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x日常 >

入汉服圈的基本知识

  • x日常
  • 2021-09-12

讲到基本知识,大家都了解,有朋友问汉服文化知识选择题,事实上汉服娘的基本常识,这到底怎么回事呢?其实入汉服圈的基本知识呢,以下是小编为你精心整理的入汉服圈的基本知识,欢迎大家参考和学习。

入汉服圈的基本知识

1、《汉服归来》

《汉服归来》是一本介绍当代汉服复兴运动的书籍,本书作者杨娜是汉服运动的重要参与者和推动者。

2、《当代汉服文化活动历程与实践》

《当代汉服文化活动历程与实践》是知识产权出版社编辑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刘筱燕。

3、《中国历代服装、染织、刺绣辞典》

《中国历代服装、染织、刺绣辞典》是2011年江苏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吴山。本书对中国历代的服装,刺绣,染织等进行盘点,并加以解释。

4、《中国古代服饰研究》

《中国古代服饰研究》这本书里面有对汉服的介绍,由商务印书馆于2011年12月1日 出版的一本介绍中国古代服饰的图书,《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一书的作者是沈从文。

5、《中国服装史》

《中国服装史》是1999年04月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华梅。本书按时代顺序,系统介绍了中国自原始社会至现代的服饰艺术发展演变史,包括服饰制度、服装形式、服装面料、服饰纹样、首饰配饰等。

汉服全称为“汉民族传统服饰”。

它始于黄帝、备于尧舜、定型于周朝、兴盛于明朝,经手绘纹饰、裁剪、缝制、熨烫等工艺,集独特的染、织、绣于一身,以交领右衽、系带隐扣等为主要特征,是“华夏文明”“礼仪之邦”在服饰上的投射,呈现出中国风和东方美学。

从黄帝“垂衣裳而治天下”开始,一直到清以前的汉民族服装。虽历经变化,但其最主要的形制“交领右衽,上衣下裳”的特点始终未变。

汉服文化的现状

随着传统文化回归潮渐盛,汉服婚礼、汉服开笔礼、汉服祭祀大典等形式多样的汉服“秀”在中国内地频频上演。“汉服”热折射出民众对文化传统关注度的提高,但无论是羽扇纶巾、峨冠博带的“穿越”体验,抑或是对传统文化的唤醒,文化传承中“形”与“质”之争日益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

经过10多年的发展,汉服早已从小众青年群体的文化表达符号逐步走入大众的审美视野。在审美变化的背后,回避不开的是蕴含在汉服中绵延千年的中国传统文化,正在推动青年群体走向潮流前沿。

有哪些新手关于汉服必须要知道的知识

  1. 汉服是汉民族传统服装,是从先秦到明末清初汉族人衣着服饰的总称;

  2. 汉服的意义并不是“汉朝的服装”,而是“汉族的服装”;汉族的汉不是汉朝的汉,而是汉族的汉;

  3. 汉服是不分朝代的,只讲形制(可以理解为款式)。所以汉服中没有唐服、宋服、明服……这一说。不是说汉服在这一个朝代是一个样子,到下一个朝代立马就大变样了。汉服在各个历史时期有各自的特点(比如隋唐时流行齐胸襦裙、明时流行袄裙等等),但总体上它的体系是一脉相承、不断发展的。

  4. 汉服不是影视剧中的服装。影视剧中的服装、演出服可以称作影楼装。古装剧、戏剧中从未出现过汉服。

  5. 关于汉服是如何消亡的:

  6. 汉服的形制(不全):

    毕竟汉服的形制很多,一一列出篇幅会很长。。。碰到不清楚款式的汉服请多问(我们很乐意回答),遇到不懂的名词请多百科~

    汉服的基本袖型:

    (汉服都有中缝,就是下图中衣服正中的一条线,它象征为人正直,行的端做得正)

    汉服的中缝

  7. 汉服分为礼服和常服,又有冬装和夏装。穿汉服要注重场合性,要合时宜。(就是不要穿着长袍大袖去逛街买菜(除非是为了拍照),却穿着短打半臂去参加婚礼)

    请允许我稍微少打一点点字,扔一个链接_(:з」∠)_(在别的问题中回答的hh)

    穿汉服干些什么事比较适宜_百度知道 https://zhidao.baidu.com/question/566307822784764244.html?entry=qb_uhome_tag

  8. 汉服与和服韩服的区别_百度知道 https://zhidao.baidu.com/question/1387968399349729580.html?entry=qb_uhome_tag

