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词语,大家应该都熟悉,有人问形容十分担心和害怕的词语是什么,另外,还有人问形容紧张害怕的心情的成语,这到底是咋回事?实际上害怕的词语有哪些呢,今天小编和大家说说害怕的词语有哪些,一起来了解下吧。
害怕的词语有哪些
1.骇人听闻2.惊弓之鸟3.大惊失色4.望而生畏5.目瞪口呆6.噤若寒蝉7.毛骨悚然8.战战兢兢9.诚惶诚恐10.张口结舌11.提心吊胆 12.惊恐万状13.谈虎色变14.心惊胆战15.胆战心惊16.汗流浃背17.惴惴不安 18.心有余悸19.惶恐不安20.魂飞魄散21.惶惶不安22.泪如雨下23.胆颤心惊24.吴牛喘月25.泪如泉涌26.寒毛卓竖27.一年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28.兢兢战战29.勇者不惧30.小鹿触心头31.心乔意怯32.悬心吊胆33.舌挢不下34.魄散魂飞35.丧胆亡魂36.了无惧色37.吊胆提心38.寒心酸鼻 39.怕风怯雨40.怛然失色41.恐慌万状42.惊弦之鸟43.惊心吊胆44.惊惶万状45.栗栗危惧46.汗出洽背47.泪下如雨。
害怕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hài pà,英文可译为afraid,解释为面临险境而心中恐惧、惊慌。例如,心中害怕,不由得加快了脚步。
惶恐不安、毛骨悚然、心惊肉跳、惶惶终日、胆战心惊、寒心酸鼻、心惊胆战、惊慌失色、惊天动地、惊心动魄、惊魂未定、惊弓之鸟、大惊失色、畏缩不前、触目惊心、心有余悸、草木皆兵、风声鹤唳、忐忑不安、魂不附体、面如土色。
胆战心惊、心惊肉跳、毛骨悚然、惶恐不安、谈虎色变
一、胆战心惊
白话释义:形容非常害怕。
朝代:元
作者:·无名氏
出处:《碧桃花》第三折:“不由我不心惊胆战,索陪着笑脸儿褪后趋前。”
二、心惊肉跳
白话释义:形容担心祸患临头,非常害怕不安。
朝代:元
作者:无名氏
出处:《争报恩》:“不知怎么;这一会儿心惊肉跳;这一双好小脚儿再走也走不动了。”
三、毛骨悚然
白话释义:形容人碰到阴森或凄惨的景象时极端害怕的感觉。
朝代:明
作者:冯梦龙
出处:《东周列国志》第九十七回:“秦王闻之,不觉毛骨悚然。”
翻译:秦王听完以后,不自觉的毛骨悚然
四、惶恐不安
白话释义:惶:恐惧。内心害怕,十分不安。
朝代:东汉
作者:班固
出处:《汉书·王莽传下》:“人民正营,无所措手足。”唐·颜师古注:“正营,惶恐不安之意也。”
翻译:人民走正道,内心就不会不安。唐·颜师古注又说;正营的意思就是惶恐不安的意思
五、谈虎色变
白话释义:一谈到老虎,吓得脸色就变了
朝代:宋
作者:程颢和程颐
出处:《二程全书·遗书二上》:“尝见一田夫曾被虎伤,有人说虎伤人,众莫不惊,独田夫色动异于众。”
翻译:曾经有一个田夫被老虎伤过,有人说到老虎,众人都不怕,只有田夫和别人不一样,表现出很怕的样子
形容“非常害怕的样子”的词有哪些?
惶恐不安、不寒而栗、心有余悸、胆战心惊、惴惴不安、毛骨悚然、战战兢兢、寒心酸鼻、望而生畏、魂飞魄散、诚惶诚恐、惊恐万状、骇人听闻、大惊失色、恐慌万状、寒毛卓竖、胆颤心惊、谈虎色变、汗不敢出
形容心里非常害怕的四字词语有哪些?
