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保养 >

近视不可恢复绝对是个谎言

  • 保养
  • 2021-09-22

近视不可恢复绝对是个谎言

近视用药物可以被治愈?你必须知道这是个谎言

目前世界上有效的解决近视的方式有两种:

1、配镜,佩戴适合您的框架眼镜,(这里所说的适合,并不仅仅是度数的适合,而是在全面检查眼视光功能后根据您眼部的具体情况而验配出的眼镜。)可以有效缓解眼疲劳,控制近视度数的发展;如仅是单纯的不考虑配戴框架眼镜,也可以考虑一下隐形眼镜或者硬性的角膜接触镜,分为角膜塑形镜和RGP两种

2、手术,通过近视激光手术治疗近视彻底告别眼镜,但是需要通过严格全面细致的术前检查,看是否适合手术以及具体选择哪种手术方式。

近视眼是不可逆的,对于17岁以下的青少年因为眼球调节性强如果得了近视是可以通过药物来改善的。南昌普瑞眼科专业医生另外平时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帮助缓解近视:

1、眼珠运动法

头向上下左右旋转时,眼珠也跟着一起移动。

2、眨眼法

头向后仰并不停的眨眼,使血液畅通。眼睛轻微疲劳时,只要做2~3次眨眼运动即可。

3、热冷敷交替法

一条毛巾浸比洗澡水还要热一点的热水,另一条毛巾浸加了冰块的冷水,先把热毛巾放在眼睛上约五分钟,然后再放冷毛巾五分钟。

4、眼睛体操

中指指向眼窝和鼻梁间,手掌盖脸来回摩擦五分钟,然后脖子各项左右慢慢移动,接着闭上双眼,握拳轻敲后颈部十下。

5、看远看近法

看远方三分钟,再看手掌1~2分钟,然后再看远方,这样远近交换几次。

关于近视

近视是眼在调节松弛状态下,平行光线经眼的屈光系统的折射后焦点落在视网膜之前,从而导致物体成像不清晰的一种病症。近视会导致远视力减退,近视力正常。可伴有外隐斜或外斜视或眼球突出;高度近视可发生程度不等的眼底退行性改变如近视弧形斑、豹纹状眼底。

纠正近视的方法:

睫状肌麻痹剂:每晚睡前一次滴眼,可缓解眼内肌痉挛和视疲劳、消除假性近视。

中药耳穴贴敷:中药王不留行子贴于眼、交感、肝、肾、目1、目2等耳部穴位,每日各按摩30至50次,以改善局部血供,加速眼周血液循环,减轻视疲劳。

框架眼镜:选用凹透镜进行视力矫正,配镜原则是选用“获得最佳矫正视力的最低度数镜片”,根据医学综合验光结果,选择适合孩子的镜片、镜架,要求佩戴舒适、轻巧。

角膜塑形镜:一种硬性角膜接触镜,在夜间佩戴,通过暂时性降低角膜中央区屈光力、减小近视屈光度数,提高裸眼视力,其控制青少年近视进展效果优于普通框架镜。配镜前应进行视力、验光、眼压、角膜曲率、角膜厚度检查,并排除眼表急慢性炎症或过敏性疾病后,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佩戴。

屈光手术:飞秒角膜激光手术、晶状体屈光手术。飞秒角膜激光手术是一种以脉冲形式运转的激光,经术前精确计算后在角膜上制瓣、切削,从而达到矫正近视的目的。晶状体屈光手术则是在眼内放置适合度数的人工晶体以矫正近视。不过,由于青少年眼部发育尚不完全,故建议此两种方法待成年以后选择。

近视矫正:一个美丽的“谎言”?

