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到单反,我们很多人都了解,有朋友问摄影初学者应该从什么开始学,另外,还有朋友想问初学者如何选乒乓球拍,这到底是咋回事?实际上初学者买哪种单反相机性价比比较高呢,下边小编就来告知大家初学者买单反还是数码相机,欢迎大家参考和学习。
初学者买单反还是数码相机
清晰度跟相机的感光器大小有关,感光器越大,拍出来的照片越清晰,跟像素没多大的关系,像素只是表示拍摄照片的大小,像素越大,拍出来的照片尺寸就越大。如果是基于成本上的话,你买个长焦的相机就可以了,比较好的长焦有佳能的SX40 HS,尼康P500,索尼HX100完全可以满足你的需求了。如果你要画质很好的,那么就买单反相机吧,单反相机都比较贵,而且买相机还不行,还有买镜头,比较好的入门单反有佳能的550D,600D,尼康的D5100,索尼a580.性价比高的有尼康的D3100,目前套机不懂4000
1、预算
预算在选择相机中占第一比重……原因是,没有钱,甚么都买不到……
认真的说,很多人在选择相机时并没有定下预算,走到店铺被sales说了两下,就心动买了贵一码的器材,倒头来却不一定买到合适自己的器材。店铺的sales会因为某一牌子的回佣比较高,而大力宣传某一品牌,消费者在这样的推销手法下往往被误导购买高价而又不合适的器材。结果一台高级单反,买回家后用了两次后就放到柜中永不再用。因此,为自己定下一个预算,在预算中选择最合适自己的器材。预算多与少并不与相片质素有很大关系,我们大部份人都不是亿万富豪,不能无上限去买最好的器材,何况最好的器材也不一定最合适自己。在预算上,量力而为即可,预算不足,可考虑二手或上一代器材。
现今摄影器材更替率太快,一台数码相机只要有足够保养可用三至五年或更长,因此不必担心买上一代器材会令相片质素有所影响。在摄影界,机身往往是不保值,能经历时间考验的只有优质光学的镜头。因此,如果你选择可换镜相机作为你的相机时,我建议保留部份的预算设在镜头上,机身用上一代的型号会令你的相片有更佳的质素。
2、决定自己对摄影的投入程度
在选择器材时,我多会问他们买相机是为了学摄影还是拍一下生活照。学摄影也分很多种,有人会认真地走去工作室打灯拍模特拍高速,亦有人只学一点皮毛放上网络分享时享受被点赞。两个不同的摄影心态在器材选择上可能会有很大的分别。
对于一般拍摄生活照的用家,卡片机,甚至iPhone已经是最合适的器材,他们需要的,是一个随身轻便,有自动曝光,不用大量后制,可轻易上载至网络的摄影工具。近期Casio的「自拍神器」如此高价,原因只为在机身内置美肤滤镜。在摄影器材中,这般的自拍相机实际只值三数千的价钱,能炒至天价,很大的原因在于一般消费者不会花时间去研究摄影技巧如何令相片拍得更好,只希望手中器材能以最简单的方法,提供最佳的相片。这就是为何在一些中高阶的器材上,我们仍能找到自动模式的原因。
至于一些有心钻研摄影的朋友,一台有手动模式的相机是最基本的要求。在学习摄影至今,我有98%以上的相都是以手动模式去进行拍摄,不过现今大多较进阶数相机已有齐APSM四大曝光模式。半自动及手动曝光模式可令摄影师对相机有更大的操控,更容易达到心中的结果。
3、决定将会拍摄的题材
拍摄的题材对于器材的选择有很大的影响。生活照、街头snapshot、风景、商品、人像、运动、生态、艺术创作……不同的题材对器材有着不同的需求。最广泛拍摄题材的相机为单镜反光机,在绝大部份的情况下,单反都可以满足拍摄题材对摄影器材的需求。然而,单反的大小与重量并非所有人都可以接受。有见及此,近年无反光镜相机兴起,已经逐步取代中低阶单反市场。可无反相机仍为市场新兴的相机类型,支援自动曝光及对焦的优秀镜头仍然很有限,加上操控性与单反比仍有距离,因而对拍摄广泛题材的摄影师,单反仍为主流选择。
对于拍摄题材对相机机身的选择,更多的消费者只为拍摄生活照,旅游照及snapshot等。对于此一类用家,我建议选择轻便的相机。对影像质素稍为有要求的用家,可考虑高阶的消费级及m43系统。比起泛用型的单反,轻便易携的设计令用家有更大的兴趣去使用相机。相机的出勤率愈高,能拍到好照片的机率也就愈高。
4、拍摄的格式
格式在这里所指的是相机感光元件的类型。现今相机种类五花八门,在135画幅以下,可分为数码及菲林两大类。数码及菲林为两种完全不同的成像介质,一为光电信号传换,一为化学作用,数码对类比信号,线性曝光对非线性,可调对不可调ISO,讯噪对粒子,即可检视对冲制……两者在本质上有根本的分别,虽然在便利性上数码摄影是远超菲林摄影,但两者并不可互为取代。菲林的立体感,色调等,又远远胜于数码相片。虽然如此,新手在选择第一台相机时,我还是会建议购买数码相机,数码摄影的实时可覆视与简易后期制作会令新手进步更快。不过,如果你对菲林摄影情有独钟,选择菲林机作为你的第一台亦无不可。
感光元件除数码菲林的分类外,亦会以大小作区别,以下是以大到小作区分的主流格式。
i. 大画幅
