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谈到青春期,我们很多人都知道,有人问家长怎样与处于青春期的孩子有效沟通,另外,还有朋友想问教师对青春期的孩子怎么教育,这到底是咋回事?事实上怎样和青春期叛逆的孩子相处呢,今天小编整理了孩子青春期怎么教育和沟通技巧,今天就一起来看一看吧。
孩子青春期怎么教育和沟通技巧
家长要学习一些与青春期孩子沟通的技巧
1、倾听,是沟通最好的“语言”
倾听时沟通最好的语言,但是我们很多家长往往不会倾听,因为大多数家长在小时候没有被他们的家长倾听过,所以做家长了也不会去倾听孩子,这就是不会倾听的主要原因,我们喜欢用传统的方式教育孩子,但是今天的孩子毕竟不是昨天的我们。
小建每次与父母谈事情,父母总是没有听完他的讲话就打断他的话,他们会连猜带蒙,把许多不是小建的意思全部杜撰出来,一股脑儿强加在小建身上,再给出处理意见。往往这时,小建就欲哭无泪,再怎么解释也是白搭。所以小建经常为此非常苦恼,最近这种情况越演越烈,小建觉得这个家对他越来越陌生了,所以放学了也不想回家,孤独地在小区里徘徊。
2、尊重,是沟通成功的秘密
青春期的孩子非常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特别是家里的父母、老师、同学,而我们的家长总是把他们看成是长不大的孩子,事事都为他们安排妥当才安心,以为这样孩子就可以少很多磨难,事实孩子并非如他们期望的那样成长。
我咨询过这样一个高三男孩,父亲是民营企业老总,经济条件好。孩子很聪明,小学数学常考班级第一名。到了初中,父亲为了让孩子能够享受最好的教育资源,反复为儿子转学,初三那年换了三所学校。所有的决定都是父亲一个人说了算,儿子的反对父亲根本就不当回事。儿子高考总分只有170分,性格越来越内向,不与任何人讲话,家长这时才真正着急找心理咨询了。
随着咨询的深入,男孩写下这样一段话:
小时候,我是一个很快乐的孩子,虽然那时候家里并不富裕,但是我却得到了所有人的爱,很幸福,天真得可爱。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慢慢的变了,变得沉默寡言,变得现实,变得对现实失望,对家失望,变得不那么容易信任别人,我开始孤独,无奈,寂寞无时无刻不伴随着我,我怕接触别人,因为我怕成为朋友之后又突然失去,有好几次都是这样,因为听父母的话不停地转学,虽然父母是为了我,但是这彻底改变了我的性格。这几年来我的生活一直都那么压抑,有时候会情绪失控,但我没办法,我控制不住,我的内心已经饱和了,已经承受不起了。我想改变——可是我改变不了,一个人的夜里,我只想哭……
3、帮助孩子理清心中千千心结
孩子进入了青春期会有更多的烦心事,事情一多,他们自己也不知道如何处理解决,家长如果能够帮助孩子理清千千心结,孩子肯定非常乐意与你们沟通,如果你帮他们越理越乱,孩子就不会有主动与家长沟通的愿望。
有一天,心理咨询师来了一位特殊的高二女孩,她的父亲说女儿现在与母亲基本不说话,与他沟通也很勉强,女儿的房间就在父母房间隔壁,但是与父亲沟通却是通过手机短信息进行。
她坐在我面前时,眼神中充满了期待。她慢慢翻开一本笔记本,一个个问题都展现在我的眼前,写了满满三页纸。她说就是这些问题,每天缠绕着她,她觉得做人怎么这么难啊!父母亲回答不了这些问题,更谈不上解决这些问题,所以她不想与他们交流。
4、适度地与孩子沟通一些“禁忌”的话题
上海计划生育宣传教育中心对本市5所学校1700名初高中学生开展了一项青春期调查。近六成中学生对异性亲密交往表示“顺其自然”,这一比例在高中女生中达到89.32%,其中不少已经发生了性行为。青春期异性吸引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生理上情感上需求、摆脱孤独感压抑感需要、缓解学习压力、满足攀比心理、满足好奇心理。
我质疑“早恋”这两个字,孩子的两性情感依恋是自然而然的事情,是瓜熟蒂落的结果。“早恋”是我们成人强加在孩子头上,对孩子恋爱想阻止又无可奈何、无能为力的托词。其实有63%的学生希望有课堂教育让他们了解青春期的一些生理、心理和情感的变化,并且在教育中不要犹抱琵琶半遮脸,说一半留一半,让孩子在探索中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有这样一位老总,他在处理孩子恋爱问题上很智慧、很独特、很有效果。读高二的儿子开始恋爱了,母亲每天的唠叨根本不起作用,一天晚上十点过后,老总把奥迪轿车留在车库里,让儿子跟着他走。两个人一前一后互不说话,空气有些紧张。走了将近二个多小时,来到一家已经关闭的工厂,老总对儿子讲他在这里的艰苦工作岁月,儿子似懂非懂地听着。老总又带着儿子步行了一个多小时,来到了他现在经营着的上市公司前,对儿子说当老总的压力和责任。凌晨三点两人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家,老总让儿子去睡觉了。第二天儿子像换了个人似的,对母亲的态度改善了,学习成绩逐渐提高了。现在这个孩子已经考上理想的名牌大学,与女朋友的关系也相处得非常好。
