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杂文 >

数学趣味小故事20字

  • 杂文
  • 2021-10-03

聊到小故事,大家应该都了解,有人问数学趣味小故事20字,另外,还有人想问数学家的小故事200字,这到底是咋回事?事实上有趣的数学小故事50字呢,接下来小编为大家分享数学趣味小故事20字,让我们来看看吧。

数学趣味小故事20字

1、数学小故事——找零钱

  一家手杖店来了一个顾客,买了30元一根的手杖.他拿出一张50元的票子,要求找钱.

  店里正巧没有零钱,店主到邻居处把50元的票子换成零钱,给了顾客20元的找头.

  顾客刚走,邻居慌慌张张地奔来,说这张50元的票子是假的.店主不得已向邻居赔偿了50元.随后出门去追那个顾客,并把他抓住说:“你这个骗子,我赔给邻居50元,又给你找头20元,你又拿走了一根手杖,你得赔偿我100元的损失.”

  这个顾客却说:“一根手杖的费用就是邻居给你换零钱时你留下的30元,因此我只拿了你70元.”

请你计算一下,手杖店真正的损失是多少?这里要补充一下,手杖的成本是20元.如果这个顾客行骗成功,那么共骗得了多少钱?

2、故事:猴子捞帽

一群猴子在井旁玩,一阵风将一只猴子的帽子吹到井里,他招呼来18个小伙伴,从井上方的松上一个接一个去捞帽子,有4只猴子没有上树,就捞着了帽子,问:是几只猴子上树下井接在一起把帽子捞上来的?

3、故事:蜗牛何时爬上井?

一只蜗牛不小心掉进了一只枯井里,它趴在井底上哭起来,一只癞蛤蟆过来,翁声翁气的对蜗牛说:“别哭了,小兄弟,哭也没用,这井壁又高又滑,掉到这里只能在这里生活了。我已经在这里生活了许多年了。蜗牛望着又老又丑的癞蛤蟆,心里想:“井外的世界多美呀!我决不能像它那样生活在又黑又冷的井底里。”蜗牛对癞蛤蟆说:“癞大叔,我不能生活在这里,我一定要爬出去,请问这口井有多深?”“哈哈哈……,真是笑话,这井有10米深,你小小年纪。又背负着这么重的壳,怎么能爬出去呢?”“我不怕苦不怕累,每天爬一段,总能爬出去!”第二天,蜗牛吃得饱饱的,开始顺着井壁往上爬了,它不停的爬呀爬,到了傍晚,终于爬了5米,蜗牛特别高兴,心想:“照这样的速度,明天傍晚我就可以爬出去了。”想着想着不知不觉睡着了,早上,蜗牛被一阵呼噜声吵醒了,一看,原来是癞大叔还以睡觉,他心里一惊:“我怎么离井底这么近?”原来,蜗牛睡着以后,从井壁上滑下来4米,蜗牛叹了一口气,咬咬牙,又开始往上爬,到傍晚又往上爬了5米,可晚上,蜗牛又滑下来4米,就这样,爬呀爬,滑呀滑,最后坚强的蜗牛终于爬上了井台。聪明的小朋友你能猜出来蜗牛用了多少天才爬上井台的吗?

数学家谈恋爱

数学家同女朋友在公园漫步。女朋友问他:"我满脸雀斑,你真的不介意?"

数学家温柔地回答:"绝对不!我生来最爱跟小数点打交道。"

------------------------

爱的圆圈

一对青年男女坐在沙滩上。男青年在地上划个圆圈说道:"我对你的爱,就像这圆圈一样,永远没有终点。"

女青年也用手指在地上划个圆,然后说:"我对你的爱,永远没有起点"。

------------------------

抽象

我的朋友的一个朋友一次在餐馆里喝多了几杯。营业时间已经过去快一个钟头了。

服务员来提醒可以走人了。当时,那位大侠说了一句很震动人的话。

他是这么说的。"你别惹我,不然我一拳把你打得很抽象。"

------------------------

消防

一天,数学家觉得自己已受够了数学,于是他跑到消防队去宣布他想当消防员。消防队长说:"您看上去不错,可是我得先给您一个测试。"

