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安徽,大多数人都知道,有人问天柱山在安徽什么地方,另外,还有人想问安庆天柱山景区内住宿,这到底怎么回事呢?实际上安徽五大名山是哪几座山?呢,以下是小编为你精心整理的安徽天柱山风景区,一起来了解吧。
安徽天柱山风景区
天柱山在长江北岸、安徽省潜山境内,其主峰海拔1488.4米,高耸挺立,如巨柱擎天,因而称为天柱峰,山也就称为天柱山。
天柱山飞来峰下的神秘谷被游人称为“天柱一绝”。神秘谷长约五、六华里,谷底由54个形态各异的洞穴且成,洞连洞,洞套洞,洞内有牖,有庭,有门,有石梯,有石栏。在暗洞中穿行,难辨东西,不知阴晴,压抑沉闷;但一出洞口,即见光明,又使人激动欣喜。
天柱山因独特的自然景观,名列安徽省三大名山之一(黄山、九华山、天柱山),被誉为"江淮第一山"。早在汉武帝时就封为“南岳”,历代都有人文活动。
建国后开发为风景名胜区,景区获A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地质公园、中国自然和文化遗产地等称号,并于2011年9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批准成为世界地质公园。
天柱山山体形成演变的历史过程,可以追溯到距今26亿年前的太古代时期。当时天柱山地区和整个大别山区一样,在晚太古为海洋优地槽发育时期。在地槽下降过程中,本区堆积了巨厚的复理式建造(早期伴有超基性、基性岩,晚期伴有中酸性火山岩)的大别山群前身。
位于安徽省安庆市潜山市西部。
天柱山中心位置为北纬30°44′12.99″ 东经116°27′18.84″,为大别山山脉东延的一个组成部分(或称余脉)。主峰海拔为1488.4米,规划保护区面积为333平方公里,风景区面积为82.46平方公里。
天柱山是古生代华北板块与扬子板块汇聚、俯冲、拼接,中生代陆陆碰撞造山的关键部位及其与郯庐断裂带复合部位,地质遗迹保存较为系统完整,主要有剥露最深、超高压矿物和岩石组合丰富的大别山超高压变质带的经典地段。
天柱山主要景点:
1、天柱晴雪
天柱晴雪,也称“六月雪”。在主峰景区的西关有一座白色的沙丘,在万绿丛中犹如一堆白雪,白天在骄阳的照射下,晶莹闪亮,入夜踏月观赏,满目寒光,凉气袭人。正是多年积雪类琼瑶,日炙风暄融未了。
2、丹灶苍烟
左慈字元放,东汉时安徽潜山人。少时,在安徽天柱山隐居修炼。天柱山中有其修炼的石室精舍,得天书之地的天书峰及其常出没采药的良药坪,有上炼丹台、中炼丹台、下炼丹台三处炼丹台遗址。
其中在天柱山深山龙吟虎哮崖的炼丹台,每天东方放晓或夕阳西下时,这里便见一缕青烟从台基处冉冉升起,直冲蓝天,且连天接地,久久不散。人们都传,这是当年左慈炼丹之烟气让太上老君望火候,看看金丹炼及如何。直至今日,仍不消散,因此,这处丹灶苍烟成了潜山古代十景之一。
3、酒岛流霞
三祖寺前的潜河河湾中,有一巨石迎面而立,当地百姓称它为石岛。唐代大诗人李白在卜居司空山途中,来到野人寨,登上石岛,面对奔腾不息的滔滔潜河,心潮澎湃,摆酒设宴,开怀畅饮。
李白一连饮了几十杯,颇有几分醉意,然后又满上一杯,双手举过头倒入河中,祭奠天地,顿时水波荡漾出现五光十色,流金溢彩。李白挥毫写下酒岛流霞四个大字,潜阳十景之一的酒岛流霞,就来源于此。
安徽的景点标志是什么?
