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到叛逆,大家应该都不陌生,有人问十三四岁叛逆期的孩子怎么办,事实上关于家长教育叛逆期孩子的电视剧,这到底怎么回事呢?事实上父母怎样正确教育叛逆期男孩子呢,下面是小编为你整理的怎样教育叛逆期孩子,希望你们能够喜欢!
怎样教育叛逆期孩子
“你说说,你到底想干嘛!天天就知道玩游戏鬼混,根本不想学习的事儿!这次考试垫底,还被你班主任点名批评,让你妈老脸往哪搁!你再这样下去你的人生真毁了!!!"开完家长会回到家,看到迎面开门的儿子,我再也压不住心中的怒火,恶狠狠地骂了他几句??
在很多家庭中,总会有这样那样的跟孩子争吵的现象,这也是孩子在青春期叛逆期的表现。
他们在叛逆期的时候会变得不听话,变得更加调皮,甚至顶嘴。
孩子出现叛逆的原因是什么呢?
1、父母的严令禁止,阻挡了孩子的好奇心
孩子在成长阶段,对很多事情都是陌生的,当孩子接触新鲜事物的时候,父母觉得太危险,于是就禁止孩子接触,进而孩子就产生了所谓的青春期叛逆。
俗话说的好,得不到的东西才是最珍贵的,对于青春期的孩子也一样,越是父母禁止的事情,孩子越是喜欢,越是叛逆。您可能会说,很多事情因为不安全,不卫生就应该禁止孩子去做!是的,很多事情是需要禁止孩子做的,我们应该思考我们在禁止孩子的行为后给孩子带来什么?
2、孩子的内在诉求
曾经有一这么一个实验,实验人员把一个玩具娃娃放在孩子的面前,把另一个玩具娃娃放在玻璃隔墙的后面,通过监控录像显示,虽然玩具娃娃一模一样,但是孩子明显对玻璃墙后边的娃娃更感兴趣。
对面前的娃娃很快便失去了兴趣,而努力去翻越玻璃隔墙去拿玻璃后边的娃娃,根据统计显示,孩子和玻璃墙后边的娃娃玩的时间要远远大于面前的娃娃。
这就是孩子内心的诉求,得不到的才是最真贵的,摸不着的才是最好的。越是禁止的东西,孩子越是喜欢,越是叛逆。
孩子出现叛逆家长应该怎么做呢?
1、尊重孩子的想法,不过多干预。
孩子长大后总会出现这样那样的想法,有条件的父母可以答应孩子的想法,不要阻止孩子,孩子既然能够提出这样的想法,肯定有自己的思考,作为父母应该给予支持和鼓励,而不是禁止,越是禁止的孩子越是叛逆,因此,千万不要去和孩子对着干,这是最愚蠢的做法。
2、孩子犯错,不要对孩子发脾气,或动手打孩子。
孩子处于青春期正是孩子形成主见的关键时期,小错肯定难免,所以,家长应该允许孩子犯一点错、吃点亏,不要过分束缚孩子的手脚。同时,家长是孩子最好的榜样,叛逆期的孩子模仿能力强,家长的良好言行能给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
3、与孩子沟通要有好的情绪
家长带着情绪去教育孩子,肯定是不理智的,会导致孩子愈加抗拒。所以,家长在急躁、心烦、不冷静的时候,不要教育孩子。待冷静后,再去同孩子交流。
第一、给孩子讲清道理,不能粗暴批评,责骂。
当孩子有不合理的要求与做法时,家长首先要做的是给孩子讲清楚道理,把不合理之处告诉孩子。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行为不对,以及哪里不对,为什么不对。对于不爱听大道理的孩子家长可以讲一些相关故事让其明白其中的道理,和气的跟孩子解释。千万不要以威胁的口气和粗暴的方式来教育孩子,这样会导致孩子惧怕你,不能明确的坚持自己正确的立场。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坚持一定的时间就会有效。
