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x介绍 >

米格-25战斗机

  • x介绍
  • 2022-02-21

谈论到米格,大家应该都了解,有朋友问米格25战斗机是几代机,当然了,还有人想问米格25为何退役,这到底是咋回事?其实为什么叫米格走廊呢,接下来,小编就来教教大家米格-25战斗机,跟我一起来看看吧~

米格-25战斗机

米格-25有以下几种改型:

米格-25Π,高空高速截击型,主要装备前苏军,还输出到阿尔及利亚、伊拉克、利比亚和叙利亚。

米格-25P,高空高速侦察型,在机头介电质雷达罩后面开有5个照相机窗口,机翼翼展略减小,翼前缘取直。

米格-25y,双座教练型,1975年底首次公开露面,两个座舱分开,各有独立的舱盖。

米格-25P电子侦察型,与P型大体相似,但具有较大的侧视雷达,安装在机头两侧较后部分。米格-25MΠ,先进截击机型,双座,前后座串置,它是米格-25Π的改型,雷达和机载设备作了改进,可带6枚主动制导的AA-9空空导弹和一门内装机炮;

E-266M,改进型,是米格-25MΠ的原型机,飞机改装了推力更大的P-31Ф涡轮喷气发动机,结构也作了加强。 米格的第一种超音速战斗机米格-19在零摄氏度的空气中以马赫1.3飞行时,机首与气流摩擦生热,温度达到72摄氏度。而在以马赫2.05飞行的米格-21上,这一温度上升到107摄氏度。估算得出马赫3时,这一温度将达到300度。这使得在机体结构要采用耐热而不能太重的金属材料,这个问题还算好解决,因为当时苏联的金属应用技术已相当完善。但当时苏联却没有一种半导体能够在65摄氏度以上的温度里工作。因此想飞3倍音速,必须解决这一问题。经米格设计局与有关科研部门及厂家合作,研制米格-25的前期可行性准备得以完成。在动力系统方面,苏联当时航空发动机的顶尖人物米库林和图曼斯基为米格-25研制了大推力的R-15B-300涡喷发动机。因此米格-25研制的主要问题就集中在机体设计和电子火控系统/飞行控制系统问题。

苏联中央空气动力研究院为此进行了大量风洞试验,最后选中双发双垂尾两侧进气上单翼布局,有双腹鳍,整机有很多劈尖线条,完全是一种高速风格。这是米格第一种两侧进气设计,也是第一种双垂尾设计。在机体材料方面,传统的飞机结构材料硬铝因为耐热能力差而不能使用。钛金属耐热能力和重量方面都符合要求,但是昂贵,难加工,且苏联缺少耐高温的铆钉等连结材料。经反复考虑后米高扬决定用钢,在某些关键部位用钛铝合金。这是因为钢虽然笨重,但在耐高温方面能符合要求,且焊接技术成熟,能避开高温铆钉这一问题。高质量的钢的硬度是硬铝的三倍,但比重也是三倍。为了减轻结构重量,设计师们设法在保证强度的前提下将结构件厚度最大限度的减小了。此后原型机E-155开始制造,又称YE-266,原型机80%的材料是钢,8%是钛合金,11%是D19抗高热铝合金。装配时点焊一百四十万个焊点,氩弧焊四千米,还使用了气焊等方法,这与飞机设计中流行的铆接法很不同。机翼前缘采用钛合金,其余翼面采用D19。翼面结构兼有油箱舱壁的作用。焊接油箱占据了机体70%的空间。大量的钢结构解决了米格-25突破热障的主要问题,同时高速飞行的机体强度也得到了保证,试飞中曾顶住了11.5G的高过载。 发动机选型是米高扬设计局面临的头一个挑战。当时,第一代涡扇发动机的研制刚刚起步,在已有的加力式涡喷发动机中也选不出合适的型号,从头研制势必延迟飞机研制进度。于是决定以当时为高空无人驾驶飞机研制的低增压比试验型涡喷发动机 15K 为基础,由米库林/图曼斯基设计局按米格-25 的设计要求进行改进。据负责发动机改型的型号总设计师费·乌-苏霍夫称,改型设计的工作量很大:为增大喘振裕度修改了压气机;为适应高空工作重新设计了燃烧室;涡轮前温度提高了 50℃;消除了加力燃烧室的燃烧振动;采用了三种工作状态的可调喷口。改型发动机实际上只保留了原来的机匣,编号为 R-15-300。