1,胆颤心惊
[拼音] :[dǎn chàn xīn jīng]
[释义] :颤:发抖。形容非常害怕。
[造句] :有一天中午放学回家,妈妈铁青着脸坐在客厅里,我胆颤心惊的问妈妈怎么了,妈妈说没事,工作上遇到不开心的事情了。
[出处] :元·施惠《幽闺记·士女随迁》:“生长升平,谁曾惯遭离乱,苦怎言。胆颤心惊,如何可免。”
2,胆裂魂飞
[拼音] :[dǎn liè hún fēi]
[释义] :裂:破裂。魂:魂灵、神志。胆也破了,魂也飞了。形容极度害怕、恐慌。
[造句] : 这种死法,想想就令人胆裂魂飞!“虫子!虫子!怎么会有那么多可怕的虫子!”。
[出处] :成语出处 清·张春帆《宦海》第九回:“且说王观察见防营军作乱,吓得个胆裂魂飞。”
3,惶恐不安
[拼音] :[huáng kǒng bù ān]
[释义] :惶:恐惧。 指内心非常害怕,十分焦躁不安。
[造句] : 她对这件事大惊小怪,惶恐不安
[出处] :《汉书·王莽传下》:“人民正营,无所措手足。”唐·颜师古注:“正营,惶恐不安之意也。”
形容紧张害怕的心情的词语有哪些?
形容紧张害怕的心情的词语有很多,如:
1、惊恐万状
【拼音】:jīng kǒng wàn zhuàng
【释义】:惊恐:害怕;万状:各种样子,表示程度极深。形容害怕到了极点。
【出处】:宋·陈亮《谢杨解元启》:“忧患百罹而未艾,惊惶万状而莫支。”
【例句】:大家定睛看时,原来是一群野雉,象是大敌袭来,~地向南飞去。 ★曲波《林海雪原》三十四
2、惊慌失措
【拼音】:jīng huāng shī cuò
【释义】:失措:失去常态。由于惊慌,一下子不知怎么办才好。
【出处】:《北齐书·元晖业传》:“(元)孝友临刑,惊慌失措,晖业神色自若。”
【例句】:遇到危险情况,应该沉着冷静,不要~。
3、心慌意乱
【拼音】:xīn huāng yì luàn
【释义】:心里着慌,乱了主意。
【出处】: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八回:“孩儿自从接了电报之后,心慌意乱。”
【例句】:这件不该发生的事出现了,让他~。
4、张皇失措
【拼音】:zhāng huáng shī cuò
【释义】:张皇:慌张;失措:举止失去常态。惊慌得不知怎么办才好。
【出处】:清·采蘅子《虫鸣漫录》:“遍索新郎不得,合家大噪,远近寻觅,廪生与表妹亦张皇失措。”
【例句】:不管风浪多大,他也不会~的。
5、手足无措
【拼音】:shǒu zú wú cuò
【释义】:措:安放。手脚不知放到哪儿好。形容举动慌张,或无法应付。
【出处】:《论语·子路》:“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例句】:正忧疑不定,忽报宋兵到了,惊得~。 ★清·陈忱《水浒后传》第十二回
6、不知所措
【拼音】:bù zhī suǒ cuò
【释义】:措:安置,处理。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形容处境为难或心神慌乱。
【出处】:《论语·子路》:“则民无所措手足。”《三国志·吴书·诸葛恪传》:“哀喜交并,不知所措。”
【例句】:程仁呆了,这个意外的遇见,使他一时~。 ★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7、失魂落魄
【拼音】:shī hún luò pò
【释义】:魂、魄:旧指人身中离开形体能存在的精神为魂,依附形体而显现的精神为魄。形容惊慌忧虑、心神不定、行动失常的样子。
【出处】:元·无名氏《看钱奴》第二折:“饿的我肚里饥失魂丧魄,冻的我身上冷无颜落色。”
【例句】:那知我福气薄,叫神鬼支使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一百七回
8、 杯弓蛇影
【拼音】:bēi gōng shé yǐng
【释义】:将映在酒杯里的弓影误认为蛇。比喻因疑神疑鬼而引起恐惧。
【出处】:汉·应劭《风俗通义·世间多有见怪》:“时北壁上有悬赤弩照于杯,形如蛇。宣畏恶之,然不敢不饮。”
【例句】:金玦厖凉含隐痛,~负奇冤。 ★清·黄遵宪《感事》诗
