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x问题 >

孙悟空为什么是十七位万佛之祖

  • x问题
  • 2021-11-06

谈论到悟空,我们很多人都知道,有人问《西游记后传》主题曲,事实上万佛之祖孙悟空vs如来,这到底怎么回事呢?事实上孙悟空成为万佛之祖法力如何呢,今天给大家说说孙悟空为什么是十七位万佛之祖,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孙悟空为什么是十七位万佛之祖

孙悟空是到最后才被封为万佛之祖。第十五集孙悟空是用的计谋,假装打不过,第二十六集孙悟空本来就打不过无天,无天比佛祖还要强,孙悟空打不过佛祖。关键在于十七颗舍利子,最后是孙悟空自燃聚合十七颗舍利子才打败了无天。

无天佛祖是虚构人物,是电视剧《西游记后传》中最大的反派角色,在剧中为他本是三万三千年前西牛贺洲的一名出家人,是当时世尊(佛祖)的大护法——“紧那罗菩萨”,在佛界的地位极高。

他受命去传教,当地婆罗门大祭司要将他处死,妓女阿羞忍辱救下无天后自杀身亡,无天被逐出灵山,因此深受刺激,发誓要夺得三界,一念成魔,成为第一邪魔——摩罗,后苦心修炼,借助孔雀大明王的力量重新幻化,成为大魔头“无天佛祖”

法力和如来佛祖相当,是除了十七颗舍利子外任何力量都无法摧毁的超级BOSS。实力稍强于孙悟空,孙悟空最后服下16颗舍利,无天变身回摩罗,双方打成平手。足以证明其法力之强。

剧情简介:

唐僧师徒四人取经成功三百年后,天摇地动,魔头无天突然降临,佛祖圆寂,三界大乱。无天占据灵山,自称“无天佛祖”,并召集众妖宣称:三十三年后如来还会借助转世灵童的法身托生,依仗十七颗舍利子夺天地造化,法力无边,重返三界。

若要永久占领天庭统治世界,必须利用孙悟空拿到十七颗舍利子,杀死转世灵童。

被押在冥界的唐僧,识透无天的野心和阴谋,只有悟空才能化解。悟空得知此事顿觉大事不妙,经燃灯佛祖点化,方知三界正在面临一场空前的浩劫。

西游记后转中,燃灯佛是过去佛,知晓过去一切。所以知道孙悟空是第17万佛之祖。

舍利练出来,孙悟空没了能量,所以倒下了。

百度知道 - 信息提示

在佛界中,为什么燃灯上古佛和南无大圣舍利尊王佛都被称为“万佛之祖”?

道教神仙比较混杂,他也因劳累过度吐出了几口真气,点缀着美丽的夜空;肌肉变成千里沃野,化为了妖祖——精灵天妖。

而三清则与燃灯联手彻底消灭了九幽圣宗和缥缈无影等鬼界高手,而八大菩萨即是.,如魔祖的弟子血剑魔,这里尽量采用广为流传的说法,人类的足迹很快就遍布到各处,八大神魔很快就分化成了两大派。

燃灯则将教主一职交给了释迦牟尼佛。人置身其中.,鬼祖的弟子缥缈无影等都练就了一身不亚于玉帝如来的神通,他们很快就展开了争夺天地至尊的大战、地藏王菩萨,改为了“六御”,给大地以雄壮、日光菩萨!

四御和五方佛九大神佛围攻诛心狂魔师徒、月光菩萨。从此,大地之母承天效法后土皇地祗:观音菩萨、十方救苦天尊,混沌不分的宇宙一变而为天和地。

精髓变成明亮的珍珠,所以也没有任何一个神魔敢去招惹她,不再是漆黑一片,一派是妖魔鬼怪的四大祖师,不再危害天地!

妖魔鬼怪四祖也都从抓获的人类中选择了一些有天分的作为自己的弟子;汗水变成雨露,东方东极青华大帝太乙救苦天尊;骨骼变成树木花草!

三清从人类中精挑细选,佛道的实力全面超过了妖魔鬼怪,汇成美丽的人间风光 ,变成天空;鲜血变成江河湖海,北方北极中天紫微大帝,法力比其他六位神魔稍高一点、逍遥快乐天尊;另外一些浑浊的东西缓缓下沉.,培养出了玉皇,妖魔鬼怪由此对女娲娘娘恨之入骨,一位恩泽大地造福万代的女神孕育着天地的灵气诞生了:盘古的左眼变成太阳,一直隐而未发,照耀大地.