生产型 R-15B-300 系采用 5 级压气机和 1 级涡轮的加力式涡喷发动机,增压比为 7,最大推力 86.24 千牛,加力推力 109.76 千牛。发动机原采用液压机械式推力调节系统,但 E-150/-152试飞发现,在飞机急剧爬升时该系统表现出明显惯性,在由小油门(150 公斤/小时)迅速增加到大油门(15,000 公斤/小时)时不能保证充分供油。于是通过 1963~1964 年在图-16LL 发动机试飞台上试飞之后,改用了 RRD-15B 综合多功能电调系统,它能自动监测 6 个参数,十分可靠。飞机燃油系统中的主要执行机构也由液压助力器改为电磁阀。

为改进米格-25 的低空截击能力,曾试制过改型 R-15BF-2-300,加力推力提高到 132.3 千牛,井曾装在 E-155M(又称 E-266M)验证机上试飞,但未能投产。据称原因是 D-30F 加力涡扇发动机将其取代,改型飞机最后也演变为米格-31。 高温是米格-25 研制中面临的另一挑战。最大速度下机体表面驻点温度高达 300℃以上,铝合金只能承受 140℃,必须选用新材料和新工艺。当时钛合金的开发和应用尚处初期。而且苏联在这方面还落后于美国。米高扬设计局选用了不锈钢和焊接工艺来制造机体的主要结构,与美国的F-108和 B-70选择同样的技术途径。选用的是塑性好、不易开裂和便于补焊的不锈钢 VNS-2、-4、-5,占机体结构重量的80%,其余 11%为高温铝合金 D-19 和 8%的钛合金。除机翼采用焊接的整体油箱外,机身的焊接整体油箱结构占其容积的 70%,机体上的焊缝长达 4,000 米,焊点多达 140 万个。整体油箱结构使飞机的总贮油量高达 14.5 吨。侦察型还采用垂尾油箱,使油量增加 574 千克。

发动机在某些工作状态下,个别部件的温度超过 1,000℃,为防止热传入机体,发动机舱用镀银的防热隔板包住。镀层厚 30 微米,镀层吸热系数为 0.03~0.05,每架飞机耗银 5 千克。所吸的 5%的热量又借助于玻璃纤维隔热毯防止传给机身油箱。

驾驶舱和设备舱采用通风冷却。飞行员借专用的空气喷头提供的冷却空气降温,风挡由导流环喷出的空气冷却。虽然舱内温度仍较高,但飞行员认为可以接受,只是必须带手套才能工作。

冷却系统的设计功率为 18~24 千瓦。从发动机压气机引出的 700℃的空气,通过进气道内的空气-空气热交换器、燃油系统的热交换器(用耐高温燃油 T-6 作热沉)和空气-蒸气热交换器(蒸发水-甲醇混合液)后,至设备舱入口处时温度已降为 -20℃,从而使舱内工作温度保持在 50~70℃。 米格-25 的气动布局与以前的米格式飞机的传统风格有较大差别,采用中等后掠上单翼、两侧进气、双发、双垂尾布局型式。这是该设计局与苏联中央空气流体动力学研究院共同的研究成果。