消防队长带数学家到消防队后院小巷,巷子里有一个货栈,一只消防栓和一卷软管。消防队长问:"假设货栈起火,您怎么办?"数学家回答:"我把消防栓接到软管上,打开水龙,把火浇灭。"

消防队长说:"完全正确!最后一个问题:假设您走进小巷,而货栈没有起火,您怎么办?"数学家疑惑地思索了半天,终于答道:"我就把货栈点着。" 消防队长大叫起来:"什么?太可怕了!您为什么要把货栈点着?" 数学家回答:"这样我就把问题化简为一个我已经解决过的问题了。"

------------------------

数学家的幽默

一名统计学家遇到一位数学家,统计学家调侃数学家说道:

你们不是说若X=Y且Y=Z,则X=Z吗!那么想必你若是喜欢一个女孩,那么那个女孩喜欢的男生你也会喜欢罗!?"

数学家想了一下反问道:

那么你把左手放到一锅一百度的开水中,右手放到一锅零度的冰水里想来也没事吧!因为它们平均不过是五十度而已!"

------------------------

测谎器

爸爸有一个测谎器,他问儿子:"你今天数学成绩如何呢?"

儿子答道:"90分。"测谎器响了。

儿子又改说:"70分。"测谎器还是响了。

爸爸很生气地叫道:"我以前都是90分以上。"这时,测谎器没有响却翻倒了。

------------------------

关心

教授是个和善而幽默的老头,班上有个高大强壮的体育生。每次上课当教授的声音响起时,体育生开始睡觉,直至下课准时醒来。

有一天体育生迟到了,教授亲切地对他说:"Jack,以后请不要迟到,这会影响你正常睡眠的。"

------------------------

数数

儿子今年三岁,已懂得从一数到十,也知道五比一大;我也随时找机会教他,问他小狗小猫哪个大。

有一次,我左手拿一块巧克力,右手拿两块巧克力,问他: "哪一边比较多?"。儿子不回答,我耐心地继续追问,儿子突然放声大哭,说:" 两边都很少啊!"

------------------------

逻辑学的用处

有个学生请教爱因斯坦逻辑学有什么用。

爱因斯坦问他:"两个人从烟囱 里爬出去,一个满脸烟灰,一个干干净净,你认为哪一个该去洗澡?"

"当然 是脏的那个。"学生说。

"不对。脏的那个看见对方干干净净,以为自己也不会脏, 哪里会去洗澡?"

------------------------

求职记趣

陈立言去应征一份工作。经理问他道:「你要求多少工资一年?」

「以我的工作能力,应值年薪一万八千元。」陈立言道。

经理注视了他一会才说:「值年薪一万八千元?你计算清楚没有?一年只有365天,你每天睡觉花了八小时,则一年共花去122天。365天减去121天。再者,你每天除山作外有八小时是休息及娱乐的,即一年共有122天。那麽,243天减去121天了,只余下121天了。但是,一共有52个星期,星期天不用上班,因此121天减去52天便剩下69天。同时,逢星期六下午是放假的,则一年一共26天,所以69天减去26天余下43天。再减公司给予的两星期年假只剩下29天。别忘了每天有一小时午餐时间即一年是15天。用29减15余下14天。再除去新历年、旧历年、中秋节、复活节、感恩节以及圣诞节等等公众假期共10天,这就是说,一年只工作4天。你认为值一万八千元吗?」

------------------------

教授说....

有一天某教授突然停止授课,语重心长的对大家说:

如果坐在中间谈天的同学,能像坐在后面玩牌的同学那样安静的话,那么在前面睡觉的同学就不会受到干扰了.

------------------------

查票

老教授搭乘火车旅行,列车长前来查票时,他竟找不到票,老教授急得满头大汗,列车长说:找不到就算了,再补张票好了。

老教授:这怎么可以,找不到那张票,我就不知道我要去哪里啊!