多为商业摄影,医疗影像,以湿版作摄影介质,笔者暂时仍未探索此一画幅摄影器材。使用此类摄影器材, 因需有黑房技巧,非新手可轻易使用,本文对此不作详述。
ii. 中画幅
中画幅是以一边宽度为6cm的摄影格式,当中有数码及菲林版本。此类型相机有部份可将机身,镜头及机背分拆的结构,亦有一体成型的相机机身。大部份数码中画幅格式都以数码机背形式存在,主要对象为对解像力有高需求的商业用户。一个二手数码机背也要上万元。但近来全画幅高像素摄影技术成熟,中画幅在商业摄影中的地位将可能日渐下降。
菲林中画幅成本远比数码背要低。在消费者使用上,双镜反光相机(TLR), Hasselblad, Lomography Belair等有着各种各样的相机设计。由于其格式较大,画质相对会较细腻,亦有更强立体感。
iii. 全画幅
全画幅Full Frame(FF),大小为36 x24mm,其3︰2的比例亦相对接近黄金比例(1︰1.62)。自1934年Kodak推出后,在市场的日渐淘汰下,全画幅成为了消费市场摄影的主流格式。全画幅一词对于新接触摄影的朋友可能比较陌生,其实这就是平时常用36张菲林卷的格式。由于全画幅格式占据消费市场近3/4个世纪,市面上接触到的镜头格式因此多以全画幅为标准。
全画幅等效焦段特性
全画幅单反其实早于2002年已经出现于市场,不过由于价格高昂,当时大多全画幅用家仍选择使用菲林拍摄全画幅相片。直至今日,菲林仍为全画幅最廉价的选择。近年由于CMOS技术的进步,全画幅数码相机已降价至一般消费者能负担的程度,Sony亦于无反市场开发出第一台全画幅相机。全画幅相机高ISO下的优异表现,使摄影师在在低光下能拍出更佳的相片。同时,由于菲林时代可换镜头相机多以全画幅格式设计,一众的老镜头于在全画幅下始能发挥原来的威力。
对于新手而言,如果财力许可的话,全画幅相机可谓一步到位。不过在画质提升的同时,相机的重量与大小亦会同时增加,这亦是新手在选购相机时应留意的一个重点。
iv. APS-H
APS-H 是一个比较少见到的数码相机格式,主流的有Leica及Canon 1D系列,其135格式转换比为 X1.3,也就是原来50mm的镜头,在APS-H下视角就会变成135格式的65mm视角。这个格式为数码感光元件由APS-C开发成全画幅的一个过渡产物。市场上基本上没有镜头是专为APS-H设计,多只使用全画幅及部份APS-C镜头。由于是过渡性的产物,相信在未来这一格式将会逐渐淡出,新手大可不必理会这类型产品。
v. APS-C
APS-C是自第一部数码单反起就成为数码摄影的其中一个主流格式,135格式转换比为X1.5(Canon为X1.6)。这种格式的出现,是由于早期消费型数码单反未能以低廉的成本及技术限制,做出当时主流的全画幅格式。由于格式比较小,拍摄时只能利用全画幅镜头的中央部分。针对此一问题,厂商开发出专为APS-C格式而设的镜头,成像圈只覆盖到APS-C的感光元件,因此APS-C镜头在全画幅下会有可见的暗角及成像圈。但APS-C镜头所需镜片直径比全画幅小,制作成本也就较低,因而适合中低阶用家。由于APS-C相机价格相宜,同时能提供非常优异的相片, 对学习摄影新手而言会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vi. M43 / half size
M43格式,其大小为全画幅的四分之一,对应135格式转换比为X2。这一格式最初的原型来自菲林时代的半格相机(Olympus Pen)。在无反相机平衡相片质素及相机便携性的前提下,Olympus及Panasonic两间相机厂沿用当年Olympus Pen的设计概念,开发M43系统。对于新手而言,M43所代表的是轻便与质素的平衡。对于一些对重量及质素有要求的用家,M43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vii. 消费型感光元件
消费型感光元件所指的是消费型相机或手机所使用的感光元件,由于这类相机机身细小,其感光元件多只有指甲大小。由于像素密度高,这类型相机在高感光度下表现一般较差。但近年CMOS在高感光度的表现有长足的进步, 高阶消费型相机可接受ISO已达到1600甚至更高。对于一些不会换镜头,或是已有单反而需要一部随身机的用家,此类相机会是最佳的选择。
viii. 其他
除以上所述的格式外,在菲林及数码亦有其他的种类。较为有名的有Nikon的CX无反系统,Pentax 超小型Q系统,Fujifilm的Instax及Polaroid即影即有格式等。Lomogrpahy亦有一种超小的110菲林。这类格式由于非主流摄影格式,虽然会有一批用家追捧,但对于有心学习摄影的用家,第一台相机还是用回主流的格式比较好。
5、换镜与否
