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2018年申论必背50篇

  • 范文
  • 2021-09-23

2018年申论必背50篇

一、人才战略

1

决定人类前途的并不是空间、土地、自然资源,而是人的智慧与能力。

2

要预测一个城市未来潜力,人们脚步的去留是重要评判标准。

3

在产业转型升级对劳动力素质提出新要求的当下,人才储备上晚一步,发展可能就晚十年。

4

今天抢人才,就是为了明天的发展。

5

在劳动力“充分供给”之后谈人才的竞争其实是一种必然,也将倒逼更多地方发现人才、培养人才、留住人才,让惜才成为发展的气质(花木君提醒:化用一下,让惜才成为企业/中国制造/城市的气质)。

6

“抢人大战”的关键不在政策与优惠,而在于发展的势能(无限能源)。

7

唯有与当地实际结合,培厚发展的土壤,才能真正在人才争夺战中占得先机。

8

人才是潮水,在大洋里涌动。比起一拥而上抢人才,更可贵更难得的是一如既往爱人才。

二、治理假货

9

像治理酒驾一样治理假货,努力让假货成为“全民公敌”(花木君提醒:体现的是铁腕治理,长期高压)。

10

因地制宜,有效完善食品安全、产品质量监督网络,依法严惩违规违法行为,就能不断压缩制假、售假的空间。

11

真货不主动去占领市场,假货就浑水摸鱼。

12

假货,与品质消费不兼容,更与美好生活不般配(花木君提醒:学习时要有意识的拓展,假货与美好生活不般配,环境保护、教育不公平、浮躁的社会风气等一切问题,都与美好的生活不般配)。

13

如果消费成了冒险,消费者不时被假货“偷袭”,消费体验就会遭受碾压,遑论美好生活?

14

“追回鸡,杀头牛”的维权尴尬,让一些消费者怯于维权(花木君提醒:维权成本高的形象化表达)。

15

攥紧的拳头最有力(花木君提醒:人多力量大,协调各方面的力量来解决问题)。

16

哪怕只有万分之一的假货,落到消费者头上,就是百分之百的损失。

17

质量体现着人类的劳动创造和智慧结晶,体现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18

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花木君致谢:近期很多花V主动维护花木君课程及相应知识的权益,谢谢你们)。

三、育人与教育

19

人不是因为伟大才善梦,而是因为善梦才伟大。

20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对树有坚持,对人更是如此。

21

让高考回归起点公平,让招生举措不背离政策初衷,用诚信筑牢高考公平、公正之基。

22

高考之所以万众瞩目,是因为它仍是当下促进社会阶层有序向上流动的重要途径,是寒门学子改变自身命运的最大希望,是守护教育公平及社会公平的重要底线。

23

将直接关乎教育公平的基石能否筑牢,社会公平正义能否得以捍卫。

四、民俗民风

24

合理的彩礼是一种仪式化交流,有利于情感表达,但天价彩礼则将婚姻明码标价,容易激起攀比心理,败坏社会风气。

25

事实证明,单靠一纸禁令,难以改变传统心理或激活当事人的道德自觉。

26

善于激发深蕴于乡土熟人社会中的道德力量,还应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在创新中做好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

27

“同心掬得满庭芳,文明花开满园春”。家风连着社风,家庭和睦则社会安定,家庭幸福则社会祥和,家庭文明则社会文明。

28

除旧布新、移风易俗,让天价彩礼失去市场,让健康婚俗蔚然成风,乡风文明必将照亮更多人心。

五、实干兴邦

29

如果不沉下心来抓落实,再好的目标,再好的蓝图,也只是镜中花、水中月。

30

清谈客(夸夸其谈)只会错失机遇,实干家才能赢得未来。

31

把两会精神落到实处、将改革进行到底,关键就在于“实”字。实干才能梦想成真。

32

立下愚公移山志,撸起袖子加油干,抓铁有痕、踏石留印,才能在新征程上成就新的作为,创造新的业绩。

唐棣申论:2018年国考地市级申论大作文范文

2018年国考地市级申论第五题:给定资料6中提到了老子关于“有”和“无”的观点。请你围绕给定资料反映的城市建设理念中的问题,联系实际,以“试谈‘有’与‘无’” 为题写一篇文章。(40分)

