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免费心理咨询在线聊天

  • 情感
  • 2021-09-19

在线聊天,给你做一次免费心理咨询。解除心中困扰,放松生活。以下是免费心理咨询在线聊天的话题,这样开头沟通起来让你不紧张。伴随社会生活的压力剧增,人们都要面对各种不同压力,堆积久了就会形成心理疾病。适当地放空自己一下,能让心胸开阔不少。

免费心理咨询在线聊天

10余年救助400多名青少年

33岁的仇晓民是深圳市天富力电子有限公司的经理,1995年大学毕业后,他就来到深圳,在企业里从事技术工作。也许是和爱心公益事业有缘,曾在中学时代就加入了中国红十字会组织的仇晓民,偶尔听说深圳有个义工联很火,里面聚集着一群热心做好事的爱心青年,于是加入宝安义工联,成为该组织学历最高的义工之一。

向青少年提供心理帮助

宝安义工联里有许多不同类别的服务组织,仇晓民被分配在“学生服务组”里服务。2003年10月,下班后来到义工联值班的仇晓民接待了一位前来求助的学生家长。这位阿姨流着眼泪说:“你们有没有办法救救我的女儿,她原来还是舞蹈兴趣班的‘小天鹅’,可现在,再这样下去我的孩子就完了……”原来,这位阿姨有个上初一的可爱伶俐女儿,可是因为和学校同学一齐迷上了上网,天天中午不回家吃饭,路边吃点零食就直奔网吧,为了和成年男性网友见面,女儿竟然两天两夜不回家。仇晓民安慰了这位阿姨,并当即组织帮助方案走访家庭、学校,极力帮助那位迷途中的小女孩。

“就是在这次帮扶中,我第一次深深感受到在我们的青少年辅导、帮助工作中,因为缺乏专业的心理医生、心理辅导手段和知识,我感觉到什么叫力不从心。”他从那时起萌生了创建一个专业心理咨询机构、对宝安几十万学生提供心理帮助的想法。从2003年11月开始,仇晓民查找有关心理咨询的资料,向心理医学专家求教。2004年5月29日,“宝安区青少年心理咨询室”正式挂牌,成为深圳首家全免费、向社会开放、由专业持证咨询师提供心理服务的青少年心理咨询室。

平时父女难得见上一面

“青少年心理咨询室”很快成为家长、老师们热切求助、“投诉”孩子不听话的地方,仇晓民和他的助手们忙得四脚不着地,天天下班后家访、谈听、做笔记和夜里挑灯查资料。他们的工作受到区里和群众的大力赞扬,但仇晓民仍没有就此满足,他很快发现:对于一些对生活彻底绝望、想选择轻生的人群来说,心理咨询显然已不是一方“够剂量”的药。当年10月,他和宝安义工联总干事石美玉等4人,又赶到深圳市康宁医院,表示希望参加正在这里承办的全国心理危机培训班。这次培训,为他们日后的成立区义工联“心理危机干预小组”并开展工作打下专业知识基础。2004年12月,区义工联“心理危机干预小组”成立,仇晓民再次兼任组长。

那时仇晓民已经家有妻女,妻子为了照顾孩子放弃了工作,晓民白天忙上班,晚上回家扒拉两口饭进肚就出去做义工了。懂事的女儿总是等不到爸爸,时间久了便学会了“心理自救”:“爸爸今天有事,有学校的哥哥、姐姐等他去帮助,宝宝先识字,慢慢等爸爸吧……”

讲座让无数个家庭受益

仇晓民还是区义工联学生服务组的组长,“青少年心理咨询室”和“心理危机干预中心”作为两个分支专业组织,也由仇晓民负责全盘管理、协调。在他的努力下,两个心理求助组织义务服务成员95%达到本科以上学历,其中硕士研究生占到6位。2004年,仇晓民和他的助手们在区青少年活动中心做了一年的家庭教育、心理咨询公开讲座,使宝安逾千个家庭直接受益。10余年来,仇晓民救助了400多名“问题学生”,包括数十位准备走向绝路的青少年。

繁忙的工作让仇晓民的生活充实而快乐,他笑称自己到老的时候会像一株金黄的麦穗,在劳累后低下头回想过去,那时候心中定会泛起暖融融的爱意,感觉得到生命的最美丽。

2004年12月,被评为宝安区“爱心大使”。2006年5月,荣获宝安“杰出青年”称号。

绝不闲聊,超职告诉你专业的心理咨询师都是这么做的

一、行为纠正

“伤心的人别听慢歌”,有人压力一大,就喜欢买买买,要么就是去唱歌发泄,一般情况下,人的情绪只要疏通了,行为很快就能恢复正常。

有人却深陷其中无法自拔,比如持续地买买买,刷爆银行卡和花呗,负债累累却还是停不下来;有人不停吃不停吃,体重飙升也不停,那么这些发泄方式就是有害的,此时,这个人就该寻求心理干预了。

