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大三阳和小三阳的区别
俗称的大三阳,即是两对半检查中,表面抗原(HBsAg)、e抗原(HBeAg)和抗核抗体(HBcAb)为阳性。
幼儿感染乙肝病毒的前数年至十余年间,病毒和机体“和平共处”,血清中表现为大三阳,因此大三阳也反映了机体中病毒在不断复制繁殖,而届时肝脏的损害通常较轻,有相当一部分被感染者,尤其是女性被感染者,病毒可长期或终身和机体“和平共处”,如此我们称为“病毒携带者”,即机体长期携带了乙肝病毒,而肝脏损害较轻,可以生活到60-70岁以上,没有明显症状,并不一定因肝脏疾病病故,他们主要起着传染源的作用。
所谓乙肝“小三阳”是指在乙肝的“两对半”检查的五项指标中,表面抗原(HBsAg)、E抗体(HBeAb)和核心抗体(HBcAb)检测均是阳性。凡出现“小三阳”,均提示急性或慢性乙型肝炎,体内病毒复制,为乙型肝炎病毒复制状态。小三阳通常是由“大三阳”转变而来,是人体针对E抗原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免疫力。
遇到如下情况时,"小三阳"患者需要及时治疗。
1.有明显的症状,如疲倦、食欲不振、腹胀、肝区不适等。
2.肝功能反复波动,转氨酶、血清胆红素升高,白蛋白降低等。
3.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检查呈阳性者。
治疗原则是:恢复肝功、抗病毒、阻止肝纤维化三结合。
小三阳强调阶段性治疗的重要性
治疗乙肝一般的说法,是治到了HBV-DNA转阴,大三阳转为小三阳就万事大吉了,小三阳DNA阴性就不用再治了只需要定期复查就行了,很多病人也就不在乎了,可是在临床上却看到不少乙肝小三阳患者几年后偶然的复查却发现又回到了大三阳状态,少数病人出现了早期肝硬化,多数患者就开始抱怨,说乙肝是治不好的治好了还会反跳,其实这种现象并不奇怪,除了乙肝患者自身的原因外,吕鹏医生觉得主要是医生没有正确的宣传乙肝防治理念尤其是阶段性治疗方法的缺失,吕鹏医生的理由如下:
1、目前,HBV--DNA定量方法有缺陷,当DNA定量少于一千以内就按阴性算,实际上是真的转阴了么?因为目前的检测方法只能到一千,哪怕实际的病毒量是300,还有潜在活动性,但是一千以内目前的检测灵敏度已经达不到了只能按阴性算,所以不管是西医还是中医在病人DNA‘转阴’后,都不约而同的要求病人再服用3~6个月甚至更长时间的巩固药,意图彻底把剩余的病毒抑制下去。
2、由于病毒复制模板是隐藏在肝细胞内的,目前所有的药物均无法进入肝细胞内(有些虚假广告瞄准了这一说法就宣称已经研制出了药物能进入肝细胞彻底的杀死乙肝病毒复制模板来欺骗病人),要彻底的清除病毒只能靠机体的免疫力,而免疫力随着季节的变换是动态的,这就给了残留的病毒以可乘之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就是为什么很多病人复制指标转阴了,几年后因为放松复查和阶段性治疗偶然复查发现病情加重病毒反跳的原因。
3、阶段性治疗对病人是有选择的,对于已经是小三阳、DNA阴性、肝功B超正常或偶尔轻度异常,但日常总是出现肝区不适等症状比较多的患者要选择春季或秋季进行阶段性治疗,中医理论认为,春应肝木,春天正是万物复苏、肝气生发最旺的季节。临床上相应的常可见到原本静止的肝病又从新活动,HBV-DNA和肝功能又开始波动。秋属肺金,金克肝木,秋季是肝气最易受到抑制的季节。很多肝硬化患者都在秋季发病或加重。临床经验表明季节对肝病的影响是客观存在的,所以慢性肝病患者应根据自身的状态选择合适的季节来调整和阶段性治疗,这对自身的康复是必要的。
4、临场上可供选择的药物要符合安全有效经济、耐药率低、病人依从性好,不会产生依赖或不能停药的危险等这样几条原则,吕鹏医生认为中药是最佳选择,并且可以一对一的进行个体化的处方,只要用药对证,既可以有效抑制病毒复制,又可以提升病人免疫力,消除不适症状,改善肝纤维化,恢复肝功,这些都是西药所无法达到的。
5、吕鹏医生所提出的阶段性治疗方案以每年为一疗程,每年复查并且根据病情的不同在不同季节选择三个月的服药期,其他时间停服只是日常注意饮食作息即可,经过三年到五年的阶段性治疗,会有一部分患者表面抗原转阴(每年的转阴率10%左右),其他患者几年的肝功B超DNA都会保持正常的情况下即视为临床康复即可结束阶段性治疗,以后每隔两三年复查一次即可。
大三阳 小三阳 的区别
相同点是,肝功能正常是不用治疗的
不同点,乙肝五项1.3.5是大三阳,1.4.5项阳性是小三阳,很简单的
乙肝病毒携带者,小三阳,大三阳的区别和关系?
