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x问题 >

复旦老师陈果为什么被开除

  • x问题
  • 2021-12-25

讲到复旦,大家应该都熟悉,有朋友问看复旦大学陈果老师的课在哪个平台可以看,当然了,还有人问复旦大学陈果老师的牙齿,这到底是咋回事?事实上复旦大学于娟的丈夫呢,下面小编整理了复旦老师陈果为什么被开除,赶紧来学习一下吧~!

复旦老师陈果为什么被开除

陈果老师是社会科学基础部的, 执教的影响最广的课程是 思想道德修养(通常简称思修), 属于政治教育公共课中的必修科目(公共课指所有专业学生都要修习的课程).

复旦大学陈果老师出过《懂你——论道德教育的语言艺术》、《黑格尔辩证法的起点与秘密——青年黑格尔哲学思想》。2017年4月,《好的孤独》出版。2018年4月,《好的爱情》出版。

陈果,女,1981年2月出生于上海,中共党员。复旦大学哲学系博士,加拿大温哥华UBC大学Regent College访问学者。

2005年2月-2008年6月在复旦大学哲学系基督教哲学专业攻读博士。2008年6月至今在复旦大学社会科学基础部工作。现任复旦大学社会科学基础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任课教师。在复旦bbs有很高人气,是北区研究生公寓三宝之首--"酋长"。

一、陈果简介

陈果,1981年生于上海。复旦大学哲学系博士、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现任复旦大学“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师。在学生中拥有极高人气,被称为“麻辣教师”,她的课也被学生评为“我最喜爱的复旦课程”。

2010年,她的课堂视频被学生上传到网络,迅速传播开来,广受好评,一周内播放超过3000万次,《人民日报》《新京报》《南方日报》《三联生活周刊》《中国青年报》、凤凰卫视等媒体平台疯转推荐。她的付费音频课程一个月内点击破百万。

二、研究成果

2005年7月,撰写的“‘光’(理性) 与‘影’(非理性) 编织的绮丽——评奥托的《论神圣》”,发表于《基督教学术》(第三辑)。

2007年1 月,翻译的“学校教育的核心:论道德的形成和大学的教育 (美)迈克·贝梯(Mike Beaty)”以及因此撰写的“面对繁多的一种坚持:展望大学中的道德教育”,发表于《基督教学术》(第五辑)。

2008年,撰写的《耶稣为何如此言语?》发表于《基督教学术》(第六辑)。2007年1月,上海基督教新教教会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作用调查报告(梗概),发表于《基督教学术》(第五辑)。

复旦大学陈果老师有丈夫吗

应该没有,一般说的头头是道的人都是理论派,没有丰富的真实生活经验(我指的是与亲人、朋友、爱人之间),大部分靠第三人称角色,通过一定观察与分析做出了区别现实生活的理性分析。她的发言洒脱、超然、一听就是心灵鸡汤,听听可以、信了算了!毕竟我们每个人面对的现实各不相同!

复旦导师陈果从前受人追捧,为何现在却跌落?

随着网络的便捷。快速发展,自从自媒体的时代开始以后,就迅速蹿红了一大堆的网红,无论是什么职业的,还是做什么事情的,甚至于就只是长的好看,在网络赔人家聊天都能够成为网红,复旦哲学系博士陈果,网络中曾经风靡的“陈果语录”,

就曾经在抖音等APP上迅速爆红,因为长相好看,知识渊博,得到了一系列大众的宠爱。但是在一次演讲之中,陈果老师竟然将耄耋,读成了毛至,引发了广大网友的质疑,堂堂一名校讲师,为什么连个中学生都认识的词都念错,这样的低级错误不应该啊。实际上,长久以来,从复旦女神到网红老师,陈果的成名之路一直伴随着颂扬、质疑和批评。

喜欢她的人视之为“女神”,不喜欢她的人也还是存在的,不喜欢她的人认为她的那些语录鸡汤不过是普通的水平。这次的事件,不过是又一场风口浪尖上的检验罢了,检验网友的智慧和陈老师的含金量。随着时间的流逝,网红界这种宠新厌旧模式也是正常,

也许今天的娱乐走向是心灵鸡汤,但明天的走向可能就是吃播等等,随着时间的转变,大众的口味也渐渐开始变化,从之前的受人追捧,到现在跌下神坛,也是正常的吧。

复旦大学陈果老师的经典语录

1. 什么是孤独?孤独是从人群中偷来的享受,她高傲、优美,完全是精神的自由。孤独,是要我们有独处的时间,做到“如我所是”,完全不需要装扮、做作,不需要戴着帽子抽根烟来装深沉。