黄山:雄踞于中国安徽省南部,是蜚声中外的旅游胜地,黄山与黄河、长江、长城齐名,成为中华民族的又一象征。1990年12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名录,令世人神往。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而闻名于世。
天柱山,又名皖山,位于安徽省潜山县境内。因其主峰“一柱擎天”而得名。公元106年,汉武帝登礼天柱山“号曰南岳”,589年,隋文帝诏南岳为衡山,故天柱山又称古南岳。又因春秋时为皖国封地,山名皖山,水为皖水,安徽省简称“皖”即源于此,故天柱山为安徽的“源头山”。 天柱山有雄峰奇石、幽洞秀水,绰约多姿,纯朴自然,居“南国第一”。
主峰景区:是天柱山精华游览区,总面积8.20平方公里,以奇松怪石、古松茂林为主要特色。这一景区集中有独特多样的花岗岩峰林与峰丛相间地貌。奇峰雄险,怪石嵯峨,峡谷幽深,洞玄府秘,移步换景,处处端秀神迷,贵在自然。
宏村,古取宏广发达之意,称为弘村,位于安徽省黄山西南麓,距黟县县城11公里,是古黟桃花源里一座奇特的牛形古村落。
九华山位于安徽省长江南岸池州市,是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规划面积120平方公里,保护面积174平方公里。 九华山原名九子山,因唐代大诗人李白见此山“高数千丈,上有九峰如莲花”,赋诗更名为九华山。
安徽天柱山经纬度查询
安徽天柱山,中心位置(天柱峰)地理座标东经116°27′,北纬30°43′。天柱山又名潜山、皖山、皖公山(安徽省简称"皖"由此而来)等。为大别山山脉东延的一个组成部分(或称余脉)。主峰海拔为1488.4米,规划保护区面积为333平方公里,风景区面积为82.46平方公里,
天柱山景区内住宿的地方在哪,是山顶吗?吃的东西贵吗?
天柱山住宿的地方很多,目前大部分集中在茶庄村游客中心旁,现在大一点的宾馆没两个了,主要都是集中在农家宾馆多,说实在环境不怎样,么些居家卫生还是停留在老观念当中,住客们自己领悟吧,吃东西贵与不贵,这要看您是来吃美食还是以旅游为目的地,如果您本身就不单纯就别嫌贵,我是不是说露了。
你知道安徽的十大风景区吗?☺
安徽景点还是挺多的,著名的有黄山风景区、九华山风景区、天柱山风景区、西递宏村、天堂寨风景区、八里河风景区、齐云山风景区、徽州古城、万佛湖风景区、太平湖等。其中最著名的要数黄山了,它是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世界地质公园,有着“天下第一奇山”之称。
安徽霍山都有哪些旅游景点
景点1、佛子岭水库
佛子岭水库位于淮河支流的东淠河上游、安徽省霍山县境内,是该省首批风景名胜区,距霍山县城15公里。主要景点有佛子岭大坝、佛子岭人工湖、卧大佛、 睡美人、度假村、跑马场、东淠河漂流等。
景点2、小南岳山景区
南岳山位于霍山县境内,相传山名为汉武帝登礼时所封。今庙宇西门尚有“汉帝勒封”四个大字。南岳山四面众山拱卫,一峰突起,如住擎天,故又名天柱山。
景点3、大别山主峰白马尖
大别山主峰景区以大别山最高峰白马尖(海拔1777米)为中心,在大别山区的核心区域构建了一个有山有水、自然景观与人文特色相互交融的旅游胜地。
景点4、霍山文庙
霍山文庙,前称圣庙, 亦称圣宫、孔庙、夫子庙 ,位于霍山县城关镇文盛街中段,始建于明弘治五年(公元1492年)。占地面积约4027平方米,现有建筑面积2052平方米。
景点5、龙井河大峡谷
龙井河大峡谷位于大别山主峰白马尖北侧,离白马尖森林公园仅4公里。大峡谷长15公里,深400米,宽40-300米,峡谷内瀑布成群,怪石遍地,青山相对,雄伟壮观。峡谷中的所有名称均与龙相关,故以龙为主题命名了峡谷中的四个瀑布。
景点6、玉玺楼
玉玺楼位于上土市镇狮山脚下,花园河畔,坐落于上土市中学内,其因整体楼房形状像一尊玉玺楼置于盒中而得名,“玉玺”造型,中西合璧风格为我省古建唯一。
景点7、四望山
四望山(四望堡)自古以来得名,美如南岳,秀似衡山,古人赞誉为:“秀冠衡南”。山顶方园一平方公里,四面悬崖峭壁,地势险要。四望山以海拔1396m的高大身躯屹立在大化坪镇群山之中,为大别山高峰之一。它西临辉阳河、东接马家河。一峰高耸,群峦环抑,险峻峭拔。登巅府瞰,方园数十里外尽收眼底。
景点8、红色区域中心纪念园
为缅怀先烈,激励今人,教育后代,发展红色旅游产业,霍山县委、县政府于1986年兴建霍山县烈士陵园,并先后成为安徽省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安徽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景点9. 别山湖
别山湖景点位于霍山县磨子潭镇境内,是大别山国家地质公园、国家AAAA级景区,是大别山最高峰白马尖脚下最高的水上旅游观光区。
景点10.霍山文峰塔
霍山文峰塔位于霍山县衡山镇锥子山村。 文峰塔又名南塔,塔为砖石结构,实心密檐,梭角六面,浮图七级,造型挺拔隽秀。塔顶峰有葫芦形镇脊,直插云天,蔚为壮观。塔身高21米,底层围长22米,塔基占地面积16平方米。
“安徽五大名山”是哪几座山?
