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太平天国,大家应该都了解,有朋友问简述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失败的原因、教训及其历史意义?,另外,还有人问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爆发的标志是,这到底怎么回事呢?实际上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爆发的标志是呢,下面小编就为大家介绍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爆发的标志是,欢迎大家一起来阅读!
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爆发的标志是
A
1。外因:外国列强的入侵使中国沦为两半社会,中国的广大农民更加贫困。
2。内因:清政府的腐败统治加剧了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之间的矛盾。
3。思想基础: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从理论上奠定基础。他们进行了广泛的组织和宣传活动。
4。当时广西出现天灾,民不聊生。
(历史书上的)
中国近代史纲要;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爆发的原因是什么?要求简单明了,真正懂历史的来回答,谢谢!
一、根本原因:封建专制政权和地主阶级对农民的政治压迫和经济剥削。
二、鸦片战争使中国社会的阶级矛盾普遍激化:
(一)鸦片战争中清政府所消耗的战费、战争赔款都摊派给各省担负,其结果便层层转嫁给农民。
(二)鸦片战争后外国商品的输入和鸦片贩卖年年激增,加速了中国社会经济的萎缩,影响人民生计。
(三)五口通商后上海代替广州的地位成为全国首要的通商口岸,使得原来从湖北、湖南到广州的一条主要商路和由江西至广州的一条次要商路骤然冷落,大批运输工人因之失业。
三、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发生前,包括广西在内全国自然灾害频发,大量灾民流离失所
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历史意义
1、 太平天国革命达到了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2、 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加速了清朝统治的衰落和崩溃。
3、打击了外国侵略者,阻滞了中国半民地化的进程。
4、太平天国的反抗精神鼓舞了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意志。
5、太平天国革命也是当时世界人民革命斗争的一部分,推动了亚洲民族解放运动,同时也震动了欧洲大陆。
太平天国重要影响
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规模巨大、波澜壮阔的一次伟大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也是几千年来中国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太平天国坚持了14年,势力发展到18个省,严惩了中外反动势力。占领长江中下游富庶地区多年,战事波及半个中国,使清廷国力大伤。
太平天国的事迹及它提出的一些主张,对日后反清革命有一定影响。由于它发生在鸦片战争之后这样一个新旧交替的年代,时代赋予它新的内容和意义,即在反封建主义的同时,又担负反对外来侵略的任务;
同时太平天国的一些领袖主张学习西方,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这种主张在当时是先进的。
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爆发的历史背景
1.阶级矛盾的激化
2.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
3.自然灾害严重
根本原因:外国资本主义侵略(鸦片战争后,外国产品大量涌进中国,使沿海农民和手工业纷纷失去生计),腐败的封建统治和沉重的剥削,导致阶级矛盾激化
直接原因:自然灾害严重
导致太平天国运动发生的最主要因素是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矛盾的激化, 因为当时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势力局限于东南沿海地区,尚未深入到中国内地,农民阶级与列强侵略正面强烈冲突不大,他们直接感受到的还是清政府及地方贪官污吏、土豪劣绅的压迫和剥削,当时支配他们之间关系的仍然是封建和封建生产关系。
简述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爆发的原因是什么?