我们家长应该与恋爱中或即将步入恋爱中的孩子讲明这样的道理:相爱很美好,相爱有责任。如果把这份感情与相应的责任之间的关心让孩子搞懂了,相信孩子会理智对待的。
5、走进心里看孩子的大事情
一天心理咨询室里走进一个流泪不止的女孩,我看着很心疼。咨询后才知道,女孩的同桌男生经常说她除了学习什么也不会,真好最近她考试连续失误,竞赛的机会、保送的机会就因为连续的考试失误而告吹。家长认为男孩这句话没有什么了不起的,不理他就是了,但是女孩就是不能解脱,那句话每时每刻刺痛着她的心,觉得压力很大。
我们成人认为的小事往往是青春期孩子不能释怀的大事,特别是同伴之间的看法,在这个年龄段孩子心里特别在乎。我们一定要帮助他们解决好这些大事,想办法让他们走出来。家长要设身处地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理解、去体会,这样才能够找到沟通的语言。
6、从心灵出发才能到达心灵深处
沟通的前提是要放下对与错,家长如果能够做到这一点,首先就营造了一个平等的家庭交流氛围,孩子就会愿意沟通。沟通时必须付出真心和真情,人与人交流,惟有真情才能让人感动,与孩子交流也不例外。
7、沟通不能拿孩子与别人比
我们的家长总喜欢拿自己的孩子与别人的孩子比较,我们的出发点可能想通过比较激发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但是比的结果往往适得其反——丧失了孩子的自信性和自尊性。
美国诗人诺尔蒂写过这样一首哲理诗:挑剔中成长的孩子学会苛责;敌意中成长的孩子学会争斗;讥讽中成长的孩子学会羞怯;羞辱中成长的孩子学会自疚;宽容中成长的孩子学会忍让;鼓励中成长的孩子学会自信;赞扬中成长的孩子学会自赏;公平中成长的孩子学会正直;支持中成长的孩子学会信任;赞同中成长的孩子学会自爱;友爱中成长的孩子学会关爱。
流也不例外。
7、沟通不能拿孩子与别人比
我们的家长总喜欢拿自己的孩子与别人的孩子比较,我们的出发点可能想通过比较激发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但是比的结果往往适得其反——丧失了孩子的自信性和自尊性。
美国诗人诺尔蒂写过这样一首哲理诗:挑剔中成长的孩子学会苛责;敌意中成长的孩子学会争斗;讥讽中成长的孩子学会羞怯;羞辱中成长的孩子学会自疚;宽容中成长的孩子学会忍让;鼓励中成长的孩子学会自信;赞扬中成长的孩子学会自赏;公平中成长的孩子学会正直;支持中成长的孩子学会信任;赞同中成长的孩子学会自爱;友爱中成长的孩子学会关爱。
“首先,家长要认识到,成长中的青少年是独立、有思想、有灵魂的个体,而家长则扮演了引领者、协助者和参与者的角色。父母赋予孩子生命,但无法代替他走完人生。”周卓行认为,尊重孩子的独立性,信任孩子自主成长的能力,是家长首先应树立的意识,也是帮助孩子成长为健康公民的关键。这意味着家长能用平等的姿态与孩子交流,能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尊重孩子的基本隐私,不过分干涉孩子的决策,不包办代替,允许孩子偶尔犯错误,让孩子逐渐成长为一个行为能力人。
学会三大沟通技巧:尊重、倾听、正向关怀
1.尊重
很多家长抱怨:孩子不尊重我!殊不知,尊重从来都是相互的。当家长用带有指挥、命令、警告、威胁、责备、谩骂、拒绝等态度说话时,对孩子会造成不可估量的伤害,长此以往,孩子将感到麻木和厌恶。一些孩子会模仿家长的语气与人对话,而一些孩子会拼命压抑自己的愤怒,同时也压抑了成长的动力。“请尊重你的孩子吧,让他感受到自己的重要性,让他知道自己是值得被尊重的个体。爱,不是居高临下、盛气凌人;爱,是平等的交流和互敬互爱。”周卓行呼吁:家长要懂得尊重孩子。
2.倾听
所谓交流,是思想的交换和流通,而不是单方面的灌输。唠叨不断、强势霸道的父母是青少年最不喜欢的类型,尊重孩子的话语权,鼓励他表达自己的想法,并适时地给予回应和肯定,而不是只顾自己的情绪发泄,却剥夺了孩子的话语权。善于表达的孩子将更加自信地与他人交流,而常被压抑和禁声的孩子会变得沉默寡言、缺乏自信。家长们要学会做一个安静的倾听者,也许就会听到孩子的心里话,真正成为孩子的良师益友。