------------------------

碑文的奥秘

古希腊亚历山大里亚的著名数学家刁藩都,人们只知道他是公元3世纪的人,其年龄和生平史籍上都没有明确的记载。但是,在他的墓碑上可以得知一二,而且它告诉人们,他终年是84岁。

刁藩都的墓碑是这样的:

刁藩都长眠于此,倘若你懂得碑文的奥秘,它会告诉你刁藩都的寿命。诸神赐予他的生命的1/6是童年,再过了生命的1/12,他长出了胡须,其后刁藩都结了婚,不过还不曾有孩子,这样又度过了一生的1/7,再过5年,他获得了头生子,然而他的爱子竟然早逝,只活了刁藩都寿命的一半,丧子以后,他在数学研究中寻求慰藉,又度过了4年,终于也结束了自己的一生。

------------------------

问答

老师:"我给同学们出两个问题,谁只要回答出第一个问题,就不要求他回答第二个问题了。现在我问第一个问题:谁知道自己有多少根头发?"

小丽:"我知道,我有99999根头发。"

老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小丽:"老师,这是第二个问题了,你不能要求我回答了。"

------------------------

悖论问题

我正与同学讨论一悖论问题:村里唯一的理发师每月一定要给自己不理发的人理发,问理发师的头谁理?真难!若是理发师自己理发,就是给自己理发的人理发,若是理发师自己不理发,就是不给自己不理发的人理发,好深奥啊!讨论半天毫无结果。

后排同学钱某插过来一句话:"这还不简单,理发师秃头呗!"

------------------------

多少次

老师在课堂上提问:"西班牙在十五世纪发生了多少次战争?"

"六次。"一个学生很快就答出来了。

"哪六次?"老师又问。

"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和第六次。"

------------------------

数学家

世界上有两种数学家: 会数数的和不会数数的.

世界上有两种人: 一种相信世界上的人分为两种, 一种不相信.

世界上有两种人: 一种可以被归类于两种人之一, 一种不可以.

数学家的小故事,20字左右的,急需啊。。。。2个。

1、欧拉不满10岁就开始自学《代数学》。这本书连他的几位老师都没读过。可小欧拉却读得津津有味,遇到不懂的地方,就用笔作个记号,事后再向别人请教。

2、华罗庚幼时爱动脑筋,因思考问题过于专心常被同伴们戏称为“罗呆子”,但是他并不在意别人嘲笑他。

拓展资料:

1、莱昂哈德·欧拉

莱昂哈德·欧拉 ,1707年4月15日~1783年9月18日,瑞士数学家、自然科学家。1707年4月15日出生于瑞士的巴塞尔,1783年9月18日于俄国圣彼得堡去世。欧拉出生于牧师家庭,自幼受父亲的影响。13岁时入读巴塞尔大学,15岁大学毕业,16岁获得硕士学位。

欧拉是18世纪数学界最杰出的人物之一,他不但为数学界作出贡献,更把整个数学推至物理的领域。他是数学史上最多产的数学家,平均每年写出八百多页的论文,还写了大量的力学、分析学、几何学、变分法等的课本,《无穷小分析引论》、《微分学原理》、《积分学原理》等都成为数学界中的经典著作。欧拉对数学的研究如此之广泛,因此在许多数学的分支中也可经常见到以他的名字命名的重要常数、公式和定理。

此外欧拉还涉及建筑学、弹道学、航海学等领域。瑞士教育与研究国务秘书Charles Kleiber曾表示:“没有欧拉的众多科学发现,今天的我们将过着完全不一样的生活。”法国数学家拉普拉斯则认为:读读欧拉,他是所有人的老师。

2、华罗庚

华罗庚(1910.11.12—1985.6.12), 出生于江苏常州金坛区,祖籍江苏丹阳。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联邦德国巴伐利亚科学院院士。中国第一至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

他是中国解析数论、矩阵几何学、典型群、自守函数论与多元复变函数论等多方面研究的创始人和开拓者,并被列为芝加哥科学技术博物馆中当今世界88位数学伟人之一。国际上以华氏命名的数学科研成果有“华氏定理”、“华氏不等式”、“华—王方法”等。