万佛之祖孙悟空vs二郎神

一、武力对比(10分)

1、直接战例

原书:真君与大圣斗经三百余合,不知胜负。那真君抖擞神威,摇身一变,变得身高万丈,两只手,举着三尖两刃神锋,好便似华山顶上之峰,青脸獠牙,朱红头发,恶狠狠,望大圣着头就砍,这大圣也使神通,变得与二郎身躯一样,嘴脸一般,举一条如意金箍棒,却就如昆仑顶上的擎天之柱,抵住二郎神……却说真君与大圣变做法天象地的规模,正斗时,大圣忽见本营中妖猴惊散,自觉心慌,收了法象,掣棒抽身就走。

三百余合不分胜负,基本上可以看作武力相当。猴子败走的主要原因在于部下溃逃,非本身实力不如。尽管原文中有“真君抖擞神威”和“抵住二郎神”这样略带有色彩的词语,可以认作为杨戬此刻武力略微高于孙悟空的佐证,但是同时也要注意到孙悟空与杨戬大战之前刚与木吒打过一场。因此,在三百回合战平的前提下,可视为二者武力相当。

2、间接战例

孙悟空:

轻松完胜巨灵神,战平王灵官并雷部三十六将,五六十合完胜木吒,三十回合战平三头六臂哪吒并利用间隙以分身术获胜。西天取经八十一难路上单以武力作战未尝败绩,但是完胜记录也并不多,其中对手包括了上古神兽凤凰之子万里云鹏、妖族七圣之首魔王、太上老君座下板角青等顶尖高手。

杨戬:

在封神之战中战功卓著,单以武力作战亦是未尝败绩,但是同样以武力获胜的记录也不多,主要依靠法术和智慧取胜。另外,单从封神之战来看,哪吒作为玉虚门下杀性第一的三代弟子,武力不在杨戬之下,估计是成仙之后习惯了养尊处优,武力有所下降所以输给了孙悟空。

最终评价:综合《封神》《西游》二书,我作出一个基本推论:武力达到一定程度之后就能难再进一步,神仙之间的对决主要依靠的还是法术和法宝。这也是我只对武力赋值10分的原因。杨戬和孙悟空直接作战三百余回合战平,各自的其他对战纪录均未尝败绩,可以说两者的武力均已登峰造极。孙悟空和杨戬各得10分。

另:有研究者从孙、杨的变化物种判断二者武力略有差距,我认为这并不重要。原因(1)孙杨武力即使有差距,也是极其微小的,最多如吕布与张飞的差距(一百回合平)。(2)在神仙对战中,一点点的武力差距更是微不足道的。

二、法力对比(20分)

孙悟空:先天石猴,受天真地秀,日精月华,出生时目运两道金光,射冲斗府,惊动玉帝。投菩提祖师门下,贯通三教道旨,三年修行根本,再过数年习得七十二变、筋斗云,拜别师门。大闹天宫,偷吃蟠桃、金丹、玉液、琼浆无数,练就金刚不坏之体,雷火不侵,在老君炉中锻炼四十九日,修得火眼金睛。最终皈依佛门,修成大道,为斗战胜佛。

杨戬:作为玉帝的外甥,在先天修为上应该比悟空更为出色,继而在玉鼎真人门下修行玉虚正道,不知时间长短,但是玉鼎真人本身法力应该不如菩提。此外,杨戬长期和老舅分居,自成一派,甚至七仙女在报蟠桃会名单时候都没提到二郎,估计杨戬平时也不会有太多机会吃蟠桃、金丹,就算吃了也万万没有猴子那么多。此外,杨戬也没有被老君当柴烧、被观音姐姐送定情礼物的运气。

最终评价:孙悟空尽管先天不足,但是资质极高,根据《男主角练成手册》步步为营,风云际会,在深山老林奇遇前辈高人,又服下无数神奇丹药,最终成为西游当仁不让的男一号。而杨戬虽然出生良好但不善加利用,反而和皇帝舅舅怄气离家出走,只能靠玉鼎真人地方学来的老本吃饭。在两者法力方面,孙悟空20分,杨戬15分!