第二、家长要学会尊重孩子的意见。
对于孩子的倔强任性行为,我们不能够只表达对孩子的不满情绪,要让孩子有表达和解释的机会。让他说清楚坚持这件事的理由,这样可以防止家长冤枉孩子。如果他对这件表面好像很无理的要求能够提出合理的解释,家长们不仅要尊重他们的意见,还可以和孩子一起,帮助他们满足需求。这是家长和孩子很好的交流机会,他觉得你相信他,他也就相信你,这样孩子也就不会为了一个错误说谎。但是家长如果长期不给孩子解释的机会,只是粗暴对待孩子的错误,慢慢的孩子就不会与你交流了。所以很多家长很苦恼,为什么孩子不爱说话啊?这是因为你无意识的剥夺了他说话的权利,不尊重他。
第三、对于听不进去道理,过于任性的孩子,要学会恩威并用。
比如哭闹的时侯家长可在一旁悄悄观察,不予理睬,孩子看到自己这样并未引起重视,时间久了就会放弃这种表达方式。在孩子大发脾气,不可理喻时,进行合理的冷处理。把孩子带到安静的地方,让其自我冷静;并让孩子承担相应的后果。比如因为哭闹吃不到该吃的水果,得不到该拥有的玩具,告诉孩子这些都和他发脾气和无理的哭闹有直接关联。这样孩子意识到这种行为的后果就会有意识的控制。不管怎么做,都要让孩子最终明白这种行为对大家造成的不好的影响以及他自己所承担的后果。
第四、家长的性格对孩子的影响,言传身教的重要性。
要想孩子文明,懂礼貌,性格温和,家长必须做到。如果家长脾气暴躁,讲再多的道理对孩子来说都不足说服力,因为有这样的坏榜样所有的道理都很苍白无力。所以为了孩子的将来,为了孩子有一个好的性格,家长要改变自己,收起自己粗暴的教育方式,以理服人!
处于叛逆期的孩子怎么教育疏导
家长教育:孩子叛逆期,你该如何管教
第一个叛逆期:可怕的两岁左右
孩子在两岁左右自我意识开始变得强烈,所以就会从之前的“小乖乖”变成一个令人感到无奈的“小恶魔”。凡事总喜欢以“不”字打头,他最喜欢的事情就是在你说的指令前面加个“不”字来回应。
比如:“睡觉!”“不觉!”“吃饭!”“不饭!”“叫阿姨!”“不阿姨!”等等。
有的妈妈说她的孩子在一岁多的时候就开始这样叛逆了,那可能是因为妈妈在跟孩子交流时,总喜欢命令式的不要怎样,不许怎样,孩子就过早地学会了说“不”。
孩子就是家长的一面镜子,你是怎么样的,在他那里就会得到反射。所以改变孩子的关键,还是先改变自己!
而且孩子虽然有了强烈的自我意识,但是在与人交往中,很多想法他不知道该如何表达,比如当别人抢他玩具时,情急之下他会做出拳打脚踢的动作。一个是因为手脚敏感期,一个是因为他自己不知道该怎样正确表达意见,慌乱中做出的随心所欲的反应。
那么父母该如何管教这一时期的孩子呢?
(1)切记不要太民主
很多家长似乎很民主,凡事都与孩子用商量的口气,我们去吃饭好不好?我们一起刷牙好不好?孩子这种情况下大都会回答“不好!”接着你又会开始发脾气或者讲道理,那宝宝会更听不进去。
(2)让孩子做选择题
在要求孩子前,用你自己所能接受的选择方式,给出他两个选择!比如你想吃米饭还是面条?咱们现在出去,还是五分钟后出去?
当然,有的小孩会给出额外的答案,那你就明确地告诉他,这不是选择范围内的,然后很严肃地再重复一遍自己的命题。其实,很多时候小孩子也不想给家长太多的冲撞,一般此时他会根据你的范围来选择的。
这样做一方面可以给孩子很好的引导,另一方面让孩子觉得你非常尊重他,有一种当家作主的感觉!
