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功效,我们很多人都了解,有人问络石藤的功效是什么,另外,还有人问穿山甲的作用功效与作用,这到底怎么回事呢?事实上络石藤的功效与作用呢,小编为大家带来络石藤的功效与作用,希望能帮到大家。
络石藤的功效与作用
【别称】白花络、石藤、爬墙虎、络石。
【形态特征】常绿缠绕性藤本。嫩枝被灰褐色柔毛,老枝上有气生根。叶对生,革质,椭圆形或卵状披针形,先端短尖或渐尖,基部契形,全缘,上面无毛,下面被短毛;有短叶柄。四~六月开花,伞形花序顶生或腋生,花萼5深裂,反卷,外面被白色柔毛;花冠白色,高脚蝶状,花冠筒中部膨大;雄蕊5枚,着生于花冠管中部;雌蕊有2个分离心皮,子房上位,基部有5裂的花盘,与子房等长;花柱单一。九~十月结瞢荚果,圆柱形,叉生,褐色,无毛,种子多数,顶端有白色光亮的种毛。秋末冬初未落叶时采割,晒干备用或鲜用。
【生长环境】我国大部分省、区有分布。主要生长于山坡、路边、沟边的杂林中,常攀援于树上、石上。
【性味功效】味甘苦,性微寒。平肝熄风,祛风止痉,活血消肿。
【验方精选】第一方:络石藤、川牛膝各12克,威灵仙、木瓜各9克,薏苡仁15克,独活6克。
用法:水煎服。
主治:风湿痹痛。第二方:络石藤30克,兰花参20克,地念25克,大蓟根20克,猪肺120克。
用法:加水共炖烂,喝汤吃肺(猪肺可加佐料吃,也可不吃)。
主治:肺结核。第三方:络石藤30克。
用法:煎水当茶服。
主治:咽喉肿痛。第四方:络石藤叶30克,荠芋、乌韭各15克。
用法:水煎,分2次服。
主治:吐血。第五方:络石藤30克,土牛膝10克。
用法:水煎去渣,加黄酒适量,分2次服。
主治:跌打损伤。第六方:络石藤50克,白酒500毫升。
用法:将络石藤切碎,浸泡于酒中,密封半月,每次服10~30毫升。
主治:筋骨酸痛。第七方:络石藤、瓜蒌、皂角刺、制乳没各9克,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
主治:痈肿疮毒。第八方:络石藤适量。
用法:晒干,研细末,瓶装备用,临用时取适量,干掺伤口,加压止血。也可临时取鲜叶,洗净,捣烂,外敷伤口。
主治:外伤出血。
络石藤,主产于于河南、山东、安徽、江苏、浙江、福建等地,为夹竹桃科植物络石的干燥带叶藤茎。其性微寒,味苦。有祛风通络,凉血清热,解毒消肿之功效。用于治疗风湿热痹、筋脉拘挛、腰膝酸痛、喉痹、痈肿、跌扑损伤。
络石藤功效是什么
祛风湿,通经络,清热解毒
络石藤宽根煲鸡脚的功效
食疗功效
补肾养血,滋阴润燥的功效
促进铁吸收
有较佳的健脑抗衰功能
能养血驻颜,令人肌肤红润,容光焕发
防治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的作用
穿山甲的作用,功效。
穿山甲的临床功效
作者:邓理有 | 来源:中国中医药网 | 字体: 放大 还原 缩小
穿山甲为鲮鲤科动物鲮鲤的鳞片,处方名有炮山甲、醋山甲、炮甲珠或炒甲片等。其味咸,性微寒,入肝、胃二经。李时珍曰:“穿山甲入厥阴、阳明经。古方鲜用,近世风疟、疮科、通经、下乳,用为要药。盖此物穴山而居,寓水而食,出阴入阳,能窜经络,达于病所故也。”并在《本草纲目》中记载穿山甲“除痰疟寒热,风痹强直疼痛,通经络,下乳汁,消痈肿,排脓血,通窍杀虫。”中医常以其走窜之性无所不至,用于宣通脏腑,疏畅经络,透达关窍,开血凝,散血聚,消肿排脓,活血下乳。
