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讲到熊猫,大家应该都了解,有朋友问宁可断外交也不会归还熊猫,当然了,还有人问宁可断外交也不会归还熊猫,这到底是咋回事?事实上大熊猫为什么是外交大使呢,以下是小编为你精心整理的宁可断外交也不会归还熊猫,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宁可断外交也不会归还熊猫
牛津大学指中国利用大熊猫租借来确保贸易协议 2013年9月,牛津大学一团队对过去半个世纪以来中国的大熊猫租借项目进行分析发现,在2008年之后,中国向外国租借熊猫“与资源和技术贸易几乎同步”,“租借熊猫使得中国在没有付出真正代价的情况下,获得了软实力。”研究人员认为,这种“外交方式”正在进入新的阶段。他们认为,新的阶段主要基于“关系”租借。中国2011年向苏格兰爱丁堡动物园租借了两只大熊猫。该研究报告称,在熊猫租借项目之后不久,中苏签署了鲑鱼、可替代能源技术、汽车的贸易协议,总价值26亿英镑。研究者称,大熊猫现阶段的意义更加微妙,熊猫可以被用来达成协议,标志双方谋求长期、良好的关系。中国将这一珍稀动物委托给这个国家,这在某种意义上象征着两国关系的新开端。
对于上述说法,美国华盛顿保守智库—传统基金会中国问题专家成斌表示:“中国利用这一稀缺资源获得利益并不奇怪。租借行为能够带动大熊猫保护,中国还可以获得负责任的保护者的美誉,这并不是件坏事。”
以下仅为个人观点,如果有误或者不准确的希望改正补充。
第一:熊猫是中国独有物种,国宝级物种,所以这东西对国外是稀罕货。新中国刚成立的时候,很多国家不承认中国,后来随着国际形势的不断变化,很多国家意识到只有跟中国搞好关系才符合自身的利益,但是迫于当时国际形势的压力,他们又不敢直接跟中国接触,因此这个时候就需要一个契机来打破这个局面。熊猫正是这个契机:你们喜欢看你熊猫?喜欢的话我就送一个给你,但是我们没有建交怎么办?那好吧,我们谈………
第二:新中国刚成立的时候中国给外国的形象是很不好,尤其在万恶资本主义的宣扬下,中国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类似于今天朝鲜给大家的印象)。而熊猫是一个性格温顺,外表可爱的动物,通过把熊猫送到别的国家展览,让很多的人了解中国:我们也是可爱的。
第三:我们国家奉行的是独立自主和平共处的原则,通过熊猫来传达我们热爱和平的愿望,如果你愿意,我们愿同贵国共同讨论许多类似于“送熊猫”这样共同的话题。
第四:随着国际形式的进一步发展,再加上熊猫现在越来越珍贵,熊猫外交已经没有必要了,因此将熊猫作为国礼送给别的国家政策也随之取消,但是我们还可以租给你们,你们自己展览,养好,繁殖下来的归你们自己。我记得中国最后送熊猫是送给台湾(这是我的印象),送了两只,一只叫做“团团”,一只叫做“圆圆”。
谢谢
熊猫外交的评价
建议看下百度百科熊猫外交,特别是80年代不进行赠送(几乎是只要跟中国建交就送),改成租凭后,造成熊猫还越来越少。国家为了找钱,当然可能有外交上的考虑,用租凭熊猫的钱进行捕猎,再租凭再捕猎,形成的恶性循环,当时国际上对熊猫外交的评价很差,造成现在熊猫的稀少。那时候的管理混乱,大量捕猎造成熊猫稀少,现在几乎都是近亲繁殖,造成熊猫基因本身就有缺陷,所以繁殖才这么难。(几乎都要失去繁殖能力了)。百度百科上评价现在的熊猫外交只是比以前好点,一般吧!现在比以前管理有计划些了,不用在熊猫本身找钱,改成要熊猫签商务贸易合同了。国际上少部分人觉得熊猫既然不适应了就淘汰掉的说法还是有的,还有的觉得既然中国以前在大量捕猎熊猫,2000年才开始重视保护,造成怎么稀少繁殖困难中国要付主要责任。当你百度百科上的熊猫外交看完了,你就会觉得熊猫其实还是很可怜的,和你想象中有天差地别远。
熊猫外交的发展历程
