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手抄报 >

建国70周年儿童绘画图片

  • 手抄报
  • 2021-09-21

建国70周年儿童绘画图片

近日,凤台县城关镇举办庆祝建国70周年暨“六一”少儿绘画比赛。来自全镇各社区40多名少儿绘画爱好者参加比赛。

活动以庆祝建国70周年喜迎“六一”为主题,充分发挥孩子们丰富的想象力,孩子们用手中的画笔尽情描绘伟大祖国和美丽家乡变化,为祖国妈妈70周岁生日献礼。作品栩栩如生,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现场共评出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并为获奖选手颁奖。

本次比赛旨在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从小培养少年儿童的爱国情怀和艺术素养,激发少年儿童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的意识,努力争做时代新人。

献礼新中国成立70周年 掌通家园启动儿童绘画公益活动

6月1日,时值国际儿童节,献礼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大型绘画公益活动启动仪式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宾馆举行。活动现场播放《爱祖国、绘梦想 献礼新中国成立70周年公益活动》官方宣传片,并正式启动掌通家园杯首届儿童美术创意绘画大赛,即日起,大赛面向全国3至6岁儿童,鼓励孩子们用多彩的画笔,描绘出心中的祖国,表达对祖国的热爱与祝愿。报名通道已正式开启,关注“贝儿美家园”微信公众号或掌通家园APP,即可报名参与。让我们一起绘出美丽中国梦!

本次活动由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爱幼学前教育专项基金主办,掌通家园、贝儿美文化承办,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中国艺术职业教育学会、中外名人艺术院作为指导单位。旨在通过儿童美术创意绘画征集活动,激发儿童绘画潜能,培养儿童品德修为,为全国儿童提供一次艺术交流的机会,以学前教育行业视角献礼新中国成立70周年。

掌通家园创始人叶荏芊表示:希望此次献礼新中国成立70周年大型公益活动,为孩子们提供一次有价值的艺术交流学习机会,让更多人有机会参与到教育公益事业中来。

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爱幼学前教育专项基金专家组组长王媛媛上台讲话,呼吁大家重视学前教育,学前教育作为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终身教育的开端,也是基础教育的基础。并欢迎各位适龄小朋友广泛投稿多多参与。

掌通家园创始人、小白鸽公益发起者冯春英说:“从启动小白鸽公益,到联合儿基会成立爱幼专项基金,再到此次献礼建国七十周年大型公益活动,掌通家园从未停止过对公益的探索。我们所处的行业需要用爱浇灌,因此掌通家园的产品、服务、生态全都饱含着温情。未来,掌通家园会坚持用科技赋能,加速构建幼教服务平台,满足学前教育各方需求的同时,联合更多力量,践行更多公益活动,承担社会责任。”

据悉,此次活动6月1日正式启动,为期四个月,包括作品征集、线上票选、专家评审、颁奖典礼等。大赛面向3至6岁儿童征集作品,绘画主题为“我爱我的祖国”,作品种类为水彩画、水粉画、国画、油画、蜡笔画、油棒画、素描、速写、动漫、线描、儿童涂鸦、装饰画、手工、版画、陶艺、泥塑、摄影、综合创意等。

链接阅读:

掌通家园现有3000万家长和100万幼师用户,覆盖全国2100余个区县,服务于8万余家幼儿园。专注于家园共育的教育服务平台,掌通家园为园长、幼师、家长等提供开放式的阳关课堂、便捷的校务管理、精确的安全签到系统以及丰富的育儿资源等服务,结合学前教育行业新时代需求,掌通家园还在今年推出成长时光集、黑金卡等全新的产品与服务体系。

【新中国成立70周年甘肃省发展成就巡礼】陇南:用诗情画意破解贫困难题(图)

这里,自然风光优美,既有南国之灵秀,又具北国之雄奇,是一幅原生态的山水画,亦有“陇上江南”之美誉。

这里,资源禀赋优越,嘉陵江、白龙江、白水江、西汉水四大水系,3762条河流交织在绿园大地。

这里,区位优势明显,自古就是连接西北、西南的交通要道,素有“秦陇锁钥、巴蜀咽喉”之称。

这里,是陇南。

在陇南市成县天井山鱼窍峡的石壁上,《西狭颂》刻印着东汉时期武都太守李翕修复西狭栈道为民造福的显赫政绩。

其结字高古,庄严雄伟,用笔朴厚,方圆兼备,笔力遒劲,无时无刻不在彰显着陇上江南深厚的文化底蕴。

然而,千百年来,西狭栈道在悠久的历史长河里,未能让陇南人民走出大山。隶篆书法也未能让陇南人民尽享文化硕果,走出贫困窘境。

贫穷,像高耸入云的高楼山一样扎在陇南人民的面前,难以翻越!

