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常识 >

一去二三里古诗配图

  • 常识
  • 2021-12-03

提到古诗,大家应该都了解,有人问一去二三里是什么古诗,另外,还有人问一去二三里古诗的意思,这到底怎么回事呢?事实上古诗一去二三里画简单呢,接下来小编为大家分享一去二三里古诗配图,让我们来看看吧。

一去二三里古诗配图

一去二三里,

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

八九十枝花。

它的意思是:我到外面游玩,不知不觉离家已有两、三里地,看到不远处的小村庄里,有四、五户人家已经冒起了炊烟。我信步走来,又看到路边有六、七处精美的亭阁楼台,独自静静观赏,才发现身边的树枝上挂着......八朵、九朵,哦,不,十朵花,真是赏心悦目!

《一去二三里》又名《山村咏怀》,是宋代邵康节所作。全诗如下: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释义:

一个小孩,牵着妈妈的衣襟去姥姥家。一口气走出二三里;眼前要路过一个小村子,只有四五户人家,正在做午饭,家家冒炊烟。娘俩走累了,看见路边有六七座亭子,就走过去歇脚;亭子外边,花开的繁茂,小孩越看越喜爱,伸出指头点数,嘴里念叨着“八枝 ,九枝,十枝,...... ......”。他想折下一枝来,戴在自己的身上。他刚要动手,他的妈妈便喝住他,说:“你折一枝,他折一枝,后边的人就不能看美丽的花儿了。”后来,这儿的花越来越多,数也数不过来,变成了一座大花园。

一去二三里古诗怎么画出图来

诗里有什么就画什么,简单就行。

一去二三里是什么古诗

是北宋哲学家邵雍所作的《山村咏怀》,原文为: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译文:

一眼看去有二三里远,薄雾笼罩着四五户人家。

村庄旁有六七座凉亭,还有许多鲜花正在绽放。

注释:

1、去:距离。

2、烟村:被烟雾笼罩的村庄。

3、亭台:泛指供人们游赏、休息的建筑物。

创作背景:

诗人在阳春三月去共城(今河南辉县)游玩时,看到了乡间野外的骀荡春光和迷人的乡村风物,为了表达诗人的闲适心绪和充分享受生活的积极人生态度,所以写下这首诗。

思想感情:

这首诗通过列锦的表现手法把烟村、人家、亭台、鲜花等景象排列在一起,构成一幅田园风光图,并创造出一种淡雅的意境,表达出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作者简介:

邵雍(1011年-1077年),字尧夫,北宋著名理学家、数学家、道士、诗人,生于林县上杆庄(今河南林州市刘家街村邵康村,一说生于范阳,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与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并称“北宋五子”。熙宁十年(1077年)病卒,终年六十七岁。宋哲宗元祐中赐谥康节。

少有志,喜刻苦读书并游历天下,而后师从李之才学《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学有大成,并著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先天图》《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梅花诗》等。

一去二三里古诗的意思 简短

一个小孩,牵着妈妈的衣襟去姥姥家。一口气走出二三里

如有不懂请追问。

一去二三里古诗怎么画出图来?

诗里有什么就画什么,简单就行。

你好!古诗画的图是怎么画的 还有一去二三里的图怎么画

陈涉世家

两汉:司马迁

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古诗一去二三里,画,静夜思

一去二三里、乡村四五家、儿童六七个、八九十字花。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一去二三里古诗的名子

《山村咏怀》

宋代 邵雍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一去二三里的古诗用书法写

《山村咏怀》宋代邵雍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释义:

我在野外游玩,不知不觉竟走出去了二三里远,不远处一个小村庄笼罩在袅袅炊烟中,村庄很小,只有四五家住户。村里零零散散地坐落着六七个精巧的亭子,还有很多开满鲜花的树,大概有八,九,十棵。

作者简介:

邵雍(1011年—1077年),字尧夫,自号安乐先生,北宋易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其先范阳(今河北涿州)人,故里在涿州西北10余里处的邵村,幼随父徙居共城(今河南辉县)。30岁后游河南,隐居苏门山,人称百源先生,死后谥康节,又称康节先生。

创作背景:

诗人在阳春三月去共城(今河南辉县)游玩时,看到了乡间野外的骀荡春光和迷人的乡村风物,为了表达诗人的闲适心绪和充分享受生活的积极人生态度,所以写下了这首诗

赏析:

写这首诗时,作者正在河南辉县游玩。时值阳春三月,乡村一片迷人的田园风光,朴素自然,清新优美。因此,他的心境是安宁的,是没有尘世杂物的,是纯净而闲适的。也唯有如此,才能写出这样一首朴素至极却意味悠长的佳作来。

首句“一去二三里”平铺直叙,没有任何修饰性的词语,就像乡间的泥土一样朴实无华。“一去”直言作者兴致高昂,心情愉悦,因此一路上不急不缓,走着走着就走了二三里路,不远也不近,一切刚刚好。“二三里”虽是虚指,但也说明作者并没有走的很远,也没有走地很急。

第二句“烟村四五家”,作者缓缓徐行,在这里,作者既没有写艳丽的春花,也没有写青青的芳草,更没有写喧闹的鸟鸣,而是选取了山村人家来描写。

一是暗合诗的主题“山村”,二是营造处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来:炊烟袅袅,几家农舍在烟雾种若隐若现,就像一副写意的水墨山水画一般,充满了朦胧的艺术美感。这远比姹紫嫣红鸟语花香要清新脱俗,要美丽淡雅。这也显示了作者不俗的气质和魅力!

第三句“亭台六七座”就暗暗切合了首句的“一去二三里”,说明作者走地不急不远,走走停停,边走边看,边走边歇息,一股淡淡的闲适之意跃然纸上。

而且这里的“六七座”虽然也是虚指,但是也和“二三里”一样说明作者游春的行程不是很远,没有特定的目的,没有特定的路线,随意地走,随意地看。这才是赏春的正确打开方式。

末句“八九十枝花”,如果全句到这里还不写一些花花草草的话,那么整首诗似乎就显得过于寡淡了,就会过犹不及,像白开水一样让人感觉索然无味了。春天,繁花盛开,这是最美丽也最明显的自然现象。没有了春花,春天就会失去色彩,就会黯淡无光。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