大熊猫一直被称为中国的“友好大使”,积极促进了中国与外国的友谊和相互了解。从这个意义上说,大熊猫一直是个政治工具。
1936年至1945年,中国国民政府向西方国家赠送了14只熊猫。1941年,蒋介石、宋氏姐妹和国民党诸多高官正式向美国联合救济中国难民协会捐献的一对熊猫。中华民国国民政府于1946年向英国政府赠送了大熊猫一只,正式开始了大熊猫作为国礼出国的历程。 新中国成立后,熊猫去处更是反映了当时的中国外交政策:在向苏联一边倒的1950年代,中国向苏联赠送了两只熊猫;在1960年代,熊猫受到冷落,除了向朝鲜赠送之外,没有向任何其他国家赠送。到了中美关系解冻的1970年代,熊猫突然在西方走红,美国(1972年)、日本(1972年)、法国(1973年)、英国(1974年)、西德(1974年)、墨西哥(1975年)和西班牙(1978年)相继获赠大熊猫。
1982年之后,鉴于大熊猫生态环境恶化导致其数量急剧减少,中国停止了向外国赠送大熊猫的做法。1984年,随着经济改革开放,大熊猫与时俱进,摘下了“友好大使”的面具,戴上“商务参赞”的头衔,投入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中,开启了著名的“熊猫租借”方案。根据这个方案,中国短期内向外国动物园租借大熊猫,对方支付租金。一时间,大熊猫成了财大气粗的创汇大户,国内相关部门争相出口,造成大量捕捉大熊猫,导致管理混乱失调,严重影响了大熊猫的保护。在国际环保组织和美国政府的压力之下,中国后来停止了以商业目的租借大熊猫的做法,代之以“大熊猫合作繁殖”的名义。在这个名义下,向外国租借熊猫,通常为期十年,接收国向中国支付一千万美元,平均每只熊猫每年的租金是五十万美元。 赠送(1957年-1982年) 从1950年代开始,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继续采取政治性赠送的方式进行“熊猫外交”,中国以政府和人民的名义将大熊猫作为国礼赠与那些与中国保持良好外交关系和中国希望与之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先后有苏联、朝鲜、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西班牙及墨西哥等九个国家接受过中国赠与的24只大熊猫。
最早接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赠与的大熊猫的国家是苏联。1957年,平平被作为国礼赠送给苏联;1959年,安安作为其配偶也被赠送给苏联。朝鲜在1965年至1980年间也先后获赠5只大熊猫。
1956年至1957年,美国佛罗里达州迈阿密稀有鸟类饲养场以及美国芝加哥动物园分别致信北京动物园,望“以货币或动物交换中国一对大熊猫”。1957年5月17日,北京动物园将交换办法报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文化联络局,获得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文化联络局同意,但要求需“双方互派人员到对方动物园访问并领取交换的动物”。由于美国国务院等方面“不同意直接与中国进行动物交换”,此事作罢。
1972年2月21日,美国总统尼克松携夫人抵达北京,开始了对中国的访问。抵京后次日,尼克松夫人帕特·尼克松即赴北京动物园参观,同大熊猫进行了亲密的接触。中国方面根据美方访问人员及美方先遣组对大熊猫的关切,判断美方有意要大熊猫。 此后在该访问期间的一次宴会上,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将熊猫牌香烟递给了尼克松的夫人帕特·尼克松,表示将向美国赠送2只大熊猫。1972年4月,大熊猫兴兴和玲玲到达美国首都华盛顿,受到当地人民的热烈欢迎。