机翼的后掠角为42°,下反角 5°,相对厚度 4%,展弦比 3.2,翼面积 61.9 米2。翼面积满足在 20,000 米高空作巡航飞行的要求,而小展弦比和中等后掠角则为了保证机翼的刚度。原型机的机翼原来无下反,试飞后发现机翼有严重上反效应,遂改用 5° 下反角。由于布局方案的尾臂很短,为保证航向稳定性采用双垂尾和尾部腹鳍。经过试飞多次修改后,加大了垂尾面积,减小了腹鳍,克服了原尾腹鳍过大对着陆的不利影响。

飞机采用矩形二元进气道,用水平调节斜板进行调节。这是米格式飞机首次采用两侧进气布局,但尚未解决在土质跑道上起降时外物进入的问题。

在一次高速飞行中偏转副翼时因机翼严重扭转而出现副翼反效,飞机坠毁,试飞员丧生。查明原因后规定在高速下不用副翼,改用差动平尾进行操纵。但因全动平尾的转轴位置安排不当,在个别飞行状态下助力器的功率不足,再次机毁人亡。经分析后将平尾转轴向前缘移动了 140 毫米。 正是由于高达3.2马赫的高速度,为了保证机体能够承受住高速带来的高温,米格-25大量采用了不锈钢结构,但这样的高密度材料却给米格-25带来了更大的重量和更高的耗油量,在其突破3马赫高速飞行时油料不能支撑太久,而且机体本身的高重量也一定限制了其载弹量,因此,米格-25只是一架能够高速运行的战斗机,在真正的与F4鬼怪等同时代先进战机作战时仅仅有一定的速度优势,而这一点也在日后的实战中被验证。

米格-25“狐蝠”是前苏联在20世纪60年代研制部署的一种高空高速战斗机,是世界上第一种速度超过3马赫的战斗机,在冷战时期曾出口过叙利亚、伊拉克、印度等国家,至今仍活跃在这些国家的空军。

米格-25的研制主要是为了对付美国研发中的XB-70轰炸机与A-12/SR-71“黑鸟”高空高速侦察机,这种侦察机的最高速度同样达到3马赫,普通的截击机根本无法追上更遑论跟踪监视拦截,只有米格-25可以轻松地尾随在SR-71的后面随时监视其航向,并在其有不轨举动时提出警告。

米格-25战斗机在战争中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米格-25“狐蝠”是前苏联在20世纪60年代研制部署的一种高空高速战斗机,是世界上第一种速度超过3马赫的战斗机,在冷战时期曾出口过叙利亚、伊拉克、印度等国家,至今仍活跃在这些国家的空军。

米格-25的研制主要是为了对付美国研发中的XB-70轰炸机与A-12/SR-71“黑鸟”高空高速侦察机,这种侦察机的最高速度同样达到3马赫,普通的截击机根本无法追上更遑论跟踪监视拦截,只有米格-25可以轻松地尾随在SR-71的后面随时监视其航向,并在其有不轨举动时提出警告。

米格-25在装备苏军初期由于其极高的性能参数,一直为西方世界所关注,西方甚至以此推测前苏联的军用航空制造技术已经领先于世界。直到1976年9月6日前苏军飞行员别连科中尉驾驶米格-25飞机叛逃日本,西方世界才真正揭开了该飞机神秘的面纱。美日的技术专家把米格-25完全拆解后运到东京以北100多千米的百里空军基地,经过彻底的检查,该机70%的部件是不锈钢,虽然极限速度很高,但是技术性能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可怕,从整体性能上说仅仅相当于美国的F-4“鬼怪”战斗机,和美国当时正在研制的F-15“鹰”和F-16“战隼”战斗机更是相距甚远。

米格-25战斗机最高时速和最高升限是多少?

世界上最快的喷气式战斗机是前苏联研制的米格25战斗机,

1977 年 8 月 31 日据雷达有限监测:米格25无负载飞上37,650米! 这是绝对世界纪录!

