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美句 >

不拘一格降人才是诗人谁的诗句

  • 美句
  • 2021-09-23

不拘一格降人才是诗人谁的诗句

己亥杂诗125

作者: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己亥杂诗介绍

《己亥杂诗》是清代诗人龚自珍(1792-1841)创作的一组诗集。本诗是一组自叙诗,写了平生出处、著述、交游等,题材极为广泛,其中第125首《己亥杂诗·九州生气恃风雷》被中国中小学语文课本五年级上册(部编本),五年级下册(沪教版)收录,以及五年级下册(北师大版)收录,七年级下册(2017版)还有一首《己亥杂诗·浩荡离愁白日斜》。龚自珍所作诗文,提倡“更法”“改革”,批评清王朝的腐败,洋溢着爱国热情。

己亥杂诗名篇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做春泥更护花。

作者龚自珍介绍

龚自珍(1792年8月22日-1841年9月26日),字璱人,号定盦。汉族,浙江仁和(今杭州)人。晚年居住昆山羽琌山馆,又号羽琌山民。清代思想家、诗人、文学家和改良主义的先驱者。

龚自珍曾任内阁中书、宗人府主事和礼部主事等官职。主张革除弊政,抵制外国侵略,曾全力支持林则徐禁除鸦片。48岁辞官南归,次年卒于江苏丹阳云阳书院。他的诗文主张“更法”、“改图”,揭露清统治者的腐朽,洋溢着爱国热情,被柳亚子誉为“三百年来第一流”。著有《定盦文集》,留存文章300余篇,诗词近800首,今人辑为《龚自珍全集》。著名诗作《己亥杂诗》共350首。多咏怀和讽喻之作。

美人如玉剑如虹、不拘一格降人才,许多名句出于他的诗

文/老张在路上

有诗歌论者说,晚清诗坛的健将,龚自珍的知名度数得上前三。梁启超在《清代学术概论》中说:“晚清思想之解放,自珍确与有功焉。光绪间所谓新学家者,大率人人皆经过崇拜龚氏之一时期;初读《定庵全集》,若受电然。”柳亚子誉为“三百年来第一流”。

龚自珍(1792年8月22日-1841年9月26日),字璱人,号定庵。仁和(今浙江杭州)人。晚年居住昆山羽琌山馆,又号羽琌山民。清代思想家、诗人、文学家和改良主义的先驱者。

龚自珍的诗多咏怀和讽喻之作。他的诗既是抒情,又是议论,不涉事实,议论亦不具体,他把现实的普遍现象,提到社会历史的高度,提出问题,抒发感慨,表示态度和愿望。

在他的诗中,习见的景物变得虎虎有生气,动人耳目,唤起不寻常的想象。龚自珍的诗不受格律的束缚,自由运用,冲口而出。但却名句叠出,成为后人传颂的珍品,也成为中华民族宝贵的遗产。

下面,小编整理几首龚自珍广为人知的诗歌,看看那些诗歌名句的原出处。

其一: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老张注:此诗作者呼唤风雷般的变革,以开辟新的天地。要实现这种变革,就是解放人才。名句: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其二: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老张注:此诗以落红比喻自己沉沦的身世,但自己决不颓唐,甘愿贡献自身,去维护新的生命。名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其三:

不是逢君苦誉君,亦狂亦侠亦温文。

照人胆似秦时月,送我情如岭上云。

老张注:此诗写友人的高尚品格以及对自己的深情厚意。名句:亦狂亦侠亦温文。

其四:

河汾房杜有人疑,名位千秋处士卑。

一事平生无齮齕,但开风气不为师。

老张注:此诗针对后人对王通事迹的怀疑,感慨世人只重名位,不重真才实学。名句:但开风气不为师。

其五:

陶潜诗喜说荆轲,想见《停云》发浩歌。

吟到恩仇心事涌,江湖侠骨恐无多。

老张注:此诗为作者读陶渊明诗有感之作,名句“江湖侠骨恐无多”,是说陶渊明吟到恩仇之事心潮汹涌,如今江湖间如此侠士恐怕不多了。

其六

偶赋凌云偶倦飞,偶然闲慕遂初衣。

偶逢锦瑟家人问,便说寻春为汝归。

老张注:此诗作者回顾从出仕到归隐的历程,表面玩世不恭,实为饱经风霜后的难言悲愤。名句:偶逢锦瑟家人问,便说寻春为汝归。意为如果碰到佳人的询问,我就说是寻求爱情,为了你才归来的。

其七

少年虽亦薄汤武,不薄秦皇与汉武。

设想英雄垂暮日,温柔不住住何乡?

