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到混凝土,大家应该都知道,有人问c20的混凝土配合比,还有朋友想问混凝土配合比计算,这到底是咋回事?实际上c20混凝土配合比立方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混凝土配合比计算,希望大家有所收获。
混凝土配合比计算
c30混凝土配合比是0.38:1:1.11:2.72 ,C30混凝土:水:175kg水泥:461kg 砂:512kg 石子:1252kg。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 NO:041技术要求强度等级:C30抗渗等级:塌落度/mm:120~140原材料水泥:P.O 32.5河砂:中砂碎石/mm:16~31.5粉煤灰: 外加剂:JM-Ⅱ 或 JY-2 配合比每1㎡材料用量/kg水泥河砂碎石水外加剂砂率38576011351703.85040%配合比例11.972.950.440.010。
C20混凝土配合比等于混凝土中各组成材料(水泥、水、砂、石)之间的比例。
C代表混凝土。
20代表混凝土强度标号。
C10/C20/C25等等的混凝土配合比都是混凝土中各组成材料(水泥、水、砂、石)之间的比例。
混凝土按强度分成若干强度等级,混凝土的强度等级是按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fcu,k划分的。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是立方抗压强度总体分布中的一个值,强度低于该值得百分率不超过5%,即有95%的保证率。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原则:
1.混凝土拌合物的和易性能够满足施工的需要;
2.混凝土的强度能够满足设计的要求;
3.混凝土应有良好的耐久性;
4. 在满足上述的要求时,尽量减少成本,增加效益。
混凝土配合比——百度百科
施工配合比怎么算?
1、混凝土实验室配合比为 水泥:砂子:石子:水= 1:2.12:4.37:0.62,当现场砂含水率3%时,砂子的质量=2.12*(1+3%)=2.18,当石子含水率1%时,石子的质量=4.37*(1+1%)=4.41,水的质量要减少到=0.62-2.12*3%-4.37*1%=0.52
所以施工配合比为水泥:砂子:石子:水= 1:2.18:4.41:0.52
2、1升=0.001立方米,搅拌机(出料容量)为250升即0.25m*m*m
因每立方米混凝土水泥用量为290KG,现在实际容量为0.25m3时,水泥需要0.25*290KG=72.5KG
根据施工配合比得:水泥:砂子:石子:水= 1:2.18:4.41:0.52=72.5KG:158.05KG:319.73KG:37.7KG
以上就是需要的材料用量。
调整量=(该级超径量与逊径量之和)—(次一级超径量+上一级逊径量)
试验室所确定的配合比,其各级骨料不含有超逊径颗粒,且以饱和面干状态。但施工时,各级骨料中常含有一定量超逊径颗粒,而且其含水量常超过饱和面干状态。
因此应根据实测骨料超逊径含量及砂石表面含水率,将试验室配合比换算为施工配合比。其目的在于准确的实现试验室配合比,而不是改变试验室配合比。
试验室所确定的混凝土配合比,其和易性不一定能与实际施工条件完全适合,或当施工设备、运输方法或运输距离,施工气候等条件发生变化时,所要求的混凝土坍落度也随之改变。为保证混凝土和易性符合施工要求,需将混凝土含水率及用水量做适当调整(保持水灰比不变)。
矿质混合料配合比例计算
①组成材料的原始数据测定。根据现场取样,对粗集料)细集料和矿粉进行筛析试验。按筛析结果分别绘出各组成材料的筛分曲线,同时测出各组成材料的相对窃度”供计算物理常数备用。
②计算组成材料的配合比,根据各组成材料的筛析试验资料,采用图解法或电算法,计算符合要求级配范围的各组成材料用量比例。
③调整配合比。计算得的合成级配应根据下列要求作必要的配合比调整。
a.通常情况下,合成级配曲线宜尽量接近设计级配中限,尤其应使0.075、2.3和4.75删筛孔的通过量尽量接近设计级配范围中限。
b.对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城市快速路、主干路等交通量大、轴载重的道路,宜偏向级配范围的下(粗)限。对一般道路、中小交通量或人行道路等宜偏向级配范围的上(细)限。
c、合成的级配曲线应接近连续或有合理的间断级配,不得有过多的犬牙交错,当经过再三调整、仍有两个以上的筛孔超过级配范围时,必须对原材料进行调整或更换原材料重新设计。
