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常识 >

幽门螺2018最新四联是什么药

  • 常识
  • 2021-09-22

幽门螺2018最新四联是什么药

四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旋杆菌,四种药应该如何吃,李药师为您解惑

阿莫西林,奥美拉唑,呋喃唑酮,胶体果胶铋,这四种药物的组合是根除幽门螺旋杆菌的经典治疗方案,关于服药方式的选择,和根除治疗过程中的一些注意事项,今天就来和大家简单探讨一下。

很多朋友知道,幽门螺旋杆菌是导致慢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等多种疾病的罪魁祸首,而对于幽门螺旋杆菌根除治疗的用药方案,大家却并不太清楚,或者了解并不完全,目前常用的根治幽门螺旋杆菌的用药方案,除非铋剂有用药禁忌的情况下,选择包含铋剂的四联用药方案是主流的根治方案,幽门螺旋杆菌的根除率能够提高30~40%,今天就借这个例子,来介绍下幽门螺旋杆菌的根除治疗。

幽门螺旋杆菌根除用药之抗生素——阿莫西林+呋喃唑酮

这个组合可以说根治幽门螺旋杆菌的好组合,根据全国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处理的共识指出,阿莫西林+克拉霉素的组合,虽然副作用发生率更低,但由于幽门螺旋杆菌对于克拉霉素的耐药率越来越高,根除的失败率也相对较高,而幽门螺旋杆菌对于阿莫西林、呋喃唑酮的耐药率仍然较低,因此,选择这个组合,根除幽门螺旋杆菌成功率相对较好。

抗生素通常都有一定的胃肠道刺激性,而在胃部酸度较低的情况下抗生素的抗菌效果最佳,因此,这两个抗生素药物,一般推荐饭后半小时服用,每天早晚各一次,这既能减少药物的胃肠道刺激,而饭后半小时,铋剂和制酸剂已经起到了抑制胃酸的作用,胃内pH值相对较高,能够起到较好的杀菌效果。

幽门螺旋杆菌根除用药之制酸剂(质子泵抑制剂PPI)+铋剂

幽门螺旋杆菌根治的四联用药方案中还有两种药物,那就是质子泵抑制剂和铋剂,拉唑类的质子泵抑制剂,不推荐使用最老的奥美拉唑,选择作用稳定、疗效高、受CYP2C19基因多态性影响较小的PPI,可提高根除率,比如雷贝拉唑,泮托拉唑,埃索美拉唑等,都是很好的药物,铋剂可以选择枸橼酸铋钾或胶体果胶铋等,对于这两个药物,拉唑类药物通常是肠溶制剂,需要空腹服用才能快速起效,而铋剂也是在酸性环境下才能形成良好的胃黏膜保护层,因此,可以选择饭前半小时服用PPI+铋剂。

对于这个用药方案,一般要求服药周期10天~14天,根除治疗结束后,停服药物后一个月以上进行复查,确认是否根除成功,检查时,由于幽门螺旋杆菌经过药物作用,可能出现重新分布或活性不强的情况,因此不建议采用胃镜活检的方法,尿素呼气试验或粪便抗原试验,是更好的检查方法。

四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却更难受 要放弃服药吗?

幽门螺杆菌的危害,对于已感染人群来说,一定深有体会。那么它为何会有如此大的威力,你知道吗?

为了逃避胃酸的腐蚀,它藏在了胃粘膜和碱性粘液层之间。同时幽门螺杆菌还产生一种叫脲酶的物质,这种物质产生碱性物质——氨(NH3),起到中和胃酸的作用。还可以产生空泡毒素,这是一种对人体细胞有毒害作用的物质,可以造成胃粘膜细胞的死亡。碱性黏液层被幽门螺杆菌破坏,加上空泡毒素对胃粘膜细胞的毒害作用,造成了胃粘膜或十二指肠粘膜的坏死,形成炎症,更严重损伤则可以导致消化性溃疡,引发上消化道出血。长期的慢性损伤会导致慢性萎缩性胃炎,久而久之则会导致胃癌。溃疡、消化道大出血和胃癌,是幽门螺杆菌带来的最严重的后果。

