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美文 >

赞扬劳动者的现代七绝诗句

  • 美文
  • 2021-09-23

赞扬劳动者的现代七绝诗句

青春芳华最璀璨

知己深情更流连

银装素裹呈烂漫

红唇娇颜舞翩跹

风花雪月意缱绻

嬉笑打闹情绵延

幸得良友一生伴

闺蜜无间相与欢

七绝三首、现代散文诗

原创作者: 柳荫飞燕

七绝:〈 品质 〉

天生雅韵墨流香,

道是诗情更入章。

酬谢亲朋真可敬,

勤工俭学自芬芳。

七绝: 睿智

至性至情真上品,

仁慈仁德胜千金。

吟诗作对谈今古。

神态怡然入醉音。

七绝: 〈 儒雅 〉

气质非凡大不同,

谦和儒雅至灵魂。

诗心入境仙风骨,

试问纯真有几人?

《我爱你》

我爱你,因为

你把我的灵魂照的通透而光亮

我爱你,因为

你有一个迷人的名字

动人而美丽

我爱你,因为

你有颗博大的胸怀和智慧,让我,崇拜而敬仰

我爱你,因为

我们相约来世,今生

在各自的红尘中修行,期待

下一世的重逢…

我爱你,因为

你有一颗善良而充满着能量的心

我爱你,因为

有了你,我才有了诗和远方

我爱你,因为

我们都怀着一颗诚挚的心

在人生中辗转而历练

我爱你,因为

唯有你,才是我灵魂的那缕光

才使我有了丰盈而又充实的,毅力万般强……

这生……

虽只是一场箜篌

但,会让我真实的灵魂

涌起……

琴瑟的波涛

我爱你,因为

一切的一切……

都只是因为我爱你……

春风里,王安石饮罢屠苏酒,挥毫写下一首流传甚文的七绝诗句

01

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封荆国公,所以被世人称作王荆公。他的文学成就,欧阳修曾写诗赞道:“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对他的评价可谓很高。王安石不仅是一位艺术家,更难能可贵的是,为了实现利国利民的伟大抱负,积极响应“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置个人得失和荣誉不顾,大力实施“熙宁变法”。

王安石变法失败,既有其个人原因,像毛先生所说:“而卒以败者,无通识,并不周知社会之故,而行不适之策也。”大体是说他对于整个社会的实际情况,了解的太少而又不知变通,然后急于求成,盲目实行一系列政策,最终在许多小人们的明阻暗挡之下,没有取得应有的效果,才造成变法失败。

然而,最主要的失败原因,应该是王安石的变法,触及到了当时大多数官员们的利益,毕竟当时执政者都是一些“地主”,这些贵族的根本利益受到了王安石实施的“新法”的损害,当然会群起反对。在这些人员的阳奉阴违之下,许多本来有能力的实权官员消极辞官,造成当时大量职位空缺。王安石无奈之下,明知有许多才德不匹配的小人,但为了实施自己的措施,也不得不给予起用。

如果当时,王安石不是过于急切过于执拗,而那些反对的“旧派”官员,不是过于消极,双方可以平和地坐下来寻找一个相对温和的改革方法,既推进“新法”的有效实行,又保全“旧派”官员的实际利益,或许,宋朝的下场就没有这么狼狈吧。

可惜,历史不是拿来推演的。

02

公元1069年,即宋神宗熙宁二年,王安石被任命为参知政事,开始着手自己的变法。这一年的春节,胸怀大志,运筹帷幄,春风得意的王安石,或许联想到将要实施的变法新气象,恢复诗人身份的瞬间,高兴地写下一首诗。

《元日》(宋)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题为《元日》,明确指出写的就是中国春节。元:起首,开始。古籍《精薀》释:“天地之大德,所以生生者也。”元日就是中国新年的第一天,即正月初一。但1949年之后,把元旦专门用作公历(即阳历)新年的1月1日了。