买和吃都属于行为,所以心理学行为主义咨询师此时就会建议求助者实行新的行为模式,比如难过时不买东西,而是去暴走、快跑,有条件的人可以去海边大声喊叫,这些都是比买和吃要积极的行为模式。

简单来说,就是用积极行为替代消极行为,帮助求助者尽快脱离阴影,为他布置小任务,帮助他重塑自制力。

二、情感体验

与心理咨询师沟通可以获得独一无二的情感支持。

比如你刚失恋,朋友给你的是安慰,还会跟你一起愤怒吐槽,然而刚分手的人心里多多少少想的都是“我忘不掉ta”“我还想ta”。

但一个专业的心理咨询师不会在情感上站队,也就是他不会去批判你的前任或者是你本人,专业的心理咨询师甚至不会严厉要求你放下,也不会要你勇敢站起来面对明天,而是在咨询时,与你产生共鸣,引导你说出自己的负面情绪,发掘你的真实需求。

人人都渴望被理解,这就是心理咨询疗效的保障,心理咨询师通常不提供直接帮助(再给你介绍个对象、再帮你找个好工作),而只是接纳求助者,用包容的方式让求助者感到安心。

这种治疗方式是以求助者为中心,秉承人本主义精神,研究也发现心理咨询能比普通对话产生更深层的情感联结。

三、认知澄清

心理咨询师使用这种方式引导求助者检验自己的意识是不是有错误。

“究竟是我想法太阴暗了,还是他确实招人讨厌?”

在我们的认知中经常会存在很多不合理的想法,害怕失败后的糟糕情绪,觉得事情如果不是想的那样,就会把错误归结于周围,仅仅通过一件小事判断一个人的性格。

我们很多时候都意识不到自己内心的“小恶魔”,如果这些负面的想法被放大,被点燃,很可能就会让一个原本正常的个体变得暴躁、焦虑、抑郁、情绪化。

通常认知澄清就是通过谈论关于“自由、孤独、意义”等哲学性话题,帮助求助者构建新的认知。

所以心理咨询是很专业的,它为求助者提供了看世界的全新角度,也可以矫正求助者的各种行为,甚至对于心理咨询师自己也非常有帮助。

目前,超职教育主要从涵盖了普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等课程体系,还准备了有关婴儿营养、亲子关系、婚姻关系和职场关系的免费公开课,大家可以登陆超职教育官网进行试听。

另外,超职教育心理咨询体系还有精彩线下沙龙活动,目前,线下沙龙已经走过长沙、武汉、成都、郑州、济南、西安、杭州等城市,和名师面对面,现场感受心理学的神奇,参与趣味心理游戏,期待你的参与!

高考生心理咨询日渐增多 长沙名校打造“减压套餐”

距离2019年全国高考只有不到十天的时间了,考生们如箭在弦上到了最紧张的时候,也到了最需要放松的时候。5月28日,长沙麓山国际实验学校组织高三学子进行了跑操、毅行和趣味游戏等活动,为学子们减压。

不仅如此,在麓山国际送学子的“减压套餐”中,还把心理咨询室开到了教室旁,且每天安排两名心理咨询师按时“接诊”,也为同学们及时排解了烦恼,打开了心结。

高考临近,有各种困惑的学生越来越多

本科学英语、研究生修心理学的朱津沙老师是麓山国际高三年级的英语老师,也是校聘心理咨询师,在长期接待同学们的过程中,她明显感觉到随着高考的临近,有各种困惑的考生越来越多。

朱津沙介绍,麓山国际有专门的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也有十多名受聘的兼职心理咨询师,学生有任何困惑、困难,都可以到中心找老师咨询、倾诉。进入5月份以来,朱津沙明显感觉到想咨询、求助的考生在增多,孩子们不得不预约咨询。于是,为方便高三学生能够在紧张的学习中找老师聊一聊,麓山国际把高中部教学楼的一间创客教室临时改为心理中心,并每天安排两名心理咨询师为同学们答疑解惑,指点迷津。

学习遇阻,换个角度看待高考

“高考当前,同学们来咨询最多的是关于学习成绩的问题。”朱津沙透露,她同时表示除了成绩下滑、怎么努力成绩也得不到提升等问题外,还有不少成绩非常好的学生也有困扰,他们的苦恼在于心里有明确的目标院校,担心自己的成绩达不到期望。文科生小雨(化名)就是其中之一。

据悉,小雨的成绩稳居年级前几名,希望考上北京大学的她也通过了“博雅计划”的初试。可是5月初,小雨找到了朱津沙,表示自己模考成绩不理想,很担心影响接下来的考试和北大自招面试。