可拆与不可拆相机之间,最大的分别,在于相机的扩充性能。世界上不可能有一支镜头能有超广角同时兼具远摄能力 – 即使有,其代价就是较小的光圈跟较逊色的画质。所有镜头都有其长短处,可换镜头的相机就正正是为了解决此一问题而产生。对于一般拍摄生活照的用家而言,多一个转接镜头的代价是随之而来的入尘,镜头开支,重量等等一系列的问题。纵然不可换镜头在格式上可能比不上可换镜头相机,但使用得宜,这类相机仍能拍出高质素相片。尤其现在已有部份厂商已开发出APS-C格式的相机,照片质素是甚至够超越同一价钱的可换镜头相机。此类相机多因先天格式上的不足,多会在微距,变焦能力,光圈大小等方面下一番功夫,使这一领域百花齐放。
可换镜头的相机,不同的厂商大多会有自家的接环系统。Nikon F, Canon EOS, Sony Alpha, Sony E, Pentax K, Panasonic 与 Olympus 的M43,Leica M, 古典的M42等五花八门,各个系统均有自己的特色,很难定义谁比谁好。在这个基础上,又大致可分为三类,分别为单镜反光相机,无反光镜相机及连动测距相机。在使用上,单镜反光相机由于本身的设计,能轻易进行高速而精准的拍摄。无反相机由于科技的进步,现在已很接近单反的水平。相反连动测距相机由于光学结较构复杂,价格也一般较高。
不同厂商间的镜头一般是不可互通的,但可通过接环的方式,将法兰距较长的镜头接到法兰距较短的系统中。无反相机由于本身拥有非常短的法兰距,因此被称为「万能插」,意即近乎所有他厂的镜头都可以接上无反相机上。一些打算双修系统的用家,镜头互用的可能性亦应在考虑之列。
6、重量
虽然相机厂在开发时一直都致力将相机的重量减少,但不同类型的相机之间重量仍有很大的差异。重量与画质往往是一个反比,愈能提高画质的相机,重量一般会更重。对于年青人而言,一两公斤的器材在短时间内可能不是甚么大负担,可对于一些年纪较大,或是肌肉关节出了问题的用家,100g的重量也有很大的影响。不是每个人都能聘用一个私家镜僮搬运器材,这在实际操作上也会有很大的不便。
除此以外,很多有单反的用家,身边仍有一部轻便的随身机。单反虽然在操作,画质等各方面占优,但其大小与重量并非长期旁身的理想拍档。不少人买了台单反回家后,发现单反的重量及大小并不容易天天带出街后,使将其放到一旁甚至变卖新购的器材。在我而言,如果不是在有需要的场合拍照(如活动,运动,高速快门同步等),无反相机已能完成大部份摄影创作。如果没有这一方面的需要,我建议购买无反相机或是高级的不可换镜相机,加上适当技巧绝对能拍出不亚于单反的作品。
7、牌子对相片的影响
牌子之间的骂战,应该是自相机发明而来世人一直在争执的问题。Leica vs Zeiss, Nikon vs Canon之类的讨论,相信在网上随便一找便有海量的讨论。每个牌子之的差异,在数码世界,很大程度是影响其成色。对于一些只拍jpg格式的用家,由于数码化相片的过程必须经过信号转换运算,当中厂家预设运算程序就对jpg相片有着极大的影响。但对拍摄RAW档的用家而言,由于相片色彩调控能自己控制,厂家发色就不是一个很重要的考虑因素。因此,购买相机时,如不考虑后制相片,厂商对jpg调控是值得留意的。
比起jpg,相机牌子更重要的是其系统。差不多每家厂商都有自己一套的光学系统,而系统间多是互不通用的,因而造就了每家相机厂的长处。Nikon的Creative Lighting System,准确的灯光系统是在业界中的翘楚;Canon 特色的人像发色,对于人像摄影师是不二选择……等等。由于中途转换系统所需资金不菲,因此自第一台相机而始,用家应该是决定使用该厂的系列,而非单一相机或镜头,这样便可以减少可能因「中途转会」所需的费用。
很多摄影新手对相机牌子有很大的迷思。但对于一个真正会摄影的用家而言一张相片不会因为拍摄的器材而提升本身的价值,一张好相片也不会因为用廉价器材而降低其艺术性。因此,在牌子上的讨论,还是尽量少说为妙。
8、其他因素
除上述因素外,有不少相机是有特定的功能,例如各式filter,wifi传送,网络上传,各式拍摄mode,拍片等,其实只是一个小陪衬,对相片的质素是完全没有影响。所有这些功能对于一个会拍摄的人都是可有可无的功能,更大的部份是相机商的宣传手法。选择相机的时候,将这些华而不实的功能抛诸脑后吧。
买相机是买单反的还是数码的?
如果你追求便携的话就买数码相机,如果你追求画质的话就买单反相机。
我个人推荐还是入手低端单反的好,原因有如下几条:
1、低端单反在提高了便携性的同时保证了照片的画质,这个画质是再高端的数码相机也比不来的;
2、纵然高端的相机有各种比较有可玩性的功能,但是这些功能你手上的手机随便下个程序也能做到,没有必要再重新买一部高端数码相机,这样浪费钱不划算;
3、家用的话有很多题材都是数码相机做不到的,例如家里的小孩或者宠物在玩在跑在跳,你用数码相机很难将他们抓拍到,即使拍到画面也是模糊的(数码相机延迟的通病),但是你用低端单反相机就简单可以做到,还有高画质的保证,何乐而不为?
综上所述,推荐入手低端单反,型号的话佳能650D之类的就可以了,有问题的话继续追问。
对于初学者,如何选购一台适合自己的单反相机?
