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 >

青少年脾气暴躁易怒是抑郁症吗

  • 健康
  • 2021-09-23

青少年脾气暴躁易怒是抑郁症吗

你有没有感到脾气暴躁,超敏感,不耐烦,烦躁不安,喜怒无常,烦躁,暴躁,"多刺"或者描述为脾气暴躁的心情?如果是这样,你可能会经历烦躁易怒的感觉,这是抑郁症的可能症状之一。

当大多数人想象一个患有抑郁症的人的形象时,往往会想到一个沮丧,伤心和哭泣的人。

然而,悲伤只是抑郁症的一部分,我们本能地想要安慰那些感到失望或哭泣的人。但是当我们遇到一个朋友或爱的人正在对我们发火,我们本能的会远离他。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抑郁症和烦躁易怒症状以及其他的可能的原因。

什么是烦躁易怒?

一些人认为易怒是对外部或内部刺激的过度反应。其他人则把它形容为容易激动,不耐烦和愤怒的状态。

烦躁易怒不仅仅是一种精神状态,同样也是各种医疗和/或精神健康状况的症状。如果你在一段时间内感到烦躁不安、易怒,且持续两周以上,这是一件需要看医生的事,找出可能存在的原因。

谁容易感到烦躁易怒?

患有抑郁症的男性

男性抑郁症可以表现为愤怒,侵略性和烦躁的感觉。有的男性的抑郁症主要症状就是愤怒和易怒。

患抑郁症的儿童和青少年

儿童抑郁症一个典型的症状是易怒。儿童和青少年如果经历过度烦躁,情绪低落,睡眠和食欲改变,这些可能是抑郁症的警示信号。

患抑郁症的女人

抑郁症可能会导致一些女性烦躁不安。另外,在女性生活过程中发生的荷尔蒙变化也会增加烦躁感、易怒感。怀孕,围绝经期和更年期都会对情绪和个人处理压力的能力产生深远的影响。

双相情感障碍患者

过度的烦躁、易怒也可能是双相情感障碍的征兆。双相的其他迹象可能包括对睡眠的需求下降,话多,浮夸的想法和判断力差。

除了抑郁症和双相之外,还有什么原因导致易怒?

易怒、烦躁不安的潜在原因非常多,抑郁症可能是主要原因,但还有其他因素可能会导致烦躁易怒感

咖啡因太多

美国著名的梅奥诊所建议,如果您每天饮用四杯以上含咖啡因的咖啡,您可能会出现失眠,紧张和烦躁等症状。如果咖啡因太多导致您感到烦躁,那么如何减少您的咖啡因摄入量。

睡眠不足

睡眠障碍如失眠或睡眠呼吸暂停可能会导致您在白天感到疲倦。反过来,嗜睡和疲劳会导致烦躁不安的感觉。

缺镁

那些摄入镁太少的人可能容易感到的烦躁和焦虑。缺镁症状可能包括躁动和焦虑,不宁腿综合症(RLS),睡眠障碍,烦躁不安等症状。

慢性疼痛

任何患有慢性疼痛的人都知道,试图应对持续不断的身体疼痛会导致焦虑,抑郁和烦躁易怒感。

未确诊的医疗状况

有许多疾病和医疗条件将烦躁列为症状。例如,糖尿病可能会导致精神问题,例如焦虑,困惑和烦躁。同样,甲状腺功能亢进可导致紧张和易怒。事实上,如果你搜索易激惹症状,你会想出数百种可能的紊乱和症状,包括易怒症状。烦躁不仅是情绪障碍(如抑郁症和双相情感障碍)的常见症状,也可能是某些疾病和医疗状况的警告信号。如果您经历的慢性烦躁不安,那么咨询医生,以排除任何疾病原因。

青少年无端发脾气,可能是抑郁症前兆

来自英国卡迪夫大学心理医学和临床神经科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发现,青少年抑郁症的早期信号除了焦虑之外,还表现为无端愤懑、怨恨等,家长和教师在发现此类行为时应采取积极引导,严重抑郁症已成为青少年自杀的首因。

参与该项研究的英国卡迪夫大学的弗朗西斯·莱斯(Frances Rice)博士称:“重度抑郁症导致的死亡和残疾已成全球性问题,而青春期是抑郁的高发年龄阶段。儿童精神问题一般以过度活跃症及自闭症为主,进入青春期后,患抑郁症的比例会渐渐上升。青少年抑郁症患者比成人患者更难察觉。青少年往往无法准确描述自己的精神张狂,且不会主动寻求帮助,而是隐藏自己的异常行为或者排斥别人的关心。”

弗朗西斯·莱斯及其团队在研究报告中写道:“即使患者是成年后才发病,但是抑郁症的很多早发型症状都可以在青少年时期觉察出端倪,了解患者青春期的精神状况对于抑郁症病因学研究及早期诊断具有指导作用。”

童年或青春期的创伤性经历和成年后的各种精神障碍高度相关。英国卡迪夫大学研究团队对337个单亲家庭进行了四年的调研后发现,由单亲母亲带大的孩子比健全家庭的孩子患抑郁症的风险要高。这不仅仅是因为破碎的家庭对孩子本身造成心理伤害,还因为单亲母亲往往因为离异或生活困境会长期处于不良情绪中,甚至本身也患有抑郁症。而抑郁症是会遗传的,据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和纽约州精神病研究所的研究称,如果父母或祖父母患有抑郁症,那么子代患上抑郁症的风险较高。