朱津沙表示,小雨的焦虑和担心并非个例,很多成绩优异的学生都会以名校为目标,当模考成绩不理想时,他们的压力和焦虑自然产生。对于这类学生,朱津沙认为他们学习能力和动力都比较足,也不存在学习习惯的问题,需要调整的主要是心态和眼界。

朱津沙建议小雨在学习中,创造自己的知识系统,把要复习的知识串到自己的系统里形成网络,然后试着建立属于自己的心流状态。朱津沙解释,心流状态是一种不愿意被人打扰与终止的状态,每个人进入这种状态的方式会有不同,比如有的学生跑步后可以沉浸在自己的世界,有的学生则能通过最简单的默写练习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进入这种状态后,学生可以更专注于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最后,对于小雨上不了北大的担心,朱津沙希望她换个角度看高考:“不要把高考当成定终身的终点,它只是一个起点。过了这个起点,你现在身边的人和世界就再也回不来了,与其去想未来,不如把眼光放在当下。”聪颖的小雨很快领会到,老师是希望她珍惜现在的每分每秒。如今快一个月过去,小雨的学习状态调整得非常好,成绩又稳定在年级前列,她正向着自己的目标做最后的冲刺。

友情生变?先把对抗的力撤下来

学习之外,同学们对人际交往方面的求助,已渐渐多于对家庭关系的“投诉”,这是让朱津沙有些意外的一点。

不久前,男生军军(化名)找到朱津沙,诉说了一件伤心事。原来,在一次考完试后,军军和小组同学一起聚餐,同学小明(化名)负责给大家买奶茶。奶茶买来后,军军却发现同学都有,唯独没有他的,这让他觉得小明在针对自己。

朱津沙认为,高考前学生的压力都很大,不仅处于自我较敏感时期,也处于不太顾及他人的状态中,这样一来同学之间的小事也可能被放大,变成“你伤害我,我伤害你”的大事。朱津沙告诉军军:“放眼整个人生的长河,这都不是事。”她希望军军了解一下小明的性格,“如果小明真的花心思来针对你,那么更受伤害的其实是他”。

朱津沙建议到了这个阶段,考生们若与朋友之间有什么不愉快,不要急着去想如何对抗,试着用宽容的心态把对抗的力先撤下来,等到高考之后再解决,一般到了那时候,这些问题自然而然就没有了。

对于异性交往的问题,朱津沙坦言近期接待过为此苦恼的学生。梳理和总结此类求助,朱津沙表示在高考前如果有男生与女生走得近一些,其背后的原因多为两个人压力都比较大,在一起聊天、倾诉可以分担压力,互相取暖;或两个人在学科成绩上能互补,比如男生数学成绩好,女生英语成绩好;两个人原生家庭相似,所以共同话题看起来多了一点……

因此,朱津沙建议此时父母们不要过分干预,给孩子一些空间,相信孩子,多过的干涉反而会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同样的,朱津沙在给此类学生做心理辅导时,也会让学生着眼更长远的人生,明确基本的道德观,不做不该做的事情。

相信自己,借高考完善自我性格

距离高考还有几天的时间,学校一般都结束了所有考试,让学生进入自主复习阶段,此时广大考生还应注意些什么呢?

朱津沙首先认为,还是换个角度看待高考,“忘掉之前所有的分数,把高考看作了解自己的一个手段,看作完善自己性格的一个方式”。

采访中,朱津沙老师无论在解答学业压力,还是在讲学生人际关系和家庭关系时,都反复提到一个词,那就是“性格”。朱津沙坦言,在考试的高压环境下,学生从小到大性格上的弱点会被急剧放大,比如自卑、胆怯等,这类学生在遇到学业困难时,往往自我调整得比较慢,学习效率比较低。此时,如果学生能抱着“以高考为手段,完善自己的性格”为目标,用“缩小镜看高考,放大镜看人生”,就能站在更高的格局,面对高考更有动力,应对考试时更加从容、镇定,从而发挥自己较好的状态。

至于接下来几天的具体备战,朱津沙建议考生不要刻意地去睡、去吃,不要打乱之前一直保持的学习和生活节奏。如果在家里复习的话,朱津沙希望家长也配合孩子的正常学习节奏,可以的话带孩子去图书馆或安静的书吧自习,以避免家庭成员的关爱式打扰,如果孩子能找一个同伴一起去图书馆自习就更好了。朱津沙认为:“最后几天可能同伴的陪伴更重要,所谓家长做好后勤,同伴一起奋斗。”