1.黄山
黄山位于安徽省黄山市,为三山五岳中三山的之一。黄山风景区自然景观秀丽,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冬雪素称黄山“五绝”,令海内外游人叹为观止。黄山82峰,或崔嵬雄浑,或峻峭秀丽,布局错落有致,天然巧成,并以天都峰、莲花峰、光明顶三大主峰为中心向三周铺展,跌落为深壑幽谷,隆起成峰峦峭壁。
2.九华山
九华山位于安徽省青阳县城西南20公里处,距长江南岸贵池市约60公里。方圆120平方公里,主峰十王峰1342米,为黄山支脉,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九华山共有99座山峰,以天台、十王、莲华、天柱等9峰最雄伟,群山众壑、溪流飞瀑、怪石古洞、苍松翠竹、奇丽清幽,相映成趣。名胜古迹,错落其间。
3.天柱山
天柱山自古即为中华历史文化名山,公元前106年,汉武帝刘彻登临天柱山封号“南岳”。天柱山过去还有潜山、皖山、万岁山称。天柱山的自然景观令人叹为观止。峰无不奇,石无不怪,洞无不杳,泉无不秀。“天柱一峰擎日月,洞门千仞锁云雷”,是白居易赞美天柱山的诗句;李白的“待吾还丹成,投迹归此地”;苏东坡的“平生爱舒州风土,欲居为终老之计”,流露出他们把天柱山选为自己归宿的愿望,足见其迷人之处非同一般。她既有充溢阳刚之气的“擎天一柱”,又有构成挺拔之躯的45峰;既有奇松怪石、流泉飞瀑,又有峡谷幽洞、险关古寨,还有全国第三大高山人工湖炼丹湖,真是目不暇接,美不胜收。后人更有“一柱擎天”、“万岳归宗”的美誉。
4.琅琊山
琅琊山是皖东第一名胜,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AAAA级旅游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24大文化名山之一,中华百座名山之一,安徽省五大风景区之一。风景区内丘壑林泉、寺宇、亭台、古道、古关隘均以其蔚然深秀,清幽淡雅而得天独厚。境内大小山峰九九八十一座,层峦起伏,沟谷深邃,溪流潺湲,森林茂密。其高可眺、邃可隐、清可濯、幽可憩、芳可采、丽可咏的自然景观,逐渐形成了中外游人向往的琅琊山“八名”文化胜境。
5.浮山
浮山位于安徽省枞阳县境内,与黄山、九华山、天柱山、琅琊山并称为安徽省五大历史名山。同时,浮山是一个以火山岩洞、摩崖石刻为特色,以河湖风光、人文景观相辉映的风景名胜区,是国家地质公园。浮山距枞阳县城30km,由六个景区构成:张公岩天池景区、会圣仙桥景区、金谷妙高景区、木氽山景区、浮东水上休闲度假娱乐区、北后山生态森林花果景观区。
天柱山天柱山好玩吗,天柱山天柱山景点怎么样
【主要景点】
天柱峰