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计算方法?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计算书
依据《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2000)(J64-2000)以及《建筑施工计算手册》。
一、混凝土配制强度计算
混凝土配制强度应按下式计算:
fcu,0≥fcu,k+1.645σ
其中:σ——混凝土强度标准差(N/mm2)。取σ=5.00(N/mm2);
fcu,0——混凝土配制强度(N/mm2);
fcu,k——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N/mm2),取fcu,k=20(N/mm2);
经过计算得:fcu,0=20+1.645×5.00=28.23(N/mm2)。
二、水灰比计算
混凝土水灰比按下式计算:
其中:
σa,σb—— 回归系数,由于粗骨料为碎石,根据规程查表取 σa=0.46,取σb=0.07;
fce—— 水泥28d抗压强度实测值,取48.00(N/mm2);
经过计算得:W/C=0.46×48.00/(28.23+0.46×0.07×48.00)=0.74。
三、用水量计算
每立方米混凝土用水量的确定,应符合下列规定:
1.干硬性和朔性混凝土用水量的确定:
1)水灰比在0.40~0.80范围时,根据粗骨料的品种,粒径及施工要求的混凝土拌合物稠度,其用水量按下两表选取:
2)水灰比小于0.40的混凝土以及采用特殊成型工艺的混凝土用水量应通过试验确定。
2.流动性和大流动性混凝土的用水量宜按下列步骤计算:
1)按上表中坍落度90mm的用水量为基础,按坍落度每增大20mm用水量增加5kg,计算出未掺外加剂时的混凝土的用水量;
2)掺外加剂时的混凝土用水量可按下式计算:
其中:mwa——掺外加剂混凝土每立方米混凝土用水量(kg);
mw0——未掺外加剂时的混凝土的用水量(kg);
β——外加剂的减水率,取β=500%。
3) 外加剂的减水率应经试验确定。
混凝土水灰比计算值mwa=0.57×(1-500)=0.703
由于混凝土水灰比计算值=0.57,所以用水量取表中值 =195kg。
四、水泥用量计算
每立方米混凝土的水泥用量可按下式计算:
经过计算,得 mco=185.25/0.703=263.51kg。
五. 粗骨料和细骨料用量的计算
合理砂率按下表的确定:
根据水灰比为0.703,粗骨料类型为:碎石,粗骨料粒径:20(mm),查上表,取合理砂率βs=34.5%;
粗骨料和细骨料用量的确定,采用体积法计算,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mgo——每立方米混凝土的基准粗骨料用量(kg);
mso——每立方米混凝土的基准细骨料用量(kg);
ρc——水泥密度(kg/m3),取3100.00(kg/m3);
ρg——粗骨料的表观密度(kg/m3),取2700.00(kg/m3);
ρs——细骨料的表观密度(kg/m3),取2700.00(kg/m3);
ρw——水密度(kg/m3),取1000(kg/m3);
α——混凝土的含气量百分数,取α=1.00;
以上两式联立,解得 mgo=1290.38(kg),mso=679.67(kg)。
混凝土的基准配合比为: 水泥:砂:石子:水=264:680:1290:185
或重量比为: 水泥:砂:石子:水=1.00:2.58:4.9:0.7。赞同189| 评论(5)
混凝土配合比
混凝土配合比必须由有资质的检测机构开具配合比通知单,如果你们单位有试验室并具有相应的资质(通过国家行政机构颁发的内部试验室资质或更高等级的检测机构的资质且资质范围内包含混凝土配合比的项目),那也可以自己做,但前提是个人也需要相应的资质。
配合比的设计应根据JGJ55-2000、GB50204-2002等标准进行设计,如果掺粉煤灰等,还要参考粉煤灰的规范;流程简单如下:
1、由施工单位提供选定的原材料:包括水泥、砂、石、掺合料、外加剂等。
2、施工单位提供设计技术要求、施工要求。
3、试验室对原材料进行试验,确定原材料的技术参数。
4、根据设计要求和施工要求及规范计算配合比。(这个过程是考虑最多的,参考的文件、标准也是最多的,一定要细心并考虑周全)。
5、对计算的配合比进行试配。
6、根据试配结果对计算配合比进行修正。
7、开具配合比通知单。
流程简单如上,但细节需要考虑很多,你仔细看一下规范,毕竟我不能把规范整个给放上。也希望高手多指正。
混凝土配合比计算公式
