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x科技 >

家庭蘑菇种植方法

  • x科技
  • 2022-01-14

谈论到蘑菇,大家应该都了解,有朋友问窑洞蘑菇种植技术视频,另外,还有人问蘑菇蘑菇怎么种植,这到底怎么回事呢?事实上怎样在家里种植金针菇呢,今天小编整理了家庭蘑菇种植方法,让我们来看看吧。

家庭蘑菇种植方法

制种方法如下: 牛粪、锯末的发酵 选未变质的锯末,过筛后在阳光下暴晒2~3天。晒时要摊匀、晒透。然后贮存备用。将牛粪晒干、打碎后备用。另外,备足碳酸氢铵、磷酸二氢钾、生石灰、轻质碳酸钙等辅料。将牛粪、锯末,按体积比1:1的比例混合。同时,加入牛粪和锯末总重量0.3%的碳酸氢铵、2%的磷酸二氢钾、约2%的生石灰(生石灰的加入量,根据其质量而定,要求混合均匀后,pH值为7.5~8)、2%的轻质碳酸钙。混合均匀后加水,使水分含量达68%~70%。然后建高1米、宽1.2米,长度不限的料堆。建好堆后插入温度计。当温度上升到75℃左右时进行第一次翻堆(时间约为10 天)。每次翻堆前,给料堆表面喷少量的石灰水,在发酵过程中,若发现料堆的中下部有变黑的趋势,可用木棍适当打孔通气。一般翻堆4~5次,时间间隔为10、9、8、7天。若时间来不及,可翻堆3次。发酵完后晒干备用, 发酵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与处理办法:

(1)料堆不升温或升温缓慢。锯末发酵不如秸秆升温快,若发现升温较慢,可适当加入碳酸氢铵,调节碳氮比,促其升温。若温度能升到60℃以上,则不必调节。

(2)料堆中下部变成黑褐色,有异味。这种现象是由缺氧引起的,原因是料堆堆得过大或过实,应抓紧翻堆,翻堆后打孔通气。 配制培养基 将麦粒煮透后,加入麦粒体积1/4左右的锯末发酵料,然后加人生石灰,将pH值调至7.5~8。按干麦粒的重量,加人1%~2%的轻质碳酸钙,拌匀后装瓶。锯末料必须细碎,不能有大块,防止因块内干心而导致灭菌不彻底装瓶时要将料充分混合。装瓶时瓶子要放正,不能过度倾斜。否则,装瓶后麦粒偏向一侧,锯末偏向一侧,装料后接入菌种。

蘑菇的种植技术如下,看你是不是能够有帮助。

室内栽培蘑菇,要求一定的设施,如房屋、床架等。在种植过程中,培养料和土粒的搬运又大大增加了菇农的种植成本和大量人工,并且菇房由于年年种菇,房间内杂菌、害虫的密度增大,消毒灭虫工作稍有疏忽,会造成蘑菇减产,质量降低。近年来,国家加强了对土地的管理,要大规模发展食用菌,建设标准化的蘑菇房将会遇到较大困难。因此,将蘑菇种植由室内向室外发展成了今后大规模种植蘑菇的方向。 重庆沙坪坝区蘑菇生产基地的菇农,在专家的技术指导下,成功地在闲置的冬季稻田种植,其产量达到每平方米7~9千克,而且设施简单,成本低,病虫害少,降低了劳动强度和用工量。种植蘑菇后的菌渣,就地处理,又成为稻田的有机农家肥,创造了良好生态农业模式,取得了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双丰收。

  其栽培措施是:

  1.选地搭棚 稻田种菇是利用水稻收获后闲置的冬水田来种植蘑菇。当水稻在散籽后,排干稻田水,开始整地作厢有:2沟3厢式,中厢1.5米,边厢1米,厢沟宽0.3米,深0.3米,长度10~15米;3沟两厢式,厢宽1.5米,沟宽0.3米。作厢时,将沟中的田地挖出,垒在厢边上,形成土埂,用以挡住培养料。厢沟又作操作人员的走道和排水之用。 在厢面上搭建人字棚,人字棚中部用竹或木棒支撑成棚的中部立柱,高2.4米。立柱之间用大竹竿连接成顶梁。用地膜覆盖顶梁,拉直两边成自然的三角形。再用稀薄的稻麦草用重型夹成大毛扇靠放在顶梁上,起到遮光的效果。也可用黑色的塑料膜,经过顶梁后,两边拉伸形成人字三角棚,而不使用毛扇遮光。人字棚的两头,用草帘遮光。棚外应做好四周的排水沟。

  2.培养料的发酵 培养料的配方与室内种菇相同。可采用一次发酵法和二次发酵法。室外二次发酵法不用燃料加温,而是利用初秋的自然高温来达到二次发酵的效果,降低了生产成本。 方法是用砖、石做垫墩,高约20厘米。在热墩上放置木棒,木棒上放置竹片,尤如一个床架,做成宽1.5米,长不定的基座。把经过前发酵的料堆,调水至用手捏料有5~6滴水,再用石灰粉调pH值到7.8~8。然后将培养堆在基座上,预置木棒或竹成通气孔。料堆成高0.8~1米,通气孔作成丁字形,当料堆好后,抽出木棒或竹子,就自然成空洞,作料内空气交换之通道。用0.5%敌敌畏或三氯杀螨醇喷雾料堆表面杀虫。再在料堆四周用竹搭成一个简易的框架,离料堆20厘米左右,防止塑料薄膜直贴到培养料上影响发酵。最后罩上薄膜。料堆在薄膜严密封闭中,充分利用白天的阳光增温,加上料堆中积累的发酵热,使料堆温度迅速上升到62℃以上。 当高温结束后,每天降温1~2℃,通风3~4次,每次30分钟。控温在50℃左右,6~7天发酵结束,最后将温度降到45℃以下时,就可把料搬进人字棚。

  3.铺料与播种 在料进棚前两天,用0.5%的敌敌畏对栽培床进行全部喷雾杀虫,作好培养料进棚的准备。 培养料进棚铺在床面时,料含水量掌握在63%~65%,用手捏有1滴水为宜,料pH值7~7.5,无氨味。铺料厚度在13~17厘米,边铺边拌,力度均匀。料铺好后,应用温度计测定料温,若料温在28℃以下是老谋深算可以播种。播种多使用班次粒种,每瓶种可播0.7~0.8平方米。播前操作人员将手、工具和菌种瓶用0.1%的高锰酸钾消毒。播种时,用菌种的2/3撒于培养料的表面,然后用手翻拌到料的踣,再将余下1/3的种撒于料面,并用干净木板轻轻压实。