天柱峰,海拔1489.8米。它凌空耸立,一柱擎天,浑身石骨,嶙峋奇绝,瑰伟秀丽,如柱、如锥、如炬、如剑、如楼台,又如生花妙笔,帮有“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天柱归来不看峰”之赞誉!唐代大诗人李白路过宿松长江江面时,望见天柱峰的雄奇壮丽,放声高歌:“奇峰出奇云,秀木含秀气。清冥皖公山,巉绝称人意。……”白居易也曾咏叹:“天柱一峰擎日月,洞门千仞锁云雷”。宋朱熹大发感叹:“屹然天一柱,雄镇翰维东。只说乾坤大,谁知立极功。”明李庚也赞曰:“巍然天柱峰,峻拔插天表。登跻犹未半,身已在蓬岛。凭虚举鸾鹤,举步烟云绕。天下有奇山,争似此山好。”
天柱峰孤峰突起,山峰险绝,很难登攀,据记载,至目前为止,作为游客登上极顶的只有两人。
一线天
天柱峰下,有一峰与主峰裂有一缝,如巨斧劈开一般,下不着地,俗称小天门,又称“一线天”。峰高不过10米,如一初开的花朵,因而峰名“花峰”。仰望天柱峰的石壁上,有楷体横书“顶天立地”四个大字。这是民国廿九年,国民党将领刘义纯题写的。
渡仙桥
天池峰,为天柱山的第二高峰,它稍高于飞来峰,海拔1426米。天池峰,一裂为三,由我们眼前这瘦瘦的两段石条连接在一起,这便是著名的“渡仙桥”,有句俗语:“人到桥头皆是仙”。
登上天池峰顶,我们也可以领略一下“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气概。这里视野宽阔无比,景色十分壮丽。是观日出、云海、佛光、晚霞的最佳方位。天晴之时,极目远眺,飞来峰、衔珠峰,五指峰,山连天际;炼丹湖如同一面银光闪闪的镜子被潜河、皖水两条银链夹在中间;大龙窝、后山、东关诸峰如同一个个土丘,尽收眼底。
小心翼翼地跨过渡仙桥,即达方圆不足10平方米的一平台,台中大小两个石坑,称“天池”。它深不盈尺,但水清冽,久雨不盈,久旱不涸。天池平台外沿是悬崖绝壁,令人望而惊心,称试心崖。试心崖是观赏“天柱山佛光”最理想的地方。若遇浓雾弥漫山谷,艳阳悬挂碧空,那白色的云雾上将会出现一个赤、橙、黄、绿、青、蓝、紫的七彩光环,光环层层相套,绚丽无比,更为奇特的是,你的身影一定映在华丽的光环之中。若遇“佛光”,将是你的福气了。
神秘谷
神秘谷,在天池峰南,又称司元(玄)洞。天柱山最神秘处堪称神秘谷,一是因谷奇,二则自古就有许多神秘传奇故事。
神秘谷石由龙宫、迷宫、逍遥宫等组成,自龙吟虎啸崖入口,穿过五指峰,紧傍飞来峰,环绕衔珠峰,直达渡仙桥,全长400多米,落差100多米。从外面上看神秘谷,一谷乱石堆而已,而近百石洞全在迭石巧堆之中,游客再多,只闻其声,难见其人。谷内洞上有洞,洞里有洞;有的相连,有的间隔;疑无路时便是路,看是道处却迷途;洞宽处容人无数,河底卵石清晰可见;洞低处人必须葡行,一人挡道全洞漆黑;洞大时数人并步,可坐石小憩;壁陡处上下相连,手足并用;阴森处凉气袭人,七弯八拐忐忑不安;明亮时泉水叮咚,松吟鸟鸣。
道家视此地为洞天福地,道书称之为第十四洞天。旧志称此洞“空邃可容万余武,下有水晶岩,直通沧海。后呼为总官洞。”
蓬莱岛
