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是粮食产业大国,而小麦作为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一直以来都是农民朋友关注的焦点。为了提高小麦的产量,卖出更好的价钱,那么科学的管理技术自然不可或缺。但在小麦种植管理的过程中,基本上许多农户都会遇到小麦旺长的问题。那么小麦已经出现了旺长该怎么办?使用控旺剂时需注意什么?一起来了解下吧。
小麦已经出现了旺长该怎么办?
小麦既然已经出现了旺长,那么就需要及时控旺,控旺措施分为2大类,其一是物理镇压,其二是化学药剂控制。镇压目的是抑制小麦地上部分的生长,促进地下部分根系的生长,人为对麦苗造成一定损伤,延缓和控制旺长,通常方法有以下三种:
1、使用专业的镇压器进行镇压,如果没有专业的镇压器,农户们还可采取四轮车拉着小石磙、空铁桶、耙地的耙(反过来)等进行镇压,镇压时建议选择晴天中午的时间段进行,另外,如果土壤墒情大,不宜镇压。
2、如果自家种植的小麦面积不大,可以采取深锄,也能起到一定的控旺作用,对于旺长的地块,通过深锄,切断了部分的根系,减少根系对于水分和养分的吸收,从而达到控旺的目的。
3、对于因播种量过大形成的“假旺苗”,要及时进行疏苗,也就是把过于拥挤的麦苗,人为的拔掉,以此来保证田间适宜的生长密度。
使用控旺剂时需注意什么?
上文所提及的方法二化学药剂控制,自然说的就是控旺剂了,常用药剂一般有3种,分别是矮壮素、多效唑和缩节胺。但是市面上的商品种类有很多,生产厂家也是各有不同,大家注意选购技巧,同时按照产品说明使用即可。但在使用控旺剂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以下4点:
1、不能私自加量,往年有例子,喷施控旺剂过量,导致小麦最终减产。
2、建议日平均气温在8度以上进行喷施。
3、选择上午10点到下午16点之间喷施。
4、喷雾要均匀,不要重喷和漏喷。
以上就是小麦已经出现旺长现象的处理方法介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而大家若有更好的解决方式,也欢迎在留言区分享。
关于小麦控旺的内容就讲到这里,欢迎阅读青瓜网其他农业内容。
推荐阅读:大雪后,小麦如何除草才能避免药害?发生药害如何补救?
小麦已经出现了旺长该怎么办?使用控旺剂时需注意什么?
近年来,很多的农民发现在小麦生长后期常常发生死穗现象,导致小麦的品种和产量降低,严重时减产50%以上,给农户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那么小麦死穗的原因是什么?该怎么防治呢?一起来看看吧。
一、死穗原因
1、纹枯病。发病是茎基部1-3节叶鞘上出现椭圆形褐色病斑,病菌侵入茎杆后,会形成褐色的椭圆形眼状斑,造成茎杆是谁坏死,最后导致植株肥水供应不足而亡。
2、全蚀病。主要症状是黑脚白穗,发病是根会变褐或变黑,植株矮小、稀疏,叶片逐渐变黄,杨花后麦芒变白,整个麦穗会逐渐变为白穗,根部肥料,直至植株死亡。
3、根腐病。主要症状是根系肥料,麦穗白枯,在小麦整个生长期都可发生,病菌侵入根系和幼苗,借助风雨传播,在小麦杨花后受害最严重,最后到根系腐烂,叶片枯黄而死。
4、赤霉病。前期表现为苗腐、茎腐,后期发表现为穗腐,发病初期小穗上颖壳上出现水浸状淡褐色病斑,逐渐扩散后会产生粉红色霉层。
5、地下害虫。地下害虫将根茎咬坏导致死株,很多农户在种植时没有及时药剂土壤处理,只是地下害虫数量逐渐上升,尤其是金针虫有所加重,往往会造成死苗、缺苗发生。
