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到建议,大家应该都不陌生,有朋友问任志强2016房价大跌,另外,还有人问现在买房还有意义吗?,这到底怎么回事呢?其实巴塞罗那城市规划如何呢,今天给大家说说任志强建议买的城市,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任志强建议买的城市
①城市政府的未来规划,比如重金建地铁,建地铁的方向可能是未来增值的核心方向。
②看开发商重点布局的位置。开发商愿意布局的位置是未来潜力较好的位置,特别是品牌开发商。
③看人口数据。房地产价格根据流入人口、外来人口的数据来定。如果一个城市有非常强劲的外来人口导入的话,那房价是没问题的。
2
两年以后,租赁房会很多买房是不是更难了?
①两年后,租房的会很多,这是“租售并举”带来的一个现象,中国的初次买房年龄将往后延。
②城市最底层的买房需求可能会被替代。
③买房会不会越来越难需要辩证来看:
▷以前没得选择只能买房,现在有了更多选择,本质上买房变得更加多元化。
▷未来买房有了替代品,有商品房、政府限价房,还有共有产权房。所以并不能说买房越来越难。
3
今任志强:一线房价十年翻一倍,三线翻三倍?
三线城市是不是更有投资价值?
首先一线城市只有5个,三线城市数量较多。
其次,三线城市房价整体会有一个较好的抬升,但城市不均衡发展也是特别明显的。
所以在选择三线城市的时候,首先对这个城市要足够熟悉了解,其次需要判断城市未来的发展潜力。
4
现在持有两套房,今后房产税影响大吗?
持有两套房并不算多,对于大部分人来说,还是可以把房子当作一个资产的身份的,不用太恐慌。如果持有三套以上房子或者房子在两个城市以上的群体需要注意了,房产税征收的是非普通购房群体。
5
明年信贷政策会放松吗?
明年的信贷还是不会放松的。
今年信贷已经达到较高点,是现在基准利率的1.1倍。如果明年上半年经济发展趋势向好,会继续提升信贷比例。去年得知的消息,有很多银行已经停止放贷了,本质上是去库存、去杠杆。
所以,在未来一年里,银行贷款还是非常严格的,要买房的朋友尽早买。
6
学区房值得入手吗?
有学区房需求,建议尽早配置,基本上在怀宝宝或者小孩子一岁之前就开始考虑。如果试图投资,不建议买学区房,因为学区房政策倾斜会很大,而且每年对不同人筛选的标准都不一样。
7
公寓房可以投资吗?
酒店式公寓本质上属于过渡性产品,它在政策上、法律上,某种程度上是违规的。如果某天政策打压下来是有风险的,特别是今年的一线城市,很多酒店式公寓被整治。
作为投资品,房产置换周期较长,放在手里的时间也会很长。所以不建议投资。
8
像杭州、南京的底商或写字楼,值得投资吗?
现在一线城市还有大量的办公写字楼地产,待市场发掘升值,周期不稳定且操作复杂,更别说杭州、南京等二线城市,目前不是很容易把控。
所以这一行虽然有投资空间,但是投资门槛较高,在当下的时间点,非业内人士不建议采取投资行为。
底商、办公楼它们本质上需要一定的投资门槛,就是你需要懂这一行才有可能赚到一笔钱,如果你不懂,其实很容易吃亏的。
9、
明年深圳周边的房价会不会跟随深圳的步伐?