单反相机,是高技术的创作工具,购买单反相机,首先自己要心里有数,其中有疑难的地方,百度知道的朋友们会不吝于分享知识和经验。
经常遇到摄影爱好者面对人生第一台数码单反,出现了选择困难症,也有很多人买了之后各种遗憾。这都是选择工作准备不充分造成的。
究竟怎样选择一台适合自己的单反相机,是摄影初学者走进摄影店堂的第一个考验。因此,在出手购买之前,首先要做好功课,毕竟考试成绩不能依赖临场发挥。购买数码单反相机,对多数新手来说,也是一次大件消费,在购买前,要做好精神准备、物质准备和技术储备。
一、购买单反所需要的思想准备
(一)、首先用对自己的问题进行梳理,正确的提问是解决问题的一半,通过这次投资,我要解决什么问题,最后的答案如果是不能解决,或者成本过高就需要果断放弃,或者重新寻找最优解;
(二)、正确认识单反相机的特点,和它能解决的问题,并不是花了钱就会获得和大师一样的作品;
(三)、明确自己买单反的目的,是工作需要,还是个人爱好,亦或是家庭建设规划的一部分,所谓拍拍孩子爱人宠物等等,最不靠谱的是看着这玩意挺酷,但是对怎么运用很迷茫;
(四)、取得家人的谅解和支持,在读书的朋友需要家里提供资金,已经成家的朋友需要征得另一半的支持。没有家人的支持,一意孤行,会影响家庭和睦,在今后的发展上也是步履维艰;
二、购买单反的物质准备
(一)、最重要的就是有多少现金
见过有些年轻的朋友询问,我有三千元,能买什么单反相机,老实说,这种预算不建议购买单反相机。不是买不到,而是买得起马配不起鞍,反而浪费了宝贵的资金。分期付款去买更是不可取的。
(二)、未来生活的规划
最直白的说,预期收入有多少。俗话说单反穷三代,摄影毁一生。并不是这门爱好有多大危害,而是能否把握好兴趣与正常工作生活之间的关系。
(三)、拥有这份爱好的空间和时间
也许钱不是问题,但是其它生活问题也会带来困扰,比如面临高考的学生,根本没有时间去发展爱好,这时就不适宜购买。
三、对摄影理论的预研,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一)、单反式照相机的结构与工作原理,不同类型产品的特点,包括镜头的特点;
(二)、单反相机主要拍摄技术和技巧;
(三)、熟悉主要产品、品牌、型号的市场行情;
(四)、了解可能面临的市场陷阱和误区;
网络时代,有无数的资讯可供参考,这要比曾经的前辈们幸福太多了,一定要充分利用这些资源。
经过强大的思想建设,如果觉得已经有80%的条件具备了,那么就可以着手去选购一台数码单反了。
在踏入市场,将揣的热乎乎的钞票换成心仪已久的单反相机的时候,还要保持清醒的头脑。
一、不忘初心,方能始终。
不管店家用什么道理推荐、建议新的选择,可以听,可以参考,但不能轻易改变自己的最初方案,大不了回去重新研究。反正单反就在那里,不会离你而去。
二、要想知道梨子的滋味,最好亲口尝一尝。
在购买之前,就可以去实体店上手试验,掌握机型特点,听商家说行业内的一些说法,然后再上网印证。一旦购买时,就不会手忙脚乱,从容不迫的检验相机和镜头的每一项性能,发现可能出现的瑕疵和故障。
三、开包装、查编码,一丝不苟,稍有疏忽,就可能导致后悔。
数码单反主要是进口商品,有国行、港行和水货等说法,谨慎一些,选择正规进口的国行商品,在保修、售后服务等方面会有依靠,而部分商品在香港销售,也是可以享受全球联保的,水货只有店家保修,相对风险要大一些。某购物网站的电商声称店保五年,很值得研究。
拿到数码单反之后,从开箱开始,用手机或别的相机拍下照片,记录包装盒内容,保留一切原始单据,说明书和暂时不用的配件赠品。这些都是关键时刻能提供很大帮助的东西,特别是说明书,要学而时习之。
关于器材选择的一些建议。
一、品牌的选择,都说尼康擅长风景、佳能适合人像。
这个说法有一定道理,但不绝对。由于尼康和佳能采用不同厂商生产的cmos传感器,在感光元件的排列和色彩还原的算法上,有一些区别。因此经常会看到尼康单反拍摄的人像脸色发黄,而佳能单反的人像则脸色粉润。
在2015年以前,佳能自产的cmos升级较慢,像素一直不算很高,被嘲讽为祖传cmos,而尼康的较高像素、无低通滤镜等技术率先应用,以及中低端镜头的效率,给尼康带来了高精度的美名。
但这不绝对,熟练的摄友,可以扬长避短,驾驭好自己的相机,而不了解其特点的话,就有可能完美的暴露缺陷,成为单反相机的猪队友。
选择佳能还是尼康,或者其他品牌,可以参考以下几个方面:
(一)、拍摄题材的需求
拍摄风光、工业品、电子数码产品,可以考虑选择尼康。人像、婚庆、女性服饰和珠宝等题材可以考虑佳能。还有佳能的视频功能用得较多,因此二手市场上很多佳能机要注意这个贬值因素。
(二)、附近的摄友使用什么机型
网上的社交圈,朝夕相处的同事、朋友使用什么品牌,抑或是能蹭到公用的器材,都会影响选择,有别人的经验当然要吸取,遇到问题也能有人及时解答,甚至有高手能解决一些维修问题。有知根知底的二手器材,也能节省不少开支。
(三)、价格因素
这一条其实是很无奈的,都知道价格上同档次的产品,佳能<尼康<宾得,但销量上,仍然是佳能>尼康>宾得,所以尽量不要光看价格,用葛优的话说:我相信群众。
(四)、个人爱好
所谓有钱难买心头好,不能不听劝,也不能都听别人的,连个人爱好都要受别人管,还玩个什么劲。娱乐消费,颜值也是性能。
二、全画幅和APS-C画幅以及单反相机的分级。
(一)、全画幅是指与35mm胶片大小相当的数码感光元件大小(36mmx24mm)传感器规格,可以记录更多的图像信息,更低的噪点和更高的图像效果。因为机身和价格都有空间,更增加了续航能力和一些辅助功能,因此被专业工作者广泛采用。在出大幅作品和印刷用素材等方面,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但是,全画幅数码单反也相应的具有极高的价格。
(二)、相对应的是APS-C画幅,APS-C画幅一般都是和全幅一样,成3:2的长宽比,传感器规格24mmx17mm左右,焦距转换1.5倍或1.6倍。APS-C的优势是价格便宜,一般机身重量及尺寸较小。用途广泛多变。在20吋电脑屏幕上,看不出有多少画质损失。
