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到什么叫,大家应该都熟悉,有人问抗击非典医护人员的事迹,另外,还有人想问自挂钟南山是什么意思,这到底是咋回事?事实上钟南山为什么知名度高呢,下面是小编分享的钟南山为什么叫抗非典英雄,以供大家参考借鉴!
钟南山为什么叫抗非典英雄
中国疾病防治控制中心首席专家洪涛草率宣布:引起广东部分地区非典型肺炎的病原基本可确定为衣原体。钟南山挑战权威,坚持非典病原体是病毒。
钟南山同志先进事迹
钟南山,中国工程院院士,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长。他既是一名可亲、可敬、可爱、可信的医学专家,又是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
为祖国争一口气
在旁人看来,抗击非典是钟南山一生中遇到的最大挑战。但钟南山不这么认为,他坦言遇到的最大挑战是早年留学英伦时的求学生涯。
1979年钟南山考取公派留学资格,前往英国伦敦爱丁堡大学进修。但英国法律不承认中国医生的资格,导师不信任钟南山,把2年的留学时间限制为8个月,钟南山暗下决心为祖国争口气。他拼命工作,取得了6项重要成果,完成了7篇学术论文,其中有4篇分别在英国医学研究学会、麻醉学会和糖尿病学会上发表。他的勤奋和才干,彻底改变了外国同行对中国医生的看法,赢得了他们的尊重和信任。英国伦敦大学圣·巴弗勒姆学院和墨西哥国际变态反应学会分别授予他“荣誉学者”和“荣誉会员”称号。当他完成2年的学习后,爱丁堡大学和导师弗兰里教授一再盛情挽留。但钟南山回国报效的决心已定,他说:“是祖国送我来的,祖国正需要我,我的事业在中国!”
为党工作高于生命
2003年我国局部地区发生SARS疫情,国外一小撮别有用心的势力借机丑化中国。钟南山作为防治SARS的权威专家,利用经常参加国际性学术会议的机会,实事求是地告诉各国的专家学者在中国发生的SARS事件,中国政府和人民所做的努力及取得的成绩。5月28日,钟南山应邀在全美胸肺学会(ATS)上作了《中国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发病情况及治疗》的专题学术报告,他专业、开放、实事求是的态度,有理有利有节的辩论风格,引起美国主流媒体的关注。著名的CNN电视台在《今日美国》中评论“中国大陆的SARS发病率已经明显下降,令人鼓舞”。钟南山的努力,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国外势力借SARS事件丑化中国的“话语垄断”企图,使国际社会对中国疫情有了一个客观公正的认识。
那段时间,钟南山既要在临床一线救治SARS患者,又要协调各地的防治工作,极少休息,身体很疲惫。老伴经常劝他少外出、多休息,甚至为此朝他发脾气。但钟南山停不下来,因为他把自己为祖国服务、为党工作的有限时间,看得比健康、比生命更宝贵!
看病“三个一样”
说起钟南山,广州市邮政局女工阿琼总是很动情。她说:假如不是遇上钟院长,自己就没命了。8年前,阿琼反复咳嗽、气喘,吃了很多药也不行,病越来越重,后来慕名找到了钟南山。根据阿琼的病史和症状,钟南山给她做了哮喘检查,结果呈阳性,一般而言,诊断应该已经明确,剩下的就是对症下药了。而钟南山却不放心,继续细心地观察了一段时间,终于从一个细微的症状里发现了新问题,怀疑是气管肿瘤。为确诊,钟南山亲自为她做了支气管纤维镜检查。病情得到证实后,钟南山又亲自安排了医生手术,术中一看,好险,那隐蔽得很好的肿瘤竟已堵住气管的五分之四,什么时候堵满了,阿琼什么时候就没了。阿琼深情地说:“钟教授的过人之处岂止在于他的医术,他对病人的高度责任心和对病人的爱心,同样常人难及。”
对个别医生索取红包礼物的行为,钟南山深恶痛绝,“医生的天职就是救死扶伤,不能有任何折扣,你选择了这个职业,就必须具备这个品德。”在钟南山身边工作的人员都知道他有一句名言:看病只看病情,不看背景。他还有著名的“三个一样”———高干、平民,有钱、无钱,城市、农村,一样的热情耐心,一样的无微不至,一样的负责到底。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现在,“三个一样”成了所内医务人员的共同追求。
科学不能明哲保身