深圳周边的房价已经起势好几年了,从前年的广州,去年的东莞,今年的惠州等。整个深圳的土地供应量是很少的,刚需客户越来越多地布置在深圳周边。这也非常符合城市群发展的一个模式,深圳未来与周边城市联动,例如地铁、公共交通道路的联动会越强。
任志强最新房价预测称未来房价必上涨。任志强房价预测一直比较靠谱被大家奉为圭臬。而任志强自己也说:“这十年来我有9次说过房价会涨,结果每次都涨,真信我话的那1%、2%,买了也确实都涨了赚了”。
任志强最新谈房价、谈房产税,依然犀利如初。2015年11月任志强在2016预测与战略年会上预测房价,让市场的归市场,保障的归保障,才有可能把地产遇到的问题“说清楚”。
任志强坦言“房价短期内仍会微涨”。任志强最新房价预测会上涨,房价上涨有理有据,10个理由告诉你房价为什么涨。
然而不管中国的房价怎么涨,总会有一些房地产泡沫即将破裂,房地产市场马上崩盘的声音。普通购房者惧于这些声音迟迟不敢下手,毕竟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买房花费了自己大半生的积蓄。就这样错过了一个又一个机会。
2016年该下手了么?2016房价上涨10个理由
1、鼓励多生多育的政策 全面二胎已放开
中国是全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随着时间变化,这些人口在几年后膨胀,过了20、30年后开始生儿育女,开始需要房子了。而这才发现,房子已经不够用了,因为人太多了。中国虽然实行了计划生育,但是由于惯性,人口还有20年的增长期,人口增长导致房价上涨。
而且因为中国人口逐渐走向老龄化,政府采取了全面放开生二胎的政策。家里添丁小房子必定不够住,换房买房在所难免。
2、城市人口增多导致房价上涨
中国市场经济前,户籍都是固定的,还有些人被发放到农村去上山下乡。现在户籍政策一解除,有些人都不待农村了,这就使城镇人口增多了,城市人口增多了。
3、刚需旺盛导致房价上涨
现在为什么所有人都关心房价了,因为人人对它有需求。如果房价过高了,人们就不会买了,市场饱和了自然也就平衡了。如果有市场,人人都需要,那房价一定会继续涨。
网站上骂声一片,那是因为每个人都想买房,每个人都想买房,所以每个人又都看空楼市。每个人都在看,那房价能不涨吗?
4、土地不可再生
土地稀缺导致房价上涨。中国虽然地广,但是适宜人们居住的地方太少太少,所有人都想在这些地方有容身之所。西部是高原和沙漠,北方多风沙,中部多山,东北多山地,南方多丘陵。只有沿海地带或者大河大湖附近的平原才比较适宜居住。
5、开发商技术革新导致房价上涨
没有任何一个开发商愿意造一个次品,房子越造越好,绿化、设计、风水、保温墙、物业管理等等这次导致次品房越来越少。
6、造房成本上涨导致房价上涨
物价、原材料价格上涨,农民工工资增长,导致造房成本提高。
7、拆迁补偿无形增加导致房价上涨
拆迁费用加大导致造房成本加大。
8、房产税,各种房产税转嫁导致房价上涨
中国计划经济搞了这么多年,最后行不通还是走了市场经济。国外市场经济搞了多少年了,中国才多少年。还有漫长的道路要走,中国人均GDP才多少,别的国家多少。这个规律不可破。
9、城市化进程拉动房价上扬
中国的城市水平只有百分之四十多此,而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是70%以上,中国离这个水平还有很大的差距,这就意味着还有大量的农民要进城,这些进城的农民需要住房,住房需求空间非常庞大。
中国正处于经济调整增长中,城市化进程正在加速,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必然伴随大量非城市人口涌入城市。
要知道,中国是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了大多数,光进城的农民,就是住房消费中一个非常诱人的数字,除非城市化进程停滞,农民才不会进城。
10、中国城市正处于高速发展期
中国的城市扩容简直就是加速度前进,今天的一个城市,几年前的城区范围还很小,三五年后,城区范围就成倍数扩大。城市的快速扩张,必然导致大拆大建,扩张后,需要大量的居住、工作人口相匹配。
此外,城市的拆建还导致大量的拆迁性需求,并且都是小房换大房,普通房换高档房。不可能城市扩张后,却无人进驻,而成为一座空城,事实证明,城市扩到哪里,人口就填满哪里。
(以上回答发布于2015-12-08,当前相关购房政策请以实际为准)
更多房产资讯,政策解读,专家解读,点击查看
房价要降?任志强:库存不消化只能炸掉
近日,任志强在某房地产峰会上分析,2016年的情况比2008年更为严峻,去库存压力太大,消化不了就只能炸掉。这么看,房价是要降的节奏啊?买房机会到了吗?