米格25,北约给它起的代号是“狐蝠”。单座‘狐蝠A“机身长为23.83米,翼展为13.95米,最大起飞载重量为37.4吨。据雷达观测,侦察机“狐蝠B”的速度约3.2马赫。

米格-25战斗机(俄语:Микоян МиГ-25,英语:Mikoyan MiG-25,北约代号“狐蝠”,Foxbat),是前苏联米高扬设计局研制的高空高速截击歼击机。是世界上第一种速度超过3马赫的战斗机。米格-25的研制主要是为了对付美国的研发中的XB-70“瓦尔基里”轰炸机与A-12/SR-71“黑鸟”高空高速侦察机,这种侦察机的最高速度同样达到3马赫,普通的截击机根本无法追上更遑论跟踪监视拦截,只有米格-25可以轻松的尾随在SR-71的后面随时监视其航向,并在其有不轨举动时提出警告。

米格-25“狐蝠”(Mig-25 Foxbat)是苏联在1960年代研制部署的一种高空高速战斗机,是世界上第一种速度超过3马赫的战斗机,在冷战时期曾出口过叙利亚、伊拉克、印度等国家,至今仍活跃在这些国家的空军。

  米格-25的研制主要是为了对付美国的研发中的XB-70轰炸机与A-12/SR-71“黑鸟”高空高速侦察机,这种侦察机的最高速度同样达到3马赫,普通的截击机根本无法追上更遑论跟踪监视拦截,只有米格-25可以轻松的尾随在SR-71的后面随时监视其航向,并在其有不轨举动时提出警告。

  米格-25在装备苏军初期由于其极高的性能参数,一直为西方世界所关注,西方甚至以此推测苏联的军用航空制造技术已经领先于世界。直到1976年9月6日苏军飞行员别连科中尉驾驶米格-25飞机叛逃日本,西方世界才真正揭开了该飞机神秘的面纱。美日的技术专家把米格-25完全拆解后运到东京以北100多千米的百里空军基地,经过彻底的检查,该机70%的部件是不锈钢,虽然极限速度

很高,但是技术性能并没有想像中那么可怕,从整体性能上说仅仅相当于美国的F-4“鬼怪”战斗机,和美国当时正在研制的F-15“鹰”和F-16“战隼”战斗机更是相距甚远。

  但是不管怎么说,苏联工程师能用相对落后的技术生产出某方面性能突出的战机,某些设计理念至今仍为世人推崇。米格25在其服役期间击落过各类战机,甚至有消息说第一次海湾战争时期米格25曾击落过美军的F/A-18大黄蜂战斗机。

米格-25现有4种型号:A型为截击型,B型为侦察型,C型为教练型,D型为电子对抗型。

  米格-25战斗截击机全长23.82米,机身长19.4米,翼展13.95米,机高6.1米,空重20000千克,最大起飞重量36200千克。机上装有2台PD-31型涡轮喷气发动机,单台推力9300千克,加力推力12250千克。高空最大持续飞行速度为M数2.83,海平面超低空飞行速度为M数0.85。最大爬升率为12480米/分,从海平面上升到11000米开加力需2分30秒。实用升限 24400 米。起飞滑跑距离为 1380米,着陆滑跑距离2180米,作战半径1130千米。

  由于该机的良好的气动外形设计和很强的动力装置,在许多技术指标方面都创造过世界纪录。米格-25战斗机上未装航炮,有4个武器挂架,可挂4枚雷达制导或红外制导的AA-6空对空导弹

,它能在远距离上发现、截获飞行速度为M数2.5的各种空中目标,并且能实施全向攻击。

  该机机载设备比较好,装有全天候远程截机雷达,最大发现距离90公里,最大截获距离50公里,具有自动跳频抗干扰能力,但是没有下视下射能力。尽管第三代超音速战斗机主宰当今空战战场,米格-25战斗截击机的主要作战用途已不是用于截击,但是用于战场侦察仍然是米格-25的拿手绝技。

  当年苏联新战机米格-25于1965年装备部队时,曾打破与创造8项飞行速度、9项飞行高度、6项爬升时间的世界纪录,震惊世界。当时研究米格机的西方专家们认为它高深莫测。

MiG-25 的初期发展原型 YE-266 从 65 年到 73 年先后创下 16 项世界飞行纪录(其中三项至今未被打破),而另一种未量产的后期发展型:YE166M 先后创下六项世界纪录,从没被打破!这六项是:

  1975 年 5 月 17 日:

  自海平面爬升到 25,000 米:2分34.3秒!

