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x技巧 >

中班有趣的公开课教案

  • x技巧
  • 2022-02-15

谈到中班,大家应该都不陌生,有朋友问中班有趣的公开课教案,事实上幼儿园中班科学公开课教案,这到底怎么回事呢?事实上幼儿园中班关于走的游戏呢,下面小编就会给大家带来中班有趣的公开课教案,欢迎大家一起来阅读!

中班有趣的公开课教案

活动一:科学活动:认识中秋节

活动目标

1、知道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是中秋节,体验民族节日的快乐。

2、喜欢民族节日,了解简单的节日风俗和有关的民间传说。

3、知道吃月饼的意义,体会分享的愉快。

活动准备:

1、每一个孩子准备一块月饼,并请家长告诉孩子月饼的品名。

2、民间故事《常娥奔月》

活动过程:

1、通过讨论月亮的变化,让孩子们知道农历的八月十五是中秋节,是我们国家的民间节日。

2、介绍中秋节的来历,让孩子们知道中秋节又叫团圆节。

3、了解人们在中秋节的活动。 问:你是怎么过中秋节的? 你喜欢过中秋节吗?为什么?

4、观察月饼,通过分享月饼体验节日的快乐。

A、月饼有很多种,谁来介绍一下自己的月饼? ——引导孩子们从形状、颜色、味道来介绍。

B、月饼为什么是圆的呢?

C、老师小结。

D、分享月饼。

5、听故事《常娥奔月》。

活动二、泥工活动——香香的月饼

活动目标:

1、学着用搓、压的方法,把泥搓园压扁,并能用工具在泥面上刻印各种花纹。

2、喜欢民间节日,体验节日的快乐。

活动准备:人手一份泥工工具以及刻、印的工具

活动过程:

1、谈话:八月十五中秋节

2、出示月饼,让孩子们讲讲月饼的形状和花纹 ——引出孩子们活动兴趣

3、老师讲解并示范用橡皮泥做月饼的方法。

A、先搓园再压扁,然后在泥面上用工具画花纹。

B、用印模的方法做月饼。

4、孩子们操作老师指导。鼓励孩子们大胆绘制花纹。

5、月饼展览会。 ——孩子们互相参观自己做的月饼, 并说说谁做的好?为什么?

文库找找吧,看下别人是怎么做的,自己再借鉴下

这个还要看各地的情况,可能人文不一样,得到的效果也是不同的

中班美术《大蘑菇》公开课教案

活动目标:

1.用椭圆形表现蘑菇伞,并用多种颜色装饰。

2.知道画面的排列要有大有小,使得画面丰富、布局合理。

活动准备:小兔头像、蘑菇图片,范画、画纸、油画棒。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引出课题

1.教师出示示范画,讲述故事:小白兔和小伙伴们在草地上玩,忽然下起了雨,他们跑呀跑,发现前面有很多漂亮的雨伞,仔细一瞧,原来是蘑菇。小白兔跑到蘑菇伞下面来避雨了。

2.小动物为什么到蘑菇下面避雨呢?

3.请幼儿观察蘑菇,看蘑菇是什么样子的?(有大大的、半圆形的顶,还有长长匠柄,能像雨伞一样挡雨点。)

二、各种各样的蘑菇。

1.教师示范画蘑菇:画个扁扁的椭圆形,下面长长的两条线就是蘑菇的柄。

2.观察示范画中大蘑菇、小蘑菇、矮矮胖胖的、高高瘦瘦的蘑菇,每个蘑菇的花纹都不一样。

3.教师请幼儿说说,总结画蘑菇的方法,创编成儿歌的形式(PPT出示):圆圆的,扁扁的,像房子,像花伞,一个个,地上长,小白兔,真喜欢。

4.幼儿跟读儿歌。

5.教师边念儿歌示范画两个具有代表性的蘑菇:先画椭圆形或半圆形的蘑菇顶,在蘑菇顶中间底下画上蘑菇柄,然后在蘑菇顶上画上不同颜色的小圆点或者斜纹作装饰,最后给蘑菇涂上漂亮的颜色(教师示范时,强调涂色规则:从上到下,从左到右,色彩均匀)。

三、幼儿作画,老师指导。

1、鼓励幼儿大胆表现各种蘑菇伞的形状,并用色彩和花纹装饰蘑菇。

2、提醒幼儿不能将蘑菇的柄画得太粗。

3、指导幼儿涂色,可以用多种颜色表现蘑菇花纹。

四、展示幼儿作品。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活动指导(第2版)》从学前教育课程设置出发,结合艺术学科的特点和学前儿童的成长和认知特点,从学习幼儿艺术习得的发展规律,到通过欣赏达到对幼儿艺术的初步认识;再从幼儿艺术教育的大主题到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的具体任务、内容、特点、组织指导;最后通过专家的最新教学理念帮助学生提高理论修养,开阔眼界,并由一线教师的成功经验帮助学习者体验幼儿教师的自我实践操作。