任志强又开炮:库存不能消化只能炸
近日,任志强在某创新峰会上透露,在如何消化库存方面,预计中央会采取一些措施。“眼前是消化库存为主,不是以抑制房价为主。”在任志强看来,当前房地产市场的库存情况比2008年还要严重。
任志强表示,2008年,政策上进行刺激的时候,2009年房价迅速上升,2010年楼市开始回暖。那是因为2008年楼市没有大量库存。现在之所以说比2008年还差,是因为现在有大量库存。根据测算,当前库存量已经接近7亿平方米,该库存指的是竣工而没有销售的房子。这里面包括住宅4亿多平方米,写字楼和公建2亿多平方米,同时还包括了未销售的竣工车库配套等面积。
也就是说,跟2008年相比,当前最大的问题在于,有相当一部分库存是无法消化的。虽然全国房地产一年近7亿平方米的库存并不算多。但问题在于,这其中有大量库存属于很难消化的部分。换句话说,只能炸掉,不会因为任何政策而消化掉。经过近一年的楼市宽松刺激政策,绝大部分一二线城市的库存情况整体已经开始好转。所以任志强的担忧主要在于三四线城市。
国家统计局数据:70城环比下降49个
根据国家统计局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2015年12月70个大中城市中,新房价格环比下降的有49个,上涨的仅21个。
具体而言:
新建商品住宅(不含保障性住房)价格变动情况:(一)与上月相比,70个大中城市中,价格下降的城市有27个,上涨的城市有39个,持平的城市有4个。环比价格变动中,最高涨幅为3.2%,最低为下降0.9%。(二)与上年同月相比,70个大中城市中,价格下降的城市有49个,上涨的城市有21个。12月份,同比价格变动中,最高涨幅为47.5%,最低为下降5.3%。
二手住宅价格变动情况:(一)与上月相比,70个大中城市中,价格下降的城市有24个,上涨的城市有37个,持平的城市有9个。环比价格变动中,最高涨幅为3.3%,最低为下降0.5%。(二)与上年同月相比,70个大中城市中,价格下降的城市有34个,上涨的城市有35个,持平的城市有1个。12月份,同比价格变动中,最高涨幅为42.6%,最低为下降8.6%。
2016年房价究竟降还是不降呢?
说了这么多,2016房价到底会降不会降呢?总的来说可以从各线城市的情况来分别分析:
对于一线城市来说,从今年的房价走势来看,没有大涨也没有大跌。但是一线城市地价越来越贵,开发商拿地成本高了,指望他们给你打折放价,基本是不可能的;另一方面一线城市人口密集的情况,短时间内肯定不会有根本性的改善,刚性需求仍然很大,所以房价降的可能性小之又小。
但是对于二、三、四线城市来说,情况就不一样了。那些有卖点的房子,比如地铁房、教育地产、商圈房,基础设施完备,价格也依然坚挺,但是其他没有什么特点的房子,可能就会受到挤压,买房投资需要再谨慎些。
那么2016年要不要买房呢?
根据今年的趋势,2016年会继续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也就是说,明年还可能会继续降息降准,这对大家最直接的影响就是,房贷利息变少了。小伙伴们可以算 算,其实你还的房贷里面大约只有一半是贷款本金,剩下的都是利息,所以,降息对房奴们来说简直就是大大的好消息。
对于刚需而言,不妨趁着现在政策好、利率低,去贷款买套优质房产,给自己安个家;
至于投资客嘛,可以考虑三类房产:教育地产、地铁房、具有地方特色的热门商圈或区域住宅,就算房价泡沫挤压,是金子在哪都会发光,优质房产的投资价值依然持续存在。
(以上回答发布于2016-01-18,当前相关购房政策请以实际为准)
全面及时的楼盘信息,点击查看
说“房子只能炸掉”任志强到底错在哪里?
