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杂文 >

古典兵学的百科全书是什么

  • 杂文
  • 2021-10-02

说到兵学,大家应该都不陌生,有朋友问欧洲古代军事学著作,还有朋友想问有哪些适合初中生读的书,这到底是咋回事?实际上本是青灯不归客,却因浊酒恋红尘是什么意思呢,小编为大家带来古典兵学的百科全书是什么,希望大家有所收获。

古典兵学的百科全书是什么

《武备志》是明代重要的军事著作,属于中国古代字数最多的一部综合性兵书。

明朝茅元仪辑,240卷,文200 余万字,图738幅,有明天启元年(1621)本、清道光中活字排印本、日本宽文年间(1661~1672)须原屋茂兵卫等刊本流传。清乾隆年间曾被列为禁书。

作者简介茅元仪(1594~1644?),字止生,号石民,归安(今浙江吴兴)人,自幼"喜读兵农之道"(《石民四十集》卷69),成年熟悉用兵方略、九边关塞,曾任经略辽东的兵部右侍郎杨镐幕僚,后为兵部尚书孙承宗所重用。

崇祯二年(1629),因战功升任副总兵,治舟师戍守觉华岛(即菊花岛,今辽宁兴城南),获罪遣戍漳浦(今属福建),忧愤国事,郁郁而死。他目睹武备废弛状况,曾多次上言富强大计,汇集兵家、术数之书2000余种,历时15年辑成《武备志》。

全书分五部分。

《兵诀评》18卷,辑《孙子》、《吴子》、《司马法》,《三略》、《六韬》、《尉缭子》、《李卫公问对》、《太白阴经》等九家兵书。

《战略考》31卷,辑历代用兵得失,起自春秋,迄于元代。

《阵练制》41卷,辑历代阵图、教练将士、训习弓、弩、剑、刀、枪、镋钯、藤牌、狼筅、棍、拳技艺。其中刀法演示还把部分刀手画成猿猴。

《军资乘》55卷,辑立营、行军、旌旗、军械、战船、火器、屯田、水利、河槽、海运、医药、马匹等事。

《占度载》96卷,辑阴阳占卜、奇门六壬及方舆、海防、江防、航海等事。

《武备志》。

《武备志》由兵诀评、战略考、阵练制、军资乘、占度载五部分组成。其中兵诀评18卷,收录了《武经七书》,并选录《太白阴经》、《虎钤经》的部分内容,加以评点。更为可贵的是,战略考部分还以时间为序,从战略的高度选录了从春秋到元各代有参考价值的六百余个战例。

《武备志》是中国明代大型军事类书,是中国古代字数最多的一部综合性兵书,其标志碑拟竖立于南京乌龙潭。

《武备志》的珍贵之处:

《武备志》辑录了古代许多其他书中很少记载的珍贵资料。如一些杂家阵法阵图,这是在专门研究阵法阵图的著作如《续武经总要》中都没有记载的,但在《武备志》中却有详细的记载。尤其是它收录了“郑和航海图”,“航海天文图”以及明代一些少见的舰船兵器及火器等,更显可贵。

总的说来,《武备志》是历代兵学成果的汇编,虽然包含的军事思想非常丰富,但不能把它们看作是茅元仪的思想。然而,在序言及评点中,也可以看到茅元仪的一些军事思想以及他精辟的看法。

被誉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的古典长篇小说是哪一部?

红楼梦》内容宏富,包罗万象,被誉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

清代学者王希廉曾评价说:“一部书中,翰墨则诗词歌赋,制世尺牍,爱书戏曲,以及对联匾额,酒令灯迹,说书笑话,无不精善;技世则琴棋书画,医卜星相,及匠作构造,栽种花果,营养禽鱼,针黹烹调,巨细无遗;人则方正阴邪,贞淫顽善,节烈豪侠,刚强懦弱,及前代女将,外洋诗女,仙佛鬼怪,尼僧女道,娼妓优伶,黠奴毫仆,盗贼邪魔,醉汉无赖,色色具有;事迹则繁华筵宴,奢纵宣淫,操守贪廉,宫闱仪制,庆吊盛衰,判狱靖寇,以及诵经设坛,贸易钻营,事事皆全;甚至寿终天折,吞金服毒,暴病身亡,药误,以及自刎被杀,投河跳井,悬梁受逼,撞阶脱精等等,亦件件皆有。可谓包罗万象,襄括无遗,可谓才大如海,岂是别部小说所能望其项背。”