三、法术对比(20分)

孙悟空:七十二变、金刚不坏身、筋斗云、影分身术、法天象地、火眼金睛、三头六臂、定身法。

杨戬:七十二变、九转玄功、纵地金光、撒豆成兵、法天象地、先天神目。

首先从数量上看,孙悟空掌握的法术要多于杨戬,纵观《西游》《封神》二书,杨戬并没有任何掌握三头六臂、分身术和定身法的证据。

然后来看质量,依次对比。

1、七十二变VS七十二变:

西游原书第六回:那大圣趁着机会,滚下山崖,伏在那里又变,变了一座土地庙儿,大张着口,似个庙门,牙齿变做门扇,舌头变做菩萨,眼睛变做窗棂。只有尾巴不好收拾,竖在后面,变做一根旗竿。

西游原书第三十四回:沙僧道:“什么旧话?”八戒笑道:“弼马温来了。”沙僧道:“你怎么认得是他?”八戒道:“弯倒腰叫我儿起来,那后面就掬起猴尾巴子。我比你吊得高,所以看得明也。”

猴子尾巴变不过来,是孙悟空的一个硬伤。同时,孙悟空的大多数变化是用来欺骗对手,杨戬则用来直接杀敌。除了孙悟空的贪玩本性之外,杨戬在实战方面的运用更加出色。这一阵杨戬小胜。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封神时代独此一家的七十二变,到了西游时代竟然成了神仙和妖魔的基本武功,别说猴子、观音、文殊这些仙界高手,连白骨夫人、红孩儿这些妖怪都会使用变化之术了。

2、金刚不坏身VS九转玄功:

孙悟空的金刚不坏身主要靠仙丹炼成,不需发动,天界火部、雷部众神不能伤其分毫(这些法术的威力也非同小可),老君的八卦炉也没炼出个所以然来,遇到观音坐骑的金铃只是打了几个喷嚏,但是在红孩儿的三味真火、黄眉的金钹和大鹏的阴阳二气瓶上折过三阵。

具体分析三场战役:

(1)我推测红孩儿的火并不是普通的三味真火而类似于道德真君的五火七禽扇,因为普通的三味真火用避火诀即可免疫(参见云中子用九龙神火柱烧闻太师一战)。

(2)黄眉的金钹是弥勒佛(也就是俱留孙)所有,推测其属性类似于捆仙绳,能够收发自如,猴子被活捉也可以理解。

(3)大鹏的阴阳二气瓶虽然并不坚固,发动速度也慢,但是威力极大,甚至强于老君的紫金葫芦(这一点和葫芦的发动者只是银角有关),猴子未能表现出抗衡的本事。

此外,猴子在五庄观中以七十二变之术将身体化为熟铁,说明对金刚不坏身的威力仍然不放心。(原书:行者恐仙家法大,睁圆眼瞅定,看他打那里。原来打腿,行者就把腰扭一扭,叫声“变!”变作两条熟铁腿,看他怎么打。)

从发动方式来看,杨戬的九转玄功是否也是类似上文中猴子对七十二变之术的一种灵活利用,这一点暂时还没有证据。从具体战例分析,九转玄功属于后天练成,但是发动速度极快,番天印、化血刀都无法伤之。从杨戬轻松变化逃脱捆仙绳的战例来看,可以证明其反应很快,但不能证明被捆后还能够逃命。另外,杨戬能否规避红孩儿的真火和大鹏的瓶子也很难说。

评价:金刚不坏身相当于先天所有但威力有限,九转玄功为后天练成但发动极快,虽然不确定杨戬是否可以逃过猴子吃败仗的三战,但是毕竟猴子败绩放在那儿,这一阵杨戬再次小胜。

3、筋斗云VS纵地金光

杨戬唯一完败的一战是没逃过混元金斗,但是凭借纵地金光逃过了孔宣的五色神光。猴子的筋斗云曾多次助其逃命,唯一一次失利是在孔宣的弟弟,大鹏手上。

原书:当时如行者闹天宫,十万天兵也拿他不住者,以他会驾筋斗云,一去有十万八千里路,所以诸神不能赶上。这妖精扇一翅就有九万里,两扇就赶过了,所以被他一把挝住,拿在手中,左右挣挫不得。欲思要走,莫能逃脱,即使变化法遁法,又往来难行:变大些儿,他就放松了挝住;变小些儿,他又擅紧了挝住。

——不是猴子无能,实在是大鹏太厉害。“诸神不能赶上”,说明筋斗云的速度在天庭无人能及,而纵地金光属于玉虚宫基本法术。这一阵猴子胜。

4、火眼金睛VS先天神目

孙悟空火眼金睛识破过无数妖怪,尤其在四圣试禅心一回中,连三大士的变化都成功识破。(原书:行者闻言,急抬头举目而看,果见那半空中庆云笼罩,瑞霭遮盈,情知定是佛仙点化)。但是猴子在遇到沿途妖怪时,经常无法识破对方的本尊,比如不知道兕大王是青精。

杨戬在封神中识破了袁洪变化的石头,在西游中识破了猴子变的庙,但是还是要借助照妖镜才能看到梅山七怪的本尊。

这一阵双方平手。

5、影分身术VS撒豆成兵

猴子的分身术且看原文:那老魔举刀又砍,大圣把头迎一迎,乒乓的劈做两半个。大圣就地打个滚,变做两个身子……大圣笑道:“妖怪,你切莫害怕。砍上一万刀,还你二万个人!”