这句话是任志强在一次地产论坛上说的,原话是这样的:“全国房地产一年近13亿平方米的销售面积来看,接近7亿平方米的库存并不算多。但问题在于,这其中有大量库存属于很难消化的部分。换句话说,只能炸掉,不会因为任何政策而消化掉。”
小编又想起了历史上著名的“倒奶事件”。奶农们宁愿把牛奶倒掉也不愿降价销售,挽回损失。
在这里,我们简单梳理下这个历史上著名的经济学趣事。
那是1929年,美国正经历一战后最大的经济危机,奶农们因为之前牛奶需求的增加开始扩大生产,经济危机出现后,牛奶需求开始萎缩,产能过剩严重。
因为牛奶不易长期储藏。而且奶牛的饲养也需要成本,一边是成本上升,一边是滞销。为了利润,只能提高奶价。
提高奶价导致的直接后果是,农村人不喝牛奶,农村的销量还是下跌,城市的需求也没有增加。剩余牛奶更多,而成本却更高。如果运到更远的地方买牛奶,运费成本已经高于售价。
能免费送牛奶么?
问题是,掏钱买牛奶的那部分人能答应么?
可以降低售价么?
降低售价后,最直接的后果是农村人成为了牛奶的二道贩子,他们将从奶农那里低价收购来的牛奶以低于奶农的售价卖给城市,而奶农给城市人的牛奶定价也保不住。
思来想去,倒掉牛奶、减少奶牛是最好的选择。
房子=牛奶么?
房地产是不动产,是具有巨大投资价值的现金等价物。银行的贷款、个人的贷款都是流向了房地产行业。房子炸掉了,人们住什么?开发商卖什么?银行怎么收回贷款?如果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谁能担责?
当然,任志强担心的主要是三四线城市,这部分城市由于先前的拿地成本较高,已没有多少下降空间。而中国楼市大多数库存也集中在三四线城市。当前三四线城市的产业发达程度、人口流动状况、城市化水平、人均收入已很难支撑起高库存,任何政策也改变不了没钱的现实!
政府可以补贴么?
中央提出通过鼓励农民工城市化、改革户籍制度等措施来增加住房需求。农民很穷,常年没有缴存公积金的习惯,不动产也就是宅基地和几亩田地而已。怎么获得银行贷款,甚至连首付都是问题!有地方政府尝试给购房者发放购房补贴?那城市人能答应么?公平性遭受普遍质疑。
(以上回答发布于2016-01-20,当前相关购房政策请以实际为准)
搜狐焦点为您提供全面的新房、二手房、租房、家装信息
现在买房还有前途吗?
地产股、银行股都绕不开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地产股、银行股等接近净资产的价格,港股甚至大幅低于净资产,这种估值反映了市场先生的极度悲观。而房地产这又是中国最敏感、最激烈的话题。有专家如陈准称房地产至少还有二十年繁荣期;最占据道德制高点的观点是存在严重的泡沫,必须腰斩才行;折中观点是房地产告别黄金时代进入白银时代。老毛君来聊聊房地产。
l一、房价为什么高?