什么是「大小三阳」?
所谓“大小三阳”是指进行“乙型肝炎抗原二对半检查”(简称为乙肝二对半)的二种不同结果。“二对半”中的第一对是指表面抗原(HBsAg)和表面抗体(抗-HBs),第二对是E抗原(HBeAg)和E抗体(抗-HBe),另外第三对是核心抗体(抗-HBc) 和核心抗原(HBcAg)。由于在肝细胞中,核心抗原已被全部装配成乙肝病毒,血清中没有游离的核心抗原,故在周围血液中只能检测到第三对中的半对,即核心抗体,故称二对半。
“大三阳”是指表面抗原、E抗原和核心抗体检测均是阳性。一般认为,“大三阳”传染性相对较强,同时演变成慢性乙型肝炎的可能性也比较大。
“小三阳”是指表面抗原、E抗体和核心抗体检测均是阳性。“大三阳”和它的区别是前者E抗原阳性。它通常是由“大三阳”转变而来,是人体针对E抗原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免疫力。一般认为“小三阳”的传染性较小。但对于一些E抗原和E抗体均为阴性的人,它所感染的乙肝病毒可能是已经产生突变的病毒株感染,它不能表达E抗原和E抗体,但是如果检查乙型肝炎病毒去氧核糖核酸(HBV-DMA)依然阳性,表示病毒血症存在,仍然具有传染性。
无论“大三阳”抑或是“小三阳”,只是反映人体内携带病毒的状况,均不能反映肝脏功能的正常与否,因而不能用来判断病情的轻重。要想了解肝功能的情况,最好是定期(3个月至6个月)到医院作一次肝功能和乙肝两对半检查。
“两对半”,“大三阳”与“小三阳”
什么是“大三阳”,“小三阳”,以及“两对半”,原来“大三阳”是指在乙肝检查中 HbsAg阳性, HBeAg阳性,抗HBc阳性。“小三阳” 是指在乙肝检查中HbsAg阳性,抗HBe阳性,抗HBc阳性。“两对半” 是指在乙肝检查中HbsAg、HbeAg, 抗HBs、抗Hbe,抗HBc。
从乙肝病毒感染者的血清中检测“两对半”,已为众所周知。近年又出现“大三阳“和“小三阳”的称法,并在谁重谁轻问题上存在误区。其实它们的主要区别在于,在“表抗“和c抗体均为阳性的基础上,如果e抗原也是阳性,即被称为“大三阳”,表示病毒复制活跃,常同时伴有乙肝病毒DNA(脱氧核糖核酸)阳性,说明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如果仅有e抗体阳性,即被称为“小三阳”,表示病毒已基本停止复制,若乙肝病毒DNA阴性,则基本不再具有传染性。也许这就是人们常认为“大三阳“病情重,“小三阳”病情轻,希望从“大三阳“尽快转为“小三阳”的主要原因之一。
但是,真正决定患者病情轻重的是乙肝病毒DNA、肝功能和临床症状。大致有下面三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有一小部分“小三阳”患者,其乙肝病毒DNA仍然阳性,提示病毒复制仍然活跃,且有可能是乙肝病毒发生变异的结果,患者的病情可能较重和发展更快,应加以注意。第二种情况‘无论患者是“大三阳”还是“小三阳”,如果肝功能正常,又没有明显的症状,都称为乙肝病毒携带者,而不能诊断为乙肝患者。乙肝病毒携带者中,大多数人是在婴幼儿时期感染乙肝病毒,由于当时机体免疫系统发育尚未完全成熟,无力清除病毒,容忍乙肝病毒与其长期和平共处,而成为携带者的。第三种情况,无论是“大三阳”还是“小三阳”,如果肝功能反复出现异常,或伴有临床症状,或有肝脾肿大等,则应该判定为乙肝患者,需要积极治疗,以尽快控制活动性肝病。