如果是普通家庭用户,或业余摄影爱好者,如果限于资金,完全可以选择基于APS-C画幅的中档相机,相比全画幅相机所带来的性能提升,付出的资金是不成比例的。至于高档相机带来的虚荣,更不值得用影响家庭生活来填补。
(三)、单反相机的分级
佳能在20D之后,推出了300D,可以说首开了入门级的先河,由此数码单反出现了入门级、中档和高端三个级别。随着尼康加入混战,又各有侧重的细分了产品定位,比如佳能的入门级小步快跑,型号多更新快,2015年更同步推出了750D和760D孪生型号。
尼康则将中低档机市场丰富起来,现存的就有中档的D7000、D7100、D7200等,入门的有D3300、D5200、D5300、D5500等。而佳能的中档机70D时隔三年才有80D出厂接班。
所谓高端产品就是全画幅了,尼康家的D3X、D4、D5、D610、D750、D800、D810……佳能的1DX、5D mark III、6D……因为和初学者距离较远,这里就不多说了。
不同档次的数码单反,和汽车相类似,从十万的家用轿车,到百万甚至更高的豪华轿车,其实都是四门五座,有天窗、有导航、有更大排量……其实对基本功能没有绝对影响,不会因为开百万豪车上班就能快几分钟到。
因此在单反档次的选择上,量力而行,有财力有体力买全幅单反也是个人的爱好。但与汽车不同的是,单反是摄影的技术平台,虽然不追求高端,但在中低档里面,应尽力选择更新更高的产品。否则发挥不了单反的作用,就失去购买单反的意义。
三、关于镜头的选择
很多朋友在店家的诱惑下,选择了一镜走天下。其实这不是一个好的选择。
(一)、镜头是单反相机的重要组成部分,单反相机离开镜头就什么也做不成。数码单反的一个主要性能,就是可以更换不同焦距和性能的镜头,来获取不同的拍摄效果。选择一个大变焦倍数的镜头,试图解决从广角到长焦一切问题的想法,最后会变成什么都能拍,什么都拍不好。既然不打算换镜头,为什么不选择一个长焦机呢?
(二)、镜头的质量和成本,受制于镜头本身的苛刻要求,较大倍数变焦,比如18-200mm这样的镜头,为了弥补不同焦距光线的折射必然导致成本高企,或者同样价格时质量的下降。镜头的价格有高有低,是因为镜头的制造成本和性能差异决定的,只看焦距,甚至只看价格,都会陷入误区,虽然少花钱,但在性能上失去更多。
以佳能18-135mm镜头为例,从使用DC马达的18mm-135mm f/3.5-5.6 is到18-135mm f/3.5-5.6 II is,然后是18-135mm f/3.5-5.6 IS stm,到最新发布的18-135mm f/3.5-5.6 IS usm,同样焦段,同样光圈,价格从七八百元直到三千多元。
这时就要看前面预习功课的好处,不会盲目选择镜头,也不会被商家以次充好。
(三)、不建议为了将来升级全画幅相机,而特意去买全画幅镜头,全画幅镜头用在APS-C画幅相机上,不能发挥优势,且不说多数摄友升级全画幅的前途渺茫,就是有钱升级全画幅相机的时候,也不差新购镜头了。
升级之后APS-C画幅相机如果要保留,必然也需要镜头,如果要淘汰出让,当然有镜头的更容易找到接手的人。
(四)、入门者常用的一些镜头
1、标准变焦镜头。
初学者新上手的第一个镜头就是经常挂在相机上的所谓挂机头,如果没有特殊需要,就是围绕标准焦距变焦的变焦镜头。
所谓标准焦距,就是与人眼视角相近似的焦距,在全画幅单反来说,就是40mm到55mm。有人说只有50mm才是标准镜头,其实没那么精确,人眼也是有差距的,像刘备刘玄德,“目能自顾其耳”,眼睛能看到自己的耳朵,想比是超广角。
在APS-C画幅相机来说,就是35mm左右是标准焦距。
最常见的标准变焦,在佳能来说,有配合全画幅的24-70mm、24-105mm等,因为全画幅的传感器面积大,相应的镜头放大倍数小,因此24mm广角就足够了,而APS-C画幅,因为传感器小,相应的镜头就显得放大倍数较大,广角端从18mm甚至17、15mm起步。而到了长焦端,焦距就要乘上倍数,比如尼康要乘以1.5倍,尼康的50mm镜头,在APS-C画幅相机上,实际效果是75mm。
初学者常用的尼康AF-S DX 18-105mm f/3.5-5.6G ED VR,佳能EF-S 18-135mm f/3.5-5.6 IS STM都是不错的挂机选择。虽然限于光圈等原因,还不能拍出理想的效果,但适合初学者掌握不同焦距下的构图。
注意这些型号里的每一个字母都是有意义的,比如尼康的AF-S是超静音对焦马达,相当于佳能镜头结尾的usm,DX是尼康APS-C画幅的专用镜头,在佳能镜头上通常标注为AF-S开头。尼康镜头最后的VR是采用光学防抖技术,可以在快门速度较低时,取得更清晰的效果,而在佳能镜头上,则标注为IS等等。
2、大光定
就是大光圈、定焦镜头的意思,尼康和佳能都为入门者提供了价廉物美的50mm F1.8。
大光圈定焦镜头视场明亮,精度较高,景深可以控制在较浅的范围,当拍摄人像时,可以看到清晰的“背景虚化”效果。可以用于拍摄人像、风景和街头抓拍,锻炼初学者的创作能力。了解光圈对于摄影作品的意义。
3、根据个人兴趣选择长焦、广角或微距镜头。
长焦镜头可以拍摄到肉眼无法达到的视角和放大倍数,很多初学者对此很着迷,但在日常生活中应用较少。在没有明确目标时,镜头不急于一步到位,先选择急需焦段,合理搭配,宁吃鲜桃一口。而不是花钱买半年闲。
随着摄影技术的提高,对镜头的渴望也在日益增长。在购买时,要对镜头有充足的预算,一般要达到与机身1:1的价格比例,高档单反的比例可能更高,两万元的全画幅机身,可能配上超过三万元的大三元镜头。
在购买单反之后,要谨慎投资镜头,先充分挖掘现有镜头潜力,吃透性能,然后综合多方面意见,再去选购新的镜头。在消费心理上说,也是积累购买欲望提高兴奋点。获得更多的满足和快乐。
拍摄好的照片,一半靠相机前面那颗头,一半靠相机后边那颗头,多用脑筋多学多练,就会拍出优秀的作品。
想玩单反相机,哪款比较适合初学者玩呢?