  4.发菌及出菇管理 播种后的3天内,紧闭人字棚,棚两头用草帘遮严,保温保湿,以促使菌种萌发和吃料。3天后,晚上可以适当掀开棚两头,通风换气。15天后,料内菌丝基本长满,就可以覆土了。覆土采用湿土拌砻糠。分次将粗土、细土均匀覆盖在料面上。当菌丝长上土缝时,开始喷一次重水,促使蘑菇迅速长大,在整个了菇期间,对水分管理,采用轻喷勤喷,保持覆土湿度即可。 开春后,气温上升,注意增加喷水量,力争多出春菇,4月份整个稻田种菇结束,就可以拆去人字棚,菌渣撒入稻田,667平方米地的菌渣可撒2700~3300平方米地。菌渣是很好的有机肥料,可增加稻谷产量,减少了化肥的施用量。稻田种菇,是一项开发稻田资源,引导农民致富的好途径。

  香菇种植技术

  一、概述

  香菇是我国特产之一, 多年一直出口,我国香菇产量1999年已达100多万吨,居世

  界第一。香菇也是世界性消费的菇类。我国香菇多以干品销售,近年也有一定鲜品出口。

  二、栽培方式、工艺和品种类型

  1.栽培方式和工艺

  香菇有段木栽培、人造菇木栽培和地栽三大基本方式,随着代料栽培技术的不断完

  善和人们保护森林意识的增强,近几年段木栽培已经很少,我国香菇主要来自代料栽培,

  其基本工艺为配料一分袋一灭菌一接种一发菌一出菇。

  2.栽培委节

  主要有春栽和秋栽两大季节,有早春播种春末夏出,春播夏出,春播秋冬出,秋播

  冬春出这样几大生产运作方式。

  3.品种类型

  香菇品种繁多,可按需要划分品种类型,可按栽培基质划分、按出菇早晚划分、按

  销售型式划分、按大小划分、按出菇温度划分等。

  ①按栽培法划分。香菇可段木栽培,可代料栽培,代料又分为若干类型,为木屑、

  蔗渣、玉米芯、稻草等。因此,可划分为段木种、木屑种(代料种)草料种、菌草种、段

  木代料两用种等五大类型。

  ②按出菇早晚划分。按此划分可分为早生种(接种后70(D80天出菇) 、迟生种(接种

  后120天以上出菇) 。 ③按适宜的产品型式。这主要分为干销种和鲜销种,干销种相对

  菇质紧密,含水量低,出干率高,适于干制;鲜销种则菇质较疏松,含水量较高。

  ④按大小划分。可分为大叶种、中大叶种、小叶种三大类。前者菌盖多在5-15厘米,

  后者4-6厘米,居二者大小之中的为中大叶种。

  ⑤按出菇温度划分。可分为低温种、中温种、高温种、广温种4类。

  低温种:出菇的中心温度大致为5-15℃。

  中温种:出菇的中心温度大致为10-20℃

  高温种:出菇的中心温度大致为15-25℃。

  广温种: 出菇温度范围较广,在5-28℃,但以10-20℃出菇最高,品质最好。栽培

  者要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选择适当品种。

  三、代料栽培的主要品种

  近年我国代料栽培香菇已占总产量的90%以上,段木栽培已是一种限制生产的栽培

  方式,因此,本文不再对段木种和栽培技术进行介绍,而只介绍代料栽培的品种。为了

  便于栽培者了解品种及其合理使用,本文以栽培季节介绍品种。

  1.春栽迟生品种

  目前,代料香菇应用的主要有241(D4、庆元9015(花菇939)、花菇135三个菌株。

  (1)名称、来源和基本性状

  ①241(D4241(D4香菇菌株是我国第一个大量应用于代料栽培香菇的春栽迟生型品种,

  从1988年始至今累计应用量约25亿袋以上。该品种由浙江省庆元县食用菌研究所吴克甸

  主持选育成功。是浙江省法定推广品种。241(D4菌株系从段直木 241菌株的子实体分离

  获得的自然变异新菌株。其子实体大叶型,朵型园整,肉厚,菌盖真径6 (D10厘米,肉

  厚1.8(D2.2厘米,柄短而细,品质优,国外称为“仿生菇”,属中温偏低型,出菇温

  度范围6-20℃,以12(D16℃为最适,接种到出菇(菌龄)180天,适宜的接种期为2(D5月,

  出菇期10-翌年4月。该菌株抗逆性强,适应性广,在全国香菇产地均有应用。出菇期以

  低棚保湿、脱袋出菇的方式为主,在一定的温差范围内利用干湿刺激催蕾效果最佳。是

  代料香菇感观和品质最优的品种,也是香菇出口量最大的品种。

  (2)庆元9015(花菇939)该品种由浙江省庆元县食用菌研究所吴庆甸主持选育成功,

  并通过认定。是浙江省法定推广的三个香菇品种之一,属自然变异新菌株,是目前栽培

  花菇的当家品种。全国应用9015(花菇939)量占代料花菇总面积75%左右,其朵形圆整,

  盖大肉厚,产量高,菌盖直径4 (D14厘米,柄长3.5(D5.5厘米,不易开膜,易形成花

  菇:属中温型,出菇温度为8- 22℃,以14 (D18℃最适,菌龄90天左右。该菌株最大优