《红楼梦》无所不包,如果这位王希廉能够知道一点文化学社会学的理论,就会把他所说的这些分类归纳一下,那就是《红楼梦》已经包罗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这三个基本层面,《红楼梦》是对整个中国古代文化的回顾、总结、浓缩和艺术的表现,是中国封建社会生活文化的集大成者。《红楼梦》是读不尽的,正如鲁迅先生所说的:“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

一部作品,它所含的文化积淀越是深厚,它所储存的信息量越大,也就越能引起人们强烈的关注和探讨的热情。研读《红楼梦》就是在研读中国的传统文化,它已经成为民族传统文化的化石和标本了,这是中国任何一部其他小说难以达到的成就。

红楼梦人物结局

各人物结局如下:

1.贾宝玉:贾家家产抄光,贾宝玉最后沦为乞丐。

2.林黛玉:林黛玉在宝玉与宝钗大婚当天,泪尽而逝。

3.薛宝钗:守寡。

4.王熙凤:回首惨痛,短命而死。

5.贾母:病逝。

6.晴雯:一病不起,香消玉陨。

扩展资料

《红楼梦》,中国古代章回体长篇小说,又名《石头记》等,被列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首,一般认为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富贵公子贾宝玉为视角,描绘了一批举止见识出于须眉之上的闺阁佳人的人生百态,展现了真正的人性美和悲剧美,可以说是一部从各个角度展现女性美的史诗。

《红楼梦》版本可分为120回“程本”和80回“脂本”两大系统。程本为程伟元排印的印刷本,脂本为脂砚斋在不同时期抄评的早期手抄本。脂本是程本的底本。此书新版通行本前80回据脂本汇校,后40回据程本汇校,署名“曹雪芹著,无名氏续,程伟元、高鹗整理”。

《红楼梦》是一部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人情小说,举世公认的中国古典小说巅峰之作,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小说以“大旨谈情,实录其事”自勉,只按自己的事体情理,按迹循踪,摆脱旧套,新鲜别致,取得了非凡的艺术成就。“真事隐去,假语村言”的特殊笔法更是令后世读者脑洞大开,揣测之说久而遂多。后世围绕《红楼梦》的品读研究形成了一门显学——红学。

有哪些适合初中生读的经典书籍?

个人观点: 其实不应该推荐。理由如下:

  1. 中国小学生入学年龄在城市来看,大约 都是 6周岁上下,小六则为12周岁入学,13周岁左右进入初中,对于一名初中生来说,他/她的世界观、价值观已基本成形,无需由成年人推荐书目 给孩子阅读了。

  2. 但,另一方面,作为家长、老师,又身兼引导与提供建议之责,所以,可考虑根据孩子的兴趣进行一定的推荐与建议,但建议就是建议,而非命令。

  3. 我的个人经验:在小学时,已与孩子共用书架,即,根据孩子的身高,将书架的最下面两行给孩子,上面的书格则用于堆放自己用的图书。有一个重要原则被很多推荐书目 的 建议人忽视——那就是,身为父母,你自己是不是有一个读书的习惯。如果你是听觉型的人,不喜欢阅读而喜欢与人打交道,喜欢通过听来的知识、经验,这时,也不必强求孩子去阅读。

  4. 通常的认知心理学认为,人类可划分为视觉型、听觉型、运动型。这三类学习风格带来的学习习惯是不一样的,孔子云:因材施教。所以,阅读书目 也好,经典书目 也好,都适于阅读型的孩子。但听觉型的孩子可考虑讲给他听,或多多让他去听讲座、看博物馆、参观美术展。运动型的孩子可考虑以乐高玩具、学习厨艺、运动健身等方式体验式的方式学习。

  5. 书目 ,建议上网,直接到douban网去看,找自己感兴趣的图书书目 ,推荐给孩子。

  6. 其他:《剑桥少儿百科》全套三本,我家娃儿幼儿园及小一小二的读物。《美国初中生教材全套》中译本我家娃儿小五小六初一的读本。《美国高中教材全套》中译本,我家娃儿初二初三高一的读本。现在大二,网络安全专业。曾参加生物奥林匹克竞赛,获得省级二等奖。