1。外因:外国列强的入侵使中国沦为两半社会,中国的广大农民更加贫困。
2。内因:清政府的腐败统治加剧了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之间的矛盾。
3。思想基础: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从理论上奠定基础。他们进行了广泛的组织和宣传活动。
4。当时广西出现天灾,民不聊生。
(历史书上的)
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爆发的原因
先说一下教科书上的观点:
1.土地兼并:地主加紧了对农民的盘剥
2.自然灾害:1840-1850年,广东、广西和全国许多地区,水灾、旱灾、蝗灾,连年不断,广大农民家破人亡,陷入绝境。农民反抗斗争多达110次。
3.战争赔款: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将大笔军费和巨额赔款,全部转嫁给劳动人民。由于五口通商,外国的工业产品涌进中国,质高价廉的工业产品,排斥了中国传统的家庭副业和手工业,使东南沿海地区的农民和手工业者纷纷破产,失去生计。 特别是两广地区,由于受到鸦片战争的直接冲击,社会动荡更为激烈。
4.洪秀全被《劝世良言》中的单一神权思想和基督教的平等观所吸引,把基督教的平等观和中国农民的“天下太平”、“人人平等”的平均思想结合起来,从农民阶级的要求和利益出发,先后撰写了《原道救世歌》、《原道醒世训》和《原道觉世训》。
5.冯云山在紫荆山区的广大贫苦农民和烧炭工人中,宣传反清思想,开展拜上帝会的组织工作。1849年,拜上帝会众已达万余人。1850年前后,拜上帝会与地主团练的冲突日趋尖锐,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就是在这样的形势下酝酿和发动的。
但是,我认为这些都不是主要原因,而根本的原因是清朝人口过多而土地面积少。至
于各种起义或者革命的口号,并不会号召起那么多的人参预的,中国深受儒家文化
的影响,人民的忍耐力是高的出奇的。所以,人口问题和自然灾害,才是两个最重要的因素.清朝晚期,农民起事多为求生存的抗争,与人口过剩所引发的问题是有关联的,太平天国革命的发生也是由于人口过剩而引起。
中国现在依然受人口问题的困扰,古代是农民战争来调剂人口问题,现在呢,我认为
提高教育水平来控制人口才是正道,单独的计划生育政策无法改变受教育程度不高
者的传统观念的。
人口问题,中国的康熙倒是发现了,认为“户口虽增而土田并无所增” 《清圣祖实录》卷240 ,可是英明如他,除了感叹“朕常以为忧也”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馆编 《康熙起居注》 之外也没有任何法子。乾隆在位时,也学着祖父的样子“朕甚忧之” 《清高宗御制诗文全集?御制诗四集》卷93 。乾隆帝发愁的同时,大清有个叫洪亮吉的学者,也在发愁,并且因此而被人称为中国的马尔萨斯,问题是这中国的马尔萨斯所能想出的高招仍然可能导致生育的增长,他的措施如下:垦荒、移民、减税、防止土地兼并、艰苦朴素、开仓济民等。总之,这些最英明的帝王与学者,怎么着也不会想到限制生育这一条路上去。
事实上,康乾盛世后期,大清的人口问题已经影响到社会秩序了,嘉庆一上任,面对的就是各地农民起义风起云涌的局面,规模比较大的有白莲教起义、天地会起义、天理教起义。所以说,农民起义就需要两个前提:其一,二三百年的和平让人口达到农业所能承受的极限。其二,大面积的天灾突然出现,成为压垮中国农业社会旧有秩序这一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中国人口问题很不幸地验证了马尔萨斯的理论,人口达到一定的极限,战争、瘟疫和其它灾难就会成为减少人口的最后的措施,贫困也就成了全体中国农民不可避免的命运。 人口的剧增造成环境的破坏,环境的破坏造成大面积的天灾突然出现。酿成自然灾害的人为因素主要是人类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这与人口的激增有很大的关系。面对人口压力,人们只能加速向自然界的索取。归根结底,大清的人口问题已经影响到社会秩序了