  点是接种期间可在3(D8月之间接种。不同接种期菇木的香菇产量一致,但5(D7月接种的

  菇木香菇的朵形最均匀。该菌株抗逆性强,是所有代料香菇的菌株中耐高温能力最优的

  品种,出菇期9月(D翌年5月。该菌株是花菇栽培的优良品种,也是采用低棚保湿、脱袋

  出菇方式的高产优质品种。

  ③135该品种系段木栽培香菇的品种,经代料栽培驯化成为栽培花菇的品种之一。

  其菌盖大,肉厚,菇柄短,菇质优,菌盖直径5 (D13厘米,柄长3(D4厘米,易形成

  花菇;属中低温型,出菇温度范围6(D18、,以9-13℃为最适;菌龄200天以上,接种期

  2(D4月,出菇期为10-翌年3月。该品种抗逆性较差,在菌丝生长发育阶段遇夏季高温会

  影响菇木质量,轻则局部霉烂,重则病虫滋生。接种的菇木培养环境光线要弱,以免菌

  膜色太深,菌膜太厚不易出菇。

  (2)栽培关键技术

  ①科学安排栽培接种期,春栽秋生型品种从接种到出菇有一个较长的菌丝生长发育

  过程,接种期过早培养料的营养消耗多会影响香菇后期产量,接种期太迟香菇菌丝营养

  积累少,第一至二潮菇的畸形菇多。从我国南方的气候条件来看,春栽秋生型的接种期

  分别为:241(D4为2-5月,庆元9015(花菇939)为4-7月,花菇135为2(D4月。我国北方气

  温偏低,秋季出菇适温要比南方来得早,接种期可稍提前,但要注意,接种期必须安排

  在气温5℃始日之后。

  ②合理的培养料配比。以上菌株均适宜用杂木屑78%,麦麸20%,糖和石膏各1%,

  含水量60%左右的常规配方,花菇 135品种的培养料含水量略低些更好。

  ③适时刺孔通气。刺孔通气的工具常用1.5寸元钉制成,每段菇木刺孔的总量视菇

  木划分别进行。较紧实的菇木刺孔数要多些,含水量较大的菇木刺孔要深些。每段菇木

  一般掌握在100个左右, 深度为1.5厘米。在菌丝生长过程中一般刺三次孔,第一次在

  接种孔香菇菌丝圈直径6(D7厘米,第二次在香菇菌丝蔓延到培养料50%左右,第三次在

  香菇菌丝布满全袋。第 1-2次刺孔的位置选在香菇菌丝圈内1.5厘米,第三次刺孔则在

  接种孔的背面。第二及第三次时培养料袋壁必须出现玉米粒大小的白色瘤状物。

  ④调整菇木堆形,调节料温。接种的菇木一字形排列,堆高8-10层,第二次刺孔通

  气的菇木横二纵三排列,堆高8层,第:次刺孔之后的菇木六角形排列,堆高5-6层。堆

  与堆之间要有空隙,行与行之间须有40厘米通道。在室内培养的要加强通风换气。

  ⑤菇木适时转场。 促使菇木转色形成均匀菌膜需要较强的散射光线。241-4、9015

  (花菇939) 的菇木,香菇菌丝布满全袋后2个月左右开始转场,最迟为出菇前30天;135

  菇木不宜全面转色后再转场,因为转色太深菌膜太厚,菇蕾不易发生,应采取长期的较

  暗光线培菌,出菇季节转场,边转场边出菇。

  ⑥促使菇蕾发生均匀。香菇241-4和庆元9015(花菇939)菌株系菇蕾多发生型的品种,

  在香菇菌丝达到生理成熟和出菇适温季节来临时,采取温差刺激出菇较宜。若采取震动、

  击木(惊蕈) 刺激,菇蕾就会大量发生影响香菇质量;花菇135菌株则必须有一定的震动

  或击木(惊蕈)刺激,否则出菇不均匀。

  (3)杂菌和虫害的预防措施

  对春栽迟生型品种,在杂菌和虫害预防上的重点是越夏管理阶段。主要技术措施有:

  精细管理,尽量疏散菇木,及时通风降温,菇棚保持良好的遮荫度以及搞好环境卫生等。

  发生局部污染的菇木可用清菌素、扑霉灵等涂刷,菇蚊可用专用蚊香、敌敌畏等防治。

  2.春栽夏生品种

  (1)名称、来源和基本性状

  ①武香1号, 是目前应用的出菇温度最高的品种。该品种子实体大叶,菌肉肥厚,

  菌菌盖色较深,柄中粗,稍长,其最大的优点是出菇温度高,在28℃的高温条件下能大

  量出菇,最高至34℃,出菇温度范围10-34℃,最适20-26℃,菌龄60天,适易的接种期

  为3-4个月, 出菇期5-11个月。其抗逆性强一般地区可作为夏季出菇的首选品种,主要

  适宜鲜销和保鲜销售。

  ②CR04,福建三明真菌研究所采用杂交育种法选育成功的中高温型品种。子实体大

  叶型,朵型圆整,菌肉肥厚,菌盖为茶褐色,有鳞片,有时盖顶有稍突起的尖顶,柄中

  粗,稍长,其出菇温度范围10-28℃,最适18-23℃,菌龄70天,适宜的接种期为 1-4月,

  出菇期4-11月。其抗逆性强,适应性较广,适宜在中高海拔地区使用,主要适于保鲜和

  脱水烘干销售。

  ③广香47,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选育的高温型品种,其子实体朵型圆整,盖大肉厚,

