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材经过不同的炮制方法,添加不同的成分,在原先药材的基础上创造出了一种既继承又发展的一种药材,姜半夏就是半夏经过生姜和白矾的精确配比炮制而成的一种药材,那么他究竟在什么方面实现了对半夏的继承和发展呢?
姜半夏的功效与作用
1、用于痰多咳嗽。
半夏性燥而功能化痰,其所化之痰,以脾不化湿,聚而成痰者为主,为治湿痰的要药,适用于痰湿壅滞、咳嗽气逆等症,常与陈皮、茯苓等配伍。治痰多咳嗽,又常与贝母配伍应用。因其性温,故又可用治寒痰,宜与白芥子、生姜等同用。因其化痰力佳,故亦可治热痰与风痰,治热痰可与瓜蒌、黄芩等配伍。致风痰,宜与天南星等同用。
2、用于胸脘痞闷,胸痹,结胸等症。
半夏功能辛散温通、化痰、燥湿,故可用于痰内阻、胸脘痞闷病症,可配陈皮、茯苓等同用。如寒热互结,有可配黄芩、黄连、干姜等同用,可收辛开苦降、散结除痞的功效(如半夏泻心汤)。此外,又常用于胸痹疼痛,配瓜蒌、薤白等同用。治结胸症可与瓜蒌、黄连等同用。
3、用于瘿瘤瘰历、疮疡肿痛、梅核气等症。
半夏又能化痰散结,可用以治疗痰湿结聚所致的瘿瘤、瘰历痰核、阴疽肿痛,或痰气互结的梅核气等病症。用治瘿瘤瘰历痰核,可与海藻、黄独、贝母等配用。痈疽未溃者可用生半夏配生南星等同研,调醋外敷,有散结消肿的功效。用治梅核气,可配厚朴、紫苏等同用。
姜半夏的食用禁忌
不宜与川乌、制川乌、草乌、制草乌、附子同用。
姜半夏和其他半夏的区别
1、生半夏:直接采收的本品呈类球形,有的稍扁斜,直径1~1.5厘米,表面白色或浅黄色。顶端有凹陷的茎痕,周围密布麻点状根痕,习称“棕眼”。下面钝圆,较光滑。质坚实,断面洁白,富粉性。气味辛辣,麻舌而刺喉。其饮片呈钝圆形薄片,有的边缘呈凹陷状(茎痕的剖切面)。
2、清半夏:半夏与白矾以1∶0.2比例炮制而成,为椭圆形、类圆形或不规则片状,椭圆形、类圆形的饮片上有的具凹陷的茎痕。切面淡灰色至灰白色,可见灰白色点状或短线状维管束迹,有的残留栓皮处显淡紫色斑纹。质脆,易折断,断面略呈角质样。气味微涩,微有麻舌感。
3、姜半夏:半夏与生姜、白矾为以10∶2.5∶1.25比例炮制而成,为片状、不规则颗粒状或类圆形。表面棕色至棕褐色,质硬脆,切面淡黄棕色,常具角质样光泽。气微香,味淡,微有麻舌感,嚼之略黏牙。
4、法半夏:半夏与甘草煎煮、加入石灰液中浸泡后阴干或烘干即得,呈类球形或破碎成不规则状,表面呈淡黄白色、黄色或棕黄色,质较松脆或硬脆。断面呈黄色或淡黄色颗粒状。气味淡略甘,微有麻舌感。
半夏的产地分布
半夏主要分布于湖北、河南、安徽、山东、四川、甘肃;浙江、湖南、湖北、江苏、河北、江西、陕西、山西、福建、广西、贵州、云南亦有分布。