另外,本教材为了更好地配合理论学习,安排展示了许多国内外学者、专家在幼儿艺术教育领域的真实、生动、有趣的案例,供学习者分析、思考与借鉴。

参考链接: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活动指导=百度百科

幼儿园公开课中班《有趣的表情》相关内容

中班科学公开课教案有趣的水具体怎么操作

活动目标:

  1、在欣赏中了解中国民间传统剪纸工艺,感受发现剪纸艺术的特点与美感,萌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喜爱之情。

  2、喜欢剪纸活动,大胆剪出各种折剪作品进行装饰活动,从中尝试剪纸活动的创造乐趣。

  活动准备:

  1、尝试使用剪刀练习过各种简单的剪纸活动。

急求!幼儿园中班公开课教案、、

中班语言《大布袋》(整合课程教材)

活动目标:

1、幼儿能够根据图谱理解儿歌,并学会儿歌。

2、幼儿尝试仿编儿歌。

3、初步建立有关购物袋的环保概念。

活动准备:

1、课件

活动过程:

一.谜语导入:

一物生来真奇怪,肚子上长个大布袋,布袋里面藏宝宝,走起路来蹦蹦跳。你们猜他是谁?

二.通过课件理解儿歌.

1.【课件一】、他是谁呢?【我们一起来学一学小袋鼠跳】 袋鼠妈妈肚子上有个什么?

2.那袋鼠妈妈的大布袋有什么用呢?还有什么用呢?想知道吗?我们一起跟袋鼠妈妈去看看吧。[课件2]袋鼠到了哪?[幼儿学说;到了市场]

3.那他到了市场会买些什么呢?[幼儿自由说]到底会买什么呢?[课件3]快看,他买了什么?

4. 那他会把买下的肉和菜装在什么地方?[ 放声音]听袋鼠妈妈怎么说的?儿歌中为什么说不用塑料袋,不用泡沫盒?

小结;因为塑料袋泡沫盒不能重复利用,会污染环境,会产生对人体有害的东西,所以说不用塑料袋,不用泡沫盒。

5.那他到底会装在什么地方?[教师边操作边说]他装在了什么地方?[学说:通通装进他的大布袋]

6. 小结:奥,原来袋鼠妈妈的大布袋,不仅可以装宝宝,还可以装东西。

三 学说儿歌.

1.请小朋友一边听一边看,比一比谁听的多?

2. 一边看视频一边跟着说。

3. 请幼儿自己带上好看的动作说一说。

4. 请左右两边幼儿对说。

5.游戏:脑筋转转转

四 仿编儿歌.

1. 袋鼠妈妈到了市场买菜又买肉,还会买什么?

2.袋鼠妈妈有个大布袋,还会有谁也有个大布袋?他到了市场会买什么又什么?

附儿歌:《大布袋》

袋鼠妈妈, 有个大布袋,

到了市场,买肉又买菜,

不用塑料袋,不用泡沫盒,

通通装进它的大布袋。

中班音乐歌曲:小猪变形记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歌谱,熟悉歌词内容。

2、在熟悉歌曲旋律的基础上,初步学会歌曲。

3、体验音乐活动乐趣。

活动准备:

1、伴奏音乐

2、四段音乐的图谱

3、PPT课件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1、律动,带领幼儿一起动起来。

2、发声练习。

二.学唱歌曲:

1、播放课件,创设情境,引起幼儿兴趣。

师:“我有一本神奇的书。我们一起打开看看吧!神奇的书打开了,让我们来看看、听听发生了什么事情?(播放小猪变身长颈鹿PPT)

(一边播放,教师一边说:有只小猪很无聊,觉得长颈鹿不得了,踩着高跷走一走,一不小心,全没了。)

2、学唱第一段

(1)师:“发生了什么事情?你们听清楚了吗?”(根据幼儿回答教师出示图谱)

(2)师:“小猪为什么觉得长颈鹿不得了”

(3)师:“老师把这么好玩的事情编成了一首歌曲,你们来听一听。”

(4)师带领幼儿逐句唱。(清唱3--4遍)

(5)师与幼儿整段唱。(跟着音乐唱)

(6)邀请个别小朋友上台表演(跟着音乐)

2、学唱第二段

(1)师:“发生了什么事情?你们听清楚了吗?”(根据幼儿回答教师出示图谱)