因为我国绝大多数肝硬化、肝癌患者,都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反复肝病活跃的过程。换句话说,只要没有活动性肝病或能避免慢性肝病的反复活跃,就能有效地阻止肝硬化、肝癌等严重后果的发生。医学研究还证明,经过一定的时间之后,每年有5%-10%的“大三阳”者自然转为“小三阳”。自然转阴对每个“大三阳”的人来说,都是一种机会,但具体何时发生,目前还没有办法确定。因此,建议“大三阳”者不必过分担心。即使试图用抗病毒药将“大三阳”转为“小三阳”,也必须选择肝功能异常者,治疗才有反应。
乙肝病毒携带者不适于药物治疗,等待自然转阴才是明智之举。他们可以正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但不宜从事餐饮服务和保育工作。
乙肝大小三阳的区别是什么?
1、大小三阳的区别在于乙肝两对半检查结果和意义的不同:
乙肝两对半是指乙肝表面抗原、乙肝表面抗体、乙肝e抗原、乙肝e抗体、乙肝核心抗体。通常把其中的1、3、5项呈阳性(或+)者称为“大三阳”,1、4、5项呈阳性(或+)者称为“小三阳”。
大三阳的乙肝e抗原阳性,表示乙肝病毒复制活跃,因此其传染性也强。
小三阳的乙肝e抗体阳性表示乙肝病毒复制受到了抑制,其传染性也变弱。
2、大小三阳的区别在乙肝病毒DNA检测结果上也稍有差异:
乙肝大三阳患者以HBV-DNA阳性比较多见,表示体内病毒数量很多,病毒复制活跃,传染性强。但是如果肝功能正常,无明显症状,就不建议抗病毒治疗,因为此时抗病毒效果差。如果伴有肝功能异常或肝活检炎性损害达到一定程度,或有明显症状者就需要治疗,同时要看是否有肝纤维化、肝硬化的产生,年纪稍大者且病程较长者应注意预防。
乙肝小三阳患者以HBV-DNA阴性多见,表示体内病毒数量较少。有时会出现检测不出来情况,虽然有病毒已经被完全消灭的可能,但是不排除仍然有少量病毒的可能,因此仍然有可能传染。病毒复制受到抑制,传染性小。如果小三阳伴有HBV-DNA阳性应该怀疑病毒变异的可能,建议做肝功能、B超等检查,以确定病情,随机改变治疗方案,同时预防肝纤维化等肝损伤。
3、大小三阳的区别之盲从思想:
虽然大三阳和小三阳在病情上并没有明显的好与坏之分,但是在人们的认知上,乙肝大三阳更容易受关注,因为乙肝大三阳传染性相对较高,虽然对患者自身没有明显危害,但是对周围人群会造成心理压力,害怕被传染。因此大三阳患者自己也比较关心自己身体。于是很多疾病如肝硬化、肝癌等反而在早期就容易发现。而小三阳由于传染性小,往往被人忽视,包括患者自己都有一种松了一口气的感觉。晚期肝病反而相对不易被发现,造成后果比大三阳要严重。不知哪个战友说的挺有道理:大三阳毒辣,小三阳阴险。因此,我们要将大小三阳一视同仁,都要时刻关注自己,把握时机,积极治疗。
其实,有些小三阳DNA阳性者比大三阳治疗起来要复杂,因为此时小三阳可能已经是病毒变异了,病情控制和用药选择比较难以把握。
总之,无论大三阳还是小三阳,在肝功能正常,症状不明显时多表示病情稳定,可以不进行治疗的。有条件的可以通过中医药调节身体免疫力,增强体质,对病情的发展是有利。另外就是主要以生活要严谨,定时检查,当肝功能异常时,应及时判断,及时治疗。
大三阳和小三阳是什么意思?有什么区别?