(3)不要总是用命令的口气交流
比如:不许把玩具到处乱扔!其实你直接说:“宝宝应该把玩具放好!”这句他更乐意接受。
家长粗暴,孩子就会跟着学习你的粗暴,接着就是无休止地“以暴制暴”,所以家长要首先改变1%,那宝宝就会改变99%。
(4)给出孩子做准备的时间
虽然孩子是以玩为主,但是那也是他的“工作”,不是你粗暴地喊停,他就必须立马停止的,你要给他做出反应的时间。
比如:出门前尽早提醒,5分钟后我们出门去哦!再比如:“快去洗手,吃饭!不要磨磨蹭蹭的!”改为“宝宝,再过五分钟,我们要吃饭了哦!”
想想哪种方式孩子更乐意接受呢?交流的方式不同,收效自然会不同!
(5)让更多的人参与孩子的成长
孩子不是妈妈一个人的,一手带大的孩子,早就摸清了妈妈的脾气秉性,所以能轻而易举地在“斗智斗勇”中取胜。
如果爸爸能多跟孩子交流,不需要管教,也不需要讲道理,只是陪他玩儿,做给他看,他自然会明白什么是规则,什么是规矩!
第二个叛逆期:7-9岁的小大人儿
孩子进入小学后,他们的主要社交不再是家人、邻居了,而是学校的同学和老师,步入了小学学堂,他们会觉得自己是个小大人了,可以自己做决定,极力想挣脱父母的掌控,于是就变得处处喜欢跟大人“唱反调”。可矛盾的是,他们还是非常的需要大人,还是会在父母面前毫不害羞的撒娇,希望父母来为自己解答令自己困惑的事情。
既然孩子变化了,父母的教养方式就得跟着变,对待这个时期叛逆的孩子,父母应该更多的以互动的方式来沟通,学会倾听孩子的想法和观点,再来进行评论。
父母可以适当的下放权力,有些事情孩子能做主的,不妨让他自己做主。让他充分的感觉被尊重被肯定。比如对于兴趣爱好的培养,孩子不喜欢弹钢琴,妈妈可以和孩子商量:是不是有别的爱好、是否想要发展这方面的爱好等,沿着孩子的兴趣方向培养,孩子高兴,妈妈也轻松,学习动机增强,才能收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当然,这一时期的孩子,因为将他们精力都用在了与父母对抗上,他们的成绩可能会很不稳定,而且孩子会因为没得到恰当的引导,变得更加叛逆。这时,父母要有技巧的化解与孩子的对峙状态,父母要遇事多跟孩子商量,不搞家长专权。
此外,这个时期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生活规律。比如饭前做作业,饭后看二十分钟电视,这些约定俗成的事情,有助于帮你更好地约束孩子的不良行为。
第三个叛逆期:12-15岁美好的青春期
孩子进入青春期后,由于心理发育还尚未成熟,常常会觉得有挫败感,处于“烦着呢”状态。这个时期孩子:好面子、自尊心强、非常容易受到同伴的影响,做出一些挑战父母权威的事,这对他们来说只是一种独立宣言。
在这个时期,作为父母,如果想通过高高在上的“权威”来迫使孩子听话,那么,十有八九会使孩子的叛逆心理更加增强。
父母要尽量少干预孩子,尽可能给孩子独立的空间。就算孩子有什么做得不对,也要把所有问题集中到一起,鸡毛蒜皮的小事尽量忽略,只选最重要的三四个问题,一个月左右和孩子集中谈一次。在谈的时候,千万别要长篇大论。只有说的少,孩子越会听得专注,才会用心去加以重视。
父母要开始把孩子当作独立的个体,平等对待,支持孩子渴求独立的尝试,在孩子失败时给予鼓励、安慰,在孩子成功时给予肯定和表扬。
此外,父母可以多给孩子看一些积极的励志书,比如名人传记等,让他内心有个学习的楷模,用心目中的榜样来约束自己的行为。
另外,这个时期可以多带孩子去不同的地方,接触接触不同的人,去高校学府感受感受等等,给予他一个健康的社交氛围。
父亲的理性和信任感此时更能赢得孩子的内心,比焦虑的母亲沟通起来要简单许多,所以父亲一定要参与到孩子的成长中来。
另外,夫妻恩爱是最好的家长,家庭氛围越是剑拔弩张,孩子就越容易叛逆!
