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微信 >

一个微信号可以加多少好友

  • 微信
  • 2021-09-22

一个微信号可以加多少好友

事出反常必有妖:陌陌上留微信号让你加好友,她们想干什么?

微信和陌陌是我们接触比较多的社交软件,微信的功能比较全面,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而陌陌只是在社交领域突出,可谓是“术业有专攻”,这种性质其实也就觉得了很多的适用人群,我们在联系家人同事朋友,或者公司讨论工作的时候基本上都是用微信或者QQ等社交软件。而陌陌的存在就含糊的多,很多人不知道为什么玩陌陌,可能是为了消遣或者是无聊或者是为了结识新朋友,但更多的是很多人以一个不为人知的陌生人的身份去认识别人。

而这也就造成了很多“灰色地带”。如果你玩陌陌,你有没有遇到过想认识一个人的时候,对方直接给你回复信息说,陌陌不方便,你加一下我微信,微信号是*******。然后过一会还会特别重视的再问你一次“加了吗”。如果你回答“加了”,那么她可能就不怎么在陌陌回复你了,甚至直接拉黑你。而你加的微信号也并不会像她的热情那样立刻同意你的好友申请,一般得过一段时间甚至几天,你才会发现好友申请通过,而你加的人真的是和你聊天的人吗?他们想干什么?

看到这你可能会认为,你加的人要么是做微商的,要么会拉你进各种投资理财群或者直接就是开始各种套路的行骗。当然不排除这种可能,但是现在的加微信好友的套路已经更“高级”了,他们现在的套路已经不再执着于违法犯法的坑蒙拐骗了。

小编问大家一个问题,在现在的社交软件媒体,甚至是短视频平台中,什么最重要?没错,是粉丝!粉丝数量直接决定平台流量,更是“粉丝变现”的根本性前提。任何广告投放、产品链接、刷礼物都需要依托于大粉丝数量的。而让你加微信好友只是从陌陌到微信的“引流”。

“引流”的方式有很多种,展现价值,提供资源,满足好奇,提供利益,诱惑等等,而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通过粉丝和流量获取价值。这才是很多其他社交软件上是不是有美女头像的人加你聊天让你加微信好友的原因。

这些人一般都是做兼职的,每拉一个人加好友都是有提成的,而加没加好友的判定标准就是她问的那句“加了吗?”如果你回答“加了”,那么她提成到手,就不会再搭理你,为了避免骚扰和重复聊天还会把你拉黑,然后转向下一个目标。而为什么不是直接加陌陌好友积攒粉丝却转向加微信好友呢?首先,和你聊天的人并不是真正需要粉丝的人。其次,这个微信号的背后都是有团队在运作的,有各种形式的方法去试图让你成为他们盈利的工具或者是榨取的目标。

不需验证!这位公安局长公开微信号,加了1600个好友!

微信完全开放,群众随时添加,多年有呼必应——

“小警陈虎”为1600陌生“好友”解难题

“这是我的微信二维码,扫一扫吧,联系方便。”7月11日上午,湖北省十堰市公安局经济开发区分局局长陈虎,在白浪街办方块村出警后,亮出手机,让围观居民加他为“好友”。

“原来您就是‘小警陈虎’!”现场,一位小伙兴奋地说,“我早就是您的微信好友了,上次您到我们公司公布了手机号,我就加您微信了,不需要验证啊。”“真的,一下就加了。”……围观百姓纷纷掏出手机“扫一扫”,陈虎微信一下多了十多位好友。

全面放开微信

加了1600多名好友

“2009年,我到基层当派出所所长,就在辖区公开电话号码;2015年,微信流行,我就发出公告,全面放开微信。目前,已有1600多名好友,包括扶贫包保村的村民、各类信访群众、普通群众等,他们可以随时随地跟我反映情况,我有呼必应。”陈虎告诉湖北日报记者。

2015年,陈虎公开自己的微信

手机号码和微信号全公开,会不会对工作、生活造成困扰?“肯定是利大于弊。”陈虎说,真正放开后,你会发现老百姓心理踏实,骚扰电话除了广告推销的,还真不多。因沟通渠道畅通,他管辖的区域,10多年来因公安事由发生的矛盾都在当地得到有效化解。此外,群众随手发的线索,为不少案件的侦破立了功。