在康熙二十九年,全国人口1 忆多。十年后估计增长到1.5 亿,在完成统一的1759年刚突破2 亿。此后清朝的领土再也没有任何增加,但人口数量却持续上升,在太平天国起义前夕的道光三十年(1850年)达到了4.3 亿,比1750年不止翻了一番。在这样空前巨大的人口压力下,清朝没有开疆拓土,也没有实施边疆地区的开发,对新疆地区虽有一定规模的移民,但大多属于军事驻屯和罪犯流放,到1950年为止总数不超过50万。所以中国人的生活水平越来越下降,4 亿多人口完全是依靠本国生产的食物供养的。
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经过
金田起义
1844年(清道光二十四年),洪秀全偕冯云山在广西传教,秘密进行反清活动。1850年夏,洪秀全发布总动员令,号召各地拜上帝会众到桂平金田村“团营”。1851年1月11日[7],洪秀全集2万余人在广西金田村正式宣布起义,建号太平天国,与杨秀清、冯云山、萧朝贵、韦昌辉、石达开等组成领导核心。清廷闻讯,调集兵力进行“围剿”。[8]
太平天国金田起义、进军永安图
永安建制
太平军向东南发展受阻后转至武宣。3月23日,洪秀全在武宣东乡自称“天王”,并分封杨秀清为中军主将,萧朝贵为前军主将,冯云山为后军主将,韦昌辉为右军主将,石达开为左军主将。5月16日由东乡突围北上象州,因遭清军堵截,折回金田地区,被包围。9月下旬,突围北上攻占永安(蒙山),粉碎清军围攻。太平军在永安一面抗击清军进攻,一面进行军政建设。12月,天王洪秀全封杨秀清为东王,萧朝贵为西王,冯云山为南王,韦昌辉为北王,石达开为翼王,所封各王,俱受东王节制。[8][9]
突围北上
1852年4月5日,太平军自永安突围,攻桂林不下,转攻全州,冯云山中炮身亡。后折入湖南道州(道县),在此整顿队伍,增修战具;制备军火,并作出“专意金陵,据为根本”的战略决策。8月10日,弃道州东进,占郴州,建立“土营”。9月攻长沙,萧朝贵阵亡。12月占岳州(岳阳),建立水营。[10]
1853年1月攻下武昌,震动清廷。2月9日,洪秀全等率领号称50万众、船1万余艘,夹江东下,连克九江、安庆、芜湖,势如破竹。3月19日占领江南重镇江宁(南京),定为都城,改称天京。旋派军两支攻占镇江、扬州,与天京形成犄角之势。[8][11]
定都天京
太平军攻占江宁后不久,清军即赶来堵截。钦差大臣向荣率万余人在天京城东建立江南大营,阻扼太平军东出苏、常;钦差大臣琦善率万余人在扬州外围建立江北大营,遏止太平军北上中原。同时拟南北配合,伺机夺占天京。洪秀全、杨秀清决定固守天京,同时派兵北伐京师,西征长江中游。[8][11]
出师北伐
1853年5月13日,天官副丞相林凤祥和地官正丞相李开芳等率领2万余人由浦口出发,奉命“师行间道,疾取燕都”。太平军经安徽、河南、山西、直隶(河北)长驱北上,于1853年10月29日进抵天津西南的静海、独流镇,驻守待援。清廷震惊,以胜保为钦差大臣,后又任命惠亲王绵愉为奉命大将军、科尔沁郡王僧格林沁为参赞大臣,会同胜保“进剿”。[13]
太平军北伐图
北伐军陷于清军重兵包围之中,时值隆冬,军资缺乏,援军不至,处境日艰,被迫于1854年2月5日突围南走束城,旋又至阜城。清军紧追不舍,北伐军再度被围。洪秀全、杨秀清得知北伐军抵达天津附近时,才考虑派军增援。[10]
1854年2月4日,夏官又副丞相曾立昌、冬官副丞相许宗扬等统率北伐援军7500人,从安庆出发,经皖北、苏北,直入山东。4月12日克临清,旋遭胜保部围攻,27日在南退途中溃散覆灭。5月天京再组援军未果,北伐军遂陷于孤军作战。林凤祥、李开芳得知援军北上,于5月5日由阜城突围东走,占领东光县连镇。为分敌兵势,迎接援军,李开芳率千余骑于28日突围南下,占据山东高唐,获悉北伐援军已败,乃筑垒固守。北伐军兵分两地,势更孤单。[10]
1855年3月7日,连镇被僧格林沁攻陷,林凤祥被俘。僧格林沁旋南下会胜保军猛攻高唐。[13]李开芳突围南走茌平县冯官屯。5月31日,冯官屯在僧格林沁引水浸灌下失守,李开芳被俘。北伐军将士英勇善战,但由于战略上犯了孤军深入的兵家大忌,终致全军覆没。[8]
领军西征
在北伐的同时,1853年6月3日,春官正丞相胡以晃、夏官副丞相赖汉英等率战船千余艘,步军两三万人,由天京溯江而上,开始西征。意欲夺取皖赣,进图湘鄂,控制安庆、九江、武汉等军事要地,以屏蔽天京。10日西征军占领安庆,旋进围南昌,攻城80日未下,撤围北返。[10]
太平军西征前期形势图
