片,6至12个月为一疗程;

3.口服肝得宁,每日两次,每次2丸,6至12月为一疗程。上述三药联合使用,疗效更佳。

遇到下面情况时,"小三阳"患者可暂时不予治疗。

1.身体没有明显不适,体力、食欲各方面和正常人一样。

2.肝功能系列检查长期保持正常。

3.定期复查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始终为阴性。 这些人可不用药治疗,但非药物疗法值得一试,如体育休闲疗法、心理康复疗法等等。目的在于保持良好的心态,自我调整好生活规律,调动自身的潜力,清除病魔。

4.无论在什么情况下,"小三阳"患者都应加强随访,掌握一些肝病常识

乙肝是病毒性肝炎中较为严重的一种,如治疗不及时或不得当,容易转为慢性迁延性肝炎,还可导致肝硬化,还有癌变可能。为了掌握乙肝病毒在感染程度,以便对症下药,控制病情,需要定期化验乙肝病毒五项指标,医生称为“两对半”:(1)表面抗原(HBsAg),(2)表面抗体(抗—HBs),(3)e抗原(HBsAg),(4)e抗体(抗—HBe),(5)核心抗体(抗—HBc)。其中,1、3、5项指标阳性,即为“乙肝大三阳”;1、4、5项指标阳性,即为“乙肝小三阳”。

乙肝临床分型较为复杂,如果五项指标中,只有表面抗原阳性,其它四项为阴性,肝功能正常,表明只是携带乙肝病毒表面抗原。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一般无不适症状,不需要特殊治疗。“乙肝大三阳”者,则体内乙肝病毒活跃,病情较重,患者体液具有传染性,需常规治疗。“乙肝小三阳”者,体内病毒复制受到抑制,病情较稳定,传染性明显减弱,仍需要巩固治疗。

总之,无论是“大三阳”还是“小三阳”,患者都应注意保持乐观情绪,解除思想压力,禁烟酒,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不随便服用疗效不确定的药物。配合医生,接受正规治疗,定期复查,以确保疗效稳固,患者还应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尽量不聚餐,在家庭用餐时,也须分餐为好,以减少传染他人的机会。

第二:“两者严重程度相差大吗?”,简单的说,“大三阳”比“小三阳”严重,而且“大三阳”的传染性比“小三阳”强;“小三阳”的病情比“大三阳”稳定。

第三:“患了乙肝小三阳容易发展成大三阳吗?”如果治疗不及时,或平时在身体保健等各方面又不太注意的话,有转化的可能。

第四:“小三阳转化成肝硬化,肝癌等疾病的几率大不大?怎样预防?”以上已谈到了,“小三阳”的出现,是意味着病情的稳定,也就是说,如果你目前是“小三阳”阳性的话,可以比较肯定的答复是不会转成肝癌的。

祝你一切顺利、早日康复!!

乙肝病毒携带者和小三阳一样吗

乙肝携带者可能是小三阳,小三阳也可能是携带者。乙肝五项检查结果1、4、5为阳性称之为小三阳。1项(HBsAg-乙肝病毒表面抗原)为已经感染病毒的标志,并不反映病毒有无复制、复制程度、传染性强弱 ;4项(HBeAb-乙肝病毒e抗体)为病毒复制停止标志。病毒复制减少,传染性较弱,但并非完全没有传染性;5项(HBcAb-乙肝病毒核心抗体)为曾经感染过或正在感染者都会出现的标志。核心抗体IGM是新近感染或病毒复制标志,核心抗体IgG是感染后就会产生的,对于辅助两对半检查有一定意义。

如果没有肝炎症状和体征,肝功能等各项检查正常,1 年内连续随访3 次以上,血清ALT 和AST 均在正常范围,肝组织学检查一般无明显异常。简单说就是感染了乙肝,但没有肝脏炎症,就是病毒携带着,对于肝功能正常的乙肝病毒携带者来说,可以不用治疗,只要平常养成好的生活习惯,定期到医院做检查就行,而对于肝功能异常的乙肝病毒携带者来说,需要积极的进行治疗,如果不及时治疗的话会导致肝硬化甚至是肝癌。

乙肝病毒携带者与大小三阳的区别是什么会的进来

乙肝病毒携带者是体内存在乙肝病毒,但是没有发病,肝功能正常的 。而大三阳是乙肝2对半里面135阳性,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小三阳是145阳性,病毒复制不活跃,有E抗体产生,大小三阳会伴随肝功能不正常的!总之前者是稳定期,后者是发病期 , 谢谢采纳

乙肝病毒携带者与肝炎患者有什么区别呢

乙肝病毒携带者与小三阳不具有传染性

中央台主持人:我们先说说乙肝病毒携带者,为什么社会上有些人对于乙肝病毒携带者也是有距离,甚至有歧视的,我觉得很重要的一点是因为分不清乙肝病毒携带者和乙肝病人的区别。凭我有限的医学知识,反正我知道乙肝病毒携带者是不传染的,而且即便是乙肝病人他传染的途径也是非常有限的,跟艾滋病的传染途径是一样的,我们没有必要那么惧怕他们。

陈小川:乙肝病人和乙肝病毒携带者确实是完全两个不同的概念,乙肝病毒携带者很可能终身带毒,带着这个病毒,但是他没事,不发病,一生都不发病。乙肝病人只是在活动期的时候他传染。传染途径是非常明确的,比如注射、血液传染,母婴垂直传染和性行为传染,就这几项,别的它也不会传染。而且就是在乙肝病人中,大三阳和小三阳,都呈阳性的这种情况下,小三阳的人也不传染,所以这种恐惧确实是有些过了,我觉得。

