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到元朝,大家应该都熟悉,有人问元朝首都是现在的哪个城市,另外,还有人问元朝首都大都是现在的哪个城市,这到底是咋回事?事实上元朝首都在那呢,下面是小编精心为你们整理的元朝首都是现在的哪个城市,一起来了解吧。
元朝首都是现在的哪个城市
元朝首都有以下几个:
1、上都,是元朝建立后的第一个首都,位于今内蒙古自治区正蓝旗东20公里闪电河北岸。
早在忽必烈未即位前的1256年春,他即命近臣僧子聪(刘秉忠)于桓州城东、滦水北岸的龙冈相地建城,以此作为他统领漠南汉地军国庶事的藩府驻地。1258年新城建成后,被命名为开平。蒙古大汗蒙哥去世后,忽必烈在1260年春于此正式即位,建元中统。
2、大都,位于今天的北京,是元朝建立的第二座都城,也是有元一代最为重要的一座都城。
元朝建立后,因统治重心南移,忽必烈在继续扩建上都的同时,于至元元年(1264)八月,将原金朝首都燕京定名为中都,开始正式确立两都巡幸制度。至元四年,因中都旧城残破不堪,忽必烈决定在中都的东北建筑新城,至元九年二月,改中都名为大都。
3、元中都,位于今河北省张北县馒头营乡白城子。金属抚州,元属隆兴路。
大德十一年(1307),即位不久的武宗海山下令于此处建旺兀察都行宫,第二年行宫建成后,立中都留守司兼开宁路都总管府,于是,元朝又一座都城产生了。
元上都南临上都河,北依龙岗山,周围是广阔的金莲川草原。2012年6月29日,第36届世界遗产大会在俄罗斯圣彼得堡正式宣布,将中国元上都遗址被列入了《世界遗产名录》。
大都所处的燕云地区历来是中原王朝防御北方游牧民族的前沿重地,而北方游牧民族想要进取中原,燕云又是必争之地。
因此,燕云地区堪称是扼住中原与塞外的咽喉之地,作为少数民族统治的政权,元朝在此,即可南控中原,又可北扼塞外。
元中都遗址位于河北省张家口市坝上张北县馒头营乡白城子村西南约400米处。这是一座曾遗失600多年,1999年才又被发现的元代都城遗址,也是迄今国内保存最完好的元代都城遗址。
元朝时的首都是现在的北京。元朝(1271年—1368年),由蒙古族建立,是中国历史上首次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定都大都(今北京),传五世十一帝,历时九十八年。
至元八年(1271年),忽必烈称帝,公布《建国号诏》法令,取《易经》中“大哉乾元”之意,正式建国号大元 。一年后,在刘秉忠规划下,元帝国建都于金国中原的大都。
北方政局稳定后,忽必烈决定采用南宋降将刘整建议,先拔襄阳,浮汉水入长江,进取南宋。至元五年,命阿术、刘整督师,围困隔汉水相望的襄、樊重镇,襄樊军民拒守孤城达六年。
1206年,成吉思汗铁木真统一漠北建立蒙古帝国后开始对外扩张,先后攻灭西辽、西夏、花剌子模、东夏、金等国。蒙哥汗去世后,引发了阿里不哥与忽必烈的汗位之争,促使大蒙古国分裂。
1260年忽必烈即汗位,建元“中统”。1271年,忽必烈取《易经》“大哉乾元”之意改国号为“大元”,次年迁都燕京,称大都 。
1279年(至元十六年),元军在崖山海战消灭南宋,结束了长期的战乱局面。之后元朝持续对外扩张,但在出海征伐日本和东南亚诸国时屡遭失利,如元日战争、元越战争、元缅战争、元爪战争等。元中期政变频繁,政治始终未上正轨。
后期政治腐败,权臣干政,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日益加剧,导致元末农民起义。1368年,朱元璋称帝建立明朝,随后北伐驱逐元廷攻占北京。此后元廷退居漠北,史称北元。1402年,元臣鬼力赤篡夺政权建立鞑靼,北元灭亡。