无论接下来考生们几天在哪里、和谁一起自习,朱津沙表示一定要相信自己,自信迎接高考的到来。

免费心理咨询热线:想说爱你不容易

“我是学医的,对自己的心理问题还是了解的,我就自己去上海看心理咨询,1200元一个小时,咨询的方式是面对面聊天。但是做了几次咨询后发现,只要是快没钱的时候,咨询师就会迫不及待地提醒该续费了,这让我感觉很不好。”这段心理咨询,让李薇觉得有些失望,她感觉并没有什么效果。

政法系统工作的小王,是别人眼中的“人生赢家”:公务员工作、小孩刚出生、事业刚起步。这位处于“黄金时期”的小伙子,在上班的时候却总是感到焦虑。一向性格要强的他,当初雄心勃勃考入公务员队伍的目的就是能做一些事情,可是,只要多做工作,就会有上了年纪的同事“好心”提醒他“年轻人不要太爱出风头”。

在压抑的环境中,小王总觉得工作没有成就感。他感到焦虑,却无处诉说。

他知道了“海豚热线”电话号码后,有好几次鼓起勇气拨通电话,但在接通的一刹那,觉得不好意思又主动挂掉,在到底打不打电话中反复纠结,备受煎熬。

“响了几声,电话就挂了,这是热线经常遇到的问题。很多人想给我们打电话,但是又犹豫不决。”作为海豚热线的创办者,杭州滴水公益的会长周伟说。

“海豚热线”从2014年8月18日创办,创办一年的统计数字是共接到466个咨询电话。其中,20~34岁的年轻人的电话咨询最多,有279个,占到总量60%;职业为“体制内(公务员和事业单位)的咨询者有89人,这是职业中占比最大的群体,占到总量19.1%;排名第二位的职业是在校大中专学生46人,占总量的10%。

虽然是免费,但咨询者不到迫不得已不打电话

刚过了43岁,事业有成的李薇没想到自己的“中年危机”会这么狼狈。这两年,正在上初中的女儿越来越叛逆,她发现自己只要多说几句,女儿就会显得烦躁甚至产生抗拒。

直到去年年底,她与女儿的关系彻底恶化,女儿彻底不理她了,用不上学的方式进行抗议。

李薇的心情就此陷入到恶性循环中,因为教育女儿的问题与家人发生了分歧。在丈夫的眼里,她脾气越来越大。更让丈夫受不了的是,李薇说话越来越啰嗦,两个人动不动就吵架。

在生活琐事的压力下,李薇心理开始变得焦虑,即便没什么事情的时候,她的内心也是焦躁不安,做什么事情都没有兴趣。除此之外,她开始严重失眠。焦虑与失眠如影随形,她的健康状况恶化,人整天恍恍惚惚。

“我是学医的,对自己的心理问题还是了解的,我就自己去上海看心理咨询,1200元一个小时,咨询的方式是面对面聊天。但是做了几次咨询后发现,只要是快没钱的时候,咨询师就会迫不及待地提醒该续费了,这让我感觉很不好。”这段心理咨询,让李薇觉得有些失望,她感觉并没有什么效果。

在别人的介绍下,她试着给免费的 “海豚热线”打电话。

那一次,接电话的正好是热线负责人施磊,他只是倾听,听李薇一直诉说自己的经历,他只是偶尔地插话。

“说完之后,我觉得轻松了许多,感觉是在与一个老朋友说话。”之后的李薇就在施磊值班的时候打电话,“施磊说话不拐弯抹角,在咨询中,他能一针见血地指出我的问题,同时也能给我一些建议”。

在施磊的指导下,李薇试着改变自己,并且带女儿旅游。最近,母女之间的关系改善了不少,李薇的焦虑感也有所下降。

“海豚热线”的负责人施磊直言热线的定位:“我们热线通过心理陪伴的方式,舒缓人们遇到的心理焦虑问题。毕竟,心理问题分为很多等级,有一般心理问题、严重心理问题、神经症和精神疾病。一般心理问题人们经常遇到,作为公益机构,我们集中力量关注这个事情。”

不过,心理热线并不是简单的“陪聊”,对咨询师有严格的要求。

“我们的接线员在接电话时,第一步就要与来电者尽快建立互相信任的关系,这一步非常重要,是帮助别人的前提。”施磊介绍说,“我们的热线,第一次打电话咨询的人居多。他们往往情绪波动思绪万千,通过建立良好的关系才能让后面的几步走得顺畅;第二步是要帮助来电者整理思路确认需要处理的问题;第三步是通过我们的倾听和陪伴让来电者自己琢磨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在施磊看来,并不是走完三步才算成功,往往能完成第一步就很有价值。

他说:“很多人有焦虑、抑郁情绪,不能与家人倾诉,我们电话陪伴上1~2个小时,实际上已经为他们缓解了心理压力。在这个基础上,如果能提供更加深入的帮助就更好了。有一个月我们最多接了70个咨询电话,大部分只做到了第一步和第二步。”