花峰左侧,一峰苍秀圆润,它便是蓬莱峰。蓬莱峰海拔1350米,南眺天池峰,北依天柱峰。蓬莱峰是一单体石壁,西、南、北三面岸陡壁削,向西延伸一百多米处是万丈深渊。峰顶狭长绝险,纵长百余米,宽仅二、三米。古木护石,葛蔓绕膝,跻身往来,险象从生。今已修建石级和护栏。峰下时常云掩雾绕,峰顶在云海中若隐若显。上得蓬莱岛,只见青藤蔓蔓,人迹罕至,浓雾缭绕,如入瑶池仙境呀!你看西南北三面悬崖陡壁,古松倒挂,乱云飞渡,似海岛仙山,明代李庚有诗:“登跻犹未半,身已在蓬莱”,故称蓬莱峰。登山峰顶可远眺湖北英山、安徽霍山、金寨,领略毛泽东诗词中“苍山如海,残阳似血”的壮美景象。
九井河
源于天柱山后宫殿,曲折宛转,绵延十余公里,汇千万溪泉而成,其间幽潭飞瀑,风清气爽,“九井西风”为潜阳十景之一。
九井西风可算是天柱一绝。绝就绝在一年四季,无论阴、晴、雨、雪都有股西北风吹进古口、野寨一带。特别是夏天,不管白天天气多么炎热,入夜西风一来,暑气顿消。因此谷口、野寨不光是人们听风观景的好地方,还是避暑胜地。
炼丹湖
炼丹湖,水面面积近3万平方米,蓄水量8万立方米,海拔高1100米,在中国名山中可以和天山“天池”、长白山“天池”相媲美。它水质清澈、碧绿如玉,四周群山罗列,环境优雅,天晴无风,湖如明镜,蓝天白云,映入其中;四周群峰,苍崖青松倒影其中,如锦如织,给这平静的水面增添了生机;微风徐来,湖水荡漾,波光粼粼,又是一番景象,泛舟其上,如入瑶池。在“炼丹湖”平静的水面之下,原来未修湖以前,称“良药坪”,又叫“上炼丹”。汉未明道左慈曾在此采药炼丹,现在“炼丹湖”名即来源于此。左慈当年炼丹住过的“炼丹房”与炼丹起炉的“炼丹台”还在。在“炼丹台”,举目四望,西关群峰,历历在目,飞来如坠,宝月如锡,衔珠欲坠,天柱在望。狮峰耸于左,青龙背横于右,登仙打鼓诸峰在其东,麟角、覆盆、迎真诸峰峙其南,远瞻近瞩,可尽天柱一山之胜。
天柱晴雪
天柱山的一道独特的景观-天柱晴雪,俗称“六月雪”。 “天柱晴雪”位于天柱山青龙涧北面的山岗上。
据志书记载:“这里翠岭环围,松杉繁茂,万绿丛中,露出一片砂岗。常年似冰封雪压,四季如银山烂海。尤其是雨后初晴,阳光辉映,砂砾经雨水洗滤后,格外洁净无瑕,如皑皑白雪,光华耀眼。”明代诗人李匡有诗赞道:“五月六月寒常住,千年万年雪不消。”在炎热的六月,能身临其境,一定会顿感凉意。
天柱晴雪的成因与此处的地质、地貌形态有关。“雪山”由长石为主石英含量相对不高的混合花岗岩组成,岩石经常潮湿,日晒夜冷,岩石层面渐渐风化剥落,逐渐松散成砂,日积月累,堆积成岗,日光月色映照,晶光四射,莹然似雪。
飞来峰
飞来峰在“龙吟虎啸崖”的最西端,一峰独立入云,峰顶巨石如盖,浑身石骨,浅浅的水痕遍布全身,这就是天柱山第三高峰----飞来峰。它海拔1424米,整座山峰为一整块巨石构成,顶有一石长约3丈有余,围长30余丈,高丈余,浑圆如盖压在顶峰,似从天外飞来,石称“飞来石”,峰因石名,峰顶的飞来石,像一顶华冠端端正正地戴在峰顶。许多游人看到飞来峰,都十分惊奇。同时又有一份担忧:万一哪天刮风,把那个飞来石刮下来,可怎么办?