《诗经》对后世文学有哪些深远的影响

一、《诗经》内容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关于《诗经》的来源,“献诗说”也好,“采诗说”也罢,都体现出这些诗多来自民间,属民间文字范畴,因此《诗经》的内容极富现实主义精神,这种现实主义精神,奠定了后世文学来源于现实生活、反映现实生活的基调。

《诗经》的内容,它所反映的尖锐复杂的社会矛盾,它的极为深刻、丰富的思想性和人民性,表现在如下几个主要方面,在此我们列举后世文学中一些相应的内容,比较阅读中,可以看出《诗经》内容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1)、反映劳动者受剥削和压迫的。

《魏风·伐檀》“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狩不猎,

胡瞻尔定有悬貆兮?彼君子兮,不素餐兮”。

后世文字:

“亡农夫之苦,有阡陌之得。”

——晁错《论贵粟疏》

“陟彼北芒兮,噫!顾览帝京兮,噫!宫室崔巍兮,噫!

人之劬劳兮,噫!辽辽未央兮,噫!”

——汉·梁鸿《五噫歌》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白居易《观刈麦》

“苛政猛于虎也。”

——柳宗元《捕蛇者说》

“眼见的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得水尽鹅飞罢”。

——明·王磐《咏喇叭》

又如《诗经·豳风·七月》: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一之日 发。二之日栗烈,无衣无褐,可以卒岁”。

——《豳风·七月》

这是一幅奴隶受压迫、受剥削的悲惨画面,反映奴隶受贵族的压迫和剥削,虽终岁勤苦,仍不免饥寒交迫。

后世文字:

“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

四时之间,亡日休息„„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的尝债者矣。”

——晁错《论贵粟疏》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吏禄三百石,岁晏有

余粮”

——白居易《观刈麦》

宋代王安石《河北民》中反映了人民丰年无衣无食,荒年不免于流亡的惨状。

当然,现代作家叶圣陶《多收了三五斗》同样反映劳动人民终年劳作,丰收却成灾。统治阶级,十指不沾泥,嶙嶙居大厦,自古以来,是文学抨击的对象。

(2)反映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

“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 ——《邶风·式微》

“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牛羊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

——《王凤·君子于役》

“我征徂西,至于艽野。二月初吉,载离寒暑,心之忧矣,其毒大若,念彼恭人,涕零如雨,岂不怀归,畏此罪罟”。

——《小雅·小明》

“肃肃鸨羽,集于苞栩。王事靡监,不能艺稷黍,父母

何怙?悠悠苍天!曷其有所。”

——《唐风·鸨羽》

后世文学中,反映兵役之难的作品很多。如“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美羹一时熟,不知怡阿谁,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汉乐府《十五从军征》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曹操《蒿里行》

“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 未知身死处,何能两相完。 百里不见人,草木谁当迟”。

——王粲《七哀诗》

“中野何萧条,千里无人烟。” ——曹植《七哀》

建安七子之一陈琳《饮马长城窟行》和唐代杜甫的《兵车行》、《三吏》、《三别》都反映了兵役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

(3)反映恋爱、婚姻。

这一类在《诗经》中占很大比例,分三种类型: 第一类:歌颂诚挚、热烈、纯朴、健康的爱情。

如:《周南·关雎》写一个男子思慕一位在河边采摘荇菜的美丽姑娘,并舍法追求,用琴瑟作乐来表达爱她之意,用锺鼓奏乐来使她快乐。

《邶风·静女》写的是一对情人在城隅幽会的情趣。 后世文学中:

汉乐府诗《上邪》,主人公自誓:海枯石烂,爱情仍然坚贞不变。苏轼的《江城子》思妇之中,透出妇人生前生活的温馨。辛弃疾的《青玉案》“众里寻他千百度,蓦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望眼欲穿的等待,心花怒放的邂逅相见,增强了情韵。

第二类:反抗婚姻的不自由。

《卫风·氓》,反映了一个勤劳善良的妇女,哀诉她被遗弃的不幸遭遇,为后世《琵琶行》、《长恨歌》以及《孔雀东南飞》等名篇之所本。

《邶风·终风》、《邶风·日月》、《邶风·谷风》抒写了女子对狂暴的丈夫的怨恨。《王风·中谷有 》写弃妇悲苦无告。后世文学《西厢记》、《牡丹亭》、《红楼梦》等,同样体现出这些思想。

