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论到流行病学,大家应该都熟悉,有人问流行病学什么意思怎么写,当然了,还有人问淋病的流行病学史包括,这到底是咋回事?实际上流行病学史包括哪些内容呢,下面是小编精心为你们整理的流行病学史包括哪些内容,希望能帮到大家。
流行病学史包括哪些内容
是说流行病这个学科的历史 还是指一个传染病病人的流行病学史?
历史起源:http://baike.baidu.com/view/432801.htm#2
1854年,伦敦爆发霍乱,10天内夺去了500多人的生命。根据当时流行的观点,霍乱是经空气传播的。但是约翰·斯诺(John Snow)医师并不相信这种说法,他认为霍乱是经水传播的。斯诺用标点地图的方法研究了当地水井分布和霍乱患者分布之间的关系,发现在宽街(Broad Street,或译作布劳德大街)的一口水井供水范围内霍乱罹患率明显较高,最终凭此线索找到该次霍乱爆发的原因:一个被污染的水泵。人们把水泵的把手卸掉后不久,霍乱的发病明显下降。约翰·斯诺在这次事件中的工作被认为是流行病学的开端。
1948年-1952年期间,理查·多尔(Richard Doll)和布拉德福·希尔(Bradford Hill)合作进行了一项病例-对照研究(Case-Control Study),通过对癌症患者吸烟史的调查,他们宣布吸烟和肺癌之间有因果联系。其后20多年,他们进行的队列研究(Cohort Study)进一步加强了这一结论。他们的成果为控烟行动提供了科学依据。
流行病学史 http://wiki.health.msn.com.cn/index.php?doc-innerlink-%E6%B5%81%E8%A1%8C%E7%97%85%E5%AD%A6%E5%8F%B2
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流行病学接触史,在传染病发生时,利用流行病学特征,根据传染病人的接触史,对病人进行的传染来源的推断或诊断。常用于传染病,尤其是人畜共患传染病的诊断中
流行病学(epidemiology)是研究特定人群中疾病、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决定因素,并研究防治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学。是预防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预防医学的基础。
流行病学是人们在不断地同危害人类健康严重的疾病作斗争中发展起来的。早年,传染病在人群中广泛流行,曾给人类带来极大的灾难,人们针对传染病进行深入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采取防制措施。随着主要传染病逐渐得到控制,流行病学又应用于研究非传染病特别是慢性病,如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糖尿病及伤、残;此外,流行病学还应用于促进人群的健康状态的研究。
流行病学的研究范围不仅是研究防制疾病的具体措施,更应研究防制疾病的对策,以达到有效地控制或预防疾病、伤害、促进和保障人类健康。研究对象是人群,包括各型病人和健康人;主要研究方法是到人群中进行调查研究;其任务是探索病因,阐明分布规律,制定防制对策,并考核其效果,以达到预防、控制和消灭疾病的目的;同时,流行病学的任务还有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在研究人群中疾病及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的基础上,还要预防疾病在人群中发生,促进人们的健康,使人类延年益寿。
一、疾病分布及影响分布的原因
研究某疾病在不同地区、不同时间、不同人群中的发病率、患病率或死亡率等。由于在不同的时间、地区、人群发生某种疾病的数量差异,提示发病因素的分布不同,进一步寻找影响分布的原因。
二、研究疾病的流行因素和病因
有许多种疾病的病因或流行因素至今尚不明,流行病学应探讨促成发病的因素及流行因素。
三、疾病的自然史(natural history)
疾病从发生、发展到结局的整个过程,可以分为症状出现前阶段、临床症状和体征出现阶段及疾病结局(如治愈、好转、恶化、死亡等等)这几个阶段。不同的疾病其疾病的自然史是不同的,有的疾病自然史较短,如急性细菌感染性疾病,一般进展较快,若不给予积极有效的治疗,则往往造成不良后果,可发生严重并发症,甚至死亡。而某些疾病的自然史则较长,如动脉粥样硬化所致冠心病。研究疾病的自然史对研究与评价预后有着重要的意义。