钟南山是一个求实严谨的科学工作者。早在留学英国的时候,他决定开展关于吸烟与健康问题的研究。为了取得可靠的资料,他让皇家医院的同事向他体内输入一氧化碳,同时不断抽血检验。当一氧化碳浓度在血液中达到15%时,同行们都不约而同地叫嚷:“太危险了,赶快停止!”但他认为这样还达不到实验设计要求,咬牙坚持到血红蛋白中的一氧化碳浓度达到22%才停止。实验最终取得了满意效果,但钟南山却几乎晕倒。要知道,这相当于正常人连续吸60多支香烟,还要加上抽800cc的鲜血。
在2003年抗击SARS战斗中钟南山更是这样。他坚持实事求是,不畏权威,勇敢地对“衣原体之说”提出质疑,促成广东省决策层坚持和加强了原来的防治措施,这也是广东省取得SARS患者病死率最低、治愈率最高的很重要的原因。充分表现出了一个科学家应有的良知和勇气。
人要活在理想中
钟南山很喜欢中学老师的一句教导:“人不只生活在现实中,还应生活在理想中。”他经常跟身边的人强调,一个人的理想信念最重要,它是精神的灵魂和支柱。
从医以来,钟南山先后取得了国家、省市各级科研成果20多项,其中国家级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部省级科技进步二等奖各一项,三等奖一项,在国内外医学杂志发表论文70多篇。他是近十几年来推动我国呼吸疾病科研和临床事业走向世界前列的杰出领头人之一。他和他的同行们在这个专业的突出贡献,奠定了我国呼吸疾病某些项目的研究水平在亚太地区的领先地位。用“著述等身”、“声名显赫”来形容钟南山的成就一点也不为过。但这位68岁的老人,他仍然对事业保持着炽热的追求,在科学的殿堂坚持创新、永不停步。这种性格也深深地感染了他周围的人,熏陶出了一个勇于奉献、蓬勃向上的群体,使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成为了国内瞩目的学术阵地———国家重点学科、广东省重点实验室、国家临床药理基地、博士学位授予点。
多年来,钟南山“奉献、开拓、实干、合群”的精神被同志们亲切地誉为“南山风格”。1997年1月15日,中共广州市委授予他“模范共产党员”的称号。广东省卫生厅也专门行文,要求全省医疗战线的同志学习“南山风格”。2003年6月19日,因在抗非战斗中表现卓越,他被广东省委省政府授予唯一的特等功。2004年4月8日,又被授予国内卫生系统的最高荣誉称号———白求恩奖章。
抗击非典英雄事迹,名字、主要事迹,3个就够!
邓练贤生前系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党委委员、党支部书记、传染病科副主任、主任医师。2003年2月1日,他连续工作15个小时,因抢救病人感染致病。2003年4月21日光荣殉职,终年53岁。
叶欣生前系广东省中医院二沙岛分院急诊科护士长。直到病倒前长达2个多月的时间里,她始终没有离开过岗位,没有回过一次家,在抢救患者的过程中不幸受到感染,经抢救无效,于3月24日光荣殉职,终年46岁。
梁世奎1970年8月到山西省人民医院内科工作。在不幸被感染非典型肺炎住院期间,顽强地与病魔作斗争。在身体极度虚弱的情况下,他心中想的还是别人。2003年4月24日上午,经医护人员全力抢救治疗无效,梁世奎同志光荣殉职,终年57岁。
陈洪光1987年从广东医学院毕业到广州市胸科医院工作,亲手组建了医院的重症监护室并担任主任。在一线抢救病人的70多个日日夜夜里,他亲自为100多名危重病人插管上呼吸机,经常会被病人喷射出的痰液、分泌物污染得一身一脸。4月16日,陈洪光同志被确诊为非典型肺炎,虽经全力救治,终因病情过重于5月7日凌晨不幸殉职,年仅39岁。
李晓红生前系武警北京总队医院内二科主治医师。在抗击非典型肺炎的战役中,她连续奋战6天,不幸被感染。4月16日凌晨,终因抢救无效,以身殉职,年仅29岁。
决定号召全国广大干部群众、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官兵向邓练贤、叶欣、梁世奎、陈洪光、李晓红5位同志学习。学习他们认真实践"三个代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崇高思想;学习他们视病人为亲人,对人民极端负责,满腔热忱、无私奉献的服务精神;学习他们把安全让给他人、把危险留给自己的高贵品格;学习他们坦然面对危难、乐观坚强的革命精神。要以他们为榜样,牢记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忠于职守,爱岗敬业,奋勇拼搏,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夺取抗击非典斗争的全面胜利。
关于钟南山的事迹
钟南山
钟南山是什么意思?
