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到不听话,我们很多人都知道,有朋友问2岁半孩子不听话怎么办,还有朋友想问9岁小孩不听话怎么教育的方法,这到底怎么回事呢?其实熊孩子不听话怎么办打一顿就好了呢,下面是小编分享的孩子不听话怎么教育,一起来了解吧。
孩子不听话怎么教育
很多宝妈询问,说好像宝宝两岁以后就变得格外调皮,很不听话,大人要他往东,他不但不听,还故意往西反着来。让ta做什么ta都会说“不”。其实这个是宝宝发展的一个正常阶段,宝宝2岁后自我意识开始发展,活动的自主性和积极性有所提高,加上他开始意识到了“我”的力量,因而什么事都想参与,尤其是这种表现往往会与你的给的规范背道而驰。如果把自己的意愿强加到他身上,他就会愈加反抗,进而产生挫折感,时间一长,大人也就会发现宝宝好像就变得越来越“不听话”。
宝宝在2-3岁的时候出现的这种不听话,是由于宝宝好奇心强,对什么都想要摸摸碰碰。这个时候作为父母来说,如果不理解这种好奇的探索心理,认为宝宝是在胡闹、调皮而限制他的行动,甚至训斥、打骂他,很容易会引起宝宝不满,“不听话”也就由此而生了。其实宝宝早期的“不听话”和儿童时期的不听话,在本质上是有区别的,你不能简单地阻止他,而要用科学有效的方法来对待成长中的宝宝。宝宝“不听话”,这个也是让很多家长头疼,那到底要怎么解决这个问题?让宝宝变得听话点呢?
1.减少命令ta的次数。
2岁左右的孩子,有太多太多自己的想法,想要减少宝宝”say no“的频率,家长首先要反思自己,而不是着急告诉宝宝”这个不行,那个不可以、不要这样”。
2.尊重ta的选择。
尽管这一阶段的孩子花招百出,让家长防不胜防,但只要他们的行为不危及他人和自身的安全、健康,家长就应该充分放手,给宝宝提供多种选择,让ta决定一些无关痛痒的小事情。
3.爱与规则并存。
给宝宝自由的权利,让ta做决定,并不代表家长要一味地妥协、顺从,由着宝宝的性子来。对于宝宝提出的不合理的要求,家长要本着“明是非、辨善恶、知美丑”的原则给宝宝“立规矩”。
4.引导ta正确表达自己。
尽管2岁左右宝宝的小脑袋充满了奇思妙想,但他们的语言还未丰富到足以清晰地表述自己所想,在想要某个东西而不得的时候,他们就会产生挫败感。因此,家长应该耐心倾听宝宝、帮宝宝整理ta想要表达的词汇。这样,不仅让宝宝说出了自己想要说的东西,而且也帮宝宝发展了语言能力。
国外的妈妈们当听到孩子对自己说“不”的时候会兴奋地跳起来,因为,她们认为这是孩子成长中的一个标志(2岁左右),说明自己的孩子是健康成长的。而孩子唯唯诺诺、百依百顺并不是好现象,长大以后他可能会成为“问题”少年,用制造麻烦代替说“不”。
独立是孩子成长过程中重要的一步,但父母不要忘记,两岁左右的孩子还太小,不知道行为的后果,不能预见可能发生的危险。因此,他们会做出一些可能会产生危险后果的行为,因此,要特别保护好孩子的安全。在孩子疲惫和饥饿的时候,就该让他们休息或者吃一些平常喜欢的零食,有助于缓解紧张的情绪,而不是教他学习新东西或做事情。周围环境的变换也会让孩子紧张,反抗心理加重。比如到一个陌生的环境或当孩子生病时,通常他们的情绪很低落,容易和父母对着干,这时父母应理解孩子,不妨多宽容他们一些。
父母一定要记住:反抗行为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必经阶段,只有通过父母的帮助,孩子才能顺利度过反抗期。
如何解决孩子的教育问题,孩子总是不听话,怎么教育?