第三类:妇思游子。

《周南·巷耳》写一个采卷耳的妇女怀念她远行在外的爱人,想象他在外的各种困顿情况,抒发了离愁。《郑风·风雨》写一个女子在想念她的爱人而爱人就回来了的喜悦之情。后世文学中,选这种题材的很多。如:汉乐府《饮马长城窟行》“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通。”《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反。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古诗十九首·庭中有奇树》“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此物何足赏,但感别经时。”《古诗十九首·明月何皎皎》“引领还入房,泪下沾裳衣。”唐代王昌龄有言:“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候”。温庭筠《更漏子》“一叶一叶,一声一声,空阶滴到明。”《梦江南》“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苹洲!”更精彩的是元人张可久写道“云松螺髻,香暖鸳被,掩春闺一觉伤春睡。柳花飞,小琼姬,一声雪下呈祥瑞,团圆梦儿生唤起,谁?不作美,呸,却是你。”这些思夫诗,感情真挚,绘声绘色,耐人寻味。追其本,当属《诗经》。

(4)揭露统治阶段荒淫无耻。

《邶风新台》刺卫宣公筑新台强要儿媳的丑事。《齐风南山》揭露齐襄公兄妹私通丑行。后世文学,以其为本的如:汉乐府《陌上桑》,反映了当时上层社会人们的荒淫可耻。王安石《明妃曲》咏王昭君之事,讽刺皇帝的昏庸,《封神榜》、《唐明皇》抨击一代帝王误国为红颜的卑劣。

(5)《诗经》中的一类诗篇,反映当时农业生产状况 如:《豳风·七月》、《小雅·甫田·大田》、《周颂·载芟·良耜》以及《鲁颂、 宫》反映了当时农业生产已相当发展。《小雅·无举》、《鲁颂· 》等,反映了畜牧业生产的发展。其中乡土气息,地方色彩相当浓厚。

我们认为这也许是农村题材文学作品的渊源,从古至今,特别是现当代,“农村文学”得到空前发展。孙犁的《荷花淀》、赵树理的《小二黑结婚》、柳青《创业》、了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等无不显出清新的泥土气息,地方色彩极其浓郁,再现了人民的斗事和生活的画面。

二、《诗经》艺术表现手法对后世文学影响

《诗经》里的作品,多方面地描写了现实生活,表现了不同阶段和阶层的人在现实生活中的感受,真实地反映现实事物。更为可贵的是《诗经》对现实事物的反映,并不是平铺直叙的,而是采用了比兴艺术手法。宋代朱熹曰:“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赋”相当于现代文学上的叙述方法。比兴相当于比拟、比喻等修辞手法。

《诗经》用“赋”写的篇章,多是较长篇的。如《卫风·硕人·氓》、《魏风·伐檀》、《豳风·七月》,虽是叙事,并不排斥细腻的描写。如人物对话、人物内心活动和事件过程,都写得形象鲜明,意境深刻,感人极深。

(1)、先就刻画人物形象说。

“手如 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卫风·硕人》这一章,前五句写静的身体形象,已经非常美了,加上后二句,真是呼之欲出,把诗中人都画活了。是“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和“秾纤得中,修短合度„„。”“青丝为笼亻系 ,桂枝为笼钩,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 。少年见罗敷,脱帽著 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的《长恨歌》、《洛神赋》、《陌上桑》的范本,开启后代刻画人物的先例。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凤兴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

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静思之,躬自悼矣。”《氓》

文章写出结婚、勤劳持家,生活渐裕,被遗弃,为兄弟所讥笑,感到无限哀痛的事件过程和内心活动。汉乐府《孔雀东南飞》、《古诗十九首·上山采靡芜》、《乐府·孔雀东南飞》及杜甫的《佳人》等,都是由这脱胎出来的。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

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如我哀”——《小雅·采薇》

这章用写景物、时令来托出内心活动,意境高妙,引人入胜,是由典型环境刻画典型性格的千古范例。前人称赞评它是《诗经》中的压卷,名符其实。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

之,通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

“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漪„„”—

—《伐檀》

“四月维夏,六月徂暑。先祖匪人,胡宁忍予。”“秋日凄凄,百卉具腓。乱离 矣, 其适归?”“冬日烈烈,飘风发发。民莫不 ,我独何害。”——《小雅·四月》

《蒹葭》意境亮丽如画,《伐檀》山清水秀。《四月》夏日酷暑,秋气肃杀,冬季严寒烘托时代离乱,人民无家可归的痛苦生活。写景为写人,写人的丰富感情。今人琼瑶,文字底蕴源自《诗经》,其小说《在水一方》干脆直接出自《蒹葭》。