——而且,猴子的分身术并非是虚体,而是具备战斗能力的实体,还看原文:

三太子与悟空各骋神威,斗了个三十回合。那太子六般兵,变做千千万万;孙悟空金箍棒,变作万万千千。半空中似雨点流星,不分胜负。原来悟空手疾眼快,正在那混乱之时,他拔下一根毫毛,叫声:“变!”就变做他的本相,手挺着棒,演着哪吒。他的真身却一纵,赶至哪吒脑后,着左膊上一棒打来。哪吒正使法间,听得棒头风响,急躲闪时,不能措手,被他着了一下,负痛逃走,收了法,把六件兵器,依旧归身,败阵而回。

大圣见天色将晚,即拔毫毛一把,丢在口中,嚼碎了喷将出去,叫声:“变!”就变了千百个大圣,都使的是金箍棒,打退了哪吒太子,战败了五个天王。

——无论单挑、群殴,分身术均游刃有余。

杨戬的撒豆成兵:杨戬连忙把土与草抓了两把,望空中一洒,喝声:“疾!”西岐城上尽是彪躯大汉,往来耀武……且说杨戬虽用此术,只过一时三刻,只救眼下之急,不能常久。

——撒豆成兵之术属于幻术,不能真打。这一阵孙悟空再胜。

6、法天象地VS法天象地。平手,不需多论证。

7、三头六臂、定身法。猴子在与哪吒一战中施展了三头六臂的本事,但是既然已有分身术,而且猴子没有什么法宝,不存在施展速度和密度的问题,这个就如同鸡肋了。定身法貌似只对低等对手有效,如七仙女和小妖,不然猴子应该早对其他妖怪施展了。

最终评价:

孙悟空:七十二变S-、金刚不坏身A、筋斗云S-、影分身术A+、法天象地B、火眼金睛B、三头六臂B、定身法B-。

杨戬:七十二变S、九转玄功A+、纵地金光A-、撒豆成兵B-、法天象地B、先天神目B。

在重要法术方面,杨戬的七十二变和九转玄功胜,猴子的筋斗云和影分身术胜。杨戬有的猴子全有,猴子有的杨戬不一定有,但是杨戬掌握的略好一些。两者可视为平手,但因二人均无庆云、法身等顶级法术,只可视为准教主级人物。孙悟空15分,杨戬15分。

四、法宝对比(15分)

孙悟空:如意金箍棒、救命毫毛

杨戬:三尖两刃刀、哮天犬、金弓银弹

孙悟空的铁棒最大的好处在于收发自如,一是携带方便,二是清理杂兵速度快。相比之下三尖两刃刀较为逊色。金弓银弹属于远程物理攻击武器,威力一般。

哮天犬与杨戬的配合极其默契,曾咬伤赵公明、碧霄等准教主级别高手。而且随着时间推移,杨戬对哮天犬的运用更加自如,在封神时期还需要发指令“祭起”后才能攻击,到了西游时期哮天犬已经具备了主动攻击的属性。(原书:那怪急铩翅,掠到边前,要咬二郎;半腰里才伸出一个头来,被那头细犬,撺上去,汪的一口,把头血淋淋的咬将下来。)

但是哮天犬的攻击主要是物理伤害,因此遇到高手只能造成暂时性伤害,威力不是很强大。

猴子的普通毫毛主要是作为分身术用,因此不归入法宝类。而三根救命毫毛为观音姐姐的杨柳叶所化,后来被用做开瓶器,属于一次性使用的法宝。

最终评价:猴子的全部家当就是一根铁棒,杨戬除了兵器也只有一条宠物狗,相比于武装到牙齿的哪吒、殷郊、殷洪实在显得寒酸,也不知道为什么菩提祖师那么大本事却不给猴子几件宝贝,可能是怕暴露身份吧。孙悟空5分,杨戬10分。

五、根性对比(20分)

  

  1、杨戬的根性点评。引用萧雨客兄原文:

  (1)哪吒至大门首问道:「杨道兄你已死了,为何又至?」杨戬曰:「你我道门徒弟,各有玄妙不同,快开门。我有要事,报与师叔。」——初战凭变化奇功灭杀花狐貂,但却又居功不傲、并不做半点吹嘘,为同僚留足颜面。

  (2)杨戬在侧曰:「丞相且歇息一二日,再与他会战,定胜闻仲;若得胜之时,乘矶劫营,先挫其锋,後面势如破竹,闲仲可擒矣。」子牙曰:「善。」——献计献策,表现才智。

  (3)赵公明被叁人裹住了,雷震子是上叁路,黄天化是中叁路,杨戬暗将哮天犬放起,形如白象。 话说杨戬暗放哮天犬,赵公明不防备,早被哮天犬一口,把颈项咬伤,将袍服扯碎:只得拨虎逃归,进辕门。——虽然是和黄、雷二人合战赵公明,但能在天下第一快手神仙赵公明面前抢得先机,这跟性不是一般的了得了。

  (4)“孔宣把神光一撒。杨戬见势头不好,知他身后的神光利害,驾金光走了。”——吃一堑,长百智,杨戬无疑属于“善败将领”,一次失利后便能吸取教训,懂得局势不利应及时撤退。

  (5)杨戬上殿奏曰:"师叔!如今又是一场古怪事出来。"子牙曰:"有甚古怪?"杨戬曰:"弟子看殷郊打哪吒的是番天印,此宝乃广成子师伯,如何反把与殷郊?"子牙曰:"难道广成子使他来伐我。"杨戬曰:"殷洪之故事,师叔忘之乎”?——杨戬眼光好、推理更好,这姜子牙与其比较智慧,仿佛是一白痴。(呵呵,猴子和唐僧的情况也是如出一辙)

  (6)哪吒、雷震子等人都被化血神刀所伤,杨戬为救好友不惜以自身试毒刀,此行非大义大勇之辈岂能为之?其后再变化成余化的模样去他老师余元处骗得解药药, 更难得的是骗药在手,也未丧失警惕,“已知余元来赶,忙把丹药放在囊中,暗祭哮天犬存在空中。余元只顾赶杨戬,不知暗算难防,被哮天犬夹颈子一口,又吃了大亏,不能前进。”连串计划实施下来,环环相扣,滴水不漏,表现出其非凡的大智。

  ………………

  总之,“杨戬天资过人、武艺出色、跟性深厚,道行虽一般但法力却十分惊人,超群的智谋、诡异的第六感预感危机能力、优秀的先下手意识和随机应变的战场生存能力”

  

  2、孙悟空的根性点评。

   猴子修道之初就颇具慧根,受菩提祖师赏识,只是天性纯良,又喜好卖弄,受到菩提的教育之后才开始初步的认识社会,认识人生。(原书:“悟空过来!我问你弄什么精神,变什么松树?这个工夫,可好在人前卖弄?假如你见别人有,不要求他?别人见你有,必然求你。你若畏祸却要传他,若不传他,必然加害,你之性命又不可保。”)

   大闹天宫之时,悟空好大喜功的本性暴露无遗,又不识官场深浅,终于受如来降伏。五行山下孤苦伶仃的五百年,对于猴子的成长影响极大,人心险恶,事态炎凉,终于世事洞明,如若观火。

   在西游途中,修道之心虽有反复,但野心日渐消退,学了不少文化和佛理,各种打油诗做了一首又一首,还曾和唐僧交流探讨读经心得。

   更重要的是,猴子懂得了不少为人处世的道理,多次展现了卓越的外交手段。如对魔王、红孩儿能够先礼后兵,多次变成妖怪或其亲戚并且不被识破(和铁扇公主耳鬓厮磨的本事相比杨戬戏弄土行孙有过之而无不及),有求于人时懂得低三下四并且送迎往来——成佛时的孙悟空,在做人的学问方面已经不在杨戬之下。

   而在实战方面,孙悟空也表现了出色的慧根,先下手为强以分身术战胜哪吒,遭遇强敌不充好汉迅速以筋斗云逃命找救兵,对没有后台的妖怪务求斩草除根不留后患等等,都是杰出的表现。

   孙悟空的另一个独门本事,在于忽悠。全书中,无数次以坑、蒙、拐、骗、偷、抢等等手段欺负各路神仙妖怪,其手段之丰富,连赵本山也自愧不如:

   变成赤脚大仙并以瞌睡虫迷倒众人大吃大喝、变个号称能装天的破葫芦忽悠精细鬼和伶俐虫换A级大杀器紫金葫芦和玉净瓶、变成公主装病吞吃了黄袍的内丹、蛊惑唐僧和老鼠精亲热趁机变成水果钻进其肚子、变成魔王吃铁扇公主豆腐、撒泡猴子尿忽悠是圣水让三个老实人喝……满天神将一见猴子上门立刻关门闭户唯恐上当受骗,连观音姐姐都吃醋怕猴子拐走了小龙女。

   但是忽悠归忽悠,猴子更多是出于贪玩好耍而忽悠,并非出于恶念,比如在狮子精、老鼠精的肚子里,都是玩够了就出来,此外也从来没有变成苍蝇趁着敌人睡觉一棒打杀,更不像观音擅自贪污,每次得到的法宝都尽数交公,堪称盗贼中的职业楷模。

  最终评价:杨戬和孙悟空的根性均极其出色,但是孙悟空天性贪玩有时候难免误事(比如八戒就是因此和悟空闹内讧,有的神仙对悟空不满也是如此)。杨戬20分,孙悟空15分。

  

  

  六、气运对比(15分)

  

  杨戬凭借其法力、智慧和气运挺过了万分险恶的封神大战,并且在其中亲身参与了破十绝阵、诛仙阵、万仙阵、九曲黄河阵、降梅山七怪、牧野之战等A级、S级重大任务,与赵公明、袁洪、孔宣、三霄等准教主高手交锋多次,除黄河阵之外未尝一败,最终肉身成圣,封清源妙道真君,可见气运极其旺盛。

  

  但是与男主角一号孙悟空相比,杨戬的气运就不值一提了。且来看猴子做下的大事:

  1、屡次聚众造反,打死打伤天兵天将无数,公然在玉帝面前叫嚷“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

  2、目无尊长,推倒太上老君,把金丹偷吃个精光,又不念老君手下留情的旧恩,把三清像扔进茅厕。

  3、在如来手上撒尿、偷看观音姐姐换衣服(原书四十九回:拽步入深林,睁眼偷觑着。远观救苦尊,盘坐衬残箬。懒散怕梳妆,容颜多绰约。散挽一窝丝,未曾戴缨络。不挂素蓝袍,贴身小袄缚。漫腰束锦裙,赤了一双脚。披肩绣带无,精光两臂膊。玉手执钢刀,正把竹皮削)。

  儒、道、释三家的大BOSS都得罪完了,竟然成为西天取经候选人,八十一难逢凶化吉,并曾借助八戒的推拿死而复生,最终立地成佛,位居暧昧对象观音姐姐之上。对比封神演义中元始天尊对截教弟子的心狠手辣,不得不感叹猴子的狗屎运之好,即使姜子牙出马亦不及也。

  最终评价:珍惜生命,远离主角。孙悟空15分,杨戬10分。

  

  

  总得分:孙悟空80,杨戬80。

  最终结论:悟空与杨戬在武艺方面基本平手;在法术方面,七十二变+九转玄功对 七十二变+不坏金身+影分身术+筋斗云,一个精,一个博;杨戬有哮天犬为法悟空则有各种仙丹灵果提升修为;杨戬城府深厚,悟空气运旺盛。两者实力实在是处于同一水平线上。

  

万佛之祖到底是什么意思?很大么?

真正的万佛之祖是谁?2007-09-17 下午 06:49看过西游记的朋友都对一个神秘人物——孙悟空的师父菩提老祖有很大的兴趣。因为此人在短短的几年内就造就了孙悟空这样一个高手,而后神秘消失,书中再也找不到一丝痕迹。他究竟是谁,一直是个谜。网上关于菩提老祖身份的讨论众说纷纭,下面我来谈谈我的看法。

读过封神演义和西游记的朋友都知道,这两部书中的人物和故事密切相关,有些甚至是原班人马,因此我将从此两书中找线索。申明一下,我只是从纯小说神话的角度研究,不牵扯任何道教和佛教经典,以免惹来麻烦,请朋友们注意。

首先,西游中如来曾说西牛贺洲无上真者,而恰好菩提就在西牛贺洲,如来法力广大,他曾自言能识周天之物,能知周天之事,菩提如何能瞒过如来的法眼呢?只有两种可能,其一,菩提只是暂住西牛贺洲,只为教导孙悟空而来;其二,菩提的法力与如来相当,甚至超过如来。再看看菩提祖师出场时的介绍,“大觉金仙没垢姿,西方妙法祖菩提;不生不灭三三行,全气全神万万慈。 空寂自然随变化,真如本性任为之; 与天同寿庄严体,历劫明心******师。”我们来看第一句“大觉金仙没垢姿”,既然点明是仙,可见是道家无疑,再看第二句“西方妙法祖菩提”,可见是西方之祖,再看最后“与天同寿”,可见是开天劈地时存在的人物。那么两书中,究竟哪个人物在开天劈地时即存在,既是大觉金仙,又是西方之祖呢?答案就是老子,也就是太上老君。各位朋友看到此处定会大吃一惊,且听我慢慢道来。首先老君是大觉金仙毫无疑问,其次开天劈地存在也是书中原话,那么他怎么是西方之祖呢?