9、 惶恐不安
【拼音】:huáng kǒng bù ān
【释义】:惶:恐惧。内心害怕,十分不安。
【出处】:《汉书·王莽传下》:“人民正营,无所措手足。”唐·颜师古注:“正营,惶恐不安之意也。”
【例句】:①第三世界国家日益强大;超级大国都感到~了。②社会秩序不安定;老百姓居家过日子也会~。
10、 惴惴不安
【拼音】:zhuì zhuì bù ān
【释义】:惴:忧愁、恐惧。形容因害怕或担心而不安。
【出处】:《诗经·秦风·黄鸟》:“临其穴,惴惴其栗。”宋·周孚《铅刀编·滁州奠枕楼记》:“乾道八年,济南辛侯(辛弃疾)自司农寺簿来守滁……民之居茅竹相比,每大风作,惴惴然不自安。”
【例句】:大家都认为这是震南村第一个大灾难,愁眉苦脸,~。 ★欧阳山《苦斗》六七
形容害怕的四字成语有哪些
形容害怕的四字成语有惶恐不安、不寒而栗、心有余悸、胆战心惊、毛骨悚然、惴惴不安、战战兢兢、寒心酸鼻、望而生畏、栗栗危惧、诚惶诚恐、魂飞魄散、惊恐万状、骇人听闻、大惊失色、恐慌万状、汗不敢出、寒毛卓竖、胆颤心惊、谈虎色变、怛然失色、担惊受怕。
1、不寒而栗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是bù hán ér lì,意思是恐惧心理引起的惊抖。
《史记·酷吏列传》:“是日皆报杀四百余人,其后郡中不寒而栗,滑民佐吏为治。”
那天,一下子就杀了四百多人。尽管那天天气不冷,然而,住在这个地区的人们听到这个消息后都吓得不寒而栗。义纵执法严峻,但也存在肆意残杀的问题、
2、心有余悸,读音:xīn yǒu yú jì,汉语成语,解释:危险的事情虽然过去了,回想起来还感到害怕。
出自 柳洲《风雨桃花洲》:“谈到三年前倒圩的情景,赵老大心有余悸地说:'那次桃花洲的人淹死了一半,庄稼全毁了。'”
3、胆战心惊(dǎn zhàn xīn jīng),成语。战:通“颤“ 发抖,哆嗦。形容非常害怕。
碧野《富春江畔·冰壶与双龙》:“我们沿着洞壁往下走,手扶栏杆,探步石级,胆战心惊。
4、毛骨悚然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为:máo gǔ sǒng rán,释义:身上毛发竖起,脊梁骨发冷,用来形容十分恐惧。
茨威格《伟大的悲剧》(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21课):“这里看不到任何东西,和前几天令人毛骨悚然的单调没有任何区别。”
5、诚惶诚恐,读音chéng huáng chéng kǒng,诚:确实;惶:害怕;恐:畏惧。惶恐不安。原是封建社会中臣子向皇帝上奏章时所用的套语,形容非常小心谨慎以至于害怕不安的样子;表示敬畏而又惶恐不安。现形容尊敬、恭维、服从或泛指心中有愧而恐惧不安。
郭沫若《北伐途中》:一些成了惊弓之鸟的部员们算也诚惶诚恐地先后把那段危险的地面通过了。
形容“非常害怕不敢看”的词语有哪些?
1、毛骨悚然[ máo gǔ sǒng rán ]:悚然:害怕的样子。汗毛竖起,脊梁骨发冷。形容十分恐惧。
2、胆战心惊[ dǎn zhàn xīn jīng ]:战:通“颤”,发抖。形容十分害怕。
3、不寒而栗[ bù hán ér lì ]:栗:畏惧,发抖。 不冷而发抖。形容非常恐惧。
4、骨寒毛竖[ gǔ hán máo shù ]:形容十分害怕。
5、惊心动魄[ jīng xīn dòng pò ]:使人神魂震惊。 原指文辞优美,意境深远,使人感受极深,震动极大。后常形容使人十分惊骇紧张到极点。
6、心惊肉跳[ xīn jīng ròu tiào ]:形容担心灾祸临头,恐慌不安。
7、恐慌万状[ kǒng huāng wàn zhuàng ]:恐:害怕;慌:惊慌;状:情状。形容害怕惊慌到极点。
8、惶恐不安[ huáng kǒng bù ān ]:惶:恐惧。内心害怕,十分不安。
9、魂飞魄散[ hún fēi pò sàn ]:吓得连魂魄都离开人体飞散了。形容惊恐万分,极端害怕。
10、怛然失色[ dá rán shī sè ]:怛:畏惧,恐惧。指因害怕而变脸色。
关于害怕的ABB的词语有哪些?