6、机械损伤。在进行中耕除草、追肥、灌溉操作时不小心,都会引起茎杆折断,导致传输组织破坏,引起小麦死苗或死穗,另外大风雨、冰雹等自然因素也会引起小麦机械损伤,造成死穗。
二、防治措施
1、纹枯病引起的死穗,可在播种时用药剂拌种,能有效的推迟纹枯病发病时间100天以上,同时减轻后期发病程度;二是在小麦返青至拔节期是喷施禾果利或三唑酮,能有效的控制发病程度,减少后期死亡数量。
2、全蚀病引起的死穗,在采收后及时处理麦秸麦茬,减少田间菌量,在播种时不要用带有全蚀病的种子,或者播种时药剂拌种,都能起到较好的预防作用,减轻病害程度。
3、根腐病造成的死穗,一是轮作倒茬,二是土壤处理,用多菌灵拌土,在耕地前撒施,三是药剂拌种,或者在发病时喷洒禾果利和粉锈灵喷雾防治。
4、赤霉病。要提前喷药防治,可用多菌灵或禾果力兑水450公斤,对小麦穗不均匀喷雾,雨后要补喷一次,确保效果良好。
5、地下害虫引起的死穗,可采取药剂拌种和土壤处理的方法防治,在犁地前用甲基异柳磷颗粒剂或辛硫磷颗粒剂拌细土均匀撒施,效果较好。
6、机械损伤引起的,可以在进行中耕除草、追肥、灌溉操作时,应该尽量避免人为机械损伤,同时做到合理密植,科学管理,防止倒伏。
以上是小麦死穗原因及防治措施介绍,希望能帮助到你,想了解更多的相关知识,敬请关注我们。
小麦死穗什么原因?防治措施介绍
“青稞酒,酥油茶,会更加香甜,······ ”大概这就是大家对西藏,对青稞最深刻的印象。其实青稞不是西藏独有的特产,青海、四川、云南皆有种植。青稞也叫裸大麦,和小麦同属于禾本科,都有麦芒和麦穗等。
青稞和小麦的区别是什么?
从麦芒来区分,青稞的芒很长,和穗的长度差不多,小麦的芒相对来说要短,青稞籽实没有外壳,小麦有.青稞一般作酒的原料,或作饲料,小麦主要加工面粉。青稞的收获期比小麦早。
小麦(Triticum aestivum) 禾本科小麦属的重要栽培谷物。一年生或越年生草本;茎具4~7节,有效分蘖多少与土肥环境相关。叶片长线形;穗状花序直立,穗轴延续而不折断;小穗单生,含3~5花,上部花不育;颖革质,卵圆形至长圆形,具5~9脉;背部具脊;外稃船形,基部不具基盘,其形状、色泽、毛茸和芒的长短随品种而异。颖果大,长圆形,顶端有毛,腹面具深纵沟,不与稃片粘合而易脱落。
青稞,禾本科大麦属作物。由于它的籽实没有外壳,所以又称为裸大麦、米大麦。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小穗有花1朵,3个聚生于有节的总轴的每一节上,其中一小穗或全部小穗结实,侧生的有时不孕或退化为芒;倘全部小穗结实时则麦穗6列,倘全部结实而侧面2小穗与相对的小穗覆叠时,则麦穗4列,倘只中央的小穗结实时,则麦穗2列;颖极狭,极似一总苞而承托着3个小穗;外稃有芒;果紧包于稃内。
青稞的营养价值
1、膳食纤维
青稞中的膳食纤维总含量达到了16%,其中不可以被分解的占到了9.68%,这些膳食纤维在进入到人体的肠道以后,不能被分解,这样就可以增加粪便的体积,加快粪便排出体外。
2、微量元素
青稞里面含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例如铁、钙、磷、锌等。最为重要的是,青稞里面含有抗癌元素——硒。硒元素已经被确认为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而且是唯一一种具有防癌抗癌的元素。
3、淀粉
青稞中含有的淀粉比较独特,是一种叫做支链淀粉的物质,这种物质中含有大量的凝胶粘液,在经过加热后,呈现弱碱性,对于抑制胃酸过多,保护胃黏膜等具有重要的作用。
4、β—葡聚糖
青稞是世界上麦类作物中含有的β—葡聚糖含量最多的作物,具有降血脂、降胆固醇、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等疾病的作用。