先说说预算吧,否则不好推荐。对于楼主的问题我理解为选择什么品牌和什么机身镜头,机身镜头型号主要看预算,其他的么,就先说说关于初学者一些常见问题的个人见解:
1,选什么品牌?
答:都行,都差不太多。
选择一个品牌的机器,意味着选择这个品牌身后的“产品+技术支持+服务”体系。甚至意味着选择这个品牌的企业未来研发能力和市场控制能力。从这个意义上说、在摄影器材领域,C和N当然是最大的两家公司,综合能力最强、产品线相对最齐全、新品研发能力都是岗岗的;因此他们的用户最多,因为容纳了更大的选择自由度。
民间很多“铁律”,别迷信。比如什么“佳能更适合拍人像,尼康更适合拍风景”“佳能的定焦、尼康的变焦”“佳能的长焦、尼康的短焦”之类,都有道理(毕竟是很多人用下来的经验慢慢汇集成了说法),但都没那么大的对比落差。在成像能力上,现代工艺制作出来的品质水准都差不到哪里去了;相比之下,品质高低跟价钱的关系更明显得多(但成像差异没有价钱差异那么大),跟品牌的关系真没那么大。何况,任何一款单反产品都容许你很大范围的参数调整空间(嫌这个麻烦的话,真的还是用DC吧,呵呵);任何一幅数码照片都拥有各种后期制作手法能够达到的“无限可能”,不是么。
没有完美的产品(哪怕你出了“完美”的价钱)。没有完美的品牌。就跟没有完美的人一个道理。在今天的数码单反市场、产品基本功能都已经具备,产品能力的落差对你的作品的影响,相对于使用者的构思、技术、操作能力的落差而言,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没有这样的作品,因为更有“佳味”“尼味”或者“德味”而就可以更“有味”。如果自己拍出来东西不满意,别只知道埋怨设备,还是多反省自己吧。如果拍出来很得意的作品了,不妨为自己骄傲自豪一把、去喝一杯,而完全没必要给自己器材的那个厂家送面锦旗。
即便亮骚是一项重要乐趣,亮骚的根本的本钱也不是品牌,而是你的设备的价钱和可被辨识的程度;骚的程度跟你烧钱的多少成正比例关系,同时还得是众所周知的某个型号才成。就象开个宝马Z4或者保时捷卡宴很骚,但开个同样恶贵却长得跟帕撒特一个模样、没几个人知道的W12辉腾,却很难达到让路人回头的效果。红圈白炮就非常好地迎合了这两点:贵,且易辨识。
2、要不要“一步到位”?
答:一步永远到不了位的;也可能随便一步都已经到位了。
世界上不存在“一步到位”的事儿,数码摄影器材尤其如此。更新换代越来越快就不用说了,还有一堆比平常见到的佳能尼康之类“高端”得多的器材,哈苏、莱卡、林哈夫,那价钱还得翻几个跟头的。
说咱老百姓能够得着的;就拿佳能来说事儿吧。现在市场上能够买到的差不多最老的数码单反是N手的400D,最新的则有如5D3;最便宜的新机器大概是1100D,价钱仅仅是最贵的新机1DsMarkIII的二十分之一。很多人的“一步到位”的目标,如5D3或者6D,其实都没“到位”不是么。如果用安慰自己的方法来说事儿,“对于我来说就算一步到位了”,那你真的很认真地考虑过,为什么600D或者60D对于你来说就没“到位”?
镜头也是如此。18-55IS,售价便宜,“轻”而且“贱”所以很广泛地被“轻贱”;24-70/2.8L,“贵”而且“重”所以很广泛地被认为“贵重”。但“贵重”未必是个多么好的词儿;贵的意思是你花了好多钱、这些钱你本来可以给自己多塞好多好多馒头;重的意思是你走到哪儿都得多费很多体力、那顿中午饭就得多塞俩馒头。而摄影的乐趣,并不因为你更“到位”而增加多少,相反你如果再拍得不怎么地的话、挨骂的几率倍增。
技术总是在进步,综合成本总是在降低;后买的人,也就总是在占便宜似的。话说回来,早买的人还得了早用呢。用着是一个过程,随着这个过程的延续,才能逐渐发现自己的真实需求;当手头的东西慢慢限制了自己对需求的挖掘的时候,更换器材的必要性才能凸现出来。着什么急呢,是吧;要是你从一开始就“一步到位”,然后在若干个月之后悲惨地发现、原来到了一个自己并不喜欢到的“位”,不是冤大头么。
拍去吧;拍的过程中,自己的“位”慢慢就“定”了,才说得上去“到”。
说到器材,就难免要联系到一个低俗的词儿,钱。很多人的“到位感”等同于“钱花够了感”,因为在他们心中,“钱花够了”就等于“品质够好”。可是在摄影这个事儿上,作品的好坏对器材的要求没那么高,眼下的主流单反都已经具备了出好片的能力。
只是不免有不少人希望通过更贵重的设备来向世界宣告自己很有钱或者很注重“品味”,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我还是强烈建议,这种思路的人不妨直接在脖子上挂一大捆美钞出门。
3、要不要上全幅?