2. 什么是寂寞?寂寞是一种病,是一种精神的饥饿。既然是病,就需要治疗。寂寞的人如何找到治疗的方法?方法就是人群,寂寞的人总是需要他人的陪伴。

3. 人群的治疗分为两种。一种是利益需要建造人脉,这仅仅是互为功利(确实有用,不过不会有真正的朋友);还有一种是寂寞者的相互取暖,这是廉价的交往。

4. 狂欢是一群人的寂寞,孤独是一个人的狂欢。

5. 孤独不求外物,反求诸己。(也就是淡定,我理解为一种无上菩提的境界)。

6. 寂寞是无可慰藉的牢笼。因为寂寞的人无所适从,焦躁不安。他们的思想从而贫瘠而荒芜,产生自我厌弃感。

7. 他比烟花更寂寞。烟花绽放于无形,消失于乌有,当中是有短暂的释放,伴随而来的是无边的寂寞。

8. 孤独不是故作姿态,孤独是一种心境。沉默未必是孤独,孤独没有任何形式,那是孤独者精神上的自我流浪。装出来的叫浮躁,那是一种虚荣心,是为了招揽目光。

9. 真正的朋友是二人世界。我们很安静,但是不冷清。多一个人就难免会有不能共同讨论的话题,这就是一种分心,从一种不设防变成了一种社交。三个人的世界太拥挤。

10. 很多东西放到时间里去就能看清。要么越走越远,要么越走越近。

11. 如果你把朋友当做了男女朋友的备用,那你就侮辱了友情和爱情。

12. 跟朋友在一起也是一种孤独。但是这种孤独更美好,会比自己一个人的时候还自如。因为真正的朋友全然不设防。

13. 朋友是奢侈品,奢侈的东西都是不实用的东西(黄金、美女)。这种东西拥有了就该满足,因为真正的朋友,除了友情,什么也不能给你。

14. 朋友不是附庸,不会只有赞同、妥协。朋友在现实中需要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15. 有些所谓的倾诉、出气筒,都是语言暴力。不该以“这是对朋友的信任”为借口。这是对友情的滥用。朋友不该承担这种宣泄。Soul mate,灵魂上的一体,他\她不用承担我的琐事。

16. 朋友应是无用的。(此处的“用”指利用)。和他在一起的时候就会感到自由自在。执手相看无语,却心事了然。

17. 真正的朋友之间不是常联系也没有关系,隔上两三年,电话那头的人好像从来没有离开过。需要经常联系才能维护的所谓“友情”是不牢靠的,因为一旦不联系,他们会断。(我理解为:从来也不会想起,永远也不会忘记)。

18. 两个戴着面具的人就不用做朋友了。

19. 人和人之间要保持距离,距离产生美。靠的太近,我们就会看见对方越多的缺点。两块石头投入水里,太近太近,水波就越会互相干扰。

20. 人对最亲近的人最残忍,因为太接近,往往看不到对方点点滴滴的优点。(某天你生病了,父母把你的药煎好放到你的床边。当有一天他们对你说:到桌边来吃药!你是不是会觉得他们变“坏”了呢?)

21. 当我看不见所有人的时候,我对他们产生了一种精神的凝望,这种凝望叫做思念。(有时候物理距离的增大,人的距离却变得如此之近)。

22. 周围的人太多,于是我们对人群淡漠。我们很多人喜欢旅行,是为什么?因为我们是希望找个没有人的地方去自我放逐一下。我们为什么要避开别人?因为孤独者即有趣者。孤独是我自寻的消遣方式。

23. 我不装QQ和MSN,因为我需要我自己的时间,很多东西没有必要和别人分享,我也不想有意无意地陷入某些对话中去。

24. 人是有“贱”性的。

请问复旦大学陈果老师推荐过啥书吗。。想读书。。

木心的《文学回忆录》、斯蒂芬茨威格的《昨日的世界》《与魔鬼作斗争》、康德《论优美感和崇高感》、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小王子》、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弗洛姆《爱的艺术》、维特根斯坦的哲学笔记(告诉他们,我度过了美好的一生)

想去复旦大学听陈果的课,怎样能找到陈果老师的讲课时间和地点啊。。。。谢谢大家

到复旦大学教务处下载每学期的课表就可以查看,我告诉你马上要到来的学期陈果老师的课吧

课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陈果

地点:邯郸路校区第四教学楼401(H4401)

时间:星期四6-7节(下午1:30开始);星期五6-7节;星期五3-4节(上午9:55开始)。同一个地点。

复旦大学陈果的丈夫

复旦大学陈果未婚,没有丈夫。

为什么复旦大学陈果老师的视频被删掉了呢?

前些天删掉了 具体原因不详 近日又有人上传了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gwNjM3ODE2_rss.html

复旦大学陈果老师微博

陈果老师没有微博哦~她在课堂里提到说QQ,MSN都不用哦~但她有在课堂上留邮箱~chenguo-cg@126.com我也是在视频里看见的~留给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