数学趣味小故事20字

数学趣味小故事 故事一: 动物城对称图形 有一天,一只蝴蝶在动物城的花丛里飞来飞去,一只小蜻蜓飞过来,说:"小蜻蜓,咱们一起玩吧。"小蝴蝶说:"我是蝴蝶,你是蜻蜓,怎么能在一起玩呢?"小蜻蜓说:"在图形王国里,我们就是一家的,另外还有许多家庭成员呢?不信,我领你去看......"一路上,蝴蝶看到了许多美丽的景色,还看见了许多动物:有美丽的孔雀,知了,七星瓢虫...... 小朋友们,它们美吗?你觉得它们哪儿美呢? 故事二 : 张三的生死可能性 古时候,有一位糊涂的县官,因为听信他师爷的谗言,就把无辜的张三抓了起来,在审问时,他对张三说:"明天给你最后一次机会,到时我这里有两枚签,一枚签上写着'死'字,另一枚签上写着'生'字,你抽到哪一枚签,就判你什么。"小朋友,如果让张三抽的话,可能会怎样呢?" 可是,一心想害死张三的师爷却在两个签上都写了一个"死"字,小朋友,如果再让张三抽的话,结果会怎样呢?幸亏张三的一位朋友把这个消息告诉了他。第二天,县官在开堂时,让张三抽签。张三抽了一枚签,连忙吞进肚子里。县官只好打开另一枚签,发现上面写着"死"字,以为张三抽到的是"生"字签,就只好放了张三。

数学家的小故事20字

1、勒内·笛卡儿

勒内·笛卡儿(1596-1650)法国哲学家,数学家,物理学家,解析几何学奠基人之一.他认为数学是其他一-切科学的理论和模型,提出了数学为基础,以演绎为核心的方法论,对后世的哲学数学和自然科X(印)蛊鸬搅司薮蟮淖饔谩?

2、 蒲丰

一天,法国数学家蒲丰请许多朋友到家里,做了一次试验.蒲丰在桌子上铺好张大白纸,白纸 上画满了等距离的平行线;他又拿出很多等长的小针小针的长度都是平行线的一半蒲丰说:“请大家把这些小针往这张白纸上随便仍吧!"客人们按他说的做了.蒲丰的统计结果是:大家共掷2212次其中小针与纸上平行线相交704次,2210+ 704≈3.142.蒲丰说: “这个数是π的近似值每次都会得到圆周率的近似值,而,且投掷的次数越多求出的圆周率近似值越精确." 这就是著名的“蒲丰试验”

3、陈景润

中国数学家陈景润边思考问题边走路,撞到-棵树干上,头也不抬说: “对不起、对不起。”继续思考.数学家鲁道夫的小故事。

4、鲁道夫·克劳修斯

16世纪德国数学家鲁道夫花了毕生精力,把圆周率算到小数后35位后,人称之为鲁道夫数他死后别人便把这个数刻到他的墓碑上。

5、莱昂哈德·欧拉

瑞士数学家和物理学家欧拉小时候因为问了老师星星有多少?触怒了老师的信条被退学。结果成了一个牧童,但欧拉还热爱着学习,一次围羊圈面积问题让欧拉的父亲发现了欧拉的数学才华,他想办法让小欧拉认识了一个大数学家伯努利,通过这位数学家的推荐,1720年小欧拉成了巴塞尔大学的大学生,这一年,小欧拉13岁 是这所大学最年轻的大学生。

数学趣味小故事

数学趣味小故事:

高斯念小学的时候,有一次在老师教完加法后,因为老师想要休息,所以便出了一道题目要同学们算算看,题目是:

1+2+3+ ..... +97+98+99+100 = ?

老师心里正想,这下子小朋友一定要算到下课了吧!正要借口出去时,却被 高斯叫住了!! 原来呀,高斯已经算出来了,小朋友你可知道他是如何算的吗?

高斯告诉大家他是如何算出的:把 1加 至 100 与 100 加至 1 排成两排相加,也就是说:

1+2+3+4+ ..... +96+97+98+99+100

100+99+98+97+96+ ..... +4+3+2+1

=101+101+101+ ..... +101+101+101+101

共有一百个101相加,但算式重复了两次,所以把10100 除以 2便得到答案等于 <5050>

从此以后高斯小学的学习过程早已经超越了其它的同学,也因此奠定了他以后的数学基础,更让他成为——数学天才!

数学小故事:

一元钱哪里去了

三人住旅店,每人每天的价格是十元,每人付了十元钱,总共给了老板三十元,后来老板优惠了五元,让服务员退给他们,结果服务员贪污了两元,剩下三元每人退了一元钱,也就是说每人消费了9元钱。三个人总共花了27元,加上服务员贪污的2元总共29元。那一元钱到哪去了?