  菌盖黄褐色,柄中粗,稍长,出菇温度范围14-28℃,最适14-24℃,菌龄60天,适宜的

  接种期为2(D5月,出菇期5(D11月,出菇高峰期分别在5-6月以及9-10月,冬季出菇量极

  少。可在中高海拔地区使用,主要适于脱水烘干和保鲜销售。

  ④8001,上海农科院食用菌研究所选育的中高温型品种,其子实体单生,朵型圆整,

  中大叶型, 肉质肥厚,菌盖茶褐色或深褐色,柄粗,稍长,出菇温度14-26℃,最适为

  18-23℃,菌龄60天以上,适宜接种期2-4月,出菇期5 (D11月,冬季低温不宜出菇,适

  于鲜菇销售或脱水烘干销售。 中国有机农业网

如何简单的家里种植蘑菇

1.栽培环境:将菌包放置在能方便控制温度、湿度和通气的地方,不能有阳光直接照射。

2.搔菌:等菌丝长满整个培养料,打开并拉直袋口,将培养料表面的一层厚菌膜和残存的一部分老菌皮去掉,即为搔菌。

3.催蕾:将搔菌后的栽培袋用报纸覆盖,经常向空中、地面和报纸上喷水,提高环境湿度,保持覆盖物的湿润。

4.现蕾出菇后的管理:现蕾之后,要增加通风量降低室温,金针菇生长的适宜温度为10℃~18℃,所以室温不宜超过20℃。。

5.采收:从菇蕾期到采收约两个星期左右,金针菇的主要食用部分是菇柄,菌柄长且嫩为质量好。

蘑菇的种植方法

  如何种植蘑菇

  现在由于食用菌种植的经济效益较好,从事生产的农户越来越多。究竟怎样才能种植好食用菌,记者采访了有关农业专家。

  食用菌是知识密集和劳动密集相结合的产业,是三分栽培七分管理,要用科学的态度来指导发展食用菌,没有成熟、过硬的技术,想达到理想的经济效益肯定不行。那么,怎样才能提高食用菌的经济效益,降低市场风险,一是选择营养价值高、无霉烂的原料作为栽培食用菌的营养料。二是适时栽培。如果夏季栽培秋冬季品种肯定不行,冬季栽培夏季品种同样不行,迟栽也不行。三是选择优质、高产的菌种。俗话说“好种出好苗”,没有好的菌种就达不到好的产量。四是提高产品质量。做到适时采摘。食用菌生长分为前期、中期、后期三个时期,后期大量的孢子已经分生、老化,重量和品质都会下降。据了解,市场上最常见的平菇,大部分采收都在后期,同时有些从事食用菌销售的商贩还加些水,但消费者对此不清楚,买回去后烹饪,出现大量的水,一点鲜味也没有,逐渐地消费者对这种产品就不再购买。还要注意增加室内通风和湿度,创造适合食用菌生长的环境。

  发展一个产品要了解和掌握其市场信息,不能凭空想象。要了解市场上哪一种品种今年会走俏,哪一种品种适合在当地销售,投入有多大、产生的效益如何、技术能不能接受等。靠“自产自销”的思路来发展食用菌是不行的,可以考虑找一家有实力、技术过硬、信誉度好、可靠的单位与其联手或签约合同,生产出来的产品由单位来销售。必须采取公司加基地带农户的发展方式来发展食用菌,由公司提供技术、新品种和市场,通过基地来生产,跟销售方签订合同,带动农民一家一户生产,才能把食用菌生产风险降到最低

  如何用牛粪种植蘑菇,及如何发酵,及如何选种子?

  答:双孢蘑菇牛粪、锯末堆料发酵制种

  传统的双孢菇制种技术成本高,成功率偏低,菌丝不易长到瓶底,水分不易控制,菌种易老化2000年夏季,我们采用了牛粪、锯末堆料发酵技术进行双孢菇制种,制母种的成功率达99.9%,制原种的成功率达98.1%.制栽培种的成功率93.2%。

  制种方法如下: 牛粪、锯末的发酵 选未变质的锯末,过筛后在阳光下暴晒2~3天。晒时要摊匀、晒透。然后贮存备用。将牛粪晒干、打碎后备用。另外,备足碳酸氢铵、磷酸二氢钾、生石灰、轻质碳酸钙等辅料。将牛粪、锯末,按体积比1:1的比例混合。同时,加入牛粪和锯末总重量0.3%的碳酸氢铵、2%的磷酸二氢钾、约2%的生石灰(生石灰的加入量,根据其质量而定,要求混合均匀后,pH值为7.5~8)、2%的轻质碳酸钙。混合均匀后加水,使水分含量达68%~70%。然后建高1米、宽1.2米,长度不限的料堆。建好堆后插入温度计。当温度上升到75℃左右时进行第一次翻堆(时间约为10 天)。每次翻堆前,给料堆表面喷少量的石灰水,在发酵过程中,若发现料堆的中下部有变黑的趋势,可用木棍适当打孔通气。一般翻堆4~5次,时间间隔为10、9、8、7天。若时间来不及,可翻堆3次。发酵完后晒干备用, 发酵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与处理办法:

  (1)料堆不升温或升温缓慢。锯末发酵不如秸秆升温快,若发现升温较慢,可适当加入碳酸氢铵,调节碳氮比,促其升温。若温度能升到60℃以上,则不必调节。

  (2)料堆中下部变成黑褐色,有异味。这种现象是由缺氧引起的,原因是料堆堆得过大或过实,应抓紧翻堆,翻堆后打孔通气。 配制培养基 将麦粒煮透后,加入麦粒体积1/4左右的锯末发酵料,然后加人生石灰,将pH值调至7.5~8。按干麦粒的重量,加人1%~2%的轻质碳酸钙,拌匀后装瓶。锯末料必须细碎,不能有大块,防止因块内干心而导致灭菌不彻底装瓶时要将料充分混合。装瓶时瓶子要放正,不能过度倾斜。否则,装瓶后麦粒偏向一侧,锯末偏向一侧,装料后接入菌种。

在家怎么种蘑菇

所需材料:塑料桶、报纸、喷水壶、菌包。

具体步骤:

1、收到菌包后,首先给它喷水,如图所示,每天喷水雾,喷湿袋口即可,请注意不喷到菌体面。

2、喷湿袋口后,找个阴暗潮湿的地方放置即可(如厨房水槽,水缸上方等等),静待出菇。

3、营造一个相对湿润的空间,如图所示,水面不要超过砖面,以免菌包浸水过潮致发霉。

4、当菇芽出现后,将菌包袋口反折,将出芽的菌体面暴露出来。

5、蘑菇只要出芽后,生长十分迅速,一般3-5天已成熟。及时采摘,进行烹饪,就可以享用自己种植的鲜美蘑菇了。

蘑菇怎么种 蘑菇种植技术

蘑菇种植技术:

一、栽培季节

蘑菇渭北旱腰带地区,温差大,空气湿度小,季节变化快,可提前播种,时间安排在8月中旬-9月上旬。关中平原一带安排在8月底-9月中旬,当然,有窑洞、果窖的菇农,可在麦草收获后就能堆积发酵,7月底就可以播种,8月下旬就能收获。玉米秆收获后,待玉米秆干后,能进行第二轮播种,用截断玉米秆+牛粪,12月-元月播种,越冬,春季3月开始出菇,5月底前结束。经试验产量和质量近似麦草。

二、原材料的准备

蘑菇栽培双孢菇的主料:麦草、玉米秆、牛粪。辅料;油渣、磷肥、石灰、石膏、尿素。6月份收小麦开始,收集麦草,麦草要堆在距播种大棚的空地上。堆起时不用粉碎:玉米秆收集时,待11月份玉米秆干后,没有绿色时便可粉碎使用,或是截成两段均可发酵用;牛粪要提前拉回凉半干捣碎,再堆起宽2米、高1.5米,长不限,自然发酵,温度升到75℃。约15天翻一次堆,里外位置调换让其自然发酵。牛粪也可晒干捣碎存起备用。