5、另外,青稞中还含有一些其他的稀有珍贵的营养成分,例如硫胺素、核黄素、尼克酸等,这些物质对于促进人体健康发育具有重要的作用。
青稞的功效和作用
青稞,味咸,性平凉。补中益气。主脾胃气虚;四肢无力;大便稀溏。青稞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突出的医药保健作用。据《本草拾遗》记载:青稞,下气宽中、壮精益力、除湿发汗、止泻。藏医典籍《晶珠本草》更把青稞作为一种重要药物,用于治疗多种疾病。
降血糖、血脂、血压。青稞内含丰富的葡聚糖,是小麦的50倍,葡聚糖能够有效的降低胆固醇,调节血脂,降血糖、血压,从而达到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目的。
除宿便、排於毒、消雀斑。青稞香米富含大量的膳食纤维,总量是小麦的20倍,膳食纤维具有清肠通便,清除体内毒素、消除雀斑、是人体消化系统的清道夫。
青稞的贮藏
青稞在腊熟后及时收获,收获不及时会影响产量,并且影响青稞的储藏品质。青稞在黄熟期收获最好,也就是植株和穗子全黄,含水量小于20%~22%时收获、脱粒,籽粒不受损伤。收获后及时凉晒,防止混杂,并分筛去杂,使籽粒含水量降至10%~12%,以利于种子安全贮藏。
在粮食充足的今天,除了一些贫困地区,青稞几乎要退出主要口粮的舞台,变成了人们用来体验生活或者尝尝鲜的食物。这既是一件好的事情也是一种缺憾,感谢现在的人不用体会食不果腹的艰辛,也遗憾人们不能常常摄取来自青稞营养和健康的无私馈赠。
春季是决定小麦亩穗数、穗粒数和粒重的关键时期。依据苗情加强春季田间管理,是实现小麦高产的关键。在管理上,应重点落实“压、搂、清、追、浇、控、防、御”八字要诀。
压:即早春压麦。早春压麦,能沉实土壤,弥合土壤缝隙,起到提墒、保墒,防寒,控旺防倒,促根系早发早返青的作用。镇压的适期,一般麦田土壤表层化冻返浆期至返青期压麦1~2次;长势过旺的麦田在返青至起身期镇压2~3次,可抑制地上部生长,起到控旺转壮防倒的作用;秋播时整地粗放、坷垃多的麦田,要在早春土壤化冻后及时进行麦田镇压。镇压要做到“两个宜早,三个不压”。即整地质量不好的麦田宜早镇压,墒情不好的麦田宜早镇压,接通土壤毛管提墒;清晨不压麦,土壤墒情过大时不压麦,植株结冰时不压麦,以免压碎麦叶和破坏土壤结构。
搂:即锄划搂麦。锄划松土具有提温、保墒、促弱转壮和控旺转健,促进麦苗根系早发、新蘖快长的作用。一般在返青前后,先镇压后锄划搂麦,一般麦田锄划深度1~2厘米,有倒伏危险的锄划深度3厘米。
清:即及时清理冬季覆盖物。如果冬季采取了盖土盖粪防寒措施,在返青期结合搂麦分两次进行清理,防止粪土影响叶片光合作用。
追、浇:即追肥、浇水。追肥、浇水应做到“五看”,科学进行肥水查看。
春季肥水运筹,要看墒情、看苗情、看时期、看天气、看地力具体情况进行运作。
凡是冬前抢墒播种且浇封冻水过早,或未浇灌冻水、旱情严重的麦田,在3月中旬气温稳定通过3℃以上时,选择晴天,在上午10点至下午4点进行小水细浇,要严格控制水量,不要大水漫灌;如遇大幅降温,应立即停浇,待气温回升后再浇,以防冻害发生。
墒情较差,亩总茎数小于45万的三类麦田,以促为主,在返青期浇第一次肥水,随浇水每亩追施尿素5~8公斤;在拔节期浇第二次肥水,随浇水每亩追施尿素10~15公斤。墒情较好、亩总茎数在45万~60万之间的二类麦田,应在小麦起身期浇第一次肥水,结合浇水每亩追施尿素10~15公斤。其中,麦苗偏弱群体不足的麦田,可在起身初期至起身中期追肥浇水;群体适宜的麦田,应在起身后期进行第一次追肥浇水。
墒情好、亩总茎数在60万~80万之间的一类麦田,可将第一次肥水推迟到拔节期,结合浇水每亩追施尿素12~15公斤。
