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 >

我在外上大学 感觉自己有心理疾病 怎么办

  • 健康
  • 2021-09-23

我在外上大学 感觉自己有心理疾病 怎么办

我和老公是大学同学,我今年34岁,老公33岁,我们从大二开始恋爱,05年结婚,07年生子,女儿4岁。从相识至今十年来,我们经历了太多的辛酸。

老公是一家公司财务总监,我在一家公司做会计,工作还算稳定轻松,刚刚换了一套120多平价值百万的房子,日子过的还算可以。

刚搬进新房,老公却告诉我他出轨了

因工作原因,老公一直外地工作,只有周末回来,有时工作忙就回不来,这种状况持续了有1年半的时间了。

刚搬到新房子没几天,老公突然告诉我他出轨了(他出轨的当晚就发短信告诉我,对方是他部门的一个才认识2个月的26岁未婚女孩,并欺骗对方说他未婚),他说那只是一时冲动,他不爱那个人,希望我原谅他,并给他一条回家的路。

他说他错了,对不起我,但这不是我想要的,我不明白他为什么说对不起,难道出轨只有歉疚吗?想想我们共同的努力,我理解并原谅了他的出轨,希望能重新开始。

他现在的工作很适合他,待遇也好,所以我没让他辞职回来,也为了保全他在单位的面子,他对那个女孩说他离婚了,我也默认了,他让我相信他一定能把这个事情处理好,绝不和那个女孩来往。

想我成全他,又希望我离婚不离家

现在那个女孩不放弃他,又是个很执拗的人,似乎很喜欢他,我们怕她知道真相后想不开,而且我觉得女孩是无辜的,错的是我老公,不该让那个女孩承担这样的痛苦,所以我想退出,成全他们,但老公又不同意。

老公的家人包括老公自己都有些迷信,找了几个不同的人给他测算,他自己也找过据说很有名的卦师,都说他这两年会有桃花,但过了37就好了。

在他的熏陶下我也有些信了。相信这是命中注定要分开,但又舍不得放弃我们苦心经营的婚姻和家庭,我也看得出老公真的后悔因自己的过错导致今天这个局面。

为了37岁后我们能重新在一起,他说让我等他4年,这期间我们离婚不离家,全部财产和存款他都给我和孩子,以后每个月定期把他的工资一半交给我,前提是保证他四年后能重新回到这个家。如果那个女的非要结婚,他就结,再想办法离,4年后我们再复婚。

到底要不要选择离婚再复婚?

我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我知道这么做不对,也知道4年中什么都有可能发生,况且,老公家一直希望有个孙子,如果他再婚,有了孩子,我们就没机会复合了。

即便是复合也会有很大的负担,我成了名正言顺的“第三者”,我害怕,更不想破坏别人的家庭。

经过这次后,我对男人,对家庭都有了新的看法,厌倦了,我想即便是离婚了我也不会再和其他人结婚,更何况我还有个无辜的孩子,我不忍心给他找个没有血亲的爸爸,这也是老公最放心的。

我觉得如果我离婚了,虽然经济上没有现在这么宽裕,但我一个人还是可以带孩子的,再说我也有这个能力,所以想成全老公和他的女友,放弃这个婚姻。

但和老公之间感情还是很深的,又怕离了,宝宝长大后怪我,是我把爸爸推出家的。我现在真的很矛盾,踌躇在理智与感情中,感情是个双面剑,养人也伤人。

这件事情发生后,我和老公很心平气和的聊过,还开玩笑帮他想办法,现在也半开玩笑半认真的谈我们离婚的事情。

李蕊老师,我是不是心理有问题呀?要不怎么能在老公出轨后这么有“肚量”?老公的心理是不是也有问题,怎么能想出离婚不离家的想法呢?我要不要选择离婚呢?

大家好,我是李蕊!