叛逆并不是什么不可原谅的错误,更不是什么无法解决的难题。他对于孩子来说是一次认识自我、发展自我的机会,作为家长无需过分的焦虑,只需要放下惯有权威,平和的去接受,有策略的去引导,同他们一起学习一起成长就好。
处于叛逆期的孩子怎么教育疏导?
家有处于叛逆期的孩子,一定让人头痛不已。诸如“孩子不听话,你让他干什么偏不做,凡事都和你对着干。”还有出现网瘾早恋、逃课厌学、离家出走、夜不归宿、亲情淡漠、自卑不自信等行为表现。孩子之所以会出现叛逆心理,这与家长的教育方式大有关系。处于叛逆期的孩子怎么教育疏导?
成功一定有方法,失败一定有原因。
1、错误的教育方式。
从小开始,让孩子知道世界上有规矩这个词。过度宠爱就是溺爱,就是纵任和娇惯小孩子,这样很快就养成任性的心理,以后孩子会处处以他(她)个人自我为中心随心所欲,始终提一些不合理的要求并不断升级和不服管教。我们可以注意观察他们日常生活表现,随时教育,及时予以纠正。
2、孩子身上出现叛逆的现象,不要大惊小怪。
每个人都会经历这种叛逆期,当然要保持冷静的对待。所以父母要多观察,多体谅孩子,要知道教育孩子已不能再靠施以拳头暴力和辱骂等简单粗暴的形式,要文明,要改革,要有修养,要掌握现代教育理念知识,才能做一个好父母,才能让孩子走好,走对青春期这一段人生的必经历程。
3、允许他失败,经历磨难和挫折。
你既允许他去做事情,就要允许他失败,这是整个教育过程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回想第一次做事,我们也不一定做得很好。所谓“吃一堑,长一智”,谁没经历过失败或是做过错事呢?或许你自己做的第一件事可能更可笑、甚至比孩子更愚蠢。我们都是这样学会做事才成长的。孩子的成长过程也是这样。如果我们想到我们的孩子也许会犯错,孩子果然犯错了,我们还应该发怒玛?问题在于我们若允许他失败,我们就不会愤怒。对于孩子遇到了特别有兴趣的事情想做,要允许他去做。前提是合规合法、合理合情、有所节制。也无需过于担心会影响孩子以后的前途。
4、走入孩子的内心世界。
多跟孩子在一起玩耍,吃饭,郊游、旅行,与孩子多一些亲子活动,让自己多了解孩子一些,成为孩子的好朋友。把任务变成有趣的游戏,在游戏里彼此的心是放松的。从游戏中,能感受双方的心情,得到额外的情感交流与理解也是不错的,这样更有利于孩子接受你的指教和引导。
5、多跟孩子的老师或其他学生的家长一起交流,沟通。
看看他们教育孩子有什么好的想法跟正确的方式。为全面了解孩子各方面的情况,可以通过不同方式跟孩子的老师沟通交流,知道孩子在学校里的表现如何,知道老师的住址手机电话,方便跟孩子做思想工作。
6、家庭关系采取民主制度
这个时期内,我们大人在作家庭内部事务的决策时,不妨也邀请他们也加入进来,听听他们的想法。一来让他们感受到他们是家里的一员,正确的意见若被采纳,取得我们认同,对他们也是一种生活锻炼;二来让他们感受一下大人的压力,感受与大人的意见相比较,就是考虑全面和成熟与否。
家长如果一味简单粗暴的批评指责那肯定导致孩子叛逆,正确的方法是和孩子分析问题原因,给孩子提供合理建议,而不是单纯指责孩子的错误。
对叛逆期的孩子,家长把握大方向,原则问题绝不妥协,但细节小事孩子私人的事情不要过多干涉,给孩子自主空间。
青春叛逆期的孩子如何教育