2010年底,他接到电话,当地两名村民,因宅基地发生矛盾,多次为此争吵打架。“处理不好,就去市里、省里上访!”一开始,两家都放出狠话。宅基地是农村人的命根子,农家出身的陈虎知道这起纠纷必须妥善处理。他带领民警给双方反复做工作,并组织村委会、街道办、律师事务所协助调解,后来甚至请当地电视台栏目组参与调处。“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经过数十次的艰难调解,两个“冤家”最终握手言和。“我忘不了陈局长的大恩大德,我们全家对您表示衷心感谢!”多年后,当事人给陈虎发来微信。

陈虎的微信朋友圈

自称“小警察”

解决积压多年信访案件

“小警陈虎”,他的微信名。陈虎自称“小警察”,但在当地群众眼里,可是个“大能人”。一名街道办事处干部说,一些积压多年的信访案件,找到他总能“化腐朽为神奇”。

2013年,陈虎接到一位老人求助电话后,集中警力将16年前的拐卖案告破。最终,两名犯罪嫌疑人被绳之以法,老人被拐卖的儿子也找到了。父子团聚时,60多岁的老人“扑通”一声给陈虎跪下。在自家大门上,老人写上这样两句话:“感谢共产党,感谢公安局”。

上访人的微信留言

处理信访案件,光有热情还不够,还得有“本事”。接到信访案件后,陈虎有一套自创的处理流程,研究、走访、约访、调处、结案;他还有一套屡试不爽的“五心”接访法,暖心接访、诚心倾听、细心记录、同心查核、公心调处。

去年,陈虎到十堰市经济开发区工作后,微信“好友”反映十几起因企业改制、征地补偿、建房质量、退伍安置和案件判决等原因引发的信访积案。他主动申请约访并最终圆满调处。

面对群众不理解

写日记给自己“打气”

上班忙业务,下班忙接访,忙得团团转的陈虎,有时面对上访群众的不理解,会写日记给自己“打气”。记者在他的日记本里看到这样的话:“我微笑、我低声、我慢言、我细语……不幸的是,老人家又激动了。心中不住给自己打气,坚持坚持,耐心耐心,淡定淡定;送上门的群众工作、没有报备的亲人、都是我请来的、我可以的,我能做到……”“她如期再次来访,这是一位年过六旬的母亲,我递上纸巾,开始鼓励……她流泪说‘还会来,希望你们接受我'。我突然想起特鲁多医生的墓志铭: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

许多微信都有上百条点赞

“当警察的初心就是为民。为老百姓解决问题,社会才能更和谐稳定,民警的存在才能更有价值。”陈虎说,微信“小警陈虎”全面放开后,不仅把矛盾有效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还成为警民沟通的连心桥。记者看到,“小警陈虎”发的不少微信后面都有上百个点赞。

为了加大防范电信诈骗安全,他经常在微信中转发“平安白浪”公众号的内容。目前,辖区常住人口4万,“平安白浪”的粉丝已超过5万。

“小警陈虎”的日记摘录

送走了上访的老人,只想脑袋立刻放空,一秒都不能迟疑。

所有的纠纷都可以演化为刑事治安案件,公安处理无需任何花费,于是公安主动被动都须行动。

我衔职不大、架子也不大、事业也不大,就是时间不够用,只能选此闲时约访上门。

第一个来访人一点即明,来者满意而归,接者信心倍增。第二位不争不辩,相信事能办。第三位,年逾花甲近古稀,口才语言胜少年,滔滔江水绵延不断,话插不进去水泼不进去,诉求半天方知一二。我微笑、我低声、我慢言、我细语……终于静下来。不幸的是,老人家又激动了,其实就是车库托管物业公司后与业主的纠纷,怎么就是黑社会恶势力呢。老头说他脑梗病史、心脏支架,我微笑着说,您老这么激动的性情,我的心脏和脑袋也负担不起啊。

心中不住地给己打气,坚持坚持,耐心耐心、淡定淡定:送上门的群众工作、没有报备的亲人、我请来的我自找的、我可以的我能做到……

苦乐磨砺皆生活,没有苦何知甜,没有难怎享闲。

她如期再次来访。我见到是她,有点恼。心里嘀咕,这18年前的案子,如有希望,早攻下了,何况那个卷宗我彻阅过,该解说的已说过十数次了,探望也是每年主动进行……

一百个理由心中掠过。不过,还是耐性听其倾诉,时不时干预引导几句,再加上一番解答。她的眼泪哗哗地流,这是一位年过六旬的母亲,我递上纸巾,开始鼓励……“我还会来,希望你们接受我”。我突然想起特鲁多医生的墓志铭,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