英国卡迪夫大学研究团队称,上述这些单亲家庭的孩子中罹患抑郁症的年龄都在14岁左右,他们发病的前兆并不是表现为情绪低落、郁郁寡欢,而是焦虑、易怒、无端发脾气、指责谩骂他人、恐惧、愤懑、仇恨甚至有破坏性的暴力倾向等。

美国一家心理健康研究所称,目前严重抑郁症在美国6-12岁青少年中的发病率为3%,13-18岁青少年重度抑郁症的发病率为6%,而对于15-19岁的青少年而言,抑郁症已成为自杀死亡的第二大原因。

权威医学期刊《柳叶刀》日前发表了一项儿童及青少年抑郁症的网络Meta分析,研究表明,多数抗抑郁药对儿童和青少年患者无效;在纳入的14种抗抑郁药中,仅氟西汀对儿童青少年患者具有一定的疗效。因此,关注儿童和青少年的日常情绪变化和心理状况,对抑郁症前兆尽早发现予以防范,要比发病后再治疗来得更重要。

患者越来越多年龄越来越小,青少年“抑郁症”你了解吗?

初中曾是学霸的武汉学生小勤升入高中后,尽管每天学习到凌晨一两点,但成绩没有太大起色,还被家长批评不努力。开学以来,她总感觉头痛,随后出现难以入睡、早醒等睡眠障碍现象,经就诊确认,患上了抑郁症。

10月10日第28个世界精神卫生日前夕,记者在多地采访了解到,青少年“抑郁情绪”“抑郁症”发生率逐年升高,通常表现为不爱说话、情绪异常等,是“无声的抵抗”。专家建议,应进一步关注青少年异常身体症状和心理健康,有问题尽早进行诊断治疗。

青少年“抑郁症”并不遥远

“儿童青少年精神心理问题离我们并不遥远。”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儿童心理卫生中心病房主任曹庆久说,由于各种原因,一些孩子可能出现抑郁、焦虑等问题,常见的症状包括烦躁、易怒、悲伤、失眠,甚至可能出现自我伤害、自杀等倾向。

记者采访多地心理治疗机构、心理热线了解到,近年来,青少年抑郁症呈现患病率上升且发病年龄下降的趋势。“青少年患上抑郁症大致包括生理、心理和社会三方面原因。”广州市脑科医院教授陆小兵说,当前,青少年的心理情绪受到同伴之间攀比压力、家庭学业期望值过高、青春期、数字媒体成瘾等多因素影响,抑郁的低龄化趋势进一步为青少年群体增加了成长负担。

沈阳市精神卫生中心主任、主任医师王永柏介绍,半数抑郁症患者,在14岁以前就已经显现相关症状,但大多数人没有得到及时的治疗和重视。

多因素影响青少年“抑郁症”及时治疗

记者采访发现,尽管发病率越来越高,但由于社会认知不足、专业医护人员有限、躯体症状多于心理症状等特点,不少抑郁症少年儿童难以得到及时诊断和治疗。

北京市心理援助热线资深接线员孟梅经常接到许多十四五岁孩子打来的咨询电话,绝大多数是初三和高中学生。“和他们交流后,我觉得很多是家长的问题。有些孩子认为自己需要就医、服药,但是家长不支持,觉得没有什么大事,认为孩子只是不开心,想开了就好了。”无奈之下,许多孩子只能打来电话倾诉。

“目前,对儿童精神问题的宣传还不够,很多家长老师的认识不足。”曹庆久说,有的患儿已经出现幻觉、妄想等症状,但家长对孩子的干预还仅限于去做心理咨询层面,很可能贻误病情,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陆小兵介绍,不少青少年抑郁以食欲减退、疲乏无力、入睡困难等表现为主,常被临床医生误诊为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浅表性胃炎、神经性头疼等,进行了不必要的检查和治疗,不仅浪费金钱和时间,更加重了患者的思想负担。

专业医疗人员也相对匮乏。曹庆久说,我国有3000万儿童青少年受到各种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困扰,目前能够提供精神健康服务的专业人员很少,专门看儿童的精神心理医生更少。

王永柏说,伴随着信息化和网络的发展,许多孩子依赖手机、电脑等设备,这些电子产品的有害光线对身体也有影响。再加上他们每天接触大量复杂信息,自身又缺乏处理广泛信息的能力,都对他们的心理造成很大影响。

早发现早治疗助力青少年健康成长

王永柏、陆小兵等专家表示,很多孩子可能只是出现“抑郁情绪”“抑郁症状”,并不等于“抑郁症”,但如果不解决好,很容易愈演愈烈,可能为成年以后的心理问题埋下伏笔。

专家建议,家长平时要多注意孩子的心理健康,对于儿童青少年抑郁症应该早发现早治疗。武汉市精神卫生中心康复科副主任医师马旻建议,青春期的孩子比较敏感,抗打击能力较弱,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当孩子出现学习成绩下降等情况时,家长应和孩子好好沟通找原因,不要一味批评责怪孩子,避免语言冷暴力。

辽宁省心理咨询行业协会秘书长胡宇峰建议,社会、学校应在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给予更多关注,不断提高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如中小学校,特别是农村地区的中小学应构建学校心理咨询师、辅导员、班级心理委员、寝室心理宣传员四级心理健康教育保障体系,将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相结合,使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增强内心动力,更好地健康成长。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