我们不要道德评判,不要感性认识,一切实事求是,用数字说话。大家都说买不起,因此有泡沫。但商品房是不是给老百姓买的?以前买不买得起?我特地找了17年前人民日报控诉北京房价的报道:“北京最近提供2万多平方米住房,每平方米1600元至1900元。若买两居室,少说也要6 万多元。一名大学生从参加工作起就日日节衣缩食,每月存储50元,已是极限,100年才能买上两居室。”当时的消费品物价是多少呢?白菜2分/斤、豆角1元/斤,现在多少钱一斤?2006年,北京平均房价是7375元/平,2016年数据显示十年来北京房价总体上涨380%、年均上涨17.5%。一切都是幻觉,可能不是房价涨,而是货币一直在贬值而已。80年代你的工资水平买不起房,现在你的工资水平照样还是买不起!十年来,除了电脑、家电没有涨价,因为制造效率的提高克服了成本压力,而农产品不可能大幅提升生产力,因此随着货币水涨船高。土地更是不可创造的,除去政府税费,房价的上涨部分只是更为忠实的反映了货币增多的现象,因此称房子是最佳抗通胀品种不无道理。
l二、房地产的供求关系
从供应方看,中国人多地少,国土面积只有2%的土地适合居住,18亿亩耕地的红线不可触动(我不认为这是一项好的政策),可居住土地的供给就那么多,这是锁定的。美国城市建成区占国土面积的3.1,日本占国土面积的4.2,中国所有的建成区加起来只占国土面积的0.33,而所有的城市建成区真正用于居住所占有的面积只有全部国土面积的0.11。
从需求方看,目前中国城市化率不足55%。有人说低估了,再加上2个点也是空间巨大。十三五规划很明确了,城市化率每年增加1个点,还有数亿人口需要搬进城市。城里的中产阶级有钱了、有孩子了、生二胎了,还有源源不竭的改善性需求,二居室想换三居室,大户型想换别墅。衣食住行,住是真正的渴望,因为你一生最长的时间是和自己的房子一起度过的。中国人会把住房看成是他的第一种需求,“不吃不喝也得买房”。不只城市人,在农村,为了娶媳妇,借钱也得买房。有些人说,房子抑制内需,一套房子消灭一个中产阶级。你买了一套房子,财富并没有消失,而是从现金变成了不动产,不但没有消灭中产阶级,反而使之享受了增值,实际上,中产阶级和富裕阶层最喜爱的投资渠道就是买房子。买房子在产业链上拉动50多个行业,怎么就不是内需,难道只有吃喝玩乐才是内需吗?有需求,还要有有效需求,即购买力支持的需求。购买力是居民收入决定的,居民收入表现为货币。货币,只能越来越多,人均收入要翻番,启动国民收入倍增计划,这意味着什么?未来要释放多少货币?
大炮任志强说过,商品房就是卖给富人的,这是正确的废话。实际上真正消费商品房市场的、通过市场渠道买房的就是富裕人群。这些富裕人群为城市建设作了很大的贡献,这部分人绝对应该是中国城市建设的功臣,直接推动了中国城市住房水平的提高。而只有通过商品房的热卖,才能给政府提供源源不断的资金,保证棚户区、旧城改造的顺利进行,真正保证保障房的实现。穷人怎么活?仔细看看,普通老北京市民哪个不是几套房?商品房就是跟普通人的工资脱钩的。每年大规模的城市建设,老市民得到的拆迁改造、补偿收入,根本就没有算到居民总收入里面去。有的人可能工资一千块钱,住的房子价值上千万,拆迁之后取得的现金收入,即可买新房。所以,很多迷惑性的指标是扯淡的,什么收入房价比,这个收入是指纯工资收入,那当然是离谱的数字。外地人进京怎么办?没办法,谁让你来呢?来了不是享受而是打拼来的,你可以选择逃离北上广,但很多年轻人绕了一圈还是选择了回归,因为公平的机会几乎都集中在大城市。
l三、房地产的成本
从房价构成来看,组成房价总成的诸多因素,建安成本、人工工资、土地成本和税费,哪个能降?理论上还有活动余地的就是土地的价格,而物权法、和土地管理法规和拆迁法规,都会导致拆迁成本越来越高,土地成本只会越来越贵。这些政策的出台,实际上是落实产权,那以后土地的征用更难。例如,北京主城区的拆迁安置中,货币补偿已经突破13万/平的天价,几年前的北京林萃路钉子户事件,“拆迁,拆迁,一步登天”这句俗语,已经被拆迁户无限度发挥到极致。未来甚至可能出现这种情况,即便政府不赚钱,零利润转让地块(保障房),仅拆迁成本都会高于以前的出让成本。