老张注:此诗回顾自己年少之时,鄙薄汤武,但不鄙薄秦皇汉武。如今岁月蹉跎,无可奈何,只有到温柔乡中寻找安慰了。名句:温柔不住住何乡?

以上选自《已亥杂诗》组诗。

其八

咏史

金粉东南十五州,万重恩怨属名流。

牢盆狎客操全算,团扇才人踞上游。

避席畏闻文字狱,著书都为稻粱谋。

田横五百人安在,难道归来尽列侯?

老张注:此诗借古讽今,前四句概括权臣当道现象,后四句是写清朝的思想文化高压下知识分子的遭遇,并提醒人们坚守节操。名句:避席畏闻文字狱,著书都为稻粱谋。

其九

夜坐之一

沉沉心事北南东,一睨人材海内空。

壮岁始参周史席,髫年惜堕晋贤风。

功高拜将成仙外,才尽回肠荡气中。

万一禅关砉然破,美人如玉剑如虹。

老张注:此诗最后两句是说自己政治上失意后,盼望通过参禅以求大悟,达到所向往的生活境界。名句:美人如玉剑如虹。美人,代表爱情,剑,代表豪气。二者结合,构筑一个两方面并行不悖的理想生活。

其十

漫感

绝域从军计惘然,东南幽恨满词笺。

一箫一剑平生意,负尽狂名十五年。

老张注:此诗感慨自己平定西北边境的壮志未能实现。名句:一箫一剑平生意,负尽狂名十五年。是说自己多愁善感与豪情壮志一身而兼之。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龚自珍诗句必赏

龚自珍(1792年~1841年),字璱(sè)人,号定庵(ān),后更名易简,字伯定;又更名巩祚,号定庵,清代思想家、文学家。汉族,仁和(今浙江杭州)人。出身于世代官宦学者家庭。

他的诗文主张“更法”、“改图”,揭露清统治者的腐朽,洋溢着爱国热情,被柳亚子誉为“三百年来第一流”。著有《定庵文集》,留存文章300余篇,诗词近800首,今人辑为《龚自珍全集》。

每天一古人诗词,一起来欣赏经典诗词!

《己亥杂诗·其五》

清代: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译赏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biān)东指即天涯。

浩浩荡荡的离别愁绪向着日落西斜的远处延伸, 离开北京,马鞭向东一挥,感觉就是人在天涯一般。

浩荡离愁:离别京都的愁思浩如水波,也指作者心潮不平。浩荡:无限。吟鞭:诗人的马鞭。 东指:东方故里。 天涯:指离京都遥远。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我辞官归乡,有如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但它却不是无情之物,化成了春天的泥土,还能起着培育下一代的作用。

落红:落花。花朵以红色者为尊贵,因此落花又称为落红。花:比喻国家。即:到。

落花纷纷绝不是无情飘洒,为的是化作春泥培育出更多的新花。[落红:落花。花朵以红色者居多。因此落花又称为落红。

诗人用移情于物的手法,借落花翻出新意,为我们展示了一个极为瑰丽的境界:“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在诗人看来,落花作为个体,它的生命是终止了;但一当它化作春泥,就能保护、滋养出新的花枝,它的生命就在下一代群体身上得以延续,体现出真正的生命价值--终将孕育出一个繁花似锦、绚丽灿烂的春天!这哪里是落花的葬词?这分明是一首新生命的歌!

诗人借花落归根,化为春泥,抒发了自己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这两句诗也包含了这样的哲理:“落红”似乎成了无用之物,但从另一角度看,它能化泥护花,仍有价值和作用,它包含着世上的万事万物均具有两面性,“有用”和“无用”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关键在于观察者的视角,在于自身的价值和功用。

‘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也隐喻了诗人虽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命运。从而形象、贴切地展示了作者为国效力的献身精神。

《己亥杂诗·其二百二十》

清代: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译赏

九州生气恃(shì)风雷,万马齐喑(yīn)究可哀。

只有狂雷炸响般的巨大力量才能使中国大地发出勃勃生机,然而社会政局毫无生气终究是一种悲哀。

九州:中国的别称之一。分别是: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梁州、雍州和豫州。王昌龄《放歌行》:“清乐动千门,皇风被九州”。生气:生气勃勃的局面。恃:依靠。万马齐喑:比喻社会政局毫无生气。喑,沉默,不说话。