半夏主产于湖北武昌、老河口、襄阳、阳新、天门;河南汝南、灵宝、卢氏、渑池、息县、淮滨、唐河;安徽怀宁、宣城、宁国、阜南、颍上;山东金乡、巨野、胶南、五莲、莱阳;四川遂宁、安岳、万县、昭觉、岳池、壁山、隆昌、荣昌、忠县、营山。
半夏经由不同的炮制方法可以制作出不同的很多半夏,姜半夏只是其中的一种,还有清半夏,法半夏等等的一些,并且每一种经过炮制的半夏会在功效上面有所差别,而关于这些,致富热都能给您最好的解答。
①在大量绿叶展叶时放在柔和的散射光线下养护。
②生长期间需保持盆土湿润,夏季还应经常向叶面和盆周喷水,以增强空气湿度。
③新芽萌发期宜每7~10天施1次以氮肥为主的液肥。新叶展叶后每月施1次以磷、钾为主的复合化肥。夏季要减少施肥,以免枝叶徒长。冬季要控水停肥,盆土适当干爽。
④冬季室温不低于5℃才能安全越冬。
⑤每隔1~2年需换盆,并整枝修剪,换上新培养土。
很多人都想知道洋姜的腌制方法是什么,其实只要掌握以下5个步骤就能腌制出美味的洋姜。首先就是将买回的洋姜进行风干,再准备好腌制所需的罐子、食用盐、酱油等等材料、将洋姜清洗晾干切片装入罐中、配置好腌制洋姜的调料以及将罐口密封放置在阴凉不受光处储存。
1、晾晒洋姜
那么洋姜的腌制方法是什么,首先洋姜买回来之后,不需要将表面的泥土进行清洗,将洋姜平铺在阴凉通风且又不能接受光照的地方,让洋姜自然的进行风干,将其表面的水分完全的蒸发。等到表皮产生微皱时,便可以收回开始腌制。
2、准备材料
想要腌制美味的洋姜,需要准备的材料也要齐全。腌制洋姜的材料需要有一个可以密封的罐子或者瓶子、食用盐、酱油、面酱、八角、花椒、耗油等等材料。或者还可以准备一瓶剁椒酱作为腌制洋姜的材料。
3、切片装罐
等到洋姜完全的风干之后,将洋姜的表面清洗干净,再将表面的水分晾干之后,将其切成比较均匀的薄片状。之后再放入准备好的可以密封的瓶子或者罐子内。
4、配置调料
这个时候需要将准备好的花椒加入清水煮开,把已经准备好的酱油、面酱、糖、和少量的耗油和白酒放在一起搅拌均匀,再把煮开的花椒水和这些一起放入到罐中与洋姜混合搅拌调匀。
5、密封储存
将调料和洋姜一起放入罐内搅拌均匀之后,需要将罐口完全的密封,再将罐子放置在比较阴凉,毫无光照的地方进行储存。大概十五天之后,腌制的洋姜就能食用。并且腌制的时间越长,洋姜的味道将会越好。
结语:通过以上文章的讲述,相信大家已经对腌制洋姜的方法有了很好的了解。希望这些内容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众所周知,半夏的炮制方法很多,不同的方法炮制出来的产品药性都不同,比如旱半夏、姜半夏、制半夏等等,名称非常相似,很多人都分不清楚其区别在哪里,下面小编给大家一一介绍其中的不同处吧!