孩子犯错后,我们做父母的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确实比较困难,但是为了孩子,我们应该跟孩子一样,重新成长一回。帮助孩子修正错误才是根本目的。寻找正向积极的方法解决问题,远比情绪上对孩子的压制来的重要和高效,我们要耐心地花时间和精力来寻找。
杨澜在谈子女教育时说过,不要做情绪化的妈妈。
可是现实生活中,在遇到孩子调皮捣乱不听话时,爸妈们还是会忍不住心里的无名火,“你再不听话我生气了啊!”,或是直接就朝孩子发火。
『1』
用“生气”来让孩子听话,危害大
表面上看用“生气”的方法确实能镇住孩子一时,可是父母常常用情绪控制孩子,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
孩子年龄小,看到父母生气会以为父母不爱自己了,长此以往,容易形成消极的性格,自卑、忧郁、因缺乏安全感而害怕与人相处。
在这种心理作用下,逐渐形成讨好型人格,自我价值低。为了不惹别人生气总是压抑自己的真实想法和需求,内心充满矛盾。
另一方面,孩子也爱学着父母生气,硬碰硬,生闷气不理你,到时候就更拿他没办法。
有些家长吐露心声:“我也不想发火啊,可是不这样做管不住他呀。”可是什么时候开始,教育孩子只能靠父母发脾气才起作用呢?
『2』
温和也可以很有力量
有理不在声高。父母总是企图以高压态度、大喊大叫让孩子听话,是不是一种欠缺教育方法的不自信表现呢?
其实,温和的态度也可以有力量,而且这种力量比父母生气,大喊,愤怒,暴躁,强逼,威胁,恐吓等的方式还要强大。
心理学中有个著名的“南风效应”:南风与北风比威力,他们约定,看谁能把行人的衣服脱下来。
北风吹出巨大的刺骨寒风,行人却因寒冷把衣服越裹越紧;南风出马了,它徐徐的吹,温暖的吹,直到风和日丽,行人感到热都脱掉大衣。南风胜利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温暖胜于严寒。父母在教育孩子时也是如此,应注重顺应孩子的内在需要,启发孩子自我反省,从而让孩子达到行为上的自觉。
“寒冷”的“生气教育”,只会让孩子把内心封闭地更紧。
『3』
冷静下来,控制情绪
当面对孩子不听话的情况,别轻易生气,你应该从这几个方面开始改变:
面对孩子不听话、犯错,重点是让孩子明白自己哪里不对,应该怎么做。
情绪的发泄只能满足自己一时之快,对于解决根本问题没有积极的作用。有时反而会让孩子混淆重点,只关注到大人的情绪而非自己的行为。
所以父母首先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用平和而坚定的语言和声调来和孩子沟通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孩子才能最大程度听进去大人的话。
怎么教育3岁的孩子?老不听话
9岁小孩不听话,怎么教育?
三岁的孩子不听话怎么办?
徐春国博士:解决孩子问题先从家庭入手
罗·阿谢姆说:“一个榜样胜过书上二十条教诲”。每一个问题孩子背后都有一个问题家庭。同理,问题家庭容易培养出问题孩子。在很多家长眼里,孩子身上全是问题,有的家长生气时还会跳脚大骂:我怎么生了你这么个丢脸的孩子?可是,你想过没有,为什么孩子身上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这些问题从何而来?我们有没有反思过自身,是不是恰恰因为我们自己,造成了孩子满身的问题?
我爸爸就是个“农民”!
我有一个学生,很聪明,就是不爱学习。有时候上课不听,作业不做,整天游手好闲。他也不捣乱,就是喜欢自娱自乐、磨磨蹭蹭,应付考试基本上就靠小聪明。他父亲是市里一个局级干部。初中期间,他爸爸曾把他弄到一所重点中学。男孩本来学习没达到这个层次,一考试就考了个倒数,自信心很受打击,所以后来,学习就更成问题了。
对这个学生,我也很着急,有时候也批评他,但发现他毛病太多,很难改。有一次,我找他谈话,他和我说:“为什么一定要上大学?我不上大学去当个体户,用得着上大学吗?”
我说:“你这个想法跟你爸爸谈过吗?”
他说:“跟我爸爸说?我想把他杀了!”
我吃一惊,问:“为什么?”
他说:“我爸爸跟我的关系,就是一个‘揍’字,两句话说不来,就揍我。我跟他根本没有办法沟通,他就是一个“农民”!”
过了没几天,那学生又见到我,说:“徐老师,告诉你一个重大的好消息,我父母要离婚了。”
我很吃惊:“你盼着父母离异?”