3人共付27元包括了:三人共消费25元,服务员贪污2元。

分苹果

小咪家里来了5位同学。小咪的爸爸想用苹果来招待这6位小朋友,可是家里只有5个苹果。怎么办呢?只好把苹果切开了,可是又不能切成碎块,小咪的爸爸希望每个苹果最多切成3块。这就成了又一道题目:给6个孩子平均分配5个苹果,每个苹果都不许切成3块以上。

小咪的爸爸是怎样做的呢?

3个切两半,2个切3半

小马虎数鸡

春节里,养鸡专业户小马虎站在院子里,数了一遍鸡的总数,决定留下 ,1/2外,把1/4慰问解放军,1/3送给养老院。他把鸡送走后,听到房内有鸡叫,才知道少数了10只鸡。于是把房内房外的鸡重数一遍,没有错,不多不少,正是留下1/2的数。小马虎奇怪了。问题出在哪里呢?你知道小马虎在院里数的鸡是多少只吗?

1/2+1/3+1/4=13/12>1

(1/3+1/4)(x-10)=2/x

x=70

小马虎把鸡数成60只分。

20字以下的数学小故事,语言要简洁,急!~急!~急!!!!

附:数学小故事(1)

统筹安排

今天是星期天,爸爸同意带着我去看体操表演,我高兴地一蹦三尺高,不是忙这就是忙那,还险些把爸爸撞倒。爸爸向后躲,机灵地说:“别急!别急!我还有个条件,你要答对一道数学题才行!”“啊?!数学题!”我一听傻了,平时我就不怎么行,这次……哎,为了去看体操,硬着头皮上阵了。

爸爸出题了:“在看体操表演前,我们要帮妈妈做家务:洗衣服要用20分钟,拖地用5分钟,扫地要用5分钟,擦家具、桌子要用5分钟,晾衣服也要用5分钟。那么多长时间才能干完?”

“这还不简单!”我“唰唰”几笔,便把条件写下来,眼珠一转,有了:由于是2个人干的,那么爸爸洗衣服时,我可以扫地、拖地、擦家具,也就用15分钟,剩下5分钟可以休息,只等爸爸把衣服洗完,晾下衣服就成了。一共用时20+5=25(分)

“嗯,不错,你看来还是挺聪明的!”爸爸说,“那咱们就分头干吧,抓紧时间!”

2、使学生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建构,促使他们自主学习。

给予学生知识固然是教师的天职,但是只是照本宣科学会书上的操作步骤,那么课堂就近似于学习的操作技能的“手工场”,学生只能成为一名熟练的技工,心智得不到发展,个性的张扬、创新能力的培养都得不到落实。

从学生的现实生活中选取与其生活直接相关的小故事,沿着数学发展过程中人类活动的轨迹,让学生在解决生活的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运用数学、发展数学,这样的学生享受了自主感悟、发现、创造的快乐,数学学习因此充满生命和活力。

在这样的数学活动中,教师曾雄霸课堂的“主角”地位悄然隐退,取而代之的是学生的个性张扬,地位凸显。由学生自主地经历解决问题的探寻过程,品位并探索着“痛并快乐着”的感觉,丰富了他们参与学习活动的情感体验。学生俨然已成为学习活动真正的“主角”:自主地观察、发现、质疑、探究、释疑,自主地猜想、验证、解决问题。学生的思维在探究中灵光闪现,灵感在交流中碰撞迸发。你会发现,给学生留下创造的时空,学生就会给你源源不断的惊喜!

附:数学小故事(2)

聪明的弟弟

一次我去弟弟家玩,五年级的他酷爱数学,所以我每次去他都缠着我给他讲六年级的数学知识。

玩了一会儿,姨妈喊我们吃饭了,菜很多,他们家的正方形桌子,都放不下,弟弟便把方桌四周的半圆形桌子搭上来,这样以来,原本一个正方形的桌子便变成了一个圆形的桌子了。我看了后,灵感一发,想出一道适合他的题目,准备吃过饭后考考他。

三下五除二的功夫,我们把就饭吃完了。我把他拉进房间,问他道:“你知道圆面积的计算方法吗?”“这,老师还没有教我们呢!”

