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职场 >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 职场
  • 2021-09-23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科学家们科学态度严谨与人,遵循理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没有一门别的科学象天文学这样受到严格的约束。在物理学和化学中,当然,一切都是在实验的铁砧上锻造出来一的,那些怀疑既定结论的人们,可以自由地将物质或能量进行一系列不同的处理,以便引出矛盾或不同的解释。研究进化论的生物学家们,即使是很有耐心的人,也无法等上一两百万年去观察一个物种进化为另一个物种。

但是,许许多多的包括有关常见的氨基酸顺序,酶的结构,核酸密码,染色体区带等实验,以及解剖、生理、行为等方面的实验,使我们不得不相信进化过程是存在的这个事实,并且清楚地表明哪一些植物或动物群体跟另外哪一些群体有亲缘关系。诚然,研究地球深部情况的地球物理学家,不能进入地心和地幔之间的威切特断层,或者进入地毅和地壳之间的莫霍罗维西克断层。

但是,在地表到处可以发现从深部喷出来的岩基,并加以检验。地球物理学家主要依靠地震资料,关于这一点,他们象天文学家一样,不能强迫大自然提供照顾,而不得不等待它们自发的馈赠。例如,在一次位于地球另一边的地震事件中,附近的两个测震表之一,可能在地震中心波及的范围内,而另一则可能不在震中范围内。但是,急躁的地震学家能够引发而且也已经引发过化学或核爆炸,就象敲钟似地来震撼地球。

近来有一些令人感兴趣的迹象是,地震可以引发或避免。在推理上困难重重的地球物理学家,往往可以赴现场考查当时灾情的发生过程。但是,对天文学家来说,就没有地球物理学家那样的硬法子。我们利用天文物体反射和发射出来的电磁辐射已经受到限制。我们不可能在我们的实验室中检验恒星的碎片,或者飞往这些天体去就地检验。有关天文物体的资料数据,地面的消极观察把我们局限在一个可想而知的狭小范围里。

我们的处境,比寓言中所说的六个瞎子摸象还要糟得多,很像动物园中的一个瞎子。许多世纪以来,我们站在那里摸到了一条左后脚。我们推断不出象牙来,或者认识不出那个脚根本不属于大象,那是不足为奇的。偶尔,双星绕轨道飞行的平面进入我们的视线,我们就能看到食象,否则就看不到。我们不能在太空中哪一个位置来观察食象。

如果我们观察银河系时,一颗超新星正在爆炸,我们就能考查该超新星的光谱,否则我就观察不到。我们没有能力去进行超新星爆炸实验-这也是理所当然的。我们不能在实验室中考查月球表面的电学、热学、矿物学和有机化学的性质。我们只能局限于藉助食象或月亮光照等这些偶尔的自然实验,根据月亮反射的可见光以及发射的红外线和无线电波来进行推断。

美空军F-16装弹比赛 设计并不落后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美国空军第80飞机维修部队装载机组组组长Kailin Rime参加了第8维修小组第四季度在韩国昆山空军基地举行的武器装载机组竞赛。

第80 AMU与第35 AMU竞争

小组用两枚弹药装载一架F-16战机上。

比赛现场。

比赛中。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主要作者胡福明:华西都市报是改革开放的产物

“华西都市报是改革开放的产物。”

得知华西都市报创刊于1995年1月1日,是中国第一份都市报,胡福明评价说,这是华西都市报跟历史上其他报纸的区别。

胡老家中至今保存着11年前华西都市报出版的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年特刊。

11月13日,封面新闻记者再次来到南京,拜访《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主要作者胡福明。

这是时隔一年半第二次见面,胡老依然精神矍铄。

让记者意外的是,胡老家中至今保存着华西都市报出版的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年的特刊,打开这份11年前的报纸,也开启了一段历史,见证着华西都市报和胡老的缘分。

2018年5月,《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发表四十年之际,胡福明接受封面新闻、华西都市报记者的专访。

“你们做了一件很有意义的事”

2018年是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也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发表40年。

这一年封面新闻、华西都市报历时七个月,派出15路记者,沿着40年前改革开放的路迹,前往小岗村、深圳、上海、海口、三亚、南京、北京、广州、温州、成都、广汉等地,对话40位改革开放的亲历者、参与者和推动者。