1、加强和孩子的沟通。亲子之间的沟通,这个是最根本的,也许很多父母和孩子都会有代沟,总琢磨不到孩子想什么,可是做为父母,你们有真心实意的和孩子沟通过么?不要拿自己是大老人什么的来压孩子,这个是孩子最反感的,要和孩子想朋友一样沟通。尊重孩子 家长不要老是盯着孩子的弱点,不要拿孩子的短处同别的孩子的优点比较。在与孩子接触时,家长应尽可能多找孩子的优点,并多鼓励,减少孩子对家长的抗拒心理。
2、学会真正关心自己的孩子。真正关心自己的孩子就要做到能够与孩子换位思考,经常关注孩子的感受,要记得孩子的生日,记得学校开家长会的日子,孩子考试考好了给予相应的奖鼓,考不好也要多多鼓励,千万不要去太过去责备孩子。在某些事情上做错了要给予他更正,正确的引导孩子。
3、不要总反对孩子想做的事情。有一些父母总把孩子当做小孩子,这不让他做,那不让他做,比如做完作业了想看一下电视,作为家长不应该反对的,这也是孩子需要的放松的空间,如果你叫他不要看,叫他会房间看书什么之类的,虽然他不情愿的回到房间了,可是他会认真看么?这样根本没有用的,就让他放松一下吧,放松完了自然会回去好好认真学习的。
父母怎样正确教育叛逆期的孩子 心理咨询
家长如何正确教育孩子?现在的小孩自尊心都特别强,而且非常的叛逆。作为家长,该如何引导自己的孩子,已成为家长们头疼的一件事了。下面大家就一起来看看家庭教育孩子的十大方法吧。
一、树立榜样:榜样是以别人的好思想好行为来影响和教育子女的重要方式。如同学、邻居、教师、英雄模范人物、文艺作品中的正面人物、革命领袖的优秀品质,都是子女学习、模仿的对象。不管家长的言行是错误的还是正确的,对子女都有十分深刻的影响。因此,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应时时刻刻、处处检点自己的言行。
二、环境熏陶:家长要有意识地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使子女受到感染和熏陶。家庭是子女生活的主要场所,家长要组织好生活,处理好成员之间的关系,坚持正确的道德行为为准则,形成团结和睦的家庭气氛,建立井井有条的生活秩序,以陶冶子女的美好情操。
三、批评惩罚:批评和惩罚都是对子女不良思想行为的否定,不过后者是对严重不良思想行为的一种教育手段。批评惩罚时,首先要全面了解情况,掌握不良思想行为的具体情节和严重程度,从错误的实际出发,批评是指出危害、思想根源,否定其思想行为,使之感到羞愧和痛楚,进而产生改正错误的动力。批评时不要讽刺,不要奚落,不要谩骂。惩罚主要是剥夺某种权利,而不是体罚,不是侮辱人格和摧残身心。
四、指导安排生活秩序:良好的生活秩序是培养子女良好习惯的有效方法。指导子女安排生活起居,布置好生活环境,教给子女学习安排和利用时间,使之有条不紊。要让孩子自己安排,家长可以在旁指点。
五、说服教育:说服教育的具体做法:一是谈话,家长根据子女的思想实际,摆事实,讲道理,使子女明白一定的道理,谈话要有针对性、灵活性,态度要和气,不要板着面孔,居高临下地训斥、挖苦。二是讨论,家长与子女共同讨论。讨论时要尊重孩子,耐心倾听其意见,有不正确的观点,也要耐心地讲道理,使子女明辨是非。家长观点不正确要勇于承认。
六、实际锻炼:实际锻炼的内容相当广泛,如适应周围环境,锻炼身体,生活自理,家务劳动,独立作业,文明礼貌,社会交际等等。进行实际锻炼,首先要孩子明确目的意义(为什么),提出具体要求(怎样做),鼓励他们克服困难,坚持到底。锻炼内容要适合孩子的年龄特征和个性特征,从他们的实际能力出发,交给的任务和提出的要求必须适当。要允许孩子在实践中有失误,不可过分苛求。家长不能因怕孩子吃苦而中途停止锻炼。