钟南山出生于医学世家;1959年9月,在首届全国运动会上,钟南山以54.4秒的成绩夺得男子400米栏冠军,创造了当时的全国纪录[4]。1960年毕业于北京医学院(今北京大学医学部);2007年获英国爱丁堡大学荣誉博士;2007年10月任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2014年获香港中文大学荣誉理学博士
抗击非典的故事
抗击非典的故事:
钟南山与非典作斗争,03年的一场非典让钟南山一夜成名,钟南山抗击非典的重要贡献。钟南山作为中国抗击非典的领军人物,非典期间一直奋斗在工作岗位救死扶伤。
经验可复制,疫苗更可靠
2002年12月22日,钟南山所在的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接收了一个来自广东河源的奇怪的肺炎病人,两天后,河源救治过该病人的8位医护人员全部被感染。这是钟南山接触的第一例“非典”病人。2003年春节后,非典病例剧增,钟南山出任广东省“非典”医疗救护专家组组长。他向广东省卫生厅主动提出:“把重病人都送到我这里来!”那一年,他67岁。
“‘非典’来的时候是‘遭遇战’。我们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不知道是什么病源,也不知道怎么防御,于是经过相当长时间的迷惘。”钟南山借用军事术语,形象地打了个比方。而现在,经历了十年的发展,面对重大公共卫生安全问题,我国已经能够高效预防。钟南山指出,从近年来发生的禽流感、猪流感(新甲流)两个疫情来看,“我觉得中国防治能力,公众的态度,对突发性传染病的认识,都更加理性了,政府这方面的准备更加充足。”这得益于SARS以后国家加强了疾控方面的投资,部署人力及研究,是一个很大的进步。此外,钟南山指出,国家也非常重视病源,一旦发现一些不明原因的传染病,马上就会进行检测,“这个方面,我看中国的水平不比国外的低!”钟南山肯定地说。
“假若再次发生‘非典’,那么我们获得的经验完全可以复制。”钟南山说,以前需要一两周才能做出病原的测序,可现在技术发展了,只需要一两天就可以做出来。“一旦发现了一些不明原因的发烧、肺炎,或者带有传染性的疾病,国家很快就会隔离病源,并且进行基因测序分析,这样一来,疫苗就可以很快做出来,对抗疾病。”
这十年里,建立了应急体系
不过,2003年后,突然爆发的SARS又突然地消失了。钟南山透露,有科研工作者研究发现,SARS病毒仍然存在,但现在的传染性致命性都不强。“90年代的人和最近几年的人的血清中都发现了SARS抗体,所以SARS还有可能在特殊的环境下爆发。”钟南山认为,类似SARS的动物源性或者不明原因的传染病,并非自“非典”才有,只不过人们不大关心它,不大认识它。他指出,以前医务工作者遇到这样的情况,并不会努力研究原因。而经历了非典,一旦出现一两例不明原因的传染病,医生们便一定会搞明白病原,“这就是SARS带给公众、给政府的教育。病毒是一直存在的,所以大家要更重视。”
其实,与非典类似的疾病在这十年里也有过,但中国建立了应急体系,于是良好地应对了公共卫生危机。钟南山说,抗击甲流,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
2009年4月份,墨西哥发生甲流。中国立即采取了“外堵输入,内防扩散”的措施,用了不到半年时间,成功研制出甲流疫苗。2009年年底至2010年年初,有将近一亿老百姓接受了甲流疫苗的注射。钟南山说:“我自己也注射了疫苗。当然后来的甲流并没有大量地蔓延,所以将近一个亿的人接种疫苗以后,它真正的效力并没看得出来,但是我觉得,对这种突发性传染病,就应该这样重视预防,它的积极的处理是对的。”
不过,对于当下的传染病防治体制,钟南山的评价仍然有所保留。记者问起目前传染病机制是否还存在像10年以前那样的瞒报情况?钟南山的答复是:“有,也没有。”他补充解释道:“有是说现在政府非常明确,发生传染病要及时通报;没有是指,可能有些省份、有些地方,对于及时通报疫情有顾虑。体制健全还需要一个过程。”
防疫无国界,需全球协作
“传染病是无国界的,一旦发生,就是全人类的事情。”钟南山说,这也是非典带给人们的教训。因此,传染病的防控是全人类的事,要全人类共同去做,而不是靠一个国家做。疾病发生时,应该提倡国际、境内境外的大协作,更快地发现病原,研究疫苗。
非典实际上最早在中国发现,可是中国却保密不讲,于是耽误了研究。钟南山说,当时中国最先有非典病人,可以更好地做研究寻找对策,可是却秘而不宣,耽误了许多时间。“各个国家都有它自己的特长,大协作才能更快地解决问题。”
钟南山是中国最厉害的医生吗?