通经下乳产后乳汁不下,用炮甲片10克,王不留行10克,通草6克,当归10克,黄芪30克,炖猪蹄服;若乳房胀痛发硬而乳汁不下者,用当归12克,炙山甲12克,王不留行15克,通草、路路通、漏芦各9克;若为妇女闭经时,可用炮甲珠粉6克,冲黄酒分3次服用,经行即停服。
祛瘀散结经临床验证,凡属跌打损伤,关节肿胀,胁肋疼痛,半身不遂以及各种淋巴结肿大、肿瘤包块及各种癌症均可以使用穿山甲进行治疗。如治瘀血所致之经闭用炮山甲15克,鸡内金12克,水煎分2次服,数日即效;治乳癌用穿山甲240克,蜈蚣60克,全蝎120克,共研细末,和丸如黄豆大,每日1粒,有消积散结之功。
消痈排脓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云:“穿山甲味淡性平,气腥而窜,其走窜之性,无微不至,故能宣通脏腑,贯彻经络,透达关窍,血凝血聚为病,皆能开之,以治疔痈,放胆用之,立见功效。”治乳痈初起:穿山甲15克,蒲公英30克,水煎分2次服,连服3~5日,疗效较佳。治痈疽,可取穿山甲片30克,牙皂30克,共炙焦黄研为细末,每次用3克,热酒调和服下。治痈溃后腐肉不脱,可用炮山甲研末,撒疮面上,每日1次。
风寒湿痹对风寒湿痹而致的手足麻木,四肢疼痛,拘挛等症,可用穿山甲通经络,活气血。常配合羌活、防风、天麻、独活、当归、川芎、桂枝、伸筋草、威灵仙、络石藤等同用。如治风湿痹痛可取穿山甲15克,威灵仙30克,宣木瓜30克,细辛15克,以酒1000毫升浸泡7天后,每服20毫升,日服2次,其效较好。
此外,穿山甲还可外用止血。以炒山甲、鳖甲等药,配伍田三七、丹参、茵陈、田基黄、太子参、茯苓、白芍、女贞子、黄芪、糯米根等药物组方的“二甲汤”,软坚,活血,清热,益气,养阴,治疗慢性肝炎、早期肝硬化,也颇有实效。
落石成的药用
络石藤的功效作用
【性味归经】苦,微寒。人心、肝、肾经。
【功效】祛风通络,凉血消痈。
【功效特点】本品祛风通络,凉血退热,适用于风湿热痹及咽喉肿痛等证。
【功效作用】
1.祛风通络:用于风湿筋骨酸痛,常与千年健、独活、威灵仙、防己、防风、秦艽等同用;若治风湿热痹、关节红肿痛者,常与忍冬藤、白薇、丹参、海桐皮、苍术、黄柏、牛膝等同用。
2.凉血消肿:用于痈毒痛肿,可与皂刺、炮山甲、乳香等同用;用于咽喉肿痛者,可与桔梗、射干等同用。
中草药秦皮加络石藤有什么功效
燥湿通络,应该是可以用来治疗风湿热症
藤里根有什么好处?、‘‘
人无完人金无足赤,在帅哥里面好像多见于大嘴巴,这是人长得帅受人的羡慕多,希望自己表里如一,这也是追求更加完美的原因,所以即使自己内在不行也
薢草草的功效和作用:纲目释名薢菜、薢荣
本品为较常用药,别名赤节。始终《名义别录》列为中品。《本草纲目》列入草部蔓草类,又名白菝葜。
别名:绵萆薢,粉萆薢、薢夕。
来源:为薯蓣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绵萆薢,福州萆薢,粉背萆薢的干燥块茎。前两种为药材绵萆薢,后一种为药材粉萆薢。多在产地加工切皮。均为野生。
产地:主产于浙江、福建、广东、广西、四川以及江南各地均生产。