10米外六亲不认,50米外雌雄不辨,100米外人畜不分。这不是一句笑话,而是一个近视患者不戴眼镜时所面对的世界。世界卫生组织的一项研究报告显示,目前我国近视患者达6亿人,其中中小学生预估超过1亿人。

孩子的近视还能治好吗?这是许多家长关心的事情,也成了一些“有心人”眼中的商机。记者在采访中发现,省城太原有一些宣称不打针、不吃药即可恢复视力的康复机构让很多家长心动。然而,不少家长在花费了大量财力、精力后发现收效甚微,有的甚至给孩子带来伤害。

声音:矫正机构宣称“奇效”

近段时间,有好几位市民向记者反映,目前市场上出现了众多不同类型的近视矫正机构,相当一部分打着“轻松摘镜”“恢复视力”等宣传口号,动辄收费上万元。

太原市民邱先生的儿子今年8岁,去年9月份开学后发现看黑板有点模糊、眼睛容易疲劳,他带孩子去了一家近视矫正机构治疗,按摩、中医理疗、转动眼球练习等各种“恢复训练”进行了半年后,到医院一查,孩子却已是近300度的真性近视。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市场上不少近视矫正机构看着很正规,其实很不规范,“以‘眼保健’为名,售卖产品、做五花八门的‘治疗’,误导家长花高价买产品,最终损害的是孩子的视力。”

“不正规的视力矫正和治疗机构多,主要还是因为准入门槛低、监管不到位所致。开办这样的机构并不难,有的机构买了设备,找了有执业医师资格的眼科医生来‘撑场’,很快就通过了行政部门的审批。”省人民医院一位眼科专家告诉记者。

记者调查发现,不少视力矫正加盟商自称有“傻瓜式赚钱法”:决定门店生意好坏的只有人脉和地理位置,开店不需要任何技术含量。在太原,尽管大多数视力矫正机构没有从医资质,却打着“1个月显著提高视力”的幌子通过熟人在招揽生意。

走访:四个月花费近万元

5月12日,记者来到位于太原三墙路附近的一家视力恢复机构。记者发现,虽然它是一家当街门店,但门脸很小,门头招牌也不太显眼,若不是有人介绍,普通消费者很难了解门店实际经营内容。

左眼裸眼视力5.2、右眼5.0的记者以200度近视患者的身份进店咨询。在未了解记者用眼情况、近视度数等具体信息的情况下,店内员工直接推销起一款矫正套餐,“一个疗程价格1380元,先用仪器缓解眼部疲劳,再由专人按摩。”

随后,这位工作人员向记者出示了一个就诊本,上面记录了近百位患者的治疗信息,记录显示约70%患者在治疗后裸眼视力均有至少0.2的提高。

记者接着来到旱西关附近的一家青少年视力矫正馆,只见入口处悬挂的一块视力提升跟踪表上显示,一位10岁的刘同学在该店训练仅一周,左右眼视力分别提高了0.3及0.6。

据店内工作人员介绍,如果患者要看到明显治疗效果,980元一疗程的治疗套餐至少要续费6次,除此之外,还需购买负离子眼镜及叶黄素酯口服药配合治疗。记者粗略估算,若按其推荐的套餐购买,4个月治疗费就将近1万元。

采访中记者明显感觉到矫正视力的价格不菲,几千元的产品、几万元的治疗比比皆是。有家长向记者表示,他认识的一位市民曾经花了数万元在某些近视矫正机构做治疗,通过气功、针灸、理疗等方式进行矫正和治疗,可最后发现视力甚至下降了。

追踪:多数机构缺乏诊疗资质

记者咨询多位眼科医生后了解到,近视分为真性近视和假性近视,假性近视是可以通过自我调节、药物辅助治疗等方式部分提升甚至恢复到原来视力水平。而一旦被确诊为真性近视,则属于“不可逆”的。真性近视的度数是不会减少的,但可以通过佩戴框架眼镜、辅助药物治疗等方法预防进一步加剧。正因如此,所谓“根治真性近视”“降低真性近视度数”等说法均不符合医学常识,属于虚假宣传。

采访中记者发现,有的矫正机构收取高额治疗费用后,采用按摩头部和眼部穴位等手段缓解眼睛疲劳,可以达到短暂改善视力的效果。然而,眼科医生表示,这些手段只能暂时缓解眼部疲劳,使孩子短时间之内“看清”,对治疗近视其实没有任何实际作用。