“海豚热线”这样的公益机构,除了帮助咨询者缓解焦虑、抑郁情绪,另一功能就是心理知识的普及。

“中国传统文化中要求人要学会隐忍,所以,很多咨询者不到万不得已,绝对不会给我们打电话。”施磊介绍说,“有些咨询的问题超出了单纯的心理范畴,毕竟一次电话倾诉很难解决。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就会建议他们去医院进行心理治疗。”

只倾听不治疗,额外福利为咨询者提供“分诊”支持

杭州女孩李璐(化名)家庭殷实,结婚之后老公对她也特别好。可是,生完孩子之后,她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突然对生活中任何事情都提不起兴趣,觉得自己一无是处。她莫名地感到焦虑,晚上失眠,白天恍惚。

“我把心里话告诉好朋友,可是她们并不理解我,反而觉得我是闲出来的问题,只要上班了之后就能慢慢恢复。”李璐说。事实上,那时候的她已经有了轻生的念头,但是残存的理智告诉她,孩子和父母需要她,才放弃了这一念头。

在网上,她找到了“海豚热线”的号码,她试着打电话进行咨询。

“第一次咨询的时候,服务的老师并没有说很多,只是倾听为主。我觉得非常高兴,觉得终于有人理解我了,这是家人无法给予我的。”李璐谈及第一次打电话,依然显得比较兴奋。

打完电话之后,李璐觉得自己的心理状态变好了很多。之后,她显得非常兴奋,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她总是觉得自己有使不完的劲儿。她心里暗暗高兴,觉得自己终于恢复健康了。

然而,出乎她意料之外的是,半个月之后,她之前的症状又复发了。

“犹豫了好久,我决定再次给‘海豚热线’打电话,并介绍了自己的健康状况时好时坏。”李璐说,“咨询师估计我得了产后抑郁症,并告诉我并不能通过热线电话解决这个问题,他建议我去医院看一看。”

那时候,李璐并没有估计到自己有这么严重的心理问题,来到医院诊断发现,自己得的是双向情感障碍,症状就是间歇交替发作:一半的时间感到情绪非常高涨,有使不完的力气,而另一半却感到情绪极度低落,就连最简单的喝水动作也要费很大的力气。

“我们有一项职能就是为咨询者进行心理知识的普及。”“海豚热线”负责人施磊说,“如果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我们就会建议他们去专业的心理咨询机构进行咨询,或者去医院进行检查。”

与头疼脑热不一样,在遇到心理问题的时候,很多咨询者难以自我判断心理状况,比如到底是处于心理焦虑还是抑郁状态。因此,类似于“海豚热线”这样的免费咨询机构,由于具有公益的特性,对于咨询者来说,比一些盈利性机构设置的热线电话,更值得人们信赖,能够给予咨询者一定的指导,甚至还扮演“分诊者”的角色。

专家讲课费过高,阻碍热线可持续发展

“目前我们有60位心理咨询师,其中有28人是接线员,其他的人都是后备力量。”施磊向记者介绍,所有的咨询师都是志愿者,接电话并没有报酬。不过,只有奉献精神还不够,他们必须要有注册心理咨询师证书,至少是三级,必须拥有一定的社会阅历,有良好的沟通能力。

“我们的接线员也被撂过电话,在解答问题时不能让来电者满意,低于他们的预期。”施磊说,对于接线员而言,面对这种情况,无疑有着很大的挫败感。

很多咨询者有一个误区,认为只要是打电话,就能一次性地解决问题,其实这太理想化了。有的习惯是几年甚至是几十年积累下来的,打一次电话只能缓解。

作为接线员,既是倾听者也是咨询师。该热线的专职人员盛老师说:“电话最多的时候,一个接线员接了10个电话,听这么多人诉苦,还要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对于咨询师而言,压力可想而知。晚上8时下班之后,有的咨询师回家就直接累瘫了。”

不过,身体上累还算是小事,让咨询师们最担心的就是被咨询者的负面情绪“带进去”。

“我们与来电者沟通,最重要的就是要与他们进入同一‘频道’,进入当事人的情景中,才能与咨询者产生共鸣,让他们更加信赖。”施磊用手比划着说,“接线员进入状态之后,不能被咨询者牵着走,要以独立的心态帮助他们分析问题。但有的情况例外,咨询师社会阅历不足,反而被一些社会阅历丰富的咨询者不知不觉地‘带进去’了,搞得自己也很郁闷。”

为此,“海豚热线”设立了保护接线员的机制。接线员在接完电话之后,如果感觉到心理上的不适,热线的专职人员就会对接线员进行心理疏导。用他们自己的话说,就是把他们给“拉回来”。