他说:“离了好。”
我问:“离了你跟谁呀?”
他说:“我谁也不跟,他们谁也管不着我,我就能过两天清静的日子。”
原来,这位同学的父亲,对儿子是非常严厉的。他觉得儿子很聪明,不爱学习就是欠揍,所以,一看儿子懒散,气不打一处来,就对儿子拳脚相加。而这位同学的母亲是经商的,有些钱,对儿子又格外骄纵。两口子为孩子的问题经常吵来吵去,最后孩子越来越差,两口子之间的感情也伤了,到了闹离婚的地步,而孩子还幸灾乐祸。
后来,我就给他爸爸打电话,我说:“你跟孩子的沟通是不是挺困难?”他说:“是啊,一谈话他就蹦。”
我说:“这样好不好,我牵头,你们两口子和你的孩子,咱们坐在一起,心平气和地谈一谈,行不行?”他父亲说:“行。”
我又给他母亲打电话,也约好了。
然后,我又跟这个男生说。这男生坚决不同意,说:“不行,不行,我跟我爸根本没法沟通,两三句话出来以后,他就开始暴跳如雷,老师你不知道,他就是个老农民。”
我说:“有我在跟前还保护不了你啊?不行的话,他要敢动手,咱们两个人还斗不过他一个吗?”我这么说,这个学生才勉强同意。
那天,我们四个人,就找了个安静的咖啡屋,坐到了一起。
我说:“平时,老是家长说,孩子听。今天,咱们家长要先听听孩子怎么说。你对爸妈有什么意见,你尽管提。”
我做学生的工作时,更多的是希望家长听学生的,而不是学生听家长的。因为学生听家长的话都听腻了,哪一个家长不是千叮嘱万嘱咐?那些真理的话重复了几百遍,学生早就听烦了。家长的说教越多,管教越多,结果这个孩子的毛病反而越多。有些道理其实家长不懂,家长管孩子和老师管学生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就像医生不能给亲人看病的道理是一样的。
这个男生就开始说了:“我不想考大学,我将来当个体户,当自由经理人,为什么要上大学呢?你们不理解我,不通情达理,你们本身说得不对,还一定要逼着我执行。”
我学生的父亲说:“你将来不上大学,这个社会的人谁能瞧得起你?”
学生说:“我凭什么让别人瞧得起我,我自己瞧得起自己就行了!”
来之前,我跟他爸爸事先打过招呼,我说今天你不要发火,你就让孩子讲,他说行。可是现在,父亲觉得儿子说得毫无道理,忍不住还是与儿子吵了起来。
我就从中开导,我对他父母说:“你们别总看孩子不顺眼。孩子自身有毛病,有问题,那得一点点解决。但是,我从来不认为这仅仅是学生的问题。家长就是孩子的一面镜子,孩子身上的问题总是有一个复杂的家庭背景。一个家庭如果通情达理,你的孩子也会通情达理。一个孩子的性格古里古怪的,就说明这个家庭教育肯定有问题。”
我又对这位男孩说:“你也要理解父母,你张口闭口说父亲是个农民。跟你说吧,我也是一个农民。农民怎么了?至少农民朴实,至少农民懂得珍惜。我们是农民,我们农民走出来也能干一番事业,你父亲是农民,还管理一个局的工作,说明我们农民不简单,你还说啥?”
那次谈话以后,那个学生和家长也开始反思自己。他们家庭之间的关系也改善了不少,那个男生后来还考上了一所重点大学。
这个孩子把父亲看成农民,那还是轻的。
个别严重的呢?父母干脆就是他们心中的仇敌。我市一位高二学生,因母亲管教太严,经常打骂,一怒之下,举起木柄榔头将母亲活活砸死。云南大学学生马加爵,惨杀四名同学。然而,当记者寻访他的人生履历时,没想到他给人的印象却是:父母眼里的好孩子,师生面前的好学生,村民眼中的好青年。可是案发后,人们经过调查才发现马加爵有严重的心理问题。马加爵15岁的时候,听见父母争吵,他居然就想把父亲杀死!