2018年5月21日, 华西都市报在头版刊发对胡福明的独家专访,作为“致敬40年”大型专题报道的开篇,也以此向这位引领思想解放的改革者致敬。

报道刊发后,样报从成都快递到南京。胡老阅读后,打来电话,纠正了文中一处细节的用词,同时也希望能够把后续的报道都给他一份。

报道结束后,华西都市报将“致敬40年”的40篇专访,重新进行编辑,交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并将图书定名为:《大转折——致敬改革开放40年》。

今年10月份图书出版,11月13日记者将图书送到胡老家中,并介绍了图书的出版情况。

看到样书,胡老说:“你们做了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时隔一年半再见,胡老依然精神矍铄,思维敏捷。

胡老还讲起去年12月18日,到北京参加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的情景。这次庆祝大会,有一个重要环节,就是表彰100名改革开放杰出贡献人员,胡老是其中一员。

2019年10月,封面新闻将“致敬40年”大型主题报道重新编辑,出版成图书《大转折——致敬改革开放40年》。胡福明对这组报道点赞。

收藏11年前的华西都市报特刊

在胡老的书桌前,关于改革开放是常说常新的话题。

交谈时,记者告诉胡老华西都市报开启了中国报业的“都市报时代”,而且马上就要迎来25周年的创刊纪念。

“有25年了,你们很了不起啊。”胡老说,华西都市报的创刊跟历史上的其他报纸有所区别,“它是改革开放的产物”。

在胡老看来,1978年开始思想解放,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后,改革开放深入到各个领域,其中就包括新闻行业。

“你们华西都市报作为第一家都市报,不容易。”胡老说。

正说着,胡老的老伴拿来一份报纸,打开一看居然是《华西都市报》制作的纪念改革开放30年的特刊。

这份特刊出版于2008年3月24日,分为“改革开放元年”、“思想解冻”、“命运转折”和“风起云涌”四个篇章,报道通过事件、人物故事,详细再现了改革开放30年的峥嵘岁月。

有关胡老的文章,出现在“思想解冻”的专题中。这份特刊被保存的很好,依然如新。

创刊25年来,华西都市报忠实记录这个时代,成为观察改革开放进程的一个窗口。

胡老轻轻打开这份11年前的报纸,也开启了一段历史,见证着华西都市报和胡老的缘分。

报纸要给老百姓看

细说起来,胡老也是新闻专业出身。

1955年到1959年,胡福明就读于北京大学新闻专业,毕业后到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研究班学习。

在华西都市报“致敬40年”的40人专访中,还有两人是新闻专业出身。

“皇甫平系列评论”作者和组织者周瑞金,复旦大学新闻系毕业;记录邓小平九二南行的著名通讯《东方风来满眼春》作者陈锡添,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毕业。

从1978年到1992年,改革开放最初十四年里的三篇“历史关头的雄文”,让改革开放成为不可阻挡的潮流大势。

胡福明和陈锡添两人算是人大的师兄弟,周瑞金和陈锡添两人当时都是党报的副总编。三人都因为在改革开放中的文章带来命运的改变,胡福明从南京大学的普通老师调任江苏省委宣传部任副部长,周瑞金从解放日报副总编调任人民日报副总编,陈锡添升任深圳特区报总编,后又兼任香港商报总编辑。

虽然没有当过记者,不过胡老说:“上学时在《北京日报》和《天津日报》实习过几个月,后来又在宣传部门工作过,也算跟新闻有关。”

胡老说,办报纸、写新闻是给老百姓看的,要让老百姓看得懂,只有受到老百姓的认可,才能办得长远。

胡老最后问:“你们《华西都市报》的读者是谁?”

“市民报纸,就像您说的,给老百姓看。”

“这就是你们发展到今天的重要原因。”胡老说。

为庆祝华西都市报创刊25周年,同时,感谢超千万用户对封面新闻客户端的喜爱,12月10日,“新物种·进化论 华西都市报创刊25周年暨封面新闻用户节”将在成都正式启动。

此次活动将开启为期三个月的盛大用户互动活动,并向您发出诚挚的邀请:欢迎每一位老友、新朋重逢欢聚,见证我们的成长,以及,新物种拔节向上的朝气。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