“在正规医院,医生首先会对孩子的视力进行全面检查,然后根据检查结果对假性近视和真性近视不同情况提出建议。”省眼科医院的主治医师高小琴表示。

记者了解到,近视矫正属于眼科诊疗范围,正规眼科诊疗机构除了需要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的营业执照,还应获得卫生部门颁发的《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和药品监督管理部门颁发的《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相关从业人员也应掌握相应的视光专业知识。此外,近视矫正机构使用和销售的近视矫正仪器如果宣称有诊疗效果,应按二类医疗器械标准纳入管理。

记者调查发现,不少视力矫正机构只是在工商登记注册,缺少诊疗资质和专业人员。“我们只是卖按摩产品,又不是医院,不需要眼科医生。”太原一家近视治疗机构的工作人员说。

有家长告诉记者,有的机构还在视力检查的过程中暗藏猫腻。孩子初来检查时,工作人员故意把视力表缩小或加大检查距离,让检查结果不那么“好看”。等孩子治疗后再次检查时,把视力表的距离拉近,或者允许孩子眯着眼睛反复多次辨认,制造出近视明显减轻的假象。“家长大多都没留意,结果就误以为是治疗有效。”这位家长表示。

近视发病低龄化趋势十分明显

近视发展的速度,超越了人类对它了解的程度。

美国眼科学会经过调查发现,在全球经济中,近视眼每年在健康和影响效率方面要产生3万亿美元的成本。到2050年,全世界一半人口都可能发生近视。

亚洲又在近视比例上“领跑”。著名医学杂志《柳叶刀》在2012年刊登了澳大利亚国家大学教授Ian Morgan发布的文章。Morgan教授发现,韩国20岁以下年轻人近视率为96%,首都首尔比例最高。而中国台湾、新加坡也以85%和82%的占比紧随其后。

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数据更让中国家长触目惊心:目前全球约有14亿近视人口,其中近半数在中国。如果没有有效的干预措施,预计到2020年,我国近视人数将增长到7亿人。

《柳叶刀》2016年发表的文章提到,在覆盖56万中国人的9项调查中,80%的18岁以下在校生和17%的40岁以上成年人发生近视。城市地区数据显著高于乡村地区。

“近视发病低龄化趋势还是比较明显的。”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小儿眼科主任李晓清告诉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最近,一篇发表在《美国医学会眼科杂志》的论文披露了对广州4700名儿童从小学到高中的视力变化观察。调查者发现,这批小学生里,有12%在一年级(7岁左右)时就近视了。到七年级(13岁左右),近视比例上升到67%。

李晓清指出,近视发病低龄化是一个严重问题。近视出现越早,未来近视度数就可能越深,9岁之内发生近视,将来就可能发展为高度近视。高度近视对视力影响大,给人的生活、工作带来更多不便,而且严重并发症还可能带来视力的严重丧失。

“现在如此高的近视发病率,对我国人口素质的提高带来很大影响。所以,近视是亟待全社会重视、需要行动起来积极解决的大问题。”李晓清说。

另一个给人当头一棒的事实是:近视有遗传性。李晓清介绍,国内外研究已经明确,近视发病原因主要为遗传和环境两大因素。父母双方均不近视,孩子发生近视眼的概率相对小;父母一方有近视,孩子患近视的风险就会增加;如果父母双方都有近视,孩子患近视眼的风险升至50%左右;父母有高度近视,孩子患有近视和高度近视的风险会更高。

中国青少年近视引发了社会和政府部门的高度关注。《方案》要求,到2023年,力争实现全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在2018年的基础上每年降低0.5个百分点以上,近视高发省份每年降低1个百分点以上。到2030年,实现全国儿童青少年新发近视率明显下降,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整体水平显著提升,6岁儿童近视率控制在3%左右,小学生近视率下降到38%以下,初中生近视率下降到60%以下,高中阶段学生近视率下降到70%以下,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标优秀率达25%以上。

本月初,教育部、卫健委联合召开全国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暨推进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工作视频会议,推动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与各省级人民政府签订全面加强儿童青少年近视综合防控责任书。

揪心的家长:什么招儿都用了 近视加深根本阻止不了

艾菁的女儿今年上四年级了。她和其他8位学生家长建了一个“近视资讯”群,群里很少闲聊,发的都是各位家长听说的能够预防和缓解近视的方法。艾菁是最常分享资讯的一个。

孩子爸爸没有近视,她就更加在女儿的视力上花心思。“我们家电视基本没打开过,孩子打小就没用过什么电子产品。”

艾菁生孩子时近视400多度,随着工作逐渐加深到600度。她想,大人都拦不住近视,何况是孩子呢?