是根据乙肝五项判定的:乙肝“大三阳”与“小三阳”,是一种通俗的说法。前者指乙肝五项指标(俗称“两对半”)中的第1、3、5项为阳性者;后者是指第1、4、5项为阳性者。
大量临床资料表明,“大三阳”病人体内乙肝病毒复制十分活跃,且其血液、唾液、精液、乳汁、宫颈分泌液、甚至尿液都可能具有传染性。一般来说,如肝功能正常者不需特殊治疗,日常生活中除了注意防止传染他人外,一般情况下不影响工作、生活、学习及婚育。但应注意定期复查肝功能,如发现肝功能异常时则需及时治疗并应加以适当隔。“小三阳”表明病毒复制繁殖不活跃,传染性不强。
大三阳”是否比“小三阳”严重呢?
对于“小三阳”患者,则应区分两种情况:一种是肝功能长期正常(每3个月复查肝功1次,能持续2-3年),称之为“稳定的小三阳”,这是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或急性乙肝患者较好的转归,可看成是一个健康者,不需治疗,一般不会发展为慢性乙肝,也不具有传染性。第二种情况是肝功检查经常异常,或时好时坏,称之为“不稳定的小三阳”。这主要是由于感染了前C区变异的乙肝病毒所致,当肝功能异常时要积极进行治疗,也具有较强的传染性。
“大三阳”、“小三阳”只反映人体肝炎病毒存在的状态,肝炎治疗的目的是消除肝炎病毒和恢复肝功能,所以得了肝病还是要中西医结合积极治疗。
表面抗原(HBsAg),表面抗体(抗-HBs),E抗原(HBeAg),E抗体(抗-HBe),核心抗体(抗-HBc),这五项即为通常所称的二对半检查,是检查有无肝炎病毒感染的主要指标。其中1、3、5项阳性,俗称大三阳,1、4、5项阳性,俗称小三阳。二者的区别是“大三阳”中的HBeAg阳性转为了“小三阳”中的抗HBe阳性。
有人说,“小三阳”要比“大三阳”好,且没有传染性。这是一个错误的观念。“小三阳”照样有传染性,只不过血液循环内的病毒含量相对较低一些而已。肝炎病毒感染者的情况好不好,与是否为“小三阳”或“大三阳”无关,而与感染者是否有肝功能受损有关。有些“大三阳”的人,希望变成“小三阳”,甚至使用一些药物,其实大可不必。因为“大三阳”并不是肝功能受损的标志,只是有可能比“小三阳”在血液中的病毒含量高一些,病毒复制相对活跃一些而已,肝炎病毒感染者肝功能是否出现损害及损害的程度与病毒复制程度并无直接关系。
对这个问题可以这样理解:肝炎病毒就像一个房客,只是住在了人的肝细胞这所房子里,使用房间的东西和食物,繁殖后代,但并不打乱这房间的布局,东西用完后也会物归原处,食物又取之不尽,所以一般情况下,大家是相安无事的。
“大三阳”、“小三阳”只反映人体肝炎病毒存在的状态,肝炎治疗的目的是消除肝炎病毒和恢复肝功能,所以得了肝病还是要中西医结合积极治疗。
大三阳生活中的注意事项
1,饮食宜清淡,少吃脂肪,高糖,辛辣,油煎的食品及白酒,咖啡等刺激性饮料,多吃蔬菜,水果,纤维性食物.多喝水.
2,保持心情的舒畅,保证良好的睡眠.,加强体育锻炼.慢跑,打太极拳等.
大三阳和小三阳区别
你好。
【大三阳】是表面抗原(HBsAg)阳性、衣抗原(HBeAg)阳性、核心抗体(抗-HBc)阳性(即一三五阳性为大三阳)
【小三阳】是表面抗原(HBsAg)阳性、衣抗体(抗-HBe)阳性、核心抗体(抗-HBc)阳性(是第一四五项阳性称为小三阳)
所谓 【区别】 在于大三阳是E抗原,小三阳是E抗体。
愿我的回答能够帮到你。
大三阳和小三阳有什么区别
什么是「大小三阳」?
