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论到佛珠,大家应该都了解,有人问手串13颗代表什么意思,当然了,还有朋友想问手串佛珠12颗有讲究,这到底怎么回事呢?事实上手串佛珠12颗和13含义呢,今天小编整理了手串佛珠12颗和13含义,快来了解一下吧
手串佛珠12颗和13含义
通常戴的佛珠手链一般有多少颗?不同颗数的佛珠手链意义也不同,例如:《桑布扎续》与《金刚空行续》等续部中云:“息业为一百,增业为一百零八,怀业为五十,诛业则为六十颗。
佛珠手珠或者说手链,因为是戴在手腕上的,数目就不固定,是根据珠子的直径大小,而数目变化。一般来说,在手珠中:
珠子直径 20MM的是12颗
珠子直径 18MM的是13颗
珠子直径 16MM的是14颗
珠子直径 15MM的是15颗
珠子直径 14MM的是16颗
珠子直径 12MM的是17、18颗
珠子直径 10MM的是19颗
手珠珠子数目,没有讲究非要多少颗,以能正好戴手腕上为原则。
对于女性来说,一般手腕上戴的手珠或者手链,以较小珠子为主,如10MM的直径19颗,或者12MM手珠18或者17颗。手腕较细的,当然也可以12MM16颗。
佛珠手链戴在手上,就是时时刻刻提醒人们要慈悲,时时刻刻修行,从善去恶。
佛珠手链一般戴在左手,因为左手相对于右手来说,用比较少,道教也认为左手是善手。
佛珠的长珠,是固定数,即108颗,加佛头一颗,共109颗。
代表佛教的十三力。
黄花梨手串11颗,12颗,13颗,的含义
十三颗含义
十三是因为 佛教传入中国宗派为十三宗,与西方基督教文化观念相反,“十三”在佛教中被认为是一个吉祥的数字 佛教传入中国宗派为十三宗,佛塔也是十三层,代表功德圆满,因此,佛珠手链为13颗珠子。但是在佛教经典的记载中不存在13粒的佛珠. 佛珠的粒数在佛经中有具体的规定.
十二颗佛珠代表“十二因缘”。
1、无明(梵语avidya)-无始烦恼。谓无始以来,妄识于事理迷暗愚痴,无所明了,故名无明。无明有二:根本无明和枝末无明,根本无明乃菩萨所断;枝末无明乃凡夫所修。
2、行(梵语samskara)-造作之义,即指所造作之善恶诸业。由于两种无明为缘,遂引起造作种种善恶之事业。若起无贪、无嗔、无痴等善心,则造善业;若起贪、嗔、痴等烦恼之心,则造恶业。吾人无始以来造业无边,故八识田中之种子亦无量无边。 以上两支,属过去因缘,无明是缘,业力是因。因缘和合,遂感生苦果,即是吾人五蕴报身。
3、识(梵语vijnana)-本识揽渧。即第八识揽父精母血二渧,名三和合,此为一期生死之开端。
4、名色(梵语nama-rupa)-识暖胚团。名指心识(初投胎之神识),色指形体(父精母血凝成之胚团)。是说明一念爱染,投入母体为名,揽父母赤白二渧,外托暖气成胎为色,此是胎相初成之位。 因六根未成,识心未能显发了别之功德,但有心之名,无心之用,故不称为心,而只称名,且初投胎之时,形体未全,五官未具,不便称身,故只称色。
5、六入(梵语sad-ayatana)-扶尘具形,指眼等六根而言。在母胎十个月中,由名色逐渐六根成长完备,于出胎后,对六尘境界有互相涉入的作用,故名六入。从名色,而六入,至出胎,中间总共有三十八个七日,皆属胎中位所摄,此为吾人一期生命受用之自体。
6、触(梵语sparsa)-根摄境界,接触之义。根尘和合而成触,此即出胎之位。谓十月圆满出胎,六根遂于外境相接触。当婴孩自出生到二三岁时,天真纯洁,六根对境,但起单纯知觉,当无憎爱分别。
7、受(梵语vedana)-苦乐舍感,即是领受之义。领纳接触六尘境界,内心所感受的违顺等境,生起苦乐感受。当四五岁到十岁左右,年纪稍长,知识渐开,对于饮食衣服玩具等,皆有所求,且能分别好丑,当未生贪爱之心,这是对境所生的一种情绪。 以上五支,总为五蕴报身,即因缘(无明与行)所引生之苦果。既有此五蕴假身,则炽然起惑造业,随之又成因缘,将引生未来之苦果。