  自海平面爬升到 30,000 米:3分9.85秒!

  自海平面爬升到 35,000 米:4分11.7秒!

  1977 年 7 月 22 日:

  带 2,000 公斤有效负载飞上:37,090米!

  带 1,000 公斤有效负载飞上:37,090米!

  1977 年 8 月 31 日:

  无负载飞上:37,650米! 这是绝对世界纪录![

米格-25为何10来年即停产?

曾经有一款战斗机,速度几乎雄霸世界。在那个追求高空高速的时代,它让人目眩神迷,在实战中,连导弹都追不上。然后,其从交付部队到停产,也只有短短12年时间。

米格-25

在军事装备比较中,人们喜欢PK数据。就拿歼-20来说,与F-22相比,速度、航程、载弹量、隐身能力等等都被连篇累牍地解读。这本身没有错,不过事实往往比单纯比较数据要复杂地多。

米格-25,1960年代由苏联米高扬设计局研制,是世界上第一种速度超过3马赫的战斗机。在其样机试飞时,创造了3000公里的时速记录。后来,曾打破多项飞行速度和飞行高度世界纪录。

F-4

米格-25于1970年代批量装备部队,前后生产了1200架,并出口多国,可谓辉煌一时。它的研制初衷是为了对付敌人的高空侦察,却因为自身的速度优势,更多地用于侦察。在所有米格-25中,有6成是侦察型,3成是截击型,一成是教练型。咽炎问题找对方法很重要,薇8190后跟1414,帮你一对一对症根治

1971年,4架苏联米格-25R侦察型进驻埃及,经常前往以色列上空侦察。以色列派出美式F-4“鬼怪”拦截,米格-25加速离开,F-4锁定米格-25并发射AIM-9“响尾蛇”近距空空导弹。然而,米格-25加速到底,绝尘而去,导弹失去目标直接打偏。地面雷达站发现,米格-25的速度达到了3.2马赫,消息传出整个西方世界为之震惊。

F/A-18

然而,米格-25饱受诟病。为了保证速度,它使用了不锈钢高密度材料,机身太重,油耗偏高,3马赫以上的速度并不能支撑太久,航程有限。除了高空高速的优势,其中低空飞行以及机动能力偏弱。随着西方新型战机的出现,米格-25这种单一优势类型战机,逐渐显得不那么实用。1984年,米格-25停产。

在实战中,米格-25曾击落至少一架F/A-18战斗机,但也因近距离缠斗上的劣势,被F-15、F-16至少击落过3架。

前苏联米格-25“狐蝠”战斗机为什么被誉为世界上飞得最快和飞得最高的战斗机?

米格-25系中程截击机,由前苏联米高扬一格列维奇设汁局设计。其最大特点就是飞得快,飞得高,最大平飞速度为2980千米/小时,被誉为“世界上飞得最快和飞得最高的战斗机”。

米格-25于1964年首飞,于1968年装备部队,除前苏联空军、防空军共装备300余架外,还出口利比亚、叙利亚、阿尔巴尼亚和印度等国。

机载乘员1人。动力装置为2台R-15BD-300补燃涡轮喷气发动机,单台推力为91.14千牛,加力推力为120。5午牛,

翼展14.02米,杉L长23.82米,机高6.1米,最大起飞重量37500千克。实用升限24400米,最大巡航速度为960千米/小时,作战半径1300千米,转场航程3000千米,起飞滑跑距离为1380米,着陆滑跑距离为1580米。

主要武器装备为2枚R-23、2枚R-40、4枚R-60或4枚R-73A空空导弹。

米格-25战斗机的最高时速

米格25现在最高放出的是3.2马赫,是在一次因超界逃跑时创下的,后来有消息称那架米格25的引擎烧坏了,是在1小时后,不过那时已着陆了。

为什么叫米格-25效应?