从1950年代起,至1982年止,熊猫外交模式一直是纯政治性的赠送模式,既不和商业挂钩,又不采取租借的形式。 1982年,为了响应保护濒危动物的全球性号召,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宣布从1982年开始停止赠送大熊猫出国。这标志着传统的政治性赠送模式下的“熊猫外交”宣告结束。 巡展与商业性租借(1982年-1994年) 1984年美国洛杉矶奥运会期间,中国将北京动物园两头的大熊猫“永永”和“迎新”临时借给洛杉矶动物园进行为期三个月的巡展活动,以显示中国对洛杉矶奥运会的支持。这是大熊猫出国巡展的开始。此后,中国各动物园的大熊猫便采取短至数月、长至1年巡展的方式出国。
大熊猫巡展是一种既可以带有政治色彩,又可具有商业效益的活动。比如上述洛杉矶奥运会期间在洛杉矶动物园的巡展,就是主要带有外交意味的活动,而此后在旧金山动物园进行的展出,则是具有明显商业性质的租借。巡展给大熊猫所在动物园等机构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熊猫的繁殖和发育。
1990年代中期以后,为解决商业性租借带来的问题而采取的各项措施使大熊猫出国巡展的机会大大减少,基本结束了主要采取巡展方式进行熊猫外交的潮流。但在极个别的特殊情况的下,仍有采取短期出国方式进行外交活动者。如2001年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在俄罗斯莫斯科召开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第112次全会,决定2008年奥运会举办国,中国即派大熊猫“奔奔”和“文文”作为文化使者赴莫斯科为中国的申办活动加油助威。
产生问题
对于中国方面,熊猫租借不仅意味着租金收入,同时还有一系列工作人员可以获得出国考察的机会,这在1980年代中期的中国是非常难得的机会。中国国内各个饲养了熊猫的机构在看到熊猫租借带来的好处后,都不遗余力的推销自己的熊猫;另一方面,由于中美关系和美国熊猫热的升温,美国的动物园往往在短短三两个月的熊猫租借期获取领达数千万美元的巨额门票受益。除了经济利益的驱堨,政治的因素也对熊猫租借产生极大的影响,包括纽约市在内的一些美国大城市,都曾经动用政府资源鼓励或帮助本市的动物园从中国租借熊猫进行展出。
在各方面因素作用下,熊猫租借的大门一经打开便迅速升温,从1984年到1988年的四年内,仅北美地区就有洛杉矶、旧金山、纽约、圣地亚哥、多伦多、西雅图、波特兰、亚特兰大、凯格瑞、孟菲斯、哥伦布市、底特律、温尼伯、佛罗里达州等地方从中国租借到了熊猫,此外日本、英国、法国、荷兰、比利时、德国、爱尔兰、墨西哥、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的众多城市也从中国获得了熊猫。在中国方面最初的熊猫租借是由中国动物园学会组织运作的,提供大熊猫的各个动物园成为最大的受益者,这使得对自然保护区和野生动物拥有管理权限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部非常羡慕,后者不久也加入熊猫租借的行列,并利用他们建在中国各自然保护区的大熊猫繁殖基地向境外输送熊猫,有时甚至直接捕捉野生熊猫以供出租用。两个系统同时进行熊猫租借使得整个工作在中国的管理非常混乱,难以确切统计究竟有多少熊猫因为租借交易而被捕捉和输出,此外人工饲养的熊猫由于分属不同机构,信息也不能很好沟通,血缘关系不明,在各饲养机构均有孤儿熊猫存在。
对商业性租借的评价
在大熊猫租借兴起的初期,出租方、承租方、管理者以及关注大熊猫保护的环境团体普遍对熊猫租借持欢迎态度,各方均认为,熊猫租借有利于封闭的中国向西方世界敞开大门,通过熊猫展示让西方公众关注大熊猫的命运,不菲的租金还能帮助当时尚很贫穷的中国更好地研究和保护熊猫。