为什么这一轮开发商举牌的新地王都出现在郊区新城?很多人大呼看不懂。例如北京四环内已经没新地了,只能拆迁,有时候在二环黄金地段能看到不少老胡同旧危房,但谁能拆得动啊?拆条胡同别说给政府的出让金,光给拆迁户就得几十亿补偿款。强拆?政府也是无事为大。所以现在开发商宁肯到五环六环造新城,也不愿在二环拆旧城。
l四、政府调控之保障房
从4万亿后房地产调控开始,保障房搞了这么多年,房价降了吗?保障房能不能增加供给?不可能,因为保障房也要占地,土地整体是有限的,挤占了商品房的土地份额,反而导致商品房土地更为稀缺,从而长期推高房价。从香港、新加坡的经验看,保障房不会降低房价,只会分化房价。老毛君去过新加坡,那里大部分人住在政府公屋里;商品房只是富裕阶层、中产阶级买得起,但其价格丝毫不动摇,一直高高在上。
l五、政府调控之物业税
物业税可以降低房价,只是一个美丽的传说。借调控房价为名征税,只不过是让老百姓心理好受一些。你看,那些囤房、炒房的投机分子,那些不劳而获、一夜暴富的寄生虫。政府要征重税惩罚他们,真是大快人心呵!但正如张五常教授所说的,增税能降低房价?闻所未闻!因为在市场经济自由交易的条件下,名义上的纳税人和实际上的纳税人可能完全不同。只要住宅市场长时间内供不应求。增加税负丝毫不会改变供求关系失衡的事实,也很难长期抑止购房者的购买热情,加税唯一的后果是提高了住宅的成本,通过价格传导给消费者,他们才是物业税真正的承担者。
l六、政府调控之限购限贷
2010年开始,国务院启动史上最严厉的调控措施,限购限贷,貌似杀伤力巨大。然并卵。调控实际上是压制需求但是不可能消灭需求。所有的调控政策都在形成了巨大的“堰塞湖”,到时冲下来的时候,必然是灾难降临。我们看到,房价在盘整了三年之后,在2016年初突然井喷,日光盘频现;谨慎了三年之久的开发商被迫恐慌性抢地,地王频出。
计划调控中,大量的中小房产商转让项目退出市场。于是,行业整合开始了。一方面需求在越来越聚积,一方面供应商在越来越集中,后果将是什么?限购限贷,如同骑虎,已成难下之势。原来的房地产因为高利润形成了高度分散的行业格局,而政府的严厉调控实际上是为行业巨头们清理门户,反而为万科、保利这些龙头提供了机遇。龙头万科从调控时占有率2%到现在超过4%,还引来野蛮人在股市上举牌。
l结语:买房不能靠政府
(以上回答发布于2017-01-23,当前相关购房政策请以实际为准)
更多房产资讯,政策解读,专家解读,点击查看
宁要城市一张床,不要乡村一套房变论赛
北京、上海、广州等这些一线城市寄托了无数年轻人的梦想。众多人之所以通过考大学或者考研来到这些城市,为的就是使自己的青春在这里能够绽放,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价值。能在大城市立足,尤其对于出身底层的年轻人,绝对意味着成功。很多人踌躇满志,要为理想燃尽青春,“宁要大城市一张床,不要农村一套房”成为奋斗的宣言。
理想毕竟是理想。这个世界上实现理想的人毕竟是少数。年轻人有年轻人的理想,追求和努力,这是年轻的标志。某种意义上讲,年轻人就应该意气风发,充满斗志。可是,有意气,有斗志并不能就拥有一切。一线城市的高房价、高物价、高污染引发着人们的经济危机、心理危机、情感危机、生存危机和人际危机。蜗居、集装箱、胶囊公寓这些刺眼的词汇都是活生生现实的写照,有多少人的梦想会因此而折戟。
白领的光鲜靓丽与收入令很多人羡慕。原本属于他们的幸福却被高房价等这些基本的生活必需品给掏空,沦为新式“奴隶”,且是众“奴”加身。我们向往大城市是因为大城市能够给我们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更多的机会。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大城市能够带给我们希望。即便困难只要有希望,就意味着可能拥有一切的可能。