四、患病概率的预测
根据人群调查研究,可以估计某因素引起个人患某病的危险性,以及不患某病的机率。例如,通过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表明,每天吸烟25支以上者,死于肺癌的危险性比不吸烟者高32倍。
五、研究制订预防对策和措施
采用何种对策或措施可少发生病人,或使一个地区既经济又迅速地控制或消灭某病等。
流感的流行病学包括哪些
流感病人是主要的传染源,自潜伏期即有传染性。发病3天内传染性最强,轻型患者在传播上有重要意义。隐性感染者排病毒的数量较少而时间短,故传染意义不大。流感主要通过空气飞沫和接触传播。流感病毒存在于患者或隐性感染者的呼吸道分泌物中,通过说话、咳嗽和打喷囔等方式喷出飞沫,散布在空气中,被易感人群吸入到呼吸道里,则侵入其上皮细胞中,使其坏死、脱落,引起发病。另外流感还可以通过被病毒污染的手帕或衣物传播。建议出门多佩戴医用防护口罩,普卫欣,美国专业医用防护口罩,过滤率99.8%,天喵可以帮到你
流行病学史证明怎么开?
居住地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有外出需要的离晋申报人在开展流行病学史调查和测量体温的基础上,为符合条件的申报人员免费出具《大同市离晋人员健康申报证明》!
淋病流行病学史有哪几项
淋病是一种在世界上广泛流行的性病。我国解放前,淋病的流行十分严重。解放初期淋病占性病的第二位,到60年代中期,淋病在我国基本消灭。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80年代淋病又重新传入我国,从沿海城市向内陆城市蔓延。而且每年发病率增长很快。淋病在性病的发病中属首位。我们基因诊断中心性病专家门诊每年接诊性病患者20000多人,而淋病占60%左右,男性多于女性。女性多为“小姐”。淋病的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每年在7-10份发病率最高。12-3份发病率最低。目前高收入阶层发病下降,普通收入阶层发病率增加,大城市人口感染逐渐下降,中小城市人口感染增加,淋病从城市走向农村,农村病人增多。 淋球菌在世界的流行情况以欧美和非洲一些国家最高,美国1975年发病率为473/10万,1988年为300/10万;乌干达坎帕拉为10000/10万。亚洲国家发病也较惊人,新加坡1980年为630/10万,秦国1985年为408/10万。在美国,淋病发病率在男性中最高,而在妇女中带菌率最高。性活跃者、青少年、贫民、黑人、受教育较少者、未婚者中发病率最高,这些人对淋病起着传播作用。在美国,自1985年以来,白种人淋病的发病率已持续下降,但黑人中无明显下降或仍有增加。有一些淋病的传播与妓女的吸毒有关,妇女或妓女因吸毒后性交易传播淋病。妓女淋球菌感染率在新加坡和台北市阳性培养率为8.5%。在美国科罗拉多州阳性培养率为31%,非洲的Bata地区阳性培养率为51%。 传染途径(传播途径):? 人是淋球菌的唯一天然宿主,淋病患者是传播淋病的主要传染源,淋病主要通过不洁性交而传染。但也可以通过非性接触途径传播,性接触传播是淋病的主要传染形式,成人特别是男性淋病99―100%几乎都是通过性交感染。男性与患淋病的女性一次性交后可有25%的感染机会,性交次数增多感染机会增加。? 目前,我国以暗娼为主要传染源。据有关调查资料显示,在453例女性淋病患者中,382例为暗娼。各国调查资料表明,在淋病患者中男女一次性交感染率为22―35%;男女双方感染率是男性易于传染给女性。一次性交男性传染给女性的感染率为50―90%,女性传染给男性的为25―50%,感染率与性交次数成正比。男性与女性病人性交感染率平均为19―25%,二次为35%,三次为49%,四次为57%。? 非性接触传染主要是接触病人含淋病双球菌的分泌物或污染的用具,如污染的衣裤、被褥、床上用品、寝具、毛巾、浴盆、马桶圈和手等间接传染。女性因其尿道和生殖道短,很易感染。? 儿童淋病很少见,以3―7岁幼女为主,多因通过接触被淋球菌污染的物品如便器,毛巾,浴盆等而间接传染,也可因性虐待而直接被传染,表现为阴道炎,外阴炎及尿道炎,患者外阴,尿道口红肿,阴道有脓性分泌物,有尿痛,尿急等症状。新生儿淋菌性结膜炎多在通过母体产道时受传染。妊娠期妇女淋病患者,可引起羊膜腔内感染,包括胎儿感染。? 此外通过医务人员的手和器具引起医源性感染,轻症或无症状的淋病患者是重要的传染源。
坐高铁算流行病学史吗?