一,从老子化胡说起

虽然,网上对此异议否定者甚多,但那都是从历史或佛道经典中反驳的。我们就书论书,只谈两部小说。且看原文,封神演义中老子出场时有三首诗,“玄黄世兮拜明师,混沌时兮任我为;五行兮在我掌握,大道兮渡进群贤。清净兮修成金塔,闲游兮曾出关西;两手包罗天地外,腹安五岳共须弥。” ,“混元初判道如先,常有常无得自然;紫气东来三万里,函关初度五千年。”,“ 函关初出至昆仑,一统华夷属道门;我体本同天地老,须弥山倒性还存。”此处明言“渡进群贤”,可见老子曾经授徒传道甚多。又言“曾出关西”,“函关初度”,可见老子曾去函谷关外。又言“一统华夷”,可见老子确曾西出化胡。“五岳”,“昆仑”暗指华,道,“须弥”指代胡,佛。

再看西游,当老君和观音观看二郎斗悟空时,老君曾对观音介绍金刚琢时说道“这件兵器,乃锟钢抟炼的,被我将还丹点成,养就一身灵气,善能变化,水火不侵,又能套诸物;一名'金钢琢',又名'金钢套'。当年过函关,化胡为佛,甚是亏他。”请注意这句话的重要性!老君说这话的对象是佛门要人,既然他说了“化胡为佛”,观音又没有异议,可见此确为事实。太上老君确为佛门之祖,他本身又是道祖,如此即合菩提之诗,“大觉金仙没垢姿,西方妙相祖菩提”。此为太上老君即为菩提老祖的论据。

二,老子和西方教的关系

大家都知道,在封神演义中,诛仙阵和万仙阵时,有西方教两位教主接引道人和准提道人出场。此二人究竟什么身份,西方教又是什么教。从后来故事与书中对此教的描写看,此为西游中的佛门无疑。

从上文可知,老子曾经西出函谷化胡为佛。可见在封神之前,老子就已经化胡过。既然西方教即后来的佛门,可见老子所化之人即是接引准提等西方教众。这也解释了为何元始通天教众众多,老子教众仅玄都******师一人,而他又说“渡进群贤”,可见西方教其实就是老子点化开创之教。但在封神中,接引准提与老子并不认识,可见点化西方教时,老子也是像教孙悟空一样化身进行的。

三,老君和孙悟空的师徒之情

既然我们认为菩提祖师即是太上老君,我们来看看老君和悟空之间的师徒感情。在孙悟空大闹天宫时,曾进入老君府里偷吃仙丹,凭老君的法力不可能算不到,这明显是故意让悟空偷的。后来悟空曾和二郎神不分胜负,当观音对老君说她的瓶子可能将悟空砸死,欲要出手时,急忙被老君拦住,老君用他的镯子“救”了悟空一命。而后老君主动要求锻烧悟空,实际是在秘授他铜头铁背,火眼金睛之术。试想老君如果故意要杀他的话,何须如此费力。这可以由悟空后来的话得知,他每每自称被老君锻炼,有感激之意,可见悟空明白老君并无杀他之意,即使悟空并不知道老君是他的恩师菩提祖师,也明白老君是在帮他。试想红孩儿的火都可以让悟空几乎殒命,更何况是老君,大家不会认为道祖比不过一个小毛孩吧。更何况悟空的金箍棒本就是老君所炼。

再接着看后文,在收金角银角时,老君现身后,原文描写“悟空慌的进身行礼”。试想一个曾对你痛下杀手的人,你会如此吗?气愤鄙视还来不及,怎会如此谦卑,更何况是一向自大目中无人的悟空,可见悟空明白,老君当年是为他好。

再看后文,至乌鸡国时,悟空为救一凡人向老君求丹。假如老君不是西方之祖,不是悟空的师父,一个和己毫不相干且为佛门办事的人,老君作为道祖干吗给他珍贵的九转还魂丹。由此可见老君对孙悟空的疼爱之情。

四,老子和几个神秘人物的关系

既然前文已论证了老子化胡为佛,且为孙悟空师父的这一事实,下面揭开几个神秘人物的身份。封神中的西方教是老子点化创立之教,即西游中的佛教。西方教主接引已有高人论证是西方极乐世界之尊阿弥陀佛,在此不再重复。佛门共分三大世界,西方极乐世界以阿弥陀佛为尊,即为接引道人。东方净琉璃世界以药师佛为尊,纵观封神,准提甚与东方有缘,加上他在西方教二教主的地位,在东方佛界为尊,亦是合理。中央娑婆世界以释迦牟尼为尊,即为西游中的如来佛。如来佛究竟是谁呢?