作为主管机构,杭州滴水公益在心理热线领域的管理经验几乎为零。因此,“海豚热线”在运营之初,面临的最大困难就是咨询师的水准问题。这么多接线员如何把他们统一起来,提供同样水准的服务,似乎并不容易。

施磊想了很多办法,他们有4个学习小组,一有时间,施磊就会与小组的咨询师在一起碰头,反复听电话录音,讨论咨询师的不足之处。同时,他们还会每月组织两次读书会,大家一起讨论在心理咨询方面的心得。另外,还会不定期地找一些心理学专家为热线的咨询师开专题辅导。

“我们的接线员非常希望能得到专业的指导,但是邀请一次专家辅导一天就需要几千元的费用。我们机构经费有限,如果一个月请一位专家,一年下来,这算是我们很大的一笔开支。”负责人施磊坦言接线员在成长上遇到的难题,也是“海豚热线”在运营上的困难,“我们虽然业余,但是想着做得更加专业,我们希望能得到更多心理学专家的帮助”。

但是,专家的讲座次数有限,为了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不少咨询师自己报名参加各类心理专业培训,一次培训动辄上万元。有的咨询师会投入十几万元的巨款去学习,这在咨询师队伍中并不算稀奇。

有的心理热线已沦为摆设,年轻人寻求心理咨询的途径并不通畅

记者在浙江调查发现,除团浙江省委主办的12355热线的咨询量比较高,一些心理热线咨询质量不高,咨询者寥寥无几。比如该地某政府主导的心理热线,一年只有36个咨询电话。记者试着拨打国内其他的心理咨询热线,有的电话接通后没人接听,有的则根本打不通。

“有一些心理咨询机构比较混乱,年轻人去做心理咨询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海豚热线”的创办者蔡教授提出了担忧,“有的心理咨询机构有免费的心理咨询电话,但是他们属于商业机构,虽然这些电话能处理临时问题,但是一旦涉及心理治疗,就会非常复杂,需要留一个心眼”。

心理咨询结合互联网思维,这事靠谱吗?

除了律师之外,还有哪个行业的从业者能够做到“一诺千金”?

思来想去,或许还有心理咨询师吧。

“女儿有抑郁症,三年来我带着她看了好多心理咨询,但都不见好。”这是一位网友在某贴吧里发的帖子,为了治好女儿的抑郁症,她三年来已经花掉了将近5万元,有些知名的咨询师开价每小时几千块,让这位家境一般的单亲妈妈直呼:真看不起了。

周围朋友纷纷向她推荐在线心理咨询,称“价格公道而且可以好好选择”,但与几位在线心理咨询师沟通后,她又觉得在线语音治疗的方式有些“不靠谱”,这位已经被“忽悠”怕了的母亲更犹豫了。

把心理咨询插上互联网思维的翅膀,这事情靠谱吗?

“并非都不靠谱,但有多少是靠谱的很难说。”某在线心理咨询平台创始人周茜告诉懂懂笔记,在线心理咨询在国外已经很流行了,但在国内尚属新兴领域。有些门槛较高的平台,专家的素质和能力还比较靠谱。但由于客观因素的限制,国内在线心理咨询市场有时也会出现不靠谱的一面,让许多患者诟病连连。

那么,在这一新生领域里,有哪些机会留给了投身其中的玩家,市场中究竟是挑战与机遇并存,还是忽悠与被忽悠共生?

市场起步阶段 “忽悠”不少见

“心理咨询严谨来说不能算是医疗范畴。”

原本是心理医学科班出身的周茜告诉懂懂笔记,在这个行业里有两个分支,其中一支属于医学范畴,心理医生需要有职业医师证才能在医院上岗,有权为心理疾病严重的患者诊断开药;而另一个分支则属于心理引导范畴,虽然也有执业证明,但大部分心理咨询师不具备处方权,“治疗”自然也就靠说。

“社会上已经开始认识到心理问题的存在,但很多人认为找个咨询师开导一下就可以解决,在他们看来心理咨询就是聊天。”随着互联网应用的不断拓展,许多人喜欢大病上医院,小病上网查。因此,有不少心理健康咨询机构和心理咨询师从中看到了商机,“有些从业者开始在社交平台上,借免费咨询之名开展业务,其实就是炒作和吹嘘。”

只要有用户在网上询问心理疾病的问题,这些咨询师就会迅速“出动”,非常热心的为患者解答相关疑问。但是周茜指出,在正规的心理咨询医师看来,这些解答的结果往往是夸大其词,并断章取义告知一些危言耸听的事件,甚至拿出因为心理疾病而轻生的韩国明星案例吓唬患者。