传说天柱山在26亿年前是一片茫茫无际的西海,西海里许多蛇妖鳖精在兴风作浪,扰得民不聊生。后一太上老君路见不平,运用法力从东海龙王处借来一块镇妖石压在飞来峰上,用来镇妖。
又传清朝乾隆皇帝来到天柱山,并不相信这个飞来石是从九天之外飞来的。真命天子随口吟道:“飞来未必是飞来,定是世人胡乱猜……”。话音未落,顿时电闪雷鸣,飞来峰上乌云盖日,飞来石隆隆作响,将要飞起……吓得乾隆皇帝赶紧改口道:“飞来一定是飞来,不是世人胡乱猜。既然飞来又飞去,何必当初要飞来”。言毕,天空一碧千里,详云绕腾。飞来石也稳稳当当地盖在飞来峰顶。
飞来峰,从南面看,如帽如笠;从北面看,如棋如磨;从东看,如球如拳;从西看,则如牛眠虎卧。飞来峰的西部的石壁上,由于泉水的长期侵蚀,形成一块石鳞斑斑酷似“龙鳞”的斑块。细心的游客不难发现,那外围轮廓与我们现在安徽省地图的轮廊有着惊人的相似呢!你看那是淮河,那是长江……
宝月峰
在飞来峰南面的是“宝月峰”。峰顶东西有两个触角状的巧石,中间平坦一块方桌状的石板,两块巧石像两位老者各自向后微微倾斜,好一幅悠闲自得的神态----“二仙对弈”;从东向西望,似一弯新月挂在蓝天----“宝月”;而从东南方向西北观望又变成了“金鸡唱晚”,真可谓移步换景,妙趣横生!东边,天蛙峰、丹砂峰、飞虎峰、佛子峰、迎真峰、石纽峰、麟角峰、覆盆峰、天狮峰等,群峰起伏,清秀挺拔……。
天柱松
天池峰侧畔的悬崖之间,巍然屹立着一株高大的松树。它破顽石而生,依山崖而长;大有百折不挠、浩然磊落之气慨与风骨;只可远观、不得近亵;迎风霜而立,堪砥柱中流;颇有王者风范。莫看此松高不过 5 米 ,粗不过 80 公分,可据勘测它却有 1500 多年的历史。你看它完全生长在悬崖之上,寸土不沾,与石峥嵘。枝桠还粗壮强劲地向悬空面伸展,此势好像热情好客的天 。
马祖庵
此处主要景点有:马祖庵、佛光寺、霹雳石、八戒念经、天书峰、天蛙峰、猪头石等。马祖庵苍竹遍野,茶树丛生,巨石罗列,奇峰连绵,悬流曲折。香子、屏风、石龙诸峰排列在前,天门、天蛙、降丹诸峰陈列稍后。马祖庵前有马祖洞,传为马祖道人歇脚静习之处,洞内有幽涧泉。出洞蹬道而上,右边一石如柱,傲立苍穹,其上有国民党四川军阀杨森题刻“南天一柱”四字。再右为莲花洞(又称丹房),传为汉未方士左慈练丹之地。旁有大石一尊,占地一亩,浑圆色润,一线中开,上下匀齐,如切瓜果,俗称“雷打石”。清人李云磷刻有“混元霞雾”四字。马祖庵南边还有雪瀑崖,飞流直泻,煞是好看,声震十里,甚为壮观。
佛光寺:曾是唐代马祖道一禅师修行习静的山洞。五代时,当地山民就地建庵,世称马祖庵。明万历年间,神宗御赐藏经,诏赐马祖庵为佛光寺。后一度被焚,现存砖木瓦房十间,有部分佛像可供瞻仰。
霹雳石:俗称雷打石,高约10米,浑圆苍黛,中开一裂缝,断面整齐,似刀削斧劈。石的北壁刻有“混元霹雳”四个一米见方的大字。八戒念经酷似猪八戒躺在山顶之上,口里念着经书,心里则想着美味佳肴。天书峰相传是左慈当年在山上炼丹喜获“天书”的地方。天蛙峰恰似一只青蛙朝天哇哇大叫,欲上青天之势。
人文景观
石刻文化
“无山不石刻,有刻皆名山。”自古以来天柱山就以其特有的魅力吸引着骚客文人、达官显宦纷至沓来。他们面对如此美景,挥毫泼墨,抒发内心的感慨,于是便留下了众多的石刻。从石牛古洞到马祖庵,从虎头崖到天柱之巅,从九井河畔到南天门,到处都是古圣先贤们的题刻,而这其中石牛古洞内的山谷流泉摩崖石刻,以其数量之多、密度之大、品位之高、年代之久而列各景区石刻之冠,被国务院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在这片不到300米长的石壁上,汇集了唐、宋、元、明、清、民国、现代共300余幅石刻,可谓是诗、词、文、图、赋形式各异,行、草、隶、楷、篆五体俱全,真正是一条艺术的长廊。其中尤为珍贵的是一代改革家王安石和书法宋四家之一的黄庭坚的真迹。