因此,一旦发现幽门螺杆菌感染,为了安全起见,除了存在抗衡因素,大多数感染者都应该进行根除治疗。

正所谓“是药三分毒”,除了抗生素耐药性问题,服药后的一系列副作用也会大大降低患者的依从性,进而造成根除率一直不太理想。究竟是放弃治疗,还是继续用药,何去何从?成为了困扰着很多患者的难题。

首次根除失败,后期的根除会难上加难,因此,一旦用药,一定要尽最大可能确保一次根除成功。如果出现胃部不适的情况,建议可以配合食用清幽咀嚼片,清幽咀嚼片是专门针对抗生素药物的不足而研制的生物型健康食品,咀嚼片中含有的生物活性成分,可帮助修复受损粘膜,同时调节胃肠道菌群,减轻幽门螺杆菌及抗生素对胃部造成的伤害。

其实,不仅是在使用四联疗法进行根除时,很多患者甚至在根除成功后,打嗝、暖气、头晕、恶心这些症状依旧存在。这些都是由于,药物只能消灭损害胃健康的“元凶”幽门螺杆菌,却不能及时有效的修复受伤的胃。所以,在进行药物根除的同时,配合食用生物活性咀嚼片,从根本上改善胃健康不可少。

此外,很多感染者在幽门螺杆菌根治一段时间后,体检时竟又检出Hp阳性,究其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因素:一是幽门螺杆菌未彻底清除,“隐藏”一段时间后又死灰复燃;二是幽门螺杆菌极易传染,新的菌株又从口而入导致其重新被感染。因此,在食用清幽咀嚼片配合药物治疗的同时,还应配合幽门螺杆菌易感人群适用牙膏——清幽牙膏的使用,从源头上杜绝菌从口入,真正远离幽门螺杆菌,养护胃肠健康。

中西医整合治疗幽门螺杆菌,看2018最新共识怎么说

幽门螺杆菌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及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随着幽门螺杆菌治疗的广泛开展,其耐药性增加,根除率逐渐降低,有效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面临着挑战。

近10多年来,国内已有一系列中西医整合治疗幽门螺杆菌的多中心临床研究,取得了很好疗效,得到了广泛交流和应用,这些研究为制定《全国中西医整合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病-证”共识》(下称共识)奠定了基础,提供了理论依据。

本共识共包含18个临床问题,每个临床问题下面有一条相应陈述。每条陈述有三个选项(完全同意、基本同意及反对)供专家组选择,每条陈述完全同意+基本同意超过80%为达成共识。

临床问题1:疗程为14d的铋剂四联疗法是目前国内外推荐的主要幽门螺杆菌根除方案,临床实践中如何理解和合理应用这一方案?

疗程为14d的铋剂四联疗法是当前首选推荐方案,但抗生素的选择和疗程必须根据当地幽门螺

杆菌耐药情况,因人因地而异。若联合中药治疗,不仅能提高幽门螺杆菌根除率,而且有利于缓解症状,减少治疗中的不良反应,还有可能缩短抗生素疗程周期(临床问题10-14)。

临床问题2:幽门螺杆菌根除率逐渐下降的原因是什么?

幽门螺杆菌根除失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治疗不规范、治疗方案不适合该患者、患者依从性差以及幽门螺杆菌耐药性等。其中幽门螺杆菌耐药性是导致幽门螺杆菌根除率越来越低的主要原因。所以,如何避免幽门螺杆菌耐药性是提高幽门螺杆菌根除率的关键。从群体角度,规范抗生素应用,是减少抗生素耐药的关键;从个体角度,选择敏感抗生素,进行“个体化整体治疗”是提高根除率的关键。

临床问题3:通过延长疗程和增加药物剂量可以提高幽门螺杆菌根除率吗?

为了提高幽门螺杆菌根除率,幽门螺杆菌治疗方案的疗程已经从7d逐渐延至10d、14d,是否还能继续延长? 目前无论国内还是国外幽门螺杆菌治疗共识,其疗程都≤14d,但在补救治疗中,对甲硝唑可以优化剂量(增至1.6g/d)以克服其耐药性。但无论延长疗程或增加药物剂量,不良反应都会随之增加。

临床问题4:幽门螺杆菌反复治疗是否对肠道菌群产生影响?