钟南山是著名呼吸病学专家,中国抗击非典型肺炎的领军人物,是当代伟大的医学家之一。
在SARS(中国大陆地区民间通称为“非典型肺炎”)猖獗的非常时期,钟南山不但始终在医疗最前线救死扶伤,还积极奔赴各疫区指导开展医疗工作,倡导与国际卫生组织之间的密切合作,因功勋卓著,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同时被广东省荣记特等功,被广州市授予“抗非英雄”称号。
2003年抗击“非典”中,钟南山奔赴疫区指导医疗救治工作,主持制定我国“非典”等急性传染病诊治指南,为战胜“非典”疫情作出重要贡献。2020年1月21日,新型冠状病毒联防联控工作机制科研攻关组第一次会议,钟南山任组长。他再次站出来,战斗在疫情抗争一线。
荣誉表彰:
1984年,钟南山被授予中国首批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
1995年,钟南山被评为中国全国先进工作者(即全国劳模)并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1996年5月,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2003年,钟南山再次被评为中国全国先进工作者(即全国劳模)并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2003年6月19日,钟南山因在抗非战斗的卓越表现,被广东省委、省政府授予唯一一项特等功。
2003年,钟南山被广州市授予“抗非英雄”荣誉称号。
2004年,被评为“感动中国2003年度”十大人物之一。
2004年4月8日,钟南山被授予中国国内卫生系统的最高荣誉称号——白求恩奖章。
2016年6月1日,钟南山荣膺中国工程界最高奖项——第十一届光华工程科技奖成就奖。
2018年12月18日,党中央、国务院授予钟南山同志改革先锋称号,颁授改革先锋奖章,并获评“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建设的重要推动者”。
2019年12月18日,钟南山入选“中国海归70年70人”榜单。
钟南山为什么知名度高?
还记得非典吗,谈起非典,我必然想起他。
非典成就了他,几乎一夜成名,让无数人认识了他。
而且现在的流感应急 他还是主力,或者说是主帅
非典期间有什么非典英雄
3位非典英雄的名字和英雄事迹
3月21日,为了深入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响应省委九届五次会议决定,在全省共产党员中开展“理想、责任、能力、形象”教育活动,文学与艺术学院组织全体党员观看钟南山先进性事迹报告会。钟南山的事迹报告,在全休学生党员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非典”以前,钟南山,对大多人都是一个陌生的名字。作为一个年近古稀之年的老人,在这场和疫病的鏖战中,他用什么来实践,一个优秀共产党员的崇高理想。事实胜于万语千言。寻踏他所走过的历程,我们不难找出答案。
理想就是方向,理想就是动力。1936年10月20日钟南山出生于南京中央医院。受父母的影响,小南山很早就立下了当一名治病救人的好医生的理想。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当今的人们似乎显得有些浮躁与喧嚣,更多地是在追逐物质丰富与享受,穿梭周旋于各大名利场;抑或随波逐流,在无聊或无奈中打发时光。不知不觉理想已成为一个令人陌生的词汇。然而钟南山先生却不是这样。“我中学老师告诉我:‘人不应该单纯生活在现实中,还应生活在理想中。’”钟先生在报告中说。面对一种新的传染性疾病和全社会的普遍恐惧心理,钟先生对自己充满了信心和动力,认为自己有能力、潜力去攻克难题。他从小到大,一直认识到,有些事情,只要经过努力,是可以达到的。关键是努力。作为一名党员,钟南山讲政治,他的最大的政治就是,“搞好我们的业务工作,以及做好防治疾病。”作为一个科研工作者,其对自己强烈的自信和对理想的执著追求,使他超越了世俗功利的计较,心无旁骛,毫不畏惧地追求着人类的未知。