风景独好,唯幸福难及。

但是,破解这道难题,新中国成立以来的70年,特别是党的十八大召开以来的这几年,给出了完美答案。

遍布陇南大地的“金山银山”

陇南之所有有北国之雄奇,主要在于陇南的山。陇南的山,一座连着一座,一座高过一座。在以往,这些登顶即可腾云的大山将陇南与世外几乎隔绝。

生活在重重大山里的人们,虽然生在大山、靠着大山、吃着大山,深深地爱着大山,但也恨着大山。

谁也不曾想,阻碍他们走出去、富起来脚步的大山,其实就是隐藏在他们身边的“金山银山”。

当习近平总书记的话音萦绕在陇南的大山之间时,以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助力经济发展,帮助群众脱贫致富的农业特色多元化富民产业迅速在一座座大山间崛起。

脱贫致富的梦,拨开了云雾,惊异般地实现了!

多年来,陇南市广大干部群众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围绕把陇南建成长江上游生态安全屏障,强化生态优先的价值取向,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

他们摒弃旧的发展方式和发展模式,加强生态环境修复,加快发展绿色经济,加大集约开发力度,做“山、水”文章,培育白酒酿造、农特产品加工、现代制药等优势产业,形成了一批绿色、有机、无污染的农产品品牌,提升了绿色经济发展效益。

满山的核桃、遍地的花椒、成片的油橄榄和苹果等,鼓起了农民群众的“钱袋子”,圆了“脱贫致富梦”。

如今的陇南,农业特色产业规模稳定在1000万亩左右,农产品总产量达360万吨,全市农牧特色产业年产值达到了165亿元。

不仅在此,陇南依托自身“绿水青山”的优势,建成甘陕川毗邻地区生态休闲度假与历史文化观光的最佳旅游目的地,以全域旅游为统揽,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打造了以宕昌官鹅沟、康县阳坝、文县天池为代表的精品景区,全市建成4A级景区13家。

同时,打造了一批以花桥村为代表的乡村旅游示范村,创建国家乡村旅游模范村2个、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20个、省级旅游扶贫试点村12个。

2018年,全市接待游客1761万人,实现旅游综合收入92亿元。“绿水青山”真正变成了“金山银山”,陇南人民的收入呈几何倍增长,陇南人民的好日子美在心里、挂在脸上。

纵横交错的立体交通运输网络

山,更绿了;水,更青了;特色农业产品的牌子,更响了;诗情画意般的美景,更多了。

但产品需要运出去销售,美景需要走进来欣赏。交通,成为了重点。

要想富先修路。曾经,制约陇南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是交通。而今,这个问题已然不复存在! 2013年12月26日,武罐高速公路正式建成通车。陇南,结束了不通高速公路的尴尬局面。同时,随着成武高速、十天高速、两徽高速相继建成,渭武高速即将通车,加之正在建设的武九高速,

全市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将达到666公里。

群山峻岭间,来来往往的车流奏响着陇南高速发展的乐章。

不仅于此,2017年9月29日,兰渝铁路全线通车,穿梭于大山之中的“长龙”承载着陇南人民的幸福与梦想奔向全国各地。

而2018年3月25日建成通航的成县机场,让陇南人民在短短几小时内可直达国内11个主要城市,每年20万人次的客运量以及超过24万吨的货运量,让五湖四海的游客齐聚陇上江南,让陇南的特色农产品插上翅膀飞遍祖国大江南北。

截至2018年底,陇南市公路总里程达到1.7万多公里,农村公路达到1.3万多公里,全市建制村通客车率达到99.5%,建制村直接通邮率、快递覆盖率达到90%以上。

铁路、高速公路、机场“三位一体”的立体综合交通运输网络逐步形成,畅通了北上兰州、东至西安,南下四川、重庆的大通道,实现了与北京、上海、广东等大城市的互联互通,为陇南加快脱贫攻坚,更好地融入“一带一路”战略,成渝、兰白经济圈,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和推进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和保障。