坐姿矫正器是她给女儿最先尝试的手段。之后,还有数不清的仪器:拉伸的、加热的、针灸的等等,仪器没少用,女儿的近视还是不可避免地发生了。

更让从小就控制孩子使用电子屏幕的艾菁更纠结的是,学校布置的一些作业,需要在App上完成。她认为,有些能在纸质读物上用几分钟就读完的内容,在App上,被动画效果、平均每页字数等影响,要20分钟以上才能读完。

被很多家长深恶痛绝又离不开的电子屏幕大约何时进入孩子的生活?李晓清通过询问病史发现,不少前来问诊的学龄前儿童在很小的时候就通过电子屏幕看动画片和早教课程,玩游戏。很多时候,iPad就是临时保姆,家长吃饭、待客、看电视时,为了孩子不吵闹,往往用iPad给孩子放动画片。

艾菁能做的只有每一两个月就带孩子检查一次视力。2016年寒假前,发现孩子视力下降了。她立刻给孩子配上了眼镜,还戴上了“OK镜”。

OK镜即角膜塑形镜,通过佩戴在眼球上,以0.19毫米/年的速度减缓青少年眼轴长度进展。这是被临床试验证实的结果。

“没什么运气不运气的,这是跑不了的。”艾菁的孩子已经换上第二副眼镜了。2017年中旬,一只镜片增长了25度,一只增长了75度。

包老师在家里是儿子的母亲,在学校要管同学做眼保健操。尽管她觉得这项活动效率不高,效果不大,但她将之归因于孩子们按穴位大多是不到位的。

斯坦福大学农村教育行动计划曾于2012-2013年发起一项关于眼保健操的实验,在252所参与实验的学校中,有149所学校要求学生按时做眼保健操。结果十分清楚:近视增长率在两组之间没有区别。

王欣四年级的女儿现在近视150度,是从上一年级之后渐渐变化的。王欣推测,学业压力应该是最直接的因素。“班里每学期都增加‘小眼镜’。”

而学业压力又让她对电子产品爱恨交织。她说,看到孩子完成课内作业、课外兴趣班的作业后对电子产品的渴望,她不忍心不让孩子碰电子产品。而且,时代已经发展到这样了,难道能生生让孩子和电子产品脱节吗?

学习和视力:二选一的艰难抉择

“学习和近视放在一起,肯定是学习比较重要。”包老师说,家长普遍认为,孩子迟早要近视,现在能做的就是控制住。自己小的时候,小学很少有人近视,都是到了初中才开始。而现在的小学课堂上,近视的约有一大半。

包老师是一名初中老师,儿子今年上四年级。她就职的学校对学生视力很重视,每学期都会测量孩子的视力,近视率的变化,会直接影响到班主任的考核。

“医生说得对,应该多带孩子去户外走一走。但去户外和学习之间当然有矛盾。”包老师的儿子每周六上午有一小时的钢琴课,暑假期间每天一练就是三四个小时,周日还有书法班。“你说出去走走,一走就是一天。你知道去户外走走对眼睛好,但是腾不出时间去户外走,这真的是蛮矛盾的。”

包老师说,四年级是学习成绩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各个学校都在这个年纪狠抓学习。“如果教育局统一要求每天多点户外活动,大家都这样,那么没问题。可是如果光是我们(儿子)学校,那肯定不行,因为其他学校抓得很紧。”