3.正向关怀
此外家长们还要对孩子的言语或行为的光明面或长处多加注意,并表达出来。“我们要客观分析孩子的优缺点,看到孩子全面的表现,并选择其中的长处进行表扬。我们常常关注孩子的短板,却忽略了孩子的进步。当孩子忐忑地拿着一份不太理想的成绩单给你看时,你可以表扬他的努力和进步的学科,安慰他失落的心情,而不是不停地数落他,毕竟孩子展示成绩单是想得到肯定和关怀的。”周卓行建议家长们,一定要给处于青春期的孩子正向关怀。
怎样和青春期的孩子沟通
孩子正处于青春期,用以前的教育方法,尤其是强制的严厉的,简单粗暴的家长作风式的教育,当然是不管用了,只能让孩子的心离你们越来越远。或者说,是不能与孩子的眼下的心理特征相匹配。家是孩子最温暖的港湾,父母是孩子最亲密的最可依恋的对象,而孩子却不愿回家或故意拖延回家时间,孩子为什么会离家出走,请想一想,孩子为什么不愿回家?他一定有他不愿回的理由。先不要想孩子怎么不听话,先静下心来,从你们自身找找原因,行吗,这与你们长期的教育方式有关。青春期的孩子,自主意识增强了,自我意识感和自尊心也强了,他希望被尊重,被理解,被认可,被肯定,他需要心理支持,情感安慰。需要一个民主,平等,宽容的家庭环境来容纳他的成长。如果家庭不能提供温暖,平和的成长环境,父母依然采用过于严厉,简单说教的方式,那么,等于在激发孩子的逆反意识,把孩子逼向你们期望的反面,导致过激行为的产生。我认为现在要采取的方法是:1、你们的情绪要平静下来,抛掉以前的打骂,生气,批评,严格,说教的教育方式。一切重新来过。先给孩子一个安全基地(家本就是安全港湾),给孩子一个新的父母面孔。2、见到了孩子,从关心他开始,温和地,和蔼地,平静地对待孩子。不要再象审讯一样再三盘问,抓住问题不放。当作什么也没发生,只要人回来就好。只要先稳定孩子的情绪就好。因为你们现在的一言一行很容易影响孩子的心理动态,行动方向,引导孩子的过激行为。3、接下来,请多寻找孩子的闪光点,鼓励孩子,欣赏孩子,表扬孩子。给孩子新的积极的自我定位,建立孩子的自信系统。通过这种积极的方式(包括正面的积极的语言,爱的温暖的给予,细心的心灵的呵护,认可和接纳)等去影响孩子,让孩子感受到你们的爱和关注,孩子才能重新回到你们的身边。没有比心的遥远更难的教育。心近了,沟通畅通了,才有谈教育的资格。4、改变孩子的不良行为,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其实更多的是,更关键的是,家长的观念一定要改变,亲子间的关系模式是互动的,互相作用的。这好比我们对待朋友,你对他和气,对方一定没理由对你不和气,你对他尊重,对方没理由不尊重你。亲子间关系也一样,请从高低式(父母高位,孩子低位,父母强势,孩子弱势)的教育模式换为平等式(把孩子当朋友对待)的教育模式试试,这样会比现在更好。会有所改善。
教师怎样对青春期的孩子如何沟通技巧
青春期的孩子,正处在一个疾风骤雨的时期,人格、世界观、人生观等都处在形成的时期,是人们从依赖走向独立的过程。在这个时期,人倾向于选择独立自主、抗拒控制,同时又渴望有人理解和信赖,比较矛盾。教师在和青春期的孩子沟通的时候,心态要放平,把他们当作独立的个体,可以提供建议,但是不强制接受等。
青春期孩子的沟通技巧有哪些?
孩子的青春期又称叛逆期,这个阶段的人处于最懵懂的时期,他们老是喜欢跟别人唱反调,大人觉得这样,他们就那样,总觉得按大人们的方法做就很受委屈,很不甘心。
对于与这个阶段的孩子沟通其实是有技巧的,为本教育觉得家长们做到以下两点就很不错了:
1、不要拿孩子的短处同别的孩子的优点比较。
尊重孩子,多找孩子的优点;
2、不妨换位思考,想想孩子为什么会这样。
有了共鸣后就会理解孩子,能找出问题的症结。
另外家长也应该注意孩子的生理发展,普及健康生理知识,预防孩子的早恋等情况。青春期的知识需要学习,近期社科院陈一筠教授的《婚姻与青春期》高级师资课程是个不错的选择!
青春期孩子的沟通技巧,青春期的孩子应该怎么沟通?
青春期的孩子自我意识开始苏醒,独立性增强,希望得到他人的肯定与尊重。开始对异性产生好奇,性意识逐渐萌动。这个时间段家长对孩子的教育着实比较重要,如果过于激进,有可能导致孩子叛逆、沉迷网络等不良后果。如果对青春期孩子的特征不了解的话,建议去寻求专业的辅导。我们就有青春期的相关课程,最近就有社科院陈一筠教授的《婚姻与青春期高级师资》的课程。
怎样和青春期叛逆的孩子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