如果想要了解更深入细致的知识,欢迎继续提问~

汉服基本常识

你好很高兴为您解答,交领右衽(兼有盘领,直领),褒衣大袖(亦有窄衣小袖),无扣结缨(几乎不用纽扣,而于腋下结缨系带),线条流畅,飘逸潇洒(这两点是与同为华夏文化体系的日韩衣冠区分的鲜明特征)。基本包括衣裳、深衣、袍衫、襦裙、襦袴,祝您生愉快,求采纳

汉服的相关知识,谢谢

汉服,全称是“汉民族传统服饰”,又称汉衣冠、汉装、华服,是从黄帝即位到公元17世纪中叶(明末清初),在汉族的主要居住区,以“华夏-汉”文化为背景和主导思想,以华夏礼仪文化为中心,通过自然演化而形成的具有独特汉民族风貌性格,明显区别于其他民族的传统服装和配饰体系,是中国“衣冠上国”、“礼仪之邦”、“锦绣中华”、赛里斯国的体现,承载了汉族的染织绣等杰出工艺和美学,传承了30多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受保护的中国工艺美术。

与汉人一词类似,汉服中的“汉”字的词义外延亦存在着由汉朝扩大为整个民族指称的过程。如《马王堆三号墓遣册》关于“汉服”最早的记载:“简四四‘美人四人,其二人楚服,二人汉服’”[1]中的“汉服”是指汉朝的服饰礼仪制度,即《周礼》《仪礼》《礼记》里的冠服体系[2];而成书于唐朝的《蛮书》的记载:“初袭汉服,后稍参诸戎风俗,迄今但朝霞缠头,其余无异”中的“汉服”指的则是汉人的服饰礼仪制度[3]。

汉服“始于黄帝,备于尧舜”[4],源自黄帝制冕服[5]。定型于周朝,并通过汉朝依据四书五经形成完备的冠服体系,成为神道设教的一部分。[6]因此后来各个华夏朝代均宗周法汉以继承汉衣冠为国家大事[7],于是有了二十四史中的舆服志。“黄帝、尧、舜垂衣裳而治天下,益取自乾坤”[8],是说上衣下裳的形制是取天意而定,是神圣的[9][10]。汉服还通过华夏法系影响了整个汉文化圈,亚洲各国的部分民族如日本、朝鲜、越南、蒙古、不丹等等服饰均具有或借鉴汉服特征。

了解汉文化以及汉服知识,可以学习哪些资

常穿着的汉服款式有:曲裾、直裾、高腰襦裙、襦裙、圆领袍衫、褙子、朱子深衣、玄端等。

曲裾

流行于秦汉时期,到隋唐基本绝迹,到明朝已属于“古装”。

直裾

流行于秦汉时期,后来衍生出多种款式,如直裰、直身等。日本和服很大程度上学习于此款。

襦裙

作为女子服装,她几乎在各个朝代都是基本款式。

褙子

宋明时期的流行时装,宋朝流行大袖褙子,接缝处基本镶花边,明朝流行小袖褙子。

玄端

中国式燕尾服,传统大礼服。

高腰襦裙

隋唐女子流行时装,同期流行的贵族钗钿大礼衣,就是现在日本和服十二单的鼻祖。同时,高腰襦裙的款式,对韩国朝鲜服饰也有深远的影响。

圆领袍衫

自唐起,基本成为有身份、有地位的人才有资格穿着的款式,宋明官服基本都是圆领的。并且明朝时期,韩国李氏王朝的朝服几乎就是照搬明朝。

朱子深衣

将传统的上衣下裳分开剪裁,但缝合成一个整体名为深衣。朱子深衣一般为学者所服。

从长远来看,汉元素是个趋势,毕竟传统要与时尚相结合嘛,而且汉元素也非常好看,如 青丘坊 的衣服,个人见解

需要关于汉服的所有全套的知识,非常详细的解释一下谢谢!包括左衽,右衽等。急!!!!