“ 那我先教你吧!”我得意的说道:“一个正方形方桌面积为100平方分米,由于不够放,便把四周的角打开,这时桌子呈圆形,你知道的桌子面积为多少呢?”

“你说的是我们中午吃饭的桌子吧?”弟弟问道。

“是啊!告诉你,圆中最大的正方形的面积占圆面积100157 。”

“这我知道了!我来算算看。”说完,他拿出一本草稿本开始算起来:

100÷100157 =157(平方分米)

“正确!你真的很聪明!”我不由地对他竖起了大拇指。

3、可以实现知识结构重组的平台:

知识结构的改变是当前数学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张天孝先生一贯强调:小学数学的知识体系,不能等同于数学本身的知识体系,而更应该体现的是适合儿童学习的知识体系,不唯数学知识,而是切实以人为本。在一般的数学教学过程中,一般是教师按照教材固有的知识结构,按照单向思维方式从题目的条件和结论出发,联想已知的定义、定理、公式和性质,从某一方向思考问题,采用某一方法解决问题。应该承认这种方式是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但若长期按照这种方式去思考问题就会形成思维定势。学生只会按照教师所讲、书上所写去机械模仿,使学科教学成为单纯知识遗产的传递和继承前人的思维方式,这就制约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数学小故事,可以迁移现实生活中熟悉事物之间的联系,从而建立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这就为数学课程建设中知识结构的重组提供了新的可能,多了一个联系数学知识的平台。学生可以通过这个自己组建的平台,多角度、全方位的学习、探究,实践表明,数学小故事的编写和交流,更能够开拓学生对知识的探究能力,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附:数学小故事(3)

煎饼的故事

一天晚上,我和妈妈去听演奏会,为了不迟到,我们连晚饭也没有吃,就出门了。到了会场,差十分钟就到了就要开始了,可我的肚子却饿得“咕咕”叫。我忽然看见马路对面有个卖煎饼的摊子,就拉着妈妈过去了。

“叔叔,你煎一个饼要多长时间?”我怕来不及连忙问道。“我煎一个饼,每个面要一分钟。”叔叔回答道。“那我们买三个饼。”我说,并且大概算了一下:这个锅一次能放两个饼,两个饼一起烤,烤熟要2分钟,再单独烤一个饼要2分钟,加在一起是四分钟。我看看表,还有时间。

叔叔开始煎饼了。他先把两个饼放进锅中,一分钟后,取出一只熟了一面的饼,在放入第三个饼,过了一分钟,一个饼煎好了,另两只都熟了一个面,接着把两个都只熟了一个面的饼放入锅中,又过了一分钟,两个饼都好了。完成的三个煎饼,竟比我算的少了一分钟。我问叔叔:“为什么我算要四分钟才能煎好,你只花了三分钟?”“因为我尽可能的把时间减少到最少。”“把时间减少到最少?”“是啊!我先各煎两个饼的一面,然后拿出一个煎好一个面的饼,再放入一个饼。这样煎好了一个饼,再把另两个煎好一个两面的饼,不就把时间减少到最少吗?”“你真聪明了!”“不是我聪明,而是因为数学来源于生活吗?”

“快开始了,快点!”妈妈开始催我了,我赶忙付了钱,跑向会场。

4、能支持学生内化数学,实现日常经验的数学化。

入学前,儿童是通过探索他们自己的生活世界和精神世界来了解并获得数学学习的。例如:他们通过在日常生活中数各种物品很早就认识了数,形成了对数的认识;通过摆弄各种积木形成了初步的有关图形的认识……可见,学生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常常已经有着许多关于数学的经验,只是这些经验常常是零散的、混沌的、表象的、粗糙的或者是无序的。

因此,利用数学小故事的撰写,能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地去将这些经验“数学化”、具体化。让学生把平时观察到的对某个知识点产生的疑问等及时记录、整理,从数学的角度去分析研究身边的数学知识、生活中的数学规律、解题中的新方法,在生活中多问几个为什么,从而使数学内化成自己日常思维的一部分。

附:数学小故事(4)

出租车的故事

暑假里,我要做出租车到阿姨家送东西,还要快点赶回来写作业。

妈妈给了我40元钱,对我说:“找的钱你就自己留着吧!”我心里一阵高兴:“太好了,我要省点钱买那本《哈利波特》,我早就想买了!”