孩子当然有自身的问题。而一些父母,将自己对未来的期望,将沉重的压力,转嫁到孩子身上,造成了孩子更大的问题。在社会转型时期,人们片面追求财富、地位的同时,往往忽视了生活中最根本的东西——爱与宽容。
把孩子变笨的高招
有一年夏天,一位山东老乡找到我,说他儿子高二期末考试,成绩很差,他很生气也很焦急。这位老乡是山东一家大公司的老总,他业务这么忙的一个老总,请了一个月的假,要专门陪孩子学习,可是他觉得效果也并不好,所以找到我,来讨教办法。
我说:“你先把孩子叫来,我跟他谈谈。”
学生来了,蔫头蔫脑的。我问他:“你这次考试怎么样?”
学生说:“还行。”
我说:“还行是一个什么概念?”
他说:“和期中考试相比,我提高了三个名次。”
我说:“那你太厉害了。你知道你所读书的这个高中今年考上重点大学有多少人?有700多人。你们是重点高中,哪一个学生都很厉害,你能够在两个月时间内追上三个学生,是一个多么不容易的结果!高三还要经过八次大考,如果从现在开始,你每一次追上三个的话,到了高三结束的时候,你就进了班里前二十名,前二十名的学生考浙江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大等都很有希望。”
学生听了我的话,眼睛顿时亮了起来,精神也振作起来了。
然后,我对他父亲说:“你当爸爸的,怎么一口咬定你孩子考得特差?他怎么差了?人家提高了三个名次,在你这儿还得不到鼓励,你到底让他提高多少才满意呢?你说一个数。”
他爸爸无言以对。
我又问学生:“这个暑假你准备怎么干?”
他说:“我爸爸就是看着我,让我看书。”
原来,他爸爸专门请了一个月的假,就是每天早早地把这孩子叫醒,看着他进了书房,把门一关,他爸爸就在外面守着;然后中午叫他出来吃饭,吃完饭以后,午睡一会儿,把他叫醒再学;到晚上,规定11点睡觉。这中间孩子不能出去,要下楼还得打一个招呼,还得跟他请假。
我就问:“那你这个假期,一天能学多长时间?”
他说:“每天学十个小时。”
我问:“效果怎么样?”
他说:“效果不好。”
我问:“你平常在学校学几个小时?”
他说:“平常在学校我就学八个小时。”
我说:“现在,你为什么不调回八个小时?”
他说:“我不能调整,我爸爸看着我,他不让我出去。”
我就对他父亲说:“假期总是孩子的假期。没有像你对孩子这样的要求法。你当家长的在外边看着,你知道他在里边干啥?他学习效率行不行呢?这不是自我欺骗吗,拿着孩子的前程当儿戏吗?其实,你根本没有尽到家长的责任,你心里就觉得反正我看着你了,至于学习能不能上来,你研究过吗?你那只是安慰自己的心理而已。”
我说:“平时,我要求我的学生,可以有段时间不学习。但只要学习,每分每秒都必须是高效的。最可悲的是你该玩的时候,不能痛痛快快地玩;你该学的时候又学不进去,最怕的就是这个状态。所以,该玩就出去玩,痛痛快快玩,打两个小时的球也行,但是到时间就必须回来,回来学习就要全神贯注,如果这样做的话,效率肯定就高起来了。”
我问这孩子:“你能不能做到?”
他说:“我能做到。”
结果,当着他父亲的面,我们就讨论出一个学习时间表:一天学习八个小时,上午三个小时,下午三个小时,晚上两个小时。
我又问:“你怎么看书?”
他说:“我从头看,看完了做题。”
我说:“如果有些学科学得很差,你就应该先看书,后做题;而如果有些学科学得比较好,你就不必先看书,而应该先做题,遇到问题再回过去看书,这样效率就提高了。”
我告诉孩子:“要是能这样学下来的话,今年暑假开学,肯定考试提高五名以上。”
他说:“真的吗?”
我肯定地说:“真的。”
当老师的,要告诉学生怎么做,而且要告诉他只要这样做,就一定能达到什么样的目标。这样,孩子心里就特踏实,不会顾虑,他就相信只要这样做下来,就会提高,就会达到目标。
我就跟孩子这样讲,他爸爸在一边目瞪口呆。他说,他从来没跟孩子说过这些,光知道给孩子施加压力。
我看过一本教育孩子的书,叫做《使孩子变笨的高招》,是一位台湾教育家写的,说有十种高招可以把孩子变笨,其中就有过分苛责;处处干涉;限制游戏;揠苗助长等。这位教育家总结得非常到位,可以说是招招致命。
而上面说到的这位家长使用的,就是使孩子变笨的典型高招。其实,我们仔细想一想,我们好多家长,其实都在自觉不自觉地用这些招数,来扼杀学生,而学生是经不起这样的扼杀的,因为这来自他的生身父母啊!