这个,应该在范围内。
人感染禽流感的发现历史和流行病学
1878年从瘟鸡中分离得到的,1901年称这种“鸡瘟病原”为“过滤性因子”或鸡瘟病毒(Fowl plague virus,FPV)。后来,又发现新城疫病毒(Newcastle disease virus,NDV)在禽中也可引起鸡瘟样疾病,即我国俗称的“鸡瘟”。为区分两者,前者称为真性鸡瘟或欧洲鸡瘟病毒,后者称为伪鸡瘟或亚洲鸡瘟病毒。1955年,根据病毒颗粒核蛋白抗原特性,认定FPV为甲型流感病毒的一员。绝大多数在禽中并不引起鸡瘟,甚至呈静默感染或健康携带状态,如2013年在我国新发现的H7N9禽流感病毒,基本不导致禽间致病。
H5N1亚型于1997年在香港首次发现能直接感染人类。截止到2013年3月,全球共报告了人感染高致病性H5N1禽流感622例,其中死亡了371例。病例分布于15个国家,其中,我国发现了45例,死亡30例。大多数人感染H5N1禽流感病例为年轻人和儿童。2013年3月,我国首次发现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到2013年5月1日,上海、安徽、江苏、浙江、北京、河南、山东、江西、湖南、福建等10省(市)共报告确诊病例127例,其中死亡26例 。病例以老年人居多,男性多于女性。
目前研究发现,人感染禽流感的传染源为携带病毒的禽类。而传播途径仍需明确。研究认为,人感染H5N1亚型禽流感的主要途径是密切接触病死禽,高危行为包括宰杀、拔毛和加工被感染禽类。少数案例中,当儿童在散养家禽频繁出现的区域玩耍时,暴露于家禽的粪便也被认为是一种传染来源。目前研究的多数证据表明存在禽-人传播,可能存在环境(禽排泄物污染的环境)-人传播,以及少数非持续的H5N1人间传播。目前认为,H7N9禽流感病人是通过直接接触禽类或其排泄物污染的物品、环境而感染。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仍处于散发状态,虽然出现了个别家庭聚集病例,但目前,未发现该病毒具有持续的人与人之间传播能力。
求历史上任意一种疾病的流行病学,及生物学方面的内容
什么是天花?