北京师范大学应用心理学博士;

世界医学最高认证中心催眠师;

国家高级婚姻家庭指导师、心理咨询师;

遭遇婚外情怎么做才正确?3点很重要

1. 外遇者心理分析

了解一个人出轨的心理,可以认清这段婚姻已经坏到了什么程度,是否还有挽救的可能。

解答:办公室恋情让他失去了理智上升为探求婚外性生活,对于他的出轨偶尔一次是可以原谅的。

但如果一个男人疯狂到出轨后想要和对方重组家庭和你离异。就说明他们是有感情的。男人因性而爱,办公室恋情,恋上容易抽身实在太难,也有可能根本就不想抽身。

2.不能妥协,要有自己强硬的态度

自己的态度,决定了你遭遇背叛后能否掌握主动权。

解答:为了家,为了孩子,为了留住你曾经深爱过的男人,你一再的将自己所能容忍的底线一降再降。你的宽恕并不会让丈夫真正用实际行动去反省他的背叛行为,而是纵容他越来越偏离道德。

他不会因此而感激你,而你的软弱和妥协只能让他更加变本加厉,放纵他走上一条不归路。

也因此越来越提出过分的要求,荒唐到想要离婚不离家,他所谓的4年后希望你等他复婚,应该完全出于自私和担心,怕再婚后的婚姻不牢靠而为自己留的一条后路。

也有可能离婚不离家是他想要拥有那个女人的同时还希望能长期霸占你,你应该勇敢的拒绝,不要让他利用了你的善良。

3.倾听内心,分析利弊和可能性

了解自己的内心是否真的想要继续或放弃婚姻,然后分析每个选择的利弊和可能性。

解答:如果你爱他,现在就不应轻易放弃婚姻。“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要立即让丈夫在你们两个女人中做出抉择。

如果他毅然选择离婚,说明这个男人和你的感情是有水分的,你也不要等待和遗憾了。如果他愿意留下,就要把真想告诉对方,马上分手。

刚入学,碰到各类问题怎么办?武汉大学心理咨询师为你答疑!

“不再是班上的尖子生,得不到老师同学的关注,我感觉很失落”

“长这么大第一次离开家,各方面都好难适应”

“羡慕大学里出双入对的情侣,我也好想脱单!”

步入大学校园,对绝大多数同学而言,是独立体验人生的第一步。好多大学新生们都会有各类疑问和问题,面对这些,武汉大学心理咨询师给大家以下建议:

专业选择篇

心理咨询师:齐华勇

擅长的流派或领域:精神分析

自己目前所学的是不擅长并且不是很有兴趣的专业,自己的理想专业又与父母的意见相左,不知是否应该转专业,很纠结,请问这种情况要怎么办?

遇到不擅长且又不喜欢的专业,的确是非常为难的事情,就像是遇到一堵高高的墙。也许可以和父母坐下来诚恳地谈一谈,讲述一下内心真实的感受和困境。此外,也可以倾听一下父母的担心与忧虑,比如他们为什么让自己坚持学习现在的专业等。另外,自己也有必要更多地了解一下理想的专业,比如这个专业真正学习些什么、它以后可以做什么、它什么地方让自己喜欢等等。如果自己对这个专业有更多的了解,也会更让父母安心以及更有可能获得父母的支持。

社团与学习篇

心理咨询师:章星波

擅长的流派或领域:认知治疗、焦点治疗

进入大学后加入了很多社团,参与社团活动时感受到自己的能力在得到提升,但社团的一些事项会占用自己的大量课余时间甚至学习时间,请问要怎么协调学业与社团活动二者之间的关系?

社团的选择宜精不宜多,从锻炼组织协调能力和增进人际交往的功能来说,各社团基本是差不多的,所以结合自己的兴趣点和发展目标选择一两个社团,全心投入地参与一段时间,跟随社团的发展一起成长,比起全面开花参加多个社团更有收获。这样也不至于占用太多课余时间而影响学业。处理学业和社团活动关系的关键还在于时间管理能力,提高效率,减少拖延,增强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找到自己的特长和爱好,找到适合自己发挥的领域,也找到生活的支撑点和平衡点。

生活适应篇

心理咨询师:马鑫

擅长的流派或领域:主要接受认知行为治疗方面的学习和培训。擅长领域主要针对大学生群体情绪管理,行为问题,人际问题,人个成长进行咨询,以及对一些心境状态、神经症、精神症状、人格障碍等进行评估。

初到武汉,一切都很陌生,气候和饮食都不是很适应,同时感觉武汉各方面都不如北京、上海发达,感觉有点失望,要怎么调整心态?