另外,鸡粪、猪粪均可加入栽培用。粪中不能掺有土块。

油渣:最好采用菜油渣,棉油渣亦可使用。

豆秆:发酵料中加入少量豆秆效果最好。

磷肥、尿素、石膏、石灰均应备好。

⒈预湿

建堆前在麦草堆上撒上一层石灰粉,用水管浇湿麦草,让其软化三天,或用石灰水直接泼在上面。

⒉建堆

建堆时,将所有称好的辅料拉到堆前,先在地面上洒一层石灰,在面上铺一层干的草,其厚为30厘米左右,宽为2.3米,长28米左右为1亩地料。分5-6层堆料,一层25-30厘米的麦草,上面撒一层石灰,铺一层牛粪,撒一层油渣、磷肥、石膏(用1/2量),尿素在最上二层分别撒入,把辅料可以混合,分6份每层撒一分,再铺料。如此一层草料、一层辅料建堆,撒完后开始浇水,将料面浇一遍水,料的四周要垂直整齐,按同样方法作完一堆,总高为1.5米,顶部为龟背形。用薄膜覆盖发酵。

⒊第一次翻堆

建堆6天,料堆内温度达到70-7℃,稳定后即可进行翻堆。翻堆的方法是:从料堆的一侧开始撤料,在另一侧重新建堆,插上木棒或竹竿,即翻滚式翻堆。翻堆时要将料堆顶部料放在一边,后夹在中间,外层料放在内层,内层料放在外层,下层料堆放在上层,边翻边抖松培养料,将培养料混合均匀,排除料中废气,增加新鲜空气。将剩余的石灰、石膏分层撒上,料偏干发黄、白时表示水分不足,要边堆料边洒水,补足水分。每隔50厘米竖立一根木棒,堆完棒摇动抽出,即料上许多通气孔。每隔一天将膜揭开排排废气,亦利于升温,约3天后温度可升到70℃以上,保持2天,又进行翻第二遍。

⒋第二次翻堆

经第一次的调整水分,添加辅料,增设通气孔,料温上升很快,约,5-6天进行翻堆,用同样方法翻,此时可采用从一头翻堆,排上木棒留出通气孔,完后盖上薄膜。用同样方法过五天后翻第三次堆,翻后四周喷上三氯杀螨醇。

⒌第四次翻堆

三次过后,料已腐烂,熟后标准为麦草棕红色,手一拉即断,料握住不沾手。此时进行第四次翻堆,是把料面上边翻边喷除臭剂或甲醛和杀螨药。检查酸碱度,PH值8-8.5为宜。翻完后闷二天便可准备凉料播种。

⒍排料

当第四次翻堆后已能播种时,关键要会辨认料的腐熟程度,培养料要求腐熟均匀一致,色棕红,草秆柔软、富有弹性,用手拉即断,无氨味,无臭味,不发粘,不变黑,料疏松为标准。PH值7-8。不能有夹生料,否则在栽培时,会有鬼伞杂菌等发生。

具体做法:将料堆摊开,排废气,可在外面凉开,亦可直接进棚,按照开畦要求不同大棚,不同场地、行间、距离、厚废都所所不同。

三、配料及堆制

培养料配方:每亩的用量

⒈麦草5000公斤、硼肥200公斤、鲜牛粪10立方米、尿素40公斤、棉籽壳500公斤、油渣200公斤、石灰250公斤、石膏200公斤、PH值8左右。

⒉玉米秆2500公斤、麦草2500公斤、鲜牛粪6立方米、棉皮500公斤、油渣200公斤、磷肥200公斤石膏200公斤、尿素40公斤、石灰250公斤。

⒊堆制:根据自身地理环境,无论是温室、大弓棚、大田、窑洞栽培,堆料发酵均在距栽培场地附近,水、电要方便的进料场所建堆。

建堆发酵步骤为 预湿-建堆-第一次翻堆-第二次翻堆-第三次翻堆-第四次翻堆-撤堆,共计:28天左右。以上已叙述过。

四、大棚、露地选择及开畦

栽培蘑菇,现有的温室大棚、大弓棚、中小棚均可栽培。若需建棚,在收过小麦的地里,弓棚南北走向,温室东西走向。大棚用旧薄膜或黑薄膜,加草帘均可。一般棚长30-50米为宜。

⒈大棚开畦方法是

① 直畦:棚内铺料一般三行料二行走道(4米的棚),或四行料三个走道。两边畦放线铺料各60厘米,中间畦放线铺料1.2米,走道各70厘米。

② 横畦:在棚内中央留一条宽70厘米的沟路两边作横畦,每畦放线铺料80厘米-1米,畦沟间隔40厘米,以此作完,算好棚长能做多少畦。不管那种开畦做法,把畦提前整平,杂草拔掉,铺料前一天灌一次大水,湿度适宜,使棚内土壤手捏成片,一拽即散,便可进行铺料播种,每亩地撒石灰25公斤。

⒉露地开畦方法是 将畦子直开,畦宽1米,直道宽70厘米(两边各留10厘米作取土用),畦深20厘米,是地下畦,畦高出地面20厘米是地上畦。把土壤水份灌好,后划线铺料、凉料排废气。

五、铺料播种

铺料播种应选在晴天和阴天进行,不能在雨天播种,因料被雨水淋后,一是会增加含水量,二是易感染杂菌。晴天中午强阳光下也不宜播种,以免晒死菌种。

⒈铺料 将堆制发酵好的培养料从料堆上撤出放在撒有鲜石灰的畦面上,让其散热冷却到30℃以下,然后抖散并混匀培养料后铺在成龟背型的畦床上,铺料厚度为20厘米左右,料厚薄均匀一致。边铺料边播种。

⒉播种 播种方式有撒播、穴播和层播。麦粒菌种应采取分层撒播,不管大棚和露地栽培均可采取撒播。

每平方米用种1.5-2瓶,菌种要求菌丝浓白、粗壮、不吐黄水、没有萎缩、无杂菌、无螨虫。先将菌种瓶在0.2%的高锰酸钾水溶液里洗一遍,表面消毒后再用,将菌种瓶打碎,种块放入干净的盆中,用手掰碎,取三分之二的菌种,往料面上撒一遍,再用叉或手抓提培养料,让菌块落入料层中,整平料面,再将余下的三分之一菌种均匀地撒在料表面,最后用木板或盆底稍压平料面,紧跟覆盖土壤。厚度4厘米左右,特别注意:撒种时面积不宜过大,应撒多少土盖多少,另外大棚可采用播种7天后覆土。