天花(Smallpox)是由天花病毒引起的一种烈性传染病,也是到目前为止,在世界范围被人类消灭的第一个传染病。据报载,2005年12月21日,美国总统布什为了预防生物武器的袭击,带头接种了天花疫苗。因为天花病毒和炭疽杆菌一样,如果被用做生物武器的话,具有十分强大的杀伤力,被称为“穷人的核弹”。在我国,几十年前就消灭了天花,现在不仅普通人对天花一无所知,许多医生也是仅闻其名,不见其身。下面简单介绍有关天花的知识。 天花病毒 天花是感染痘病毒引起的,无药可治,患者在痊愈后脸上会留有麻子,“天花”由此得名。天花病毒外观呈砖形,约200纳米×300纳米,抵抗力较强,能对抗干燥和低温,在痂皮、尘土和被服上,可生存数月至一年半之久。天花病毒有高度传染性,没有患过天花或没有接种过天花疫苗的人,不分男女老幼包括新生儿在内,均能感染天花。天花主要通过飞沫吸入或直接接触而传染,当人感染了天花病毒以后,大约有10天左右潜伏期,潜伏期过后,病人发病很急,多以头痛、背痛、发冷或寒战.高热等症状开始体温可高达41℃以上。伴有恶心、呕吐、便秘、失眠等。小儿常有呕吐和惊厥。发病3~5天后,病人的额部、面颊、腕、臂、躯干和下肢出现皮疹。开始为红色斑疹,后变为丘疹,2~3天后丘疹变为疱疹,以后疱疹转为脓疱疹。脓疱疹形成后2~3天,逐渐干缩结成厚痂,大约1个月后痂皮开始脱落,遗留下疤痕,俗称“麻斑”。重型天花病人常伴并发症,如败血症、骨髓炎、脑炎、脑膜炎、肺炎、支气管炎、中耳炎、喉炎、失明、流产等,是天花致人死亡的主要原因。 对天花病人要严格进行隔离,病人的衣、被、用具、排泄物、分泌物等要彻底消毒。对病人除了采取对症疗法和支持疗法以外,重点是预防病人发生并发症,口腔、鼻、咽、眼睛等要保持清洁。接种天花疫苗是预防天花的最有效办法。 天花,是世界上传染性最强的疾病之一,是由天花病毒引起的烈性传染病,这种病毒繁殖快,能在空气中以惊人的速度传播。假设美国俄克拉荷马州有3000人感染天花病毒,12天内病毒就会扩散到美国各地,殃及数以百万人。 天花临床表现主要为严重毒血症状(寒战、高热、乏力、头痛、四肢及腰背部酸痛,体温急剧升高时可出现惊厥、昏迷)、皮肤成批依次出现斑疹、丘疹、疱疹、脓疱,最后结痂、脱痂,遗留痘疤。天花来势凶猛,发展迅速,对未免疫人群感染后15~20天内致死率高达30%。 由于天花病毒只在人身上传染,而且牛痘疫苗足以有效地终身地防止天花的传染,因此自1977年以后世界上没有发生过天花。
3000年以前
一般相信在史前时代应该已经有这种疫症,距今至少有3000年以上的历史,这一点已被考古学家所证实。他们从西元前1157年去世的古埃及法老拉美西斯五世木乃伊的脸部、脖子和肩膀上,都找到了患过天花所造成的外形丑陋、皮疹发作过的印迹。经考古学家和古代病理学家研究,认为这就是人类历史上现在所找到的最早的一个天花病例。他们据此推断,可能早在西元前1161年的时候,天花就开始袭击埃及了。
1000年前
大约西元前1000年,商队把天花从埃及带入印度。公元前四世纪希腊雅典和斯巴达进行战争,雅典因为出现了一场由埃及传入的瘟疫而战败,不少人怀疑就是天花。晋代名医葛洪在《肘后备急方》中记载:“建武中于南阳击虏所得,乃呼为虏疮”,“比岁有病时行,仍发疮头面及身,须臾周匝状如火疮,皆戴白浆,随决随生。不即治,剧者多死。治得瘥后,疮瘢紫黑,弥岁方灭。”后来不少研究者根据这两句话,推断天花大约是在西元1世纪传入中国。 就在天花传入古老中国不久,古罗马帝国在2世纪和3世纪相传就是因为天花的肆虐,无法加以遏制,以致国威日蹙。到了4世纪,中国感染天花的迹象增多;尔后的6世纪,天花由中国经朝鲜到达了日本。11世纪和12世纪,东征后回国的十字军骑士们使天花在欧洲传播,以致令后来的中世纪欧洲呈天花蔓延之势,当时天花几乎造成10%的居民死亡。