我劝天公重抖擞(sǒu),不拘一格降人才。

我奉劝上天要重新振作精神,不要拘泥一定规格以降下更多的人才。

天公:造物主。抖擞:振作,奋发。降:降生,降临。

这是一首出色的政治诗。全诗层次清晰,共分三个层次:第一层,写了万马齐喑,朝野噤声的死气沉沉的现实社会。第二层,作者指出了要改变这种沉闷,腐朽的观状,就必须依靠风雷激荡般的巨大力量。暗喻必须经历波澜壮阔的社会变革才能使中国变得生机勃勃。第三层,作者认为这样的力量来源于人材,而朝庭所应该做的就是破格荐用人材,只有这样,中国才有希望。诗中选用“九州”、“风雷”、“万马”、“天公”这样的具有壮伟特征的主观意象,寓意深刻,气势磅礴。

诗的前两句用了两个比喻,写出了诗人对当时中国形势的看法。“万马齐喑”比喻在腐朽、残酷的反动统治下,思想被禁锢,人才被扼杀,到处是昏沉、庸俗、愚昧,一片死寂、令人窒息的现实状况。“风雷”比喻新兴的社会力量,比喻尖锐猛烈的改革。从大处着眼、整体着眼、大气磅礴、雄浑深邃的艺术境界。诗的后两句,“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是传诵的名句。诗人用奇特的想象表现了他热烈的希望,他期待着优秀杰出人物的涌现,期待着改革大势形成新的“风雷”、新的生机,一扫笼罩九州的沉闷和迟滞的局面,既揭露矛盾、批判现实,更憧憬未来、充满理想。它独辟奇境,别开生面,呼唤着变革,呼唤未来。

《漫感》

清代:龚自珍

绝域从军计惘然,东南幽恨满词笺。

一箫一剑平生意,负尽狂名十五年。

译赏

绝域从军计惘然,东南幽恨满词笺。

从军疆场的壮志难酬令人怅惘,东南形势的忧虑情怀注满诗行。

绝域:隔绝的地域,言其远。此指我国边疆。惘(wǎng)然:失志的样子。指从军的愿望未能实现。东南:指我国东南沿海一带。当时英、美、葡等国已开始在东南沿海一带的广州、漳州(今属厦门)、宁波进行经济掠夺。词笺(jiān):写诗词的纸,亦可作“诗词”看。笺,古代小幅而极精致的纸。

一箫一剑平生意,负尽狂名十五年。

赋诗抒怀和仗剑抗敌是我平生志愿,十五年来完全辜负了“狂士”声名。

负:辜负。十五年:诗人于嘉庆十四年(1809)十八岁时成人立志,在北京与被目为“狂士”的著名诗人王昙订为忘年交,当时已在社会上小有名气,从那时到此时,前后正好十五年。

这是一首充满强烈爱国主义激情的诗篇,诗中吐露仗剑从军的爱国情怀,也抒发出壮志难酬的忧愤与怅惘。

“绝域从军计惘然,东南幽恨满词笺。”两句,感慨立功边塞之志不能如愿,只得借诗把闲散于东南的满腔幽恨抒发出来。由“绝域从军”即一向关注的西北边疆局势遥遥说起,实指那种“气寒西北何人剑”的经世雄心,可是现实中哪里能寻得这样一个舞台。早在十年前,他就已经清醒地认识到“纵使文章惊海内,纸上苍生而已!似春水、干卿甚事”(《金缕曲·癸酉秋出都述怀有赋》),如今不也还是落得“幽恨满词笺”的结局么?那么所谓“幽恨”又何指?诗人尝自陈:“怨去吹箫,狂来说剑,两样销魂味”(《湘月·壬申夏泛舟西湖》),或者大展雄才,或者远避尘嚣,这是他平生心事之不可割分的两个层面。于是有下文“负尽狂名”的情极之语,郁勃苍凉,令人耸然动容。

“一箫一剑平生意,负尽狂名十五年。”后两句直抒胸臆。诗人在《己亥杂诗》中曾有“少年击剑更吹箫,剑气箫心一例消”的愤慨,正可作这两句的注脚。立志革新的诗人,本想以“剑”与“箫”这一武一文来实现改革社会的愿望,而今写了一些满纸幽恨的词章,丝毫无助于补偏救弊,岂不是徒具狂名!全诗意境雄浑,感情奔放,有强烈的感人力量。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