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风俗 >

老人去世头七要准备什么饭菜啊

  • 风俗
  • 2021-09-22

老人去世头七要准备什么饭菜啊

头七需要准备些什么菜

如下:

作七拜菜时先准备一份三牲拜土地公,如猪肉、公鸡、鱼、酒。拜死者时有五味碗或十二道碗,如米饭、米粉、春乾(象徵有馀)、韭菜(天长地久)、豆乾(做大官)、芹菜(勤劳)、鱼丸、肉丸(中状元、当议员),肉片、菜头(好彩头)、猪肠(生男孩)、鸡翅前膀(易谋生)等;以及其他果品、红圆、发粿(象徵子孙团圆兴旺)、面头山(又称子孙山或女儿山)。

老人逝去为什么要做法事,头七是什么,丧葬有哪些讲究?

老人逝去为什么要做法事,大多数百姓是为了悼念亲人,这也是孝的一种体现形式。殷代以前,人们已有了希望灵魂不死的观念。至殷商时期,这一观念愈加丰富和强化,认为死亡观念从来与生命意识分不开,灵魂来自于天,属阳,主管人的精神知觉;魄来自于地,属阴,主管人的形骸血肉。魂魄相合人则生,相散人则亡。二者离散之后,魂升天,魄入地,最后复归于天地之气。魂入天后转化为神,魄入地后腐化成水归入土壤,魂对后人有庇护之效,先人的魂魄得到后人的无限崇拜。

中国人认为人死后去阴间,在那里继续生活。所以不但老人生前要尽孝,老人去世后,仍然要在每年的清明,鬼节和春节为过世了的父母和其他过世了的亲人烧上一些冥币,贡上一些烟酒食物。同时也向他们说一些家里最近的事情,希望他们能够在另一个世界保佑自己能够顺利解决一些问题。这其实是一种心理上的惯性,因为老人在世的时候,子女有事都要听他们的意见,有时要按他们的要求去做。所以老人过世后,有些事情还是会习惯性的和他们说说。�6�7

老人逝去为什么要做法事其实受佛教影响,古时有说。灵柩最少要停三天以上。据说是希望死者还能复生。三天还不能复活,希望就彻底破灭了。实际上停柩的时间长,是由于当时丧礼繁缛复杂,尤其是天子诸侯,需要浩大的陵墓和大量随葬品,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和时间。近代以后,灵柩一般都在“终七”以后入葬。按传统的说法,人死后七天才知道自己已经死 了,所以要举行“做七”,每逢七天一祭,“七七”四十九天才结束。头七也这么来了。佛教认为,除罪大恶极的立即下地狱,善功极多的人立即升天,灵魂一般并不能够马上转生。没有转生的亡灵不是鬼,是在死后至转生过程中的一种身体,等待转生机缘的成熟。所以,人死之后七个七期中,孝属或亲友如果能请僧人来为他做些佛事,亡者即可因此而投生到更好的去处。所以,佛教主张超度亡灵最好是在七七期中。如果过了七七期之后,亡灵托生的类别已成定案,再做佛事,就只能增加他的福分,却不能改变他已托生的类别了。如果一个人,生前作恶很多,注定来生要托生畜类,当他死后的七七期中,如果有孝属亲友为他大做佛事,使他听到出家人诵经,当下忏悔,立意向善,他就可以免去做畜牲,而重生为人了。而道家也认为超度度亡灵最好是在他“七魄”没有散尽之前。

那么丧葬大致有以下讲究,当然地方有区别:

小殓 男死称“寿终正寝”,女死称“寿终内寝”。临终时遗体厅堂,咽气后由亲属为逝者穿寿衣。寿衣逢单数,衣上口袋要撕去,以免有碍后代。外裹“抖尸被”、“盖面被”。入棺暂不加 盖,称“小殓”。

报丧 孝男孝女跪请家族长辈主持丧事。请阴阳先生择定大殓成服扶枢还山吉期,然后印发“讣闻”,派人遍告亲友。如丧母,须及时向“外家”报丧。接讣告者须给报丧人吃红蛋。�6�7