阴沉沉、灰蒙蒙、黑漆漆、心慌慌、惊惶惶
1、阴沉沉,拼音 yīn chén chén,形容天色或脸色等阴暗。
用法:天阴沉沉,一会儿下起了濛濛细雨,像断了线的珠子往下掉。随着雷公电母的到来,又下起了倾盆大雨。
2、灰蒙蒙,拼音huī méng méng,形容暗淡模糊(多指景色)。
用法:太阳跃出灰蒙蒙的海面,小半轮紫红色的火焰,立刻将暗淡的天空照亮了,在一道道鲜艳的朝霞背后,像是撑开了一匹无际的蓝色的绸缎。
3、黑漆漆,拼音hēi qī qī,形容黑暗。
用法:这少女十八九岁年纪,一张圆圆的鹅蛋脸,眼珠子黑漆漆的,两颊晕红,周身透着一股青春活泼的气息。
4、心慌慌,拼音xīn huāng huāng,形容恐惧、不安。
用法:为了找幸福,离家千里外。慈母在家乡,思儿心慌慌。日夜心相随,流泪数千行。慈母恩情重,恩深报实难。闻儿远行去,怜儿夜卧寒。在外不怕苦,惟愿亲幸福。母亲节传祝福,天下母亲皆幸福!
5、惊惶惶,拼音jīng huáng huáng],形容恐惧不安。
用法:恐怖分子的恐怖活动搞得人惊惶惶的。
可怕的词语有哪些
【兵凶战危】:指战事凶险可怕。
【恶梦初醒】:像从可怕的梦境中解脱出来一样。形容灾难过后,心存余悸。
【蜂目豺声】:眼睛象蜂,声音象豺。形容人相貌凶恶,声音可怕。
【鼓吻奋爪】:犹言张牙舞爪。形容猛兽凶恶可怕。也比喻猖狂凶恶。
【寒气逼人】:指十分寒冷或指阴森可怕。
【苛政猛于虎】:政:政治。指残酷压迫剥削人民的政治比老虎还要可怕。
【面貌狰狞】:狰狞:样子凶恶。形容面貌凶恶可怕。
【面目狰狞】:狰狞:面目凶恶。形容面目凶狠可怕。亦作“面貌狰狞”、“狰狞面目”。
【怒容可掬】:掬:两手捧取。形容一脸怒气,让人觉得可怕。
【人言可畏】:人言:别人的评论,指流言蜚语;畏:怕。指在背后的议论或诬蔑的话很可怕。
【肉颤心惊】:形容担心祸事临头或遇到非常可怕的事,十分害怕不安。同“肉跳心惊”。
【肉跳神惊】:形容担心祸事临头或遇到非常可怕的事,十分害怕不安。同“肉跳心惊”。
【肉跳心惊】:心里吃惊,身上肉跳。形容担心祸事临头或遇到非常可怕的事,十分害怕不安。
【势焰熏天】:形容势力大,气焰高,很可怕。
【视如畏途】:畏途:可怕的道路。看成可怕的、危险的道路。也比喻看成困难的、可怕的事情。
【视为畏途】:畏途:可怕的道路。看成可怕的、危险的道路。也比喻看成困难的、可怕的事情。
形容害怕老师的词语有哪些
[声色俱厉
【解释】声色:说话时的声音和脸色;厉:严厉.说话时声音和脸色都很严厉.
【出处】《晋书·明帝纪》:“(王)敦素以帝神武明略,大会百官而问温峤日:‘皇太子何以德称?’声色俱厉,必欲使有言.”
恶言厉色
【解释】说话和脸色都很严厉.
【出处】高云览《小城春秋》第三八章:“洪珊老师虽然照样是恶言厉色的把书茵斥骂一顿,但态度已经和缓下来了.”
疾声厉色
【解释】疾:急速.说话急躁,脸色严厉.形容对人发怒说话时的神情.
【出处】《后汉书·刘宽传》:“虽在仓卒,未尝疾言遽色.”
夏日可畏
【解释】象夏天酷热的太阳那样使人可怕.比喻为人严厉,令人畏惧.
【出处】《左传·文公七年》:“鄷舒问于贾季曰:‘赵衰、赵盾孰贤?’对曰:‘赵衰,冬日之日也.赵盾,夏日之日也.’”杜预注:“冬日可爱,夏日可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