半夏与姜半夏区别及特点
姜半夏为常见中药材,是半夏的炮制加工品。半夏是带有毒性的一味中药材,性味辛温,因其味辛辣、麻舌而刺喉,具有“戟人咽”的刺激性,经炮制后得到的炮制品之一姜半夏毒性降低。
姜半夏的β-谷甾醇和琥珀酸的薄层层析结果呈阳性,鸟苷的含量不得少于0.004mg/g。功能为降逆止呕。用于痰多咳喘,痰饮眩悸,风痰眩晕,痰厥头痛,呕吐反胃,胸脘痞闷,梅核气;生用外治痈肿痰核。注意:不宜与乌头类药材同用。
半夏与旱半夏的区别及特点
半夏与旱半夏并无区别。旱半夏别名半夏、老鸹眼、水玉、地文,、三步跳、麻玉果等,天南星科半夏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全株高15-30厘米,地下块茎呈球形,是入药的主要部分, 野生分布于我国除内蒙、新疆、青海、西藏地区,全国各地均有分布。生于海拔2300米以下山地、丘陵的草坡、荒滩、沟谷、溪边,常见再杂草丛生阴湿环境。主治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外用消肿止痛。
半夏与水半夏的区别及特点
半夏又名三叶半夏,旱半夏,来源于天南星科植物半夏的干燥块茎,性温,味辛,有毒,具有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之功,用于治疗痰湿水饮、胸膈胀满、恶心呕吐、痰多咳喘等,生用外治痈肿,用量3g~9g。
药材性状:块茎呈球形,有的稍偏斜,直径1cm~1.5cm,表面白色或浅黄色顶端中心有凹陷的茎痕,周围密布棕色凹点状根痕;下端钝圆较光滑。质坚实,断面洁白色,粉性。无臭,味辛辣、麻舌而刺喉。
水半夏来源于天南星科植物水半夏的干燥块茎,性温、味辛,有毒,具有止痛、行瘀、消肿、解毒之功,用于治疗头痛、胃痛、腰痛、跌打损伤、乳痈、肿毒等,用量0.3g~0.6g。
药材性状:呈椭圆形、圆锥形或半圆形,直径0.5cm~1.5cm,高0.3cm~3cm。表面类白色或淡黄色,不平滑,遍体隐约可见点状根痕;上端钝圆较光滑。质坚实,断面洁白色,粉性。无臭,味辛辣、麻舌而刺喉。
半夏与生半夏的区别及特点
生半夏为天南星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半夏的块茎,功效为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用于痰多咳喘、痰饮眩悸、风痰眩晕、痰厥头痛、呕吐反胃、胸脘痞闷、梅核气等,但是生半夏有毒,多外用于消肿散结。
半夏与制半夏的区别及特点
制半夏为半夏的炮制加工品。
制半夏呈类球形或破碎成不规则颗粒状。表面淡黄白色、黄色或棕黄色。质较松脆或硬脆,断面黄色或淡黄色,颗粒者质稍硬脆。气微,味淡略甘、微有麻舌感。
半夏与法半夏的区别及特点
法半夏和半夏是同样来源于一种药物,也就是半夏,但是半夏开始是生的,是有一定的毒性,所以临床上少用,半夏有显著镇咳、祛痰、镇吐、缓解咽痛的作用,生半夏很少用于内服,一般是外用可以用生半夏,而生半夏用白矾、甘草、石灰加工炮制后入药的就是法半夏了,法半夏毒性低,化痰作用强。法半夏燥性较和缓,除可燥湿化痰外,尚有调脾和胃之功效,常用于脾<br />虚湿困、痰饮内停之证,所以临床上开到中药汤剂中用于内服的,一般都是法半夏,有些医生开的处方没有严格写明的,两个药物可以实际上都是法半夏。
半夏与京半夏的区别及特点
是生半夏用芒硝6%,姜粉2%,麻黄5%,桂支1.5%,小茴香3%,南坪细辛1%,石灰15%,甘草25%,皂角6%,白矾6%为辅料经过炮制而得。京半夏,其形同生半夏。但外表黄色或金黄色,颗粒大小均匀,质脆,内心黄色。无麻味。京半夏,偏重于健胃化痰。如:半夏泻心汤中的半夏就要用京半夏为好,配用黄芩、干姜、人参、炙甘草、黄连、大枣以和胃降逆,开结除痞。治疗胃气不和,心下痞满不痛,干呕或呕吐,肠鸣下痢,舌苔薄黄而腻,脉弦数。
半夏与土半夏的区别及特点
土半夏,中药名。为天南星科天南星属植物土半夏的块茎。植物土半夏,分布于我国云南西北部、西藏南部,从印度西姆拉,经尼泊尔至印度大吉岭都有分布。具有燥湿化痰,和胃健脾,降逆止呕之功效。主治胃炎,胃溃疡呕吐,咳嗽痰多,孕期呕吐,毒蛇咬伤,疯狗咬伤。
半夏的简介
半夏,中药名。为天南星科植物半夏的干燥块茎。夏、秋二季采挖,洗净,除去外皮和须根,晒干。东北、华北以及长江流域诸地均有分布。具有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的功效。用于湿痰寒痰,咳喘痰多,痰饮眩悸,风痰眩晕,痰厥头痛,呕吐反胃,胸脘痞闷,梅核气;外治痈肿痰核。
综上所述,半夏的种类比较多,且炮制工艺不同,成品的药性及形状上都会有所不同,所以大家一定要注意区分,是药三分毒,可不能乱服用哦!一定要对症下药。
说到闭鞘姜,可能大多数人非常陌生,其实闭鞘姜属于姜科植物的一种,可入药,对一些病症有非常好的疗效,具有加高药用价值。虽然闭鞘姜有很好的药用价值,但也不是什么病症都能治疗的哦!下面和小编一起来了解下闭鞘姜到底有哪些功效吧!
