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谈到国歌,大家应该都不陌生,有人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词,还有朋友想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由谁作曲,这到底是咋回事?实际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词呢,接下来,小编就来教教大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由谁作曲,今天就一起来看一看吧。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由谁作曲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为《义勇军进行曲》。1935年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原是电影《风云儿女》的插歌。
聂耳(1912-1935),原名聂守信,字子义(亦作紫艺),中国音乐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的作曲者。他创作了数十首革命歌曲,他的一系列作品影响中国音乐几十年。
聂耳和田汉。
田汉,他创作歌词的歌曲《万里长城》的第一段后来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的歌词。田汉早年留学日本时曾自署为“中国未来的易卜生”。1968年,田汉在中国文化大革命中不幸被迫害死于狱中。
聂耳,中国音乐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的作曲者。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0年到上海,参加反帝大同盟。1933年初,聂耳由田汉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1935年7月17日,聂耳在日本神奈川县藤泽市鹄沼海滨游泳时,不幸溺水身亡,年仅23岁。
创作背景
1934年春,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上海电通影片公司成立。 应电通公司的邀请,田汉在1934年秋末,开始创作一部以长城抗战为主题的文学剧本《凤凰的再生》,后更名为《风云儿女》。
剧本梗概写好后,田汉想创作一首以长城为背景的主题歌。
对于“长城”,田汉有自己的认识,他在一篇文章中曾写道:虽然从飞机上看,长城不过是一个矮墙,但我们现在要反对侵略者,中国人民要团结起来,形成一个真正的铁的铜墙,于是田汉写下了“把血肉来筑我们新的长城”这句歌词。
1935年2月19日的夜里,国民党特务以“宣传赤化”的罪名,将田汉逮捕。田汉被捕之后,电通公司加快推进这部宣传抗日救亡的作品问世。
当得知电影即将准备开拍的消息之后,聂耳想方设法拿到了田汉入狱前写下的那六句歌词,仅用两天时间,就完成了曲谱初稿。1935年4月,上海的“白色恐怖”日益加剧,
国民党计划逮捕聂耳。为了保护聂耳免遭迫害,并且考虑到他有到国外深造音乐的意愿,在地下党组织的安排下,聂耳制定了一个经由日本、转道法国巴黎,最后去苏联莫斯科学习、考察、创作以及展开革命音乐活动的计划。
到达日本之后,聂耳以一个“穷留学生”的身份,低调地融入了日本普通人的生活。1935年5月初,聂耳将修改过的歌词和曲谱,寄回了上海电通影业公司,灌制成唱片。1935年5月24日,随着电影《风云儿女》的上映,《义勇军进行曲》在中国大地上唱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词曲作者分别是谁
《义勇军进行曲》是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革命歌曲,电影《风云儿女》的主题歌。
中国国歌是谁创作的?
中国国歌是《义勇军进行曲》,是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
田汉(1898—1968年),学名寿昌,男,汉族,湖南省长沙县人。中国现代戏三大奠基人之一。他创作歌词的歌曲《万里长城》的第一段后来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的歌词。田汉早年留学日本时曾自署为“中国未来的易卜生”。
聂耳(1912-1935),原名聂守信,字子义(亦作紫艺),中国音乐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的作曲者。他创作了数十首革命歌曲,他的一系列作品影响中国音乐几十年。他的音乐创作具有鲜明的时代感、严肃的思想性、高昂的民族精神和卓越的艺术创造性,为中国无产阶级革命音乐的发展指出了方向,树立了中国音乐创作的榜样。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是谁作曲和谁填词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是由田汉作词,聂耳谱曲。以进行曲为节奏,雄壮而富有号召性。是最能代表中华民族刚毅不屈、勇往直前不怕艰难困苦的性格的歌曲,新中国成立后,《义勇军进行曲》被正式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歌。
采纳哦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词作者是谁
国歌的原名是《义勇军进行曲》。词曲作者是田汉和聂耳。
《义勇军进行曲》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诞生于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战争年代,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在东北大地上燃起了民族自卫抗争的烽火。东北各地抗日义勇军纷纷兴起。不到一年的时间,东北抗日义勇军已达30万之众。1933年2月起,部分东北抗日武装力量撤入没有沦陷的热河省改编为抗日联军继续抗争。这时正是战争阴云笼罩热河上空,日军及伪满政权正准备着对热河省的入侵,热河省内的东北抗日义勇军也在为即将到来的敌人厉兵秣马为热河抗战做准备。1933年2月25日晚间,北平东北民众抗日救国会军事部长王化一,政治部副部长杜重远和上海辽吉黑热抗日后援会负责人朱庆澜等,率百余人携带械弹、服装和慰问品到达建平县朱碌科。26日到敖汉旗四家子检阅并慰问部队。随行队伍中的聂耳为了给纪录影片《风云儿女》创作主题歌,随救国会联络副官高鹏发放慰问品,发放到三营时,营长刘凤梧指挥官兵唱起东北抗日义勇军军歌《义勇军誓词歌》,聂耳听后大受鼓舞,以此为基础创作了《义勇军进行曲》,后由田汉在上海监狱中重新创作了歌词,流传至今。
1949年,《义勇军进行曲》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代国歌,象征着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为捍卫国家和民族的尊严,中华民族的坚强斗志和不屈精神永远不会被磨灭。2004年3月14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正式将《义勇军进行曲》作为国歌写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田汉(1898—1968年),乳名和儿,学名寿昌,笔名田汉、陈瑜、伯鸿、汉儿倚声、首甲、绍伯、漱人、陈哲生、明高、嘉陵、张坤等。男,汉族,湖南省长沙县人。
剧作家、戏曲作家、电影编剧、小说家、词作家、诗人、文艺批评家、文艺活动家,中国现代戏三大奠基人之一。他创作歌词的歌曲《万里长城》的第一段后来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的歌词。