七、表扬奖励:表扬奖励是对子女的思想行为给予肯定和好评。通过肯定和好评,以加强子女进取心和荣誉感,争取更大的进步。表扬奖励要实事求是,要及时,要说明原因,并且应以精神奖赏为主,物质奖赏为辅。
八、指导课外阅读:指导子女阅读书报杂志,从中吸取有益的精神营养。家长要掌握子女阅读的内容,和子女一起讨论,引导子女通过阅读增长知识,开扩眼界,受到精神陶冶。
九、利用家庭电视:电视进入家庭,子女可以从看电视中得到许多知识,增长见识,要充分利用。但是要注意:不能没有选择,不要时间过长。看完电视最好和子女谈论,讨论电视内容。
十、带领子女外出接触社会:带领孩子到公园、风景区、商店、工厂、农村去,或者去访问同学、亲友,进行社会交往,使之开扩眼界,接触社会,认识社会。
叛逆期的孩子应该怎么教育
叛逆期的孩子最重要就是释放他的天性和兴趣点,再深入交流。
第一步,不管对错,先认同小孩子做法,再讲对错。
第二步,总结之前,做法为什么这样做,好完了后果是这样的
第三步,不管好坏,每一次做法告诉,他性格影响了什么 ,为什么 不好,但一定要表扬对的
第四步,常常聊天深入说告诉,他兴趣点跟做事事情有什么 不同
第五点,告诉孩子,这件事,要是我是怎么做的。
第六点,找到互相同点,一步步改进。不能直拉说这样不行,要慢慢改。坚持下去,慢慢就引导过来了
注意:教育孩子非一日之功,要多日常交流才能一步步深入互相理解,这是一个策略性教育。
孩子2岁叛逆期如何教育
1切记不要太民主很多家长看似民主,其实是“愚蠢的民主”。凡事都与孩子用商量的口气:宝宝,我们去吃饭好不好?宝宝,我们一起刷牙好不好?……诸如此类的“民主”,孩子通常都会回答“不好!”如果接着开始发脾气或者讲道理,只会适得其反。
2让孩子做选择题用自己所能接受的选择方式,让孩子进行选择。比如:你想吃米饭还是面条?咱们是现在出去,还是五分钟后出去?当然,也有一些孩子会给出额外答案,那就明确地告诉他这不在选择范围内,然后严肃地再重复一遍命题,一般在这种情况下,孩子就会根据所设定的范围来进行选择。这样做既可以给孩子很好的引导,又能让孩子觉得受到尊重,有一种小主人的感觉!
3不要用命令的口气交流相比起“不许把玩具到处乱扔!”来说,“宝宝应该把玩具放好。”更容易被接受。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所有的性格品质都会在孩子身上映射出来。家长粗暴,孩子就会跟着学习粗暴,接着就是无休止地“以暴制暴”,所以家长改变1%,宝宝就会改变99%。
4给出孩子做准备的时间当孩子在玩玩具的时候,父母简单粗暴地喊停,孩子没有足够的反应时间,是无法顺利完成指令的。父母需要尽早提醒他,比如:“宝宝,再过十分钟,我们要吃饭了哦~你需要收拾玩具和洗手。”不要以为孩子听不懂,很多时候他只是需要时间来接收指令。
5让更多的人参与孩子的成长如果只是妈妈一个人带孩子,妈妈的脾气秉性早就被孩子摸清了,很容易就能在“斗智斗勇”中取胜。因此,在树立规矩、制定规则这件事情上,就需要爸爸多多参与。爸爸多跟孩子交流,陪他玩儿,把规矩规则示范给孩子看,成效会很不一般哦~除此之外,父亲自带的严厉属性,会让孩子“规矩”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