前苏联研制的米格一25喷气式战斗机的许多零部件与美国的相比都落后,但因设计者考虑了整体性能,故能在升降、速度、应急反应等方面成为当时世界一流的战斗机。

前苏联研制生产的米格一25喷气式战斗机,以其优越的性能而广受世界各国青睐,然而,众多飞机制造专家却惊奇地发现:米格一25战斗机所使用的许多零部件与美国战机相比要落后得多,而其整体作战性能却达到甚至超过了美国等其他国家同期生产的战斗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米格公司在设计时从整体考虑,对各零部件进行了更为协调的组合设计,使该机在升降、速度、应激反应等诸方面反超美机而成为当时世界一流的战斗机。这一因组合协调而产生的意想不到的效果,被后人称之为“米格一25效应”。

米格-25效应是指,事物的内部结构是否合理,对其整体功能的发挥关系很大。结构合理,会产生“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功效;结构不合理,整体功能就会小于结构各部分功能相加之和,甚至出现负值。

恩格斯讲过一个法国骑兵与马木留克骑兵作战的例子:骑术不精但纪律很强的法国兵,与善于格斗但纪律涣散的马木留克兵作战,若分散而战,3个“法”兵战不过2个“马兵”;若百人相对,则势均力敌;而1000名法兵必能击败1500名马兵。说明法兵在大规模协同作战时,发挥了协调作战的整体功能,说明系统的要素和结构状况,对系统的整体功能,起着决定性作用。

从哲学高度看,“米格一25效应”是质量互变规律的生动体现。事物的质变有两种基本形态:一是量的积累;一是结构的变化。两者都能使事物发生质的飞跃。碳(C)原子的空间排列不同,其物理性质也就截然不同:金刚石坚硬无比,石墨则柔软细腻。田忌与齐威王赛马,是结构变化引发质变的一个经典。

田忌三战三败后,请军事家孙膑点拨,以同样三匹马复赛,结果二胜一负,反操胜券,只因排序的调整,即结构的变化。

人类思想和观点上的交流与碰撞,是结构变化促成质变的高级形态,是“米格-25效应”价值的高层体现。这就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所提炼的“集思广益”思想。成功学大师拿破仑·希尔对此给予了极高评价,他认为,“集思广益”

是人类最了不起的能耐,不但可以创造奇迹,开辟前所未有的新天地,还能激发人类的最大的潜能。常见的情况是,人们在思想的交流与碰撞中,一次就有可能产生独自一人10次才能完成的思考和联想。

集思广益的思维方式,在当代社会已被众多有识之士和明星企业应用。能够鼓起勇气,诚恳地言他人所不敢言,是集思广益的起点。它能够填补个人头脑中的知识空缺,通过互相激励、诱发,产生连锁反应和脑力激荡,使创造性设想大大增加。人类具有趋同性的一面,能够在不同思想之间建立和谐关系,可以产生吸引力和凝聚力,促使你进入和他人和谐合作的思想状态。只要你能够将你的热忱注入到别人体内,就会出现团队合作的结果。

尊重差异是脑力合作、集思广益的本质。只有重视不同个体的不同心理、情绪、智能,以及个人眼中所见、脑中所想的不同世界,才能相互吸收有益的东西,弥补各自的不足,做到资源整合,发挥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重要作用。