大殓、成服 由“八仙”(抬柩者)给逝者盖棺,钉棺,称“大殓”。“母死怕外家,父死怕叔伯”。母死,大殓前必先让外家过目。外家对逝者的寿衣殓具,常诸般挑剔,如系暴死,更常寻衅闹事,甚至引起诉讼,闹得丧属倾家荡产。大殓后移柩大门外,上铺红毡,但不得着地。“八仙”在灵掌前给孝子孝孙披麻戴孝,叫“成服”。丧属须反穿衣服,孝子腰围稻草绳,手持“孝杖棒”(父死用竹,母死用桐)。

安灵、堂奠 厅中设灵堂,由孝子当天跪写灵牌。亲友吊唁,须携“奠仪”、(用白纸包)、挽联、香烛、冥镪等物。孝子孝孙跪地号哭谢吊,无人搀扶不得起身。堂奠又叫“家堂祭”。吹班在下厅奏哀乐,孝男、宗族、戚族、外家、生前友好等顺序随礼生唱赞进行祭奠,丧属在孝幔内跪谢。除家祭外,富裕人家还有于扶柩还山途中举行祭奠,叫“拦路祭”。�6�7

超度 请僧人、道士为死者念经诵咒,行“烧官钱”、“沐浴”等仪式以超度亡魂,俗称“做半夜光”。有钱人家则夜以继日请僧道做法事,称“做斋”,有的长达七日七夜。

出柩 出柩前,棺木上矗纸扎白鹤、仙童,取“驾鹤归仙”之意。抬棺木杠称“龙杠”,绳称“龙索”。“八仙”抬棺起柩后,孝子孝孙沿棺号哭,亲戚世友擎竹幛列队送柩。至村外,由僧道诵经咒,“八仙”引孝子捧灵牌沿棺做法事。行别棺仪式后,送柩者即可归家。由僧道、鼓吹引孝子由别路人家祠安置灵牌。安葬毕,备盛宴谢“八仙”,每肴必双碗。旧时“八仙”多为义务性劳动,不取报酬。始有发给工资。旧时富豪之家,为选择坟山或等待吉日,常停柩在家几年不葬,今无此俗。�6�7

做七 葬后,以死亡日始,每逢七日,丧属备香烛至坟前哭奠。四十九日为“满七”,须在坟前烧化冥镪及纸扎冥具。明、清时,孝男百日内不得剃头,民国时改为四十九日。今已无此忌。

检骨改葬 安葬后八至十年,必须挖出遗骨,安置特制陶器(俗称“金罂”)内重葬。再筑永久性坟墓(非正常死亡者除外)。此俗原为客家人丧葬一大特点,称“二次葬”。起因为祖先南迁时背负祖宗遗骸随行,积久成习。后己失去原有意义,反因寻找风水宝地,辗转改葬;亦有寄在悬崖下,等待“宝地”,久而不葬的,实为一种陋俗。

头七,我们很多人都是知道的。

那么啥是“头七”呢?

也就是说一般死人之后,逝世的第七天,就是头七,就这样往后推,共有7个这样的忌日,每隔7天是一个逝去死者的忌日。

头七当天晚上的子时到亥时,叫做还魂夜,这里边是有很多忌讳的。

第一,头七的时候,逝去的死者还不知道自己真正的死去了,他们的“灵”觉得自己还“活着”,所以说,他们还称不上传统意义上的“鬼”。

所以如果是自己家里有先人去世,一定不要吵架,这是为了不让逝者留恋尘世,不愿离去。

第二,头七的时候,会有牛头马面和大小二鬼来接收魂魄,所以如果在死者的棺材旁摆供品时一定不要摆牛肉,马肉,狗肉,而且你得荤素搭配,就是为了犒劳他们,不让死者在去阴间的路上被他们纠缠和为难。

第三,一般要是在农村,如果家里有人去世,得在家门口放一碗白开水,和一碗五谷杂粮。

水是为了让逝者洗去尘埃,而五谷杂粮则是为了辟邪驱霉。等到头七亥时的时候就可以把这些倒了,但是不可以吃,因为相传我们村就有这么个事,一个流浪汉吃了死人的贡品,第二天得了失心疯,边唱边跳,边流口水,没过几天,这个流浪汉就莫名的失踪了。后来在一片荒树林里发现了他的尸体。