你直接百度百科,搜“汉服”就行,上面都有

http://baike.baidu.com/link?url=olXxSBtEZFhp4W_TRvEKl5-1st_bKCJyaozF3k7C1Nm5wNNCG6qXvqbsBp5kbRmrFoqIZDH59rWQB8Zu9JoINK

满意还望采纳

汉服知识知多少

一、汉服的结构

汉服采用幅宽二尺二寸(50cm左右)的布帛剪裁而成,且分为领、襟、衽、衿、裾、袖、袂、带、韨等十部分。取两幅相等长度的布,分别对折,作为前襟后裾,缝合后背中缝。前襟无衽即为直领对襟衣。若再取一幅布,裁为两幅衽,缝在左右两襟上,则为斜领右衽衣。前襟后裾的中缝称为裻,即督脉、任脉,衽在任脉右侧,故称右衽。裾的长度分为腰中,膝上,足上。根据裾的长短,汉服有三种长度∶襦、裋、深衣。袖子与襟裾的接缝称为袼,袖口称为祛。一套完整的汉服通常有三层:小衣(内衣)、中衣、大衣。

1、交领右衽

汉服中左侧的衣襟与右侧的衣襟交叉于胸前的时候,就自然形成了领口的交叉,所以形象地叫做“交领”;交领的两直线像交于衣中线左右代表传统文化的对称学,显出独特的中正气韵,代表做人要不偏不倚,如果说汉服表现天人合一的话,交领即代表天圆地方中的地,地即人道,即方与正。而袖子,则是圆袂,即代表天圆地方中的天圆。这种灭圆地方学在汉服上的表现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一个体现。

汉服的领型最典型的是“交领右衽”,就是衣领直接与衣襟相连,衣襟在胸前相交叉,左侧的衣襟压住右侧的衣襟,在外观上表现为“y”字形,形成整体服装向右倾斜的效果。衽,本义衣襟。左前襟掩向右腋系带,将右襟掩覆于内,称右衽,反之称左衽。这就是汉服在历代变革款式上一直保持不变的“交领右衽”传统,也和和中国历来的“以右为尊”的思想密不可分,这些特点都明显有别于其他民族的服饰。

另外一种作为“交领”补充的是“直领”和“盘领”。直领就是领子从胸前直接平行垂直下来,而不在胸前交叉,有的在胸部有系带,有的则直接敞开而没有系带。这种直领的衣服,一般穿在交领汉服外面,像罩衫、半臂、褙子等日常外衣款式中经常运用。盘领是男装中比较多见的一个款式,领型为盘子状的圆形,也是右衽的,在右侧肩部有系带,在汉唐官服中采用,日常服中也有盘领款式。

2、褒衣广袖

汉服自古礼服褒衣博带、常服短衣宽袖。与同时期西方的服装对比,汉服在人性方面具有不可争辩的优异性。当西方人用胸甲和裙撑束缚女性身体发展时,宽大的汉服已经实现了放任身体随意舒展的特性。

汉服的袖子又称“袂”,其造型在整个世界民族服装史中都是比较独特的。袖子,其实都是圆袂,代表天圆地方中的天圆。袖宽且长是汉服中礼服袖型的一个显着特点,但是,并非所有的汉服都是这样。汉服的礼服一般是宽袖,显示出雍容大度、典雅、庄重、飘逸灵动的风采。一直以来,汉服袖子的标准样式就是圆袂收祛,先秦到汉朝所反映的实物无一例外都是如此。一直以来,除了唐以后在常服中有敞口的小袖外,汉服袖的主流依然是圆袂收祛。

“袖宽且长”是汉服礼服袖型的主要特点,但不是唯一的款式特点,汉服的小袖、短袖也比较多见。主要有这几种用法:参与日常体力劳动的庶民服装、军士将领的戎服、取其紧袖保暖的冬季服装等。有时候历史上各朝代的经济文化和审美关注不同,在袖型上也有不同的表现,比如:汉唐时期贵族礼服多用宽广大袖,宋明时期的常服褙子多用小袖。

3、系带隐扣

汉服中的隐扣,其实包括有扣和无扣两种情况。一般情况下,汉服是不用扣子的,即使有用扣子的,也是把扣子隐藏起来,而不显露在外面。一般就是用带子打个结来系住衣服。同时,在腰间还有大带和长带。所有的带子都是用制作衣服时的布料做成。一件衣服的带子有两对,实用性的,左侧腋下的一根带子与右衣襟的带子是一对打结相系,右侧腋下的带子与左衣襟的的带子是一对相系,将两对带子分别打结系住完成穿衣过程。

另外一种是腰间的大带和长带子,它不仅有实用性,而且有装饰性,另外还有象征性意义,象征着权力。汉服的大带与和服相比,和服的更宽。

有关汉服的知识

不要问我。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