“医生说配OK镜可以减缓近视,花一万多块钱,家长也都会配。但还是要把学习放在第一位。”包老师说,边治疗边学习,但不能影响学习,这大概是大多数家长的想法。

作为北京市东城区家长,王欣感到幸运,她还不需要在这二者中间做选择。学校每周五下午都要组织体育活动,最近孩子正在学习滑冰。平日除了课间操,还有老师组织户外运动。“孩子每天回来,屁股后面都是脏的。”她说,相信老师会平衡好体育和学习之间的关系。

运动:不只是出门这么简单

“一个女孩子都晒成这样子了,皮肤黑得不行,视力还是在下降。”林芳不知道怎么做才能让孩子近视度数增长慢点儿:女儿从不看iPad,不会玩手机游戏,每天放学都先去外面玩。

“但是近视度数还是在不停地增长,没有办法。”林芳说,随着户外运动和近视的关系被更多人知晓,女儿学校中午也有不少孩子主动出去晒太阳。但防控作用究竟有多少?在她女儿身上,显然收效甚微。

林芳告诉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因为家里有病人,所以孩子的健康成长是他们全家人的最大愿望。加上女儿学习成绩已经超过她的预期,所以她希望女儿把健康当做最重要的事。

艾菁说,自己“久病成医”,对近视的成因和后果了解了不少。但是,义务教育阶段,孩子白天的绝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度过,这个时间内发生什么,家长鞭长莫及。艾菁女儿的班里有38名学生,只有一个不戴眼镜。

“体育课常常被占,有时候上课间操,(空气质量)条件不允许,很多时候都是在教室里,课间也不能到操场去。孩子接触不到阳光,眼睛就没法好好发展。”艾菁说,虽然现在各个学校都要求下课到户外活动,但是拖堂现象避免不了,课间时间就没法保证。

包老师说,各地教育局对体育课在内的户外活动时间和活动量都有相应的规定,对期末考试、单元测验的要求都不如体育课高。因此,她了解到的情况是,课外活动的时间是能够得到保证的。

“我为什么愿意跟您聊这个事儿,我们作为家长真的很头疼。国家也管,但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艾菁说,远的不说,单看午休时间,在校吃饭的学生,休息时间都被老师布置的作业、阅读占据了。“现在语文课中的阅读是重头戏,老师要求在午休的时候,孩子统一看书阅读,没有休息的时候。”艾菁和家长去学校听课时发现,不少孩子坐姿很不规范,头离书桌很近。

这点连包老师也很无奈。她觉得,依靠老师规范孩子的坐姿难度很大。她坦言,连自己儿子的坐姿和写字习惯,都很难纠正。孩子都是怎么舒服怎么来,头越来越低,快贴到本子了。

澳大利亚布莱恩·霍登视觉研究所(Brien Holden Vision Institute)发现,中国少年的近视增长,夏天比冬天减缓40%。眼球接触到的自然光被认为是最大的变量。

“已有多项可靠研究证实,每天户外运动两小时,是防止近视发生的有效方法。”李晓清告诉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她和家长发现,一些学校不鼓励孩子课间出教室,因为怕孩子课间出去打闹、玩耍磕碰受伤,担心家长会追究学校责任。

浙江省人民医院眼科副主任医师沈婷告诉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6月6日是中国的爱眼日,前两年的主题是“目”浴阳光,这个是最简单有效的方法。而一旦发生近视,户外运动的效果就会被大打折扣。

“现在就是一个‘防’,一个‘控’。‘防’就是采取手段预防,‘控’就是发生之后让度数增长缓和,尽量别达到高度近视。”沈婷说。

关于近视你知道多少?近视触目惊心 谎言以假乱真

有数据显示,我们的眼球正变得近视:而全球14亿近视人口,接近一半在中国。

事实上,我国防控近视的举措早已开始。200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中发[2007]7号)发布后,《中小学学生近视眼防控工作方案》就对保护学生视力提出了工作措施,包括保证睡眠、建立视力定期检测制度、坚持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制度等。

去年征求意见的《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下称《方案》),由8个部门联合制定,提出到2030年中国6岁儿童近视率控制在3%左右的目标。

《方案》对学校、医疗卫生机构、家庭、学生都提出了具体要求。那么,在义务教育阶段花去最多时间的学校和家庭,又应在哪些方面起到怎样的作用?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