一位老人临终前的叮嘱:"头七"还吃老年食堂的饭

昨天上午,划船社区老年食堂服务员给孙莲贞老人送饭。

喜欢吃老年食堂的饭

“孙阿婆,陈倩退休了,今天,我接替她来给你送饭。”

昨天中午11时,江东区百丈街道划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老年食堂的服务员王瑛来到79岁的孙莲贞家中,她给老人送上了两盒热气腾腾的饭菜。

每盒7元,包括一荤一素一汤一饭,这样的饭孙莲贞已经吃了整整6年,以前是和丈夫应明康一起吃,今年3月丈夫去世后,她一人吃。她太喜欢吃社区老年食堂的饭了,每天中午订两份,一份中午吃,一份晚上加热吃。

丈夫生前也非常喜欢吃老年食堂的饭,去世前,特意叮嘱家人:过“头七”(去世后第七天举行的一种仪式)时,自己依旧要吃老年食堂的饭。

她将丈夫最后的叮嘱告诉了老年食堂的服务员,服务员在应明康“头七”那天,将从锅里打出的第一份饭装进饭盒里,送到了她家。

陆荷香和应明康是差不多时候去世的,她去世前在老年食堂吃了3年饭,前年冬天,服务员陈倩去送饭,发现她不小心倒在了一个老式木柜里,自己怎么也爬不起来,便连忙将她扶了出来。

陆荷香逢人就说:“是老年食堂的中餐救了我,如果不是送餐人上门,真不知我会如何?”

来自市老龄办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市已经建成1400余个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但仅有70多个推出了老年食堂。

近60位老人长期订餐

“我们划船社区26%的居民是老年人,他们中有相当一部分行动不便,无力自己买菜做饭……”划船社区党委书记俞复玲说,只要能为老年人提供方便,她和社工们累点也没关系,早在2004年,她带领社工就办起了全市第一家老年食堂,但由于没有场地,老年食堂一直设在一个车库里,面积很小,只能为20多位老人提供午餐。

今年年初,俞复玲把改善老年食堂条件和为老年人提供个性化服务作为2014年度社区居家养老工作的任务。

俞复玲跑上跑下协调,最终由政府部门和爱心单位出资在社区租下了三间明亮的平房,用作老年食堂。食堂规模扩大后,使更多的独居和高龄老人得以在老年食堂订餐,目前已经有近60位老人长期在老年食堂订餐。

平均每天菜品7种

俞复玲要求老年食堂工作人员为特殊老人订做菜品,有的老人吃素食,有的老人患糖尿病,工作人员要按需做饭,平均每天的菜品达到7种。

社区老年食堂个性化的午餐使很多老人不愿意搬到别的社区和儿女住,也有已经住到养老院的老人又回家来住。划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除了设有老年食堂外,还有休闲活动室、日托室。老年人白天可以在休闲活动室里下棋、聊天、看电视。工作较忙的子女,也可以一大早上班前将行动不便的父母送到社区日托室,由专人照料,下班后再将老人接回家。在划船社区邻里中心,放着各式各样的生活用具,多是为老年人准备的,有拐杖、轮椅等,老年人需要时可以免费借用。

帮办、墨香缘书画社、糖尿病俱乐部……划船社区的26个社会组织中,有一半是为老人服务的,有的老人家里灯泡坏了,只要给相应社会组织的志愿者打个电话,很快会有人上门去修。这些社会组织还有相当一部分是老人自娱自乐类型的,墨香缘书画社的老人们每月15日聚会,交流作品;“相约星期二”的老人们每周二下午聚在一起,谈时事、看电视;糖尿病俱乐部的老人们经常聚在一起,或交流治病心得,或听专家讲座。

俞复玲心声

一方面社会老龄化不断加剧,另一方面养老机构床位严重不足,居家养老便成了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重要的养老方式。因此,为居家养老的老人提供服务,也是社区工作的重要内容。社工除了直接给老人服务外,还要发动更多的社会力量服务老人,除了关心老人的衣食住行外,还要关心老人的精神生活,引导老人成立自娱自乐的社会组织,或者引导年轻人为老人提供读报、陪聊等服务。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