作为非武汉常驻人口,我刚来的时候在气候,饮食方面也有感到不适,建议新生同学给自己一段时间去认识和适应这座城市。去看看武汉的楼,武汉的街,武汉的人,感受下大江大河大武汉。同时鼓励你们在周围去发现一群小伙伴,不让自己成为精神上的孤岛。

独立生活篇

心理咨询师:李茜

擅长的流派或领域:结合认知行为治疗。主要针对大学生常见的人际、情感、情绪、家庭关系、个人成长等问题提供咨询服务。

没有独立生活的经验,发现来到大学有很多事要自己处理,不知道如何规划钱财,感到极大的不适应,应该怎么办

大学新生需要摆脱依赖,走向独立,学会自我管理。许多同学在上大学前,父母及家人给予了过多的包办代替,以致离家求学时,面对各种生活事务缺乏处理经验。与其被动地面对,不如积极主动地适应。面对新的问题和困难,不妨从积极的视角去认识、体会、学习。建议同学们在生活上尽快摆脱依赖思想,学会独立思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财务管理上,科学规划、量入为出、不过分攀比、学会理财。

比较与失落篇

心理咨询师:何姣

擅长的流派或领域:比较擅长于采用心理动力学视角,结合人本主义理念进行个人成长、家庭、亲密关系等方面的咨询。擅长欧文亚隆人际关系取向的大学生团体心理咨询。

进入大学后,发现身边有太多优秀的人,感觉自己不再是“尖子生”,方方面面都不如别人,很自卑,要怎么调整这种心理状态?

在进入大学前,可能大家都有一个显著的自尊来源,即优异的学习成绩。但如果我们只有这一个支持自尊的支柱的话,那么只要进到一个好大学,这个柱子就会倒掉。可以说大学最重要的部分就是多建立一些自尊的柱子,除了学习你还要去发现和发展兴趣、人际、恋爱等其他方面的能力,帮助你建立起好的感觉。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要学会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和局限,去去成为真正的自己。

人际交往篇

心理咨询师:章吉

擅长的流派或领域:以人本主义为治疗理念,结合认知行为治疗的方法,进行个体咨询和团体辅导。

常常感到孤单,想念以前的朋友,也想结交新的朋友,但自身性格比较内向,大学的集体活动又比较少,感觉很难有机会去认识其他人,请问这种情况该怎么办?

告别过去的朋友,来到新的地方,面对陌生的人,对于希望有朋友陪伴但又不善社交的同学而言,的确是个很难的挑战。特别是高中到大学的这个转变非常特殊,大学不像高中,一个班的同学每天都有那么长的时间固定要待在一起,在大学中交朋友需要我们有更多的主动性。而主动性、打破自我保护的屏障,需要勇气。

羡慕别人出双入对,对美好的恋情充满向往,渴望得到异性的关注,想脱单却又没有合适的方法,心里有时候会很着急,请问这种心态正常吗?

爱情是件美好的事情,对美好的恋情充满向往这是再自然不过的事了,特别是在周围人出双入对,自己孤孤单单时更加期待自己也有美好的恋情,这是非常正常的。这种着急,是内心的渴望,行动的动力,并没有什么问题。想脱单却没有脱单,也许是你自己还没有准备好,也许是你等的那个人还没有来。在那个人还没有到来时,也许你可以把动力放在更好地完善自己上,加油!

寝室生活篇

心理咨询师:聂晗颖

擅长的流派或领域:精神分析及认知行为取向

第一次住集体寝室,感觉不太适应,和室友的生活习惯有冲突,不知道该如何和室友融洽的相处,请问这种情况要怎么办?

如果你感觉困扰,首先需要正视自己的情绪,去了解是什么引发了你的情绪。只有更好地了解和接纳情绪本身,才有可能进一步做出调整。其次,如果因为室友与自己的习惯差异让你不舒服,可以尝试去理解你与对方的差别,而差异既有可能带来冲突,也有可能带来吸引。尝试站在对方的角度理解对方的行为,真诚地相互沟通和理解也许会有帮助。最后,你可能渐渐会发现,有矛盾、正视矛盾才会带来更深的了解,才能促成更深的合作。

学习模式篇

心理咨询师:赖海雄

擅长的流派或领域:心理动力学取向

大学与高中的学习模式差别很大,老师上课速度很快,没有充足的时间把每个知识点都弄清楚,感觉自己无法跟上进度,与班上的其他同学存在较大差距,该如何弥补?