聂耳(1912-1935),原名聂守信,字子义(亦作紫艺),中国音乐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的作曲者。他创作了数十首革命歌曲,他的一系列作品影响中国音乐几十年。他的音乐创作具有鲜明的时代感、严肃的思想性、高昂的民族精神和卓越的艺术创造性,为中国无产阶级革命音乐的发展指出了方向,树立了中国音乐创作的榜样。
满意请采纳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作者是谁?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即《义勇军进行曲》,是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歌曲。《义勇军进行曲》,是电影《风云儿女》的主题歌,被称为中华民族解放的号角,自1935年在民族危亡的关头诞生以来,对激励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起了巨大的作用,后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田汉,湖南省长沙县人。剧作家、戏曲作家、电影编剧、小说家、词作家、诗人、文艺批评家、文艺活动家,中国现代戏剧三大奠基人之一。他创作歌词的歌曲《万里长城》的第一段后来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的歌词。田汉早年留学日本时曾自署为“中国未来的易卜生”。1968年,田汉死于狱中。
主要作品有:
义勇军进行曲、最后的胜利、芦沟桥、艳翠亲王、秋声赋、不拿枪的敌人、到民间去、回春之曲、丽人行、扬子江的暴风雨、复活、断笛余音、名优之死、关汉卿、湖边春梦、月光曲、文成公主、胜利进行曲。
聂耳,出生于云南省昆明市。中国音乐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的作曲者。
1935年初,聂耳为《义勇军进行曲》作曲,1935年1月聂耳任联华二厂音乐部主任。随后为躲避国民党政府追捕,去日本学习。
1935年7月17日,年仅23岁的聂耳在日本藤泽市游泳时不幸溺水身亡。
主要作品有:
《进行曲》(口琴曲),《圆舞曲》,《天伦之爱》(歌舞曲)
《开矿歌》,《饥寒交迫之歌》,《卖报歌》
《走出摄影场》,《一个女明星》,《雪飞花》,《翠湖春晓》,《雪花飞》,《金蛇狂舞》,《昭君和番》,《卖报之声》,《小野猫》,《打砖歌》,《码头工人》,《苦力歌》,《毕业歌》,《大路歌》,《开路先锋》,《飞花歌》
《告别南洋》,《春回来了》,《慰劳歌》,《梅娘曲》,《逃亡曲》,《塞外村女》,《打长江》,《采菱歌》,《铁蹄下的歌女》,《义勇军进行曲》,《小工人》,《伤兵歌》,《白雪歌》,《采茶歌》,《茶山情歌》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又叫什么,作词什么作曲什么
《义勇军进行曲》,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
义勇军进行曲由谁作词,谁作曲啊???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由诗人田汉作词、音乐家聂耳作曲,创作于1935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歌是谁创作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是《义勇军进行曲》。 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决议,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未正式制定前,以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义勇军进行曲》被称为中国民族解放的号角,自1935年在民族危亡的关头诞生以来,在人民中广为流传,对激励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起了巨大的作用。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决定把这首歌作为代国歌,体现了中国人民的革命传统和居安思危的思想。 1978年3月5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义勇军进行曲》新词。1982年12月4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决议,撤销1978年3月5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新词,恢复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义勇军进行曲》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2004年3月14日,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是《义勇军进行曲》”。 国歌的诞生 在新中国建立前夕,人民政协开会商讨国歌。著名画家徐悲鸿和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委员力荐以《义勇军进行曲》作为国歌。毛泽东、周恩来当即表示支持他们的意见。但有人认为新中国就要成立了,而此歌的歌词中“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已经过时了,主张改词。周恩来发言,提醒大家要居安思危,安不忘危,留下这句话,让我们耳边警钟长鸣。1949年9月27日,全国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决议,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未正式制定前,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 1934年田汉(右)与聂耳合影 《义勇军进行曲》诞生于1935年,剧作家田汉作词;中国新音乐运动的创始人聂耳作曲。这首歌原为电影《风云儿女》的主题歌。影片《风云儿女》描写的是“九一八”事变之后,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了中国的东三省,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在国民党反动统治下,一些知识分子从苦闷、彷徨中勇敢走向抗日前线。田汉在写完这部电影故事以后,便遭反动派逮捕,主题歌词是写在一张香烟的锡箔衬纸上。聂耳主动拿去歌词,在他去日本前完成歌谱初稿,到日本后不久,把歌谱全部完成寄回。歌曲随电影的放映,更由于救亡运动的开展,流传于全国每一个角落,被称为中华民族解放的号角。 “文革”中,由于田汉被打倒,歌词不让唱了,《国歌》只能由乐队演奏。1978年3月5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了《义勇军进行曲》新词。改定国歌歌词后,各方面对此一直有不同意见,要求恢复国歌原来的歌词。直到1982年12月4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决议,撤销1978年3月5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新词,恢复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义勇军进行曲》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中国人心中永远的歌! 国歌的诞生及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