所谓“大小三阳”是指进行“乙型肝炎抗原二对半检查”(简称为乙肝二对半)的二种不同结果。“二对半”中的第一对是指表面抗原(HBsAg)和表面抗体(抗-HBs),第二对是E抗原(HBeAg)和E抗体(抗-HBe),另外第三对是核心抗体(抗-HBc) 和核心抗原(HBcAg)。由于在肝细胞中,核心抗原已被全部装配成乙肝病毒,血清中没有游离的核心抗原,故在周围血液中只能检测到第三对中的半对,即核心抗体,故称二对半。
“大三阳”是指表面抗原、E抗原和核心抗体检测均是阳性。一般认为,“大三阳”传染性相对较强,同时演变成慢性乙型肝炎的可能性也比较大。
“小三阳”是指表面抗原、E抗体和核心抗体检测均是阳性。“大三阳”和它的区别是前者E抗原阳性。它通常是由“大三阳”转变而来,是人体针对E抗原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免疫力。一般认为“小三阳”的传染性较小。但对于一些E抗原和E抗体均为阴性的人,它所感染的乙肝病毒可能是已经产生突变的病毒株感染,它不能表达E抗原和E抗体,但是如果检查乙型肝炎病毒去氧核糖核酸(HBV-DMA)依然阳性,表示病毒血症存在,仍然具有传染性。
无论“大三阳”抑或是“小三阳”,只是反映人体内携带病毒的状况,均不能反映肝脏功能的正常与否,因而不能用来判断病情的轻重。要想了解肝功能的情况,最好是定期(3个月至6个月)到医院作一次肝功能和乙肝两对半检查。
“两对半”,“大三阳”与“小三阳”
什么是“大三阳”,“小三阳”,以及“两对半”,原来“大三阳”是指在乙肝检查中 HbsAg阳性, HBeAg阳性,抗HBc阳性。“小三阳” 是指在乙肝检查中HbsAg阳性,抗HBe阳性,抗HBc阳性。“两对半” 是指在乙肝检查中HbsAg、HbeAg, 抗HBs、抗Hbe,抗HBc。
从乙肝病毒感染者的血清中检测“两对半”,已为众所周知。近年又出现“大三阳“和“小三阳”的称法,并在谁重谁轻问题上存在误区。其实它们的主要区别在于,在“表抗“和c抗体均为阳性的基础上,如果e抗原也是阳性,即被称为“大三阳”,表示病毒复制活跃,常同时伴有乙肝病毒DNA(脱氧核糖核酸)阳性,说明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如果仅有e抗体阳性,即被称为“小三阳”,表示病毒已基本停止复制,若乙肝病毒DNA阴性,则基本不再具有传染性。也许这就是人们常认为“大三阳“病情重,“小三阳”病情轻,希望从“大三阳“尽快转为“小三阳”的主要原因之一。
但是,真正决定患者病情轻重的是乙肝病毒DNA、肝功能和临床症状。大致有下面三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有一小部分“小三阳”患者,其乙肝病毒DNA仍然阳性,提示病毒复制仍然活跃,且有可能是乙肝病毒发生变异的结果,患者的病情可能较重和发展更快,应加以注意。第二种情况‘无论患者是“大三阳”还是“小三阳”,如果肝功能正常,又没有明显的症状,都称为乙肝病毒携带者,而不能诊断为乙肝患者。乙肝病毒携带者中,大多数人是在婴幼儿时期感染乙肝病毒,由于当时机体免疫系统发育尚未完全成熟,无力清除病毒,容忍乙肝病毒与其长期和平共处,而成为携带者的。第三种情况,无论是“大三阳”还是“小三阳”,如果肝功能反复出现异常,或伴有临床症状,或有肝脾肿大等,则应该判定为乙肝患者,需要积极治疗,以尽快控制活动性肝病。因为我国绝大多数肝硬化、肝癌患者,都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反复肝病活跃的过程。换句话说,只要没有活动性肝病或能避免慢性肝病的反复活跃,就能有效地阻止肝硬化、肝癌等严重后果的发生。医学研究还证明,经过一定的时间之后,每年有5%-10%的“大三阳”者自然转为“小三阳”。自然转阴对每个“大三阳”的人来说,都是一种机会,但具体何时发生,目前还没有办法确定。因此,建议“大三阳”者不必过分担心。即使试图用抗病毒药将“大三阳”转为“小三阳”,也必须选择肝功能异常者,治疗才有反应。
乙肝病毒携带者不适于药物治疗,等待自然转阴才是明智之举。他们可以正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但不宜从事餐饮服务和保育工作。
乙肝大三阳和小三阳的区别?那个没有传染性 那个传染性更强?