一、某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已知单位用水量为180kg,水灰比0.7,砂率35%,按重量法计算水泥、砂、石子用量及配合比。 解: 1、已知单位用水量为180kg,水灰比0.7 2、计算每立方米混凝土水泥用量; 用水量/水灰比=180/0.7=257kg/m3 核验水泥用量是否符合耐久性
一、某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已知单位用水量为180kg,水灰比0.7,砂率35%,按重量法计算水泥、砂、石子用量及配合比。
解:
1、已知单位用水量为180kg,水灰比0.7
2、计算每立方米混凝土水泥用量;
用水量/水灰比=180/0.7=257kg/m3
核验水泥用量是否符合耐久性允许最小水泥用量260kg/m3,计算得水泥用量257kg/m3小于不符合规定 ,水泥用应取260kg/m3
3、选用砂率=35 %
4、计算每立方米混凝土砂、石用量,按重量法计算;
已知每立方米混凝土用水量=180kg/m3,水泥用量=260kg/m3,砂率=35 %,假定混凝土拌合物2400kg/m3
260 G S 180=2400
S/(G S)=0.35
G S=2400-260-180=1960kg/m3
S=(G S)*0.35=1960*0.35=686kg/m3
G=(G S)-S=1960-686=1274kg/m3
按重量法计算得到的理论配合比如下;
水泥260kg 砂686kg 碎石1274kg 水180kg
配合比;1:2.64:4.9:0.69
二、根据已知条件计算配合比:P.O42.5水泥(水泥富余系数Yc=1.1;砂率SP为37%;用水量为190Kg/m3;标准差σ取4.5MPa,细骨料含水率为3.1%;粗骨料含水率为0.6%)工地需要配置强度等级为C35的混凝土,求工地每方混凝土的水:水泥:细骨料:粗骨料用量理论配合比及施工配合比。
解:
据题意已知条件计算C35混凝土理论配合比;
1、水灰比计算:
混凝土配制强度=35 1.645*标准差4.5=42.4
回归系数;a b根据石子品种查表得碎石a =0.46 ,b=0.07
水泥实际强度=42.5*1.1=46.75
W/C=0.46*46.75/(42.4 0.46*0.07*46.75)=0.49
2、计算每立方米混凝土水泥用量;
用水量/水灰比=190/0.49=388kg/m3
核验水泥用量是否符合耐久性允许最小水泥用量260kg/m3,计算得水泥用量388kg/m3大于规定符合
3、选用砂率=37 %
4、计算每立方米混凝土砂、石用量,按重量法计算;
已知每立方米混凝土用水量=190kg/m3,水泥用量=388kg/m3,砂率=37 %,假定混凝土拌合物2400kg/m3
388 G S 190=2400
S/(G S)=0.37
G S=2400-388-190=1822kg/m3
S=(G S)*0.37=1822*0.37=674kg/m3
G=(G S)-S=1822-674=1148kg/m3
按重量法计算得到的理论配合比如下;
水泥388kg 水190kg 砂674kg 碎石1148kg
理论配合比=1:1.74:2.96:0.49
5、根据细骨料含水率为3.1%;粗骨料含水率为0.6% 调整施工配合比;
水泥388kg
砂674 (674*3.1%)=695kg
碎石1148 (1148*0.6%)=1155kg
水190-(674*3.1% 1148*0.6%)=162kg
施工配合比=1:1.79:2.98:0.418(责任编辑:admin)
C20混凝土配合比
1、配合比为:0.47:1:1.342:3.129
2、每立方米用料量:水:190kg 水泥:404kg 砂子:542kg 石子:1264kg
混凝土是非均质的三相体,即固体、液体和气体。两种相接触的面称为界面,混凝土中界面的存在是无法避免的,对混凝土性能产生不良影响。混凝土拌合物三相所占的体积大致为,固相占总体积的73%~84%、液相占15%~22%、气相占1%~5%。
三相的体积并非一成不变,在建筑后的凝结硬化过程中,三相所占的体积将不断的发生变化,但终凝以后变化减少,表现为总体积和液相在减少,而气相却在增加,主要是液相流失、蒸发和被固相所吸收造成。另外,三相的体积也会随环境条件的变化而发生变化。
三相体积的改变是混凝土产生裂缝主要原因之一,尤其是混凝土产生终凝之前较为明显(即通常认为随行收缩,干燥收缩等引起的裂缝),但这种裂缝如果在浇筑后及时采取有效的养护措施,能够获得明显的控制效果。
水泥、石灰、石膏等无机胶凝材料与水拌和使混凝土拌合物具有可塑性;进而通过化学和物理化学作用凝结硬化而产生强度。一般说来,饮用水都可满足混凝土拌和用水的要求。水中过量的酸、碱、盐和有机物都会对混凝土产生有害的影响。骨料不仅有填充作用,而且对混凝土的容重、强度和变形等性质有重要影响。