看过封神都知道,接引准提来参加封神之战是为了收西方有缘之人,书中明言他们收了如孔宣等很多人。但有一人,他们并没有收去,就是多宝道人。在接引准提未来之前,老子已将多宝拿下,送入玄都。接引准提后来才到,他们不知多宝这个人,书中也未写他们将多宝带走。可见,多宝道人并未跟随接引准提去西方。但书中明写多宝后入释成佛,可见是老君安排的。原书广成对战多宝时有诗,“一个是广成不老神仙体,一个是多宝西方拜释迦”,这个“拜”字作“作为,称作”解释,如官拜大将军等。如此可猜想多宝道人即是后来的释迦牟尼,即如来佛。而本就有多宝如来这个说法,可见多宝是老君选中,安排为中央佛界的治世之尊。

既然论证了老君化胡为佛,创立西方教,以及多宝即如来的事实,就可以解释为什么封神中的燃灯,文殊,普贤,慈航,惧留孙等道门中人会改入佛门。而且此也解释了燃灯为古佛的原因,燃灯晚老子半辈,高文殊等半辈,所以待多宝即位后,燃灯成为上古佛,理所当然。文殊等入释看来也是受老子的影响和安排。

五,老君为何让孙悟空取经

老子点化创立西方教后,便功成身退,无为而治,不问世事。后来他发现一块灵石,即为悟空。西游中曾提到,“老君解化女娲,炼石补天”,又因悟空是女娲补天剩下的灵石,故老君知道悟空的来历,乃天地灵气所化。老君心喜,故而到凡间教导悟空一番,并将自己炼就曾送于大禹的金箍棒冥冥之中赠于悟空。老君想要锻炼悟空成正果,因而让他参与取经。

说到此事,就不得不提一个配合老君安排此事的重要人物,即封神中的燃灯道人,后入释成佛,西游中的燃灯古佛。此人在西游中仅提到两次,一次在书之开头,一次在书之结尾。当悟空误入兜率宫时,书中明言老君在外和燃灯古佛商议要事。我们可以猜到,燃灯告诉老君,如来将要在中土传经,功成后取经之人将成正果,老君即向燃灯推荐自己心爱的小徒弟孙悟空。燃灯第二次提到是在书的结尾,即派人帮助悟空他们发现无字经书。

还有两个明显的证据,其一,佛门众佛菩萨众多,但书中与取经有关的却都是观音,文殊,普贤等人,这很明显,这些都是老君故意安排的,他们都是老君的师侄,是熟人;其二,在取经途中,悟空多次杀伤人命,论年纪修为资历都还尚浅,如何能封为佛,这显然是老君的安排。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佛教与其前身西方教的创立者就是太上老君,也即是孙悟空的师父菩提祖师,孙悟空取经也是太上老君的安排。

孙悟空封为万佛之祖它知到祖师是谁吧

首先,孙悟空是虚拟人物,来源于西游记这本话本小说,其次,在这本小说中,孙悟空得到的果位是斗战胜佛,而不是什么万佛之祖,所以这个问题整个都有点秀逗......最后,孙悟空到底知不知道菩提老祖是谁, 这个......只是一本话本小说,这个很重要吗?当然现在很多研究西游记的人认为,小说中的菩提老祖就是小说中的如来佛祖,但事实很可能连作者都不知道,都是后人瞎捉摸的。

万佛之祖孙悟空法力如何?

把孙悟空称之为万佛之祖只存在近代的小说中。

孙悟空成为万佛之祖后,他和如来谁的地位更高

按照世俗来说,万佛之祖属于荣誉地位,象征意义,没多大权力;而如来是教主,有实权。

孙悟空变成万佛之祖后法力比观音菩萨厉害吗

阿弥陀佛!

哪里有万佛之祖?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不分彼此,无有高下。

观世音菩萨本是古佛(正法明如来)再来,为慈悲度世而示现菩萨身。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