叶林:对,所以我就觉得从老百姓的角度来说,实际我们可以用一个更简单的词汇把它作一个区分,一个是有传染性的,一个是没有传染性的。如果说真正说所有的这样一种携带者的总人数在全部人口当中,比如占到10%,那么真正感染的又有多少,或者说真正具有感染性、传染性的有多少呢?可能数量微乎其微,那么因此我们说大量的这种所谓的乙肝病毒的携带者,本身并不是对社会造成危害的一个人群,而是我们社会一个自身的组成部分。

乙肝病毒携带者,多指无症状乙肝病毒携带者(ASC),就是指血液检测单独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也有说指乙肝抗原、抗体检测阳性各种模式者(表面抗体单项阳性除外),但无肝炎症状和体征,各项肝功能检查正常,经半年观察无变化者。一般认为,乙肝病毒携带者可照常工作和学习。

据统计,我国约十分之一人可能携带乙肝病毒。其形成原因主要是母婴传播及免疫功能较弱的青少年、成人接触乙肝病毒。

无症状HBsAg携带者分为3类:1.患过肝炎而本人全然不知。因其临床症状和肝脏损害轻微且很快痊愈,仅表现为病后的HBsAg携带状态。2.健康携带者,经多次反复化验肝功能均属正常,无任何症状体征 ,甚至作肝活检时亦未见病理损害,肝组织结构完整。3.经肝活检病理诊断为慢性迁延性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

第一类无症状HBsAg携带者应进行医学跟踪,每3个月复查一次肝功能,以便及时了解有无肝损害,若有肝损则应及时治疗。

第二类无症状HBsAg携带者可以照工作、学习和劳动,大部分人预后良好,经过一段时间后,随着机体自身免疫状态的改善可以自然转阴。

第三类无症状HBsAg携带者经证实肝脏有病理损害后,应按现症病人对待,及时进行治疗。

无症状HBsAg携带者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健康人“,这些人体内有病毒存在,而且有进行复制或传染他人的可能性,故不应从事饮食服务行业及保育工作。HBsAg携带者要注意个人卫生及公共卫生、养成良好的 卫生习惯,实行分餐制;不与他人混用洗漱用品。女性还要注意经期卫生,防止经血污染日常生活用品。

目前对无症状HBsAg携带者的医学处理原则主要有三条:1.保护肝脏:绝对 戒酒,避免过劳,保持心情舒畅,合理营养,定期复查乙肝病毒标志物及肝功能,必要时可服用抗坏血酸、保甘维养粉以增强机体抵抗力和加强肝脏营养,忌盲目用药。2.抗乙肝病毒治疗:在专科医生指导下用药,如选用干扰素、拉米夫定、抗乙肝免疫核糖核酸以及中成药等。3.家庭个人卫生处理:家庭其他成员可注射乙肝疫苗预防感染。无症状HBsAg携带者的生活用具、衣物等可用0.2%的84消毒液浸洗(20 分钟),餐具亦可采用蒸煮30分钟的办法消毒或分离使用。

总之,乙肝病毒携带者一般转归良好,有一小部分可自然转阴;大部分为持续稳定的终身乙肝病毒携带状态(其中约有半数出现肝脏轻微的病理变化,这种变化是相对稳定的一种乙肝病毒持续感染的低反应状态,需要治疗。);但大约3%可发生肝炎,且发生肝癌的可能性也较非携带者大得多。

乙肝病毒携带者要加强免疫调整和肝脏营养,请参考肝脏针对性高营养新方法:肝病的营养康复:乙肝康复希望。

许多医疗信息机构甚至一些专业人士对乙肝病毒的传染途径并不十分了解的情况下,人云亦云的误传为乙肝病毒传播途径为:1)母婴传染:2)血液传染:3)医源性传染:4)体液传染。这是极大的误导,既没有科学依据又没有强大的实践证明。本人对携带者进行过大量的调查,咨询过许多医院消化科真正的专家,查阅了医学科学发达国家的医学报道,表明乙肝病毒传播途径最终可归为一个途经:那就是血液交叉传播,(母婴传播,医源性传播也都是血液交叉传播的一种,体夜根本不传播。六.七十年代以前由于我国医学落后,对乙肝病毒并没有认识,母婴分娩后没有及时阻断.看牙医.打针.输液.输血.手术等因无知与乙毒血液进行了接触,而感染了乙毒,那时传播率也较高,使我国有一亿左右的乙毒携带者。现在人们对乙毒血液传播的途径有了认识,在血液交叉接触时较谨慎,故现代被乙毒感染者很少。体液传染方面美国有一则报道:进行乙毒体液传染试验,给受试者五万美元,将乙毒携带者的胃液注入到健康人的胃中,三个月后检查受试者血清,多人试验均未被感染。本人调查的夫妻有一方是乙毒携带者,且与另一方及子女密切接触,化验证明并没有被感染乙毒。笔者已进六旬,有过四次昏史,生有两女一男,最短也有三年昏史,他们均未被感染乙毒,很健康,本人二十年前因阑尾手术被感染乙毒,现在也很健康,所以不要谈乙毒色变,是世人无知而已.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