坐上了出租车,我看到车窗上贴的标签:

里 程

收费标准

3千米及3千米以下

8.00元

3千米以上,单程,每增加1千米

1.60元

3千米以上,往返,每增加1千米

1.20元

我应该选择怎样的方式坐车呢?

去阿姨家来回一共16千米,如果选择坐两次单程出租车的话,就应该为(16÷2-3)×1.6+8=16(元),来回就为16×2=32元。

如果选择坐往返,就应该为(16-3) ×1.2+8=23.6(元)

“那我当然选择往返,”我暗自算道, “可以省下32-23.6=8.4(元)钱呢。

“叔叔,我要坐往返!”回来后,我一定要把《哈利波特》给买回来!

5、能够帮助学生形成“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的意识。

小学数学教学的任务是在抽象的数学世界与儿童的现实世界中构建一种联系,帮助儿童形成数学产生于实际生活,必然要回归到现实生活的意识。在数学小故事的编写整个过程中,儿童首先就能充分感受到学校中的数学知识的学习同现实世界是具有一定的联系的,数学是有用的,为了应用才有了数学的产生;也正是产生了数学,才能更好的服务于生活。

通过数学故事的生活实例,使学生知道学习到的知识能解决什么实际问题,让其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数学学习的重要,激发和培养正确的学习动机。让学生通过学习数学,能够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附:数学小故事(5)

算帐的故事

夏天到了,天热得出奇。南京的夏天,那天气,真是没有什么城市可以比得上的。每到这种天气,真是不想出门。这时,妈妈在看电视,正好在放“超级我女声”的2005年度四强之二——李宇春、何洁的广告,那是一种冰棒的广告,这种冰棒叫“绿色心情”,其中的台词是“绿色心情,绿色你的心情”和“与火气说Bye-Bye”。要是这冰棒真有这种功效,我倒愿意买来吃吃,正好帮我消消火。

于是,我就开始盘算,可以买哪些冰棒回来吃呢?我和妈妈出了门,穿过一条马路,走进了乌衣巷。这家店专做冷饮批发生意的。我们问清了各种冰棒的价格:绿色心情0.8元一根,牛奶提子0.8元一根,小布丁0.4元一根,小雪酥1元1小包,可爱多2.5元一个,蒙牛“转”1.5元一根。这些冰棒我们各买了5根。选好了以后,就该算帐付钱了。“哟,计算器坏了!”老板说,“那我用纸算吧。”

他还要用纸算?!我心里不由的暗自嘲笑他,我来算吧!

0.8+0.8+0.4+1+2.5+1.5=7(元)

7×5=35(元)

我算完了,看到店老板还在算着0.8×5+0.8×5+0.4×5+1×5+2.5×5+1.5×5……

“我算完了,”我骄傲地对老板说,“35块,你看对不对?”

“对的,你怎么算那么快的?!”

“嘿嘿,乘法分配律学得好呗!”我得意的笑着。

综上所述,利用数学小故事,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和学习兴趣,使学习活动成为学生主动的、自觉的活动,使学生从形象的感知达到抽象的理性的顿悟,同时又能拓展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促使学生进行有意义的数学学习,并逐渐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出发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有趣的数学小故事(50字数

1、蒲丰试验

一天,法国数学家蒲丰请许多朋友到家里,做了一次试验.蒲丰在桌子上铺好一张大白纸,白纸上画满了等距离的平行线,他又拿出很多等长的小针,小针的长度都是平行线的一半.蒲丰说:“请大家把这些小针往这张白纸上随便仍吧!”客人们按他说的做了。

蒲丰的统计结果是:大家共掷2212次,其中小针与纸上平行线相交704次,2210÷704≈3.142。蒲丰说:“这个数是π的近似值。每次都会得到圆周率的近似值,而且投掷的次数越多,求出的圆周率近似值越精确。”这就是著名的“蒲丰试验”。

2、数学魔术家

1981年的一个夏日,在印度举行了一场心算比赛。表演者是印度的一位37岁的妇女,她的名字叫沙贡塔娜。当天,她要以惊人的心算能力,与一台先进的电子计算机展开竞赛。

工作人员写出一个201位的大数,让求这个数的23次方根。运算结果,沙贡塔娜只用了50秒钟就向观众报出了正确的答案。而计算机为了得出同样的答数,必须输入两万条指令,再进行计算,花费的时间比沙贡塔娜要多得多。