只是,这需要更多的耐心,力量。

一位是9年前的事,一位是14年前的事。我以为他们俩相约而来,专程等我,其实他们互不认识。我一无习惯打伞二无习惯烤火,手一向冰凉,他俩的手更凉更凉。

他们的事他们的家甚至他们想说的每一句话,我都很清楚。相关的同志都可以接待他们,但除非我不在家,他们何人何时来,都会等到我。一年总要见上好几面。这不是头大能一锤定音,而是倾听、支持、抚慰、鼓励、力量、向前。

陈虎离开竹溪时在微信写下的感悟

记者手记:用担当诠释初心

小萍

作为人民警察,“人民”二字重千钧。

陈虎把群众当朋友,用担当诠释为民初心。

他有敢担当的气魄。信息公开,知重负重,啃最硬的骨头、接最烫手的山芋,一些积压多年的信访案件,经他努力,逐一化解。

他有善担当的本领。总结“五心”接访法,暖心接访、诚心倾听、细心记录、同心查核、公心调处。坚持依靠和发动群众,矢志不渝解民忧、维民利、暖民心。

他在自己的岗位上,用实际行动影响和带动更多民警勇于担当、积极作为,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在工作上、落实到行动中。

他把自己放得很低,却把群众的利益高高举过头顶。

他称自己为“小警”。因为,群众在他心里的分量最重、最大。

加了4000多个好友后,我一气之下把自己的微信号卖了

我用一个行为艺术,结束了一场大型的生活失控。

我卖掉了我的微信号,很干脆的买卖,4013个好友,2000块钱。真可笑,一个好友值五毛。

起初是我在百度上搜索怎么清理好友。无意间点开一个链接,发现还有人收购个人微信号这种神奇操作。其实我有一百种方式来处置这个号,也不缺那两千块钱,但5毛钱卖掉一个“好友”,有点像某种行为艺术,想想还是有点小激动。

所以我就把微信号给卖了。

捆绑

有一段时间,微信让我极度恐慌。

早上八点钟,老板在群里发了条很常规的通知,三分钟内,齐刷刷的“收到”就刷了几十条。一个@我的信息五分钟没回,老板就在群里发火了。

但我又不敢设置静音。因为工作性质的关系,同事间会有竞争,需要随时沟通,错过消息,可能就落后了。三次考核后,小组排名垫底的,会被直接淘汰。

我是一名公关,一个月平均同时跟进三四个项目。除了同事群,每月那些杂七杂八的客户沟通群就有30多个,都很活跃。关键是,老板还告诉我们,你能屏蔽亲爹亲妈,但决不能屏蔽客户爸爸。

另外,很多生活类的群聊,吃喝玩乐的好友群,闺蜜间拉的各种群(5个闺蜜能拉4个群),还有种草群、兴趣群等,也是不能屏蔽掉的。

所以,我每天过日子的状态就是这样:从早上还没起床,到晚上睡觉前,任由各种信息肆意轰炸,叮叮叮叮,一有消息来,手就得习惯性地点开,没得选择。

我做过统计,早上八九点工作群里干劲最足,五分钟可以产生300多条信息。午间和晚上睡前,是生活群上线的时间,各种八卦和生活话题疯狂刷屏。

我曾看过自己的屏幕使用时间统计,发现微信占据了屏幕时间的80%,我很久没有好好刷一下微博,看看喜欢的爱豆有没有新消息;当初踌躇满志地下载的阅读软件、英语学习软件,也几个月都没有点开了。

这种被微信捆绑的状态太吓人了。我才工作两年而已,感觉自己快被它榨干。

失控

我的QQ现在有300个好友,是用了12年积累起来的,其中百分之八九十是同学和线下认识的朋友。但我的微信只用了五年时间,通讯录就已经爆满,突破5000人。

后来每当有人加我,我就得花几分钟时间从列表里揪出一个倒霉蛋,把ta驱逐出去,永世不得超生。

微信好友的构成也很复杂,亲人(父母,七大姑八大姨)+闺蜜朋友+同学(从小学到大学的同学) + 同事(工作以来的同事和老板)+工作合作 (客户和合作方)+线上朋友(豆瓣、微博认识的)+兴趣圈子等等。

对于一个疏于管理的人来说,拥有5000好友是怎样的体验?