比学习辅导更重要的
有时候和家长交流时,有的父母跟我说:“徐老师,现在孩子学的知识太深奥,我怎么钻研就是不懂,辅导不了孩子,我应该怎么办呢?”
我说:“虽然我是做老师几十年,但我一般极少给孩子辅导文化课。其实,做家长的,即使你能辅导了你孩子的功课,但那是你应该干的事吗?如果家长来辅导孩子的功课,那要老师干什么?家长平常都很忙,你们把孩子送到学校,孩子的成绩不好,这是老师的责任,老师没有道理把自己的责任推给家长。
教书是老师的事情,做作业是学生的事情。家长要干什么?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心灵的依靠。不要看孩子有时不愿意跟父母交流,但这并不是说他不在乎父母,孩子太在乎父母了,很多孩子不是不需要这种交流。如果交流的大门被关上,我觉得责任不在孩子而在家长。你孩子小时候那么讨你喜欢,为什么突然间不跟你说话了?你应该想想啊!比如,孩子上次数学考了90分,这次考了80分。其实上次90分,排在班里30名,而这次考了80分,却排在班里第20名。但家长有时不懂,不了解这个情况,他本来进步了,需要得到你肯定的时候,你却不管青红皂白,给孩子一顿批评。他跟你能没有距离吗?
当个好家长,其实并不容易。我们许多成年人,带领一个单位,带领一个公司,都干得很潇洒,可是自己的孩子却往往带不好。咱们身边这种例子还少吗?
恕我直言,我觉得许多家长在认识上有一个误区:他们把学习成绩的好坏,简单地归结到聪明不聪明,用功不用功。可是,多年从教经验告诉我:对大多数学生来说,学习成绩差,不是智力因素出了问题,而是非智力因素出了问题,就是在心理和学习能力上。
所以,我一直认为,家长帮助孩子调适心理,提升学习能力,比敦促他们做作业,或辅导他们文化课,要重要得多。帮助孩子调整好心态,增强其学习的兴趣和技巧,是作为家长的第一责任。(作者:徐春国 北京大学教育学博士 学习力提升专家 著名教育专家)
4岁小孩子不听话怎么教育
熊孩子不听话怎么办?
送幼儿园,很快就会听话的。在家你根本就没有好的教育方法,孩子生长的就会心理扭曲,不听话。幼儿园会针对孩的好奇心来进行教育,会听话的。
4岁孩子不听话怎么办?
7岁的孩子很不听话我应该如何教育
这需要长期的纠正,坏毛病、性格一旦成型要改就很麻烦的,要有耐心,能坚持才会有成效。1、首先是讲道理,一遍不行两遍两遍不行三遍,但是讲之前要说清楚只有三次机会,说明白了哪里做的不对,应该怎么改,语气要委婉但也要点明白,每讲一遍告诉还有几次机会,不能嬉皮笑脸的,谈话要严肃让其重视。这个时期千万不可以动手打,但是大人要以身作则,不能当坏榜样,如果你们都做不到那就没资格管孩子。
2、机会用完再犯,就要用很严厉的手段,口气必须很严厉让其知道自己在生气,这时一定要打,或者其他能让其吃痛的方法,不能心软,不管其怎么求怎么保证都必须实行惩罚,告诉做错事就要受到惩罚的,他是个男子汉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了。当然整个过程中如果他有哪怕一丁点的改进也要表扬他,最好在亲朋好友面前表扬,批评的时候就自己在家偷偷批评,孩子也要面子的。
3、错的时候当着别人面点出他做的不对,但要说回家再好好跟你说,就打住了,具体的批评放到家里说。不管什么事都可以这样教育孩子,松紧有度,不要总是打,也不要一直不舍得打。孩子都是好孩子,将来性格发展的怎么样,都是取决于家长怎么教。可以宠,但不可以惯,对不合理的要求就是要狠心,不管怎么闹都不动摇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