8、爱(梵语trsna)-因受生著,即是贪爱。因感受引起之执著。当十一、二岁到十八、九岁之时,已将成年,欲望既开,对于五欲六尘,自然心生贪爱,对于乐受顺境,则起贪爱之心;于苦受逆境,则生憎恶之念。 藏经云:“贪爱如水,能润生死。” 楞严经云:“一切众生,皆以淫欲而正性命。” 高僧大德云:“爱不重,不生娑婆。” 此为对境所起的一种贪染心。
9、取(梵语upadana)-因执追求,即妄取也。约二十岁后,血气方刚,贪欲转盛,于一切境,广为追求,是名为取。此为贪污欲境的一种强烈趋求。
10、有(梵语bhava)-业牵后有。由爱取二支惑,遂发种种善恶之业,感生未来有生有死之果报。以上三支,爱取又为缘,有支又为因支,因缘和合,又生未来之果。如是有因有果,故名为有。
11、生(梵语jati)-倒识投胎。此身寿命终时,第八识在一切有情中,依其业力牵引,再去投胎受生,此为未来受报之一种活动。
12、老死(梵语jara-marana)-生后苦死,即衰老死亡。万法无常,有生必有死,身坏命终名死。众生莫不皆有死,却未必皆历衰老(夭折与横死),故合老死为一支。自生至死,其间不免种种忧悲苦恼,此为未来受报之一种结果。
可以参照里面的http://www.zsjstore.com/news-view.html?article_id=112仅供参考
佛珠手链一般多少颗及其代表的意义
佛珠,又叫做念珠,是佛教徒念佛时用以记数和束心的工具,同时也是佛教弟子修行时必备的一种信物。现在,很多喜欢时尚或彰显个性的人也戴上一串佛珠,但大部分人肯定不知道佛珠个数不同所包含的意义也不同。首先说下,并不是所有的佛珠手链都是18颗或是108颗的,佛珠手链一般有多少颗,分别代表有不同的意义的。小叶紫檀佛珠顺纹108颗8mm 小叶紫檀手链念珠手串一般来说,大家为了装饰而戴的佛珠手链是12颗、13颗或是16颗,这是根据男女手腕的粗细决定的,只要不是作为念珠来使用的话,戴多少颗都是可以的。作为念珠来使用的话,一般的佛珠手链有14颗、18颗、21颗、27颗、36颗、42颗、54颗、108颗、1080颗之分。据说,世间有很多烦恼,念一句“南无阿弥陀佛”,拨一珠,就可解除烦恼。另外,因为念佛时,要排除一切杂念邪思,做到心地清净,所以念珠(佛珠手链)也叫做“清心珠”。佛珠念珠手串的颗数及其代表的意义依然是文玩,学问太多了,就一个手串多少颗珠子,都是有说法的,不是随便穿上就带的。既然是有规矩,最好还是按照规矩来吧。一百零八颗:是最为常见的数目,是为了表示求证百八三昧,而断除一百零八种烦恼,从而使身心能达到一种寂静的状态。一千零八十颗:表示十界各有一百零八种烦恼,合成一千零八十种烦恼, “十界”表示整个迷与悟的世界,可分为十个种类。五十四颗:表示菩萨修行过程中的五十四个位次,其中包括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五十阶位,再加上四善根位。四十二颗:表示菩萨修行过程的四十二阶位,即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和妙觉。三十六颗:无确切的含义,通常皆认为是为了便于携带,遂三分一百零八颗成三十六颗。其中蕴含有以小见大的义理,故与一百零八颗相同。二十七颗:表示小乘修行四向果的二十七贤位,即前四向三果的 “十八有学”与第四阿罗汉果的“九无学”。二十一颗:表示十地,十波罗蜜、佛果二十一个位次, “佛果”指达到最究竟成佛的果位。十八颗:俗称“十八子”,此中所谓 “十八”指的是“十八界”,即六根、六尘、六识。十四颗:表示观音菩萨与十方、三世、六道等一切众生同一悲仰,令诸众生获得十四种无畏的功德。 引文来源每串佛珠,都是由一定数目的子珠串缀而成,而各种佛珠特定的数目皆有不同。数目不尽相同的缘由是因为各本佛经的记载有异而成。 佛珠的数目在经典当中的差异很大,共有九种之多。其实,佛珠有不同的颗数,是因为具有着不同的含义,下面就根据普遍流传的说法,将其不同的含义略述如后:
手串佛珠12棵代表什么?