元朝首都是哪里
元朝都城。突厥语称为汗八里(Qan-baliq),意即汗城。1215年,成吉思汗攻占金中都(今北京),复旧称为燕京,作为蒙古贵族统治汉地的重要据点。窝阔台开始在这里派驻断事官,建立行政机构,统辖汉地诸路,时称燕京行台或行尚书省。在这四十多年间,燕京遭受严重破坏。
元代的都城在哪里
元代的都城也叫元大都,在今天的北京市。
元朝(1271年—1368年),由蒙古族建立,是中国历史上首次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定都大都(今北京),传五世十一帝,历时九十八年。
元大都由元代科学家刘秉忠规划建设,自元世祖忽必烈至元四年(1267年)至元顺帝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为元代京师。
其城址位于今北京市市区,北至元大都土城遗址,南至长安街,东西至二环路。元大都城街道的布局,奠定了今日北京城市的基本格局。
元大都位于金中都旧城东北。其城郭残垣,在蓟门桥西南、中国政法大学东门与北京邮电大学西门之间,仍可以看见,并设有标志“元大都城墙遗址”。
北京元大都城垣遗址公园,就是在元朝的首都大都土城遗址上建造起来的,西起海淀区学院南路明光村附近,向北到黄亭子,折向东经马甸。
祁家豁子直到朝阳区芍药居附近,大体与地铁10号线北段重合。马甸附近土城墙高12.5米、宽31米。德胜门外,有一处名叫土城关的地方,即为元代健德门遗址。
大都新城的平面呈长方形,周长28.6公里,面积约50平方公里,相当于唐长安城面积的五分之三。
元大都道路规划整齐、经纬分明。考古发掘证实,大都中轴线上的大街宽度为28米,其他主要街道宽度为25米,小街宽度为大街的一半,火巷(胡同)宽度大致是小街的一半。
城墙用土夯筑而成,外表覆以苇帘。由于城市轮廓方整,街道砥直规则,使城市格局显得格外壮观。
元朝首都大都是现在的哪里
就在北京 现在故宫最早就是元大都 只不过明朝放火把它烧掉重建的 叫紫禁城
元朝的首都在那里
成吉思汗时,蒙古还没有固定的首都。窝阔台汗七年(公元1235年),在今蒙古国鄂尔浑河上游后杭爱省厄尔得尼召北哈尔和林建都,称喀拉和林,简称和林。蒙哥汗六年(公元1256年)忽必烈在今内蒙古正蓝旗东闪电河北岸营建宫室城郭,忽必烈汗中统元年(公元 1260年)在此即位,称开平府,中统四年升为上都。至元四年(公元1267年)在金中都城(今北京)东北另筑新城,至元九年(公元1272年)改称大都,成为元朝的首都。
元朝王府在大都吗?大都是现在的哪个省,哪个市?
元朝王府在大都,就在今天的北京市管辖范围内。
至元四年(公元1267年)在金中都城(今北京)东北另筑新城,至元九年(公元1272年)改称大都,成为元朝的首都。
元大都,简称大都,突厥语称为汗八里(Khanbaliq),意为大汗之居处,其城址位于今北京市市区,北至元大都土城遗址,南至长安街,东西至二环路。
元大都作为全国的政治中枢,是以金碧辉煌的皇室宫殿为中心营造的。壮观的皇城位于都城的中部与南部,围墙的范围广达二十里。
皇城的东面是宫城,其范围约为九里。在一眼看不到边的宫殿楼阁里面生活的皇亲国戚,他们在数以千计的宫廷侍卫、宦官与宫女的簇拥之下过着纸醉金迷的生活。
不过,由于末代皇帝元顺帝治国无能,这种好日子就快要到头了。元末农民大起义爆发后,天下大乱,人心离散,大都与南方的联系经常被切断,致使南方的粮食不能及时运送到北方。
到后来,城里终于出现了比较严重的饥荒,首当其冲的是普通老百姓,很多穷人挣扎在死亡线上,死者填满沟堑。
元代首都是那?
