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x科技 >

电压电流功率的关系

  • x科技
  • 2022-01-12

说到电流,大家都了解,有朋友问电压电流功率的关系,还有人想问电流电压功率计算公式,这到底是咋回事?其实电压电流功率的关系呢,今天我们就来看看电压电流功率的关系,希望能帮到大家。

电压电流功率的关系

单相 P=UIcosΦ

三相 P=1.732UIcosΦ

其中为P有功功率,U为电压,I为电流,cosΦ为功率因数(供电公司要求一般不低于0.85)

380V 11kW根据公式算得电流约为20A,可以用25A的断路器,但这只是对于照明负荷;如果是动力负荷(电机),应考虑电机的启动电流。

电流:

国际单位制中电流的基本单位是安培。 1安培定义为:在真空中相距为1米的两根无限长平行直导线,通以相等的恒定电流,当每米导线上所受作用力为2×10-7 N时,各导线上的电流为1安培。

初级学习中1安培的定义:1秒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为1库仑,即:1安培=1库仑/秒。

换算方法:

1kA=1000A

1A=1000mA

1mA=1000μA

1μA=1000nA

1nA=1000pA

一些常见的电流:电子手表1.5μA至2μA,白炽灯泡200mA,手机100mA,空调5A至10A,高压电200A,闪电20000A至200000A。

定义公式: , 在一段时间Δt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ΔQ,单位是库仑。Δt为电荷通过导体的时间,单位是秒

电压:

是电路中自由电荷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的原因。

电势差(电压差)的定义:

电荷q 在电场中从A点移动到B点,电场力所做的功WAB与电荷量q 的比值,叫做AB两点间的电势差(AB两点间的电势之差,也称为电位差),用UAB表示,则有公式:其中,WAB为电场力所做的功,q为电荷量。

同时也可以利用电势这样定义

功率:

功率可分为电功率,力的功率等。故计算公式也有所不同。

电功率计算公式:P=W/t =UI;

在纯电阻电路中,根据欧姆定律U=IR代入P=UI中还可以得到:P=I2R=(U2)/R

在动力学中:功率计算公式:1.P=W/t(平均功率)2.P=FV;P=Fvcosα(瞬时功率)

因为W=F(F力)×S(s位移)(功的定义式),所以求功率的公式也可推导出P=F·v:

P=W /t=F*S/t=F*V(此公式适用于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公式中的P表示功率,单位是“瓦特”,简称“瓦”,符号是W。

W表示功。单位是“焦耳”,简称“焦”,符号是J。

T表示时间,单位是“秒”,符号是"s"。

瓦数为功率P的单位,三者之间的关系为:

1、电压U=功率P÷电流I。

2、电流I=功率P÷电压U。

3、功率P=电压U×电流I。

电压(voltage),也称作电势差或电位差,是衡量单位电荷在静电场中由于电势不同所产生的能量差的物理量。其大小等于单位正电荷因受电场力作用从A点移动到B点所做的功,电压的方向规定为从高电位指向低电位的方向。

电流的强弱用电流强度来描述,电流强度是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某一横截面的电量,简称电流,用I表示。

电流的三大效应

1、热效应

导体通电时会发热,把这种现象叫做电流热效应。例如:比较熟悉的焦耳定律:是定量说明传导电流将电能转换为热能的定律。

2、磁效应

电流的磁效应:奥斯特发现:任何通有电流的导线,都可以在其周围产生磁场的现象,称为电流的磁效应。

3、化学效应

电的化学效应主要是电流中的带电粒子(电子或离子)参与而使得物质发生了化学变化。化学中的电解水或电镀等都是电流的化学效应。

功率、安时、电压、电流的相互关系?

一、【电功率P、电压U、电流I】三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是:P=UI 。

它们的主单位依次是:电功率--瓦特(W)、电压---伏特(V)、电流---安培(A)。

二、问题中的单位【安时】-----是电荷量的实用单位。

另一个相关公式是: I=Q/t。变形为:Q=It。

主单位依次是:电流---安培(A)、电荷量--库仑(C)、时间---秒(S)。

若电流 I 以“安培”为单位,时间 t 以“小时”为单位。求出的电荷量 Q 的单位就是“安时”。

电流 电压 功率 电阻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在串联电路中电流、电压、电阻、功率等主要由以下关联关系。

电流处处相等:I1=I2=I

总电压等于各用电器两端电压之和:U=U1+U2

总电阻等于各电阻之和:R=R1+R2

电路中电器两端电压之比等于电阻之比:U1:U2=R1:R2

总电功等于各电功之和:W=W1+W2

各电功之比等于电阻之比和端电压之比:W1:W2=R1:R2=U1:U2

各功率之比等于电阻之比和端电压之比:P1:P2=R1:R2=U1:U2

总功率等于各功率之和:P=P1+P2。

一、电流、电压、电阻的规律

1、串联电路(n个用电器串联):