这种做法目的很简单,让咨询的人以为心理疾病是一件很恐怖的事情,随时会威胁生命,并引导其到咨询师的线下机构就诊。

“因为有新闻也有案例,所以患者很容易信以为真。”周茜表示,她朋友的一位亲戚因为严重失眠,四处在网上沟通心理咨询师,在被某“知名”咨询师说动以后,紧张得从大连打“飞的”到广州来看病。但后来经朋友的转述,整个咨询过程中都是漏洞百出,全是套路,“对方在问了大量与病情毫无关系的问题之后,就直接根据书本上的失眠原因照本宣科,大概一小时就完事了,然后就开始推荐定期心理疏导的套餐。”

在周茜看来毫无作用的这一个小时,收费却高达2000元。并且这位咨询师一直在不断强调自身的背景,从业的经验,网上的口碑,甚至举出了大量曾经“治疗”过的明星案例,用以衬托如此昂贵的咨询费用。

“我唯一能够相信的,就是钱肯定是赚到了。”周茜表示,她并不怀疑这些咨询师的从业资质,因为这个行业分支上的资格证并不难考。但一个合格的心理咨询师,并非有证就行,更需要有大量专业经验的沉淀。

他们眼里首先看到的不应该是钱,而是在面对不同类型的心理疾病状况时,迅速抓住关键原因,并作出对应的排解和引导方案,“如果做不到,那么患者的问题也就无法解决。”

两年前没有开始创业的周茜,就是因为看到大量在线上被“忽悠”到线下去“砸钱”的患者案例,开始思考:除了消极作用,难道互联网就不能在心理咨询领域发挥更大的价值?

兼顾隐私防“忽悠”,用户愿意买账

“互联网既可以造成信息爆炸,自然也可以让信息更加透明。”带着思考,周茜做了许多有关于互联网医疗的研究,借鉴了许多国外在线心理咨询项目之后发现,想要培养国内用户重视心理疾病的习惯,可能需要较长的时间。

但是她相信,借助互联网渠道能够很快传播与心理疾病相关的知识,让患者信息对称,“这样一来,那些想忽悠患者的心理咨询师,自然也就没市场了。”

于是,她叫上了几位志同道合的伙伴,利用业余的时间,打造出一个专业的心理疾病资讯发布平台。“因为资金不多,所以系统开发商只能将就了。”周茜告诉懂懂笔记,为了防止“大忽悠”在平台上发虚假广告,所以平台规定主题内容的发布者一定是官方机构,而平台本身也会聘请部分有经验的心理学专家,定期分享一些心理疾病的分析和自我调节方法,“但聘请专家需要经费,所以一开始都是同专业的同学和导师在义务帮忙。”

但这个简陋的心理疾病门户,却很快让周茜发现了“金矿”。

就在2015年初,平台因为共享服务器不稳定断断续续上线一个月后,注册用户数竟然已经过万,而且在病因分析帖下的回复都十分热烈,甚至有许多注册用户以匿名的方式回帖向专家咨询病情。

“有别于传统的面诊,在网上用户可以肆无忌惮的说出自己的心病。”在发现用户有在线咨询的这方面需求之后,周茜不得不继续央告同学和老师们抽出更多的时间,就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解答。但随着注册用户数量越来越多,专家们也应付不过来了,服务器也开始经常宕机,“这些都需要经费投入才能支撑。”

她透露,最早做这个平台的初衷,是想等其有一定价值之后,通过广告等方式实现流量变现。既然用户数量增长如此迅猛,为了筹措专家津贴和服务器带宽费用,团队开始小范围内招揽些一广告投放。但因为很多医疗广告的内容都无法求证真实性,结果广告计划戛然而止。

“无奈之下,我们只能通过开辟有偿的心理咨询业务赚些费用。”有需求的的患者,可以通过选择电话、网络语音甚至网络视频的方式,让平台上的专家为其做有偿心理辅导。根据专家的水平和经验,费用大致在160-300元/小时不等。

平台采取的方式,是收入3:7分账(平台与专家),“这样一来,平台的运作经费也有了,我也不用老欠着人情,还可以面向社会,广招心理咨询专家。”

因为坚持严格的专业测试,所以平台在付费业务开展的半年里,沉淀了不少具备专业素养的兼职心理咨询师,平台的注册用户量也顺利突破了20万大关,付费用户占比8%。

“心理咨询这个垂直领域的线上平台,能有这样的成绩的确不赖,说明市场需求确实很大。”在获得一定变现能力之后,平台开始招募全职咨询师,周茜也辞职正是创业。

平台的运营和管理工作完全压在她一个人身上,除了参与经营,她还在头两个月内主导了门户平台的改版,加入在线支付和知识付费等新功能。如此全方面的投入,是因为她心里还藏着另一个大计划,就是融资,“只有借助资本的力量,在线心理咨询才能做得更大。”