敞开胸怀,准备接纳·切“稀奇古怪”的想法,同时也诚恳地贡献自己的“浅见”,让众人畅所欲言,展开脑力激荡。

别连科的米格-25战斗机

80%,其余 11%为高温铝合金D-19 和 8%的钛合金。除机翼采用焊接的整体油箱外,机身的焊接整体油箱结构占其容积的 70%,机体上的焊缝长达 4,000 米,焊点多达 140 万个。整体油箱结构使飞机的总贮油量高达 14.5 吨。侦察型还采用垂尾油箱,使油量增加 574 千克。

发动机在某些工作状态下,个别部件的温度超过 1,000℃,为防止热传入机体,发动机舱用镀银的防热隔板包住。镀层厚 30 微米,镀层吸热系数为 0.03~0.05,每架飞机耗银 5 千克。所吸的 5%的热量又借助于玻璃纤维隔热毯防止传给机身油箱。

驾驶舱和设备舱采用通风冷却。飞行员借专用的空气喷头提供的冷却空气降温,风挡由导流环喷出的空气冷却。虽然舱内温度仍较高,但飞行员认为可以接受,只是必须带手套才能工作。

冷却系统的设计功率为 18~24 千瓦。从发动机压气机引出的 700℃的空气,通过进气道内的空气-空气热交换器、燃油系统的热交换器(用耐高温燃油 T-6 作热沉)和空气-蒸气热交换器(蒸发水-甲醇混合液)后,至设备舱入口处时温度已降为 -20℃,从而使舱内工作温度保持在 50~70℃。 米格-25 的气动布局与以前的米格式飞机的传统风格有较大差别,采用中等后掠上单翼、两侧进气、双发、双垂尾布局型式。这是该设计局与苏联中央空气流体动力学研究院共同的研究成果。

机翼的后掠角为42°,下反角 5°,相对厚度 4%,展弦比 3.2,翼面积 61.9 米2。翼面积满足在 20,000 米高空作巡航飞行的要求,而小展弦比和中等后掠角则为了保证机翼的刚度。原型机的机翼原来无下反,试飞后发现机翼有严重上反效应,遂改用 5° 下反角。 由于布局方案的尾臂很短,为保证航向稳定性采用双垂尾和尾部腹鳍。经过试飞多次修改后,加大了垂尾面积,减小了腹鳍,克服了原尾腹鳍过大对着陆的不利影响。

飞机采用矩形二元进气道,用水平调节斜板进行调节。这是米格式飞机首次采用两侧进气布局,但尚未解决在土质跑道上起降时外物进入的问题。

在一次高速飞行中偏转副翼时因机翼严重扭转而出现副翼反效,飞机坠毁,试飞员丧生。查明原因后规定在高速下不用副翼,改用差动平尾进行操纵。但因全动平尾的转轴位置安排不当,在个别飞行状态下助力器的功率不足,再次机毁人亡。经分析后将平尾转轴向前缘移动了 140 毫米。

苏联米格-25“狐蝠”战斗机有哪些特点?

米格-25系中程截击机,由苏联米高扬一格列维奇设汁局设计。其最大特点就是飞得快,飞得高,最大平飞速度为2980千米/小时,被誉为“世界上飞得最快和飞得最高的战斗机”。

米格-25于1964年首飞,于1968年装备部队,除苏联空军、防空军共装备300余架外,还出口利比亚、叙利亚、阿尔巴尼亚和印度等国。

机载乘员1人。动力装置为2台R-15BD-300补燃涡轮喷气发动机,单台推力为91.14千牛,加力推力为120。5午牛,

翼展14.02米,杉L长23.82米,机高6.1米,最大起飞重量37500千克。实用升限24400米,最大巡航速度为960千米/小时,作战半径1300千米,转场航程3000千米,起飞滑跑距离为1380米,着陆滑跑距离为1580米。

主要武器装备为2枚R-23、2枚R-40、4枚R-60或4枚R-73A空空导弹。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