电流:I总=I1=I2....=In (串联电路中,电路各部分的电流相等)

电压:U总=U1+U2....+Un (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压之和)

电阻:R总=R1+R2....+Rn(总电阻等于各部分电阻之和)

2、并联电路(n个用电器并联):

电流:I总=I1+I2....+In(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电压:U总=U1=U2....=Un(各支路两端电压相等并等于电源电压)

二、电阻的单位表示

导体的电阻通常用字母R表示,电阻的单位是欧姆(ohm),简称欧,符号是Ω(希腊字母,读作Omega),1Ω=1V/A。比较大的单位有千欧(kΩ)、兆欧(MΩ)(兆=百万,即100万)。

KΩ(千欧), MΩ(兆欧),他们的换算关系是:两个电阻并联式也可表示为

1TΩ=1000GΩ;1GΩ=1000MΩ;1MΩ=1000KΩ;1KΩ=1000Ω(也就是一千进率)

电压与功率因数的关系

功率因数取决于电压和电流之间的相位关系。

如果电压和电流同相位,则功率因数为1,反之电压和电流之间的相位差越大(-90度~+90度之间),功率因数小。

功率因数=有功功率/视在功率;视在功率=电压有效值X电流有效值。

根据正弦稳态电路,一端口电路的U、I、Φ

1、有功功率P=UIcosΦ

2、无功功率Q=UIsinΦ

3、视在功率S=UI

功率因数的大小与负荷性质有关,因为在交流电路中,电压与电流之间的相位差(Φ)的余弦叫做功率因数,用符号cosΦ表示,在数值上,功率因数是有功功率和视在功率的比值。

功率因数低的根本原因是电感性负载的存在。例如,生产中最常见的交流异步电动机在额定负载时的功率因数一般为0.7--0.9,如果在轻载时其功率因数就更低。其它设备如工频炉、电焊变压器以及日光灯等,负载的功率因数也都是较低的。从功率三角形及其相互关系式中不难看出,

在视在功率不变的情况下,功率因数越低( Φ 角越大),有功功率就越小,同时无功功率却越大。这种使供电设备的容量不能得到充分利用,例如容量为1000kVA的变压器,如果cos Φ =1,即能送出1000kW的有功功率;而在cosΦ =0.7时,则只能送出700kW的有功功率。

功率因数低不但降低了供电设备的有效输出,而且加大了供电设备及线路中的损耗,因此,必须采取并联电容器等补偿无功功率的措施,以提高功率因数。

功率因数既然表示了总功率中有功功率所占的比例,显然在任何情况下功率因数都不可能大于1。由功率三角形可见,当Φ=0°即交流电路中电压与电流同相位时,有功功率等于视在功率。这时cos Φ的值最大,即cosΦ=1,当电路中只有纯阻性负载,或电路中感抗与容抗相等时,才会出现这种情况。

电流,电压,电阻,与功率的关系与计算公式

P=U²/R,R=U²/P,还有P=I²R。

电流=I,电压=U,电阻=R,功率=P。

U=IR,I=U/R,R=U/I。

P=UI,I=P/U,U=P/I。

P=U²/R,R=U²/P,还有P=I²R。

电功率计算公式:P=W/t =UI;

在纯电阻电路中,根据欧姆定律U=IR代入P=UI中还可以得到:P=I2R=(U2)/R

在动力学中:功率计算公式:P=W/t(平均功率)P=FV;P=Fvcosα(瞬时功率)

因为W=F(F力)×S(s位移)(功的定义式),所以求功率的公式也可推导出P=F·v:

P=W /t=F*S/t=F*V(此公式适用于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公式中的P表示功率,单位是“瓦特”,简称“瓦”,符号是W。

W表示功。单位是“焦耳”,简称“焦”,符号是J。

t表示时间,单位是“秒”,符号是"s"。

请问功率瓦特,电流安培,电压伏特,之间的换算关系?

电流(A)×电压(V)=功率(W)

电流是指电荷的定向移动.

因为在电流中有着高电势能和低电势能之间的差别.这种差别叫电势差,也叫电压.

瓦特的定义是1焦耳/秒(1J/s),即每秒钟转换,使用或耗散的(以焦耳为量度的)能量的速率.