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现当代文学作品,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可谓多矣。马致远《天净沙·秋思》誉为“秋思之祖”,浪迹天涯而归的游子呼之欲出;四大古典小说人物形象塑造得栩栩如生;朱自清一篇《荷塘月色》尽极借景抒情之妙。这些寻其“祖宗”来,怕《诗经》莫属。

(2)《诗经》比兴手法,更是大量运用。

“硕鼠硕鼠无食我粟”。以硕鼠比喻剥削者与压迫者,不但形象生动也极贴切。

“如彼岁旱,草不溃茂,如彼栖苴,我相此邦,无不溃

止。”——《大雅·召 》

这是用天旱成灾和水中枯槁的浮草,来比国家的动乱。令人想到文天祥的“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之句。

“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寿,不骞不崩。如松

柏之茂,无不尔或承”。 ——《小雅·天保》

用高山、日月、松柏比国家的安定稳固,让我们又想到陶铸《松对的风格》来。

“中谷有 , 其干矣。有女仳离,唧其叹矣,遇人之

艰难矣。” ——《中谷有 》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 《桃夭》

《中谷有 》是用山谷中的益母草,山洪来时被淹没;水退,又被风吹,太阳晒干。任那风雨摧残,干温不由自主。比喻妇人被遗弃,无家可归、各处流离。《桃夭》则以当春桃树,红花盛开,鲜艳绚烂,喻初嫁少女,光艳照人。

比兴手法,陕水民歌“信天游”最善运用,李季的《王贵和李香香》脍炙人口,与此不无关系。

(3)《诗经》的语言极其精练,以四言为主,对魏晋六朝、唐宋诗词、现代新体影响很大。《诗经》的押韵格式是多样的,无论古代诗歌还是现代新诗,都受益于此。

总之,(4)《诗经》所取得的巨大成就,确立了《诗经》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启发推动后世进步作家自觉从《诗经》中汲取营养,丰富自己的创作。