什么是「大小三阳」?
所谓“大小三阳”是指进行“乙型肝炎抗原二对半检查”(简称为乙肝二对半)的二种不同结果。“二对半”中的第一对是指表面抗原(HBsAg)和表面抗体(抗-HBs),第二对是E抗原(HBeAg)和E抗体(抗-HBe),另外第三对是核心抗体(抗-HBc) 和核心抗原(HBcAg)。由于在肝细胞中,核心抗原已被全部装配成乙肝病毒,血清中没有游离的核心抗原,故在周围血液中只能检测到第三对中的半对,即核心抗体,故称二对半。
“大三阳”是指表面抗原、E抗原和核心抗体检测均是阳性。一般认为,“大三阳”传染性相对较强,同时演变成慢性乙型肝炎的可能性也比较大。
“小三阳”是指表面抗原、E抗体和核心抗体检测均是阳性。“大三阳”和它的区别是前者E抗原阳性。它通常是由“大三阳”转变而来,是人体针对E抗原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免疫力。一般认为“小三阳”的传染性较小。但对于一些E抗原和E抗体均为阴性的人,它所感染的乙肝病毒可能是已经产生突变的病毒株感染,它不能表达E抗原和E抗体,但是如果检查乙型肝炎病毒去氧核糖核酸(HBV-DMA)依然阳性,表示病毒血症存在,仍然具有传染性。
无论“大三阳”抑或是“小三阳”,只是反映人体内携带病毒的状况,均不能反映肝脏功能的正常与否,因而不能用来判断病情的轻重。要想了解肝功能的情况,最好是定期(3个月至6个月)到医院作一次肝功能和乙肝两对半检查。
“两对半”,“大三阳”与“小三阳”
什么是“大三阳”,“小三阳”,以及“两对半”,原来“大三阳”是指在乙肝检查中 HbsAg阳性, HBeAg阳性,抗HBc阳性。“小三阳” 是指在乙肝检查中HbsAg阳性,抗HBe阳性,抗HBc阳性。“两对半” 是指在乙肝检查中HbsAg、HbeAg, 抗HBs、抗Hbe,抗HBc。
从乙肝病毒感染者的血清中检测“两对半”,已为众所周知。近年又出现“大三阳“和“小三阳”的称法,并在谁重谁轻问题上存在误区。其实它们的主要区别在于,在“表抗“和c抗体均为阳性的基础上,如果e抗原也是阳性,即被称为“大三阳”,表示病毒复制活跃,常同时伴有乙肝病毒DNA(脱氧核糖核酸)阳性,说明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如果仅有e抗体阳性,即被称为“小三阳”,表示病毒已基本停止复制,若乙肝病毒DNA阴性,则基本不再具有传染性。也许这就是人们常认为“大三阳“病情重,“小三阳”病情轻,希望从“大三阳“尽快转为“小三阳”的主要原因之一。
但是,真正决定患者病情轻重的是乙肝病毒DNA、肝功能和临床症状。大致有下面三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有一小部分“小三阳”患者,其乙肝病毒DNA仍然阳性,提示病毒复制仍然活跃,且有可能是乙肝病毒发生变异的结果,患者的病情可能较重和发展更快,应加以注意。第二种情况‘无论患者是“大三阳”还是“小三阳”,如果肝功能正常,又没有明显的症状,都称为乙肝病毒携带者,而不能诊断为乙肝患者。乙肝病毒携带者中,大多数人是在婴幼儿时期感染乙肝病毒,由于当时机体免疫系统发育尚未完全成熟,无力清除病毒,容忍乙肝病毒与其长期和平共处,而成为携带者的。第三种情况,无论是“大三阳”还是“小三阳”,如果肝功能反复出现异常,或伴有临床症状,或有肝脾肿大等,则应该判定为乙肝患者,需要积极治疗,以尽快控制活动性肝病。因为我国绝大多数肝硬化、肝癌患者,都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反复肝病活跃的过程。换句话说,只要没有活动性肝病或能避免慢性肝病的反复活跃,就能有效地阻止肝硬化、肝癌等严重后果的发生。医学研究还证明,经过一定的时间之后,每年有5%-10%的“大三阳”者自然转为“小三阳”。自然转阴对每个“大三阳”的人来说,都是一种机会,但具体何时发生,目前还没有办法确定。因此,建议“大三阳”者不必过分担心。即使试图用抗病毒药将“大三阳”转为“小三阳”,也必须选择肝功能异常者,治疗才有反应。
乙肝病毒携带者不适于药物治疗,等待自然转阴才是明智之举。他们可以正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但不宜从事餐饮服务和保育工作。
怎么看乙肝化验单是大三阳还是小三阳?