宗教文化
天柱山是佛道两家的“洞天福地”。道家将此列为中国名山三十六洞天之十四,并称其为五大镇山之中镇。千百年来的膜拜和香火沉积了丰厚的宗教文化,既有可观可览的有形景观,又有可读可听的无形传说。
自东汉方士左慈在此传教后,道教遂在此生根。萧梁时期,金陵高僧宝志来此布道,并与方士白鹤道人斗法,结果平分秋色,从此,天柱山成为佛道圣地,鼎盛时期的唐宋,寺观不下百余座,曾有“三千道士八百僧”之说。
佛教代表性建筑为凤凰山下的三祖禅寺和天柱山腰的佛光寺(马祖庵)以及县城西郊的太平塔。三祖寺于1982年被国务院列为汉族地区142所重点寺庙之一,最初被梁武帝萧衍赐名“山谷寺”,后因禅宗三祖僧璨在此驻锡,故名“三祖寺”,唐玄宗之子唐肃宗即位之始改元“乾元”,即于乾元元年下诏赐名为“三祖山谷乾元禅寺”。寺内觉寂塔建于唐天宝年间,为三祖僧璨的舍利塔;另有建于唐朝的“三祖传衣洞”和建于宋朝的“摩围泉”。
史迹文化(古皖文化)
这里的史迹最早可以上溯到以“薛家岗文化遗址”为代表的5000多年前的古皖文化。薛家岗文化遗址坐落在潜山县王河镇,共发掘面积2000余平方米,出土文物2000余件。出土文物有石器、陶器、玉器三大类,生产工具以石器为主,其中13孔石刀为国内首次发现,极其珍贵,生活用具以陶器为主。
这些器物以新石器时代物品为主,并有少量商代和唐宋年代遗物,它们风格独特、自成面貌,代表了新石器时代独树一帜的一种文化,为研究新石器时代晚期人类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生活和生产活动,以及与黄河流域诸文化的关系,提供了十分珍贵的文物资料。
名人文化
天柱山的名人踪迹最早可以追溯到汉武帝封岳,现在仍可探寻到当年汉武祭岳留存的“祭岳台”、“旌驾桥”等遗迹。后隋文帝志在南疆,移南岳封号于湖南衡山,但天柱山依然以她的钟灵毓秀吸引着众多的文人墨客达官显宦前来造访。
唐李白在江上看一眼天柱山就吟道“奇峰出奇云,秀水含秀气”,并表示“待吾还丹成,投迹归此地”,白居易的一句“天柱一峰擎日月,洞门千仞锁云雷”更是穿透了历史,至今仍在我们的耳畔回响。王安石在潜山任舒州通判时,拥火夜游石牛古洞,作诗云:“水无心而宛转,山有色而环围。穷幽深而不尽,坐石上以忘归。”黄庭坚在石牛古洞内筑亭读书,自号“山谷道人”,并坚称“吾家潜山”。
古皖大地,地灵人杰,早在三国时,这里就诞生了著名天文学家、数学家王蕃。晚唐有诗人曹松,宋朝有宰相王珪、擅长画马的李公麟,到了近代,更有京剧鼻祖程长庚、章回小说大师张恨水、杂技皇后夏菊花。他们都是天柱山的儿女,他们都是我们潜山人的骄傲!
戏曲文化
发源于湖北黄梅地区的地方剧种黄梅戏一植入天柱山这片土壤后,忽然就奇葩绽放,光华万丈,先有开拓者严凤英,后有新秀韩再芬,硬是将黄梅戏唱响中华大地,《孔雀东南飞》的故事就在这里被搬上了黄梅戏的舞台。
安徽有什么好玩的地方?
安徽最好玩的地方:分别为黄山风景区、九华山风景区、天柱山风景区、西递宏村、天堂寨风景区、八里河风景区、齐云山风景区、徽州古城等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