在反复治疗的患者中,有些患者由于抗生素的反复应用,有可能导致敏感细菌逐渐减少,耐药菌逐渐增加,肠道各类细菌数量比例发生变化而导致肠道菌群失调,其中有些患者的消化道症状可能与肠道菌群失调有关。

临床问题5:如何正确理解和运用幽门螺杆菌相关共识?

共识对临床医师具有重要指导作用,但具体应用时必须因人因地而异,强调个体化治疗,对反复治疗失败者应根据当地幽门螺杆菌耐药监测及患者具体的情况来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案。

临床问题6:如何理解“难治性幽门螺杆菌感染”?

共识的基本原则是符合大多数患者,但并不涵盖所有患者,有可能少部分患者虽然按照共识治疗,但还是反复失败,这些按共识处理反复失败者可归属为“难治性幽门螺杆菌感染”。

临床问题7: 如何界定“难治性幽门螺杆菌感染”?

治性幽门螺杆菌感染”很难下一个确切定义,但整体而言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1)在3年内连续按“共识”中的“铋剂四联疗法”治疗失败≥3次;(2)每次疗程10-14d(其中14d疗程≥1次);(3)每次治疗都按共识要求完成全疗程;(4)符合治疗适应证。

临床问题8:“难治性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基本原则是什么?

实施个体化治疗,遵照以下基本原则:

(1)首先选择不易产生耐药性或耐药率低的敏感抗生素,如阿莫西林、呋喃唑酮、四环素,敏感抗生素的选择因人因地而异;

(2)但对曾经同时使用上述3种抗生素,或其中任2种仍然失败者,建议于治疗之前做药敏试验来选择敏感抗生素;

(3)反复失败的患者,需要继续治疗时,必须首先对该患者进行“个体化整体评估”。

临床问题9:对多次幽门螺杆菌治疗失败的患者如何进行“个体化整体评估”?

对多次幽门螺杆菌治疗失败患者的“个体化整体评估”,是经验治疗的前提,也是再次治疗策略的选择依据。评估内容包括:

(1)是否存在慢性萎缩性胃炎、肠化生、不典型增生等明显的胃黏膜病变;

(2)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失败原因,如耐药、患者依从性差、对常用抗生素过敏、不良生活习惯等;

(3)是否存在抗衡因素,如高龄、有严重躯体疾病等;

(4)是否存在由于反复治疗而导致的胃肠菌群失衡;

(5)是否存在青霉素过敏;

(6)是否存在明显消化道症状而影响依从性等;

(7)既往治疗方案、治疗时机是否恰当;

(8)是否存在幽门螺杆菌生物学行为的改变(幽门螺杆菌定植在胃体时引起胃体黏膜萎缩,酸分泌减少,细菌球形变,因而其生物学行为发生改变而不容易被根除);

(9)其他因素,如宿主CYP2C19基因多态性对质子泵抑制剂(PPI)代谢的影响、幽门螺杆菌菌株类型及毒力的影响、药物相互作用、不良生活习惯等。

临床问题10:是否有基础研究证实中医药对幽门螺杆菌的抑菌或杀菌作用? 其可能作用机制是什么?

已有基础研究证实,某些中药、单体以及含中药的黏膜保护剂在体外或动物在体实验有确切的

抑菌或杀菌作用,而且对耐药菌株也有杀灭作用。研究其机制可能是抑制幽门螺杆菌功能蛋白合成、破坏细胞结构、抑制生物膜合成、抑制毒力因子释放、降低黏附力、调节免疫反应、症因子释放、调节胃内微生态、增强抗生素抗菌活性等途径。

临床问题11:是否有临床研究证实中医药对幽门螺杆菌的根除作用及临床症状的缓解效果?