开始两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意为:在隆隆作响的鞭炮声中,旧的一年很快就过去了;伴随着暖和的春风,新的一年开始缓缓降临每家每户。“爆竹”,其实古代那个时候,鞭炮并不是很普及,所以有许多人家都烧竹子,让它发出巨大声响,用来驱邪避鬼,后来才渐渐演变成为放鞭炮。“岁”,一年为岁。“除”,逝去,过去。“屠苏”,有两个意思,一为酒名,一指房屋。

最后两句“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意为: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门万户,家家都赶忙取下旧的桃符,喜气洋洋地换上新的桃符,喜迎新春的到来。“千门万户”,用来形容门户众多,人口稠密。“曈曈”,日出时光亮而温暖的样子。“新桃”“旧符”,合为桃符,古代一种风俗,农历正月初一时人们用桃木板写上神荼、郁垒两位神灵的名字,悬挂在门旁,用来压邪,后来演化为春联。

所以整首诗的解释,就应该是:

隆隆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就那么过去了,

阵阵春风吹进房屋里带来暖和的气息;

旭日东升把千家万户照耀的如此明亮,

家家户户忙着取下旧桃符换上新桃符。

全诗读来,语调明快,词意清浅,却隐含比较多的意象特征,需要很好地领悟。

03

在这里,有一个关键词语,一定要搞清楚弄明白,就是“屠苏”。屠苏本来有两个意思,此诗在这里都有涉及,不过,一个用的比较明显,一个使的比较隐藏。

不管是明白如话的,还是玄机暗藏的,都是为了突出诗人想要表达的初衷。

其一指的是房屋,草庵。《太平御览》引汉服虔《通俗文》:“屋平曰屠苏。”《三国志·曹真传》裴松之注引《魏略》云:“(李胜)为尹岁除,厅事前屠苏坏,令人更治之。”皆用其义。本诗按照字面意思解释,春风把暖和的气息慢慢送进了居住的房屋里面。如果从这方面来讲,是说的通的,但却小视了王安石的本意。就好比“曈曈日”,即可理解太阳,更可化作王安石的志向如日。又好比“新桃”和“旧符”,即言常用的“桃符”,更可表明新人换旧人,“新法”替“旧法”,“新派”代“旧派”。

其二指的是酒名。南朝梁人宗懔在《荆楚岁时记》讲:“正月一日……于是长幼悉正衣冠,以次拜贺。……进屠苏酒、胶牙饧……次第从小起。”唐朝卢照邻的《长安古意》:“ 汉代金吾千骑来,翡翠屠苏鹦鹉杯。”这里讲到饮用屠苏酒的风俗,是说在喝的时候,与平常习惯不同,平时都是从大到少的顺序,但喝屠苏酒却是由小到大的。对于这个习俗,晋人董勋解释说:“少者得岁,故贺之;老者失岁,故罚之。”意思是年老者越来接近死亡,不值得庆贺应避免;而年少者茁壮成长,才应该给予庆祝,所以如此。所以宋朝苏辙才在《除日》诗中感喟:“年年最后饮屠苏,不觉年来七十馀。”

在这里,王安石明面上用的是本意,解释之时也应当如此释义,但当我们知道诗人创作此诗时的背景之时,也必须注意到王安石隐藏于内部的涵义。

本诗中,作为诗人的王安石间接表达了作为改革家王安石的政治理想,借用辞旧迎新的春节表面的习俗,来表达他坚决实施变法,力行革故鼎新的决心。此时的王安石已经逐渐树立起强大的信心,再没有《夜直》里“春色恼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栏杆”那种忐忑不安、瞻前顾后的思想。他就是要用一种崭新的少年气象,来代替那种陈旧的落后的老朽制度。

读罢此诗,领悟其中蕴藏着一种“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大无畏精神,把王安石的满腔抱负,坚韧勇气,还有隐隐的些许孤独悲愤之情,尽皆体现出来,至今赏析之余,仍令人为之叹惜,更怀佩服之感慨。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