而且在这追求未知的过程中,钟先生秉承了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不盲从权威关于病原的判断,而是尊重事实讲出不同意见。不怕非议和政治压力,根据实际情况提出国际合作协议。钟先生说:“这不是一般的学术争论,这是救命的问题。”“与党保持一致是思想方针的一致,而不是在学术、处理上盲从,人民群众的利益才是最根本的,而不是盲从于条框” “在我接触过许多搞学术的人士,真正有学问的人。我感到他们有这样一些共同的特性:他敢于肯定自己,也敢于否定自己。这是最重要的。他有自己的探索和追求,在实践中发现是对的东西,他敢于坚持,但是,经过实践发现是错的东西,他也敢于否定。否定自己有时比肯定自己还要难。我这么多年一直跟学术界很好相处,就是说我要按照事实来说话。有时候大家观点不一样,争论得很厉害,一旦事实证明(我错了),他们就可以说服我。我可以纠正过来。在学术界,大家都很强,压服是不行的,只能靠事实去说服。”这让我想起茨威格大师的一句名言:多年以来,这谦逊崇高的学者,生活在迫害和贫困的双重阴影下,经常面临着可怜的窘境。然而他的心灵却一派自由,因他不受制于宗派的羁绊,也不听凭自己受任何流行狂热的奴役。这不正是钟先生的真实写照吗?
责任就是使命,责任就是奉献。“医院是战场,既然是肺炎,就是我们搞呼吸的、胸肺科医生的首要责任。医院是战场,作为战士,我们不冲上去谁上去?”这位屡创医学奇迹的呼吸病专家,这位在天冷时要把听诊器焐热了才给 病人诊听的仁爱长者,当病魔袭来时,他毅然喊出了时代的最强音,冲锋在前。“我们就像是一个扫雷班,现在要解决地雷问题,你扫雷班不干谁去干?这是我们的职责所在。”他果断地提出有效的治疗方案,为控制疫病打下了基础;他奔忙于各家医院之间,抢救危重病人;他带头组织多方协作,努力探寻发病源头;当流言四起时,他亮相于媒体,讲解疫病,安定人心;当自己也染上疾病时,他以家为病房,悄悄自我治疗……正是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钟先生告诉了我们,什么是勇敢,什么是奉献,什么是医生的天职。救死扶伤,身先士卒,有责无旁贷之念,而无居功自傲之心,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钟先生不仅始终不渝地为白衣天使操守着职业道德底线,一如世界著名医学家、希腊人希波克拉底的誓言:“尽我力所能与判断力所及,无论何处,遇男遇女,贵人或奴婢,我之惟一目的,为病人谋幸福。”
非典医护人员事迹
邓练贤:广东首位殉职医生 2003年4月21日下午5时40分.冲锋在抗击“非典”最前线而被感染的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传染病科党支部书记邓练贤不幸逝世.终年53岁.这是广东省在抗击非典型肺炎战斗中第一位因公殉职的医生. 除夕晚上9点钟.邓练贤在家接到医院电话.称由外院转入两个危重的非典型肺炎病人.由于正值春假.发生突发事件人员配置相对紧张.处理增加了相当大的难度.邓练贤以传染病科党支部书记和副主任的身份.积极地挑起传染病科人员调配.组织协调的担子.作为传染病科主任医师的他十分清楚地知道这个工作的风险性.但他没有推脱而在每一个救治过程都亲力亲为.全程参与.与科室医务人员.共同战斗在抢救病人的第一线. 但不幸的是.他在救治患者时却被病毒感染.在中山三院.传染科的医护人员无一幸免地染上了非典型肺炎.而病得最重的邓练贤在与病魔坚强战斗了两个多月后离开了人世. 邓练贤曾说过的话:既然选择了做一名医生.就意味着付出.病人的需要就是我们的需要。
叶欣:永远的白衣战土 2003年3月25日凌晨.47岁的叶欣--广东省中医院二沙分院急诊科护士长叶欣永远毕上了她美丽的双眼. 今年春节前后.一种病因未明的非典型肺炎开始在广州一些地区流行.随着[非典"患者的急剧增多.广东省中医院当机立断.紧急抽调二沙分院急诊科部分护士增援位于市中心的院本部.二沙急诊科护士力量出现了明显的不足.叶欣身先士卒.从2月8日便开始加班.这是一场艰难的阻击战.当一批批患者从死亡线上被拉回来时.持续作战的叶欣却倒在了她最热爱的岗位上. 在叶欣的办公桌上.留下了一本本厚厚的工作记录.那是用废弃的化验单背面写的工作记录.点点滴滴.记载着她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拼搏的足迹.凝聚着她一生对护士职业永恒的热爱与追求. 叶欣曾说过的话:这里危险.让我来.