在互联网医疗领域里,周茜赶了个晚集。但在互联网心理咨询领域里,她却起了个大早。

得益于对患者需求的深入挖掘,周茜的心理咨询平台似乎看到了一丝曙光。

有“钱景”的平台,却难过这一关

在创业退烧、资本回复理性的2017年,周茜和团队却凭借坚持和专注,在春节后顺利拿到了300万的天使轮融资。虽然相比其他互联网创业企业,这笔融资的金额并不大,但在她而言却是一件值得庆贺的大事。

“团队庆祝会开完,我却笑不出来了。”周茜回忆,就在庆祝晚宴上,她却接到了大学导师的电话,而且聊了一个多小时。这位从业已将20多年的心理学教授带着哭腔告诉周茜,自己可能没有能力继续服务平台上的患者,希望明天就退出这个项目的专家顾问组,“说到最后,才知道是跟患者在电话沟通时发生了矛盾,被对方侮辱了一番。”

这位导师沟通的对象是一名轻度抑郁症患者。因为是通过电话聊天,所以很难看到患者的表情变化,只能从对方应答的语气中,尝试找到攻破其心病的关键。但不知为何,患者情绪突然爆发了,在电话中大声呵斥这位老师和所有咨询师一样都是在忽悠,想骗他的钱,并表示要投诉和举报平台。

“对于心理咨询师来说,和患者眼神交流很重要。”周茜强调,一个好的咨询师呈现给患者的,不仅仅是声音或一个面容,更多的是肢体语言的交流。

但在线咨询却做不到,只能通过语音或者视频的交流,很难从根本上让患者放下心理芥蒂,咨询师也很难通过细腻的神情变化,走入对方的内心世界。

这种情况在线上咨询过程中偶尔会发生,甚至发生患者质疑咨询师的能力,担心上当受骗进而投诉,“但我没想到,这种事情会发生在老师身上。”

虽然在周茜好言相劝下,老师没有退出。但这个现象显然成了这个在线心理咨询平台不小的挑战。据她透露,团队曾统计过这个现象所出现的几率,基本上每10次服务,就会出现1次类似的差评,比例高达10%,而这其中就以无效开导的投诉最多。

“最难跳开的问题是,无论线上线下,心理开导的效果评定一直都是比较主观的。”她告诉懂懂笔记,同样的咨询师,同样的病例,不同的患者所的感受是不尽相同的。有的觉得很有效果,有的觉得毫无作用,甚至有的患者出于某种原因,不愿意直视心理开导的结果。“心病不同,经历不同,效果也不尽相同。”

除此以外,鉴于在线心理咨询的局限性,收费可提升的空间并不是很大,所以平台能够为心理咨询师带来的收入也比较有限。如果遇到投诉,还需要退还一部分咨询款项,那么咨询师的收益就会更低。

“用户需求越来越多,但想引进优秀的专家资源却很难,新加入的很多全职咨询师资历都比较浅。”这是周茜遇到的另一个问题。相比线下心理咨询机构或者医院,互联网平台无法提供更高更吸引人的收入水平。没有高水平全职心理人才的补充,项目的发展逐渐受到制约,“仅有6位全职咨询师,每天还都是满负荷状态,兼职专家的时间又不充裕,不能经常在线。”

很明显,这种情况伴随着平台发展的放缓,在2017年一直延续到了年底。而她和团队发现,这种状况很难再短期内改观。

因为价格透明且兼顾到了用户隐私,在线心理咨询有着大量的市场需求,因此一度成为许多创业公司争相追逐的领域。过去两年来,像周茜一样想通过互联网思维解决心理咨询行业顽疾,顺便为自己赚取一份功名的创业者,涌现出了很多。

但是他们真的“下海”后,却发现这个领域有太多的问题。在线下机构依旧大行其道的环境下,互联网心理咨询行业仍面临着很多发展瓶颈,成效难以被量化,高端人才缺乏、咨询形式受限、绩效考核误区,加上投资回报期限过长等,都在限制平台的成长。

从目前网络上的公开数据中可以看到,近14亿的中国人口中,有1.9亿人在一生中需要接受专业的心理咨询或心理治疗。但是巨大的潜在需求和捉襟见肘的专业心理咨询师队伍,却形成了巨大反差。

引导用户重视心理疾病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市场进入成熟期更不是一两年内能看到的。“像不少在线医疗行业的创业企业一样,我迈出了属于在线心理咨询的一小步,但这一步能走多远,无论是我还是竞争对手,都说不好。”

在周茜看来里,这个看似前景无限的在线心理咨询市场,未来却存在着太多的不确定性。她坦言并不确定夹在需求与困阻之间的创业者们,还能坚持多久。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