随着熊猫租借的迅速扩展,一些环境保护团体对熊猫租借提出批评,他们认为熊猫租借导致大量熊猫为了各方的经济和政治利益不得不承受车马劳顿之苦,这不仅仅增加了圈养熊猫受到的痛苦,更重要的是打乱了熊猫正常的生理周期,一些被出租的熊猫因此错过了发情期,丧失了繁殖的机会,对大熊猫的保育造成一定影响。
1980年代末,环保团体注意到,熊猫租借的租金大部分被用来兴建大熊猫繁殖中心和从野外捕捉熊猫,对熊猫租借的批评达到空前的规模,反对者指责熊猫租借刺激和资助了中国政府对野生熊猫的捕捉,整个交易不仅不能为熊猫的保护提供任何帮助,反而蜕变成为对熊猫的变相捕猎。
世界自然基金会是最早与中国政府合作研究大熊猫的国际团体。该团体在1990年前后对中国的熊猫租借提出严厉的批评,从而引起中国政府的反感。中国政府声明指出熊猫租借是中国的内政,外国政府和团体无权干涉,世界自然基金会以熊猫为社团标志,向世界募集了大量资金,仅将其中的十分之一用于大熊猫的保护,是非常自私的行为。中国政府同时指出,外国机构与中国政府合作的熊猫研究,将会因他们对熊猫租借的态度而受到影响。支持熊猫租借的动物园则认为,在作出非商业用途的保证后,熊猫租借对大熊猫的保护有促进作用。 合作研究(1994年至今) 为了解决大熊猫出国带来的种种问题,更好地保护大熊猫,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和中国动物园协会与国际动物保护机构达成协议,中国可以将一对健康、有繁殖能力的大熊猫送至其他国家进行为期10年的合作研究,其间繁殖的后代归中方所有。若大熊猫意外死亡,其遗体也归中方所有。中方可派出技术人员与外方共同进行对大熊猫的研究工作,外方每年付给中方100万美元,10年总共支付1000万美元。
1994年,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将一对大熊猫运至日本和歌山县,此为大熊猫出国合作研究的开端。大熊猫国际合作研究首要考虑的自然是科研水平和培养大熊猫的能力,但外交关系也是非常重要的决定因素。大熊猫出国进行合作研究,需建设部、林业部、外交部会签,同时还需分管的副总理或总理的签字。
当前一定数量的熊猫被租借到中国以外的地区,但是与1980年代和1990年代不同的是,当前的租借大多是以研究和繁殖为主要目的的长期租借,那些生活在海外的熊猫大多是在人工饲养条件下繁殖的子代或者经人类长期豢养的个体,无论从数量还是从来源考虑,熊猫租借对野生熊猫种群已经不再构成威胁。 2007年9月12日,中国国家林业局新闻发言人公开宣布,中国将不再向外国政府赠送大熊猫。这一消息立即在海外引起震动,英国《卫报》报道说:“中国历史悠久的‘熊猫外交’传统画上了句号。”,“熊猫太稀有珍贵了。”国家林业局的一位官员担心,大熊猫的数量太少,再无止境地将其作为外交礼品而加以馈赠,可能得不偿失:“赠送毕竟都是免费的。”
由于当时大熊猫生存环境的恶化,1982年后中国停止了向外国无偿赠送大熊猫的做法,大熊猫作为国礼的时代结束了。此后,富有政治意味的赠送仅限于国内,例如香港、台湾。
国家林业局新闻发言人曹清尧表示,尽管中国不再向境外赠送大熊猫,但仍可以与国外开展合作研究。他称,截止2007年中国与五个国家九家动物园开展了大熊猫繁育、生理等各方面的合作研究,涉及的大熊猫有30只。
曾为中国外交作出重要贡献的“熊猫大使”,已知的仅有五只它们的后代仍然健在,包括日本一只、墨西哥三只、德国一只,它们已加入“外籍”,所有权属所在国。
四川卧龙大熊猫繁育基地工程师魏荣平说:“大熊猫的寿命一般为25年左右,早先出国的大熊猫多数死于肠胃消化系统的病变和生理紊乱性的疾病。”
截止2013年现存的大熊猫约有1595只,且在不断减少。到2006年底,人工圈养的大熊猫为217只,但据科学家统计,其中有78%的雌性大熊猫不孕,有90%的雄性大熊猫不育。
熊猫外交真的是从古代就开始实施了吗?