答:随便。都能拍得足够好。但全幅很贵。
如果当初的35mm感光胶片的尺寸没有设计成36mm×24mm、而是设计成22.2mm×14.8mm,这问题就没人问了。现在,因为两种画幅同时存在,根据我们一贯认同的“大就是好”的原理,几乎所有人都觉得全幅就比半幅好。
先得说,单纯就画质而言,我是有体会地同意的。半幅(APS-C)的CMOS板的面积仅是全画幅面积的约40%,因而在同样像素的前提下不得不把感光单元密度增加、从而导致如高ISO下画面质量的下降。——但是,So what?够不够你用?你的拍摄条件总是那么差么?
这里就说到一个词儿,“专业”。我不知道,有多少初哥在购买第一台单反的时候就奔着“专业”滚滚而去,呵呵。这个词儿,诱人哪。曾经拥有全幅、因此“专业”过的N多老师们,肯定很enjoy这种被景仰的感觉、并且非常不愿意失去,于是难免时不常地下意识地透露出那么一点儿对非全幅的鄙视,让非全幅的哥们兄弟们郁闷一小下、再景仰他们一大下。你中招不?不全幅就不专业,不金圈红圈就不专业;不专业,就很丢人哦?被表扬成很专业,就很得瑟哦?
今天,你专业了吗?
4、具体选择什么机身镜头?
答:没有预算,也不知道楼主的摄影基础和热情到什么程度,只能瞎推荐了,呵呵!
机身就从各家的最初级入门机器里选,先多拍多学,等楼主真用到了感觉机器不够用了,达不到自己的摄影需求了以后,再根据预算和那时的需求选择机器。
镜头方面,我说说一点这方面的看法吧,这个选择就因人而异了(又要开始话唠了):
(1)套头是不是都很差?
答:不是。肯定不是。
事实上,厂家在决定用什么样的头来作为“套头”、跟机身组成“套机”一起销售的时候,的确就已经先考虑好了、用户最可能需要的镜头会是哪一个。这往往跟机身的“气质”是配套而来的。比如,500D的套头是18-55IS,这个塑料壳子的18-55IS焦段正好是多数业余拍拍照片的人们最常用的,更重要的是跟同样工程塑料机身的500D正好组成了小巧轻便的一套,以此用户可以非常容易随身携带。50D的套头17-85的尺寸、重量则正好跟50D机身大小、重量很匹配,焦段也同样是非常便利地覆盖了最常用的一段。
同时,厂家考虑得很多的也是“匹配”原则;什么样的机身,意味着什么样“高度”的拍摄要求,于是给予各方面匹配度都比较“配得上”的套头。比如,5DII 的套头是24-105/4L,尺寸、重量,都是匹配得比较简明地好的。当然,所谓好马配好鞍,背后也有默认的价钱对称原则吧。
说到这里,估计没有谁说套头的坏话了——原来套头里也是有红圈圈的哦,听说只要有红圈圈的就是牛头哦。
但我得说的是,即使是最便宜的机型,套头也没很多新手想象的那么差、红圈也没想象的那么好;之间的落差当然有,但绝没那么夸张。一句话,没到影响你“出不出作品”的程度。跟世界上所有其他商品一样,满足基本功能的、打80分的东西,卖1000块,则85分的东西就要卖3000块,那个卖10000块的东西也就打个87分。我觉得即使是我这样的老菜鸟,多数时候也看不出(或者是根本就不认为有必要去看)那87分跟80分之间的差别。
因此,非常建议新手上套机用套头。那真的是厂家通过多年市场经验的积累后,为了最普遍意义的用户、专门进行过平衡考虑的设计。
话说回来,厂家、尤其是这些日本企业的问题在于,对咱们的国情把握得的确不够。他们不了解,咱们很多人胸前挎相机有一项重要用途,就是要显得自己有档次(所谓亮骚)。他们真该向他们做汽车行当的同胞好好学习;你看,什么车到了中国,都会特别出品一款只针对中国人销售、而且总是卖得特好的“加长版”(很有趣的是,也称为L版)。这样做,会给那些不惧头重脚轻、一定要为500D配上24-70/2.8L的同志们省去不少麻烦。
(2)“一镜走天涯”好不好?