而立体交通运输网络的形成,让闻名全国的陇南电商更是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抓住互联网迅速发展机遇的陇南,建立起了市、县、乡三级的行政推动体系,把电商扶贫作为精准扶贫的主要方式,推动农特产品向标准化、产业化、规模化发展。

再以电商网店带动、产业带动、创业带动、就业带动、入股带动和众筹带动模式,直接或间接增加了贫困群众的收入。电子商务发展,激发了创新动力、创造潜力、创业活力。

如今,陇南市通过电子商务实现累计就业创业人数超过10万人。

扶贫开发成就惠及当地民众

陇南历来就是全省、全国扶贫开发的主战场之一。长期以来,扶贫成了陇南工作的重中之重,脱贫成了干部群众孜孜以求的美好向往。

2011年,陇南市有贫困人口130多万人,贫困发生率高达53%。

多年来,陇南市历届党委政府始终把扶贫工作作为一件大事来抓,按照中央和省上的统一部署,针对不同阶段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调整工作思路,积极探索脱贫致富的措施和办法,取得了明显成效:8年减贫110万人。

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陇南市紧盯“两不愁三保障”目标,高度聚焦深度贫困,坚持精准扶贫到户与区域脱贫攻坚“双轮驱动”,仅5年时间便减贫65.5万人,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012元,贫困发生率下降到了7.8%。

武都区坪垭藏族乡易地扶贫搬迁工程便是其中的典型之一。

坪垭乡党委书记王思保告诉记者,坪垭藏族乡有 9个村18 个社,共 1402户6270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村8个(深度贫困村7个),建档立卡贫困户453户2203人,贫困发生率为35 %。

去年以前,全乡6270人分居大山深处。因自然环境恶劣,贫困程度深,就地扶贫开发成本高,就地实现脱贫难度极大。

2015年,市、区两级因地施策作出坪垭易地扶贫搬迁重大决策,对8个村1236户5731人实施易地扶贫搬迁。

此项总投资4.69亿元,规划建设用地754亩,全省“十三五”时期易地扶贫搬迁重点建设项目,在全省创造了整乡搬迁的先例。

该搬迁项目,不止解决了群众的住房、交通、教育、看病等问题,更值得一提的是,通过招商引资建设在群众家门口的扶贫企业,让农民能够在家门口实现挣钱便利。

22岁的王元花从山上搬下来已有一年多,如今的她,在家门口的工厂里打工,既能照顾孩子和父母,每月还能有3000元的收入。

“以前在外地打工,梦想就是能在家门口打工,但那时只是偶尔梦想一下,怎么可能实现呢。”王元花一边制作一次性拖鞋一边告诉记者,她一年收入30000余元,丈夫务工收入5万多元,一家人已无需上山种地,日子即可过的红红火火。

结束语

多年来,陇南市持续推进片区扶贫、产业扶贫、电商扶贫、金融扶贫、旅游扶贫和社会扶贫,有效助推了脱贫攻坚深入开展,让广大贫困人口摘掉了穷帽子,过上了好日子。

但是,陇南还有6个贫困县、773个贫困村、18.43万贫困人口。

陇南市扶贫办副主任刘贵祥介绍,下一步,全市将持续在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拓宽群众增收渠道、补齐短板弱项、强化精准识别退出上抓实见效,坚定信心、咬定目标,坚决攻克最后的贫困堡垒,确保2020年同全省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

全市生产总值从1949年的0.54亿元到2018年的379.2亿元,人均生产总值从1949年的39元到2018年的13160元。70年来,陇南人民在党的关怀下,艰苦奋斗、砥砺奋进,所取得的成绩令人瞩目。

70年风雨兼程,70载辉煌巨变。

70年来,陇南人民沐浴着新中国成立普洒的温暖阳光,怀揣脱贫致富奔小康和民族富强的梦想,用“青山绿水”和“诗情画意”破解了贫困难题,交出了满意答卷。未来,陇南人民必将持之以恒、继续奋发,守护好绿水青山,建设好美好家园,以更加优美的画卷、更加优异的成绩向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