事实上,一线城市是一个灭绝大多数人希望的地方。很多人老家或者二三线城市是个佼佼者,可是到了一线城市就是个连房子都买不起的“房奴”。前两天《中国青年报》有篇文章说,只要在北京、上海这些大城市有两套房子就能登上胡润富豪榜。去年,有网友发帖称,买一套北京北苑一带的二手房,至少一百万。他写道,“假如我是妓女,姿色一般,平均每次收获200块,我也不抽烟,不喝酒,不吃饭,不得性病,不养小白脸,要想买那样的房子(同样,房价不上涨),我得连续接5000次客人。假如每天接客两人(含法定节假日),那得连续奋战2500天,费时7年左右。”不幸的是,今年北京的房价又大涨,六环以内都过万了。
逃离一线城市,已经成为越来越多的人不得不面对的一个选项。当下,中国城市化正搞得的如火如荼,政府卖地也忙的不亦乐乎。而众多对城市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的白领正在悄然撤离大城市。可以想象,只要房价还这样高的离谱,暂时蜗居在大城市的年轻人选择离开的会越多。可能有人会说,这是一个优胜劣汰的过程,留下的全是精英。按照地产大鳄任志强的理论,房子是钻石,不是一般人能买的,房子是进入城市的一个门槛。
这些观点忽略了最基本的事实。有房子是在一个城市长久生存下去的前提和保障。那些名牌学校毕业,有着相当潜质的年轻人(除了“富二代”和“官二代”)几年内是不可能买到房子的。他们的收入在一些人看来并不低,并且上涨的空间比较大。但是,若收入增长的速度赶不上房价上涨的速度,在大城市生存的希望会随之变成绝望。届时,一线城市剩下的都是些长期盘踞在城市的高房价的受益者和体制受益者。出身底层的人难以融入一线城市,严重阻遏了阶层的正常的流动,故而造成阶层僵化。这样会蚕食社会公义,拉大贫富差距,甚至衍生成阶层对立。
一个健康正常的城市,应该是为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去除障碍。而不是,为了眼前利益,无视长远发展,把人才变相的赶出城市。众多年轻人满怀憧憬的来到城市,可仅存的希望就这样被残忍的掐断,他们被迫选择了撤离。打击的不仅是他们的梦想与信心,还有城市隐藏在靓丽外表下的孱弱。
广州的房价2018年的走势是怎么样的呢?
【2018年的整个房产走势】
首先,2018年的房价走势是无法预测的,因为政府的政策随时在变化,目前所有的预测都是基于一些专业经济分析师的意见和数据区简单分析!但是根据中国著名的房产经纪分析师任志强在第十五届中国地产风云榜上发表的关于房产的市场趋势的论点可以看出,政府2017年的“限购、限贷、限售、限价”等短期调控政策将会逐渐的调整为长期调控政策;任志强提到两个观点:
一、如果按照现有的房地产政策不变的情况下;
1、2018年房地产投资一定是下降的,下降的幅度可能稳中有降;政府也是一直在加强“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这一观点是有利的保障;
2、房地产开发面积会下降,从2017年竣工的数据来看,房子卖了将近17亿平方米,但是竣工的只有10亿多点;个人的观点:一线城市像广州每年涌入的人口是50万左右,房地产开发面积下降以后,会面临着供应需求的状况,一线城市的房价会持续稳定上涨;
3、房价下降的城市越来越多;房地产和各个行业都有紧密的关系,和当地经济直接挂钩,经济效益是产业带动的,因此部分二、三线城市,在无任何产业支撑的情况下,房价跟随着一线城市上涨到高点,未来房价可能会有一个稳步的回落;2017年年初,全国房价超过1万的一共有19个城市,到年底,增加到了41个城市,其中9个城市是政府售使劲压下去的。
二、地产对今年的土地财政和财政税收影响很大:
1、2017年,一线城市的的开工面积大幅度负增长,但一线城市的人口每年都在增加,开工面积大幅度下降,对于房价的影响也很大;
2、东部地区人口逐渐增加,2017年的投资是上升的;中部和西部地区去年投资也是上升的,但是西部人口并没有那么多人口支撑;所以整体来说,西部的房价虚高,2018年政策的调控下,会有回落;
3、房产对于今年的土地财政和财政税收影响巨大,大概占到全国财政税收的40%,地方的36%;
因此,2018年,不论政府政策是怎么样的,一线城市的房价会以稳定的速度上涨,房源也会越来越稀缺,尤其是小户型房源,因此不应该持观望的态度,而是在合适的时机选择置家,在一线城市,越早买房越有保障!