性状鉴别:绵萆薢:为规则的片状,厚约三毫米。片大小宽窄不一。周边外皮灰黄色,卷缩。切面白色或前黄白色,显粗糙,有筋脉点,质棉软轻泡,易折断,气无味微苦。以色白,棉软,整齐不碎者为佳。
粉萆薢:为不规则的薄片厚在一毫米一下,周边外皮褐色,凹凸弯曲,大小宽窄不一。切面白色或黄白色,有的有黄绿色圈斑。略显细腻平坦。质稍坚脆,有弹性,易折断。气无味微苦。以色白,片大较薄,有弹性者为佳。
主要成分:含暑蓣皂甙等多种甾体皂甙。总皂甙水解后生成薯蓣甙元。
功效与作用:祛风除湿,其原理尚待研究。
炮制:生用。
性味:苦甘,平。
归经:入肝、肾、胃经。
功能:利湿去浊,祛风除痹。
主治:淋浊白带、腰膝痹痛,湿热疮毒。
临床应用:1、用于治疗小便频数,小便失禁(尤其小儿)。配益智仁、乌药。
2、用于治疗膏淋(尿液混浊如膏,或如米汤,小便短涩,欲出未尽)。有湿热证候者(可见于急性尿道炎、膀胱炎),配车前子、黄柏等以加强祛湿清热作用,方如程氏薢分清饮;有阳虚肾虚证候者(可见于慢性前列腺炎、各种原因引起的乳糜尿等),配乌药、益智仁等,方如萆薢分清饮。
3、用于治疗湿热痹痛,尤其腰背冷痛、下肢活动不利、麻木(可见于周围神经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前人的经验说萆薢“治湿最长,治风次之,治寒则尤其次”。对于湿热和风湿所致的肌痛,本品确有缓解功效、常配桑枝、络石藤、牛膝等药。
4、用于治疗皮肤湿疹、慢性皮炎,或脓疱疮等属湿热症者,配黄柏、苡仁等,方如萆薢祛湿汤。
用量:4.5~12g。大剂量可用至24~30g。
处方举例:1、程氏萆薢分清饮(《医学心悟》):川萆薢9g,黄柏9g,石菖蒲4.5g,云芩12g,白术9g,莲子心6g,丹参4.5g,车前子12g(包煎),水煎服。
2、萆薢分清饮(杨氏方):川萆薢9g,益智仁6g,乌药9g,石菖蒲4.5g,茯苓9g,生甘草3g,水煎服。
3、萆薢祛湿汤:川萆薢9g,黄柏9g,生苡仁15g,赤芍9g,丹皮9g,泽泻9g,生滑石12g,通草3g,水煎服。
注:1、萆薢来源复杂。李时珍谓:此有二种,茎有刺者根白实,无刺者根虚软。软者为胜,蔓生,叶似薯蓣。现市场上常见商品有三种,其中两种白色或黄白色一虚软,一略坚实。与李时珍所述相同,京津习用。
2、另有一种红萆薢,京津不用。主产四川省,据《四川中药志》记载为百合科菝葜属数种植物的块茎。原植物尚待进一步研究。商品为规则的乱切片,薄厚大小不一。周边外皮棕色弯曲不直。切面红褐色,中心有黄色粗纤维。体略轻、质硬易折断。气无味淡。
3、四川省内萆薢和土茯苓常相混用。
4、一般习惯认为萆薢微清苦。断面略显粗糙。少粉性。水湿后不产生粘滑感。土茯苓则味淡甜而不苦。断面略显细腻而无粗纤维组织,含粉性,水湿或水煮后粘滑。
求一些好听的中药材名字!越多越好!
儿茶 丁香 川穹 玉竹 艾叶 甘草 龙葵 白芷 白薇 半夏 朱砂 百合 赤芍 芫花 连翘 沉香 佩兰 郁金 栀子 重楼 神曲 首乌 莲房 桔梗 海藻 紫草 藿香 檀香 麝香 槟榔 锁阳 紫苑 紫苏 橘红
小茴 马齿苋 天竺黄 小飞扬 天花粉 车前草 五灵脂 木棉花 月季花 玄明粉 安息香 决明子 赤石脂 吴茱萸 忍冬藤 辛夷花 连钱草 沙苑子 紫河车 旋复花 密蒙花 寒水石 款冬花 威灵仙 牵牛子 络石藤 夏枯草 素馨花 莲子心 覆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