(2)师:“小猪为什么觉得斑马不得了”

(3)师:“老师把这么好玩的事情编成了一首歌曲,你们来听一听。”

(4)师带领幼儿逐句唱。(清唱3--4遍)

(5)师与幼儿整段唱。(跟着音乐唱)

(6)邀请个别小朋友上台表演(跟着音乐)

(有只小猪很无聊,觉得斑马不得了,涂上黑条和白条,被水一冲,全没了。出示图谱)

3、学唱第三段

(1)(出示大象图)师:“看,是谁来了?大象也来了,你们觉得大象什么地方最不得了?”(幼儿回答)

(2)师:“大象的鼻子和耳朵很不得了。那小猪做了什么?变成了大象了吗?

师出示歌谱,可以请个别幼儿试着说一说。

(有只小猪很无聊,觉得大象不得了,装上鼻子和耳朵,喷嚏一声,全没了。出示图谱)

(3)师:“老师把它编成了歌,我们一起来听听”

(4)师带领幼儿逐句唱。(清唱3--4遍)

(5)师与幼儿整段唱。(跟着音乐)

(6)邀请个别小朋友上台表演(跟着音乐)

4、师:“这个故事有趣吗?我们一起来唱唱这个故事。”(完整唱2~3遍歌曲)

三、游戏:你想什么

1、师:“如果你是小猪,你想学做什么呢?”(请2—3名幼儿说一说、演示一下)

四.结束活动

师:现在我们一起将我们学会的歌曲唱给小猪听吧。

附:音乐歌曲:小猪变形记

有只小猪很无聊,觉得长颈鹿不得了,踩着高跷走一走,一不小心,全没了。

有只小猪很无聊,觉得斑马不得了,涂上黑条和白条,被水一冲,全没了。

有只小猪很无聊,觉得大象不得了,装上鼻子和耳朵,阿嚏一声,全没了。

幼儿园中班公开课调皮的泡泡教案

你好

有一只孤独的大白鹅,它很想和朋友一起玩。可是,小鱼不理它,小鸡不理它,小鸟也不理它。正当它伤心难过的时候,有一串亮晶晶的泡泡,从天上飞来,这些泡泡是从哪

儿来的?大白鹅能找到朋友吗?

(二)主题分析

故事生动描述了一只孤独的大白鹅找朋友的经历。这样一个情节简单又有趣的故事,正是在向孩子们讲述该如何寻找朋友,才能得到朋友的喜爱。

(三)情节分析

大白鹅渴望和朋友一起,但是又缺少与同伴交流的方法,这使得它在寻找朋友的过呈中屡屡碰壁。一次又一次的挫折让大白鹅难过,同时也引发了小读者的思考:究竟怎样才能交到朋友呢?

终于,大白鹅用礼貌和友好交到了朋友。故事以大团圆的结局,帮助幼儿感受、体验和朋友在一起的温馨与快乐。

(四)图画分析

画面形象生动、色彩明快、角色鲜明、重点突出。

根据图片中蕴藏的细节能对故事情节进行推测,如:观察小鸡、小鱼、小鸟的行进方向和神情,能判断出它们不愿意和大白鹅做朋友;大白鹅追逐泡泡时的体态能反映出它对寻找朋友的迫切……这些都能有效发展孩子的观察和思维能力。

此外,故事的人物造型简单,可供中班孩子参考并模仿作画。

(五)角色分析

故事中的大白鹅正像是一个4岁的孩子,已经不能满足于简单的快乐,它渴望得到更多的朋友,可是又缺少与朋友交往的方法。当它的莽撞吓跑了朋友时,它伤心难过,想知道大家为什么都不理它;当它体悟到交朋友的方法时,天上飞来了许多泡泡,给它带来了寻找朋友的希望,这次它终于如愿以偿地感受到和朋友在一起的快乐。

大白鹅寻找朋友的过程,如同每个孩子的亲身经历,他们在欣赏故事的过程中,一边帮助大白鹅分析交朋友失败的原因,一边也积累着各自与人交往的经验。

(六)语言分析

故事中大白鹅的语言前后有着很明显的变化,教师讲述时要表现出两种不同的语气和语调,让幼儿感受到与同伴交流时要礼貌、友好;也可引导幼儿思考、讲述大白鹅应该怎么做才可以找到朋友。幼儿在讨论的过程中会调用自己的原有经验,知道交朋友要尽可能地做到礼貌而又温和,从而积累与同伴交往的新经验。