亩总茎数大于80万、有倒伏危险的旺苗,拔节前应中耕镇压,控制群体旺长。一般可在拔节后期浇水施肥,每亩施尿素8~10公斤。
控:即化控防倒。化控可以有效缩短基本节间长度,提高抗倒伏能力。对高产田块,或少数因早播、密度过大冬前亩茎数达到80万以上,或施肥过多有旺长趋势的麦田,或品种抗倒伏能力差的地块,在起身期,每亩用10%国光矮丰可湿性粉剂37.5~50克,或20%壮丰安乳油25~30毫升,对水30公斤均匀喷洒,做到严格掌握药量,不重不漏不飘移。
防:即综合防治病、虫、草害。春季是冬小麦病虫草害多发季节,要注意及时防治。春季小麦虫害主要有红蜘蛛和红吸浆虫,病害主要有根腐病和全蚀病。
小麦红蜘蛛可以用普克水剂或阿维菌素喷雾进行防治。小麦红吸浆虫第一次防治,冀东地区一般在4月20~30日,亩用毒死蜱2~3公斤拌细潮土20~30公斤,均匀撒施于麦田中,墒情不足应浇水;第二次在小麦抽穗开花期,用快杀灵、溴氰菊酯对水喷雾,防治小麦红吸浆虫成虫,兼治麦蚜。
根腐病、全蚀病,可用20%三唑酮500~800倍液灌根防治。
麦田杂草。于小麦起身期,杂草2~3叶时,选择晴朗无风的天气进行化学除草。化除时要严格掌握用药量,避免产生药害。
御:即及时防御春季低温冻害。小麦返青后,要注意收听收看天气预报,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如果预报近期大幅度降温,应在寒潮来临前,喷施“碧护”或天达-2116、云大120、绿风95等植物生长调节剂加0.2%的磷酸二氢钾溶液。“碧护”亩用量3克对水喷雾,并在寒潮来临前2~3天内浇水,可有效预防早春冻害。如果发生了低温冻害,要立即采取补救措施,喷施“碧护”、天达-2116、绿风95等植物生长调节剂,亩施10公斤左右尿素,并进行中耕保墒,提高地温,促进根系发育,增加分蘖数,弥补主茎损失,修复损伤,缓解冻害。
10月份秋收基本已经结束,当然除了秋收,秋种也是这一时期的重要环节。这不很多地区的农民朋友开始忙碌于小麦的播种工作,而在播种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有很多,其中一点就是如何安全越冬?主要要掌握这四个技巧。
1、查苗、补苗
在小麦出苗之后,应及时查苗,发现缺苗断垄时应及早补齐,在一叶期到二叶期时,发现缺苗可补种,3叶期以后发现缺苗可以疏密补稀,补苗后压实土壤,及时浇水,力保成活,尤其埂边、地头要注意疏苗、补苗,消灭疙瘩苗,补齐漏播地,保证全田苗匀苗齐。
2、除草治虫
冬前应注意防除麦田杂草,对于气温较高地区,麦田杂草生长较快,应注意及时进行除草,以防杂草与麦苗争夺营养,并可消灭一些害虫的寄主,减少虫害发生。
3、浇好冬水
一般播种前浇足底墒水,越冬时土墒不缺,或冬前有较多降水时,可不浇冻水。否则应及时浇好冬水,以改善土壤水分条件,有利于麦苗越冬长根,保暖防冻,安全越冬。
浇冻水也为明春麦苗生长创造了有利条件,有利于春季麦苗的管理。冬灌前要注意适时,一般在“昼消夜冻”时进行,即平均温度在0~3℃时为宜。冬灌后要适时中耕松土,避免土壤板结。
4、冬季镇压,保墒提温
浇过水的麦田冬季适时镇压,可防止或减轻麦田龟裂,减轻寒风造成的冻害死苗,还可保墒保温。冬季镇压是保证小麦安全越冬的有效措施。
总的来说,做好小麦越冬前的管理,是保障小麦安全越冬的前提,同样也为来年的高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关于小麦越冬管理的内容就讲到这里,欢迎阅读青瓜网其他农业内容。
推荐阅读:种植小麦要想来年高产,这几个要点需掌握好!
小麦如何安全越冬?掌握这四个管理技巧很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