熊猫是我国的国宝。它是中国的“外交使者”,为发展对外友好关系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而熊猫作为外交史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685年。这一年唐玄宗赠送给日本天武天皇两只大熊猫,从而开创了“熊猫外交”的先河。由此算来,“熊猫外交”已具有1300多年的历史。
当年唐玄宗送给日本的有一对大熊猫,按照日本的记载,唐玄宗送给日本天武天皇的是“两只白熊”,所以后世一直认为这“白熊”是北极熊。后来,还是由于中国大熊猫专家的考证说,当时长安的皇苑内就有大熊猫,因此所谓的白熊应该就是大熊猫。这是史书记载的熊猫外交第一例。
作为友好的使者,从公元685年到1982年,中国先后向外国赠送过40只大熊猫。目前在中国,生活在野外的大熊猫只有一千六百只,可以说“熊猫外交”已成为珍贵的历史,大熊猫也已完成了它的“外交”使命,被视为动物界“活化石”的大熊猫,它的可爱、憨厚、吉祥、祝福已永远留在世界各国人们的心中。
然而最著名的“熊猫外交”发生在1972年。当时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解冻,周恩来宣布将大熊猫“玲玲”和“兴兴”作为友谊大使赠送给美国。当“玲玲”和“兴兴”乘专机抵达华盛顿国家动物园时,受到8000名美国观众的冒雨迎接。开馆与观众见面第一个月,参观者就多达100余万,足以见得熊猫外交的影响多大。
中国崛起是否有熊猫外交的功劳
熊猫外交的影响力不能说没有,但是应当非常有限。
中国崛起在根本上是中国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当“MADE IN CHINA”无处不在的时候,世界已经无法忽略中国了。中国从最开始的只生产拖鞋、衬衫、袜子、内裤,到现在能够生产大部分的高端装备,中国制造业的升级使中国的形象不断改善,在和平年代,经济扩张的影响力无伦比!
中国几十年没有打仗,所谓的中国威胁论其实只是在国际政治的顶层被讨论,世界的普通老百姓并不知道中国的军力有多强,但是离不开中国产品这却是明确的事实。这些年中国的软实力比如汉语、熊猫、中国红等虽然大步向外走,但是软实力的扩张需要一个漫长过程积累,远不如经济扩张那样充满暴力之美……
大熊猫为什么是外交官
据不完全统计,1936年-1946年间,从中国运出的活体大熊猫共计有16只,另有至少70具大熊猫标本存放在西方国家的博物馆里。
半个世纪以来,“熊猫外交”都是中国外交的一种独特方式。目前,在全球三分大洲,都可以看到这一中国国宝的身影。而这一次,中国熊猫首次踏上了大洋洲的土地。
熊猫都送到过哪些国家?都是何时送出?熊猫出国的背后实际上是一张中国外交路线走势图。
“终于盼到它们了,就像见到了自己的新娘一样。”澳大利亚人期盼已久的一对中国大熊猫网网和福妮在11月28日这天安全抵达南部的阿德莱德。作为中国长租给澳大利亚的国礼,网网和福妮将在澳大利亚旅居10年,这也是中国大熊猫首次生活在大洋洲。
从1869年大熊猫第一次来到西方国家令欧洲人为之疯狂,到1972年抵达美国掀起的参观热潮……国宝熊猫能够发挥的作用,往往不亚于外交官或政治家。
我国把大熊猫送给了哪个国家﹖
一,苏联
苏联是最早接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赠与的大熊猫的国家。共有两次,1957年,平平被作为国礼赠送给苏联;1959年,安安作为其配偶也被赠送给苏联
二,朝鲜
在1965年至1980年间先后获赠5只大熊猫
三,美国
1972年4月,中国赠送大熊猫兴兴和玲玲到达美国首都华盛顿
四,英国
1974年4月,1对白犀作为交换,“佳佳”和“晶晶”送给英国
五,法国