在阅读过程中,也可以引导幼儿连贯讲述“大自鹅在哪里,想要和谁做朋友”,这有助于培养中班幼儿完整讲述的能力。

(一)活动设计1

1、设计思路

中班上学期的孩子喜欢和同伴一起玩,也想结识更多的朋友,但是在与朋友交往的过程中,很难考虑到他人的感受,总是将自己的意愿强加于别人。他们知道要对老师有礼貌,但却很少能做到对朋友也有礼貌。故事情节简单、有趣,符合该年龄段孩子的经验水平。故事中大白鹅的经历生动地告诉了孩子们应该如何与同伴交往才能交到更多的朋友。

活动的第二个环节以表格的方式,帮助幼儿梳理“地点”、“人物”等信息,便于幼儿讲述时更加完整。这个环节中,幼儿先要帮大白鹅分析为什么大家不愿意和它做朋友,再帮大白鹅出主意怎样才能让小姑娘和它做朋友。先后两次思考,让他们感受到与人交往时礼貌的重要性,从而理解故事的主要含义。故事的名字在故事讲完后才出示给幼儿,这可以有效促进幼儿概括故事核心内容的能力。

当然,一则故事可以激发幼儿与同伴交往的情感需要,但这只是瞬间的,要将瞬间演变为长久,需要教师在日常生活中持续不断的关注和引导。活动后,教师一方面可以创设与故事相应的环境,让幼儿“为大白鹅找朋友”的热情在低结构活动中得以延续;

另一方面,也可以利用真实情境,鼓励幼儿用友好的方式多交些朋友,体验和朋友在一起的快乐。

2、活动目标

(1)欣赏图画书,体会大白鹅找朋友的心情,并能讲述自己的观点。

(2)愿意和同伴在一起,学着与同伴友好、礼貌地交往。

3、活动准备

PPT课件

大白鹅找朋友的经历记录表格(三列:在哪儿、找到什么朋友、是否成功)、笔、以故事结尾为背景的图画一张(有女孩、大白鹅、小猫、长颈鹿、小猪、小兔等,还需留出空白处,让幼儿有添画的空间)

4、活动过程

(1))介绍角色,引发兴趣

出示第1页:

一这是谁?猜猜它想干什么?

一大白鹅一个人觉得很孤独,想找朋友和它一起玩。我们一起看看,它能找到朋友吗?

(2)观察图片,理解故事

①出示第2~5页:

一大白鹅到哪里,找谁做朋友?

一它们愿意和大白鹅做朋友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②幼儿讲述时,教师将幼儿的讲述内容记录在表格中。

一大白鹅是怎么找朋友的。为什么小鱼、小鸡、小鸟都不愿意和大白鹅做朋友?

④出示第6~11页:

一大白鹅看到泡泡会想些什么?

一怎么样才能找到吹泡泡的朋友呢?

一大白鹅怕小姑娘也不愿意跟它做朋友,它该怎么做呢?(请幼儿教大白鹅有礼貌地和小姑娘说话。)

⑤出示第l 2~1 4页:

一瞧,大白鹅找到了几个朋友?它们是谁?

⑥幼儿讲述时,教师将幼儿讲述的内容记录、呈现在表格中

小结:有礼貌的人一定可以交到更多的朋友;

(3)续编故事,延伸活动

①根据记录表,回忆故事情节。

—大白鹅找到人做它的朋友吗?它成功了吗?(完整连贯地讲述故事内容。)

②呈现背景图。

—小姑娘和朋友们还在吹泡泡,他们的泡泡还会找到哪些朋友?

(区角活动中,鼓励幼儿续编故事,把大白鹅和小姑娘找到的新朋友添到记录表中。)

(二)活动设计2

满意请采纳

幼儿园中班《小步走路》公开课教案

幼儿中班体育公开课教案

奥尔夫音乐中班课小木偶的公开课教案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掌握并学会运用“板着脸”“笑嘻嘻”“愤怒”“亲热”“温柔”“痛苦”“伤心”“ 着急”“委屈”“生气”“呲牙咧嘴”“嘟嘟嚷嚷”等表示表情的词。小木偶的故事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在反复朗读中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3、能较合理地续编故事。

教学重点:学会运用有关表情的词,能在朗读中体会故事蕴涵的道理。

教学难点:能较合理地续编故事。

教学过程

一、卡通表情导入

1、出示木偶,你希望给木偶添加什么表情?

3、我们的生活因为有了丰富的表情而变得多姿多彩起来。可有一个小木偶,他在遇到这些事情的时候,只有一种表情——笑。http://www.520xy8.com/(板书:画笑脸)这是怎么回事呢?今天就让我们学习一个有趣的故事—小木偶的故事。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课文

1在打开课文之前,让我们看看小木偶给我们布置了什么任务。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