卫保周:洛阳花开非典战 奋战在非典防治一线的洛阳市直机关第二门诊部51岁的副主任医师卫保周.因劳累过度.导致心脏病复发.于5月29日牺牲在她所热爱的岗位上. 5月23日.卫保周主动请缨参加洛阳市驻乡镇卫生院防治非典医疗队.劳累过度并带病工作.一直战斗到倒下的一刻. 卫保周曾说过的话:抗击非典.我不能当逃兵.
王晶:用激情托起脆弱的生命 现年32岁的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护士王晶.同非典病魔顽强抗争了一个多月后.于5月27日下午与世长辞. 在这次抗击非典的战斗中.她义无反顾地投入到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忠实履行着一名白衣天使应尽的职责.由于过度劳累和紧张的工作压力.病倒在工作岗位上. 在她病重期间.来自广东.北京的著名专家多次对王晶进行了会诊.虽然经过全力抢救.还是没有能够挽留住她年轻的生命.中共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委员会决定授予王晶同志优秀共产党员的光荣称号. 王晶曾说过的话:我是一名护士.作为护士我就是要把病人护理好.
谢婉雯:爱心传遍香江 因救治非典病人而染病殉职的首位香港女医生谢婉雯.于5月13日逝世以来.一直为各界敬仰.并被视为香港的“南丁格尔”.其逝世唤起了港人在逆境中团结求生的精神.谢婉雯的生命永远的凝固在年轻的35岁. 5月22日.香港特区政府以最高规格仪式为无私救人.英勇抗炎而殉职的谢婉雯举行葬礼.并称颂她是[香港的女儿".香港行政长官董建华发表声明说:[谢婉雯医生在帮助他人时表现出高度的专业精神和勇气.我相信全港市民都不会忘记她无私的奉献." 谢婉雯曾说过的话:我要快点出院.回病房帮忙.
李晓红:以生命之躯迎击非典 2003年4月16日.武警北京总队医院内二科年仅28岁的主治医师李晓红.猝然倒在了抗击非典的战场上.她是第一个牺牲在救治非典患者第一线的军队医务工作者.作为一名身着[橄榄绿"的白衣天使.为挽救人民群众的生命.她以自己的生命之躯迎击肆虐的非典.给世间留下一曲悲壮的生命绝唱. 中央组织部追授她[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武警北京总队为她追记一等功.并批准她为革命烈士. 李晓红曾说过的话:现在治疗上是否找到新的办法.如需要试验.就拿我做试验吧.
梁世奎:用生命铭刻的丰碑 山西省人民医院急诊科副主任.主任医师梁世奎.与那些为救治SARS病人而殉职的医务人员一样.2003年4月24日.他把生命的最后时光留在了他一生挚爱的手术台上.而就在梁世奎走了的那一天.他最后抢救的[非典"患者已完全康复.即将健康出院. 4月29日.中共山西省委作出向梁世奎同志学习的决定.一个抗击[非典".实践[三个代表".学习时代勇士的热潮.在三晋大地开展起来. 梁世奎曾说过的话:我是党培养的.关键时候我要为党分忧为民解愁
刘永和:用生命谱写忠诚 在举国上下如火如荼全面抗击非典时.山东省胶南市公安局大珠山派出所民警刘永和却离开了他曾经奋斗过的战线. 5月8日下午4时.本来是刘永和与同事们交班的时间.虽然已经紧张工作了近10个小时.多病的身体早已发出抗议.但是看着较往日增多的待检车辆和人员.刘永和实在放心不下.为了加快检疫速度.防止车辆阻塞.他毅然决定放弃按时换班.继续奋战在检疫点上. 正当刘永和站在路边对箱式货车进行例常登记的时候.一场意想不到的车祸让年仅39岁的鲜活生命就这样在刹那间陨落. 这是全国公安系统第一个牺牲在抗非一线的勇士.5月22日.公安部追授刘永和为全国公安系统二级英模称号. 刘永和曾说过的话:抗击`非典`事关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危.是我们人民警察的责任.我一定要到第一线去.