要求:(1)自选角度,见解深刻;

(2)参考给定资料,但不拘泥于给定资料;

(3)思路清晰,语言流畅;

(4)总字数1000字左右。

【范文】

试谈“有”与“无”

一张小小的邮票承载着游子的乡愁,一片发黄的秋叶寄托着城市的思念。一个人,一座城,牵绊住万千过客的既是美轮美奂的城市建筑,也是感动人、温暖人的公共空间。城市对于居民来说,不单单带来商业贸易的畅通,更应唤起内心的归属感。城市实体是有,公共空间是无,有无相生,生生不息。公共空间与城市实体交相辉映,孕育共享、开放、绿色的发展理念,绘就城市建设的美好明天。(总论点。本题首先要理解有和无分别指什么,有是指城市的实体,如高楼大厦、商业区、工厂港口等,无是指城市的公共空间,公共空间代表着城市建设理念,如共享、开放、绿色等)

城市不仅有高楼的密集,还有公共空间的人文和共享。(分论点一,前面对应有,后面对应无)高楼大厦是城市现代化的象征,钢铁森林之中蕴藏着资本、人口、土地的纷繁纠葛。公共空间相当于城市的客厅,体现出一座城市的文化底蕴与共享魅力。位于东山口地铁站人行通道的越秀区“广州古城游”体验馆,是广州首个利用城市公共空间,打造的近千米创意手绘旅游空间。近千米的展线借用东山口地铁站的人行通道墙,通过生动的创意手绘画展示越秀的历史人文特色和审美情趣,让城市公共空间共享浓浓的人文气息。诗意地栖居,正是城市生活的最高境界。

喧闹繁华的商业区是城市之所需,开放包容的公共场所更是城市的生命源泉。(分论点二,前面对应有,后面对应无)当我们驻足城市,看到的是车水马龙的街市,川流不息的人群,琳琅满目的商品。我们被繁华所迷惑,被物欲所障目。城市的功能如果仅仅局限于封闭的购物中心、酒店、商业街,便会丧失开放包容的脉脉温情。黄浦江是上海人的母亲河,是海派文化的孕育者。因为历史原因,黄浦江沿江空间被各大单位占据,连通上多有梗阻,公共属性渐弱。为了让城市与人更好地建立连接,上海贯通开放45公里滨江公共空间,再次激发出城市的活力和生机。

码头厂房终究淹没在历史的尘埃中,绿色盎然的生态空间永远朝气蓬勃。(分论点三,前面对应有,后面对应无)伴随着工业化的进程,一座座工厂和码头拔地而起, 烟囱林立, 迎来送往,在城市发展中留下深刻的烙印。后工业时代的到来,工厂港口依然是城市发达的标志,但人们对绿色生活的追求与日俱增,更加渴望新鲜的空气和舒适的空间。“绿杨城郭是扬州”是过去人们对扬州生态环境的总体印象。如今,扬州在城市黄金地块规划建设了一批小巧精致的生态中心、生态体育休闲区。“口袋公园”见缝插针,遍及城市。出门见绿,成为扬州人的新骄傲。

城市的有形实体,勾勒出城市建设的轮廓;城市的公共空间,赋予城市以性格特质。共享幸福时光,拥抱开放时代,放飞绿色梦想,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第5篇:2018年4月广西区考A卷申论范文-历史文化的死与活

2019年新年第一篇文章,今天给大家分享2018年广西区考考的一篇作文。广西在2018年之前一直参加联考,但2018年是自主命题,于2018年4月12日考试,即在联考前3周左右。对广西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准备了。