十二颗佛珠手串所代表的含义:一般认为,十二颗的佛珠手串表征佛教的十二因缘。“因”为种因,好种子;“缘”为助像,如阳光雨露。所谓“十二因缘”,又作“二六之缘”、“十二支缘起”、“十二因缘起”、“十二缘起”、“十二缘生”、“十二缘心”、“十二因生”,即构成有情生存的十二种条件,是佛教基本教义之一。若依《中阿含经》所说,即:(1)无明;(2)行;(3)识;(4)名色;(5)六入;(6)触;(7)受;(8)爱;(9)取;(10)有;(11)生;(12)老死。
手串十二颗代表什么意思
佛法里12这个数可以有许多的涵义...但是通常最多的比喻是12因缘法。
就是所谓的因果生灭循环的12个重要过程:由"无明"起、然后经过"形、识、名色、六入、触、受、爱、取、有、生"...到"老死"
你可以从人的一生来充分理解:佛法认为时间是连续性不可间断切割的,既然如此那我们的生命起源於哪里?死后又真的是结束吗?总结之后发现生命是连续的,一段接著一段,只是生命型态转变而已,一般称之为轮回。那无始也无终要如何说明其连贯性的规则呢?
所以12因缘就告诉我们一切的起因就是"无明",另一种说法叫做"业力"...这个东西串连每一段生命型态的终点及起点。
其实说白一点,就是当人死后的灵徘徊时,因为生前对於"性"的执取,很自然的就会被正在交合的男女情境所吸引(无明因)而产生后续的变化,也就是将灵投入了受精卵中,开始形成具象的形体(形),然后渐渐发展能支配这个肉体的意识(识),然后完整形成人形(名色),然后具备感官及感受能力(六入)、接著出生之后开始跟包括家人、呼吸到空气...等与这个世界的种种接触(触)、然后有好恶的感受(受)及分辨,接著就只取自己喜欢的、排斥讨厌的(爱、取),然后一声中不断汲汲营营的建立累积并且拥有自己的财产(有),然后想著如何延续占有这一切(生)、直到"老、死"...