1519年
而最迟在1519年,天花随西班牙人越过大西洋进入“新世界”——美洲大陆,及至16世纪末,美洲生存下来的人口估计刚刚超过100万。明朝末年,清兵入关时,有大量的满人死于天花,《清史稿》称:“满洲兵初入关,畏痘,有染辄死。”16-18世纪,每年死于天花的人数,欧洲约为50万人,亚洲约为80万人,而整个18世纪欧洲人死于天花的总数,则约在1.5亿人以上。18世纪,天花到达世界上最后一个尚未被它蹂躏的澳大利亚,杀死了50%的澳大利亚原住民。19世纪至20世纪初,天花依然横行无忌;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20世纪下半叶。 自从1798年詹纳发明了给人种牛痘预防天花以来,人类经过近200年坚持不懈的疫苗接种,但到目前为止,仍无特效的方法治疗天花,接种天花疫苗(种痘)是预防和控制天花肆虐的简便易行的有效措施。20世纪70年代末,在地球上彻底控制了天花。1980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宣布了这一结果,并在全世界停止了普遍种痘。停止种痘20多年来,世上再没有发现天花病例。 天花袭击的对象不限于低下阶层,皇室贵族亦同样不能幸免。除了古埃及的拉美西斯五世之外,死于天花的皇帝还包括中国清朝的顺治帝和同治帝(一说是梅毒)、英格兰的玛丽二世、法国的路易十五和俄罗斯的彼得二世等等。至于曾患天花而庆幸痊愈的国家元首,包括康熙帝,英格兰的伊丽莎白一世和美国总统华盛顿、林肯等等。
死亡大事记
西元前164年,天花病从罗马蔓延到欧洲和波斯;持续达15年之久。 1507年,西印度群岛流行天花,这是西半球第一次发生该病,死亡1000多人。 1520年,墨西哥因西班牙人进入发生天花,造成300余万人死亡。在此后的50年内,墨西哥因为天花又丧失了近2000万人。 1560年,巴西发生天花流行病,死亡数百万人。 1798年,英格兰天花流行,死亡8万人。 1870年,法国流行的天花袭击了德国和法国的部队,德国部队仅在实施预防注射过程中就有297人死亡,共死亡23679人。 1926年-1930年,印度天花造成惊人的疫病灾害,死亡50万人。 1930年2月,墨西哥天花流行,死亡600人。 1930年2月,菲律宾巴卢特和萨兰加尼发生天花流行,死亡200人。 1946年11月,英国香港820名天花病患者一半多被夺去生命,死亡530人。 1954年1月,苏丹天花流行,日死亡40人,计死亡数百人。 1956年5月-12月,伊拉克天花病流行,7个月内就有2500名患者,死亡300人。 1957年2月-4月,印度加尔各答天花病流行,一周就有141人丧生,共死亡946人。次年1月-7月,印度天花和霍乱流行,死亡1.6万人。 1958年4月,东巴基斯坦发生天花和霍乱,死亡5万人。 1958年9月,印度尼西亚东部发生霍乱和天花,死亡515人。 1959年12月-1960年2月,前苏联在消灭天花25年后,莫斯科发生输入性天花爆发。 1961年1月14日-2月4日,印尼爪哇中部地区天花流行,有2500多名患者,死亡143人。 1961年4月,尼亚萨兰(马拉维)天花流行,造成103人死亡。 1966年6月11日,印尼苏门答腊西部地区发生天花流行,死亡400人。 1967年3月-5月,东巴基斯坦流行天花,死亡1500人。 1974年1月1日-6月30日,印度发生严重的天花流行,患者10万名,死亡3万人。
预防医学专业读五年,都学什么?