六、覆土及管理

⒈覆土时间 播种后应立即覆土,有利于保温保湿发菌,还可提早出菇,一般在播种25天左右就开始出菇。若料水份偏湿,可播种7天后才开始覆土,一方面让水分蒸发,另一方面可看到菌种块菌丝生长情况。播种后上面可盖薄膜或草帘。

⒉覆土方法 栽培双孢菇必须覆盖土壤,不覆地是不出菇的。大棚、露地栽培匀从走道中直接取土。先将走道出挖处打碎,上面撒上少许磷肥、炉渣、石灰粉、拌匀,最大土粒不能超过2厘米,土湿度是手捏成扁并能搓成团、而不粘手为宜。边撒种边盖土,露地播种的可直接盖上一层地膜和草帘,畦要带龟形,料面上土四周要盖严,均匀4厘米厚左右;走道顺便形成了一条地沟,地沟能放水,增湿、通风、保湿。

⒊覆土后的管理 大棚播种,覆土后料面可以不盖草帘,为了预防土表面水分流失快,可以盖一层地膜,前三天不要揭膜,以后每天揭一次,每次通风30分钟,以增加菌床内新鲜空气。若土表面干发白,可用喷雾器表面喷湿,若膜下菌丝已上土约15天左右,可去掉薄膜,增加湿度,让气生菌丝倒伏增粗,呈线状横向生长,使土内菌丝往土下长,往往因土层干燥菌丝上不了土表面,可根据菌丝上土情况灵活管理,菌丝离表面土1厘米,料内全部长白,时间约20天左右;便可进入出菇期管理。

七、出菇管理

当气温降到20℃以下,保持13℃以上,上满料的菌丝很快就会出菇,此时关键在于保持土层的水分。检查土层菌丝是否离表面1厘米左右,菌丝边低,出菇慢,菌丝在表层,出菇密而个体小,易(开伞)成薄皮菇,产量低。

⒈催菇 催菇即是诱导菌丝扭结形成原基。催菇的方法主要是用水来进行,此次喷水叫结菇水。当菌丝长到距土层表面1厘米时,喷一次重水,每平方米用水1.5-2.5公斤。喷水可根据土的干湿程度喷,宜在上午或下午棚温20℃以下喷水,喷水后,要加大通风量,大棚两侧要打通风孔,两头要揭起,每天1-2次,每次30分钟。喷水后,若温度适宜,在土壤中便形成大量的小白点状原基,此时不能再喷水,以免原基死亡,注意保温保湿管理。

⒉子实体生长时间的管理 喷水后形成的原基,经过2-3天以后,便分化形成菇蕾,当其长到有黄豆粒大时,喷一次重水,增加土壤的湿度,满足子实体生长所需水分,此次用水叫出菇水。喷水还要根据天气、土壤湿度和菇蕾大小、多少而定。在晴天,土壤偏干发白,菇多,菇蕾大时,喷水量要大。要用喷雾器喷水,或者用洒水壶装水淋下。在雨天和阴天,土壤湿润,菇少、菇蕾小时,少喷水或不喷水。菇体表面光滑、洁白、无鳞片时,则表明分水不足,就要及时喷水增加湿度。出菇土的湿度仍是能捏扁并搓成圆形而不粘手为宜,菇盖长到5厘米左右便可采收。

八、采收与管理

⒈采收 当菇蕾长到菌盖直径达到3-5,菌膜未破裂,菌褶没有裸露出来时,就要采收。一般适温下5-7天便可采收。采收时,采大留小,旋转摘下,注意不要伤及周围的幼菇。丛生的菇,用刀切取大菇,留下小菇继续生长,采菇留柄1厘米,切口要平整,不破裂,切根时将开伞菇、畸形菇分别装在一起,标准菇整菇装在一起,要轻拿轻放,装入塑料筐或桶中。采收同时,清理掉菌床上的死菇、病菇,用土填补好菇脚坑。

⒉转潮管理 每批菇采完后,彻底清理去掉蓖床上的残留根和死菇,修补好覆土层、填平菇脚坑,喷一次杀虫药,氯氰菊脂和杀螨药,然后喷一次重水,即称转潮水。过3-5天,下一潮菇又形成了。有的菌床连续出菇,一般出4-5潮菇,营养基本耗完。春节上冻前,若播种早,9月初下种,12月前可出2-3茬,晚了只出一茬,越冬,春季3月份后再出三茬。关中地区气候干燥,人为管理程度大,出菇潮数明显,南方湿润地区,连续出菇,没有明显潮次。秋菇质量比春菇好。

九、越冬管理

当气温低于10℃时,就极少有菇长出,此时停止喷水,做好越冬管理。其做法是:在畦料面上盖上一层草帘或薄膜,保温保湿管理,每周揭开1-2次,通风1小时,要在中午进行,若床上有菇,及时采收,检查菌床土壤不能过干,保持土处于微湿状态。

十、病虫害防治

在磨菇生长过程中,由于不适宜的环境条件,或没有发酵的培养料,或是采菇后没有及时清理等诸多原因,都会导致发生病虫害,要求每个管理人员,一定要有严格、卫生、保量的完成每个操作过程,棚内场地常撒石灰,发料一定要熟透拌匀,覆土要干净,用水要卫生,用清洁水,通风良好,棚内空气新鲜,都会减少病虫害发生。一旦发生有菌蝇、线虫,用菇虫净、高效氯氰菊脂喷雾或灌食盐水,蘑菇上表面出现斑点,要多通风,少上水,用喷重康宁或百菌清克霉灵喷雾,以便要做到早预防早治疗,这样病虫害发生是完全可以控制的

十一、蘑菇追肥有窍门

一般而言,蘑菇出菇盛期和生长后期,生长期间养分供应不及时,会使得蘑菇产生畸形菇,严重影响蘑菇的产量和质量。对蘑菇进行及时的追肥,能使得蘑菇的产量有所提高。蘑菇在大棚中播种,应将大棚内的温度调节在20℃以下,保持13℃以上,上满料的菌丝会很快出菇,农业人员应保持土层的水分。据了解,蘑菇一般以经常浇水,小水勤浇为宜,一般每亩每批蘑菇应进行追肥2-3次,同时,应结合水进行追施,每平方米的用量为250-500毫升,在蘑菇施肥后应施一次清水,可及时的洗去蘑菇体上的肥液,可以及时的避免蘑菇花斑、黄斑的发生。肥液和水进行施用,可能够使得蘑菇充分吸收。