这一奇闻,在国际上引起了轰动,沙贡塔娜被称为“数学魔术家”。

3、八岁的高斯发现了数学定理

德国著名大科学家高斯(1777~1855)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家庭。高斯在还不会讲话就自己学计算,在三岁时有一天晚上他看着父亲在算工钱时,还纠正父亲计算的错误。

长大后他成为当代最杰出的天文学家、数学家。他在物理的电磁学方面有一些贡献,现在电磁学的一个单位就是用他的名字命名。数学家们则称呼他为“数学王子”。

他八岁时进入乡村小学读书。教数学的老师是一个从城里来的人,觉得在一个穷乡僻壤教几个小猢狲读书,真是大材小用。而他又有些偏见:穷人的孩子天生都是笨蛋,教这些蠢笨的孩子念书不必认真,如果有机会还应该处罚他们,使自己在这枯燥的生活里添一些乐趣。

这一天正是数学教师情绪低落的一天。同学们看到老师那抑郁的脸孔,心里畏缩起来,知道老师又会在今天捉这些学生处罚了。

“你们今天替我算从1加2加3一直到100的和。谁算不出来就罚他不能回家吃午饭。”老师讲了这句话后就一言不发的拿起一本小说坐在椅子上看去了。

教室里的小朋友们拿起石板开始计算:“1加2等于3,3加3等于6,6加4等于10……”一些小朋友加到一个数后就擦掉石板上的结果,再加下去,数越来越大,很不好算。有些孩子的小脸孔涨红了,有些手心、额上渗出了汗来。

还不到半个小时,小高斯拿起了他的石板走上前去。“老师,答案是不是这样?”

老师头也不抬,挥着那肥厚的手,说:“去,回去再算!错了。”他想不可能这么快就会有答案了。

可是高斯却站着不动,把石板伸向老师面前:“老师!我想这个答案是对的。”

数学老师本来想怒吼起来,可是一看石板上整整齐齐写了这样的数:5050,他惊奇起来,因为他自己曾经算过,得到的数也是5050,这个8岁的小鬼怎么这样快就得到了这个数值呢?

高斯解释他发现的一个方法,这个方法就是古时希腊人和中国人用来计算级数1+2+3+…+n的方法。高斯的发现使老师觉得羞愧,觉得自己以前目空一切和轻视穷人家的孩子的观点是不对的。他以后也认真教起书来,并且还常从城里买些数学书自己进修并借给高斯看。在他的鼓励下,高斯以后便在数学上作了一些重要的研究了。

数学名人小故事20字

1、侯宝林抄书

相声语言大师侯宝林只上过三年小学,由于他勤奋好学,使他的艺术水平达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成为有名的语言专家。有一次,他为了买到自己想买的一部明代笑话书《谑浪》,跑遍了北京城所有的旧书摊也未能如愿。后来,他得知北京图书馆有这部书,就决定把书抄回来。适值冬日,他顶着狂风,冒着大雪,一连十八天都跑到图书馆里去抄书,一部十多万字的书,终于被他抄录到手。

2、张广厚吃书

数学家张广厚有一次看到了一篇关于亏值的论文,觉得对自己的研究工作有用处,就一遍又一遍地反复阅读。这篇论文共20多页,他反反复复地念了半年多。因为经常的反复翻摸,洁白的书页上,留下一条明显的黑印。他的妻子对他开玩笑说,这哪叫念书啊,简直是吃书。

有趣的数学小故事20字

田忌赛马

战国时期,齐威王与大将田忌赛马,齐威王和田忌各有三匹好马:上马,中马与下马。比赛分三次进行,每赛马以千金作赌。由于两者的马力相差无几,而齐威王的马分别比田忌的相应等级的马要好,所以一般人都以为田忌必输无疑。

但是田忌采纳了门客孙膑(着名军事家)的意见,用下马对齐威王的上马,用上马对齐威王的中马,用中马对齐威王的下马,结果田忌以2比1胜齐威王而得千金。这是我国古代运用对策论思想解决问题的一个范例。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