预防医学本科苏大五年制,已经学了三年,还有两年才能毕业,我多么羡慕四年就可以毕业的嘤嘤嘤。
言归正传,预防医学专业是从医学科学体系中分化出来的一个学科,是公共卫生领域一个医学学科,既要学习几乎所有的临床课程又要学习公共卫生课程。不同学校课程略有不同。我们学校主要学位课程包括生理学(二)、生物化学(二)、病理学(二)、医学微生物学(二)、医学免疫学(一)、诊断学(一)、内科学(三)、流行病学(二)、卫生统计学(一)、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环境卫生学、卫生毒理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儿少卫生学、卫生化学、社会医学、健康教育学、卫生监督学、卫生事业管理。
学位课程是指普通全日制高等院校本科生在毕业时取得学士学位所必修的专业课,学位课程的平均分不得低于70分,也就是说这些课程不同于其他60分就及格的课程,它们是70分合格。此外,上述括号里的一/二是指学校系统里的一平台/二平台,一二平台要求课程掌握程度是不同的,一平台要求更高一些。
俗话说得好——生理生化,必有一挂;病理病生,九死一生;分生细生,两门大坑,心理伦理,不明所以,病理药理,玩不死你;大内大外,不死才怪,诊断局解,学到吐血,解剖免疫,我勒个去;组胚组胚,挂了也没人陪,微生物,hold不住,寄生虫,何生人…医学专业课程设置大同小异,大家都要经历这些课程的学习和“煎熬”。
除此之外,还有相应的实践课程,暑期社会实践、临床实习(医院各科室轮转)、专业实习(疾病控制中心)等等。依各学校要求不同而异。
谢谢大家的阅读,希望我的回答对大家有所帮助。
流行病学:简述疾病自然史与疾病三级预防的关系
疾病,不论其病因是否确定,在不给任何治疗和干预的情况下,从发生、发展到结局的整个过程称为疾病的自然史。可将疾病的自然史粗略地分为发病前期、发病期和发病后期三个阶段。
在发病前期,虽未发病,但已存在各种潜在的危害因子,如血清胆固醇高是冠心病(CHD)的危险因子,吸烟是肺癌的危险因子,肥胖是糖尿病的危险因子。发病前期也可包括某种病理生理的改变,如血管粥样硬化等。在发病期,一般都有轻重不一的临床表现。在发病后期,其结局可能是痊愈或死亡,也可能会留下后遗症以至残疾等。
在疾病自然史的每一个阶段,都可以采取措施防止疾病的发生或恶化。因而预防工作也可以根据疾病的自然史相应地分为三级,第一级预防为病因预防;第二级预防为“三早”预防,即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第三组预防为对症治疗、防止伤残和加强康复工作。这就是疾病的三级预防。
第一级预防也叫初级预防主要是针对致病因子(或危险因素)采取的措施,也是预防疾病的发生和消灭疾病的根本措施,其中包括自我保健和健康教育。自我保健即在发病前期就进行干预,以增强人的健康状况,促进健康。健康教育是以教育手段促使人们主动采取有利于健康的行为,从而消除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在致病因子或机制尚不明确或尚未出现之前,尽可能地保持健康体魄而采取的各种措施,是对健康的人和人群而言的,这又称为“原始预防”或“原级预防”。在三级预防中,它应是第一级预防的核心。第一级预防还包括保护和改善环境,旨在保证人们生产和生活区的空气、水、土壤不受工业三废——即废气、废水、废渣和生活三废——即粪便、污水、垃圾,以及农药、化肥等的污染。
第二级预防又称“三早”预防,它是发病期所进行的防止或减缓疾病发展的主要措施。为了保证“三早”的落实,可采用普查、筛检、定期健康检查、高危人群重点项目检查以及设立专科门诊等措施。
第三级预防主要为对症治疗,防止病情恶化,减少疾病的不良作用,防止复发转移,预防并发症和伤残;对已丧失劳动力或残废者,通过康复治疗,促进其身心方面早日康复,使其恢复劳动力,病而不残或残而不废,保存其创造精神价值和社会劳动价值的能力。
这个预防提出来很久了,在实践中现实的情况是,医疗体系发展着重于在于第三级的预防,对第一二级的预防几乎是空谈,并未做出什么实际的行动。对咱老百姓来说,想法也是在第三级的预防,并没有好好想过第一二级的预防对于家人、自己亲人的意义有多大。寻求健康的朋友们,真应好好思考下,你当下所采取的想法、做法,你的选择,应往哪个方向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