已有全国多中心随机平行对照的临床研究显示,三联或四联疗法联合中药可以明显提高幽门螺杆菌根除率,而且能减少三联或四联疗法的药物不良反应,对幽门螺杆菌治疗失败的患者也能取得较好的疗效,包括根除率、症状等。在当前幽门螺杆菌耐药情况下,联合中医药治疗是当前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疾病的新手段。

临床问题12:中药四联疗法( 中药+PPI)是否与铋剂四联疗法一样有效?

已有随机平行对照的全国多中心临床研究显示,在慢性胃炎患者首次和补救治疗中,某些中药四联疗法与铋剂四联疗法的幽门螺杆菌根除率相当,但中药四联疗法在改善消化不良症状方面具有优势,同时联合中药治疗组不良反应明显减少。

临床问题13:中西医整合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疾病可以缩短抗生素治疗的疗程吗?

中西医整合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疾病可缩短抗生素的疗程,减少治疗中不良反应。已有全国多中心临床研究显示,铋剂四联10d疗法联合中药在幽门螺杆菌相关疾病的补救治疗中获得很好的疗效,不仅减少了抗生素用量,而且获得了非常理想的幽门螺杆菌根除率。

临床问题14:疗程14d的铋剂四联疗法在联合中药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疾病时,其根除率是否优于单用疗程14d的铋剂四联疗法?

目前已有临床研究证实,疗程14d的铋剂四联疗法联合中药治疗,不仅幽门螺杆菌根除率优于铋剂四联疗法,而且不良反应明显减少,这对幽门螺杆菌反复治疗失败的患者是较好的选择。

临床问题15:对反复治疗失败的患者,应暂停抗幽门螺杆菌治疗(即“踩刹车”) ,如何理解和处理?

由于幽门螺杆菌在抗生素作用下自我保护而球形变,导致根除失败,为了使其恢复活性,通常停止抗幽门螺杆菌治疗3-6个月,即所谓的踩刹车。但除了暂时停止抗幽门螺杆菌治疗之外,对这些反复治疗失败的患者同时还应该进行“个体化整体评估”(临床问题4,9)和整体治疗(临床问题8),首先应该做好下一次根除幽门螺杆菌的治疗前准备(临床问题16),然后进行标准的抗幽门螺杆菌治疗)。

临床问题16:如何实现“难治性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疾病的“个体化的整体治疗”?

对“难治性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经验治疗是“标本兼治的分阶段综合疗”法,具体分为以下3个阶段:

(1)治疗前准备的个体化治疗,此阶段治疗目的是梳理患者不利于接受标准治疗的状况,如患者有肠道菌群失调,应调整菌群,有明显消化道症状者,应缓解症状,以便增加患者接受标准治疗时的依从性。也可服用中药辨证论治)在准备阶段虽然用药时间和药物因人而异,但一律不可使用抗生素及任何对幽门螺杆菌有抑制作用的药物。

患者症状缓解后停药至少2周,于治疗前必须重复C-UBT检测,确定为阳性者才能进入第2阶段的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2)含抗生素的个体化杀菌治疗。(3)巩固疗效的个体化治疗,对有明显症状者可对症治疗,对治疗中发生过肠道菌群失调者可服用益生菌2周。

临床问题17:如何理解和运用&幽门螺杆菌治疗新路径——幽门螺杆菌感染的非抗生素疗法?

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有两个途径:(1)抗生素直接杀灭作用;(2)非抗生素药物的作用:通过影响炎症因子、加强黏膜屏障、改变胃内微环境及影响幽门螺杆菌在胃内黏附与定植,从而抑制或清除幽门螺杆菌的非抗生素作用。“幽门螺杆菌治疗新路径”是指中药、益生菌、黏膜保护剂等非抗生素类药物在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疾病治疗中的合理应用。

临床问题18:如何进行“病-证”整合,标本兼治?

“证”是中医基础与临床的连接,也是中医治疗的关键环节。“病-证”结合、辨证论治是当今中医药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疾病的基本原则。辨证论治是一种个体化治疗,就是根据每个患者症状、体征、舌脉特点,四诊合参,确定中医的证型,然后根据不同的证型给予不同的方药(包括中成药)治疗。中医药治疗主要是通过整体调节,同时也有一定的直接抑杀幽门螺杆菌的作用。中医药治疗能够改善幽门螺杆菌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