答:好。至少没多么不好。(支起小阳伞一把,挡砖)
感兴趣的朋友们在摄影论坛器材版里肯定看过无数帖子大骂“一镜走天涯”的。理由大概有这么两个:一是光学素质差;二是失去了单反更换镜头的乐趣、“还不如买一个大变焦DC”。这两个理由当然都成立,大变焦的镜头光学素质肯定不能怎么样,有了这么一个的确好像就是一个大号的DC了似的。
然而,“一镜走天涯”真的是方便,在很多情形下不可替代的方便。尤其出门长途远行、能够随身携带的东西很有限的情况下,尤其去到一些跋涉艰难、非常耗费体力的地方,尤其是经常可能突然遭遇到一些不可预知却又容易转瞬即逝的拍摄题材时。
新手们往往是还搞不清楚自己要拍啥的。一会儿看见好风景要拍,一会儿又觉得应该扫扫街拍拍所谓的“人文”,再一会儿又对远处一头漫步的驴感兴趣。“广谱” 点儿的镜头最适合他们用,方便快捷就是优点。需要拍过一段时间,逐步算是明白了自己感兴趣的题材,再选择自己最中意的焦段,很符合逻辑。
当然,画质派会大声反对:拍是拍到了,可是没法看啊。——他们说的有道理;但是,这里千万别轻易中招。在屏幕上放大到100%还觉得细腻无比,才觉得画质好;这样的心态也许有小道理,但没有命中“大道理”。没有一幅好照片,是以“在屏幕放大到100%时每个象素都清晰无比”作为必要条件。优秀摄影作品,跟 “绝对清晰”之间,没有什么必然联系。
当然,画质好自然是更好的事儿,会给好照片添彩的。但对于一幅好作品来说,如果全部分数是100分,则“画质”项最多占20分;其中,至少15分是现代工艺下绝大多数镜头在正确使用下就已经可以收入囊中的。多数情况下,只有在那些就知道把照片放到100%然后盯死了屏幕看的人眼里,才会变成“没法看”。当然话说回来,如果真的有必要追求画质了(比如因为工作需要而必须把某些东西拍得清楚无比的需求),“一镜走天涯”的确就难以胜任了。
至于单反变成大号DC的说法,我觉得这个说法挺无聊。单反就是单反,能容纳比一般DC更强得多的操控能力,无论换不换镜头、这些能力都存在着。你只要别有些“高手”说你两句你就觉得臊得慌就行——他们说你把单反用成DC了,那是他们的事儿;方方便便拍照片的可是你自己,对不。
(3)要不要上定焦?
答:你觉得呢?(靠,这样回答是不是很讨人厌……)
实情如此:要不要上定焦头,取决于你需要不需要定焦头(继续废话……)。
定焦头有这么几个特点:1,普遍意义上说,在同样的光圈下,画质比变焦头更好。2,能够做到较大的光圈。3,构图、拍摄操作不便。4,新手乍装上一个定焦头的时候,容易产生一种“我更专业啦”的心理感受。
第1项是有一定意义的,不过其意义的重大程度参考前文。第2项是很要命的,意味着它能让你跨越更大的光线范围、对付弱光环境。我发现很多人因为要给孩子拍照片而购买了单反,而孩子既好动、又多半是在光线偏暗的屋子里动,偏偏又还小、不能使用闪光灯,于是只好弄个定焦头、把光圈拨到1.4来对付。这可真是没辙;多数人很快就体会到了第3项的讨厌了,想要撵上体力无限的孩子可真不是容易的事儿。最后的第4项,也算是一个交代吧,谁让“定焦才专业”的鬼话已经流行了那么多年呢。
多数人会觉得最迫切需要的是大光圈。那意味着一份多出来的拍摄自由。当然,很好,虽然以拍摄者蹿前跑后为代价。但是,你的拍摄有多么频繁地必须用到这个大光圈,只好你自己衡量了。我身边认识的,人云亦云地跟风买回去、然后兴冲冲地试试大光圈和“背景虚化”、再从此只在摄影包的角落里呆着的50/1.4有好几只,日常上手的仍然只是某只变焦。
瞎说的已经够多了,估计看的人都烦了,重申一下:个人意见,仅供参考,咱不带人身攻击的啊!just enjoy,赶紧END!
PS:楼主有什么具体问题了,再追问吧。(不是END了么,咋又出来废话!>_<)
入门单反相机是选佳能还是尼康?
作为普通发烧友首先要认清楚几个牌子的单反相机拍出来的照片都各有什么特点和优点,这样有助于认门,一般玩单反的也就是佳能(c门)、尼康(n门)、索尼、宾得比较多,本人主要是玩的前两个牌子的相机(双修)
c门出的片子整体感觉偏软(所谓佳能柔)适合人像摄影,而且有多有偏色(略偏红色),优点是像素高,镜头相对便宜。
n门的片子锐利,色彩饱和度高(比较润),优点是多数n门的相机高感出色,更多的适合复杂环境下拍摄,但是像素较低,镜头相对贵点,虽然像素上稍稍差点但是对于普通发烧友来讲足够了,本人认为相机够用就好,与其相比更重要的是选择镜头上!n家的镜头历来都做得不错,所以价格普遍高于c家,型头相继问世也不很难选择;长远看N族机做工坚实耐用远超于其它品牌并可兼容副厂镜头,C族的高像素必吃精粮部分副厂头难以发挥作用,附件产品价格相对高于N族且烧不起银子的,这样算下来无论是选哪个门总体价格都差不多,还是看楼主的喜好了
初学者买哪种单反相机比较适合?
任何单反相机都适合初学者使用……不存在初学者只能用入门机的情况!初学者照样可以玩转高端机!
所以,只要性能上满足需求,只要价位上能够承受,那就可以入手使用。
新手适合 数码相机 还是 微单
如果是想学习摄影,单反,卡片没用了,过时了,微单不如买个好手机。我照像手机,视频运动相机,单反在家睡觉。
如何选单反数码相机我想买一个单反相机,应该从哪几方?
要想自己选择一部合适的数码单反,必须做到以下三点:
1、对数码单反配件的性能和价格有一定的了解。做到心中有数
2、对自己入手数码单反的使用需求有明确定位
3、明确购买预算
这几点确定了,就很容易做选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