为改善混凝土的某些性质,可加入外加剂。由于掺用外加剂有明显的技术经济效果,它日益成为混凝土不可缺少的组分。为改善混凝土拌合物的和易性或硬化后混凝土的性能,节约水泥,在混凝土搅拌时也可掺入磨细的矿物材料──掺合料。它分为活性和非活性两类。掺合料的性质和数量,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变形、水化热、抗渗性和颜色等。
混凝土配合比换算成每盘用量怎么计算
每盘用量视搅拌机不同而不同,具体如下:
1、对于JS500强制式搅拌机,一盘商品混凝土量为0.5立方米。乘以系数0.5,每盘水泥、砂、碎石、水用量分别为122.5:215.5:722:100千克;
2、对于JS750强制式搅拌机,一盘商品混凝土量为0.75立方米。乘以系数0.75,每盘水泥、砂、碎石、水用量分别为258:323:1083:150千克;
3、对于JS1000强制式搅拌机,一盘商品混凝土量为1立方米。乘以系数1.0,每盘水泥、砂、碎石、水用量分别为345:431:1444:200千克;
4、对于JS1500强制式搅拌机,一盘商品混凝土量为1.5立方米。乘以系数1.5,每盘水泥、砂、碎石、水用量分别为517:646:2166:300千克;
依次类推,首先需要确定搅拌机的规格。不然没法判断每盘原材料用量。
配置混凝土配合比过程中控制以下方面:
1、在进行混凝土配合比试验前,应按要求对进场原材料进行复检,然后采用合格的原材料同时配制多种配合比作为拟试验配合比,并对拟试验配合比混凝土的总碱量和氯离子进行计算,考察二者是否满足要求,否则,应重新调整原材料或配合比参数。
2、水泥供应商应提供水泥熟料的化学成分和矿物组成、混合材种类和数量,施工单位应对水泥供应商提供的上述资料进行确认。只有当各种原材料的品质满足相应要求时才可进行混凝土配合比试验。
3、应按要求,对混凝土用水泥、骨料、矿物掺和料、专用复合外加剂等主要原材料的产品合格证及出厂质量检验报告进行进场检查。
4、原材料要分类堆放,做好标识,表明材料的名称、规格、数量、进场时间、检验情况等。水泥、外加剂、外掺料等材料要妥善保管,作好防潮、防雨;按进场时间先后顺序分别储存,确保材料在有效期内使用,如果已超过规范规定的有效期,使用前必须经过重新试验,按试验结果判定是否正常使用、或降级使用、或报废处理。
5、严格计量工作。拌和站自动计量系统必须经过计量检定部门的检定,检定合格后方可使用。
6、在开盘前,试验人员要进行砂、石含水量试验,认真换算施工配合比,填写施工配料单,并作好标识;加强监督检查,严格按照配合比施工。
7、由试验人员负责砂、石材料含水量的检验,混凝土拌和物含气量的检验以及夏季施工原材料的温度及拌和物温度的检验,并根据具体情况调整施工配合比以满足高性能混凝土的质量要求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怎么计算用水量
1、首先,根据原始数据进行初步计算,得到“理论混合比”。 在实验室进行试混合调整后,提出了满足施工可操作性要求的“基准混合比”。
2、计算是fcu.0=fcu+1.645σ=30+1.645×5.0=38.2Mpa w/c=aa×fce/(fcu.0+aa×ab×fce)=0.46×45.0/(38.2+0.46×0.07×45.0)=0.52。
3、根据施工要求,混凝土设计坍落度为120mm-160mm,单位耗水量为215kg,并添加了1.7%的缓凝高效减水剂。 减水率为δ= 22%,则混凝土单位耗水量:mW0 = mW(1-δ)= 215×(1-22%)= 168 kg; 单位水泥用量:mc = mwo / w / c = 168 / 0.52 = 323 kg。
4、用粉煤灰代替16.5%的水泥,替代系数为λ= 1.3,则水泥用量为mc0 = mc×(1-16.5%)= 270kg; 粉煤灰量:mf0 = mc×16.5%×1.3 = 69.3 Kg; 减水剂用量:mFDN0 =(mc0 mf0)×1.7%= 5.77kg。
5、假设混凝土单位容量MCP = 2400kg / m,砂比βs= 40%,则mc0 mf0 ms0 mg0 mW0 = mcp; mso /(mso mgo)×100%=βs:细骨料ms0 = 757kg,粗骨料Mg0 = 1136kg。 然后是混凝土混合比:mc0:ms0:mg0:mf0:mFDN0:mW0 = 270:757:1136:69.3:5.77:168 = 1:2.80:4.21:0.26:0.021: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