① 列出一个最佳时间表

② 课堂笔记训练有素:上课应多带些小纸片而不是大纸或笔记本,用于做课堂记录知识要点,课后再根据这些纸片整理笔记。

③ 一起写作业很有帮助:当你独立完成作业后,再邀4~6个同学一起讨论作业,哪怕一周只有这样一次的讨论,都将激发你的兴趣,开阔你的思路,尤其是你可以利用这个机会虚心向“懂”的同学请教。

④ 和老师接触:主动与老师接触,多向他们请教,你会受益匪浅。

⑤ 允许自己暂不如人:正视赶上差距有一个困难的过程,允许自己有一段时间内的“不如别人”。

⑥ 相信自己:对自己充满信心,相信自己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能够赶上来。

高校心理咨询遭冷遇 大学生称有问题自己解决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一些高校便先后设立了大学生心理咨询机构,以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然而,记者今天走进江苏某高校发现,大学生尽管“近水楼台”,却鲜有“先得月”。而背后的原因则警示学生和学校都尚需在各司其“职”上再接再厉。

“有心理问题自己解决,没想过要去访谈室。”

“还没这种意识吧,没去过心理访谈室。”

这是记者在江苏某高校采访时,听到的较普遍的学生回应。

记者还了解到,该高校所设心理访谈室尽管近两年每年接待到访学生数达六七百,但这个数字只占全校学生总数3万多的2%左右,和全国心理卫生协会统计的有心理失衡或障碍的大学生占全国总大学生人数的比例25%还相差甚远。

问及原因,有的学生表示,知道学校有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这一部门并下设有为学生提供免费咨询服务的心理访谈室,但也仅此而已,对其具体职能却并不了解,“便也想不到去了”。而“知道心理访谈室是做什么的”的学生中,有的觉得心理访谈室“居庙堂之高”,觉得那些“高深”的咨询理论和自己凡夫俗子的身份不搭接,只能怯生生地在门外张望。另有学生则认为自己对心理咨询这一舶来品还感到陌生,尚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认识才能真正从内心接受。还有学生自信地说,自己具有一定的心理调试能力,不需要心理咨询。还有学生错误地认为心理咨询对象是那些“心理不正常”的人,加之观念里对“心理障碍 ”的说法讳莫如深,遇到心理问题便讳疾忌“医”了。

面对心理困扰,大学生们有自己的一套惯用解决模式。这也为他们“拒”咨询添了一柱标示“合理性”的砝码。针对性质和程度不同的心理困扰,他们或选择对朋友倾诉,或选择自己着力宣泄和排解,或“无为”而治,使其自生自灭,或靠时间的解药慢慢疗治。同时,记者了解到,该校也有个别学生因为不能很好地意识到并克制处于萌芽状态的心理问题而导致心理问题严重化,从而引发精神分裂和抑郁症。

针对学生们提出的种种理由,业内人士分析说,这和心理咨询在中国起步较晚、心理咨询知识普及度尚较低有关,因而部分学生存在对心理咨询的认识误区。同时,由于受根深蒂固地中国传统观念集体主义的影响,部分大学生尽管意识较先进,但是自我意识还没有达到西方人的高度,依旧停留在“幸福着别人的幸福”的思考层面,还没真正意识到“我是最重要的”这一内涵,因而缺少对自己心理状态的的高度关注和省察。此外,相比于社会人士,生活在象牙塔的大学生们感到的压力较少,面对的环境较为单一,因而心理困惑少且程度轻,大多能轻松驾驭,一些潜伏的心理问题不易浮出水面,所以很多大学生觉得没有必要咨询。对此,她善意地提醒大学生,从大学起,养成认真审慎地对待每一次心理困扰的习惯。她说,接受学校提供的免费心理咨询,不失为一种学习和操练,甚至是打预防针。因为部分学生步入社会后,当环境变得复杂,压力变得大,原有的心理承受阀限被打破,有些大学时不会出现的心理问题那时会出现,但由于社会心理咨询价格较高,很多毕业生想咨询也有心无力了。但倘若大学生能在大学阶段就尝试着以正确科学的心理干预手段解决自己的心理问题,并不断强化自己的心理健康意识,积累起正确认识和分析心理问题、解决心理问题的经验,那么,则更利于大学生更好地应对社会,从而更好地驾驭人生。因此,她呼吁大学生们要“好好利用高校提供的这一资源”。

还有业内人士认为,只有高校加强心理咨询的宣传工作,让大学生知道它、了解它进而“亲近”它;并建立一支真正业务精湛技术过硬的心理咨询师资队伍,让大学生真正“咨”有所得,才能从根本上改善心理咨询在高校的“被冷落”境地,从而真正受惠于学生,受惠于整个社会的长远发展,受惠于国家的长治久安。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