抱歉花了比较多时间解释这些,回到你的问题,12颗佛珠代表这12因缘,就是要你边念佛时,也编思维这12因缘,然后若你想永段轮回,获得彻底解脱的话,就得清清楚楚的看透这世间的一切,藉此协助你建立正念、正思维...我想这就是他的涵义及用意所在...提供你参考...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佛珠有十三颗是什么意思,代表什么
13是因为 佛教传入中国宗派为十三宗,与西方基督教文化观念相反,“十三”在佛教中被认为是一个吉祥的数字 佛教传入中国宗派为十三宗,佛塔也是十三层,代表功德圆满,因此,佛珠手链为13颗珠子。但在佛经中有记载的佛珠颗数却没有13颗的。
手串带11个好还是12个好,都有什么含义
十一颗佛珠手串所代表的含义:一般认为,十一颗的佛珠手串表征佛教的十一力,即阿弥陀佛加持念佛行者的十一种力用。佛教认为,以此十一种力,可以尽除一切魔事。若依《观无量寿佛经义疏》所说,即:(l)大慈悲力;(2)大誓愿力;(3)大智慧力;(4)大三味力;(5)大威神力;(6)大摧邪力;(7)大降魔力;(8)天眼远见力;(9)天耳遥闻力;(10)他心彻见力;(11)光明遍照摄取众生力。
十二颗佛珠手串所代表的含义:一般认为,十二颗的佛珠手串表征佛教的十二因缘。“因”为种因,好种子;“缘”为助像,如阳光雨露。所谓“十二因缘”,又作“二六之缘”、“十二支缘起”、“十二因缘起”、“十二缘起”、“十二缘生”、“十二缘心”、“十二因生”,即构成有情生存的十二种条件,是佛教基本教义之一。若依《中阿含经》所说,即:(1)无明;(2)行;(3)识;(4)名色;(5)六入;(6)触;(7)受;(8)爱;(9)取;(10)有;(11)生;(12)老死。
佛教认为,有情缘痴(无明)而有行,缘行而有识,缘识而有名色,缘名色而有六入,缘六入而有触,缘触而有受,缘受而有爱,缘爱而有取,缘取而有有,缘有而有生,缘生而有老、死、忧、悲、苦恼等大患所集。在此十二支中,各前者均为后者生起之因,前者若灭,后者即不复存在。因此经中常说:“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佛教经常以此来说明一切事物皆具有相依性,皆由因、缘所成立。并由此理论来说明“无常”、“苦”和“无我”。
手串12颗什么意思
是说佛珠吧?
戴佛珠主要是为了修福,能带来好运气就好。
一、佛珠的材质是越珍贵的木材越有收藏价值;
二、佛珠的年代也是越久远越有收藏价值;
三、佛珠的棵数有三种情况:
1、一般念佛以49、108的整数倍来计算,因此,佛珠是49棵或者108棵比较符合规格;
2、以适合戴在手上的长度设置棵数,便于携戴;
3、随便确定的棵数,没有章法的。
四、佛珠的开光:1、到寺院直接请开过光的佛珠;2、自已请佛珠,然后到寺院请师父开光。开光仪式主要是弘扬佛法,广为宣说诸佛菩萨的功德。
佛珠可开光,可以不开光。没有开光的佛珠也可以直接便用。
五、其实,佛珠的价值不在于收藏,而在于使用。使用的好,任何材质的佛珠都是无价之宝。
佛珠又叫念珠,念珠是用来念佛计数用的,只要精进念佛就行了,什么材质、棵数多少、价钱多少、款式怎样、以及怎样配戴都关系不大,只要能完成每天的功课就行了。
六、功课就是修行人为了使自已能够精进念佛,给自已确定一个数量,作为每天必须完成的任务,比如每天念三万遍“南无阿弥陀佛”,这就需要使用念珠或者计数器来计算自已念了多少遍,完成任务了没有。这样做是为了便于持之以恒,形成习惯,是非常棒的修行行为。
七、可以用关键词“念佛感应”、“读经感应”、“读地藏经感应”、“放生感应”等等,在网上找到很多精彩的文章,都是真实例子。典型的文章有:《一个女孩隐形的翅膀》、《求姻缘的感应分享和理论方法大汇集》、《放生三年了》、《我同修工作搞定,我也加薪,三星期内我家年收入增加十四万人民币!》等。
八、信佛念佛修行是可以改变命运的。有一本书,叫做《了凡四训》,作者详细介绍了他自已求事业顺利、健康、财富、子女的经过,并写成书,网上有,找来看吧。原著是古文,但网上有现在文译本,可以找译文来看。
〈命自我立〉作者袁黄,明朝著名的全能天才。史书这样评论他:大明朝从来不缺天才,但象袁黄这样的全能天才是不多见的。他的造旨遍及行行业业、方方面面。无论什么学问,只要他想学,一学就通、一学就精。他把自已成功的经验总结为四点,写成书。袁黄法号了凡,因此,〈命自我立〉又叫〈了凡四训〉。
(心愉原创作品,欢迎转载,无需注明出处,功德无量)
送父亲佛珠手串是13颗好还是12颗好
你搜搜正宗佛珠,看看缘之源佛珠的文章,那家很正宗。很多珍品收藏。有相关文章学习的。可以问问专家。有专家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