答案是:全线失控!

每天群聊和私聊消息不断下沉,眼花缭乱,根本来不及回复。这的确会伤了一些朋友的心,也惹出了很多尴尬的时候。有时候明明记得自己回复了,但点开却发现,“草稿”两个红字后面,是一句还没打完的话。

其次就是朋友圈成了一个乱糟糟的菜市场。晒娃的,自拍的,旅行的,发广告的,还有转发自家公号文章刷屏的,场面堪称泥沙俱下。

我经常收到各种好朋友的责备,他们会于某天在朋友圈宣布恋情、婚讯,而我对此一无所知,最后聊起这个话题时,一定会收到这样一句话:“也太不关心老朋友了吧”。

拜托,我根本没法看到你的朋友圈好吗,5000好友滚动播报,平均每人每天发一条的话,我看完这些消息就得大半天时间了。

我现在回想,自己微信失控最大的祸根,是当初加好友时,没有分组、打标签。那时根本就没有这个意识。

结果可想而知。上次有个人跟我说了件事,我记得昵称是个猪头的符号,点开通讯录却发现,有20个人跟他同名。此外,昵称为“.”的,有8个人,叫Zoe的则有7个。

重名的烦恼还不算尴尬,要命的是 ,总会有人给你发一个亲切的问候,但你根本想不起这个人是谁,甚至怀疑他们会不会是骗子。

意识到这个问题严重性的时候,为时已晚,于是我亡羊补牢,重新过了一遍通讯录,把任何可能产生关系链的人,编在一起。

但当时四五千好友的工程量是巨大的,忙活半天,我也只完成了家族成员的分组。这样也并非绝对安全,惨案终于还是发生了。某次我发了一组新男友的照片,因为恋情不稳定,不想过早被家里知道,所以屏蔽了家族成员组。

但不曾想,漏网之鱼出现了。我一个远房亲戚把截图到家族群里,那时我爸妈正在张罗我的相亲,看到这条朋友圈时,当即怒了。

怒的原因不是我偷偷谈男友,而是他们发现,骨肉相连的亲生女儿,竟然反手就把他们给屏蔽了。他们为此伤心了很久。

脱离

刚注册微信头两年,我还在学校读书,加的都是同学、朋友。功能很明确:聊天,每天有说不完的话。可能是因为闲,再琐碎的话题,大家也能叨半天。

那时我天天发朋友圈吐槽,发自拍,对一些社会现象发表看法,当然读书和旅行也必不可少。

现在回头看,最开始那两年里,朋友圈的确记录着我许多想法,吐槽的、严肃的、文艺腔的、甚至沙雕的,全都有。它真实地保留了那个成熟和不成熟的自己,也记录了自己的进步和成长轨迹。

但慢慢我发现,微信性质变了。我再也没有在朋友圈流露过什么个人心事,甚至任何带情绪的话,都需要慎重和警惕。

某次方案被反复要求修改,加班到深夜,饿到胃痛。我想着发个朋友圈,释放一下心情。大意是:可不可以睡个昏天暗地!配了加班场景的图,空空荡荡的办公大楼。

几条消息同时发了过来,我爸妈各发了几串语音,各种担忧加责备,领导发了一杯咖啡和微笑的表情,让人发毛。

客户呢,是一如既往的,给我来了个林志玲式的鼓励:“我们一起加油喔,胜利就在前方”。

拜托,我只是发泄一下心情,根本不想揣摩各位的心态。现在还要制定不同的话术来回应,惹了一堆麻烦。最后,我果断把那条朋友圈删了。

自那之后,我再也不发工作以外的朋友圈了。这也让我认清了一个本质:微信,不宜社交,只是个工作工具。

去年9月,我考了个硕士,回到学校专研学术,彻底从那份工作里解脱出来。但微信还是个麻烦,我找了软件来清除好友,从5000减少到4000,但还是不让人放心。

把家人和好友转移到新号后,我跟那个微信号彻底告别。索性把那些无关的好友,卖给了营销公司。

一切重新开始,这一次,我通讯录里的每一个人,都有固定的分组和标签。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