石达开至安庆主持西征战事,集中兵力进攻皖北,于1854年1月14日攻克庐州(合肥)。继率师西攻,于黄州堵城大败清军,乘胜再占汉口、汉阳,进围武昌。同时分军两支向鄂北、湖南进军。与曾国藩所率湘军战于岳州、湘潭和靖港,失利退出。湘军乘势陷武汉,并突破太平军田家镇、半壁山防线;
1855年1月,兵锋直逼九江。为阻遏湘军攻势,石达开率军驰援,于湖口、九江大败湘军水师,一举扭转不利战局。旋乘胜反攻,再克武汉三镇。清廷为挽救败局,调集兵力围攻武汉,西征军与湘军在武汉周围激烈争夺。[13]
1855年10月上旬,曾国藩自江西遣军援鄂,武汉形势危急。石达开又率部西上,败湘军于咸宁、崇阳,并乘虚挺进江西,连占7府40余县,困曾国藩于南昌,西征军事达到巅峰。[8]
1856年3月,石达开奉命率主力回救天京,西征作战结束,基本实现预定战略目标。自太平军北伐、西征后,天京一直处于清军江南、江北大营的包围之中。
1853年12月,太平军弃守扬州,江北仅占瓜洲。1854年夏,清军自广东调“红单船”50艘驶抵天京江面,天京上下游交通受阻。
1855年8月,芜湖失守,镇江危急,天京外围的军事形势日趋严重。是年底,洪秀全、杨秀清决定从西征战场调兵回救。
1856年2月,燕王秦日纲率数万人白天京援镇江,北渡瓜洲,4月攻破江北大营,重占扬州,旋又南渡,连破镇江外围清军营垒后撤回天京。时石达开率部从江西前线赶回,太平军兵力更厚,6月攻破江南大营。向荣败走丹阳,不久忧愤而死。至此,天京的威胁基本解除。
天京事变
1856年8月,杨秀清居功自傲,逼洪秀全封他为“万岁”,洪秀全密令韦昌辉、石达开回京相救。9月初,杨秀清及其部属数万人被韦昌辉残杀。
不久,韦昌辉又被洪秀全处死。合朝文武迎石达开到京辅政。石达开因遭洪秀全疑忌,于1857年5月负气出走,率数万将士脱离天朝,独立作战。虽继续反清,但远离根据地,于1863年6月在四川大渡河畔覆灭。
经此“内讧”,太平天国受到极大损害,军事形势不断恶化,武汉、九江相继失守,湖北、江西根据地大部丢失,只有安徽战场控制地区略有扩大。从此,太平天国开始衰败!
中国近代史纲要: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爆发的背景和太平天国的性质?(要求准确哦)
兴起原因
1.腐败的封建统治和沉重的剥削,导致阶级矛盾的激化。鸦片战争以后,清政府为支付战争赔款,加紧搜刮人民。统治更加腐败。贪官污吏、土豪劣绅也乘机勒索百姓。不堪忍受煎熬的劳苦大众纷纷起义。
2.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给中国人民带来新的灾难。
3.自然灾害严重。1846年至1850年,两广地区水、旱、虫灾不断,广大劳动人民陷入饥饿和死亡的困境。
前期是一场农民革命,后期是有资产阶级性质的运动。
如何认识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意义和失败的原因、教训(尽量详细点、谢谢)
1.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历史意义
(1)沉重地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
(2)有力地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
(3)对近代国家出路的探索
(4)太平天国起义还冲击了孔子和儒家经典的正统权威。
(5)太平天国起义打击了西方殖民势力,推动了亚洲民族解放运动。
2.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1)失败原因
A.客观原因: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
B.主观原因:农民阶级的局限和弱点。具体地说:
①没有指导革命的先进理论涣散。
②没有科学彻底的革命纲领
③没有正确的革命政策方针
(2)教训
太平天国起义及其失败表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农民具有伟大的革命潜力;但它自身不能担负起领导反帝反封建斗争取得胜利的重任。单纯的农民战争不可能完成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