西游记有那些故事情节

蒙差揭谛皈依旨,谨记唐僧难数清:金蝉遭贬第一难,

出胎几杀第二难,满月抛江第三难,寻亲报冤第四难,

出城逢虎第五难,落坑折从第六难,双叉岭上第七难,

两界山头第八难,陡涧换马第九难,夜被火烧第十难,

失却袈裟十一难,收降八戒十二难,黄风怪阻十三难,

请求灵吉十四难,流沙难渡十五难,收得沙僧十六难,

四圣显化十七难,五庄观中十八难,难活人参十九难,

贬退心猿二十难,黑松林失散二十一难,宝象国捎书二十二难,

金銮殿变虎二十三难,平顶山逢魔二十四难,莲花洞高悬二十五难,

乌鸡国救主二十六难,被魔化身二十七难,号山逢怪二十八难,

风摄圣僧二十九难,心猿遭害三十难,请圣降妖三十一难,

黑河沉没三十二难,搬运车迟三十三难,大赌输赢三十四难,

祛道兴僧三十五难,路逢大水三十六难,身落天河三十七难,

鱼篮现身三十八难,金<山兜>山遇怪三十九难,普天神难伏四十难,

问佛根源四十一难,吃水遭毒四十二难,西梁国留婚四十三难,

琵琶洞受苦四十四难,再贬心猿四十五难,难辨猕猴四十六难,

路阻火焰山四十七难,求取芭蕉扇四十八难,收缚魔王四十九难,

赛城扫塔五十难,取宝救僧五十一难,棘林吟咏五十二难,

小雷音遇难五十三难,诸天神遭困五十四难,稀柿衕秽阻五十五难,

朱紫国行医五十六难,拯救疲癃五十七难,降妖取后五十八难,

七情迷没五十九难,多目遭伤六十难,路阻狮驼六十一难,

怪分三色六十二难,城里遇灾六十三难,请佛收魔六十四难,

比丘救子六十五难,辨认真邪六十六难,松林救怪六十七难,

僧房卧病六十八难,无底洞遭困六十九难,灭法国难行七十难,

隐雾山遇魔七十一难,凤仙郡求雨七十二难,失落兵器七十三难,

会庆钉钯七十四难,竹节山遭难七十五难,玄英洞受苦七十六难,

赶捉犀牛七十七难,天竺招婚七十八难,铜台府监禁七十九难,

凌云渡脱胎八十难,路经十万八千里,圣僧历难簿分明。

本是青灯不归客,却因浊酒恋红尘是什么意思

本想寻求人生的大彻大悟,但却因为贪恋浊酒而留恋红尘。

出处:《柳梢青·春感》

【作者】刘辰翁 【朝代】宋

铁马蒙毡,银花洒泪,春入愁城。

笛里番腔,街头戏鼓,不是歌声。

本是青灯不归客,却因浊酒恋红尘。

辇下风光,山中岁月,海上心情。

白话释义:

到处都是披着毛毡的蒙古骑兵,亡国后,人们去观看上元灯市,花灯好像也伴人洒泪。春天来到这座悲惨的城市。

元军在街头打着鼓、耍把戏,横笛吹奏起蒙古的腔调,哪里有一点儿春天的光景?耳闻目睹,心头不是滋味。

在微弱的灯光下叹息,悲伤无聊的生活把人折磨,本想寻求人生的大彻大悟,但却因为贪恋浊酒而留恋红尘。

那令人眷恋的临安都城的风景,那隐居山林的寂寞岁月,那逃往海滨的小朝廷的君臣,怎么进行抗敌斗争,复兴祖国?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扩展资料

写作背景:

南宋词人刘辰翁创作的一首词。这首词借写元宵节以抒发亡国之恨和故国之思,上片遥想故都临安而今在元人统治下的凄凉冷落,下片抒发作者妻苦的心情,对在海上继续坚持抗元斗争的南宋君巨深表关怀。全词节奏明快,笔调苍凉,从想象落笔,虚中见真意,是这首词在艺术表现上显著的特点。

词的上片,全是想象故都元宵节的凄凉景象,词中的“铁马”、“银花”、“笛里番腔”、“街头戏鼓”都不是具体细致也可以说并不是真实情状的描绘,而是着重于表露主观感情,如“春入愁城”这样的叙写则更完全是虚空涵盖。

下片则更尽虚涵概括之意,“想故国、高台月明”,只表现出故都临安的宫殿楼台在淡淡月光照射下的暗影,其中蕴含了作者的种种感慨结尾三句作者只是用虚笔轻轻带过,而并细细描写其中的景象和内容,留给读者想象和体味的空间。

这种想象落笔,虚处见意的写法更有欲说还休之意。全词节奏明快,更加强了作者的苍凉悲郁之情。

作者所指的“风光”应是宋亡前临安城元宵节的繁闹场景,以及亡国前的升平岁月。因为这首词作于归隐“山中”的时期,那时离宋室彻底覆亡已不远了,但依然存在“海上”的抗元斗争。这三句思维极为跳跃,内涵顿为丰富,联想的余地也更大。

全词到此收束,但言有尽而意无穷。如果说上片的结句干脆利落,声如鼓板,这下片的结句却如弦索之声,幽怨宛曲,余音袅袅不绝。这样结尾,与诗人不尽的国恨家痛和遗民隐居的悠悠岁月十分相合,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诗人的爱国情怀也得到延展。

关于鲁迅的个人资料

鲁迅简介,你知道鲁迅先生的一些资料吗

红楼梦第六回概括

第六回 贾宝玉初试云雨情 刘姥姥一进荣国府

入室安慰宝玉的袭人发现宝玉梦遗,宝玉把梦中云雨之事相告并与袭人偷试云雨,从此袭人与宝玉更加亲密。京官后代王狗儿已沦落乡间务农,因祖上曾和王夫人、风姐娘家联宗,便让岳母刘姥姥到荣国府找王夫人求助。在太太的陪房周瑞家的引荐下,刘姥姥终于见到了管家奶奶王熙凤。恰好这时贾蓉奉父命来风姐处借玻璃炕屏一用,让刘姥姥尽情领略了风姐的威严和气派,以至于刘姥姥有点语无伦次,事后遭到周瑞家的埋怨。在与刘姥姥交谈时,凤姐也说到家事的难处,但时值风光的王熙凤还算慷慨地接济了刘姥姥,于此种下善因。

刘姥姥终于如愿以偿,得了二十两银子满意而去。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