如何通过城市规划手段来解决因社会分层而带来的居住空间分异和隔离问题
中国正处于一个深刻和复杂的社会与经济转型期,经济全球化和新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以及我国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使中国城市面临着产业结构调整、城市功能重组、城市规模扩展的新问题。市场经济转型背景下出现的贫富差距带来日益明显的居住空间分化,社会群体空间分异居问题成为当前、社会和城市居民普遍关注的焦点议题。房地产商任志强信口一句“穷人、富人本就应该分区居住”,引来白热化讨论。在任看来,过去中国都是“穷人区”,现在出现“穷人区”和“富人区”是很正常的,就像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一样,也要让一部分人先住进“富人区”,以后才能都变成“富人区”。之后,地产商潘石屹在其博客中发文“我不赞成新城市的建设中分穷人区和富人区”,引来数千条,一时众说纷纭。当前无论学术界、媒体还是社会大众对贫富分化引发的居住空间分化问题都颇为关注。与“房地产商”、“豪宅”、“廉租房”、“房价”、“国十六条”、“两个70%”、“ 双竞双限”等关键词相联系,城市住房特别是目前普遍存在的居住分化问题已经成为热点议题。
在自由和商品化的城市住宅市场中, 不同阶层人群的分区居住是必然的现象。居住空间分异, 虽然从社会分层的角度看, 体现了不同人群居住购买能力的差别, 有其存在的合理性, 但不容置疑的是, 这种合理性是以在空间上对弱势群体的再次“剥夺”为代价的。如果由于居住空间的边缘化和隔离化, 从而导致低收入群体在基础设施等公共服务的获得上再次沦为“二等公民”, 那么对这个群体的社会心理、自我认同将产生严重的负面效应,进而威胁到社会整体的和谐与稳定。以社会整合和社会公平为价值理念, 以提升低收入阶层的生活空间为目标的混合居住模式, 无疑是对传统观念和市场经济制度下居住模式的一种挑战。然而, 其能否成功运作, 还有赖于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和政策基础, 尤其是的主动介入和积极引导。对处于转型期的中国城市而言, 如何在不牺牲或少牺牲公平的前提下实现快速发展所需要的效率, 对和人民来说都是一个不能轻言放弃的需要解决的难题。混合居住模式提供了控制居住空间分异的一种新尝试, 但能否成功, 还需要进一步探索和实践。
城市小姑娘嫁到农村,服侍公婆不满意,罚跪到半夜才原谅
你老公,不管管吗?他是一种不管不问的态度我建议你离婚
三四线城市,工薪阶层 月薪6000,买房好还是买车好?
人活几十年,算开了账的,在钱不足的情况下先租房相对合适一些,一点点赚钱,一点点付房租,压力也要小一些,否则,贷款买房每月出去的钱也不少,还贷的利钱都够租房的。
但买车不宜买太贵的,也别买那些面子车,5万左右的奥拓,7万多的威驰或飞度,都可以跑长途,质量稳定,也比较省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