1973年12月赠送“燕燕”和“黎黎”给法国文森动物园
六,德国
1980年大熊猫“宝宝”,“天天”被赠送给联邦德国
七,日本
1972年9月25日,田中角荣和大平正芳率日本政府代表团到北京同中国举行两国建交谈判。两国签署共同声明后,毛主席和周总理答应将宝兴大熊猫“兰兰”和“康康”赠送给日本人民。
1980年和1982年分别赠送“欢欢”和“飞飞”给日本上野动物园
八,西班牙
1978年9月,一对大猩猩作为交换,“邵邵”和“强强”赠给西班牙
九,墨西哥
1975年9月,中美貘、加勒比海牛、无毛狗作为交换,“迎迎”和“贝贝”送给墨西哥
一,熊猫外交
从1957年到1982年的26年间,中国一共赠送给9个国家23只大熊猫。是中国在向境外赠送或租借大熊猫借以增进友好关系的外交方式。建国60余年来无数熊猫为国远赴海外成为“熊猫外交”不可或缺的一环。
1984年,我国启动了著名的“熊猫租借”方案,以十年为期向国外租借大熊猫,而承租的动物园需每年支付100万美元租借费,如果熊猫在租借期间生下幼崽,则每年租金增加60万美元,幼崽2年后必须归还中国
二,“外交”熊猫之最
1,墨西哥的“迎迎”和“贝贝”:海外繁育能力最强的熊猫“夫妇”之一
2,德国的“宝宝” :“桃花缘”最差
3,日本的“香香”:“最能赚钱”的代表
熊猫外交英文版
为您解答
Panda diplomacy
熊猫的外交历史有多悠久你知道吗
截至21世纪初,中国的“熊猫外交”已有上千年历史。据日本史料记载,早在公元685年,武则天就曾送给日本天武天皇两只熊猫和70张毛皮。
大熊猫作为最高规格国礼始于1941年,宋美龄向美国赠送一对大熊猫以示对其救济中国难民的谢意,这是中国现代历史上首次“熊猫外交”。此后,国民党政府于1946年向英国政府赠送一只大熊猫。
国礼赠送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中国政府推行“熊猫外交”,以政府和人民的名义将大熊猫作为国礼赠与那些与中国保持良好关系和中国希望与之建立关系的国家或地区,先后有苏联、朝鲜、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西班牙及墨西哥9个国家接受过来自中国的23只熊猫。
最早接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赠与的大熊猫的国家是苏联。1957年,平平被作为国礼赠送给苏联;1959年,安安作为其配偶也被赠送给苏联。
朝鲜在1965年至1980年间也先后获赠5只大熊猫,熊猫“一号”、“二号”、“凌凌”、“三星”和“丹丹”相继前往朝鲜。
1956年至1957年,美国佛罗里达州迈阿密稀有鸟类饲养场以及美国芝加哥动物园分别致信北京动物园,望“以货币或动物交换中国一对大熊猫”。1957年5月17日,北京动物园将交换办法报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文化联络局,获得了中国对外文化联络局同意,但要求需“双方互派人员到对方动物园访问并领取交换的动物”。由于美国国务院等方面“不同意直接与中国进行动物交换”,此事作罢。
最著名的“熊猫外交”发生在1972年。时值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解冻,周恩来宣布将大熊猫“玲玲”和“兴兴”作为友谊大使赠送给美国。当“玲玲”和“兴兴”乘专机抵达华盛顿国家动物园时,受到8000名美国观众的冒雨迎接。开馆与观众见面第一个月,参观者就多达100余万。
1982年,为了响应保护濒危动物的全球性号召,中国政府宣布从1982年开始停止赠送大熊猫出国。此后,富有政治意味的赠送仅限于国内,例如香港、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