对于直流电来说,功率等于电流乘以电压:功率(直流)=电流*电压对于常用的交流电来说,还要再乘以功率因数:功率(单相交流)=电压*电流*功率因数如果使用的是三相交流电,还要再乘以1.732:功率(三相交流)=电压*电流*功率因数*1.732

1、物理意义

物理意义:表示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物理定义: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叫功率。功率是表示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获得条件

电路中保持有恒定的电动势(电力场)。

电路连接好,闭合开关,处处相通的电路叫做通路(也称为闭合电路)。

电压是推动电荷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的原因。电流之所以能够在导线中流动,也是因为在电流中有着高电势和低电势之间的差别。这种差别叫电势差,也叫电压。换句话说。在电路中,任意两点之间的电位差称为这两点的电压。通常用字母V代表电压。

2、公式

功率可分为电功率,力的功率等。故计算公式也有所不同。

电功率计算公式:P=W/t =UI;

在纯电阻电路中,根据欧姆定律U=IR代入P=UI中还可以得到:P=I2R=(U2)/R

在动力学中:功率计算公式:1.P=W/t(平均功率)2.P=FV;P=Fvcosα(瞬时功率)

串联电路电压规律:串联电路两端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电压和。

公式:ΣU=U1+U2

并联电路电压规律:并联电路各支路两端电压相等,且等于电源电压。

公式:ΣU=U1=U2

欧姆定律:U=IR(I为电流,R是电阻)但是这个公式只适用于纯电阻电路

串联电压之关系,总压等于分压和,U=U1+U2.

并联电压之特点,支压都等电源压,U=U1=U

电流、电压、电阻的规律

串联电路(n个用电器串联):

电流:I总=I1=I2....=In (串联电路中,电路各部分的电流相等)

电压:U总=U1+U2....+Un (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压之和)

电阻:R总=R1+R2....+Rn(总电阻等于各部分电阻之和)

并联电路(n个用电器并联):

电流:I总=I1+I2....+In(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电压:U总=U1=U2....=Un(各支路两端电压相等并等于电源电压)

电阻:1/R总=1/R1+1/R2....+1/Rn(总电阻倒数等于各部分电阻倒数之和)。当2个用电器并联时,有以下推导公式:R总=R1R1/(R1+R2)

电压 电流 功率 时间 换算

1、电流是1.89安培,可以用4.64小时;

2、功率是47.36瓦。(功率单位是瓦,不是瓦时,1瓦×1秒=1焦耳)。

计算如下:

1、功率P=电压U×电流I;

电流I=功率P÷电压U=28÷14.8=1.89(安培);

可以使用时间T=130÷28=4.64(小时);

2、功率是47.36瓦;(功率单位是瓦,不是瓦时,1瓦×1秒=1焦耳)。

功率P=电压U×电流I=7.4×6400÷1000=47.36(瓦)。

电流在单位时间内做的功叫做电功率。是用来表示消耗电能的快慢的物理量,用P表示,它的单位是瓦特(Watt),简称"瓦",符号是W。

作为表示电流做功快慢的物理量,一个用电器功率的大小数值上等于它在1秒内所消耗的电能。如果在"t"(SI单位为s)这么长的时间内消耗的电能“W”(SI单位为J),那么这个用电器的电功率就是P=W/t(定义式)电功率等于导体两端电压与通过导体电流的乘积。

P=U·I。对于纯电阻电路,计算电功率还可以用公式P=I²*R和P=U²/R。

电池容量是衡量电池性能的重要性能指标之一,它表示在一定条件下(放电率、温度、终止电压等)电池放出的电量(可用JS-150D做放电测试),即电池的容量,通常以安培·小时为单位(简称,以A·H表示,1A·h=3600C)。

电池容量按照不同条件分为实际容量、理论容量与额定容量,电池容量C的计算式为C=∫t0It1dt (在t0到t1时间内对电流I积分),电池分正负极。

电流、电压、功力三者之间的关系

1、直流电:功率=电流×电压。电功率的计算公式包括瞬时功率和平均功率。即瞬时电压和瞬时电流为u(t)、i(t),瞬时功率为p(t),p = u*i。对于周期信号,一个周期内的瞬时功率的平均值,称为平均功率,也称有功功率。

2、交流电:功率=电流×电压×功率因素COSΦ。单相或三相电路系统中,相电压与相电流间相位差角φ的余弦值cosφ的测量。在单相电路中,功率P=UIcosφ,即功率等于有关电压与电流之积再乘以cosφ。

扩展资料

用电器实际功率和额定功率的关系:

1、当U实际=U额定时,P实际=P额定,用电器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2、当U实际<U额定时,P实际<P 额定,用电器不能正常工作。

3、当U实际>U额定时,P实际>P额定,用电器寿命减短,且容易烧坏。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