为了有效的提高蘑菇的产量,应及时施用肥料提高蘑菇的生长发育。农业人员加强蘑菇间的管理,选用尿素150克或选用氨水250毫升,进行兑水50公斤,在溶化后进行均匀喷施,可促使蘑菇的的菇体变厚;可选用绿勃康1∶1000倍液,在蘑菇的子实体发育期间到蘑菇黄豆大小时进行均匀喷施,每隔5-7天喷施一次,可以及时的避免畸形蘑菇和病害的发生,可有效的提高蘑菇产量的20-30%;蘑菇喷施植物健生素水,使用植物健生素金都一号粉剂稀释1000倍(每平方米用量2克兑水l000毫升)进行喷施。每次出菇后喷洒一次。可以促进蘑菇肥大,结实,可增加蘑菇的保鲜期,一般可增产20-30%。同时,蘑菇中可追加施用优质腐熟的人粪尿,将人粪尿兑水10-20倍进行喷施,喷完后可用清水喷洒一次,促进蘑菇的正常生长。

家庭种植蘑菇技术

草菇栽培过程中易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一)杂菌污染

1.主要特征及形成原因主要是霉菌污染,包括绿色木霉.青霉.曲霉和链孢霉。它们主要是在棉籽壳和柿为原料栽培时发生,这一类霉菌一般在二潮菇时出现,在培养料表面或料内生长,影响草菇子实体的形成和生长。发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草菇生长较弱,培养科后期PH值下降造成的.

2.防治方法(1)先用新鲜无霉变的原料,使用前阳光下曝晒2-3天.(2)培养料充分发酵.(3)采收一潮菇后,用PH8.5-9的石灰水喷洒料面.(4)出现污染时,在污染处撒一层生石灰粉.(5)控制好温.湿度,加强通风换气,以抑制霉菌生长.

(二)出现鬼伞

1.主要特征及形成的原因鬼伞实质上也是一种杂菌,只是它形成了子实体,造成的危害更大.鬼伞和草菇的生长习性非常相似,在草菇出菇前2天左右出现,它与草菇争夺营养,影响草菇产量,严重时草菇绝收.鬼伞形成子实体后很快开伞.腐烂,又导致其它杂菌发生.鬼伞发生的主要原因提培养料添加了过多的氮源,培养料PH值在7以下,特别是5时易发生.

2.防治方法(1)培养料使用前充分曝晒.(2)添加辅料氮源时,麸皮以5%为宜.(3)培养料经过充分发酵,播种时调PH值为8-9.

(三)出现菇蝇

1.主要特征及形成原因主要是菇蝇的幼虫(蝇蛆)危害,吃草菇的菌丝,使菇蕾枯萎或钻到子实体内啃食菌肉,使子实体失去商品价值.发生菇蝇主要是由于发酵不彻底,或成虫在培养料上繁殖.

2.防治方法(1)培养料充分发酵以杀死幼虫或虫卵.(2)菇场四周用0.5%敌敌畏喷杀.(3)用20w黑光灯管和收盘诱杀,将灯管架于顶60cm处,灯下35cm处装收集盘,盘内加入适量0.1%敌敌畏剂;以毒杀落盘的成虫.

(四)死菇

1.主要特征及发生原因看到成片的小菇萎缩死亡.发生主要有以下原因(1)通气不良(2)缺少水分(3)温度骤变(4)培养料偏酸(5)采收时小菇受伤(6)菌种退化(7)污染杂菌或发生虫害.

2.预防措施(1)选用优良菌种(2)防止杂菌污染和病虫危害(3)及时调整培养料的酸碱度,使PH在8加强通风换气(5)防止温度忽高急低.

二、鸡胞菇栽培过程中易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一)菌丝生长慢而弱

1.主要特征及发生原因菌丝生长发育速度慢,或不生长,而且菌丝稀少.主要原因是温度过高或过低,培养料配方不合适,培养料湿度过大或过小,通气不良,菌种衰弱.

2.解决方法(1)选择优良菌种(2)培养料科学配比(3)培养料含水量要适当,一般掌握在60%-65%(4)严格控制环境条件,包括温度.通风等。

(二)覆土后不能及时出菇

1.主要特征及发生原因覆土后菌丝生长缓慢,长时间不能爬出土层,菇稀少或不出菇.主要原因:(1)覆土时期不当(2)覆土过厚或过薄(3)覆土的含水量不适宜(4)杂菌污染(5)温度过高或过低,如低于8摄氏度或高于25摄氏度(6)菌袋发菌太弱.

2.解决方法(1)培育健壮的菌袋(2)适时覆土(3)覆土厚度严格掌握在3-4cm(4)覆土用甲醛消毒,使含水量在18%-20%(5)加强温度管理,如温度过低,可控制条件不让其出菇,待温度发合适后再出菇.

(三)菇体开伞

子实体过早开伞,失云商品价值.主要原因是(1)品种是化(2)菇体过密(3)营养不良(4)温度过高。预防方法:(1)选择优良菌种(2)控制覆土或环境条件,不要使出菇过密(3)出菇温度最好控制在20摄氏度以下(4)及时采收.