另外,本题的主题虽是老掉牙的“历史文化”,但是考法很活,加入了辩证思维在里面,值得重点关注。具体范围如下:

“给定资料7”中提到,“活着”的历史是文化,“死去”的文化是历史。请从这句话引发思考,结合给定资料,联系实际,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50分)要求:(1)观点明确,认识深刻;(2)逻辑清晰,语言流畅;(3)结合“给定资料”,但不拘泥于“给定资料”;(4)字数不少于1000字。(2018年4月广西区考)

历史文化的“死”与“活”

“‘活着’的历史是文化,‘死去’的文化是历史”,这句话内涵丰富,一是强调了“历史”与“文化”的区别,即前者是“死”的,后者是“活”的,二者相互排斥,相互对立;二是道出了历史与文化之间的相互贯通,历史可以变为文化,文化也可以变为历史,二者间可以相互转化。认清了此内涵,有利于我们正确看待、保护和发展历史文化。

历史是“死”的。“死”指事物退出社会的舞台、消亡,不再为人类所用。或者说,不再为人类提供有价值的服务,仅仅是过去的事实。在清末退出历史舞台且为人类服务一千多年的科举制度、在故宫博物院珍藏的几百万件冰冷的文物、在全国各地逐渐凋敝甚至被废弃的古宅院落、那些即将失传或者已经失传的传统工艺,这些,都是“死”的历史……

文化是“活”的。“活”指事物正在发挥它的价值,为人类所用。比如说,已实施十几年的公务员考试制度、民众所热衷的网络购物、政府在积极推广的电子政务、大叔大妈们热爱的广场舞、近年逐步实施的二孩政策……这些都是属于当下社会文化的具体表现形式。它们的共同特点是,正在为人类所用,都是“活”着的文化。

历史的“死”和文化的“活”之间是相互排斥的,但是在一定条件下,二者可以相互转化。

文化失去生命, 就变成了“死”的历史。文化衰亡,变为历史,有其历史必然性。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之一,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旧事物的灭亡,就是文化变为历史的过程,是由“活”到“死”的过程。所以说,文化终究会变为历史。比如说,科举制度是历史上“活”的文化,人类使用了一千多年,但随着历史的发展,不足之处逐渐凸显,最终被废除,变成了“死”的历史。

赋予历史以“活”的生命,历史就变成了文化。旧事物的灭亡和新事物的产生,具体而言,是事物内部质与量变化的结果。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时,引发质变,产生新事物,但这并不意味着旧事物中没任何积极因素。换言之,“死”的历史中,依旧有“活”的因素。我们既可以给予外力推动,让历史复活,成为“活”的文化;也可以吸收历史中“活”的因素,促进新事物的发展。

比如说,优秀的传统文化京剧,深受民众喜爱,但因受到其特定的表演形式等限制,发展式微痕迹逐渐明显,甚至有从文化变为历史的潜在危险。近年来,网络直播平台抓住了受众的视听习惯和审美需要,给予了京剧新的表现形式,赋予了新的生命力。再比如说,故宫博物院的文物珍藏,它们身是死的。但是故宫博物院通过发掘文化器物本身所蕴含的文化因素并将其转化成设计要素,使其与符合现代生活形态的新形式相结合,创制出满足使用者物质和精神需求的设计产品,让历史“活”起来,变成了文化。

历史与文化的发展有其本身的规律,有些文化必然会消失,成为“死去”的历史;有些“死去”的历史中,也蕴含着“活着”的价值。我们要正确看到有些文化的消逝,也要充分挖掘“死去”历史中的积极元素,让历史“活”起来,为人类所用。(作者:华图教育孙绪瑞)

文章结构:

本篇文章写作容易有以下几点误区:

1.没有讲清楚历史与文化的区别是什么。

2.“死”与“活”是什么意思没有讲清楚。

3.死与活之间是什么关系及如何论证没有讲清楚。

4.盲目的提出若干措施保护历史文化遗产。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