元大都。
蒙古语称为Dayidu,突厥语称为“汗八里”(Khanbaliq),意为“大汗之居处”。
由元代科学家刘秉忠规划建设,自元世祖忽必烈至元四年(1267年)至元顺帝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为元代京师。
其城址位于今北京市市区,北至元大都土城遗址,南至长安街,东西至二环路。
元大都城街道的布局,奠定了今日北京城市的基本格局。
历史沿革
营建
蒙古帝国实行诸子分封制度,其中今日蒙古本土及中国大部地区被称为大元帝国,或元朝。
成吉思汗建立的蒙古帝国自1260年忽必烈即位以来已分裂,演变成为忽必烈的元朝(大元帝国)以及位于其西部的四大汗国,其中元朝包括今日蒙古本土及中国大部地区。
1260年忽必烈登基之后,以元上都为都城。但是上都位置偏北,对控制中原不利,因此在1264年忽必烈在解决了与其弟阿里不哥的汗位之争后,决定把迁都至燕京地区。
元朝疆域
范围
元朝的前身为大蒙古国,1206年成吉思汗铁木真建国时领有大漠南北与林木中地区(即尼布楚地区),经由历代蒙古诸汗的经营及三次西征后,疆域东起日本海、东海,西抵黑海、地中海地区,北跨西伯利亚,南临波斯湾,建立起横跨亚欧大陆的超级大国。
成吉思汗时期分封东道诸王与西道诸王,东道诸王是铁木真之弟,大多分封于塞北东部与东北地区,从属性较强;西道诸王则是铁木真之子,其中分封长子术赤于咸海、里海、巴尔喀什湖以北的钦察草原,后由拔都建立钦察汗国;封次子察合台于锡尔河以北的西辽旧地,史称察合台汗国。
三子窝阔台分封于乃蛮旧地,后由海都建立窝阔台汗国;塞北、汉地、东北、青藏及新疆东部则由幼子拖雷获得,后由元朝直辖。
元朝王府建在大都,是现在的哪个省市?
元朝王府在大都,就在今天的北京。
元大都,简称大都,突厥语称为“汗八里”(Khanbaliq),意为“大汗之居处”。 自元世祖忽必烈至元四年(1267年(丁卯年))至元顺帝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为元朝国都。
其城址位于今北京市市区,北至元大都土城遗址,南至长安街,东西至二环路。
元朝的都城到底是大都还是上都?
上都是元朝的第一个都城,大都是元朝的第二个都城。上都位于内蒙古,大都位于北京,不是同一个。上都建都时间是1260年,大都建都时间是至元九年二月。
1、上都是元朝建立后的第一个首都,位于今内蒙古自治区正蓝旗东20公里闪电河北岸。
早在忽必烈未即位前的1256年春,他即命近臣僧子聪(刘秉忠)于桓州城东、滦水北岸的龙冈相地建城,以此作为他统领漠南汉地军国庶事的藩府驻地。1258年新城建成后,被命名为开平。蒙古大汗蒙哥去世后,忽必烈在1260年春于此正式即位,建元中统。
此后,开平府不断得到增修扩建。中统四年(1263)五月,正式升为都城,定名上都。到第二年八月燕京改名中都,两都巡幸制正式确立后,上都遂成为元代长期并存的两大首都之一。
2、大都位于今天的北京,是元朝建立的第二座都城,也是有元一代最为重要的一座都城。
元朝建立后,因统治重心南移,忽必烈在继续扩建上都的同时,于至元元年(1264)八月,将原金朝首都燕京定名为中都,开始正式确立两都巡幸制度。
至元四年,因中都旧城残破不堪,忽必烈决定在中都的东北建筑新城,至元九年二月,改中都名为大都,到至元十三年,新都建成。元朝统治期间,大都不仅是全国的政治、经济与文化中心,也是当时在世界上享有盛誉的国际大都会。
忽必烈将朝都城选定在大都的原因:
首先,北京独特的地理位置是其优势。北京位于华北平原、蒙古高原及松辽平原之间,北依山险、南控中原、东拥渤海,地理环境得天独厚,远超开封、洛阳、西安和南京等历朝古都。
其次,自忽必烈占据中原地区后,蒙古的王公贵族被中原的富庶深深吸引,不愿再返回故土草原,经常劝谏元世祖忽必烈。他们认为北京不但距离蒙古故土和东北游牧部落较近,而且可以压制南方地区,进可掌控全国,退亦可迁回漠北重整旗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