三、金针菇栽培过程中易出现问题及解决方法

(一)出菇不整齐且量少

子实体出菇有早有晚,大小不一,出菇量少。主要原因:①接种量过大或菌种块大.②发菌温度偏低,特别是低于15℃。③菌袋膨胀。解决方法:①接种量控制在3%左右,菌种块1cm左右。②适温发菌,温度控制在20-22℃。③采取搔菌措施,即当菌丝长满培养料时,用镊子或铁丝钩将表面老化菌丝和接种块去掉,搔菌不能太重,否则推迟出菇。④将灭菌后料袋膨胀的重新装袋。

(二)产量低、品质差(商品菇率低)

1.原因:①培养基不合适或配比不合适。②品种退化或菌种质量差。③栽培场地不合适。④环境条件不适宜。

2.解决方法:①品种选择,选高产优质的菌种;②选择较好的培养料和科学配比。③采用半地下式菇棚或地沟。④创造子实体生长的良好条件,8-12℃,空气湿度80%-90%,弱光,适当通风。

(三)不能出二潮菇或产量低、品质差

主要原因是培养料营养及水分不足和料面污染。解决方法:①采收-潮菇后及时清理料面,避免污染。②及时补肥,如1%葡萄水、煮菇水或0.3%-0.5%尿素。

怎样在家里种植蘑菇,

  一、挑选菌种:

  1、菌袋要厚实坚固不易破裂、透明利于观察菌丝的生长;

  2、菌料密度应在450千克/立方米为宜,是水密度的近一半,放在水中应该有一半的体积漂在水面以上,挑选菌种时,既要看重量也要看体积,重量大而体积小的,说明掺水过多;

  3、以棉籽壳为主料的菌料比较好,颜色为黑褐色,发菌正常的菌丝体颜色纯正、鲜亮,均为白色。出现绿色则是绿霉病,不能使用。

  二、蘑菇栽培:

  解开菌包扎带,开口直径1~2厘米,向里面喷点水(存点积水,只要积水没有干,就不要再喷水),要平放在半阴暗、潮湿、通风的地方,不要让阳光直射,适应温度-40~40度(可室内栽培,最适宜温度5--32度之间),当袋口出现小菇蕾再完全打开打开袋口;

  三、收获蘑菇:

  菌帽直径1厘米以后,要经常对菇喷雾,保持湿润,一般是4天左右成熟,待蘑菇慢慢长大 菌盖边缘呈现波浪状就可以收获了,采收前 1天停止喷水。采收时,一手按住菇面,另一手往菇脚的底部左右旋转摘下。蘑菇采收后,停止喷水2~3天,清理干净菇脚,保持高的湿度,就可以等待第2次出菇了。

种植蘑菇需要那些条件?

1.营养 蘑菇在高温条件下正常生长发育,新陈代谢旺盛,生长速度快,产量高,除了需要充足的碳源外,所需要的速效氮素营养较双孢菇为多。

2.温度 菌丝体生长的温度范围为20~38℃,最适温度为26~32℃。子实体生长发育的温度范围为24~38C,最适温度为26~31℃左右。菌丝体生长和子实体生长发育的温度几乎相同,而且菌丝体由营养生长转化为子实体的繁育阶段,不需要降温的温差刺激,这与双孢蘑菇的特性不同。

3.水分 因生长温度高,生长速度快,产菇多,需水量较一般品种为多。发菌期间堆肥的含水量65%左右。出菇期间覆土层(菜园砂质壤土)的含水量为22%左右。子实体生长期间空气相对湿度为90%左右。

4.空气 蘑菇由于生长温度高,呼吸作用旺盛,湿度大,为了满足其生长所需要的氧气和防止杂菌的产生,必须特别注意培养环境的通风换气。

5.酸碱度 蘑菇在高温条件下生长发育,自身代谢产生的酸性物质多,同时在高温高湿偏酸性的环境中,有利于杂菌的生长。因此,美味蘑菇适合于偏碱性的环境中生长,堆肥和覆土层的酸碱度应调节在pH7.5左右。

6.光线 蘑菇在菌丝体和子实体生长发育的整个阶段都不需要直射光线。

种植蘑菇需要多少资金

种植蘑菇对于资金没有限制,可多可少。少则数千元。多则数万,数十万都可以。应该根据自己的经济实力来决定。

栽培技术

一、塑料大棚建造

选地势平坦、靠近水源、环境洁净地方建棚。大棚规格:东西长45米左右(根据栽培规模大小确定),南北宽8米,北墙高(含下挖深度)2.8米,南墙高1. 6米,南北每隔15米砌一分隔墙。墙为砖结构,北墙为双层空心墙,以利保温;南墙每隔3米设两窗以便通风。棚内地面下挖50厘米,棚顶面采用无滴膜覆盖保温。有条件的菇农也可利用冬暖蔬菜大棚进行猴头菇栽培。

二、栽培季节

根据猴头菇生长发育对温度的要求,应用塑料大棚栽培,在山东一般应于10月中旬制栽培袋,约经一个月的培养至11月中下旬开始出菇,翌年3月上中旬出菇结束。

三、栽培袋的制备

1.培养料配制配方①:棉子壳90%,麸皮8%,石膏1%,过磷酸钙1%。配方②:棉子壳58%,杂木屑30%,麸皮10%,石膏1%,过磷酸钙1%。配方③:棉子壳50%,玉米芯粉38%,麸皮10%,石膏1%,过磷酸钙1%。将上述各配方原料拌匀,按料水比1:1.2~1:1.4加水调至含水量65%。

2.装袋采用15厘米×32厘米~34厘米×0.04厘米的聚丙烯塑料袋,每袋装干料重约0.4千克~0.45千克。料要适度压紧,然后用绳所紧袋口。

四、灭菌

1.常压灭菌将培养料袋分层置放灭菌锅内,加热至100℃,保持10小时,停火焖5小时~6小时,然后将袋取出冷却接种。

2.高压灭菌用大容量高压灭菌锅,料袋亦分层放置,保持压力1. 2千克/平方厘米2小时,然后自然冷却至压力为零时,开锅盖将料袋取出冷却。大容量灭菌锅灭菌时,如将压力升至1. 5千克/平方厘米则易发生熔袋、胀袋现象,影响灭菌效果。

五、接种与培养

当料袋冷却至30℃以下时移入接种箱接种,接种箱用高锰酸钾、甲醛熏蒸灭菌,20分钟进行无菌操作接种。接种从料袋两端进行,一般每瓶菌种可接25袋。接种后可将料袋直接移入大棚培养发菌。移入前大棚应充分消毒,开窗降低棚内温度,用石灰水喷洒地面和四壁,然后用甲醛或硫磺密闭熏蒸24小时。如采用冬暖蔬菜大棚栽培猴头菇,可先将接种后的料袋单独置于培养室培养至菌丝吃料深达2厘米左右,再移入大棚内继续培养。料袋呈墙式排放,每行叠放6层,底面铺一层砖,行间距60厘米,以便于管理。

发菌培养期间要加强通风管理,棚顶适当加放草帘遮荫,控制棚内温度不超过27℃,约经30天,菌丝接近发满时,倒袋检查,清除有较重杂菌污染的菌袋,生长健壮的菌袋即可进行出菇管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