您好,大三阳,小三阳是乙肝两对半的化验结果,大三阳是1,3,5选项是阳性的,小三阳是1,4,5选项是阳性的而大三阳和小三阳最基本的区别是大三阳传染性比较强,很多容易造成肝功能也会有损伤程度,而小三阳相对来说病毒复制比较弱,传染性也比较小,临床上没什么特效药,只能慢慢的控制其病毒复制,抗病毒,护肝治疗,大三阳要想办法转为小三阳,再慢慢让小三阳治疗产生抗体
可以服用养肝片,硒麦芽+五味子,硒可快速分解酒精避免酒精损害,可增强免疫功能,减少肝病的反复;五味子降低谷丙转氨酶的作用,可以保肝及再生肝脏组织 科学补硒提高患者免疫力,养肝护肝,服用一周期可以有效缓解肝区疼痛。点击左上方◆体恒健◆了解更多。认准CCTV合作伙伴◆体恒健商城◆
小三阳和大三阳哪个更严重呢?
乙肝“大三阳”、“小三阳”都反映人体内存在乙肝病毒,均不能反映肝脏功能的正常与否,都有可能是隐性患者(慢性病毒携带者)或显性患者(现行发病状态,如活动性肝炎等)。因此,大小“三阳”并不能代表或说明乙肝病情严重程度。
近年出现了“大三阳”和“小三阳”在谁重谁轻问题上的误区。其实它们的主要区别在于,在“表抗”和“核心抗体”均为阳性的基础上,如果e抗原也是阳性,即被称为“大三阳”,表示病毒复制活跃,常同时伴有乙肝病毒DNA(脱氧核糖核酸)阳性,说明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如果仅有e抗体阳性,即被称为“小三阳”,表示病毒已基本停止复制,若乙肝病毒DNA阴性,则基本不再具有传染性。也许这就是人们常认为“大三阳”病情重,“小三阳”病情轻,希望从“大三阳”尽快转为“小三阳”的主要原因之一。
其实,真正决定患者病情轻重的是乙肝病毒DNA、肝功能和临床症状。大致有下面三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有一小部分“小三阳”患者,其乙肝病毒DNA仍然阳性,提示病毒复制仍然活跃,且有可能是乙肝病毒发生变异的结果,患者的病情可能较重和发展更快,应加以注意。第二种情况,无论患者是“大三阳”还是“小三阳”,如果肝功能正常,又没有明显的症状,都称为乙肝病毒携带者,而不能诊断为乙肝患者。乙肝病毒携带者中,大多数人是在婴幼儿时期感染乙肝病毒,由于当时机体免疫系统发育尚未完全成熟,无力清除病毒,容忍乙肝病毒与其长期和平共处,而成为携带者的。第三种情况,无论是“大三阳”还是“小三阳”,如果肝功能反复出现异常,或伴有临床症状,或有肝脾肿大等,则应该判定为乙肝患者,需要积极治疗,以尽快控制活动性肝病。因为我国绝大多数肝硬化、肝癌患者,都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反复肝病活跃的过程。换句话说,只要没有活动性肝病或能避免慢性肝病的反复活跃,就能有效地阻止肝硬化、肝癌等严重后果的发生。医学研究还证明,经过一定的时间之后,每年有5%~10%的“大三阳”者自然转为“小三阳”。自然转阴对每个“大三阳”的人来说,都是一种机会,但具体何时发生,目前还没有办法确定。因此,建议“大三阳”者不必过分担心。即使试图用抗病毒药将“大三阳”转为“小三阳”,也必须选择肝功能异常者,治疗才有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