闭鞘姜功效与作用
利水消肿,解毒止痒。用于百日咳,肾炎水肿,尿路感染,肝硬化腹水,小便不利;外用治荨麻疹,疮疖肿毒,中耳炎。
1、抗炎作用:本品所含的皂苷元对大鼠角叉菜胶性、甲醛性足部急性炎症有抗炎作用,并显著抑制大鼠巴豆油引起的肉芽囊性炎症渗出及棉球肉芽肿的形成。
2、对生殖系统的影响:根茎的汁液对兔、豚鼠及人离休子宫可加强收缩,其提取物对不同生理状态的离体大鼠子宫皆有强烈兴奋作用,特别对妊娠及产后离体子宫、人离体子宫及圆韧带亦有兴奋作用。闭鞘姜皂苷有雌激素样作用,可使大鼠子宫增重,上皮增厚,喂服15d可减少妊娠机会。
3、其他作用:闭鞘姜挥发油能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霍乱弧菌、伤寒杆菌、变形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痢疾杆菌等,乙醇提取物还可使蛔虫瘫痪。闭鞘姜皂苷还可使大鼠、豚鼠和兔的离体回肠痉挛,而闭鞘姜生物碱则对回肠、子宫和气管均有解痉作用。醇水提取物能降低狗血压;皂若能使犬血压降低和心搏徐缓;生物碱能增加犬胆汁分泌,并有利尿作用。
闭鞘姜的禁忌
孕妇及体虚者、幼儿忌服。对闭鞘姜过敏,应立即停止用药。若是服用过一段时间闭鞘姜对病症无作用的话,应尽快咨询医生,对症下药,不宜胡乱服用。
闭鞘姜药用价值
闭鞘姜味道些微辛酸,性味微寒,一般取根状茎入药,有利水消肿解毒止痒的医疗功效,可以医治白带过多,月经不调,百日咳,中耳炎,肾炎等症状。干叶水煎服可利尿。将花朵取下,取闭鞘姜花蕾部分,可以治疗小二中暑,咽喉肿痛,疮疖,牙痛等症。
中华五十六个少数民族有各个民族自己的秘方,而闭鞘姜是很多民族药用秘方的必配的药物。佤族的佤药取闭鞘姜的根茎入药,捣碎煎煮内服可以治疗急性肠胃炎,膀胱炎。傣族的的傣药曾记录过用闭鞘姜的根茎治疗胃痛,咽喉炎症,腹胀,脾肿大。
闭鞘姜的附方
1、治“拢沙龙接火”闭鞘姜鲜品适量。捣烂,压汁,冷开水兑服,每次3~5滴。
2、治“扰达儿”,“拢蒙沙喉”闭鞘姜、酸角树叶鲜品各适量。捣烂,包敷患处。
3、治“兵乎暖勒”闭鞘姜鲜品适品适量。捣烂,压汁,滴耳。
4、治“拢梅兰申”闭鞘姜、姜黄、紫色姜、莪术、生姜鲜品各适量。捣细,加“雅叫哈顿”( 五宝药散),炒热,包敷患处。
如上所述,闭鞘姜药用价值高,但也含有一定的毒性,不可胡乱服用,尤其是过多食用闭鞘姜或是食用不当,都有可能会引起中毒情况,所以有病痛的话,最好能就医,在医生指导下用药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