额尔敦陶格陶:草原上不落的太阳 额尔敦陶格陶是内蒙古自治区苏尼特右旗旗委常委.副旗长.旗牧区防控非典工作组组长.自今年4月22日内蒙出现第一例输入性非典疑似患者以来.他就开始夜以继日实施布控方案.带领卫生.防疫.畜牧.民政等单位的领导.深入牧区.将1.2万份蒙文宣传资料发放到牧户.部署春季生产及[围封转移"工作.终因过度劳累.脑溢血突发.5月7日倒在了防控非典的第一线. 年仅51岁的额尔敦陶格陶是目前在全国抗击非典战役中因公殉职的第一位副处级党政干部. 额尔敦陶格陶曾说过的话:人这一辈子光阴不多.要抓紧每一天.办好每件事.
范信德:人民健康好卫士 在对抗非典型肺炎疾患的战斗中.医疗战线的英雄前仆后继地用汗水和生命筑起了一道血肉堤防.这当中.运送危重非典病人而不幸染病去世的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司机范信德.就是其中的一位.这是一位普通的司机.平实的广东汉子.他用自己的行动.实现了一个共产党员[舍己为人.不怕牺牲"的铮铮誓言. 范信德曾说过的话:让我去送病人.
张积慧:护土长的[前线"日记 4月15日.<人民日报>以整版篇幅刊登了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护土长张积慧的<护土长日记>后.在全国各地引起强烈反响.张积慧也因此荣获广东省五四青年奖章.成为全省青年的楷模. 2003年2月15日张积慧走进了抗非第一线.在与她的战友们朝夕相处.并肩作战的同时.不仅尽心尽职完成本职工作.还在短暂的休息时间里用她的真情.以最平实的语言记录下每天的所见所闻所感.记录下临时病区的医务人员走过的心路历程. 透过她真实的记录.我们看到.在对抗非典型肺炎的斗争中.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这个团结一致.乐于奉献的集体.而张积慧细腻的观察.我们更看到.在这场惊心动魄的战役中.广东省全体医务人员忘我的牺牲精神和勇敢探索的崇高品质. 历史不会忘记.2003年春天.勇敢.无私的医务工作者们! 张积慧曾说过的话:在这些日子里.所看.所听.所感.每每使我震撼. 姜素椿:愿把夕阳化烈火 北京三O二医院姜素椿教授为抗击[非典"谱写了一首动人乐章.这位古稀专家的英雄壮举感动了中央领导同志.他在抢救[非典"患者时不幸感染.又以无私无畏的精神.在自己身上大胆试验.注射[非典"患者康复后的血清.患病仅23天就康复了.胡锦涛总书记对他的高尚医德.医术和救死扶伤精神给予高度评价. 姜素椿这种以生命挑战SARS的行动给战斗在抗击[非典"第一线的医护人员以极大的鼓舞.并在这场抗击[非典"的特殊战斗中作出大贡献. 姜素椿曾说过的话:我年龄大了.能够赶上这次抗击非典的斗争.为降伏疫魔做点贡献.是我的幸运.
钟南山:抗非最前沿的科学家 今年66岁的钟南山.有着中国知识分子的智慧与刚毅.说到他.广东几乎无人不晓. 出身医学世家的钟南山是广东医疗卫生界首位中国工程院院士.在呼吸道疾病.特别是慢性支气管炎与哮喘病的诊治方面独树一帜. 突如其来的非典型肺炎.把钟南山推到了一场大战的最前线.[医德的内涵是什么?我以为主要体现于`想方设法为病人看好病`."钟南山如此平和地诠释他的职业. 出身医学世家的钟南山.是位屡创医学奇迹的呼吸病专家.作为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呼吸病研究所所长.钟南山和同事们一道冲在救治[非典"病人的最前线. 历史也不会忘记为防治[非典"无私无畏.勇于奉献的白衣战士.不会忘记钟南山--这位中国医疗界的杰出代表.站在抗击非典型肺炎最前沿的科学家. 钟南山曾说过的话:我们呼吸病研究所好比是`扫雷班`.当遇到非典型肺炎这片`雷区`时.你不`扫雷`谁`扫雷`?